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名门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210038283
作者:陈鲁豫
页数:250页

作者简介

《鲁豫有约:名门》(文轩凤凰丛书)辑录了十二位中共领袖及高层领导人的子女访谈,如毛泽东之女李敏、周恩来侄女周秉建、刘少奇之女刘亭亭、叶剑英之女叶向真、陈毅之子陈昊苏、胡耀邦之子胡德华等。他们的命运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共和国历史。

书籍目录

毛泽东之女李敏
周恩来侄女周秉建
刘少奇之女刘爱琴
刘少奇之女刘亭亭
叶剑英之女叶向真
陈毅之子陈昊苏
任弼时之女任远志
董必武之子董良■
陶铸之女陶斯亮
田家英之女曾自
胡耀邦之子胡德华

编辑推荐

《鲁豫有约:名门》由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鲁豫有约》,香港凤凰卫视王牌节目,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人物访谈节目之一。鲁豫钩沉国事风云,名门细说红墙内外。

内容概要

陈鲁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先后主持《音乐无限》、《一点两岸三地谈》、《凤凰早班车》、《鲁豫有约》等栏目。直播大型活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7·13北京申奥、美伊战争等,多次荣获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主持人。

章节摘录

插图: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一生有过10个孩子。与杨开慧生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毛岸龙在母亲牺牲后,不幸失踪。与贺子珍生下6个子女,其中5个不是死了,就是丢了。最小的孩子是与江青生下的一女。现如今,毛泽东的子女中健在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另一位是江青的女儿李讷。除了李讷,毛泽东的其他子女很小就离开了父亲。李敏4岁被送往苏联与母亲生活。12岁回国,在父亲身边生活了15年。毛泽东逝世前,李敏因为母亲贺子珍的缘故,受到排挤和打压。毛泽东逝世后,李讷同样因为母亲江青的缘故,处境尴尬。“敏于行而讷于言”,李敏一生为人低调,说话轻声细语,白皙的皮肤像妈妈,下颌的轮廓像爸爸,越到晚年越像。作为毛泽东与贺子珍唯一健在的女儿,她其实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童年时代缺乏亲情滋养,小小年纪在异国他乡饱尝流离颠沛之苦,养成了内向性格。成年后,她与父亲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毛泽东去世的那一刻,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2000年,李敏出版了《我的父亲毛泽东》,记述了父母的婚姻,以及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此后,她再度回归平静的生活,在北京一个军队大院的老式单元搂里安度晚年。她的身体不太好,肾有毛病,衣着打扮还保持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家里的陈设也很简朴,屋里没有摆太多父亲的照片和画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头像摆在床头。1937年春天,李敏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当时毛泽东与贺子珍住在一间破旧的窑洞里,生孩子这天,贺子珍叫警卫员另找一间小房子。这间房连门也没有,贺子珍进去不一会儿,一个女婴就呱呱坠地了。贺子珍的战友邓颖超、康克清等人闻讯赶来道喜,她们问:“子珍生了吗?”毛泽东风趣地说:“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刚出生的李敏又瘦又小,邓颖超见后,心生怜爱,说了一句“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到,想起《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便给孩子取名“娇娇(音同姣)”。1937年底,贺子珍丢下才几个月大的女儿,选择出走。10年夫妻,她对丈夫的不满日益严重。她原想到上海治病,取出身上的弹片,但到达西安后,得知上海已在日军的猛攻之下沦陷,便改道苏联。不曾想这一去,造成了她与毛泽东的终生分离。李敏在延安的保育院长大。不到4岁,被送往莫斯科与母亲团聚。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已经怀孕,在苏联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是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长到10个月大,患肺炎死了。贺子珍的精神濒于崩溃,为了安慰她,毛泽东把娇娇送到苏联。在那里,李敏见到了她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一次,在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礼堂,当哥哥们指着墙上的毛泽东像告诉她,他们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时,年幼的李敏一点也不相信,因为父亲在她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1946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夫妇去苏联治伤,找到了生活凄苦的贺子珍、李敏和毛岸青,随即带他们回国,这时李敏已经9岁了。鲁豫:听说有个故事,毛岸青告诉您说画像上的人是“我爸爸也是您爸爸”的时候,您还不知道呢。李敏:不知道。妈妈不允许我说自己姓毛,慢慢地我对爸爸就淡忘了。我哥(毛岸青)有一次问我画像上那人是谁?我说是中国领袖毛泽东。他问,他是我们什么人?我说,不知道。他说,他是我们的爸爸。我就笑他糊涂:领袖怎么能是爸爸呢?一直至U1947年我回哈尔滨,人家跟我说了,我才相信我有爸爸。鲁豫:对于领袖毛泽东,您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李敏:尊敬。鲁豫:您知道毛泽东是自己的父亲以后的感觉呢?李敏:不太敢相信人家不叫我贺娇娇,开始改叫我毛娇娇。但是我听人说起爸爸的名字时,还是有点儿不太相信。鲁豫:没有问妈妈?李敏:她不吭气。我觉得她不说可能说明就是了。鲁豫:对您来说这是什么样的感觉?意外,惊喜?李敏:是稀奇,觉得很新鲜。鲁豫:那时候再看到毛主席画像是什么心情?李敏:还是很尊敬,和看到爸爸相片的感觉不一样。现在看到他的相片就会想他是自己的爸爸,那时候还感觉他是领袖。毛娇娇回国后,在哈尔滨住下。为了求证毛泽东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只会说俄语的毛娇娇,用俄文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娇娇(我的小名)毛泽东读完信后哈哈大笑,他用电报发来一封回信:娇娇:看到了你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毛泽东电报发出不久,毛泽东派警卫员专程到东北征求贺子珍的意见,想把娇娇带回自己身边。这时,随着工作的调动,贺子珍已经带着娇娇和毛岸青从哈尔滨搬到了沈阳,与她们住在一起的还有贺子珍的妹妹贺怡。1949年初夏,娇娇和毛岸青被后来担任苏联驻中国大使的尤金带到了北京。此时,中央的机关已经从西柏坡迁到了北京香山,毛泽东住在一个叫双清别墅的地方。就是在这里,12岁的娇娇在懂事之后,第一次见到了父亲。鲁豫:您知道自己要去北京见父亲了,心情是害怕还是兴奋?李敏:心里不是害怕,而是稀奇,有一种猜测:他会对我好还是不好?鲁豫:妈妈一起去了吗?李敏:没有。我和二哥(毛岸青)一起去的。妈妈交代我们不要调皮,不要惹爸爸生气,要听话。鲁豫:第一面肯定忘不了吧?李敏:对。我觉得他很高大、和善。他说,娇娇,你回来了。我就和哥哥一块叫他爸爸。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有一道菜我不知道是什么,就问他是什么菜。他说是田鸡。我问,什么是田鸡?他说,田里的鸡。他怕我不吃。鲁豫:那时候有没有陌生感?李敏:刚开始叫爸爸有一点儿拘束,因为我长这么大从没叫过爸爸,但还是叫了。我和二哥毛岸青都是第一次叫爸爸,都很拘谨。爸爸叫我们坐下聊天。鲁豫:您觉得生活中的爸爸跟在照片、画像上看到的一样吗?李敏:一模一样。在苏联,贺子珍一直让女儿跟着自己姓贺。到北京后,毛泽东开始考虑给贺娇娇改名。他没有让女儿姓毛,而是根据他与胡宗南回旋陕北时用的一个化名“李得胜”,让女儿姓李。同时,依照他少年时代万分崇拜的先哲孔丘之语“讷于言而敏于行”,给贺娇娇起名叫“李敏”。这个名字也包含了让她与妹妹李讷和继母江青保持和睦关系的期望。李敏回到毛泽东身边,首先要恢复汉语能力。她在苏联和母亲说俄语,回国时间不长,中国话听不太懂。毛泽东把女儿介绍给几位中央领导同志时,高兴地说:“洋宝贝来了,我有个外国女儿。喏,她就是。”毛泽东为了提高女儿的中文水平,督促她读四大名著。每次吃饭,经常会挑出一些诗词让孩子们背,还会考他们《红楼梦》里的章节。毛泽东还经常牵着李敏的手到香山公园散步,询问她在苏联的学习情况。李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用中文回答爸爸提出的各种问话,不过还要夹杂一两句俄语,但父亲能听懂女儿讲的意思,父女俩的感情日渐加深。然而,她与江青的感情却无法一下子培养起来。江青1957年抵达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与毛泽东产生爱情。第二年冬天,24岁的江青和46岁的毛泽东结婚。婚后,江青的职务虽然是中央军委档案秘书,但实际上变成了小心翼翼的家庭主妇。鲁豫:什么时候见到的江青?见到她觉得紧张吗?李敏:9月。我们是5月去的,当时她到苏联看病去了,还没回来。见到她的时候,我倒是不紧张,她挺热情的,还主动亲我。我觉得很别扭,因为我老觉得后妈会打我。鲁豫:你们互相之间怎么称呼?李敏:我不叫她,她叫我娇娇。几个月后,爸爸跟我谈了一次话,让我叫江青“妈妈”,说他保证她不会对我不好,说江青哭了,说她也保证不会对我不好。爸爸和我谈完话以后,我才叫了。鲁豫:叫了妈妈以后,跟她见面还是比较拘束pg?不像跟爸爸在一块儿那么舒服。您的性格比较内向,江青也不是一个特别愿意跟人去沟通、交流的那种人。李敏:对。我从没主动到她屋子去过,都是她叫我去我才去。她只跟我谈过1949年建国前夕,贺子珍和妹妹贺怡带李敏来到天津,等候进京指令。贺怡是毛泽覃的夫人。北京来的人告诉她们,组织上不同意贺子珍进京,只许贺怡一个人带孩子过去。贺子珍无奈,只得随军南下,在时任上海防空司令的哥哥贺敏学那里住了下来。李敏回到了毛泽东身边,贺子珍不免心情忧郁,愈发想念长征时托付给老乡的儿子毛毛。毛毛如果活着,应该是19岁的大孩子了。贺怡开始在江西革命老区四处寻找,甚至希望通过找到毛毛,为贺子珍找到地位。不幸的是,在去江西泰和寻找毛毛的路上,贺怡遭遇车祸身亡。唯一的妹妹为了给自己找儿子而死,成为贺子珍终生无法摆脱的痛苦记忆。贺怡去世后的第二年,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毛岸英牺牲了。这两个人一直是毛泽东与贺子珍之间的重要纽带,他们的相继离去使贺子珍更深更远地退出了毛泽东的生活。1950年夏天,毛泽东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毛泽东相信贺子珍能够领会。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安慰,也是劝说;是解释,也是惆怅。1955年,毛泽东见了贺敏学,要他劝说贺子珍再婚。从小带着妹妹一起上井冈山的贺敏学对毛泽东的回答是:这是不啄能的事情。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时只有27岁,但她仍以继母身份在苏联照顾着毛岸英、毛岸岸青兄弟。在严酷的苏德战争期间,她常常省下自己的口粮,接济两兄弟。然而,生活艰苦,儿子死了,女儿太小,丈夫再婚一俄语不好,种种压力使她的性情变得十分暴躁,甚至一度被人当成疯子关在精神病院里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在开幕武上的讲话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已经17年没有听过毛泽东声音的贺子珍猛然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的讲话,神经一下受了刺激,再次犯病。她回国整整7年,却无法见到昔日的战友与丈夫。第二天早晨,嫂子李立英看到让她吃惊的一幕:贺子珍一夜来睡,还呆坐在那里听广播,而那个一直开着的收音机已经被烧坏,得知贺子珍病倒的消息,60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在李敏面前落了泪。他提笔写了一封信,让女儿转达。在这封信的作用下,贺子珍在医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稳定。从此,李敏就成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信使。“每次回上海,毛泽东都瞩咐她给妈妈销东西。知道贺子珍的收音机烧坏了,毛泽东特意买了。当耐最好的熊猫牌收音机,还捎来1000元钱。虽然他一直劝贺子珍戒烟,但有一次外宾送他一条好烟,他抽了几支后,突然想到贺子珍,就把这条烟连同他抽过的那半包一块带给了贺子珍。贺子珍原本已经戒了烟,收到毛泽东的这份礼物后,又开始抽烟了。贺子珍与毛泽东也有礼物往来,有一次她特意买了个骨雕耳挖勺,让女儿带给毛泽东。她对李敏说,你爸爸是个“油耳朵”。鲁豫:会不会想妈妈?李敏:我每年寒假都能见到妈妈,不过一年也就一次。鲁豫:会跟爸爸聊起妈妈吗?他是怎么说您妈妈的?李敏:一般都是爸爸主动问,我很少自己提起。我知道他们离婚以后,这些话我就很少提,都是他问,我才讲。他说我妈妈比较倔,很耿直,有主见。鲁豫:您妈妈是个很坚强的女性吧?李敏:对。妈妈原想把我送到北京以后,再来北京看爸爸。但是组织有规定,他们不能见面,如果妈妈到北京和爸爸见了面,他们就要开除她党籍。她就决定以后不来了。鲁豫:他关心您妈妈的情况吗?李敏:每次我从妈妈那儿回来,他都要问妈妈的生活和身体情况。每次他都让我带东西去看妈妈。他也没多少钱,买的就是咸菜、臭豆腐之类。妈妈爱吃臭豆腐,爸爸就买臭豆腐,一罐罐让我带到上海。妈妈让我给爸爸带上海出的泰国菜,还有冬笋。他们两个通过我互相带东西。记者:他有没有给您讲过他们以前在一起时很难忘的故事?李敏:他讲他们两人感情很好,但后来慢慢有了芥蒂。妈妈到苏联看病,因为她身上有好多弹片,要去做手术。爸爸这时候对妈妈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他承认自己有50%的错。鲁豫:习50%呢?李敏:过去都说我妈妈主要错嘛,我爸爸就承认有他50%的错。鲁豫:作为孩子,爸爸妈妈不能在一起,您是不是觉得很遗憾?李敏:我爸爸不是说错误是一半一半嘛,我能够体谅他为什么说他有一半的错。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让汪东兴和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协同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把贺子珍秘密接上庐山。贺子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带上庐山,说是要上山玩一玩。随后,杨夫人水静和方夫人朱丹华把贺子珍送进美庐,送进了毛泽东的房间。贺子珍做梦也没有想到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毛泽东。她哭了起来。分手22年后唯一一次见面太突然了,她一直在哭。毛泽东把茶端到她面前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见不到了,又想说了。”两人的秘密会面持续了1个多小时。这是贺子珍平生最后一次见毛泽东。

图书封面


 鲁豫有约·名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到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换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他们是军事家,是政治家,是领袖是伟人,却在晚年于那场浩劫中或多或少承受了生命之重,太沉重的历史,太鲜活的人生。
  •     那段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就真的是一段历史而已。而鲁豫,通过访谈,就将其还原出来了。在这本书中,鲁豫的话非常的少,问题也多是为了过渡启发。多的是名门之后的不吐不快,或者已经是看透了吐与不吐都无所谓的淡然。感触最深,是毛泽东不明白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不经常来看她,而李敏也只能欲言又止,不敢告诉他四人帮从中阻挠的真相。刘少奇的子女,婚姻都不自由,比平民更加艰辛。田家英之女曾自说:“我有一个朋友,10岁的时候爸爸就离开他了。他跟我说,那时候我小,不懂得什么叫死,不知道死意味着什么,总觉得爸爸好像没死,而是站在一条河的对岸冲我笑,等我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条我过得去而他过不来的河。”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读完《名门》之后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里面的情节有些让人心碎,很残忍的现实。是时代造就的过去老一辈的领导人教育子女,包括对他们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真的是很严格,没有特权更没有腐败!!老一辈的共产党人很优秀~~~!!
  •     还好吧,认识历史,认识过去
  •     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特别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多了解一些那个特殊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伟人。
  •     厚重的历史
  •       看到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换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他们是军事家,是政治家,是领袖是伟人,却在晚年于那场浩劫中或多或少承受了生命之重,太沉重的历史,太鲜活的人生。
  •     通过这一系列的书籍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为我们每一名读者平凡的人生增光添彩。
  •     6元购书
  •     还好。
  •     只挑文..革时期的看~以前历史老师推荐的..越来越喜欢挖掘那时的事
  •     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共和国史啊
  •     看看伟人的后代们。。
  •     开篇就是章含之吧 没记错的话
  •     个人觉得般般哈。。。。
  •     一直对鲁豫都有种仰慕之情,因为她的才华,她对时尚的看法,她的生活···实在太多了。这本书也没有让我失望,她带我走进了解放时期的名人儿女,让我学会了很多,了解到别人是怎样面对自己的失败与成功的。
  •     不得不说这是鲈鱼系列里很不错的了,主要是主题和历史摆在那儿,想太浮浅也不行。虽然里面说的历史不见得客观,也有很多话想说说不出来,但还是值得一看的。另外对于书名有点不大同意,说是名门并不能算吧,都是开国元老们的后代,不大符合我对名门的理解。依旧是为了稿子研读此系列的书……
  •     很不喜欢陈鲁豫,但看看政治领袖的子女访谈却无妨。文中有句话“ 那是一条我过得去而他过不来的河”,这说的是死亡,心有戚戚焉。
  •     心相约很不错,此书也不差。而且在卓越买很便宜哦。支持鲁豫,支持便宜的卓越。
  •     中南海的故事,文革的故事。让人痛惜但很有思考的空间。
  •     看了第一篇就不自觉的哭了
  •     看到周爷爷那段,真是让我湿了眼眶
  •      有点··· 官僚主义
  •     跟传记里写的差不多,风格都一样。。
  •     等待降至12-15
  •     伟大领袖后代的成长经过
  •     好书 值得一看 透过书看到红墙内的风云
  •     陶斯亮
  •     厕所书
  •     浴血奋战都生存下来,在那个极权气氛笼罩的社会,却有多少冤魂惨死,很值得读的一本书,但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否则内心难以承受
  •     他们虽出身名门,但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如此之大的玩笑!青春岁月就这样流逝!平平淡淡才是真!
  •     2010.05.16-18
  •     他们生而不同寻常,但是却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     像我这代人 对于革命了解不多 看了这本书 从侧面也知道很多真真实实的故事 都是名将的故事 震撼较大 这种书 开卷有益啊
  •     前尘往事,一风吹过,留下的是一份平和与透彻的心境。
  •     政治不可碰,昨天公主,今天走狗。鲁豫真会赚钱,文字纪录版再赚一茬钱。
  •     还是不符合鲁豫风格
  •     人还是不要当伟人 他们所经历的远比想象的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