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决太平洋》书评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50607804X
作者:鲁言
页数:324页

中国视角下的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来以其参战国之多与波及区域之广为人所关注。而太平洋战争则是其局部的一个缩影,且在战争后期影响了战争的走势。而这本书就为我们详实的介绍了这部分历史。毋庸置疑,鲁言的文字是幽默而又生动的,将那段激昂甚至是惨烈的历史,讲的仿若就在读者眼前,让人手不释卷,同时还能细节与大局兼顾,既能重现当时作战双方的心情言语,也能顾及到大局的走势分析,对于每一个重要人物还能做一简要介绍,通读一本书即能对那一时期各个国家地区的形势有一基本的了解,是一本非常适合引领读者走入那段历史的书籍。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有更多对于这段历史进行反思的书籍,这本书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读这本书,主要在日美两国展开,双方各有攻守,但是感觉这场战争的主角无疑还是日本,日本以区区弹丸小国,竟然能够在亚洲挑起如此大的争端,最终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且能与之抗衡,这些事实起码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可怕的邻居,所谋者大,它在当时的图谋绝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当时老牌强国以及新兴大国的殖民地,乃至于整个亚洲。二是惊讶于当时日本国力之强,经过多年的侵略和国内的发展,当时的日本并不是虚有其表,而是真正有资本与美国一搏的强国。加上适应国情的正确战略,竟然能够占有局部性的优势。这些都令人深思,日本的崛起,多多少少都与当时的中国有关,风雨飘摇的国家,难于自保,割地赔款壮大了敌人的实力,弱肉强食纵容了敌人的贪婪,明治维新又强壮了日本的躯干,所有这些加上军国主义扩张的思想,才造成了二战当时的局面,很多人争论日本是否应该偷袭珍珠港,否则战局又会如何,我倒觉得历史难以假设,不能倒回,也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但是日本曾经的崛起却是有着如此多的必然因素,这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揭示了现代战争的真谛,追根溯源将控制制空权与空军的建立历史为我们展现出来,同时也说明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从此,战争也进入了全新的模式并且延续至今。虽然厌恶战争,但是却要正视战争,虽然厌烦现代科技,但是如果不强大则只能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看完这本书,我想每个人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个道理。太平洋战争是美国人的提法,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是他们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并且打败了日本。但是战争从来不是局部的,国家的生存战略也应该是全局的。太平洋战争从来不是凭借美国一己之力完成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全局的制衡还在延续着,从这一点上来说,“战争”从没有停止过,还一直继续着。

还原太平洋海战真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间是1945年9月2日,而今已经是2015年,时隔二战已经70周年,值此之际,鲁言通过本书还原了太平洋海战,这个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并且深刻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走势的重要战争。这本书通篇围绕太平洋海战的前后,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分析了当时战争背后的文化冲突,权力倾轧,指出了现代战争中“空军制胜”的原则。不可否认,战争题材并不好写,一没写好很容易流于形式,太过于枯燥乏味,让读者看之会昏昏欲睡,然本书不会。本书语言风趣幽默,将这段如此惨烈的历史,娓娓道来,手捧此书阅之,通过作者的笔,仿若我也置身其中,既了解到了当时作战双方的心情言语,又了解到了整个战争当时的大局走势,是因何原因才有太平洋海战上这些大小不一,但又惨烈无比的海空战争。是因何原因日本为何会偷袭珍珠港,当时的日本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出于什么目的,如何策划整个偷袭战争,这本书都给了我答案。本书通过2014年的东京自焚事件,进一步解读安倍晋三的狼子野心,从而引出了宪法的由来原来是二战留下来的后遗症,也是安倍外祖父死不瞑目的重要原因。通读本书,我被深深震撼到,日本居然一度成为亚洲强国,敢跟美国叫板,甚至差点统一了整个亚太共荣圈。造成这个结果的真正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养肥了日本。中日一同改革,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结果却天壤之别。通过改革和学习,使日本的军事实力得以强大而带来了领土诉求,需求决定行动,侵略战争拉开帷幕。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连续战争的胜利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好处也刺激了日本狂热的贪婪,虽然中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有进行了调停,可惜好景不长,之后“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七七卢沟桥事变,甚至日本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进一步养肥了我们这个可怕的邻国—日本,以至于日本觉得有本事和美国分庭抗礼,夺取太平洋。于是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应运而生,至此美国也被拉下水。从入侵香港到占领菲律宾,从横扫泰国到鲸吞马来西亚。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度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可也是日本的极度扩张让美国认清了日本的嘴脸,切断了对日本的资源供应,开始了之后的各种战争,真正的站到了对立面。之后罗斯福起用了尼米兹,开始了美国的反击。为了一洗前耻,从轰炸东京开始到珊瑚海之战,从大战中途岛到血染瓜岛,从腊包尔到血战塔拉瓦等等,甚至于美国已经杀到了日本家门口----冲绳,日本人血里的好战因子还是没有泯灭,还是希望继续战争,最终导致了死神的来临—原子弹血洗广岛和长崎。也因此才让日本得以收敛,正式投降,至此二战都是落下帷幕。本书277千字,不单单只是战争细节的描述,对于一些重要人物也做了简单的背景介绍,是一本详实了解太平洋海战历史的好书,同时通过本书也切实了解到了“空军制胜”的原则,“谁控制了制空权,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更使我们认清了历史,也看清了现实。2015年2月11日于办公室 记汐如要转载,请豆油本人。

对于侵略战争,我们要为正义和自由而战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美国的电视剧《血战太平洋》,电视剧基本上涵盖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现了战役的惨烈景象。剧中描述的主要战役有: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发生的布干维尔岛战役;1943年11月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1944年发生的贝里琉岛争夺战;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发生的硫磺岛战役;1945年4月1日到6月21日发生的冲绳岛战役。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影片还有《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中途岛战役》、《虎虎虎》、《吾为君亡》、《太平洋的奇迹》、《男人们的大和号》,还有最近观看的《风语者》、《珍珠港》等。为何会有那么多导演选择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不断演绎,就是想让人们记住无论哪个国家被侵犯,人民都会抛却儿女情长,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鲁言写的《对决太平洋》是在二战结束七十周年之际,再一次全景式回放太平洋上的惨烈空战。本书以冷静独特的视角全面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日本民族忍字当头的韧性,疯狂的军国冒进扩张主义,国内各派势力的斗争和倾轧;美国坐收渔利的观战心态,悲观主义中谋崛起的艰难,各种风云人物的造就,大小战役的细节和细节背后的千丝万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球视野下太平洋战争的全景图。这本书的开头从2014年6月29日东京自焚事件说起,讲述安倍晋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闹不懂,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也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结果造成了日本军民(主要是民)在内的几十万人的伤亡,迫使日本无条件“终战”,而原子弹造成的后续灾害更大,那么为何日本人却不憎恨美国人呢?反而他们却总是向中国人挑战,比如安倍晋三为了追随美国主子,插手东海油气田,抢占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处处替美国充当围堵中国的马前卒,这不就是一个奴才的形象吗?日本人为何如此卑微?其实这与日本这个民族有关,他们是弹丸小国,但是日本人却有着一种攀附强国的受虐心里,他们是你可以欺负我,只要你够强大,所以他们即便都知道美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更知道自己想崛起,就不能不听从美国的,而且他们也希望攀附美国这样的强国,给他们做技术支撑,做后盾,以防被邻国欺负。可见日本这个民族很有野性,按照中国的老话说能够受“胯下之辱”,其实内心中还是蠢蠢欲动的,别让他们翻身,他们翻过身来就能咬自己的主子一口,这就是日本人的野性,这也是我不喜欢日本人的原因。虽然我也总是劝自己,对于日本人不能一概而论,日本还是有渴盼和平的人士,就如那位以自焚抗议安倍晋三的民主人士。可是日本的历届首相却为了自己的职位,反而总是以不承认自己本国曾经犯下的罪行来获取更多的支持,这绝对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强烈谴责日本的原因所在。《对决太平洋》是再一次解密这段历史,里面不仅有解读还有照片为证,如果你想更仔细地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会给你很大的帮助。鲁言从自己的视角,分析了太平洋战争背后的文化冲突、权利倾轧,指出现代战争中“空军制胜”的原则,让我们既认清了历史,也看清了现实。这也是二战七十周年之际,作者希望通过史实回放,让人们记住战争的残酷,不管你是侵略国,还是被动应战国,都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对于一切侵略战争,作为百姓能够记住的不应该仅仅是耻辱,我们还应该牢记,不当亡国奴,要做顶天立地的人,就要为正义和自由而战!

真实的太平洋战争

之前只是知道“太平洋战争”这个词儿,压根没有任何印象,也想不到这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因为排斥战争题材的书,本以为这本书是专业的战争详叙,读起来会比较艰难。谁知道一打开读,才发现根本停不下来,真的是很精彩。作者用幽默凌厉的语言详实演绎太平洋战争,战争中日美的兵力,部署,策略都一一展现,虽然是战争史,却不枯燥,娓娓道来故事性很强。也就是通过这本书,才了解了安倍晋三的野心以及这野心的缘由,即便他如何否认南京大屠杀,如何参拜靖国神社,如何歪曲历史,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太平洋战争的历程摆在那里,真实的历史不会被世界遗忘。书里说有几场战争,有几个指挥官运气好,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上天总是偏袒正义的。太平洋战争里日美的航空母舰舰队彼此厮杀,中国的航母舰队还遥遥无期,这或许也是当代中国必须要努力的吧~~

对于侵略战争,我们要为正义和自由而战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美国的电视剧《血战太平洋》,电视剧基本上涵盖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现了战役的惨烈景象。剧中描述的主要战役有: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发生的布干维尔岛战役;1943年11月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1944年发生的贝里琉岛争夺战;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发生的硫磺岛战役;1945年4月1日到6月21日发生的冲绳岛战役。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影片还有《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中途岛战役》、《虎虎虎》、《吾为君亡》、《太平洋的奇迹》、《男人们的大和号》,还有最近观看的《风语者》、《珍珠港》等。为何会有那么多导演选择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不断演绎,就是想让人们记住无论哪个国家被侵犯,人民都会抛却儿女情长,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鲁言写的《对决太平洋》是在二战结束七十周年之际,再一次全景式回放太平洋上的惨烈空战。本书以冷静独特的视角全面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日本民族忍字当头的韧性,疯狂的军国冒进扩张主义,国内各派势力的斗争和倾轧;美国坐收渔利的观战心态,悲观主义中谋崛起的艰难,各种风云人物的造就,大小战役的细节和细节背后的千丝万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球视野下太平洋战争的全景图。这本书的开头从2014年6月29日东京自焚事件说起,讲述安倍晋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闹不懂,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也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结果造成了日本军民(主要是民)在内的几十万人的伤亡,迫使日本无条件“终战”,而原子弹造成的后续灾害更大,那么为何日本人却不憎恨美国人呢?反而他们却总是向中国人挑战,比如安倍晋三为了追随美国主子,插手东海油气田,抢占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处处替美国充当围堵中国的马前卒,这不就是一个奴才的形象吗?日本人为何如此卑微?其实这与日本这个民族有关,他们是弹丸小国,但是日本人却有着一种攀附强国的受虐心里,他们是你可以欺负我,只要你够强大,所以他们即便都知道美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更知道自己想崛起,就不能不听从美国的,而且他们也希望攀附美国这样的强国,给他们做技术支撑,做后盾,以防被邻国欺负。可见日本这个民族很有野性,按照中国的老话说能够受“胯下之辱”,其实内心中还是蠢蠢欲动的,别让他们翻身,他们翻过身来就能咬自己的主子一口,这就是日本人的野性,这也是我不喜欢日本人的原因。虽然我也总是劝自己,对于日本人不能一概而论,日本还是有渴盼和平的人士,就如那位以自焚抗议安倍晋三的民主人士。可是日本的历届首相却为了自己的职位,反而总是以不承认自己本国曾经犯下的罪行来获取更多的支持,这绝对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强烈谴责日本的原因所在。《对决太平洋》是再一次解密这段历史,里面不仅有解读还有照片为证,如果你想更仔细地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会给你很大的帮助。鲁言从自己的视角,分析了太平洋战争背后的文化冲突、权利倾轧,指出现代战争中“空军制胜”的原则,让我们既认清了历史,也看清了现实。这也是二战七十周年之际,作者希望通过史实回放,让人们记住战争的残酷,不管你是侵略国,还是被动应战国,都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对于一切侵略战争,作为百姓能够记住的不应该仅仅是耻辱,我们还应该牢记,不当亡国奴,要做顶天立地的人,就要为正义和自由而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看看今天日本核电站泄漏后的相关报道和访问,再看看这些年来日本关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的相关纪录片,不免会令人产生一种当年的美国政府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的决定是多么残酷的感慨。可惜,当我们真的深入的去了解了当时那段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了解到了当时东南亚民众所遭受到日军的怎样残害,了解到了日本的民众对战争的狂热与向往之情,说真的,对他们真的没法生出多少怜悯的感觉出来。……当下至三岁幼童,上至七十老人,都能将屠杀者作为英雄憧憬向往的时候,都能为了侵略者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就注定了别人对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怜悯”的了!因为他们也并不会真的怜悯那些在屠刀之下悲鸣的人!!人们多是关注自身的伤痛,多于关心他人的伤痛的。就这样,我们牢记着八年抗战的苦难,记得南京大屠杀的鲜血,记得、有太多的难以忘却;但是我们不记得,或者说不关心,虽然今天的台湾人对日本感觉无比的亲切,但曾经的台湾在被日军侵占后,遭受了怎样的血腥镇压和压迫同化,又是怎样的杀戮让所有不肯屈服的脊梁折断;我们不记得,也是不关心,香港在被日军侵占后,所遭受的伤害和蹂躏;我们甚至不知道,不知道太平洋上那些岛屿上,到底发生过些什么?我们心安理得的忽视了,就在我们留血流泪的时候,这片天空下其它地方的人,也在和我们一样的流血流泪。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或许当事者永难忘怀,但是对于那些不曾亲历的人们,或许是自认为与之无关,而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同样的,我们可以不在乎,不关心,那些地方的人们自然也是可以不在乎,不关心的。于是,我们有我们创痛的记忆,他们也有他们永难愈合的伤疤。不过,不知为什么国内出版市场上倒是少有直接描述太平洋战争前后这段历史细节的书,倒是国外有不少与之相关的纪录片被引进来了。可能和近些年来的政策变化有关吧,最近这样的书倒是比较容易找到了,但也多是以回忆录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说呢,总感觉写得太沉重了。让人看看就有种食不下咽的感觉。所以直到我有幸得见此书,才终于有机会,能够真正系统的了解这段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了的历史。该书并不是从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写起,那样的开局也未免过于平庸。而是捋顺了日美之战的前因后果,自二战时日美两国的不同态度开篇,第二章才是偷袭珍珠港,第三章才写到比珍珠港提前了1小时55分钟位于英属殖民地马来半岛的太平洋战场第一枪。时间线捋顺了,也就好记了。建议那些对此段历史考点感觉迷茫的考生,权当是买辅导书了也入手一本,反正我当年每次考这部分的内容时,都是全军覆没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日本人名太古怪的关系呢。反正,读史使人明智,且该书写得十分有趣,是很容易看进去哒~一直认为历史类的东西,还是要像新闻报道那样尽量做到公允中正的好。执笔人本身最好不要有太鲜明的立场,切莫有立场和有失偏颇。当然,真正的公允,其实是并不存在的,或者不如说,只要文章是人写的,就自有三观立场和偏向。但所谓的立场,真正应该被展现的方式,并不该是直截了当的下断言。越是直接的灌输,就越是容易叫读者不耐烦;越是反复的鼓吹,倒反而叫人怀疑别有用心。作者这点上就做的比较好,冷静、客观的第三人视角,就算是夹带点的私货,也并不会给人很明显的感觉。最令人赞赏的是,他并不为了刻意追求“通俗”而流俗,这种大白话的侃侃而谈就很好了。不像某些刻意追求“通俗”的历史读物,轻历史倒弄巧成拙成了轻佻,嘴贱也成了欠人扁的嘴欠,给人种贫嘴过了头的腻烦感。这种风格倒颇有点令人联想起唐师曾的《我的诺曼底》。该书以灵动鲜活的文字,令那些提起二战便不得不涉及的著名人物,都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只是看过了该书,倒是发现了件有趣的事。怎么单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来看,历史站队的正邪与否,居然往往会和个人的才能修养大相径庭啊?或者说,人类书写的历史是如此的荒谬,总脱不开成王败寇的桎梏吧。其实,法西斯联盟里的隆美尔、山本五十六等都是十分惊艳的人物,反观盟军中的将领却少有那等天资横溢之辈。尤其是美军的将领中,有许多都是极具个性的人物~~( ﹁ ﹁ )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老朋友“麦克阿瑟将军”,呵呵,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还有尼米兹,幸好还有尼米兹!否则,我真的也要对美军的这些将领丧失信心了○| ̄|_“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优秀但不张扬,能力出众却默默无闻,内心闪耀而外表朴实,放进人堆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人在公众面前几乎就是空气,做了再多好事,立了再大功劳,也没有几个人记得。我们通常把这样的人叫做‘脊梁’,因为脊梁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背后。”——你以为作者这是在形容谁?反正不会是麦克阿瑟喽!也别把老美看得太高大上了,他们那边论资排辈看家世的风气可没见比咱们这边少多少了,像麦克阿瑟啥的,可不就是这种风气下的受益者嘛。按正反阵营的人物来看,作者形容麦克阿瑟“虽然固执己见、屡犯大错又死不悔改”,“多么傲慢自负,多么难以与人相处”,但作战还是相当英勇的”。再对比反面阵营的人物山本五十六的描写。这位刚愎自用,很爱面子的美国将军,的确令人不是一般的失望!真没见多少人格魅力,倒是比起他在太平洋战场上上蹿下跳的表现,还是描写他在战后像经营自家后花园一样的经营日本的【尾声】部分,能更讨人喜欢一些。虽然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签字的是他,可要说这位之前在这场战争中真有什么功绩么,倒也真难为他有脸出这个头了啊喂~说起来了,麦克阿瑟的确是挺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但遗憾的是专业太不对口(太平洋上打的多是海战,而他擅长可的是指挥陆战来着),这位还是个只能当个将军,当了统帅妥妥会累死三军的那种。这头缺少大局眼光和意识的犟驴,也不过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换到了他这里,就是有英雄,可惜要么是反面人物不能得到宣传;要么是地位不够高替他做了白工的。反正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原来这位麦克阿瑟将军的不靠谱,不是到了朝鲜战场上才开始的。无怪后来他会让人感觉名不副实了,他本来也就没名副其实过啊。历史的耻辱柱上钉满了人,但细想想的话,貌似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历史这个倒霉孩子总是充满了荒谬和阴差阳错,如果不是托了那些误打误撞和时不与待的福,可能今天的人在考试前背历史课本的时候也能轻松多些。当然,那样的话,想必今日我们所知的历史,也不会有那么的精彩了——

硫磺岛的隐痛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往往容易被扭曲。而有些历史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历史却能一再触动人心。本书以冷静独特的视角全面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日本民族忍字当头的韧性,疯狂的军国冒进扩张主义,国内各派势力的斗争和倾轧;美国坐收渔利的观战心态,悲观主义中谋崛起的艰难,各种风云人物的造就,大小战役的细节和细节背后的千丝万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球视野下太平洋战争的全景图。在众多战斗中,我撷取了硫磺岛,这个在太平洋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火山小岛,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人类的一个巨大伤疤。它使我们无法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用自己血淋淋的双手挖掘着苦海深沉,成千上万的青年自己在埋葬自己。 记得在若干年前看过一部叫《硫磺岛家书》的电影,久久难以平静。  有人把战争区别为“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自卫的战争与侵略的战争。从理性上说,用一般的道德概念来界定战争的性质,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就战争的客观效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野蛮的互相残杀,用协商来代替战争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纠纷,终究会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准则。如果不是从这个民族那个民族,而是从人类整体来说,战争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自戕,一场名副其实的自我毁灭!这一点,即使是从战胜者的一方来说,也何尝不是。    外表平静的硫磺岛,在日本人看来是伤心岛。自1952年以来的60多年中,每年都有上百名日本人做一场伤心之旅。他们千辛万苦来到岛上,住上一个月,寻找亲人的骨骸,从每年要升高3.5公分的火山沙下面挖呀挖。日本厚生省每年要拨出数亿日元的补助。1997年,经过一个多月的挖掘,日本人挖掘出了197具尸骸及一尊140公厘口径的大炮。据公布,到2003年止,已经挖出了7609具尸骨,估计还有数千具埋在火山沙和山洞深处。“挖不尽的先人遗骨啊!”有声的叹息,无声的悲戚,为了这场战争,多少普通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美国在海上的空军基地,架设在硫磺岛上的日本140公厘口径大炮,诉说着历史的悲怆。但读一读当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总指挥霍兰•史密斯将军的回忆录,或许让后人感慨更深,史密斯写到:“最后,美军干脆用装甲开山机配合喷火战车,对日军据点强行掩埋,这就使得数以千计的日军遗骸至今仍深埋在硫磺岛下面遍寻不着。”史密斯透露,“为了占领这不毛之地,美国海军所使用的弹药比全太平洋战争中任何地方都要多。大量的美国青年葬身于此。日军除了少数不能动弹的重伤者之外,几乎全部战死”。    六十年过去了,硫磺岛上的硝烟是消散了,但埋藏的火种并未根除,彼洋彼岸的战火此起彼伏,没有停息过。带着累累伤痕与隐痛的硫磺岛,它喘息着,惶惑不安地寻思着:在这个人世上,究竟“和平”还是“战争”是常态呢?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我们打开那些尘封记忆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战争,呼唤来之不易的和平。


 对决太平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