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学会探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309048254
作者:陈允吉
页数:654页

作者简介

一、 此书缘纪念陈允吉先生荣休而辑,属复旦大学中文系计划刊印的同类丛书之一。根据陈先生本人的意向,确定本书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要探涉对象,诚请学界师友同仁高情惠稿,相与切磋论学,交流研究信息,俾通过一种新的形式来达成“以文会友”之目的。二、 此书之整体结构,乃围绕探索古典诗学的中心要求,爰设“序跋题记”、“专题论文”、“文讯传载”三编。三者相应齐列,靡有主次,钩贯隐通,互补益彰,咸为纪念文集莫可或缺之组成部分。三、 此书一编之“序跋题记”,致力辑集序言、跋尾、后记、题识、随笔、赏析等短小篇章,广泛触及古典诗、词、曲研究及创作的方方面面,用语博采散骈文白,体裁多样不拘一格,纵横论议,畅抒己见,并按撰文作者出生年月之先后进行编排,藉兹亦稍窥古典诗歌对近世学人深远影响的传承轨迹。四、 二编“专题论文”,顺沿课题所属时代序次,辑入探究古典诗学之专论三十余篇。此中述作所关注的方向,兼及义理、考据、词章;毋论方法新旧,不羁宏观隅照,悉依熟稔文献,实事求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其圭臬。五、 三编“文讯传载”,酌选往昔既刊之书评、访谈数章,介以南北朋辈新撰之贺辞随感两篇,后附一组复旦中文系历届校友所写的回忆性文字。厥编之部别分张,旨在检点异熟因果,追寻云水雪泥,冀能从中递传陈先生行教治学的若干消息。 古典诗学会探—陈允吉先生荣休纪念文集六、 陈先生退休息影之次,蒙选堂饶公于癸未除夕“为书契文”,远自港中寄赐“以榜室居”,罗宗强先生又赐花叶翎毛画轴,周祖、郁贤皓先生各赐律诗一首。若斯嘉贶,弥足珍贵,谨刊布兹书卷首用资恒久纪念。七、 承王运熙先生为本书扉页题签,同申谢忱。


 古典诗学会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鱼丽初秋新凉,去词学家徐培均先生处送书稿,老先生爽朗清举,为人热情,将我当学生,生动精雅地谈词,为我上了一课。聊天之余,他推荐一本新近出版的《诗铎》,白色封皮,大开本,显得特别雅致。略翻一下,书内为文人诗歌集录,开篇即录有陈允吉老师论诗四则(代序)一篇,内容深婉精雅,情韵生动。捧书读之,想起早年聆听允吉师讲课的情景。1996年,经83岁高龄的刘季高老先生的介绍,并得益于允吉师的倾力指点,我顺利从安徽考入上海复旦。当年允吉师才50多岁,时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也是古典文学的博士导师。允吉师为研究佛学的专家,他的《唐音佛教辨思录》含英咀华,学术视野开阔,为学界所推重。我有幸听过允吉师一学期的“佛教与中国文学”课。当时是在夜间上课,课堂上学生坐得满满当当,既有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允吉师从王梵志传说到韩愈的南山诗,从王维的《辋川集》到中唐韩孟卢李诗歌的荒幻意象、从密宗“曼荼罗画”到柳宗元寓言的佛经影响、敦煌壁画飞天,引导学生如在山阴道上行而目不暇接,使我们对唐代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允吉师上课,不仅引经据典,资料丰富,而且还唱过江南小曲,丰富讲课的效果。陈老师的讲义,是他自己油印的笔记,那一篇篇讲义初稿,既凝聚着他的心血,也见出他的认真,他板书又清晰,讲解又细致,因此我的笔记记得颇为认真,整整记了大半本。陈老师上课时,常常举例。他讲解陶渊明的辟佛主张,曾举《形影神》一诗,通过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阐述,讲解诗人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思考,还联系自己的经历,阐述其中通脱达观的生死观。他开导学生,也常以佛理言事,譬如“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见出他事事洞明的心境。当时他已年近六十,经多见广,也确实对人生有深幽广远的认识,他的达观精神,让我有种肃然的感动。他也正是要尽他所能,引领学生走得更远。下了夜课,已经很晚了,从复旦一教还是二教出来,我陪他走过一次,一路穿过邯郸路地道,一路细听他对学业的殷殷嘱咐。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均是温馨感人的画面。与允吉师交往十几年,却清淡如水。从复旦入学至今,我在入学初时,上门拜访过允吉师一次。当时陈老师还住在复旦二宿的六楼,王茉英伯母正忙碌着做家务,陈老师微笑地坐在窗前,他的书房里,多是大部头的佛学典籍,书籍甚至从书架上溢了出来,有些是堆放在椅子上的。允吉师是典型的江南学者,为人温文儒雅,斯文谦抑,讲话的声音不高,语速舒缓,像是在话家常,但与他谈话,能感觉到他思路的绵密,体察的深细。后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又曾去过允吉师家里,聆听他对拙文的指导,他并不以我为浅薄,而是和蔼可亲,多加爱护,以循循学者的温婉态度,对我提出有益的建议。后来,我忙于谋生,与允吉师只以信件、贺卡往来。有时,我的贺卡还未寄去,允吉师的已先到了,这颇使我感觉有些惶恐,忙检点自己,不可怠慢了老师。下一年,总是想着,早点儿写信去问候。自1995年来,与允吉师来往的信件我都保留着,珍藏着。如今,再读那些丁宁周至的话,确使人感动,纸上的墨痕也澹泊可亲。最近一次的来函,允吉师说:我退休已逾五载,每日所事者,唯晨昏散步,诣憩园林。来信道及之《古典诗学会探》一书,出版已涉多年,目前我处尚有数本,您如想一观,便时当可奉赠一册。文笔亲切洒落,不蔓不枝。他的题字,在起落清晰的笔致里,有种潇洒的弧度,一点一拂,非常有讲究。一望即知,是颇有功底的。也许是因允吉师是治学佛学,学养深湛,因而他的书法,也都浑厚有力气。复旦大学为中文系退休的教授出版有荣休纪念书籍,信中所提《古典诗学会探》一书,即是指此。“文讯传载”一编,收有历届校友所写的回忆性文字,从中可追寻允吉师云水雪泥的往昔情谊,亦让我想起他的宽博待人。甫进复旦时,我曾向允吉师借书,当时,由他的博士生郑筱筠将书转给我,郑师姐颇有微嗔,以为我初来乍到,就开口向尊师要这要那,定是怪我唐突。现在想来,当时确实是有些冒昧的。但无论何时,每次有事去求,陈老师总是有应必求,有信必复,且言之谆谆,并不因我是籍籍无名的学子而虚应,这实是难得的。我虽不是陈老师的研究生,但对他的学生李小荣、伍道成、邹西礼、吴海勇等都有印象,有的还有过交往。记得当时,伍道成学友毕业时,我去他宿舍告别,见他正打包准备行装,仔细审视,竟是一箱箱的书。原来他因工作原因,远赴京城,正欲大展宏图,竟花一万元钱买书,意在于书海内翱游。这一爽举,在九十年代未,应是不小的一笔费用。后来伍道成在回忆允吉师的一篇文章中,历述他来沪求学的经过,以及允吉师对他严谨精细的开导与教诲,深读之后再想那段素月流天的时光,颇让人感怀。辛卯深秋,上海图书馆举办中华书局百年历程暨珍贵图书文献展,在参加‘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学者中,见到允吉师的名字,还有他和参与修书的学者们合影的老照片,心内感觉亲切。后来读到一篇采访文章始知,1971年到1976年,正值“文革”纷乱扰攘之际,允吉师参加二十四史中《旧唐书》和《旧五代史》的点校整理工作,从而对盛行于唐代的佛教产生了兴趣,于是阅读了一些佛教典籍,如《妙法莲花经》、《大般涅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也对佛教思想有了初步认识,这不仅成为允吉师以后研究佛教与唐诗关系的契机,也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学者论学,靠得的是精雅的才气,与素朴的学问功底,允吉师以俗家身世讲解佛学,精雅有意味。我才疏学浅,没能得其堂奥,现在颇能忆及的,是允吉师在讲堂上的风度,是那么殷切恳挚,委帖工稳,他含英咀华的学风尤值得称道。睽远经年,久未拜见老先生,如今翻读《古典诗学会探》一书,兴味颇浓,也于此书窥得允吉师的一二风致。印象里,与允吉师言谈,向有长者的澹和与平稳。听说,他也有严历的一面。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正是他素朴心境的写照。我不是他的亲传弟子,与此并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所以陈老师在我心目中,也永远是和蔼与可亲。深宵静心读书写字,往昔于复旦求学时,那份简朴祥和又顿然飘来,连同手泽,一并珍藏进记忆之中。只在静寂春日,写一些温淡感人的文章,感慨这段师生情缘,也静守着这流水岁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