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华》书评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208088238
作者:张绪谔
页数:248页页

1940年代的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自从《长恨歌》在坊间流行开来后,就曾某本时尚刊物上读到这么一句话,大致是说“读王安忆的书,学如何做真正的上海女人”。言下之意,所谓“真正的上海女人”除了“马大嫂”的弄堂传统外,还有那种源自三四十年代的独有韵味。不过,那个年华逝去的上海滩究竟是什么样子,却只留得一个模糊的印象。于是乎,只能通过拜读作者的妙笔才能了解一二。又记得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上,瞧见王安忆现身说法谈自己的《长恨歌》。当主持人问她究竟是如何写出老上海生活种种时,王安忆随意答道:“小说里的很多细节都是我自己想像的。”主持人小吃一惊又转而半开玩笑地评论:“是吗?我可是当作历史书来读的啊。”
除了读风花雪月的上海故事外,关于老上海记忆自然也不难寻觅。无论是名门闺秀、富豪名绅,又或是混迹江湖者都会留下些许自己关于上海的片段念想。不过,这类回忆往往注重于私人经历,所谓的市井百态只是他们各自故事的点缀而已。若今日有人想要了解十里洋场的种种生活细节,却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淑女绅士最标准的穿衣打扮是如何的?各家中西餐厅的招牌菜都有哪些?文人骚客爱逛的四马路出了书店外,长三堂子到底是个啥样子?如今只晓得香港马会的豪奢阔气,但可还了解上海马会早年的气派?下注赌马的规矩又有哪些门道?当周立波在舞台上表演20多年前上海人跳舞的洋相时,可曾晓得60多年前百乐门舞池里的时尚?
若想要回答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历史问题”,除了钻进图书馆翻阅老报纸外,可能还真找不到一本“老上海生活指南”来指点迷津,可以一并予以解答。不过,好在世上不少有心人。现旅居台湾的耄耋老人张绪谔在其回忆录《乱世风华》中为后人勾画出了一个1940前后的上海风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私人回忆录,张绪谔的回忆更多是集中上海世俗生活的本身,而非专注于叙述自己的事迹。就此意义而言,与其说这是其个人回忆录,还不如称之为“关于上海的回忆”。
张氏家族发迹于青岛,其父早年在洋行做学起家,后竟成为富甲一方的买办,专营德国颜料生意。1940年时,全家迁至上海租界,张绪谔先生便开始了一段将近10年的旅沪生活。当时,虽然抗战早已爆发,但租界里依旧是一副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由于许多有钱或没钱人家为躲避战火都涌入“孤岛”,反而拉动了租界的内需消费,甚至开创炒高上海房价的先河。如今不少静安、卢湾一带的新式里弄便是在1937年后才急忙兴建起来的,为的就是发一笔特殊的“战争财”。但是房子造的再快也赶不上人口激增的速度,诸如华懋公寓、盖斯康公寓、百老汇大楼这般高级公寓的每套要价都可以高达几十根金条,然而寻租者仍热络绎不绝。
张老先生当日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眼中的上海无论何时都依旧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即便是国难当头,但上海人异彩纷呈的生活节奏仍然依旧不会放慢,算是真正做到了“马照跑,舞照跳”。有道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今日时髦人士所钟爱的场所或趣味,皆能通过书中的描述找到能够彼此对应者。读这本回忆录,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摊开一张上海地图。不必担心认不得“福熙路”、“杜美路”这般的旧路名,编者在书的最后特地附上了一张“上海新旧路面对照表”,直接翻阅即可。一边记着其中提到的某家舞场的名字,一边在地图上搜寻真正的方位。又或是标出张老师年少最长光顾食铺酒场,看看能不能设计出一条黄金的游逛线路。当然,时过境迁,经历过不知多少个“三年大变样” 后的上海,早已“昔非今比”。不过,多少仍能寻得些许旧日的遗迹。

一件旧碎细软拼成的新旗袍

多少或许有点史料价值吧,比较细致系统地介绍了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的风貌。语言没什么特点,专门一读大可不必,尤其是对上海老的品牌没什么概念的朋友,读此书浪费时间。比较适合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朋友,尤其是小时候长在上海,去过百货商店,去过红房子西餐,去过长春食品商店排队吃鲜肉月饼,去过和平饭店花巨资买蝴蝶酥的上海小囡。特别适合像王安忆这样因为需要写长恨歌,而特别需要那个时代元素的人。内容还是比较充实的。可除了前面乏味的自传之外,(老人吹嘘的回忆多半是经过润色和加工的),我还是怀疑后面这点资料,基本都是摘抄,而不是原创。

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资料

旧书店看到的,随手买来看看。内容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风华,衣食住行、娱乐、人物等,因是吃货,着重读了食物一节,心神往之。妓女舞女一章也令人印象深刻。从书中描述可见出作者家境之优渥,借此了解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情形。资料性质比较强,如果写小说借鉴背景和民情是很好的。内容不会很全,毕竟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上海史。但这点也是此书有趣的地方。


 乱世风华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