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會史略

出版社:明风出版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9628911219
作者:梁家麟
页数:400页

作者简介

讀教會歷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回溯自己的信仰譜系,瞭解所屬的信仰傳統的根源與歷代傳承,從而確知自己的身分和使命。從實用的角度而言,教會歷史果真都是當代史。
本書不採通史的寫法,沒有平鋪直敘地縷述二千年的教會正史;卻是挑選了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蹟,在信仰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重要建樹,藉以豁現基督教會在過去二十個世紀的重大變化。
梁家麟博士在神學院任教教會歷史十餘年,對歷史發展的脈絡理路有清晰準確的掌握,闡釋入淺出,層次分明。且讓他帶引你進入時光甬道,與保羅、君士坦丁、奧古斯丁、方濟各、馬丁路德、加爾文、衛斯理約翰、李文斯敦、穆德及司徒德等一一相遇,認識他們和他們所處的時代。
(一) 說故事的藝術
這是一本關於教會歷史的書。我不能說它是簡史,從篇幅上說,二十餘萬字不算太簡;但它也不是通史,它覆蓋的範圍並未包羅教會歷史的所有相關事件。它卻是一本教會史略:就是略去了作者個人認為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而將最具代表性的選擇地鋪陳出來,讓讀者對二千年的教會歷史有一個蒙太奇式的綜覽。
寫歷史便是說故事。史學工作者將大堆零散的資料拼湊起來,為之賦以一個因果式的邏輯序列,說明甚麼因素促成某事件發生,這事件又如何成為其他事件的促成因素。作者要是不說故事,讀者看到便只是資料集或大事年表了,如此自然是枯燥乏味的。不過,故事要說到怎樣的詳細程度,卻不容易拿捏得準確。說得太簡單,讀者根本體會不到箇中的錯綜複雜、離奇曲折,不易發現趣味;說得太詳盡,讀者的耐性可能不夠,還未看出線索便已感到膩煩。我希望這裡所說的故事是詳略適中的,它不會簡略到像是一本筆記大綱或歷史小常識,但也不至於詳盡到使人擲卷而去。我的決定是:寧可少提人物和事件,但凡提到的便將之講解清楚,務使讀者就其讀過的人物和事件而言,都能算已進入情況,要是他還想再進一步研究,他可以閱讀一些相關的專著。所以,這是一部共十講的專題敘述。
作為一部教會史略,必須使所選擇述說的課題具有代表性,可以覆蓋歷史的大部分時空與內容。在此我不敢說所選擇的已是最允當的,但這十個人物和課題卻是經過一番考量才挑選出來的。就人物言,它包括了使徒、世俗君王、神學家、修會創辦人、兩位宗教改革者、奮興運動家、宣教士、合一運動的推動者和福音派領袖。就事件言,它包括了福音在初期教會的傳播、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轉變、教父教義與神學的奠立、修道主義運動、宗教改革及更正教兩大傳統、奮興運動、海外宣教運動、普世合一運動和福音派活動。就涵蓋的內容言,它包括了教義、禮儀、教制、政教關係、屬靈神學、神學派別、宣教事工、福音機構等各個層面。按照十個專題的格局,我想該不會有甚麼重大的遺漏,而已選擇的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明顯地,我的選擇是以個人及認定的讀者對象的信仰身分為依據的:我們都是基督教的西方教會的更正教的福音派信徒。要是你不屬於這個傳統,覺得其中某些篇幅與你無關,讀來格格不入,我為此深表抱歉。畢竟讀教會歷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尋索自己的信仰譜系,發現自己的信仰身分。裡外有別不僅是無法避免,更是理直理氣壯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意欲認識教會歷史、而又對坊間現有通史望而卻步的人,提供一個較為簡略、集中的選擇;特別是為那些無意鉅細無遺地知道所有資料,卻想對與己相關的人物和事件有較深入認識的人,提供一個入門的捷徑。讀完這本書的人,不會認識二千年教會歷史的每個環節,但應該能夠認識到教會歷史的來龍去脈。我相信,只要伴著一本好的歷史辭典或百科全書〔陶理主編、李伯明等譯的《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書樓,1997)是上佳的選擇〕,以備碰上某個名詞時翻閱,這本書便可以成為一本實用方便的中文教科書。我求上帝在華人教會使用這本書。
(二) 好事多磨
能夠完成這本書,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感恩與快慰。
1996年,楊牧谷博士邀約我為「21課程」開設一科教會歷史,預先聲明是為平信徒領袖而設的,故在知識性之餘,得兼顧實用性與趣味性。楊博士並為科目擬定「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此題目。對我而言,這實在是過大又過難的挑戰。在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超過十年,從來都不用考慮實用性與趣味性的,畢竟它不是實用神學的科目,能否應用端看同學們自己的造詣;再說,上歷史課的人都得有心理準備:歷史就是沉悶的學科,要在這裡求趣味,不啻是緣木求魚了。
已不記得為甚麼會答應作此嘗試,也許是自恃對科目略為熟諳,以為只要添油加醋,總會弄出一盤不壞的菜餚出來吧!但在著手備課時,才發覺真的是舉步為艱。原來把一個題目說得淺白簡約點,並非僅是用淺白簡約的話來說一遍,而是要經過大量的剪裁整理,其中去掉甚麼、保留甚麼,彷彿是一個又一個的實存抉擇,令我恆常處於怖慄和焦慮中。而上課是另一個極不愉也的經驗,那些「督學」不斷告訴我這樣不好、那處待改變,教人困惑非常。我曾在上了兩節課後跟楊博士說,乾脆把課程停掉算了,反正對我而言,這已證實是一場失敗的實驗。不過,在他亦師亦友式的規勸下,我還是硬著頭皮貫徹始終,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
將講授筆記整理成文字出版,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按照原來的計劃,有同工會將我的課堂錄音與筆記整理書錄,我只要將之潤飾一下,便可付梓,不費很多工夫。但如前所云,在每講兩小時的授課限度內,要決定說甚麼、不說甚麼非常不容易,但含混過去卻不困難,反正聽課者的耳目不會太清明;但要寫成文字,便發現其中漏洞百出,許多歷史事件的始末緣由,若不交代清楚,讀者便茫無頭緒,不知其所以然。故此,在修改同工為我整理的講授筆記的第二講時,我便已決定幾乎得將所有內容重寫,至少是重新整理演繹。對文字膜拜迷信的我,認定任何發表的東西,都得嚴肅認真處理,對讀者負責任。結果每講都用上十四個工作天以上的時間來撰寫,曠日持久。
浩劫並未因此結束。1997年中,由於在神學院的職務調動,搬遷了辦公室。在拆裝電腦的過程中,不知怎的竟然損壞了硬碟的某處,整個課程的文字檔無法開讀,十餘萬字毀諸一旦,而我一向又沒有拷貝副本的習慣,於是乎除了已交稿的四章外,餘下的必須從頭做過。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箇中滋味就不用提了;總之不管「更新資源」的同工如何催促,我都提不起勁重做一遍;「守喪」兩個月後,整理心情,執筆撰寫同樣是耽擱甚久的兩本書及幾篇論文。直到今年四月,在完成了關於農村教會的一本書後,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這本充滿恩怨情仇的小作趕出來。讀者或會發現有四章的詳略結構與其他不同,這是因為它們是屬於不同時期的作品。
屈指一算,這本書伴隨我兩年時間,成為多個夜晚做噩夢的上佳素材。
好事多磨,我只盼望這本多磨的作品,能為教會和學界多作好事吧!
我的禱願是:上帝容許我在退休之年,撰述一部以華人的觀點為主導的教會通史。
梁家麟
1988年6月6日

书籍目录

第1課
保羅與初期教會的奠立
I. 引言:何謂十人十事?
II. 保羅生平簡介
A. 信主前的保羅
B. 信主後的保羅
III. 從保羅看初期教會的發展
A. 猶太人與猶太教
1. 福音首先在猶太人中間傳播
2. 寄寓在猶太教之內的新宗教
3. 早期基督教面對的迫害
4. 拉比猶太教的形成
B. 羅馬公民與羅馬帝國
1. 羅馬帝國的統治
2. 完善的法律制度
3. 宗教容忍政策
4. 帝王崇拜與宗教迫害
5. 其他因素
C. 希臘語言和文化
1. 希臘文為主要書寫語言
2. 注重理性與知識
IV. 保羅與宣教事工
A. 注重宣教工作
1. 巡迴佈道者
2. 末世意識
B. 各地教會的建立
1. 各地會堂成為首先的傳教中心
2. 在城市中建立教會
3. 建立以監督與長老為主的領導層
4. 教會的禮儀
C. 西方教會與東方教會
1. 福音最主要的發展地區在東方
2. 不同的傳統文化
D. 眾教會間的關係
1. 各地區平行發展,並無相互隸屬
2. 教會的「非猶太化」
V. 使徒與聖經
A. 使徒權威與教會真理
1. 使徒教會
2. 誰是使徒?
B. 舊約的權威與釋經問題
1. 舊約聖經如何承載福音?
2. 靈意解經問題
3. 新的經典
C. 新約正典與保羅的關係
VI. 保羅的神學思想與基督教
討論問題
第2課
君士坦丁與帝國教會的形成
I. 引言:戲劇化的轉變
II. 君士坦丁生平概要
A. 出身背景
B. 皈信基督教
III. 第一至四世紀的的迫害及最終的勝利
A. 禁止基督教的政策
1. 崇拜皇帝政策的頒布與執行
2. 基督徒的殉道
3. 初期教會的發展形態
B. 殉道對教會的影響
1. 高舉殉道,鄙視叛教
2. 尊崇殉道士
C. 第三世紀反基督教的熱潮
1. 羅馬政府的危機
2. 德修的全國性大迫害
3. 反響:諾窪天主義的冒起
4. 丟克理田的迫害
5. 反響:多納徒主義的出現
D. 君士坦丁繼位及基督教的合法化
E. 國教的建立
IV. 政教關係的適應
A. 從「小教派」變成「教會」
B. 信徒人數的上升
C. 國家對宗教事務的影響
D. 宗教兼容的問題
E. 心態上的轉變
討論問題
第3課
奧古斯丁與正統教義的建構
I. 引言:耶穌的福音、歷史的宗教
II. 簡介奧古斯丁
III. 拉丁神學
A. 教父的角色
1. 建構理性的信仰陳說方式
2. 護教與建立教義神學
B. 拉丁教父
IV. 奧古斯丁的生平與思想
A. 三個時期的信仰
1. 摩尼教
2. 新柏拉圖主義
3. 基督教
B. 修道生活與牧養生涯
1. 成立修道團體
2. 充任希坡主教
C. 《懺悔錄》的寫成
V. 奧古斯丁的教會論
A. 有關教會論的討論
1. 如何確定真理?
2. 使徒統緒
3. 教會與真理的關係
B. 奧古斯丁的答辯
1. 教會最主要的記號是愛而非聖潔
2. 聖潔是教會的目標而非現狀
3. 教會必須是合一的
4. 地上的教會為義人和罪人的混合團體
5. 無形的屬靈團契──真正的教會
C. 對聖禮的看法
1. 包容觀點抑或排他觀點
2. 出於行動本身抑或出於行動者
D. 影響
VI. 歷史哲學
VII. 對抗伯拉糾主義
A. 與伯拉糾主義之爭
1. 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能力
2. 反對原罪論
3. 人被造時便注定死亡
4. 質疑基督救贖的必須性
B. 奧古斯丁的救贖論
1. 原罪論
2. 嬰孩洗禮的果效
3. 人的無能與上帝的恩典
4. 預定論的爭論
討論問題
第4課
方濟各與中世紀修道主義的變革
I. 引言:一個源遠流長的課題
II. 修道主義的誕生
A. 初期教會的禁慾苦修主義
1. 嚴格履行奉獻所有的使命
2. 教父的榜樣
B. 三、四世紀的隱修主義
1. 初期的隱修運動
2. 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
3. 白色殉道的觀念
4. 對教會世俗化的回應
C. 修道主義的形成
1. 亞他拿修的影響
2. 將修道主義納入正軌
III. 修道主義的神學路線
A. 甚麼是冥想?
B. 新柏拉圖主義者的看法
C. 第一條路線:與罪惡搏鬥
D. 第二條路線:與上帝契合
E. 更正教的觀點
IV. 修會制度與特質
A. 修會制度:以本篤修會範例
1. 本篤與本篤修會
2. 《本篤會規》
B. 修院生活
c. 修道主義精神
1. 平信徒運動
2. 苦行
3. 貞潔
4. 祈禱
5. 貧窮
6. 與世隔絕
7. 群體
8. 神蹟
9. 傳教關懷
V. 本篤修會的發展與沒落
A. 中世紀修會貴族化
1. 社會功能
2. 補贖功能
3. 家族功能
B. 衰落原因
1. 靈性因素
2. 社會經濟因素
VI. 新修會的建立
A. 奧古斯丁修會
B. 熙篤會
VII. 托缽修會的成立
A. 成立背景
B. 道明會的創立
C. 方濟各與方濟各會
1. 童年與成長
2. 成立修會與神貧克己
3. 會規與使命
4. 逝世與影響
D. 托缽修會的特點
1. 貧窮生活
2. 機動化的傳教工具
3. 教育與學術研究
VIII. 修道主義在教會歷史中的貢獻
A. 保存文化和發展教義
B. 傳教與教會擴展
討論問題
第5課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I. 引言:為甚麼你仍是更正教徒?
II. 改教運動概論
A. 甚麼是宗教改革?
1. 一場偉大的屬靈覺醒運動
2. 一場基督教人文主義運動
B. 改革的時間與地點
C. 改革的得失與影響
D. 宗教改革的分類
1. 憲制的宗教改革
2. 激烈的宗教改革
3. 天主教的改革
III. 改教運動的背景
A. 政治因素
B. 社會經濟因素
C. 文化思想因素
D. 靈性因素
IV. 路德的個人檔案
A. 家境與學業
B. 屬靈掙扎與出路
1. 掙扎: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2. 出路:因信稱義
V. 反對贖罪券的行動
A. 贖罪券的售賣
B. 《九十五條》
VI. 路德宗教改革的發展
A. 早期的發展:爭論與衝突
1. 逼上梁山
2. 衝突加劇
B. 確定宗教改革的信仰大綱
1. 三著作
2. 三惟獨
C. 路德主持下的宗教改革
1. 內部分裂──農民革命
2. 與伊拉斯姆決裂
D. 路德宗教改革的後期發展
VII. 宗教改革的意義
討論問題
第6課
加爾文與更正教神學思想
I. 引言:更正教神學的奠基人
II. 加爾文的生平
A. 出身與成長
1. 生於宗教改革的時代
2. 良好的背景與學習
B. 從皈依到涉足改教運動
1. 突然的皈依
2. 捲入改教運動
C. 成為改教領袖
1. 《基督教要義》問世
2. 在日內瓦投身改教運動
3. 在施塔斯堡的日子
4. 重返日內瓦
III.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
A. 政教關係
1. 教會與市議會
2. 建立「上帝的國」
B. 崇拜及聖禮重新定位
1. 重視講壇
2. 聖禮觀的改革
C. 教會組織變革
D. 重視神學訓練
IV. 加爾文的神學
A. 聖經神學
B. 啟示觀
C. 上帝觀
1. 上帝的絕對主權
2. 上帝的護理
D. 人觀
E. 基督論
F. 求贖論
G. 成聖觀
H. 預定論
I. 教會論
J. 社會觀
K. 經濟觀
L. 政治觀
M. 文化觀
討論問題
第7課
衛斯理約翰與福音主義
I. 引言:宗教改革仍須改革
II. 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更正教世界
A. 理性主義的危機
1. 緣起
2. 危機
B. 民族主義的困局
C. 社會與文化的激變
1. 中產階級興起
2. 工人階級的需求
III. 福音主義產生的背景:啟蒙運動後的英國
A. 社會問題迭起,教會無力回應
B. 自由傳道者出現,福音主義運動興起
C. 自由傳道者──威特菲德
IV. 衛斯理約翰
A. 家世與教育:清教徒與高教派的結合
B. 初期活動:在牛津創辦聖會
C. 思想的改變:莫拉維運動的影響
1. 運動的緣起
2. 衛斯理約翰所受的影響
D. 衛斯理約翰與敬虔主義
1. 敬虔主義的緣起
2. 影響舉隅
E. 轉捩點:「重生」經歷
1. 導因
2. 衛斯理約翰的成聖觀與改革宗的異同
3. 對華人教會的影響
V. 循道主義
A. 循道派的雛型
B. 循道會的成立
VI. 福音主義運動對基督教的影響
A. 自由佈道家的帶動
B. 突破宗派及牧區觀念
C. 鼓吹情詞迫切的宣講
D. 以講員為中心的講道
E. 注重實際而少神學爭拗
F. 帶動各種教會運動
G. 推動社會改革
討論問題
第8課
李文斯敦與海外宣教
I. 引言:宣教還是侵略?
II.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
A. 革命時代的來臨
B. 英國福音主義運動的影響
1. 福音派人士繼起
2. 其他教派的發展
C. 運動的發生及擴展
1. 始於東北部
2. 擴展至西南部
D. 影響
1. 平信徒興起
2. 新興事工的發展
III. 海外宣教運動
A. 更正教的海外宣教事工
1. 起步遲緩
2. 傳教與帝國主義
B. 更正教宣教之父:威廉克理
1. 生平
2. 宣教的心志
3. 印度的宣教工作
C. 海外宣教組織的設立
D. 宣教運動的擴展和影響
IV. 李文斯敦的影響
A. 非洲宣教
B. 歷險之旅
1. 第一次洲之旅
2. 第二次洲之旅
3. 第三次洲之旅
C. 宣教與殖民地擴張問題
1. 宣教的召命還是民族主義的策動?
2. 宣教事業還是情報搜集?
3. 宣教士還是帝國主義者?
4. 一個生死攸關的課題
討論問題
第9課
穆德與普世合一運動
I. 引言:合一理想知易行難
II. 普世合一運動之父:穆德
A. 一切由青年會開始
1. 在奮興運動中成長
2. 投身青年會的事工
3. 拓展學生志願運動
B. 從青年會到普世合一事工
1. 成立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
2. 推廣聯盟會異象
3. 促成國際宣教協會
C. 對普世合一運動的貢獻
III. 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普世合一運動
A. 普世合一運動的起點
1. 合一的困難
2. 學生與青年事工
3. 宣教運動
B. 普世合一運動的促成
1. 國際宣教協會
2. 生活與事工運動
3. 信仰與教制運動
4. 普世基督教協會的成立
C. 普世合一運動的成與敗
討論問題
第10課
司徒德與福音派教會的發展
I. 引言:在歷史中發現自己
A. 歷史中的所屬傳統
B. 在傳統中認識傳統
C. 在傳統中求變
D. 福音派的神學傳統與代表
II. 司徒德生平簡介
A. 家世與求學
B. 諸靈堂的事奉
C. 學生福音事工
D. 聖公會福音派的建立
E. 合一與分裂的爭論
F. 參與普世福音佈道事工
G. 社會和文化的關懷
III. 自由主義與基要主義
A. 自由主義
1. 定義
2. 基本信仰
B. 基要主義
1. 定義
2. 歷史緣起
3. 信仰內容
4. 與自由主義對立
5. 基要主義的成敗
IV. 福音派的興起
A. 戰後福音派的崛起與發展
B. 福音派的身分與信仰
1. 福音派信仰的四個重點
2. 福音派運動的特徵
3. 福音派與基要主義的分別
C. 突出人物
D. 聯合性事工
E. 福音派的發展
1. 事工發展
2. 未來展望
討論問題
基督教會史書目舉隅

内容概要

梁家麟,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历史研究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后赴加拿大维真神学院攻读神学,获基督教文凭及道学硕士学位。曾任《突破杂志》执行编辑,现为建道神学院教授及学术副院长。在投身神学教育工作之余,多年以来不忘在教会侍奉,并致力从事写作,著作甚丰,由个人的信仰反省至学术的历史研究,普涵盖之。


 基督教會史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有一点点小错误,但简单易读
  •     good。
  •     P360 讀教會歷史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置身事外地認識一堆從前發生的、與今天了無關係的事,而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使命。我們在歷史中認識現在,從而塑造未來。
  •     教会历史的编写岂是历史学家能够胜任的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