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新传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532541430
作者:邓红梅
页数:166页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一代词宗李清照,她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她不仅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女作家中,处于最突出的文学地位,即使在基本上由男性作家构成的显性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地位稳定、不可忽视的亮点。书中将带你走入这位著名女词人辉煌的一生。
  一代词宗李清照,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她不仅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女作家中,处于最突出的文学地位,即使在基本上由男性作家构成的显性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地位稳定、不可忽视的亮点。自宋以来,喜爱她的作品的读者可谓多矣!“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对于她的文学成就的评价可谓高矣!如说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如说“词体大略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婉约以易安为宗”;甚至有论者认为,她和五代词人李煜是词国的“男女皇帝”。时至今日,她的作品不是依靠文坛的炒作,而是凭借其本身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被翻译成英、俄、法、德等多国文字,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爱好,甚至火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也以“李清照,,来命名。这位毫无疑问占据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第一把交椅、与男性词人平分秋色的女作家,是齐鲁文化的深厚传统孕育出的奇珍异宝!
  在展现造就了她的文学成就的坎坷一生之前,还是先来为她剪一幅侧影吧:
  李清照(1081—11557),是北宋文章名流李格非的女儿。她的母亲王氏为宰相、岐国公王眭长女,早卒。继母为状元王拱辰二夫人薛氏长孙女,颇有文才,为《宋史》所记载。李清照十九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二十六岁起即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她与丈夫及丈夫全家退居于山东青州。十二年后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赵明诚被起用为莱州太守。宣和三年秋,李清照追随丈夫至莱州任所。后又相从于淄州任所。她的前期生活,虽受党争的牵累,起伏不定,但婚后伉俪情感投契时多。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于靖康二年(1127)春,载着他们前期搜集整理的十五车金石文物书画等,渡过淮河、长江,先期南下江宁奔母丧。七月,赵明诚起复知建康府。十二月金人攻打青州时,李清照独自怀抱蔡襄书法精品《赵氏神妙帖》南来,过镇江时,遏山东兖州盗贼张遇攻陷镇江后的骚扰,而能将《赵氏神妙帖》完好携往建康。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从此,李清照孤身一人,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体痛苦,漂泊江南,流徙于江、浙两地。怀着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追忆,怀着对亡夫的不尽思念,怀着对北伐的深沉梦想,在遭遇了金石散亡、再嫁匪人的巨大不幸之后,结束了凄苦流离的后半生。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百脉泉水捧明珠    一、故里    二、家世    三、童年的想像    四、词女的婚姻第二章  夫妇擅朋友之胜    五、神仙眷侣    六、“党人子弟”    七、归来情深    八、第一夫人第三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九、乱中南渡    十、“杞妇悲深”    十一、金石沦亡    十二、再嫁匪人尾声:别离的脚步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一代词宗李清照,她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她不仅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女作家中,处于最突出的文学地位,即使在基本上由男性作家构成的显性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地位稳定、不可忽视的亮点。书中将带你走入这位著名女词人辉煌的一生。

章节摘录

书摘一、故    里    李清照是哪里人?以往的典籍往往泛泛记载她是济南人,济南也为孕育出这么杰出的女儿而自豪。四百年前,自然人文风景荟萃的济南大明湖边的柳絮泉,已被当成是李清照故居。    清代乾隆时山东诗人田雯的《古欢堂集》中,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居》诗这样写道:“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今天,郭沫若题写了“一代词宗”之匾额的李清照纪念堂,和以其《漱玉词》命名的“漱玉泉”,也依然静待在趵突泉旁,接受着人们的景仰。但是,此前的明清两代济南地方志,都没有记载这里是李清照的故居。    根据康熙重修《山东通志》所载李格非撰写、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明水镇西挖掘出来的《廉先生序》碑及《珊瑚网》卷三所收录元祐庚午三月“绣江李格非题”写的一段书法等文献①,可以确认李清照是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人②。特别是在明水镇西三里廉家坡村发现的《廉先生序》碑上,还有李清照的堂兄李迥于宋徽宗宣和五年追记序文来历的题跋,清楚地显示了这个家庭的位置细节。他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和现在俱已下世的父亲及叔父李格非“西郊纵步三里,抵茂林修竹,溪深水净,得先生之居,谒拜先生。先生既殁,先考评其为人,先叔作序,以纪名实”。李迥跋中所言“先叔作序”,即指李格非所写的《廉先生序》。李格非在序文中称廉先生为“同里人”.末后署“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绣江为章丘之别称,因境内有绣江河而得名。依据以上资料,可知廉先生为明水镇人,而清照的父辈与之同居明水,相距仅有三里之远,同时又称之为“同里人”,因而可以认定李格非确为章丘明水人。    章丘位于济南和淄博之间,宋时属于齐州济南郡①。明水在章丘市东南,它北接黄河,南依泰山山脉。其地山青水秀,泉水清澈明净。泉水之盛,可与济南相媲美。潆洄前后的绣水泉、明水泉、西麻湾泉三大泉系之水,汇而北流,注入长达几十里的绣江。    在注入绣江的诸泉系中,又以“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②的百脉泉为首,这一与济南趵突泉齐名的著名泉水③,在明水镇东。它犹如空谷佳人,幽处在宁静安稳的小镇旁,汩汩滔滔,长流不断。据说李清照的故居,就在百脉泉西南不远处的义仓一带。    在明水镇东边,三十里的绣江水,一望无际。伫望东北,绵延不尽的长白山爽气朝来。元代诗人元好问,曾以“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等诗句,表现了对于此间风景的绝佳印象。这里,水中莲叶田田,远山青崖翠发。茂林修竹,匝地皆是;菱瓣莲花,应时而有。真是风景清嘉,人物风流。古人常说,山水清胜之处,往往特产佳人而绝代,如西施之在苎罗,昭君之在香溪,这是山水聚其灵气、钟情于人的表现。明水镇上清润的百脉泉水,也奉献出了一颗最清丽照人的珍珠——绝代才女李清照。P1-3


 李清照新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這部百餘頁的小書是三年前出版的李清照小傳,文筆流暢,敘事生動,對李清照的心理轉折描寫細膩入微,而且能按年月和生平事蹟羅列多首作品,堪備李清照生平一說,可見作者也是趙太一位功力不凡的粉絲。全書引徵頗豐,議論甚具說服力,可備一說。只是不少地方乃出於作者的臆測,事實已無可考,全書讀來像小說多於考證文字,甚覺可惜。雖然早已熟知趙太生平,但讀到趙太晚年孑然一身,流離飄泊,終老江南,仍是沒來由一陣心酸,差點兒掉下淚來。莫非才人命薄,天恆道乎?
  •     李清照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别是一家”的易安体更是在婉约词的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昇谓其“龙柳娇花之语亦甚奇骏,前此为由能打道之者。”,四库提要谓其“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周轶柳,且亦许为大宗集中名句皆深刻精透不拾前人牙慧宜其睥睨一切矣。” 其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众所周知,明人张綎率先明确提出了“婉约派”的说法:“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人王世贞则提出:“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花草蒙拾》)。然而,“婉约”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云:“婉,顺也”,“约,缠束也”,这不禁让人感到惊奇,何以“婉”“约”竟能合为一词?既受“缠束”,何来“顺”也?如此看来,“婉约”二字恰如今之所谓“戴着镣铐跳舞”,最终意味着抒情表意的曲折回环,符合宋代内敛收束的文化特质,颇具轻微的病态美感。 王氏说李清照为婉约词宗,笔者深以为然。然则人生乃一动态过程,“婉约”词风并非一以贯之,更非旦夕之功。而本文将以李清照少女时期,思妇时期,南渡时期的三首词为例,浅析易安体词风之婉约。一、 清新柔婉第一阶段,少女时期,率真洒脱,其词作特点是“清新柔婉”。如以下的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创作时间在词人17岁至18岁之间(1100~1101年)时,仍未婚, 描写的是天真少女的闺情词,有道是“少女情怀总是诗”,在这一首词中,作者运用了所擅长的白描手法,追记了一次清晨的偶遇。寥寥数行,将闺中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给人读之后有观画般的美感。上片描写的是在一个群花渐谢、露珠欲滴的初夏,一位妙龄少女荡罢秋千,轻衫汗透,连擦洗纤纤素手都懒于进行的姣容倦态。第二句“慵”字用得极其生动,似乎把少女心中的那丝哀愁和寂寞也带了进来。美人如玉,不用见其面,只一双纤纤素手,已可醉人。同时这句话也显示出了这位少女即词人自身无拘无束,无所顾忌,一任自然的独特个性。第三句中的“露浓花瘦”承前应下,“花瘦”仿佛少女的倩影,以花写人,且与“露浓”相对,更显少女的娇态,将花瘦之韵味烘托而出。下片则是描绘了少女在来客忽至时的羞赧情状。开头“见有人来 ”一转,另辟新境,顿起波澜。“和羞走”三个字,不仅写她内心的情感,同时也精细地刻画出她的举止动作。倚门回首,略作转折,再化用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句意,点名来人的身份,也写活了少女想见客人而又不敢见,不敢见而又忍不住看一下的微妙心理。一句“却把青梅嗅”将整首词定格收尾了,但却余味无穷,引人遐思。本词出色之处是选取了典型细节,运用了一系列动态词语来勾勒人物行为举止,蹴、起、整、见、走、回首、嗅等,流转的画面让人感到清丽自然,趣味横生。表现了李清照早期词“用白描发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而且,本词还体现了李清照善于化用他人作品语句的艺术才能。这点从读韩偓的《遇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所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然而两相比较,她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匠心独运,袭古弥新,有出蓝而胜于蓝之妙。整首词没有什么特别的雕琢,在信手拈来般的平易中却能抓住读者的心思,可谓“清水出芙蓉”。二、愁婉淡约第二阶段:思妇时期,离愁别绪。其词作特点是“愁婉淡约”。试看此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别离词,是作者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李清照在前期二十六年的夫妻生活中,有两次与赵明诚小别,此间,她创作了不少思夫念远的词章。这首便是其中之一,叙述了词人与丈夫各居一方,相似情苦愁无限的景况。 “多情自古伤离别”,此首词围绕一个“独”字落笔,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虽说仍是划船游玩,但结婚以后本应同去的明诚却正在外出,作者感到了孤独。而且目中所及也由少女时代所感到的溪亭日暮,兴尽而返,转变为了红藕香残,秋凉萧瑟。上片写作者怀远念旧,“红藕香残”继承并发展了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之句,末尾点明节气,并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作者从视觉—红藕,嗅觉—香残,触觉—玉簟秋起笔,写出自己满怀心事,轻解罗裳。“兰舟”当为“床榻”之意。甲骨文“舟”字字形,是一个或横直或倾斜的长方承盘之形。谢桃坊先生说:“若以‘兰舟’为木兰舟,为何深夜还要独自坐船出游呢?而且她‘独上兰舟’时,为何还要‘轻解罗裳’呢?这样解释显然与整个环境是有矛盾的。兰舟只能理解为床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即是解卸衣裳,独自一人上床榻准备睡眠了。” 前三句由景及物至情,领起全篇,奠定了愁苦的感情基调。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则用典:当年秦窦滔在外取妾,其妻织锦为回文诗寄滔,滔悔悟,陆游《钗头凤》有“山盟海誓,锦书难托”之言。“月满西楼”一句,乃化韦应物之“西楼望月几回圆”,“月满西楼”造成一种满盈之象,然则《秋声赋》曰“物过盛而当杀”,《易经•乾卦》也说“亢龙有悔”直写相思之情 ,情景交融,营造出了清秋时节惆怅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黯然神伤。值得赞赏的是,上片没有一个地方言及离愁,而处处洋溢着离愁,这也为下文直抒愁怀做了铺垫。 下片首句承前启后,承接上文的景物描写,下启作者的情感表达。以花落水流比喻青春易逝,光阴荏苒。寓情于景,呼应了上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而两个自都是空自,独自的意思,移情于景,深化了离愁,颇似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之“懒”字。随后作者直抒胸臆,描写两人都为相思所苦,表现其情谊之深。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无法摆脱,“眉头”与“心头”对应,“才下”与“却上”对应,使得愁具体化,深化了离愁这个中心。对仗工整,把相思之情的微妙变化悉数道出,感人肺腑。虽脱胎于范仲淹《御街行》中的“眉上心间,无计相回避”,却是大有胜蓝之妙,因此得到了王士禛“李特工耳”的高度评价,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观全词,“红藕相残”、“玉簟秋”的两个组合是室内情景,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罗裳”、“独上兰舟”的组合是室外情景;“云中”、“锦书”、“雁 字回”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是高空情景;“月”、“西楼”这两个意象的组合是地上情景;它们以层层递进之势感发出一团惆怅若失的心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相得益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仗工整自然,暗示分居两地使人愁情滋生、难以排遣亦是十分自然,这种“自然”使词 作充满无奈。上片设景而下片抒情,立体化地表现出闺怨的真挚贴切。三、凄冷悲婉第三阶段:丧夫之痛,游离之苦。其词作特点是“凄冷悲婉”。如以下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诗作于靖康之耻发生的七年后,作者此时孤苦伶仃,流落到金华,连夫妻俩所珍爱的文物也多半丢失。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禁感慨万千,借春景抒怀。上片开篇采用“扫处即生”的手法,在开端略去前一阶段情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只说其结束。从绝处着笔,扩大了作品的容量,收收到咫尺万里的艺术效果。 残春触动了作者的愁思,“尘香”写风势之凌厉,暗示自己处境艰难。心中烦闷,所以很晚了作者仍未梳头。物是两句写愁怨使人落泪,山河破碎风飘絮,自己也便成为“飘零遂与流人伍”的孤舟,令人黯然。诚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如今物是却人非,想找人倾诉,可话未出口,已是泪落涟涟。欲语泪先流,可见作者心中之悲。下片笔锋陡转,由倾诉哀情转写春光之好。春尚好,泛轻舟,笔意轻松。然而“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与前句对比,一扬一抑,表明作者并未真正从愁苦中脱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对上文进行了补充,极言伤怀之深切。此句匠心独运,师承苏轼《虞美人》“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并进行创新,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媲美。而且此句与前文的双溪,轻舟相呼应,情景交融,丰富了词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李清照以前的几首诗,可以看出,以前是因思夫之故而“日上帘钩”“起来慵自梳头”,并不是物是人非所导致,所以这首词的社会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梁令娴“盖此感愤时事之作”的评价也可明了。 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将她划为“婉约派”,李清照生而为大家闺秀,秉性柔婉,复遭仕宦之祸,萌生忧患意识,固其词节制而曰“婉约”;其后国破家亡,所谓物极必 反,“悲婉奇峭”乃是“愁婉淡约”的极端情形,既非其主流词风,亦非其秉性所在。而且,即便在《声声慢》中,易安婉约的痕迹仍旧存在,如“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表面上说是薄酒无力,实则指自己容颜憔悴,不胜风凉,故仍可以“婉约含蓄”冠之。“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虽则满腔幽怨飞流直下,然而终不能作“怒发冲冠”之态,其中原因在于其情感乃仍为“愁”与“悲”所主宰,而李清照女儿本性之 “柔婉”到底难移,是以其词情势虽急而境界终不为大,故曰“豪放”未免言过其实,相去甚远。四、总结历经忧愁悲戚,易安体从“清新柔婉”一步步走向“愁婉淡约”,最终归结于“凄冷悲惋”,颇有“三春过后诸芳尽”之悲凉意味。“婉约”之“约”非谓其极尽工笔之能事,而是说“茫茫世事套在她心灵上的枷锁使其带上颦眉之美”,纵然是女中豪杰李易安,亦不免拘于一“情”字,诚可谓无奈。当然,即便如此,“令慢均工,擅长白描,语言清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的易安体终究是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别是一家。参考资料:吴熊和,《唐宋词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秦力,《走向婉约——浅议易安词风之流变》,2011年5月王远国 余克勤,《自是花中第一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陈祖美,《李清照新传》,北京出版社,2001《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高中时期的最爱
  •     斯人已逝
  •     有点意思
  •     精良1
  •     来捧场什么时候有货可以买到啊~~
  •     写得很明快,恰巧今天发生了很多事,李清照的词正好应景了。。。
  •     没曾想,这般苦
  •     李清照的传记,也是普通人啊
  •     读的不是这一本,而是一本佚名作者的电子书。李清照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