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上下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
ISBN:9787208088580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 等
页数:955页

作者简介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书籍目录

上卷
本书布局
作者序
节录本编者的说明
第一部 导论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绪者说明和表格
论点摘要
下卷

绪说明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第七部 普世教会
第八部 英雄时代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十三部 结论
论点摘要

内容概要

阿诺尔德·J·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
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等)而中断巨著的继续写作。
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历史研究》12卷,先后于1934-1961年出版,以综合观点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新的展望。另外还有《民族与战争》(1915)、《希腊的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经受考验的文明》(1948)以及《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1975年10月22日,逝世。

章节摘录

  我们想说明(虽然这对我们的论点并非必需),如同历史学不能不使用科学和虚构的方法一样,科学和虚构也绝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使用它们自己的方法。所有科学学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即唯一的活动在于确认和记录事实。人类学正是从这个阶段脱胎而来的。最后,戏剧和小说除却有关人与人关系的虚构之外,并不表现为完全的虚构。倘若它们果然如此的话,它们的作品就与亚里士多德的称赞——“比历史更真实、更智慧”——大相径庭,而变成一堆荒诞无稽、令人无法忍受的胡思乱想。当我们称一个文学作品为虚构作品时,我们的意思是说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对号入座,也不能与事实上发生过的任何特定的事件划等号。实际上,我们是指这个作品里有一种虚构的人物场景。如果说我们没有指出这个场景是由可信的社会事实构成的话,那只是因为它似乎是自明的,以致我们认为它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事实上认识到我们所赋予一部优秀小说的最高赞语是说它“忠实于生活之真”,“作者显示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更具体一点说,如果一部小说涉及一个虚构的约克郡羊毛制品厂主的家庭,我们可能会称赞作者,说他显然对他的西区纺城了解得一清二楚。  无论如何,关于历史学、科学和虚构方法之间的这种亚里士多德式的区分,总的说来还是有效的。如果我们再次审视这些方法,我们恐怕就会明白为何要这样说,因为我们将发现在处理数量不等的“资料”时,这几种方法就适用性而言可谓各有千秋。在一个恰好是资料稀缺的研究领域,核查与记录特定的事实便可能是一切。在资料众多而无法一一列举、同时又没有多到不能加以考察的研究领域,阐明与制定规律就既可行,也有必要。在资料无以数计的领域,被称作虚构的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是唯一可以利用或值得利用的方法。在这里,正像在三种方法之间一样,我们遇到了数量上的实质区别。这几种方法在处理数量不等的资料方面效用是不同的。我们能否在三个研究领域发现资料的数量实际存在着相应的不同么?  我们从对个人关系的研究开始,这是一个虚构的领地,我们立即可以看到,只有极少数人,他们的个人关系具有适合于记录特定的个人事实——我们称之为“传记”——的题材。除了这些极少的例外,在个人关系领域研究人们生活的学者面对的是无数普遍熟悉的人生经验,要想无一例外地把它们全都记录下来的想法不过是无稽之谈,对于这方面规律的任何阐释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迂腐与粗浅。在这种情况下,资料不可能得到富有意义的体现,除非在某种符号系统中才能够如此,这种符号系统提供了一种有限条件下的有关无限的直觉知识,这种符号系统就是虚构。  ……

图书封面


 历史研究(上下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是我大学期间阅读的最困难的书之一,原因是其卷帙浩繁,缩写本也有上百万字,并且贯通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包括历史、考古、哲学、宗教、文学诸多领域,以至于因阅历有限,作者所举的很多材料都相当陌生,最重要的障碍还不是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广度,其深度也是我如今的程度还不能完全领悟的。所以当初古劲说他们历史学的老师认为现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阅读这本书。到现在我大概一知半解的读了四分之一,打算有一天完全读完了,写一个关于《历史研究》的提纲是的文章,将汤恩比的主要观点以及思路提点出来,作为想读这部作品的朋友的一个参考资料。今天中午醒来的时候在床上阅读了第三部第十九章《文明的成长》部分,到现在还在激动中。汤恩比说:成长的意思是指,正在发展着的人格或文明,趋向于成为他们自身的环境,成为自身挑战以及自身迎战的战场。换句话说,成长的标准是一种趋向于自决的进程,而趋向于自决的进程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公式,用来描述使生命走进自身王国的奇迹。但是我在思考当某一个文明团体被自己创造的时代环境束缚而失去了自决能力之后将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例如尾大不掉,积重难返这些词汇所描述的社会现状,文明的创造物变成了创造者的牢笼。汤因比也是这样的下一步思维,他认为此时将会出现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向社会提供服务并引起社会成长的个人,精确说是超人,因为他们获得了卓越的自制能力,并以极少见的自决力量将它展现出来,以逃脱停滞的社会束缚,引领历史向前发展。用柏格森的话说,他们是能够感觉到生命冲动方向的人,是得天独厚的人,渴望将冲动的印记留在整个人类的身上,而且由于他们意识到了矛盾,他么要改变一种式样,从根本上说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是化某种确定为停滞的东西为运动之物。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所传递的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预言。普罗米修斯向宙斯提出挑战,对宙斯的静止宇宙提出了挑战,而换来了宙斯报复性的迫害。但是这次挑战颠覆了宙斯所珍爱的均衡状态,为宇宙的下一次跃进提供了条件。失败的一方是宙斯,而普罗米修斯却通过受苦赢得了胜利。所以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受苦中的普罗米修斯们。
  •     @石康:《历史研究》对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书,它告诉我,梳理人类现象多读只是条件之一,因历史根本不可能读完,而是要靠想象力、脑力及人类积累的有关整理信息的知识,也就是“怎么读”才是关键,像我这种学一门外语都很困难的人,很难入历史的门儿,以后多是找《阅读史》之类闲话历史看看而已。 @石康:结束读中国历史是因有一天,我去书店花高价买回一本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读完才知历史也可以写得极有水平,原来在我眼里读也不读不完的中国历史只是世界文明的一小小部分,而且还多半是不太重要的一部分,也第一次让我感到“知识渊博”是什么意思。
  •     【按语: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1889-1975)的历史观混合了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哲学(文明犹如有机的生命)、马克思的阶级观念(少数统治者、内部无产者和外部无产者的概念)、黑格尔的辩证法(文明的过程犹如从阴之静到阳之动到最后归于升华的静)、社会科学(挑战-回应的模式),还有最为重要的是对灵性和普世宗教(佛教和斯多葛学派的宁静,尤其是基督教的变容/transfiguration和爱)的敬重。然而,汤因比并没有黑格尔那种证出或言说绝对真理的傲慢,而只是以渊博精深的知识展现了诸文明从成长到解体重生此即彼伏的浩瀚画卷,而将自己对一神论上帝的救赎之爱的信仰用作基石来整合繁多的材料,并由此揭示了忧虑和盼望。在我读来,汤因比那严谨渊博的历史学识中却也浸透了一颗浪漫而虔诚的心灵。在将历史的基本研究单位确定为文明(或社会)而非民族国家后,汤因比以其无匹的学识考察了21种文明的盛衰,按照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的阶段予以分析:文明起源于原始社会,其核心要素在于对外在挑战的有效回应;文明的成长表现为文明趋向自我表达和自决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旦终止文明就衰落了,而在文明的解体时,社会的各部分会有各种行为和观念,而在内部无产者中发展出来的普世宗教恰恰意味着文明迈向更高的和终极的目的,虽然终极在现实中是永不可抵达的,而只能依赖信仰和变容(transfiguration)。汤因比其实是蛮雄心勃勃,力图颠覆吉本(Gibbon)的世俗历史观和尼采对基督教的基本理解。阅读的是Dorothea Somervell基于Arnold Toynbee(1889-1975)多卷本的《历史研究》编就的一个节略本的上海人民版中译本。翻译甚佳。】第一部 导论对大不列颠历史的简要分析表明: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不是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可以认识的研究领域’看来是一个社会。”【汤因比:《历史研究》,郭小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下同】Toynbee所言的社会就是文明(civilization)。【14】文明的过渡有三个要素:universal state,教会和蛮族英雄时代的入侵。目前有五个社会:西方社会、东正教社会、伊斯兰社会、印度社会和远东社会。汤因比认为历史上大致有19个社会或文明:西方基督教社会、东正教社会、伊朗社会和阿拉伯社会(现在已经合并为伊斯兰社会)、古印度社会、远东社会、希腊社会、叙利亚社会、印度社会、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苏美尔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与玛雅社会。东正教社会和远东社会可再细分,则有21个社会。【36】“属于这个种的诸社会一般被称作诸文明…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一无例外地处于文明状态。”【37】哲学上假定这些社会共时等值。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the Geneses of Civilizations)由于文明间的亲子关系,因此研究其起源时,集中在埃及、苏美尔、米诺斯、中国、玛雅和安第斯文明。原始社会与较高级的社会(文明)的区别何在?“自原始社会开始转变为文明社会,我们发现这是一种从静止状态向活动状态的过渡。”【56】种族和环境都不是导致文明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借用了阴阳(静动)观念。【56-】 Toynbee从寻求因素转向寻求一种关系,并构建了“挑战-应战”的概念和模式,“我们借助神话之光看到了挑战与应战的些许本质。我们已认识到,创造是遭遇的结果,起源是互动的产物。”【74】希腊、苏美尔的干旱、黄河沿岸的严酷、米诺斯面对大海的挑战。面对干旱挑战的几种回应:固守灭亡、原地游牧、南下、北上农耕、钻入林泽缔造文明,“在诸文明的起源问题上,挑战与应战间的互动是超出其它因素的决定性原因。”【82】而子文明的挑战多来自人为因素(如内部和外部的无产者)。从玛雅文明的失败、锡兰、阿拉伯沙漠、新英格兰的艰辛等也可以看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例子。而逍遥自在者则像金斯莱小说《伟大而闻名的逍遥自在的民族的历史,他们为了整天弹奏犹太人竖琴而离开艰苦劳作的国土》中所述,“这些人最后得到的下场是都变成了猩猩。”【91】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才去发明农业技术、冶金技术和乐器。艰苦地区的刺激:黄河比长江艰苦;阿提卡贫瘠;西顿腓尼基人的迦太基;以色列对天国的渴望;争夺北美中新英格兰人的胜利。新地方的刺激:耶稣出于加利利;议会政府出自英国;打击的刺激:希波战争;压力的刺激:上埃及南部地带;英格兰的韦塞克斯王国。缺失的刺激:奴隶Epictetus和基督教信仰、犹太人的锡安主义的实现。 但格陵兰人失败了,汉尼拔的损害也是致命的;远西基督徒和北欧海盗也都遭遇到过强的挑战而夭折。说明最好的挑战处于某种中间位置。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the growth of civilizations)Toynbee首先关注一系列停滞的文明,这些文明停滞的原因在于其获得了某种绝技(tour de force),“这些绝技指的是对于挑战的过度反应。”【162】如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术、爱斯基摩人的猎获海豹、没有历史的游牧民族;奥斯曼帝国的奴隶集团和埃及的马穆鲁克集团:强悍而僵化;斯巴达应付挑战是武力征服美塞尼亚人(Messenia),同时发展为一种僵硬的军营制度。“停滞的文明社会共同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等级制和专业化分工。”【179】在解释文明的成长时,汤因比诉诸了Bergson的“生命冲动”学说:文明犹如生命冲动,有其自身的节律。如何确立生命冲动或文明的进步的标准呢?Toynbee否定了对外部环境控制的进步,也否定了技术进步作为标准:扩张常常与解体相伴,技术进步有时也与文明的倒退相伴。“成功的应战…表现为内部的自我表达和自决(self-articul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198】“生长意味着成长中的人格或文明趋向于成为自己的环境,自己的挑战者,自己的行为场所。换句话说,文明衡量的标准是一个趋向自决的过程。”【206-7】文明通过它的个体(individuals)表现自我。Toynbee诉诸Bergson的神秘主义和天才观:“只有神秘者才是完美的超人创造者…它源自人类中间具备神秘灵感人格的出现本身。”【212】“文明的成长是个别创造者或少数创造者群体的工作这昂的一个事实暗示着没有创造性的大多数人将会落在后面。”【214】这就有一个“个体的归隐和复出”的模式:如耶稣、保罗、圣本笃、圣格列高利、佛陀、穆罕默德、马基雅维利、但丁。少数创造性群体则有第二阶段的雅典(应对人口挑战)、第二阶段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三阶段中的英格兰(发展出代议制)。以及当下的俄罗斯?就成长的差异而言,西方文明对机器的偏好。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the breakdowns of civilizations)只有10个文明幸存下来,其中波利尼西亚、爱斯基摩和游牧文明本来就是停滞的,而所有其他文明都处在西方文明的消灭和同化威胁之下。或许“统一国家出现这一现象是文明衰落的标志”【246】,而“文明衰落指的是未能勇敢地超越原始人类的水平进而达到现在超人的水平上。…把衰落的性质描述成个体创造者和少数创造性群体的灵魂中丧失了创造能力,”【246】从领导变成压迫和武力控制,而遭遇到内部无产者和暴力的外部无产者的反抗。Toynbee反对了几种决定论:1宇宙钟摆的逐渐停止或地球的渐趋衰老;2.生物自然法则支配的时间跨度;3.祖先遗传的体质退化;4.历史循环论。“我们面对的不是任何残酷的必然(saeva necessitas)。”【256】文明的衰落也不应该在对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控制丧失中寻找:文明兴衰与技术变化是分离的。在这里Toynbee批评了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观点。Gibbon将罗马的衰亡解释为“蛮族和宗教的胜利”,而Toynbee认为“蛮族和教会的胜利”不过是帝国衰亡的伴生物,而不是衰落的原因,“古希腊(罗马)社会是一个自杀者。”【263】灾难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就开始了。还有中国社会;叙利亚社会的衰落始于937年帝国的创始人所罗门死亡,所罗门帝国解体之时。而现今各文明被西方文明同化也不是其衰落的原因,因为衰落实际上早就发生了。远东社会在唐朝后期就开始衰落。“丧失对于人为环境的控制力不是文明衰落的原因。”【274】Toynbee提出自决的失败作为衰落的原因。面对少数天才的创造,多数人的模仿的机械性以及组织的难以驾驭是两个原因。“自决能力的丧失是文明衰落最终的衡量标准。”【280】Toynbee先举出了一系列新力量(才智、情感和观念)导致的调整、革命和畸形,这有时是负面的,有时却是自决能力的提升:工业主义曾复活和推动了新大陆南部诸州的奴隶制度;民主和工业主义对战争的冲击,18世纪的温和在于战争既摆脱了宗教狂热,又没有成为民族狂热的工具;民主和工业主义对区域政权的冲击,如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等的消失。曼彻斯特学派曲解了人性,“他们不能理解即使一种纯粹经济方面的世界秩序也不能仅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290】而大格列高利则将大厦“置于了宗教的磐石之上而不是经济的散沙之上。”【290】工业主义对私有财产制度的冲击,国家控制和重新分配私人财产,“国家从一个战争机器转变成一个社会福利机构。”【291】民主对教育的冲击;意大利效能对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政权的冲击;梭伦改革对古希腊城邦的冲击;区域制度对西方基督教会的冲击,抛弃了中世纪基督教会体制;统一感对宗教的冲击,以及宽容精神作为矫正;宗教对于等级制度的冲击,在印度却导致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文明对于劳动分工的冲击:创造者成为密宗崇拜者,而大众则成为畸形发展的人。第三个原因是对创造性的报复,即自我崇拜。如犹太法利赛人曾在抵抗希腊化的英勇反抗中承担了领袖工作,但随后却拒绝和抛弃了耶稣。雅典与保罗的接触也是失败的;意大利对城邦的崇拜;南卡罗来纳的黯然。对创造性的报复还表现为对一种短命制度的崇拜:如古希腊城邦在城邦的时候没有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新型国家权力;东罗马帝国的不幸早熟和返魂;君主制、议会和官僚机构各有各的问题。对短命的技术的崇拜: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军国主义的自杀:放纵、骄横和毁灭。例子有亚述、查理曼、帖木儿的例子。对胜利的陶醉,这里的例子是罗马教廷。Toynbee表现出对于希尔德布兰德(Tuscan Hildebrand)的兴趣。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the disintegrations of civilizations)Toynbee将社会的横向分裂(阶级分裂)确立为解体时期的显著标志。【368】先讨论三个方面:占支配地位的少数、外部无产者和内部无产者。“一种横向的分裂把社会分划成前面提到的三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大一统的国家、普遍教会和蛮族军事集团。”【371】 并进而转向微观的灵魂分裂。并且暗示在讨论教会时会涉及到轮回和超越的问题。少数派的创造性:“希腊少数统治者不仅创造了罗马的行政机构,而且还创造了希腊哲学。”【377】巴比伦科学家发现了周期循环的规律。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和平,它在两个令人厌倦的无政府时期之间给了这个苦难世界一段平静的时光。”【376】儒家官员的团结;德川幕府的自我牺牲精神。内部无产者。希腊罗马的原型,连根拔造成的无产者,“无产者真正的标记既不是贫困,也不是卑微的出身,而是一种自觉——以及由这种自觉引起的愤怒——他们认为在社会中被剥夺了世袭祖先地位的权力。”【380-381】反应是:自杀性的暴力行为,或高级宗教:温顺争取对精神的控制权,如基督教的出现。【382-4】古巴比伦和古代叙利亚的内部无产者中诞生犹太教。“‘如果我忘了你,啊,耶路撒冷,让我的右手忘记技巧。如果我不记得你,愿我的舌根就此烂掉。…当我坐在巴比伦河边想起你的时候,啊!锡安山,我泪流满面。’在哭泣声中,犹太民族的启蒙完成了。”【389】经过亚述人劫掠的伊朗蛮族产生了自己的先知,查拉斯图特拉(Zarathustra)。叙利亚社会对抗希腊社会,最终产生伊斯兰教。西方世界的内部无产者有知识分子。失业威胁的工人。外部的无产者。从模仿到扭曲。从羡慕到厌恶。譬如“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这幅田园诗般的图画刹那间就消失了。不和取代了和谐,这些入神的聆听者猛然惊醒,又恢复了他们本来的残暴。”【407】外部无产者从暴力到温和的转变。 西方世界的外部无产者:自然边界的消失,但危险在于喂养了自己的凶手,如意大利的黑衫:“野蛮的标志不是黑色的皮肤,而是黑衫;黑衫是一种不祥之兆,因为他故意对传统的光明犯罪。”【417】 而与他者的接触常常是宗教产生的灵感。分裂的灵魂有不同的形式:行为、情感和生活方式。行为:就个人行为而言,有自暴自弃和克制;就社会行为而言,有逃避和殉难;情感:就个人而言,有游离感和罪恶感,就社会而言,有杂乱感和统一感;生活方式:消极而言,有复古主义和未来主义,积极而言,有超然和神化。Cato被斯多亚派的哲学所拯救,他的自杀给凯撒带来了无穷的麻烦“这些反对者受到他们创建者榜样的激励,自己动手去摆脱既不能接受也不能改良的形势,从而使新的专制得不到支持。”【433,卢梭在《爱弥儿》中也拥抱了斯多葛的超然呢。】Toynbee觉得超然不如神化好“厌恶的推动,不是期望的牵引…是有计划的退却而不是信仰激励下的朝圣。”【435】“基督教幸存了下来,挤开了新柏拉图派哲学。…哲学在最佳的状态时,也比不上宗教的活力。”【473-4】而让宗教从属于政治这种罪恶或许是现代西方宗教衰退的关键原因。在诸神之争中,一神教胜利的原因恰恰在于耶和华的嫉妒性情。卢梭也有复古主义,“回归自然和高贵的野蛮人的观念...他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498】未来主义升华为宗教。遁世的代表是Epictetus和seneca等的斯多葛学派,最高峰则是佛教的乔达摩的自我毁灭。这里Toynbee比较了佛教和基督教,“遁世哲学和神秘的变容主义相比不禁要黯然失色了。”【517】“神的国度(civitas dei)进入了时间长河中,它才不是一个未来的梦想,而是一个渗透到现实之中的精神实在。…爱的能力。芝诺和乔达摩曾经异常坚决地拒绝了它,然而它却成为《新约全书》全部信条的基础和核心。”【520】重生就是现实的轮回和复出。就解体社会与个体的关系而言涉及到各种救世主。持剑的救世主必定失败;带有时间机器的救世主涉及复古主义,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一句话“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是却到处收到奴役。”【529】和罗伯斯庇尔。卢梭把自然状态理想化,崇尚高贵的野蛮人,谴责艺术与科学,这“复古主义在本质上只不过是未来主义药丸外面的一层薄壳。”【530】;带着王者面具的哲学家就是伊壁鸠鲁学派;而最后是化身为人的神。“现在,当我们站在岸边,凝视着远处的彼岸,一个伟大的人物正从水中缓缓升起,随即充满了整个地平线。”【538】在随后分析解体的节律时,Toynbee略带不满地解释了启蒙运动挫折的原因,“启蒙运动的宽容不是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的道德基础之上,它的基础是默菲斯托菲里斯式的幻想、理智和愤世嫉俗。它不是出于宗教的热情,而是冷漠无情的副产品。”【545】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universal states)“少数当权者炮制出不时鼓舞大一统国家的哲学、内部无产者创立了谋求建立普世教会的高级宗教,外部无产者开创了成为蛮族军事集团悲剧的英雄时代。”【589】大一统国家兴起于文明崩溃之后,是小阳春,“虽然表现出本身就是目的,实际上不过是社会解体过程的一个阶段。”【591】大一统国家往往保留了其永恒性的幻想,甚至在其已经瓦解之后,还保留了天下一统的意识。高级宗教获益于大一统国家的和平环境。“内部无产者是大一统国家所提供服务的唯一真正受益者。外部无产者获得的好处总是虚幻的。”【608】帝国制度诸如交通、卫戍区、行省制度、法律制度(“编纂法典的高峰通常出现在社会灾难的前夕,此时法学成就的高峰早已成为过去,立法者在与难以驾驭的敌对势力的斗争中败局已定。”【635】)、度量衡、文官和公民权等发挥了职能。譬如基督教会就利用了罗马的制度。第七部 普世教会(universal churches)教会不是社会毒瘤,像吉本或Frazer所描述的那样;教会也不是文明再造的蝶蛹(chrysalis),“把普世教会视为蝶蛹的观点就其本身而言是正确的。但是,我最终不得不相信,这种观点只道出了教会作用的一小部分真相。”【667】Toynbee提出了自己的新的颠覆性论点:教会是高级社会,“教会才是历史的主教,我们或许可以从文明对宗教史的影响,而不是文明自身的命运,来观察和诠释文明的历史。”【672】“基督教认同了犹太教所顿悟的‘神就是爱’,之后却再度接纳了‘忌邪的神(Jealous God)’这一不调和的宗教观念,其原因何在呢?这种倒退乃是基督教为了赢得与凯撒崇拜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付出的代价。”【675】殉道的不妥协转变为迫害的偏执。“本书作者…相信宗教乃是人生最高追求。”【678】Toynbee还试图解决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现代西方科学对高级宗教的冲突所致。Toynbee给出了一种类似于康德的方案:“哲学家和科学家的truth与先知的truth不是一回事,双方所说的truth同音异义,实际上是用同一个词表示的两类不同知识。”【681】科学彻底压倒宗教对双方都是灾难性的,科学家的两个根本错误:把18-19两个世纪的相对幸福算作自己的功劳,还错误假设幸福会一直持续下去。“实际上,近在咫尺的并非‘乐土’,而是‘荒原’。”【683】“人类将在失而复得的‘阴’的状态中获得拯救,这种状态不是懦弱的自我寂灭的寂静,而是紧张的协调一致的宁静。”【688,与文明的产生是从阴到阳的主张相呼应,很辩证。】因此,在Toynbee看来,“我们把先辈文明视为教会降生的序曲,后继文明意味着倒退到较低的精神层次。”【693】“希腊文明是一种真正的‘福音的准备(praeparatio evengelii)’。”【695】进而Toynbee指责了当代的世俗文明。“人世乃是天国的一个省份,它是一个悖逆的省份,而且必将永远如此。”【704】第八部 英雄时代(heroic ages)Toynbee对于英雄时代或境外蛮族军事集团给予了很低的评价。“文明地区的蛮族扮演了食腐的秃鹰或尸体上的蛆虫一类肮脏的角色。”【717】并且蛮族表面上获得的成功也会成为日后失败的祸根。Aidos, Nemesis, Hilm等情感反应出蛮族的困惑和挣扎,“即试图使理性意志这一人类至高的精神财富挣脱心灵潜意识深处释放出来的邪恶精神力量,这种邪恶精神力量产生于从边界之外熟悉的无人区骤然进入到边界崩溃后敞开的迷人世界所带来的震撼体验。”【719】“蛮族跨过沦陷的边界后,恶魔就会占据他们的心灵。”【721】“对英雄时代做出严厉的裁决。最温和的评价会视为徒劳无益的胡作非为,严厉的宣判官会斥为可耻的暴行。”【722】这里Toynbee用同样的框架解读了赫西俄德的《神谱》。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contacts between civilizations in space)有趣的是提及,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是犹太人引来的,“在西哥特人国家中,统一的基督教社会与由此更显奇怪的犹太米勒特(Millet)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犹太人最终与北非教友共同寻求阿拉伯穆斯林的介入。”[760]十字军、西方基督教与东正教的关系;希腊与波斯的冲突的描述很精彩。【787-793】文明入侵付出的社会代价在于,“被侵略者的异族文化渗入到入侵社会自身内部无产者的生活之中,相应地扩大了离心离德的无产者与自以为大权在握的少数人之间本已存在的精神隔阂。”【805】鉴于西方的强势,Toynbee表现了这样一种忧虑:不是建立在信仰磐石上帝西方文明的征服可能是虚幻的。【796我的笔记哎,难道是基于对希腊和东方社会的均衡中得出?】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in times)这里讨论了各种复兴。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人受两种律法的支配,其中上帝的律法(law of god)既是自由本身。“完备的自由之律法,它也是爱的律法,因为人类的自由只能是来自上帝的赐予。”【884】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失去普遍教会约束的民族主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而“‘民主’完全成为一个障眼法,掩盖了自由与平等这两种理想之间的真正冲突。唯有借助居间的博爱理想,方能真正调和这两种相互冲突的理想。”【926,好深刻,奶奶的,Rawls弱爆了,只认为差异原则反应了某种博爱,但那是无源之水,而Toynbee赤裸裸地宣告必须奠定在对上帝之爱的基础上。】第十三部 结论“历史学家的天职在于响应上帝的召唤,‘寻求神,找到神’…作为上帝的赐予,人类的灵魂成为第六个维度(四维时空的物质;五维的生命进化),注定要行使精神自由,接近或者疏远造物主。”【935】江绪林 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论普世价值其实是最大的意识形态
  •     汤因比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与其说是历史研究,不如说是哲学研究,西方及宗教倾向严重。理论框架、具体事实都不甚合意。更可恶的是,一缩再缩之后的节本,都有955页!
  •     给满分
  •     历史研究(全二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代表作品),值得看的书。
  •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风靡全球,脍炙人口,是历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不了不看一本书,作者通过对不同系统的文明之间做对比,阐释自己的历史观,哲学观。本书有点难懂,毕竟作者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思辨星很强大……
  •     汤因比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书中似浅实深的哲理引人入胜。还没读完,继续受教中。
  •     信手拈来的波澜壮阔。
  •     哲学中的历史,历史中的哲学
  •     宏大的著作读起来很费劲
  •     文化的冲击与回应
  •     翻译的不是很好,对背景知识的要求也高
  •     从2000年开始四处寻购索麦维尔选编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旧书摊淘到中和下,偏偏没有上。后来买到上海哪个社的单本历史研究,据称是晚年汤因比授权某女助手缩编的,88元买回来,感觉毕竟缩了水。不得已,连哄带骗从某老手中抢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86年第十次重印三册本的《历史研究》,连抄带读,据为己有。
    上海人民这次再版的历史研究,基本保持了原版风貌。三册本变成上下册,厚度还可以接受。译者名字变了,但内容感觉不到很大差异。字体完全采用了当代简体宋体,当然也没有多少不习惯的。
    喜欢历史的,毕竟绕不开汤因比。选编这一套丛书的,好人啊!
  •     真是伟大,看到眼睛难受也喜欢
  •     本书是西方历史学泰斗汤因比的名著,虽然是节选本,但选文基本上反映了原著的主旨,值得阅读和收藏,不过价钱太贵了。
  •     这绝对是一本宏大的著作,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六卷本的大部头,还因为它采取了一种高空俯瞰式的视角,把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演变用一种宏观和快进的方式加以观察。
    作者在开篇导言中就说明了他的研究方式,不是把一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一个类型的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
    汤因比的书读起来不轻松,程度跟读钱穆差不多,但是原因不一样,钱穆作品的阅读障碍完全是语言的缘故,汤因比著作的难读则是逻辑密集所致。不过好处大于坏处,读者的智慧收益因此相当可观。
    汤因比作为当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大师,从自身深邃的学识以及跨两个世纪的人生中终结古今历史的进程演变。从自身的独立视角出发写下来《历史研究(上下卷)》,包涵里大量的人生思考以及叹息,同时此书还可以视为是一本哲学文化学术专著,书中有大量的宗教文化知识。读者可以从此书中学到很多。有别与以往我们所读得历史正统文本,值得一看。不同于常规的正统历史读本,本书更多的是一代大师自身的思考,也是对于自身宗教及信仰的恪守。
  •     踩着李海鹏的推荐来的,看了才发现,好难得的观点和写法,可以发现历史问题背后的动力来源,系统而非隔离的看问题,中医思路吧,嘻嘻,自己喜欢的类型。赞一个,看完上卷再来更新
  •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洞穿时间的阻隔。
  •     作者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     书写得很好,就是得啃,读起来有些枯燥
  •     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一般中国的史书侧重人物列传或者编年记述事件,这本书虽然是从全本《历史研究》中截取的,但是也经过二次加工,和《全球通史》一样,是出自大家之手。
  •     汤因比的这部《历史研究》写的非常好,非常有深度
  •     #妹子借書# 开头燃,点点契合我内心想法,印证了瞭解过的哲学观点,让我有一种世间所有经验反思都指向同一个真理的自信与兴奋;到後面渐渐枯燥,历史虽是研究素材,这却有点反被套牢的意思,大而全即无味。到这里才明白不事体系的妙。
  •     拜读积汤因比英国历史大师的名著。
  •     二次建构……
  •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代表作品,研究历史不可不读!
  •     学历史的必读。汤因比这本书真心太有名了,喜欢历史的读一读绝对没坏处,而且内容很有意思。强烈推荐哈~~
  •     啃了大半个月,终于读完了,视域之广阔令人佩服。对宗教的阐析尤有价值。按照作者的说法,宗教才是历史的主线。文明的历史是多元的、反复的,而宗教的历史是单线的、渐近的。换句话说,历史的主线可以看成是不断为尘世的人类灵魂开辟更多的精神出路,各种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伴随着它们在宗教史上的作用程度。有意思的观点。
  •     英国人少数以公平眼光看待世界发展的书,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束缚,一个民族要有不同角度看世界的方法,有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     这是一本围绕着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阐述历史的著作。
  •     汤因比的文明论举世闻名,百闻不如一见,宏大的视野和精炼的论点,气吞山河的历史感令人五体投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应注明实为萨默维尔节录本,并非汤氏全著,以提醒读者在购买时注意。无论如何,节录本依然是不朽的经典。
  •     孟凡君老师推荐的
  •     内容有点杂,暂时还没能完全消化。
  •     汤因比的学问当然没的说,“文明”视野和“挑战—应战”的思路本可以开出更宏阔的格局,只可惜写到最后还是变成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表白。#1000多页还是个节略本你在逗我?#
  •     涉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大篇幅的宗教意识评解,有些模棱两可但值得思考
  •     已经读了好几年也没能读的完
  •     事无巨细,皆有思理。得看很久。
  •     读过。。。一点
  •     以色列犹太人倒不至于像纳粹党人那样用集中营或煤气室消灭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但是,以色列人确实把大批阿拉伯人,超过50万人,赶出他们祖祖辈辈拥有和耕种的土地,霸占阿拉伯人逃亡时无法随身携带的财产,使这些阿拉伯人沦落为一贫如洗的“难民”。——汤恩比《历史研究》764页



    在所有让人苦涩不堪的历史讽刺中,最能反映人性邪恶的莫过于这样一个事实:新的犹太民族主义者在本民族遭受过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迫害之后,竟然立即牺牲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利益。犹太复国主义者从纳粹党人给犹太人带来的痛苦中学到的教训,不是避免犯下他们曾经深受其害的罪行,而是轮到他们来迫害更弱小的民族。——阿诺德·汤恩比《历史研究》764页
  •     因为王石的推荐所以买了这部书 以宏观视角观察研究人类历史文明
  •     因为比较喜欢汤因比的调整应对模式,就买了,说中述说了20余种文明的兴旺
  •     观点一般 写得好看呐
  •     简写版总有遗憾
  •     圣者的大作
  •     汤因比的著作历史研究,早有耳闻。这版本确实不错,翻译的也很好,而且切入的角度也比较喜欢,赞一个!
  •     记得王石看过这本书,所以后来就关注了。看大家评论都很好,加之个人对历史有些兴趣,趁此活动之际就买来看看。书的纸张算是中等,不过只要内容好就行,正在阅读中,内容和感悟方面暂时提供不了多大的见解,希望能有大收获。
  •     喜欢汤因比的作品,让我对历史有更好的感觉。
  •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值得仔细品读~
  •     历史课 未读完
  •     作者单刀直入力图寻找文明兴衰的基本规律,对西方文明怀着深深地忧患意识看待西方的前景,作为对照,我对东方文明的前景悲观的多。
  •     有点晦涩,不过还是可以
  •     物色了很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了,这版本的书看着干净利落特别适合自己仔细品读一下,内容上就不多说了,看过了的自然会有所收获,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历史书,尤其是查良镛先生爱看的
  •     汤因比写这本书的视野极其开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野。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尽可能规避国家情感在历史写作中的影响,作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在西方文明仍然如日中天的时代里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进步。
  •     这是一本哲学书。研究做得很好,但是我一开始竟然打算把它当做通识读本来看。。。
  •     汤因比的这本书是每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感兴趣的人都需要阅读的,不愧大师之作!
  •     汤因比对人类演变,有一套自己的假说,有一定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提到的大一统宗教。
  •     汤因比的书一向很喜欢,这本书是学习历史的必看数目,只是可惜没有展望二十一世纪这本书。
  •     历史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如果相对世界历史有超乎史实的理解和解读,甚至上升至哲学层面,本书一定要读!
  •     汤因比是深爱历史这门学科并以此为傲的,在书的最后,他谈到为什么要做历史研究。在他看来,历史学家的工作并不单纯是尽其所能的积累大量的事实。事实本身并不会说话,不会像卵石那样单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分离出来,磨损成型,最终存积在哪里等待着历史学家的利用。Fact这个词的拉丁词根facta是指被制造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实都是被建构起来的东西,必然有一部分是由人的头脑完成。历史学家决定哪些事实可以有发言权,按照什么顺序和在什么情况下发言。所以汤因比关注历史的性质、意义以及历史变迁的原因和意义,甚至超越了历史研究,而与形而上学和神学更接近,把人类事务看作是现象,力求在更高的层面来总结自己对现实的研究。发觉每个学科的大师都堪称哲学家。
      
      我自始至终感叹于作者宽广的胸怀。他说,如同用种族来区分人类是最粗鄙的做法一样,用地域来划分历史也是同样肤浅的。他主张用文明作为最小的研究领域。比如在西方,爱琴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的附属文明西方文明、拜占庭文明(东正教文明), 就是一条链,每个文明有明显的开端和结尾。为了比较这些文明,他提出“模式”的办法,意在指出文明的共性和差异,发现是否有一种适合他们的标准类型。于是汤因比归纳出希腊模式、中国模式、犹太模式,其他的文明都可以将这三种模式组合或拆分加以套用。
  •     汤因比的代表作,但读起来比较难懂
  •     历史哲学杰作。不管你同不同意汤因比的观点,但他看历史的方式和视角你以后恐怕很难绕过去。汤因比把文明比作生物体,有其起源、成长、衰弱和解体的过程,并探讨了内部统治者、内部无产者(高级宗教)、外部无产者(蛮族)在上述过程中的互动。作为笃信基督教的史学家,汤因比要解决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冷战”中是否以及如何存活下来的问题。因而,此书便有诸多开脑洞的奥妙之处。汤因比最终想说的是,单靠经济和技术手段并不能让西方资本主义超越“起源、成长、衰弱和解体”的刻板过程。唯一的“救赎”之道乃是复兴基督教价值观,让其作为统合人类、消弭战争的“情感共同体”。当然,关于基督教,汤因比主张“一种宗教,各自表述”。也当然,这个愿望放在今天愈发地像是镜花水月了。
  •     对东方的青睐,是在西方的语言游戏中,穿过所有形态的考察得来的,路还得自己走
  •     非常牛的一本书,一看果然,对文明的发生、发展、衰败、灭亡都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且思考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品味。不过麻烦在于引用中国的例子有点少,读起来有点难度;欧洲的例子有点多,令人头疼
  •     非常牛的一本书,一看果然,对文明的发生、发展、衰败、灭亡都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且思考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品味。不过麻烦在于引用中国的例子有点少,读起来有点难度;欧洲的例子有点多,令人头疼,谁让开始读者主要是欧洲人呢;其他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的举例也非常有趣。书的思想、内容,有两点让人无语、心烦,增加了理解的难度:1、作者赋予了宗教非常大的重要性,对我来说,和宗教关系大的后半本书,理解起来很难,也不如第一本有趣;2、作者虽然反对西方中心论,不过不彻底,尚有一定程度的西方中心主义。
  •     西方的历史价值观,对于中国的部分研究个人认为一般,但论述逻辑非常清晰.
  •     学历史的,汤因比先生的历史研究可算是必读之书。非常值得一读
  •     从外国人眼中看历史。作者的名气已经压倒一切了。非常好的学术著作
  •     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三个星期,但可惜感觉还有诸多不解之处。整个过程时而找到high点,时而想草草翻过。最有感触的当为文明解体、宗教与文明以及文明的在空间时间上的接触错位等,得以借此重新反省更多问题。汤因比冷峻笔头下带来的浪漫与悲观,备受其感染。可惜西洋史学功底不扎实,未充分理解的应当占多数,等相关领域知识有所长进,再来翻看也许会更好。
  •     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     这两本书是汤因比《历史研究》的精简版,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论述与考证之间的逻辑联系没有充分体现。要想读懂,还是要先把《全球通史》等全球史细细地读透,否则书中跳跃的引用和观点很难理解。
  •     现实太纷杂,每个人都处在其中,那么,我认为身处其中的我们没有对自身作出评价的权利,我们的所作所为当留予后人评价。我们看历史,更能了解事实,毕竟那与我们关联不大,故能客观评价。
  •     作为专业学历史的人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当然,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懂。建议大家一并购买《历史Y研究导读》,会有很大帮助!
  •     博大精深
  •     带到美国的几本书
  •     我们眼里的历史,是何年何月何事。而作者眼里的历史,是为什么何年何月何事。
  •     汤因比的历史观可以说穿越了整个时空观,透过历史研究,你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永恒,拜读此书,这辈子值了
  •     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汤因比思考人类历史和未来命运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文明。这是一个视角很独特的着眼点。也是一个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着眼点。亨廷顿的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也是以文明为单位来审视历史并预测未来,不知道是某种不谋而合还是一种有意识的借鉴。这种以文明为单位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论通常被称为文明形态史观。
  •     是有在想自己的学问功力尚不能完全读明白这部书吧,书是读完了
  •     54、55
  •     用非平常的视角解读历史,让读者对纷繁的历史事件有豁然开朗的惊喜!感谢你汤因比大师!
  •     这个上下两卷的大块头我居然读完了 作者对文明接触的论述还是颇有参考价值 最后还附了索金司对他的批评 不过这么宏大的题材 汤因比还算 hold住了
  •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读汤因比的书的时候有些障碍非常难以克服,如何站在一个基督徒的视角看待文明的演进与更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史实铺陈的圣经变种。
  •     制造了台超级计算机算出了1+1=3。。。。。理论十分完美,判断略显神经。。。(关于中华文明未来的逆袭当是他老糊涂了吧)
  •     在文明的兴衰中把握”历史的规律与自由“。受时代限制,虽有许多观点不敢苟同,但无碍其经典。在历史之外,我们更应该体会的是历史学家何以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并且在众多事件之中寻找出历史的的规律。
  •     断断续续地读,不知为何很在意译者的勘误。
  •     汤因比的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巨著,可惜的是,这个版本也不是全本,是萨默维尔的节录本,不过基本反映了原著的面貌。好吧,在国内貌似这个算是比较好的本子了。期待全本!
  •     这部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历史哲学巨著,卷帙浩繁涵盖广,最初六册出版时,一般人对它整个体大思精的研究系统,很难把握住主要的脉络所在,直到索麦维尔将这套巨著缩写为节本后,才成为畅销不衰的人文著作。

    一个古代历史学家的通史著作的时代。

    在当今传播技术发达,信息爆炸,知识分化的激变时代,

    任何一人都不可能写一本一人著成的世界史。。。
  •     为了跟斯宾格勒做对照,为了我的世界史,我已经把这部缩略本背了下来→_→就问你们怕不怕
  •     大二历史导论课的参考书目,断断续续看了两年多,毕业了才看完。强哥,对不起,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是抄的 T T
  •     博学,洞见,深邃,浩瀚。
  •     本书作者汤因比是当代最优秀的历史学家之一,历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可以媲美斯塔弗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历史爱好者必须收藏的案头书。
  •     研究历史,阅读历史,无论中国史还是西方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个版本也很好
  •     其实看不懂啊~!
  •     我承认我只看了一半。呵呵
  •     很深奥的一本书,对历史有着自己的简介,推荐对世界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买来看看~~~
  •     开头有点儿枯燥啊…………
  •     正在读,非常棒
  •     历史研究,创新历史观,洞悉人类社会发展史。
  •     历史学家中对斯氏和汤因比最为推崇
  •     典型的展现作者个人独特视角的历史著作
  •     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