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208089846
作者:[美]福格尔森,R. M. Fogelson
页数:54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作者罗伯特·M·福格尔森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分析:商务区(下城)及美国人对于它的思考方式是如何在1880~1950年间发生变化的。作者重现了地铁等快速交通系统的建立、摩天楼高度的争论、高速公路和停车禁令的引入,以及其他论争。这本书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兴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令人吃惊的视角。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商务区:19世纪末的下城第二章 扼杀地铁:快速公交的政策第三章 神圣的天际线:限高之战第四章 中央商务区:20世纪20年代的下城第五章 离散化进程后的魅影:大萧条和二战时期的下城第六章 迫切的思考:下城与汽车推进的革命第七章 衰落区的出现:下城与城市改造的由来第八章 只是另一个商务区?20世纪中叶的下城跋致谢索引

编辑推荐

《下城》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  刘易斯•芒福德奖(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史最佳图书)获奖作品  美国城市史学会“北美城市史最佳图书奖”获奖作品  《下城》北京师范火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城市区域规划研究所周尚意教授,及其研究生志丞、吴莉萍合作翻译。  若一个人步行……那么仅用一小时就可以轻松地绕“波士顿下城”一圈。这段路程全长不及三英里。波士顿下城最宽的地方也就一英里,最窄的地方仅为700英尺。这块小地方被称为该城市的心脏。它既是字面意义上的心脏,也是一种比喻。每天早上,其巨大的大动脉将人流吸入;每天晚上,人流又返回到城市和郊区的末端。这既像血液泵人心脏再从心脏流出,又如海湾潮汐的日涨夜落。

内容概要

罗伯特•M•福格尔森(Robert M. Fogels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与城市研究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上乘之作……其话锋犀利且信息丰富……它对美国生活的研究贡献卓著。”  ——《出版家周刊》“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福格尔森既论及了当代的焦点,也论及了历史问题,从而填补了美国城市历史的空的。”  ——卡尔·阿伯特,《美国历史评论》“这是一部思考深入、文笔娴熟的历史著作。”  ——萨缪尔·吉普,《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所关注的历史长期为人们忽视。”  ——威托德·黎辛斯基,《威尔逊季刊》

章节摘录

插图:民们也从不用这个词。(但是情况也在变化。现在美国文化越来越普及,连马德里也出现了一本名为《下城》的杂志,这本杂志致力于关注“大众”、“音乐”、“电影”和“时尚”。巴黎有一家叫“下城”的酒馆,至少我上次去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家。布鲁塞尔机场有一条广告,希望旅客们下榻亚特兰大酒店,广告词是“它就在下城中心”。在伦敦的地铁里有一处标语,它鼓励人们“从下城到索霍区的时候乘坐巴士或者地铁”。)不过现在的下城之概念已经和75年前不同了,无论是在词义上还是在实际地点上。这个词的本义在19世纪中期发生了改变,并很快就与商业区联系在了一起。在19世纪末,下城代表着忙碌、喧嚣和贪婪;正如作为时兴的居住区的上城,代表着高贵、文雅和有教养。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人开始认为下城是落魄的,甚至是肮脏的。很多纽约人就把犹太人鲜明地分成“上城犹太”和“下城犹太”。前者是指那些住在上东区的德裔犹太人,他们出生在美国,家境富裕;后者是指那些住在肮脏的下东区、穷困潦倒的犹太人,他们是刚从俄国移民过来的。到了20世纪末,这种区分已经深深植入美国人的思想里。就像《洛杉矶法令》和《希尔街布鲁斯》两部电视剧的导演格雷格·霍布里特(Greg Hoblitt)对记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在《洛杉矶法令》里)想制造一些东西,使其更像发生在上城,它雅致、整洁、流畅、富足、华丽,就像《希尔街布鲁斯》表现的是下城一样,那里丑陋、破碎、崎岖且杂乱无章。”这种区分时常导致人们认识上出现诸多困惑。例如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有一群在下城经商的商人觉得“上城”更“有活力”(或者说更“上档次”),于是就极力劝说追随他们的市民们把中央商务区叫做上城而不是下城。极其怪诞的是夏洛特的下城现在改称夏洛特上城。

图书封面


 下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以前没读过这种类型的书。他不是要得到什么结论,而是在探讨,在叙述。喜欢这种风格。每次城市的新发展都是各种势力均衡的结果,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本书也只是把这些都罗列出来,不会做出评论,而是让读者从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自己判断。整本书的架构很清晰,翻译的质量也不错,值得一看。
  •     作者导言里和《城市秩序》中的肖特一样,都是从个人经历谈到了自己的学术关注点:小的时候他的家住在近郊,父亲在纽约下城工作,常常在周末带他和哥哥弟弟们进城吃饭。妈妈也会进城购物。他一直以为自己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是在下城。可是他发现自己成年之后,和家里的几个兄弟一样,生活在城市近郊。他观察到城市中的“下城”形象正在经历变迁。而这本书的目的则在追溯这种变迁的由来。跨度是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下城充满活力。被誉为城市的“心脏”。是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的模式是居住区散落,商务区集中。但是下城不愿意付代价修建地铁,只发展了地面公共交通系统,使下城失去了相对便利的交通。地铁等绕过下城修建,将周边地区联系在一起,在周边地区逐渐出现了新的商务中心。此刻,下城的优势是它是中央商务区。所以,地位依然稳固。然而,随着大萧条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十九世纪末,技术革新带来了新型建筑摩天大楼的出现,实现了下城寸土寸金的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当然,大楼的无限增高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对摩天大楼无限向上的延伸进行了控制。)随着二十世纪一战后的大萧条的到来,下城的商用房地产出现了高闲置率。而且复苏缓慢。同时,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住在远离下城的地区。虽然下城修建了道路,方便汽车通行,但是总体而言,人们不是选择从郊外进城居住,而是离开下城到散落的居住区生活,在这些地区附近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务中心。下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流失的是富裕的人口,剩下的是穷人们。他们只能住在通过步行能够抵达上班地点的范围之内。而且也没有钱搬迁。所以在下城中出现了贫民窟和衰落区。改造这些地区的花费巨大,它们成了城市痼疾。二十世纪中叶的下城,依然是重要的商业区。尽管在一些城市里,它依然是无可替代的中央商务区。但是在很多的城市里,它的独一无二的商业区的地位却受到了挑战。
  •     《下城》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M·福格尔森的一本关于美国城市中央商务区兴衰史的著作。在这本书中,福格尔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作为美国各城市中心的下城,从蓬勃发展,到遭遇各种制约,以及这中间各种利益集团间的激烈斗争的过程。可以说,福格尔森的这本书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小小一个下城的发展变迁,折射出了整个美国社会在那个时期的发展状态、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变迁。对下城的研究,福格尔森采用的是一种“以点代面”的研究方法,从“下城”一词的含义及来历入手,着重探讨了下城形成的历史原因、下城对于美国人的意义,以及围绕下城所展开的种种激烈的斗争——包括修建地铁与高速公路、摩天大楼限高、建立停车场和消除平民窟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再加上资料翔实的例证,福格尔森成功勾勒出了下城的发展历史。而通过下城的发展史,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那个时期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起到一种“以点代面”的作用。具体来说,我读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我从书中更好的理解了文献研究的方法。这本书堪称文献研究的典范。书中的每一个例子、每一项数据,甚至每一个人说的话,都做到了“有据可查”。比如在讨论下城的商务功能时,作者提到了“中央商务区”的概念。虽然“中央商务区”非常准确的概括了下城的商务功能和它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但作者并没有简单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而是非常认真的考据了中央商务区这个词的来历、含义、以及下城被称作“中央商务区”的原因。而在书中的其他地方,作者也把这种严谨的研究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种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做到“有据可查”的治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其次,我通过这本书更好的理解了美国社会的运行机制。本书虽然着重探讨的是下城的发展变化,但把它作为一本了解美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也不无不可。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是美国社会那种真正的民主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以针对城市是否应该修建地铁的争论为例。在这场争论中,支持修建地铁的主要是城市的管理者、位于下城的商业利益群体以及可能会从地铁沿线获益的房地产业主;而反对修建的地铁的则包括城市外围商业区的商人和业主、一些城市规划师和不愿乘坐地铁的普通市民。这些团体间就这一问题互相陈述利弊、进行各种可行性评估和调研,甚至到了议会也是针锋相对。我认为不管这种争论的动机与最后结果如何,促成这种争论形成的,是一种对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和作为公民的参与感。而这种感觉则是来源于权力的相对性和受到制约。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上,政府没有绝对的权力,只能通过获得足够多(不管是大的利益群体还是公共舆论)的支持来使议会通过相关法案,从而获得权力。但在实施权力的过程中,政府也要处处受到监管和质疑,只有充分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政府才能确保自己行使的权力是合理合法的。正因为有这种保证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的体制,各种团体和人群才能在诸如是否修建地铁这类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各抒己见,甚至寸土不让。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直观的理解美国的“民主”;认识到民主并不是空喊几句口号,而是养成“公民意识”,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真正的行使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力。 《下城》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对美国,对美国社会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给我开启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一种研究社会问题的全新视角和叙述方式;也让我多了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城市社会学。以后我会尽可能多去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全面的学习这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的了解。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围绕下城讲述的美国经济史,政治关系,社会运作价值观和方法论,并概述为美国公民对良好社区定义的变化。提供的史料相当丰富,几乎都以博弈的视角展开。
  •     很好奇一个城市如何发展成眼前的形态,这本书非常精彩,很多你看不到的力量在角逐城市的景观,城市的景观也在这种角逐中一步一步发展为现在的形态
  •     原来downtown是这样来的
  •     草草翻,稍微有点儿啰嗦,不过因为像是闲聊天,所以还挺容易让人明白并赞同的
  •     浅显易懂,信息量极大。既是按照时间顺序对下城的阶段性问题进行讨论,又同时按内容分布章节,分析下城中的种种极端现象。不仅说下城,也探究其对手。毕业论文之后,还要再来一遍!
  •     真挺好
  •     相当详实清晰的城市史,城市大容量交通系统、限高运动、分区规划、小汽车发展、停车问题、经济大萧条、城市更新运动等一系列因素对downtown发展的影响,都得到了全面客观的呈现。
  •     作为美国独有的概念,关于下城的研究很有资料价值
  •     城市史有几种写法——离散:一场美国城市的宏大博弈。
  •     这种书读一本胜过3个一知半解的老师来授课
  •     当别的国家在一百年前就在为是否修建高速公路而召开听证会,由市民团体和专业委员会大打嘴仗的时候,我们政府在今天却还在不遗余力的插手公共事务
  •     文中有部分讲述城市的地铁系统,还有点印象
  •     写的还行~就是没几个人知道啊
  •     看城市的生长
  •     “有一些美国人…另一些美国人…很多美国人…但仍有一些美国人…”简直谜之叙述。
  •     完整介绍,入门阅读之选
  •     一本非常精细周到的城市史著作。下城(downtown)一词源起于纽约,带有显著的美国色彩,但同时也是城市变迁历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作者分了八章论述七十年间美国大都市下城的兴衰,首末两章是相互呼应的,中间是专题研究,包括了快速交通/地铁、摩天大厦、CBD(最早叫CBS)、三四十年代的离散化情况、私家车、市区衰败问题六个方面。作者在论述时着重暗示了推动下城兴衰很大一部分是城市各类利益团体,虽然城市离散化以及市区更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更偏重的并非是人居环境的思考而是对经济的思考,因而下城被消解有时被认为是一种必然的命运。作者显然对这种发展方向充满质疑,在他看来,思考下城不是简单的怀旧,下城的变迁不断鞭策人们重新定位什么是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一问题亦是天朝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被重视却仍缺乏重视的。
  •     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究 所以史料翔实 细节丰富 但这也就免不了在组织材料的时候会出现重复 啰嗦等情况 但总体来说是一本视角新颖且脉络清晰的好书 读完后对美国下城的兴衰史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每当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争议和问题的时候 可以清晰地看出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各种利益相关者 包括政府 是如何角力 最终如何取得利益平衡的
  •     伟大而又多难的二十世纪,世界的巨轮迅猛转向,一切价值被肢解,所有城市被改造。回望这段城市兴衰的历程,人们似乎总是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惶惶然远涉时间的河流,走过下城的兴衰变迁,汩汩注入Down Town这颗城市的大心脏。人潮来了又走,升起又落下,便成了城市的文化以及人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城市这片海湾潮汐的日涨夜落,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人类追踪城市之光的眼睛和欲望,生生长流。
  •     DOWNTOWN的由來以及如何爆掉的,和當代中國城市發展有點類似,可以參考下。
  •     城市郊区的扩大,公共交通的普及,波普艺术的兴起,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贵族道德的衰亡想来都是同一件事情,无非就是我从人民中来,却不甘和人民为伍,最终变成了无法形容的一类东西。
  •     这本在人大出版社买的书,今天才看完。来美国之前看的似懂非懂,现在再看已经能理解许多了。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倒不如说是先有公众参与才有城市规划。只不过,参与者最开始只是社会上流人士而已,地产开发商,业主,议员,富商,知識份子。作为一个当代规划师、还是很希望下城,或者称市中心能跟繁荣发展,那才是城市一词本身的含义。
  •     最后的部分有点无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