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岁月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53306932
作者:木易,柔依

作者简介

《捡拾岁月》是母女俩合出的一本散文集。
《捡拾岁月·鹤立花边玉》作者木易。这是一部随笔散文集。该书图文并茂,记录了作者人生岁月中的点滴人和事,再现了作者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轨迹。20世纪50年代末,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年轻人到西部就业,书中作者称新疆伊宁是她的第二故乡,她把青春全部献给了新疆这块神奇而又贫瘠的土地。在迟暮之年,作者倾心回忆自己的一生,用文字留下自己的记忆,篇篇散文体味昔日艰苦、感受现世温暖,那些遥远的不宁静的岁月,铸就了作者坚毅的性格。
《捡拾岁月·莺啼树杪弦》作者柔依。柔依酷爱文字,少小离家从军,用笔记录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书中故事生动有趣,“读着像看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不但有儿时的回忆,还有成年后至今的感慨。

书籍目录

《捡拾岁月·鹤立花边玉》
清淡岁月
母亲一生003
宁静的小院013
迎父亲015
母亲的木车017
小舟019
大院021
居住大院时的几件事028
我的妹妹049
磨难——姐夫的一些往事042
他一生都在挣扎045
“我很幸运”049
三叔家的二哥051
异域风情
有人的伊犁——曲里海055
“十三陵”——伊犁河畔063
那里的沙枣树068
老鼠的故事070
燃烧的猫074
捡拾岁月076
孕育083
无章无法121
老伴123
小孙子的一些事125
刁家二老132
文昌134
西昌136
浪花采撷
师院杂感(一)145
师院杂感(二)147
同事150
“鲁”之行157
生命的脆弱161
执法者素质的问题164
蚕豆皮165
俏丽者骂大街166
上海一百商场门前167
捡起来169
形象与内涵差矣170
凑巧171
上海表174
仙人球176
小鸡娃178
如此行为——新婚妻子害死丈夫180
恰同学少年182
过劳184
后记188
《捡拾岁月·莺啼树杪弦》
童趣声声慢
歌声飘过塔勒奇达坂003
草丛里的砖006
何处是江南011
那一年我十六岁014
把我的脚拿来016
逃亡020
何日君再来024
茶情028
衣香031
中秋轶事033
养过一株牵牛花035
紫衣037
躺在青青书墙上的感觉040
凯旋在子夜042
沙枣树的记忆045
香香的椿芽与浓浓的思念048
袜子里的巧克力050
把美丽的世界送给你052
宝贝,谢谢你055
青镯058
第一场雪与我爱的人061
项圈064
风曾停留066
欢笑的鸽子069
老秦072
麻雀074
天赐牵牛076
隔夜寒霜078
故乡的原风景080
离家五百里082
梦里,我又回到了伊利084
疼痛087
曾经吟唱091
帘094
走向三月的田野097
我的秋天099
香槟玫瑰101
端午104
童年散记106
恬淡的小城117
濯足万里流
万里路云和月123
大凉山的夏日146
都是“婉约”闯的祸150
长风舞尽你依然153
山巅看云155
情人渡158
豆花161
十月金秋去看海164
海棠正艳180
火火的三角梅182
又见兰草184
曹家的果菜186
天草熟了188
彝寨,我想念你190
走马宋都194
汴京拜龙亭199
虽艳无俗姿202
咖啡浸泡的文字204
泪洒巫家坝207
黑色情人节——写在青川东河口210
绵竹年画依然美213
凉水小镇,你还好吗?217
人生只在呼吸间219
这座寂静的城——北川行220
如画的厦大和舒婷的春卷229
鼓浪屿之旅行232
振衣千仞岗
绿宝石237
昨夜未关窗239
香樟满园241
消失的“左岸”
走湖246
老公不在家的日子248
“情人”再见250
春天的落叶254
感动、感触,是想摸也摸不到的瞬间256
平静的生活258
亲爱的,你去哪儿了?261
读书263
可爱女人的大包包265
梅雨正欢267
写给一个叫三毛的女子269
渗透灵魂的音乐271
寂寞是一件好事273
假如274
快乐加法276
风独好,意犹在278
快乐随风舞280
飘雪了282
请理解我的孤独283
夜晚让思想裸奔285
散乱穿行286
生命288
实在是高290
守望291
碎片293
伍佰的翅膀295
寻找香雾中的你297
摇摇晃晃的流浪298
西南好风待何时299
一叶兰可以作证300
夜读秋雨301
与风儿缠绵笑雨雪,和鸟儿呢喃看流云303
弯下腰等我的人305
唯有时光306
湖边307
秋风起处雁归来309
心中有玉,满室清宁312
后记313

内容概要

叶郁,笔名木易,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江苏宿迁人,20世纪50年代末响应国家的号召,带着一腔热血到新疆,支援西部大开发。从事教育事业50年,热爱写作。作品《捡拾岁月》曾荣获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光阴的故事”征文大赛优秀奖。
叶晓藜,笔名柔依,生于新疆伊犁,1978年初中毕业考入新疆军区军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军区某野战医院工作。专业到地方院校后,曾从事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并担任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授课。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昆仑魂》《偷菜》《那年我十六岁》《冷冷的中秋月》《把我的脚拿来》等小说、散文和随笔多篇。


 捡拾岁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读到《捡拾岁月》这套随笔,非常偶然,是朋友相赠的。其实朋友赠的书我很少会读,大多都用作收藏。《捡拾岁月》一套两册,作者是母女俩。拿到书的时候,我对作者之一的母亲表示了祝贺,老人峥嵘一世,终于将多年来的随笔集合成册,很不容易,同时又惊讶于女儿的多产。两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满是岁月的累累硕果。新书到手,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母亲写的那本叫《鹤立花边玉》,女儿写的那本叫《莺啼树杪弦》,书名与母女俩的身份相得益彰。《鹤立花边玉》的封面上,两只振翅飞翔的仙鹤,身影绰约;《莺啼树杪弦》上一只黄莺、一只喜鹊立在开满花的树枝上,似乎叫得吱吱喳喳。两本书的封面上各有一段话,风格迥异,向读者传递了母亲的沉稳乐观和女儿的多情细腻。我拿着书,哗啦啦地一翻,页脚露出了可爱的图案,让人觉得心头一亮。又随便翻到一页,读了篇女儿写的《童年散记》。本想简单读读,却一下被书中故事吸引,写书人写得妙趣横生,看书人读得乐不可支。作者写她小时候被野小子连蒙带骗在外吃了野果子“大力子”,回家后怕中毒,就告诉了父母。小孩子特别聪明,回家的时候还带回了几枝“大力子”,万一中毒,好让父母知道自己的中毒源。结果被“淘气”的父亲捉弄了,一觉醒来嘴唇上长了胡子,急得孩子号啕大哭。可很快父亲的把戏就被拆穿了。当父亲把涂了墨汁的手指正要往睡着的女儿脸上抹时,装睡的女儿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把父亲抓了个“现行”。这一段看得我心里直发笑。又读了《万里路云和月》,46天的自驾游被作者详尽记录,一路险象环生却又风光宜人,读着文字似乎也跟着作者游览了西南的好山好水。从书中看得出,作者性情活泼开朗,喜爱游山玩水。作者通过文字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洒脱,什么才叫“一场所走就走的旅行”, 不是矫情、不是想象,作者驾着她心爱的坐骑奔驰在祖国大地。打开女儿的书,感受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和细腻动人的个人心境;打开母亲的书,却犹如打开一幅岁月的画卷,一个个故事串起来就是母亲不平凡的大半辈子。读着《鹤立花边玉》中,仿佛能看到作者拿着笔回忆往事的身影,一段段承载着记忆的文字从笔尖流淌到纸上,封尘的往事在朦胧中变得清晰,终于变成白纸黑字,被牢牢印在书中,再也不会消逝。在书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幼年的往事、相继出生的儿女、与江南风格迥异的塞北风光。作者在《孕育》一篇还介绍了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经验:“五十六的产假是很宝贵的时间,考虑到上班后既要让孩子安然无恙,有能让自己安心工作,就开始培养孩子规律生活……所以每天早晨必须提前两个半小时起床,把小梅早早穿起来,不给奶吃,就是带着玩,个把小时后,等她累了,饿了,再足足吃一顿奶,大约能睡两个多小时。再按照课间操时间安排喂奶,哄孩子睡后,再到校坐一小时班。中午一到家又把小梅抱起来,不给吃,逗她玩,直到上班再吃奶睡觉。……按照这样的规律,培养孩子形成一套规律的作息时间。”看似经验之谈,但作者的艰辛也跃然纸上。在书中回忆母亲时,作者写到自己的大哥。大哥在作者幼年时就负气离家出走,因此母亲为寻找大哥东奔西颠,神志也不清了。后来渐渐恢复了神志,又“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说法”,认为大哥出走与作者和父亲有关,“为此,我和父亲就走上了赎罪的道路。为了能让大哥早日回家,我和父亲早晚必须做这样一件事情:清晨起床,拿一只小木勺,父亲喊:‘大顺(大哥的名字)回来吧。’我就用木头做的勺子敲着门答应着:‘回来了。’晚上也如此重复一遍。”没有结果的期盼,苦苦等待儿子回家的母亲,作者在结尾哀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着《捡拾岁月》,我和母女俩一同欢乐一同悲伤。这样的私人读物,让我看到了别人的生活,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也算一种“偷窥”吧。希区柯克曾在电影《后窗》中将人与人之间彼此“偷窥”的心理放大,看似一扇扇紧闭的门,却都有一个后窗让别人“偷窥”。在这一扇扇的后窗中,各人都导演着自己的人生。人生有限,不妨多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让痛苦缓释,让快乐加倍。用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人生,既是一种自我传承,又给家庭留下了记忆,让我不禁也蠢蠢欲动。
  •     《读捡拾岁月》老友叶郁老师寄来的她与女儿叶晓藜的新著《捡拾岁月》两册——《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母女俩将张养浩的诗句巧妙的移植作为题目,恰如其分。 这两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欲罢不能。到第二天晚上就认真的看完了这500页。 我喜爱这两本书,首先因为文笔清新,可读性强。当今一些文章,尤其是网络上的,让人读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次是内容接地气。讲的都是平常人的生活。当然还因为我个人与她们母女的关系。,在新疆的二十年里,我和叶老师吴老师两口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 我们各奔东西。从书中我了解了她们这三十年的生活与工作。叶老师就是凭着永不言败的坚韧才获得工作、家庭双丰收。我非常佩服她的精神,而且深深的受到感染,获益匪浅。叶老师不但人品好学识也好。对于她的这本《鹤立花边玉》的出版,我是由衷的高兴。作为她徒弟和弟弟,我是没资格妄加评论的。她的二女叶晓藜叫我张老师。实际应该叫我表叔。我没教过她。, 我只教她学了几天手风琴,忝为她学琴的引路人。直到读了她的新作《莺啼树杪弦》,我才知道她学琴是如此的投入。为了练一个简单的音阶,她不厌其烦的拉了近一夜。虽说新疆的土坯房墙厚隔音,但也不能不影响父母的睡眠吧。有如此宽宏慈爱的父母,她能不成材,不成凤?当时我就觉得她琴艺突飞猛进,以为是她天赋高,不想还有这故事。真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叶老师对我说,小莲(这时还没改名)考上军校,会拉琴还加了些分数。不久前我们恢复联系,小黎还念念不忘的讲起学琴的事。这两本书有共性,就是全书都洋溢着“爱”。爱亲人,爱学习,爱事业(这就是爱社会主义、爱党),爱家乡(爱国的体现)。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叶老师书的第一篇章《清淡岁月》共12篇文章。第一篇开宗明义就写《母亲的一生》。写母亲的还有《母亲的木车》、《小舟》等。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文革时有一首歌竟肉麻的说什么“爹亲娘亲不如某某亲”。读到叶老师写她探亲见到母亲的情景,每个读者都会为之动容的。“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切肤之恨,不单单是古人才感受到的。 文章只要有真情实感就一定能深深的感染读者。而如果只有虚情假意,即使用华丽的辞藻包装了,也一定不能打动读者。叶老师的笔名木易,就是杨,也是她的母姓。小黎她改了母姓更看出她对母亲的崇拜与敬爱。小黎考军校时正当豆蔻年华。几十年一挥间,小黎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她和大姐、小妹、小弟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下,加上自己的奋斗,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想当初他们两口子,工资不过百元,却要养活大小6口人,该多费心来操持呀。而小黎的文章提到她妈妈要给她割扁桃腺,为了安全,舍近求远,不惜花费去石河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鹤立花边玉》附录了七张彩照。全是家庭留影,一家人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令人羡慕不已。她的长女黎梅也很漂亮。他们都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吴老师的英俊,叶老师的端庄。我借长恨歌的两句“吴(杨)家有女初养成”,“天生丽质难自弃。”第一张是叶老师的小儿子与孙子合影。当初他们返城时,小三、小四刚十来岁,都没长开。如今小四却成了英俊的校级军官,当了父亲!看到这,我脑海中想起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他与老友卫八处士相别二十载,就有如此感慨,更况我等分别三十年呢?这两本书都有许多篇章涉及到描写故乡江苏和第二故乡新疆的。“故乡”这词,令我神往又陌生。 而新疆是我青壮年时长期工作的地方。我把她当做第二故乡,我怀恋她,关心她, 宿。我儿子生长新疆,但户口本写的籍贯却是天津。我要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 叶老师写了许多故乡江苏的风土人情,而小黎在新疆生,新疆长,好晚才回到祖籍,却也迅速的融进这片沃土,这就是故乡的神奇魅力。难怪费翔一唱到《故乡的云》中“归来吧,归来哟”时,能激起多少人的思乡苦,让无数海外游子潸然泪下!,他们一家在新疆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们家稍长一些,将近三十年。所以这些文字,我更感兴趣,更能引起共鸣。叶老师的书第二篇章《塞外风光》谈的主要就是新疆的人和事。其中一篇就叫《捡拾岁月》。作者将这个题目作为两本书的总题是有深意的。因为他们和我们都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新疆。在那里,大家饱尝了心酸,痛苦,但同时也收获了成功与喜悦。这是一笔无价宝。将受之无穷。
  •     读完叶郁老师母女俩百忙中撰写得的《捡拾岁月》之《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两本书,感受颇多:一是感慨古稀之年的叶老师,笔耕不辍;二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叶老师微细的心灵,充实和坚强的精神世界;三是书中的内容极具教育意义,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年少一代极具教育意义,人生有如一次长途跋涉,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些人因为困惑、迷惘、失意而颓丧、空虚、落寞,而叶郁老师母女俩《捡拾岁月》,强大的正能量,彰显独特的人格魅力,犹如春风、犹如阳光感染读者。 叶郁老师是位心地善良 、工作认真、平易近人、勤劳踏实的人,我是叶郁老师的忘年交,不仅得益叶郁老师的教诲和关爱,更有幸能帮助叶郁老师整理读者书评,今后,我把收集到的书评,上传到这里,以飨读者。 同时谨代表叶郁老师母女感谢所有读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