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役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08651731
作者:[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页数:496页

作者简介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三卷《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与他的另外两本书一样,瑞恩深入到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内核,探讨了生存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赢得胜利在军事上更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最为不朽的著作之一”。
《最后一役》讲述的是平民和士兵的故事,是战争深渊中人的故事,是在残酷世界中人性黑暗和光辉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最后一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世世代代的人都将会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James A. Michener,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最后一役》写得真是太好了。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部超级畅销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的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城市
第二部 将军
第三部 出击目标
第四部 决策
第五部 战役
伤亡小计

内容概要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也许是当下全世界最才华横溢的记者!”
——1973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
美国著名历史作家、新闻记者,肯尼迪总统的密友,和巴顿、艾森豪威尔以及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军事将领亦过从甚密。
二战期间,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
1947年,加入《时代》周刊,定居美国;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研究写作。冷战高峰时期,他为追寻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证实了希特勒的确在柏林战役中已经死亡,并揭露了苏军在德国境内的大规模暴行。
在“二战史诗三部曲”中,他关注人的命运,力图再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时代》周刊盛赞,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战史诗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誉全球。1959年,荣获克里斯托弗奖;1962年,荣获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197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1974年,他才54岁,却不幸因癌症病逝。为了纪念他在新闻和历史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美国设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奖。


 最后一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信出版社真是懒到家了,用的竟然是06年的版本。除了装帧装帧还说的过去,内容一无是处。随便一翻就是一堆错,简单说几点,第268页:fi156鹳式侦察机翻译成“仙鹤牌”,上单翼翻译成“高机翼”说明此人是空军盲。还有那个不知所云的“迷小姐”号!!德国人和苏联人的人名90%是根据英语发音错翻的,库图佐夫还被“降为”上将。现在很多引进版的书都是被烂翻译给毁了,这些人是除了外语,其他相关知识都不具备,就是一军盲,让这样的人来翻译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的著作岂不是自毁牌子,所以有能力的还是看原版吧。
  •     意大利作家莱维这样讲过:“那些真正掉入底层的人,那些亲见蛇蝎恶魔之人,不是没能生还,就是从此哑然无言。”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其《战后欧洲史》的第一卷里列举了一组数字,在1939年至1945年,3650万欧洲人死于与战争相关的原因,而且数字不包括自然死亡以及由于战争未能怀胎出生的孩子。其中非战斗人员的平民死亡人数至少有1900万,占到总战争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战争期间,苏联失去了战前人口的1/11,法国为1/77,英国为1/125,德国为1/15……而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更付出了惨痛和耻辱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仅1945年到1946年间,在苏占区生下了15万到20万“俄国娃娃”,这个数字不包括未统计的流产,其结果是许多妇女同她们不想生下来的胎儿一起死亡……为了种族,为了信仰,为了公平,为了复仇,为了生存……人类的战争以各样的名义被赋予正当,人类的20世纪以空前血腥和惨烈的屠戮拉开了序幕。美国记者瑞恩的这本《最后一役》属于他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内容为1945年4月15日到5月10日之间,盟军和苏军对柏林的攻占过程。不同于着重思想性的历史论著,这部二战题材的纪实文学更着墨于对战争期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战争参与者们怀揣的各种心思的刻画。在战争最后的时光里,瓦砾间的柏林已经习惯于恐惧和死亡,穿梭于枪林弹雨的送奶工,照常让百姓参观的动物园,正常运转的娱乐场所和邮局……人们熟悉了告别和永别,泪水已经成了太多人的日常。书中有着平凡世界的大爱,书中也有着统治者和战争机器的丑陋和荒谬。我们在书中见证了一个相对生动的希特勒,独裁者宣扬谎言却也生活在谎言之中,极度偏激的性格和行为,也导致了最终的众叛亲离。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在《世界战争与西方衰落》中论述了希特勒和他的“大众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成功,特殊的历史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极端的民众情绪,让一个更为极端的粗鄙之人获得了改写历史的罪恶机遇,在他的煽动下,一众所谓的精英群体不惜背叛自己的知识、常识和良知,为统治者的谎言提供了看似合理的支撑。希特勒是可恶的,与此同时他也是可悲的,作为历史进程中被推向前台的一个演员,他权倾朝野,却也是任人摆布的小丑。现代战争的残酷在于没人可以置身事外,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的《极端的年代》里写道,在20世纪以前,影响一般社会生活的战争往往属于例外,拿破仑四处征伐欧洲的年代里。简·奥斯汀可以安坐家中写她的小说。生产总量对战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军队需求的不断上升对资本支出和家庭消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的二战部分做出了详尽的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债券、限额供给……主要交战国为了将生产总量的1/3到2/3用于战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霍布斯鲍姆惊诧于人类在特定时期偏狭于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那引致了人性的狭隘和邪恶,引导人们走向罪恶和灭绝。环顾世界大战的岁月,人类社会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陷入了深度的倒退,这不仅是经济、政治的溃败,战争更让人类的道德泯灭,令每个人都退回到野蛮的起点,去适应甚至于参与无情的杀戮。这值得每个人反思,也值得让我们以更理性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现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柏林之战终结于1945年5月9日,全书的最后以这样的文字记录走出废墟的人们的心情:“在此刻以前什么也没有触动过我,所有的情感都死去了。但当我看着远处的公园,在那里春天已经来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自这一切开始以来,我第一次哭了。”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三本里边叙事最流畅的一部,既有从整个战局上各方的描写,又不致使结构太碎片化,相当棒。
  •     史料无敌啊
  •     资料详实,内容严谨,但是不够生动(不如他的第一本书《最长的一天》),翻译也略渣。
  •     遥远的桥,最长的一天,最后一役。欲罢不能的三部曲,残酷的三部曲。
  •     翻译糟糕,宏观叙事部分了无新意且拖沓不堪。也就有关于普通人的部分值得看看。总体而言感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挺不错的书,可惜不可能被改编电影了
  •     从莫斯科到柏林。
  •     扣的都是翻译= =
  •     人性博弈,帝国垂死。以上帝视角俯察柏林炼狱,如同鼠标在谷歌地球上滚动滑轮缩进,作者宏大叙述的功力可见一斑。
  •     今年读的唯二两本二战纪实,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风暴前夜的市民生活描绘,柏林爱乐乐团的侧面烘托,动物园园长对那只鸛的情感...无一不合理 巧妙 又深入人心
  •     不如遥远的桥,不过里面有几个德国军官令人略喜欢
  •     那些散落的碎片,描摹着一个尾声的轮廓。
  •     看过最长的一天 很震撼 很感动 喜欢这种基于事实的故事
  •     最喜欢的一本关于二战的书
  •     残酷的战争,提供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     对战争的反思,细节的描述,人性的思考。本年度终于看完了二战三部曲。除了翻译的瑕疵,实在是难以多得的好书。值得收藏
  •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不如那本《最长的一日》。
  •     相比第一本就差了点。不过书中提到的大量事实,对无知者而言简直震惊。
  •     16.06.28 忙里偷闲又一本,现实总不会有这么惨
  •     城破之日
  •     残酷,残酷,希特勒的疯狂是带着所有人陪葬的疯狂,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到底是什么让那么多的将领和党卫兵在最后一刻还对他痴迷不悟,真是遗憾
  •     2017.3.14战争从来都是权力者的游戏,民众的灾难。
  •     战争残酷,望永不再有。
  •     都到1945年啦,我觉得就算第三帝国守城大将是防守之神在同盟国绝对实力前面也是没多大区别的,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     能够把一次超大规模战役进行大视角和小细节、高层和基层详细而又不失文学性的写出来,只此一家,了解二战史必读之书。
  •     经历了这样的战争,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     激荡内心深处的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豆瓣推送出来,希望更多的人明白战争的残酷,有些事情没有体验过就不要轻易说出来,不赞成网上任何关于战争的言论,接受国家领导的任何决定,支持一切结果。
  •     此书质量要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历史类读物!值得反复再读
  •     这书真棒,一定要买一本收藏。我记住了海因里齐,看了最后那章,我明白,原来书中大部分内容是由他提供的。动物园杀动物那段,那只狒狒两次推开枪口...但最后阿布鸟活下来了…可能这一切都是源于真实的人,所以特别真实。希特勒不仅祸害全世界,也害了德国,看最后的部分,第一批苏军还算规矩,但往后就不行了。而理由是“我只是做你们的人在我们国家做的事。”战后,有些国家还用德国的小孩子去排雷。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说是经过化验,那具之前以为是希特勒的尸体居然是个女的,那之前这厮跑去阿根廷的传说又暴了。说真的,我也不信希特勒那样的人最后会跑,书中的结局明明更像那厮,无论怎样,丫都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     有意思
  •     解放者的真实面目,真让人感慨。疯狂的战争
  •     我几乎花了2周时间读完了最后一役,这或许是我能回忆起来的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次伤亡惨重的战役了。战争对百姓来说都是深重的灾难,无论是原先的侵略者还是复仇者,我想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何等的残酷,愿世界再不会有这样颠覆性的大战,再不会有野蛮的同态复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