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喜剧(第五卷)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8
ISBN:9787020018925
作者:巴尔扎克(法)
页数:719页

作者简介

人间喜剧,ISBN:9787020018925,作者:(法)巴尔扎克(H.Balzac)著

书籍目录

目次
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V〕
高老头
伏盖公寓
两处访问
初见世面
鬼上当
两个女儿
父亲的死
夏倍上校
无神论者望弥撒
禁治产
婚约
妇女再研究
题解

内容概要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是法国最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具影响的小说家。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出生在巴黎以南的图尔市,他的父亲岁出身农民,但后来,但后来进城并作了文职官员,母亲出身于织造商家族。巴尔扎克很小时就被送到农村寄养,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寄宿在学校,很少与家人见面,所以他在年少时期难得享受到家庭的温暖。1816--1819年,他按照家长的安排,到巴黎学习法律,这期间他还在诉讼代理人或公证人办事处做见习生或书记员。  巴尔扎克酷爱文学,而无意于从事法律工作,所以在读法律时他也设法去文科班旁听,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但却遭到家人的反对,由于他决心已定,家里拗不过他,答应只给他两年时间试试他有无文学才能。靠家里给的有限的经费,他在巴黎贫民区租住了一间阁楼,自己埋头写作。巴尔扎克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意想不到,他失败了。但他并没有灰心,又化名和几位朋友一起搞开了神怪小说,前后写了10多部,都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这时他只好暂时放弃搞创作的念头,想去经商碰碰运气。从1825年开始,他借贷出版古典作家的普及版本,开办印刷厂等,没有两年工夫,他已债台高筑,拖累终身。  1828年,巴尔扎克重新回到他日夜魂牵梦绕的文学创作上来,并于1829年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舒昂党人》。这是他写的第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不久他又出版了随笔《婚姻生理学》,从此巴尔扎克名声大振,阔步登上法国文坛。  从1819年至1829年这10年中,巴尔扎克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思想上也有了深刻的变化,艺术上也趋于成熟。伺候,巴尔扎克进入了他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29年到1848年,总共不到20年的时间,他竟创作了90余部中、长篇小说。据说,《高老头》就是他三天三夜赶写出来的。他很需要钱还债是他开始时努力写作的动力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创作的激情,有远大的目标,他要在文学史上立起一块丰碑。  巴尔扎克过于辛劳,1850年8月18日即在巴黎逝世,他只活了51岁。

章节摘录

  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一1850)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塑造典型的巨匠,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以二十年的辛勤工作,创造了《人间喜剧》这一小说史上的奇迹。他将九十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①使通常被视为供人消遣的小说一变而具有文献的价值。巴尔扎克的全部作品证明,他富有独创性地实践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小说的艺术技巧,使之最终脱离“故事”的范畴,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全新的艺术形式。  巴尔扎克生活在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亲身经历了拿破仑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等重要历史阶段,目睹了一八三○年和一八四八年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急剧而持续的社会动荡,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空前活跃,促进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对巴尔扎克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了自己的时代,巴尔扎克的愿望却是完整地再现他的时代。他不满足于描绘某一社会侧面,塑造某几个人物典型,而是要完成“一套关于十九世纪法国的著作”,“其中每一章都是一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标志着一个时代”。他让两三千个人物在纸上活跃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直到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完全取得统治权这一整段历史。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许多历史家所忽略了的……风俗史”。巴尔扎克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艺术领域和艺术方法,几乎无限度地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让社会生活中一切仿佛与文学的诗情画意格格不入的东西,都肆无忌惮地闯入了小说:财政金融、债务诉讼、银行的倒账清理、商店的结算盘存……都在巴尔扎克笔下得到了富于诗意的描绘;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可以在《人间喜剧》中找到自己的代表。所以有人不无夸大地说:社会多么复杂,《人间喜剧》的内容就有多复杂;生活多么丰富,《人间喜剧》的场景就有多丰富。  不仅如此,巴尔扎克还试图进一步探究产生这种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分析其本质和意义。在巴尔扎克身上,很早就有一种把握一切、认识一切、解说一切的强烈愿望。他在想要当小说家之前,曾经想成为一名哲学家;他在决定以小说来反映当代历史的时候,首先想到应当象布丰研究动物世界那样,把整个人类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巴尔扎克来说,写作是研究和说明世界的一种手段。所以从一八三○年开始,他就在“私人生活场景”、“哲理研究”、“风俗研究”等标题下出版自己的小说。一八四一年他受到但丁《神曲》(直译即《神的喜剧》)的启发,又决定将自己作品的总称定为《人间喜剧》,把人世间一切纷争角逐或悲欢离合,意味深长地喻为舞台上演出的一个个剧目。  在一八四二年开始出版的《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将编目划分为三个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按作者自己的解释,“风俗研究”是描绘法国当代社会风貌;“哲理研究”是探讨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寻出隐藏在众多的人物、激情和事件里面的意义;“分析研究”则是从“人类的自然法则”出发来分析这一切因果的本质和根源。在这三部分内容里,“风俗研究”的篇幅最大,分量最重,根据题材的类别,巴尔扎克又将它划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旅生活”和“乡村生活”等六个场景。巴尔扎克原计划在《人间喜剧》的总标题下写一百四十余篇小说,结果只完成了九十六篇,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风俗研究”,而且主要集中在前三个场景。这九十六篇小说并非都是杰作,但就总体而言,却构成了一座奇伟壮丽的大厦。在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还没有第二座这样的大厦。  《驴皮记》的主人公拉法埃尔曾经说:“我感到自己有某种思想要表达,有某种体系要建立,有某种学说要阐释。”这也正是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时的心情。为了达到他所企望的  高度,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古往今来的大量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自然科学著作,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搜寻人们内心的秘密,象哲学家和科学家那样细致地观察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法律的奥秘、宗教的效用……,精细地剖析人们的感情、欲望、各种行为的动因,耐心地探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终于在这个纷乱的、骚动的社会中,发现了一条非人力所能控制的规律,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日益得势和贵族社会的解体、灭亡。这样一个历史的总趋向,就是当时支配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力量。社会上的一切冲突、争斗、动乱、犯罪,发生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悲喜剧,都和这个特定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对社会形成了这一总体认识,巴尔扎克得以从种种分散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中,把握住具有本质意义的历史内容,从而成功地描绘出法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重大历史转折在社会生活中引起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人们命运和心灵产生的深刻影响。这样,巴尔扎克的作品就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作家,并因此博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扬。  巴尔扎克之所以高于一般的作家,在于他是个兼有哲学家头脑和历史家眼光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超越了个人的生活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融入了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中谈到,“最高的艺术是要把观念纳入形象”,而且“一个字应包含无数的思想,一个画面要概括整套的哲理”。这样,他就把小说提高到历史哲学的水平,使之达到了一般文学作品所未能达到的深度。  巴尔扎克作为风俗史家之所以比真正的历史家更有力量,是因为他并不是运用概念,而是诉诸形象。历史家用概念所阐述的一切,他却通过大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因此他以形象绘制的历史,常常比历史家所编写的历史给人印象更深刻、更强烈,因而也更有说服力。恩格斯曾经说,他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塑造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巴尔扎克概括和提炼生活的主要手段,也是他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贡献。他把性格塑造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结合起来,建立了法国文学史上最为壮观的人物画廊。巴尔扎克让人物在行动中展示个性,使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巧妙地服务于性格的塑造。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哪怕是次要人物,全都个性鲜明,血肉丰满,虽然不无夸张,却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使人感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别林斯基曾惊叹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众多个性竟没有一个完全雷同。左拉曾钦佩地谈到,在巴尔扎克那些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象玩具铅兵一样倒伏在地。”  巴尔扎克具有艺术大师的洞察一切的锐利眼光,他能够通过短暂的接触,迅速地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捕捉住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这种非凡的艺术才能,由于他自身的丰富经历而获得充分发展。他出生在一个从农民上升为资产阶级的家庭,亲友多是些中、下层的旧式商人,使他从小就熟悉了这个阶级的各色人等;他成为作家后,为“上流社会”所接纳,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研究贵族的风尚习俗;他在大学攻读法律期间,曾经作为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生,窥探到巴黎社会背面的污浊;更重要的是,在他成名前的十年闯荡中,他从事过多种行业,经历过无数次的奋斗与失败,体验过经商、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等种种痛苦,领略过期票的追逼和  高利贷者的盘剥……在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对金钱的迫害、物质的统治有过他那样直接的、深切的感受,在生活的积累上,谁也不象他那么富有;他正象自己曾经描写的某些天才人物那样,在巴黎这个炼狱里“生活过、搏斗过、感受过”。他不仅是《人间喜剧》的作者,也是这个巨型舞台上的演员。波德莱尔曾把他称作《人间喜剧》众多人物中“最奇特、最有趣、最浪漫,也是最富有诗意的一个”①。他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不仅是他的观察,也包括他的体验与感受,正是这些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构成了《人间喜剧》中最精彩的篇章。  想象力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素质,而这恰是巴尔扎克最强的天赋之一。他既是一位头脑无比清晰的观察家,又拥有最热烈、最丰富的想象。他通过观察和思考而形成的种种观念,总是迅速地转化成千姿百态的人物。这些人在作家的头脑里按照生活的逻辑行动着,似乎并不怎样受作家主观意愿的支配。巴尔扎克经常生活在幻觉世界里,与他虚构出的人物朝夕相处,被这些人搅得寝食难安。他和他的人物一起幻想、受苦、搏斗,有时几乎把虚构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相混淆。他不时兴致勃勃地向朋友们报告这些虚构人物的消息,似乎这些人真的生活在他们中间。传说他在病危时呼唤《人间喜剧》中的名医毕安训的名字,声称只有这位医生才能为他解脱痛苦。……这种奇异的精神状态,正是艺术家特有的形象思维功能过度强烈的表现。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之所以常常比现实的人物更生动、更逼真、更令人信服,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这种特别强健的想象力。  巴尔扎克生活在十九世纪巴黎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接触到五花八门的思潮和学说,使他的思想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态。他的头脑里填满了种种相互矛盾的主张和学说,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真知灼见与奇谈怪论沓然并存,精辟的分析与荒唐的结论相互映衬。他相信世界的物质性,同时又深受神秘学说的吸引;他本质上是个无神论者,却热心地宣传宗教;他为社会绘制的发展蓝图并未脱离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范畴,而在政治上却倾向于保王党……  但重要的是,巴尔扎克作为作家,一直把深入地认识和忠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看成自己的天职。“法国社会是历史家,我只应当充当它的秘书。”①这句既谦逊又自豪的自白,确切地表明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虽然巴尔扎克身处浪漫主义文学席卷法国的时代,尽管巴尔扎克本身是个浪漫气 质很浓,经常生活在幻想世界的人,尽管他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义的篇章,但不管他采用何等浪漫乃至荒诞的表现手法,却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着眼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因而普列汉诺夫说,巴尔扎克是“最深刻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巴尔扎克从大量的生活感受出发,达到了对当代社会本质及历史发展趋向的清晰认识。他尊重历史,尊重生活,哪怕生活的逻辑使他得出与自己的信念和愿望相反的结论。所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尽管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②但当他让那些贵族男女行动时,“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③这一切,被恩格斯归结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④。也正因为此,巴尔扎克这个自称在“王权”和“宗教”这两种“永恒真理”照耀下写作的保王党人,竟出乎自己意料,常常以他的作品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科学论断作出印证。  巴尔扎克对我国读者来说,已是一个相当熟悉的作家。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第一位翻译家林纾先生就曾将《人间喜剧》中的《永别》、《耶稣降临弗朗德勒》、《红房子旅馆》及《新兵》等短篇小说译成古汉语,结集成书,题名《哀吹录》,于一九一五年在《说部丛书》中出版。嗣后,徐霞村、蒋怀青、盛成、高名凯、穆木天等法语界前辈陆续将巴尔扎克的许多名著介绍到中国。至一九四九年建国前,我国已经出版巴尔扎克作品二十二种;建国后至一九六六年出版了四十二种。不过真正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主要是傅雷先生的译本。巴尔扎克思维层次复杂,语言内涵丰富,复杂句型运用极多,要尽传其精神而又不损及汉语的纯净,确系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一大难题。傅雷先生将文学翻译视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刻意求精,终于跨越障碍,在信、达、雅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果说中国人主要是通过朱生豪先生了解了莎士比亚,那么也可以说,中国人首先是通过傅雷先生了解了巴尔扎克。傅雷先生所译巴尔扎克作品十三部,凡二百二十万字,占他自己全部译作的五分之二。其中十一部于一九六六年以前出版,即《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于絮尔·弥罗埃》、《搅水女人》、《图尔的本堂神甫》、《比哀兰特》、《夏倍上校》、《奥诺丽纳》和《禁治产》。还有两种———《幻灭》和《赛查·皮罗托盛衰记》————由于十年“文革”的干扰,直至一九七八年才得以面世。这时傅雷先生已经作古,许多老翻译家也已相继去世,巴尔扎克作品的翻译是否后继有人,中国读者能否看到《人间喜剧》的全貌,成为读者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一 个问题。  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巴尔扎克的新译三种:《公务员》、《驴皮记》和《十三人故事》, 获得翻译界和读书界的一致好评。资中筠女士所译《公务员》, 文笔简洁遒劲,且准确传神;梁均先生为翻译《驴皮记》,辛勤工作十年之久,十年磨一书,终于使这部著名的哲理小说发出璀璨的光彩;《十三人故事》是袁树仁女士发表的第一部译作,然不鸣  则已,一鸣惊人,特别是《朗热公爵夫人》中对地中海岛屿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译笔清新俊逸,极富韵致,博得译界的喝彩。  法国文学翻译界人才辈出,使《人间喜剧》的翻译出版有了现实可能性。一九八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定了出版《巴尔扎克全集》的具体计划,于一九八四年开始分卷出版三十卷本的《巴尔扎克全集》。一九九一年,已将囊括《人间喜剧》全部作品的前二十四卷出齐。由于供不应求,也由于考虑到许多读者对《人间喜剧》的偏爱,我社决定将《全集》的前二十四卷作为《人间喜剧》的全译本单独再版,同时,《全集》的出版仍按计划继续进行  《人间喜剧》全译本根据法国最具权威性的加利玛出版社的“七星文库”版《人间喜剧》翻译或重新校订,同时参照“七星文库”的诠注,对译文的注释加以核查和增补。巴尔扎克起初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和跋,后来编入《人间喜剧》时本已删去,但对理解其作品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故集中编入中译本第二十四卷,以方便读者查阅。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容,各卷卷尾附有简短的题解,扼要介绍作品的出版情况及作家的创作意图。《人间喜剧》译成汉文约九百万字,除已故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译二百二十万字外,基本上都是近十余年的新译,法国文学翻译界的佼佼者,大都参加了这一巨著的翻译或审校工作。语言学院教授袁树仁女士是北京市高等院校评选的优秀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十年来她在课余时间翻译《人间喜剧》中小说十一种,约一百七十万字,审校稿件约七十万字,成为傅雷先生之后,对翻译介绍巴尔扎克贡献最大的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张冠尧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能适应多种题材和风格的翻译家。他出色地翻译了《人间喜剧》中难度最大的两篇有关神学和玄学的小说。他的译文优美典雅,不仅把《塞拉菲塔》中的挪威风光译得引人入胜,且将此书空灵、虚幻的风格表达得恰到好处。北京大学王文融教授、罗芃教授、南京大学陆秉慧副教授,在译校工作中,显示了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和卓越的翻译才能。我国知名的翻译家罗新璋先生、施康强先生和齐宗华女士也都参加了《人间喜剧》的审校工作。人民大学黄晋凯教授除参加部分译校工作外,还在资料方面给我社提供了许多帮助。总之,没有全体译者和审校人员的通力合作,《人间喜剧》这一庞然巨著是很难与中国读者见面的。  《人间喜剧》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涉猎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及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问题,这样一套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翻译、校订及注释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加之九十余部小说,人物、故事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头至尾统一全部译名,也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虽然我们作了努力,差错仍在所难免,我们期待着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教和帮助。  编 者  一九九四年二月  ……

图书封面


 人间喜剧(第五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巴尔扎克笔下,贯穿人间喜剧几十年,最典型的法兰西布尔乔亚形象-----德.拉斯蒂涅的人物原型,来源于与作者同时代,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梯也尔。“他在官场上已经混了四十年。在政治或生活的任何方面,他从来没有倡导过一项有益的措施。他好虚荣、喜猜疑、贪图享乐,从来没有写过和谈过正经事。在他看来,事物本身只是供他动笔杆耍嘴皮的因由。除了对高官厚禄和自我炫耀的渴求之外,他身上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甚至于他的沙文主义也不例外。”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初稿》(1871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557页能被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骂的这么邪乎,这个人也算够意思了。。。原因很简单,他联合俾斯麦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而当年,巴黎公社是马恩脑中人间乐土的共产主义的第一次现实意义上的实现和胜利,结果茅草屋刚修起来,家具都没配起呢,就直接被人家抡起家伙给强制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还动手,所有钉子户都被打上暴力抗法的罪名,直接拍死。不过话说回来了,梯也尔多委屈的,普鲁士大军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把巴黎围了个水泄不通。梯也尔求爷爷告奶奶割地赔钱,好容易把这豺狼挡下来。回到家热茶都没喝完一口,屁股都没坐热呢,直接就被一群热血革命青年给打出城了。革命有理,造反无罪,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要说人家一无所有,人家要做天下的主人”好嘛,无政府主义兄弟建立政权,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了。梯也尔逃出城,去见俾斯麦。铁血宰相一听,奶奶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老子折腾那么半天,仗也打了,人也来了。终于要收钱了,你们想给我玩过河拆桥。东风吹,战鼓擂,打就打,谁怕谁。话说俾斯麦同志,绝对是奸雄曹操似的人物,统帅、武力、政治、魅力各项指标均在90以上,加上“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绝对魄力,在那个时代,真没打过败仗呢。二话不说,当即组织了普法联合巴黎城管大队,进入巴黎。可惜巴黎公社的军师布朗基这时候还在监狱,剩下的德勒克吕兹和瓦尔兰相续战死街垒,公社群龙无首,街垒终于被普法联合拆迁办推平,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可惜历史就是这样,为了衬托某些同志的高大,自然而然需要贬低他们的对立面,梯也尔同志义无反顾的成了巴黎公社义军伟岸形象的垫脚石。马克思说“他(梯也尔)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哪怕是极微小的稍有实际益处的事情”,骂完了还不太过瘾,接着说“他的私生活和他的社会生涯同样卑鄙龌龊”。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骂人骂到这份上,马克思同志有点失态了,要知道,您老人家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人,您说这话,太不唯物主义了。“要想找到与梯也尔和他那些嗜血豺狼的行为多少相象的东西,就必须回到苏拉和前后罗马三执政的时代去”马克思最愤恨的是梯也尔屠杀巴黎公社群众,结果,这种嗜血豺狼的行为,列宁同志、斯大林同志、毛*东同志都比梯也尔青出于蓝。说到丧权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列宁和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的停战条约。斯大林和希特勒签署了瓜分波兰的友好条约。马克思却只说列宁同志是个好同志。可见,马恩在很多事的判断上,也是有两种价值观和方法的。-----------------华丽的分割线-----------------------------马恩评价梯也尔这个侏儒怪物,将近半世纪以来一直受法国资产阶级倾心崇拜,因为他是这个资产阶级的阶级腐败的最完备的思想代表。还在他成为国家要人以前,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就已经显出他的说谎才能了。他的社会活动编年史就是一部法国灾难史。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57页  这个矮子喜欢在欧洲面前挥舞拿破仑第一的宝剑,——他在自己的历史著作中就是一味替拿破仑第一擦靴子的,——实际上,他的对外政策,从1840年的伦敦公约起到1871年的巴黎投降和目前这场内战止,始终是把法国引到极端屈辱的地步。在这场内战中,他蒙伸斯麦的恩许,把在色当和麦茨被俘的军人驱去攻打巴黎。虽然他有些随机应变的本事,虽然他的主张反复无常,但是他终生都极端墨守成规。不言而喻,现代社会中比较深刻的变动,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秘密;他那副头脑的全部精力都用来耍嘴皮了,所以甚至连社会表面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也不能领悟。例如,他不倦地把一切违反法国陈旧的保护关税制度的东西部指斥为渎犯神明。他在当路易—菲力浦的大臣时,曾经嘲骂铁路是荒诞的怪物:而当他在路易·波拿巴时代处于反对派的地位时,他把任何改革法国陈腐的军事制度的企图都斥为大逆不道了。他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哪怕是极微小的稍有实际益处的事情。梯也尔始终不渝的,只是对财富的贪得无厌和对财富生产者的憎恨。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59~360页  他在官场上已经混了四十年。在政治或生活的任何方面,他从来没有倡导过一项有益的措施。他好虚荣、喜猜疑、贪图享乐,从来没有写过和谈过正经事。在他看来,事物本身只是供他动笔杆耍嘴皮的因由。除了对高官厚禄和自我炫耀的渴求之外,他身上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甚至于他的沙文主义也不例外。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初稿》(1871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557页  梯也尔是一个玩弄政治小骗局的专家,背信弃义和卖身变节的老手,议会党派斗争中施展细小权术、阴谋诡计和卑鄙奸诈的巨匠;他一失势就不惜鼓吹革命,而一旦大权在握则毫不踌躇地把革命侵入血泊;他只有阶级偏见而没有思想,只有虚荣心而没有良心;他的私生活和他的社会生涯同样卑鄙龌龊,——甚至在现在,当他扮演法兰西的苏拉这个角色时,还是情不自禁地用他那可笑的傲慢态度显示出他的行为的卑污。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60页  要想找到与梯也尔和他那些嗜血豺狼的行为多少相象的东西,就必须回到苏拉和前后罗马三执政的时代去。同样是冷酷无情地大批杀人;同样是不分男女老幼地屠杀;同样是拷打俘虏;同样是残酷迫害,不过这一次是迫害整个阶级;同样是野蛮地追究隐藏起来的领袖,使他们无一幸免:同样是纷纷告发政治仇敌和私敌;同样是任意摧残根本和斗争无关的人们。不同处只在于罗马人没有多管炮来整批整批地击毙俘虏,他们没有“手持法律”,没有口喊“文明”罢了。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93页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那些杀害它的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99页  你是不是知道现在被法国人捧上了天的若米尼?我只是从梯也尔先生的讲话里知道他的,大家知道,梯也尔无耻地抄袭过他的东西。这个矮小的梯也尔是当今仅有的最不要脸的撒谎家之一,没有一次战役他能举得出正确的数字。由于若米尼先生后来投奔了俄国人,所以他当然有理由不会象梯也尔先生那样把法国人的英勇业绩描写得神乎其神,在梯也尔的书里,一个法国人总是能打败两个敌人的。  ——恩格斯:《致约·魏德迈(1851年6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578页  可是,高尚的梯也尔的著作是从萨瓦里——他的回忆录在法国是享有盛名的——那里抄袭的,他的剽窃术决不亚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同时,不仅在流言蜚语方面,而且在治理问题等等方面,他都把萨瓦里先生当作主要的来源。  ——恩格斯:《致马克思(1851年5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258页复制粘贴自百度百科---------------------华丽的分割线--------------------------话说回来,梯也尔36岁就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还是比较有才的。他在第三帝国倒台后,充分利用资产阶级贷款,整顿内政和财政,重塑法国政体,振兴法国经济,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养和能力,也为法国日后能在一战时与德国重新一较长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梯也尔死后被葬入拉雪兹神父公墓,和欧仁·鲍狄埃,巴尔扎克,巴黎公社社员墙都成为了邻居。另外:公社墙上写着“公社万岁”欧仁·鲍狄埃的墓碑上写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我觉得梯也尔的墓碑上可以写个“其实我真的只想打酱油”
  •     这卷的总体感受可谓“惊心动魄”!比较详尽地出现了我最喜欢的三个角色:拉斯蒂涅、伏脱冷、毕安训。他们在我心里如同一个正反合的三位一体。 另外,这卷也是集中体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可以说是巴尔扎克科班出身以及曾在事务所实习的结晶。 尤其是民法,更容易契入现实,这也就是律师往往比检察官能够看到更多、学到更多、城府更多。 第五卷包括六部小说: 1、《高老头》,傅雷译, 1834年12月--1835年2月 只能用“杰作”来评价!这本我想是否能够背下来,还从来没背过小说。 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高老头,行将就木。拉斯蒂涅,初出茅庐。只有伏脱冷才像是整部小说的明星。 2、《夏倍上校》,傅雷译, 1832年2、3月 关系到现在我们民法中的”宣告死亡“制度。我设想了一下,如果现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某甲被宣告死亡后返回,但是面目全非,而妻子拒绝承认他。某甲如何向法院撤销宣告?当然现在有DNA。 但是,为了让故事更有戏剧性,妻子肯定不会提供前夫的比对样本,某甲也未曾在其他地方留下曾经的DNA样本,所以除了亲人,仍然无法确认他的身份。那么接下来呢? 似乎仍然和夏倍上校一样。。。 3、《无神论者望弥撒》,何友齐译, 1836年1月3日 这篇故事性一般,倒是让我对毕安训的老师——德普兰医生的八卦有点兴趣~~ 4、《禁治产》,傅雷译, 1836年1、2月 又是一个小杰作!而且妙就妙在当正直的法官对即将受害的伯爵做出类似“法律会给你公道”的保证之后,读者几乎为伯爵松一口气,准备迎来巴尔扎克难得的美好结局,故事在一页的篇幅内就结束了:法官被上司连锅端掉。。。 5、《婚约》,袁树仁译, 1835年10月--12月 看得心里发凉,这是一篇“恐怖小说”!足以给对婚姻报幻想者一盆冰水!依然是和民法相关,而且可以结合我们的新婚姻法来看,实际上就是关于缔结婚前财产协议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纠结于婚前房产证上是否写入女方的名字。 这是一个傻蛋女婿被岳母玩于股掌中的故事,虽然有男方的公证人在其中抵抗,到底是孤掌难鸣。。。或者说,娶老婆回家的同时也娶回一个岳母是何等普遍又可怕。。。 6、《妇女再研究》,王文融译, 1841年3月 由五个短篇糅合成的中篇。形式有点像十日谈,由《人间喜剧》中那些著名人物在一场晚会上讲述各自的故事。最后一个毕安训讲的故事最为印象深刻,丈夫当场抓住妻子和情人在一起,情人躲到屋子里,丈夫就叫人把屋子的门用砖头封上。
  •       《人间喜剧》的演出暂时离开了婚姻,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出了。而此卷也迎来了巴尔扎克作品的最出色篇章之一,虽然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但毕竟还是有几部更加杰出,如果我个人最欣赏的是《欧也妮·葛朗台》,但《高老头》与其是不相伯仲的,都是其最出色的篇章之一。  《高老头》:此书出色到有些难以评说。让人感悟颇多。  首先是高里奥的父亲形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以前总觉得高老头不值的。可是仔细想一想,难道真正的父母不是为子女们呕心沥血抽筋剥骨的吗?不管子女如此对待自己,无私的对待子女真是父母的形象呀!我甚至想到《圣经》中主的形象,不管人类犯了多大的错误,主都会宽恕我们。这个主的做法不正是高里奥吗?  其次就是高里奥的命运似乎有些封建贵族们“剥削”布尔乔亚的意味。其实在布尔乔亚们力量还不够强大之时,为了取得地位只得借助封建贵族们的力量,奉献的就是金钱了。当然布尔乔亚们也依仗着金钱进入了上流贵族社会。其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真正的贵族雷斯托伯爵以及新兴商业贵族纽沁根男爵的原因。  另外此书也是承前启后的作品,高里奥的大女儿雷斯托伯爵最后的命运在《高布赛尔》中揭示。而《被遗弃的女人》中德·鲍赛昂子爵在巴黎的最后一次亮相与高里奥的死亡两场算是此书的最重头场景之一。两个场景,一个是光彩夺目的上流社会聚会,一个是阴沉可怕的贫民区。可是两个都是死亡,一个心理上的死亡,一个肉体上的死亡。相对而出令人惊叹。  而《人间喜剧》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拉斯蒂涅骑士和伏脱冷也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读者面前。两者都在以后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实此书也可以看成拉斯蒂涅的奋斗史,一部巴尔扎克的《红与黑》。  《夏倍上校》:一个人被认定死亡,于是妻子带着财产再嫁,可是十几年后又重新出现,该怎么处理妻子以及财产。这种问题在当今普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更别说巴尔扎克时代,对一个伯爵夫人来说。此书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诉论代理人向夏倍上校解释法律的情节。要是换作是我,我也害怕麻烦,宁愿和解算了。其实费罗伯爵夫人(前夏倍上校伯爵夫人)的做法虽然卑鄙,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其实这就是现代社会越发进步文明之后,人们的关系渐渐被法律以及代表法律的官僚主义所掌控的后果。我们已经不是单纯地活着,而是生活在种种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之中。夏倍上校选择了一条最正确地路。塞林格说:一个勇敢的人会为一件事去死,而一个成熟的人会为一件事屈辱地活下去。夏倍上校更上一层。勇敢地选择放弃恢复自己的身份(其实真要是有了钱未必是幸福,正如同书中几次夏倍所说,干脆完全忘记重新生活也许更好),但又成熟地活了下去。谁知道谁更幸福呢?是夏倍还是费罗伯爵夫人。  《无神论者望弥撒》:在看了两部沉重的作品后,巴尔扎克又给了一剂良药,让人看到了希望。此书中的布尔雅是个普通人,普通到我读过几遍依旧无法记往他的名字。可是记不记住对他重要吗?他不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兰西人吗?我们觉得中国人伟大,觉得俄罗斯人伟大,法兰西人也是伟大的。可是为什么他们会伟大。是因为有秦始皇彼得大帝路易十四吗?我不认为,其实任何伟大长存的民族都有着许许多多布尔雅似的人们。他们有着许多缺点,不文明,贫困甚至野蛮,可是他们纯朴他们善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着自己家庭以及传承着民族性。有了他们才有了法兰西民族,俄罗斯民族以及中华民族。  《禁治产》:此书与《夏倍上校》题材类似,但又别有洞天。类似处在于都是讲法律对当今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牵绊。不同处在于此书有些清算财富原罪的意味在内。  其实说实话,哪怕是按当今社会主流意见,德·埃斯巴侯爵夫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德·埃斯巴侯爵意图对自家财富的原罪进行清算,做法无疑是荣耀道德的,但事实上却是不可行甚至有些虚伪的,他也只清算到路易十四时期,那其家族原始的财富来源就正当吗?其实此书初步反映了巴尔扎克的:巨大的财富后来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财富。这个观点怕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不管是你赚来的(如比尔·盖茨),还是你继承的(各种二代)。其实原罪都是一样的。不过人们往往看到富人们在干着慈善事业,却忘却了财富的黑暗。当然作者也通过书指出,这种清算是不可行的。那恐怕要天下大乱了。但并不因为此就忘却并宽恕这种原罪。  此书的重要看点在于刻画的人物,不管是包比诺法官,还是德·埃斯巴侯爵夫妇,甚至包括几个非主要人物,都刻画得相当出色。包比诺法官的形象让人们可以明了为什么道德楷模们都只能生活在第一线并且大多数死后荣光。而德·埃斯巴侯爵无疑只可能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的贵族形象,倒是其夫人有血有肉得多。加上其他人物的形象,其实此书倒颇有些《悲惨世界》的味道。一部出色的小书。  《婚约》:当看到两位公证人马蒂亚斯、索洛内分别为玛奈维尔伯爵和埃旺热利斯塔小姐订立婚约的谈判场景时,不觉感叹万分,这丝毫不比国与国之间的谈判省力。甚至可以想像,以后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可能将不在战场而是谈判场,可能不是用武力而是经济实力。  而在马蒂亚斯、索洛内又可以看到两种职业人的身影。一类是老派的做法,他们把事业当成一辈子的事来做,认真诚实苦干。而另一类则是为了发家成名而做,努力钻营取巧。不过显然后一种人更适合当今社会,这又完美地证明了“劣币驱离良币”。  我们还可以看到“真正”的贵族婚姻的样子。也明了千万不要得罪女人,还有就是对待婚姻对待妻子的做法。小小的一部书,内容可真是丰富!  《妇女再研究》:此书没有一个主干的东西,由三段情感故事串起。说实话后两个故事可够悲惨的。其实此作品倒是起到了一个串连人物的作用,可以说《人间喜剧》中或早或晚出现的人物都出现发表了自己的言语。至于内容观点仁者见仁吧。只能说很有意思的小品文作品。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这个世界在金钱或名利面前俯首帖耳,而不愿在幸福和美德面前屈从。悲剧的夏倍上校可怜却可贵的看穿了一切。向您致意吧!夏倍上校!另惊喜发现高老头里拉斯蒂涅的朋友毕安训和他的老师在另一篇无神论者望弥撒里做了主角,篇幅很短,但很喜欢。拉斯蒂涅应该还会在别的篇幅里客串吧?有谁知道吗?
  •     高老头 初见世面
  •     巴尔扎克有着与他的身材不成比例的细腻,他对女性有一种浩瀚深沉的爱。
  •     我们总是对熟悉的人太过谨慎,而上陌生人的当。。一大群蠢人说着一大堆蠢话牵着他们的鼻子在地上滚。
  •     ss
  •     大概是今年的最后一本了,男人专场,结啥婚,都去搅基吧
  •     我做了父亲,才懂得上帝。
  •     简直要跪着读
  •     这卷的总体感受可谓“惊心动魄”!比较详尽地出现了我最喜欢的三个角色:拉斯蒂涅、伏脱冷、毕安训。他们在我心里如同一个正反合的三位一体。   另外,这卷也是集中体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可以说是巴尔扎克科班出身以及曾在事务所实习的结晶。   尤其是民法,更容易契入现实,这也就是律师往往比检察官能够看到更多、学到更多、城府更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