《哥德尔》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哥德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532728381
作者:[美] 王浩
页数:449页

《哥德尔》不是传记

首先,《哥德尔》不是仅仅关于哥德尔的传记,从此书的英文名就可知一斑。其次,作者王浩才高八斗,哥德尔是他无比推崇的科学家,所以,想了解哥德尔的思想,想跟上天才们的思路绝非易事。这不是一本通俗的科普读物,王浩不放过任何表达自己哲学想法的机会。还有,这是一本中文译著,尽管作者是华人。苛刻一点,我觉得文字上不是非常流畅。总之,这不是一本容易看、有趣的书,但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特别对于逻辑、哲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

搞数学的人写的传记

搞科学的写出来的传记的确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前半部分的生平有些罗列和堆砌的感觉,很多细节前后多次重复。后半部分大概全书一半的篇幅与其说是在阐述哥德尔的哲学观点,不如说是在阐述作者的观点。虽然如此,本书还是不失严谨和客观。估计看这本书的人多半也习惯了看学术论文,所以对于此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还是能够接受的。

Fw: daily quote<2005-12-15>

---------- Forwarded message ----------From: oz.hoorayDate: 2005-12-15 上午7:15Subject: Fw: daily quote<2005-12-15>To: bornvagabond.*******@spaces.msn.com p6 献身于基本理论如何制约着一个人的生活呢?在哥德尔,专注于理论就得决然疏远世事,超出日常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几乎概不介入。集注于基本的东西意味着要筛选目标与承诺,以便聚精会神走好每段路程。指导原则也无非是活动类型要少但质量要高。 p6 诚如读者所料,哥德尔向自己作出的大承诺也没有一概实现,换言之,他替自己订立的大计划也没有全部完成。他没搞完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是一个出了名的事例。在哲学领域他说过他从未得到他想找的东西。 p174 12月17日,恰好是他去世前4周,我前往他家探望他。他的头脑依然敏捷,看不出有大病。他说:"我失去作肯定判断的能力了,我只能作否定判断。" ---------------p142: 1936年11月30日,罗素开始设法在高研院谋一个职位。这场不成功的追求很持续了一阵,得到爱因斯坦、维布伦、外尔的一致支持。最后,罗素总算在1944年5月归渡英国前到普林斯顿过了一段(不属于任何部门)。在"自述"里,罗素声称:"在普林斯顿,我才相当好地了解爱因斯坦了。我总是每周去他家一次,跟他和哥德尔、泡利讨论","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和流亡者,";"我不想哥德尔竟是个不掺杂质的柏拉图主义者,分明相信天堂里卧着一个永恒的"不",德性高的逻辑家也许能指望来世在那儿一睹它的芳容。" 1971年布莱克维尔叫哥德尔注意这段话,哥德尔起草过一份始终未发出的答复,如下: "谈到与我有关的那段话,我不得不说,1)讲老实话,我不是犹太人(尽管我以为这个问题一点不重要),2)那段话给人错误的印象,仿佛我跟罗素有过许多讨论,这绝非事实(我记得只有一次)。3)至于说我的'不掺杂质'的柏拉图主义,它也并不比1921年罗素本人的柏拉图主义更'不掺杂质'吧,当时他在《导论》中说'逻辑正如动物学一样是真正在谈论现实世界,虽然逻辑有更抽象,更一般这类特色。'显然,那时罗素甚至在现世已经一睹'不'的芳容,只是他后来在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之下决意不把它当一回事。" 王浩-哥德尔|reflections on kurt godel书不在手边,都是合作社拿过来的

不是一本好懂的书

这不是一本容易阅读的书,如果试图搞清楚其中的内容,至少要对20世纪的数学,数理逻辑和西方哲学都有相当造诣。这压根不是一本科普读物。传主哥德尔以及作者王浩都是思想深邃而古奥的学者,其中从数学到逻辑乃至哲学的深厚造诣不是我辈可及的。但是从逻辑和哲学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本书似乎不是很时髦。可能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更有用,但今天的哲学特别是美国哲学的主流不是实在主义,特别是看看蒯因、普特南等人。但是哥德尔却坚持实在主义的立场,并认为可以建构严密的哲学的公理系统,这种骨子里的科学主义倾向恐怕很难和日益壮大的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相抗衡。


 哥德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