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七十年 【叁】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6-1
ISBN:9789573235132
作者:唐德剛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甲午戰爭
一場最具關鍵性的海上戰役,孤臣無力可回天,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它的勝負改寫了中國歷史。
戊戌變法
一次注定要夭折的改革運動,小皇帝不敵老太后,維新政府無疾而終,它的結果預示了大清命運。
科技現代化與政治現代化雙重挫敗,第二次社會文化轉型前途漫漫。

内容概要

唐德剛
1920年生,安徽省合肥縣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後任職於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並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
著有《李宗仁回憶錄》(中英文版)、《顧維鈞回憶錄》(英文原著,紐約時報系發行,大陸有中譯本)、《胡適口述自傳》(中英文版)、《胡適雜憶》(中文版,英文版現正整理中)、《中美外交史1844~1860》(英文版,華盛頓大學出版)、《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中英文版)等書,另以中英文分別出版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晚清七十年 【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这三件事被关在了一本书里,我觉得有作者的道理,因为这些年份的一系列事件,代表着中国近代社会正在走的改革之路的起始点、关键点,变化正在不断推进并催化着古老中国的快速进化。其中,甲午海战的战败不仅说明内部矛盾与外部冲突已经出现强烈的共振效应,单纯靠内部科技革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无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帝制时代的国家机器已锈烂到不行,农业社会已经不能满足大时代条件下老百姓的普遍需求了,而当权者却还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尤其令人可气,他不灭亡谁灭亡!走出帝制,促进体制改革,这当时唯一的出路。可以说,甲午年中国不缺能人,甚至于有识之士犹胜于当下,李鸿章、张之洞、康凉、孙文,都是一时之豪杰,尤其是李鸿章,无论在基辛格的笔下,还是梁启超笔下,亦或是唐德刚笔下,他都是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政治家能够在那种条件下做成如此多的事情真的已经尽力了,要知道清王朝之前没有一个王朝能够撑过300年,即便两宋中间也是出现断裂的。李公尚能以一己之力在列强之间游走而不辱我国国格和不失民族气节,实在一代豪杰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介绍史实并加以分析,挺有意思的
  •     为丁汝昌,刘步蟾翻案翻得很精彩
  •     江湖史学家...
  •     遥想一百年前曾文正、张文襄、李文忠诸公皆封疆大吏,一国宰辅,尚且学富五车,是真正的大学者。而今大学,却是学者官僚化,老师带头反智,更遑论那些职业官僚,政客党棍。
  •     读戊戌变法,康圣人一段儿,对照时贤笑死了。。。现在的变法共识也许还不如那时,所幸在认知眼界上今人似略胜昔人,但在推行落实上就不知如何了。。。
  •     与一二相比,略絮叨。
  •     看唐德刚引述冯自由骂康圣人好欢乐。
  •     最近看《走向共和》,所以从3开始看,两者很多观点有吻合,再加上唐老师生动的文字,可读性很强。
  •     唐对于甲午战争的观点是讨论了避戰自保的事实。避是因为自知器不如人,非战之罪。对于戊戌变法则是将变法失误归结到康有为的头上,过分教条狂妄,没有政治经验。这些观点都很有价值,自成一说。
  •     古今中外恣意骋,嬉笑怒骂皆文章 老唐真是妙人
  •     总体上写的很不错,但附录的《汉代的太学》与本书讨论的主题无甚关联,加在里面略显多余。
  •     書中談「偶然」與「必然」,論太子當學蔣經國,皆妙!
  •     颐和园与北洋水师的关系;五个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很重要。
  •     李鸿章的悲剧,康有为的狂妄。十分洋化且地方派系浓重的海军。甲午海战的惨烈悲壮。中日两国在海军竞赛中表现的对比。只“四化”没“五化”,“四化”往往会失败!李鸿章周旋的无可奈何,独背黑锅。康有为的教条迂狂,拒绝了力量强大的中间派。戊戌变法的必然失败。
  •     值此两千年未有的转型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心掌舵的人,总应略通古今之变,粗识中西之长。虚怀若谷,慎重将事。君子误国,其害有甚于小人。可不慎哉?
  •     读出不少大历史家的悲悯情怀,不像之前几部略带说书人的油腔滑调。
  •     对于甲午海战的描述上来看,基本是真实可信的,对于胜败的原因也说得比较清楚。对于百日维新的剖析更是比较深入,个人的修养与性情确实能够左右事情的发展方向,慎之,慎之,坚持修行。
  •     废话太多,流于表面。该讲的没讲,尽顾着调侃天朝,无趣。
  •     为李鸿章正名
  •     “以古方今,鉴往知来。摩挲旧史,涉猎时文。掷笔几上,吾欲何言?”
  •     非常漂亮
  •     这本看得很不舒服,特别是作者对人物的评论。比如戊戌变法一段作者口气有点一味贬低康有为却为光绪开脱,个人不喜欢这种好恶太过明显的文风,有失史家客观
  •     甲午真是太让人心碎了 (开始有一点受不了这动辄骂毛的风格了您能专心写书么)
  •     为什么不愿意整合一下呢 真心伤不起
  •     目前读了前三本,这本是相对最好的。虽然行文的腔调还是不大舒服。
  •     唐先生关于尚书沿革那段似有问题,太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实非我菜……
  •     【2014.6.17 — 2014.6.26】
  •     同一件事同一段历史听听不同人的说法还是很有意思的,作者好喜欢踩毛啊哈哈
  •     读罢突然觉得康有为有所改观,竟觉得迂的有些可爱
  •     以一人之力敌一国。。邓矮子老说我们不是李鸿章。。共匪除了周总管外也有人能和配和中堂比?内安暴君 外攘蛮夷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最后吐槽下这书干货实在太少。。
  •     大清国那时候还是颇有些人才的,可惜纨绔太无知,和今上差不多
  •     一命二运三风水百般不由人,越错越做,越做越错,造化弄人,人演造化,真正的大时代
  •     海军闽人居多,慈禧海军经费造园导致再无新舰,而日本新购速快炮快战舰,战未开胜负已可测,方伯谦疑案在前一战以一敌三不落下风如何会临阵脱逃?李鸿章苦心经营被两面夹击独醒前行。败在颟顸落伍、贪污无能的政治制度上。“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盖其墨守常经部谙通变之所由致也”;五知:知耻、知惧、知变、知要和知本。
  •     关于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也许是期望太高,本想倾听唐德刚对这两个重要题目的一番高论,可惜感觉作者行文太过杂乱,该下重笔之处常常一笔带过(比如有关中日的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时的作用等等都没有谈及),不似其他几部精彩。
  •     甲午战争写得有点敷衍,戊戌变法还是写得淋漓尽致的。历史随笔,轻松阅读。
  •     甲午海战一节,文笔雄浑。康有为真坏事,学问、气度,都不行
  •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政治人物,将他比作周恩来,我还是觉得过誉了。
  •     甲午战争100年时写的文章,放到今日甲午战争121年之时去看,已是天下周知的事情,无甚新意;回头再看洋洋洒洒的前三卷书,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只是太过肆意的叙述,显得文风漂浮,实无新意……
  •     看到甲午战争不免感慨历史大潮中个人的悲情与无奈
  •     居然对康有为的印象越来越差了.....此人太狂
  •     说了很多不偏不倚的中肯话,唐老师是个实在人。
  •     配以茅先生的《戊戌变法史事考》,阅读起来更是有另一番感受~~btw,不知道为什么,自我接触历史以来,我就非常讨厌康有为...看完这本书,就更讨厌了
  •     没什么特别新鲜的观点
  •     這本是前三冊中寫得最好的一本,那一代同光名臣,北洋青年,有識之士,比今天的“領導”“磚家”“仇日憤青”們不知道強出億倍...縱再一百年,再一甲午,昏昏沉沉的中國人又豈能戰勝勵精圖治的日本人
  •     甲午戰爭部分质量之差令人震惊。 欺世盗名的垃圾玩意。水平从chinatown混子直接掉到了乡级知识分子。
  •     甲午战争还没有开始,李鸿章就已经预计到失败的命运了。当战而不战,是为误国,当不战而战,同样也是误国了。甲午战败的原因方方面面,唯一可以自豪的是那些中华男儿的血性不输日本。军舰易得,人才难求啊,可惜了刘步蟾、邓世昌这些经过极为严格训练的海军官员了。吉野号这艘日军主力战舰本来是德国人专门为李鸿章定制的,被慈禧的六十大寿修缮颐和园而动用了海军衙门的军费,一八八八年后就再也没有添置过新的战舰了,直到一八九四年的惨败。甲午败后,维新派在康有为的带领下例行变法,但康有为为人处世的能力之差,使得周边全是敌人,没有朋友,甚至连张之洞、李鸿章等变革标志性人物都被其边缘化,当你周围都是敌人和旁观者而没有支持的时候,如何能不败?光绪皇帝的悲剧性命运早早的被确定了。
  •     也不是多好看吧,但是读起来通顺一点了,干货不多。
  •     清廷腐败至极,军备竞赛无力,甲午战争失败是清廷真正灭亡的开始。康有为个人性格有缺陷,孤僻自傲,无法团结真正有力量的进步的实干官僚们,戊戌变法只能是个失败的尝试。李鸿章和周恩来的对比很有意思。
  •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言词倒是尖刻,但耍嘴皮太狠,像说书而不像严肃读物,干货太少。且明显有误,比如海军衙门的军费。考虑到时代,姑且三星罢。
  •     虚弱的领导与偏执的幕僚怎么能领导一场改革,反误了卿卿性命,还浪费了大好良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