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61375471
作者:钟平
页数:400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以小说笔触描写了一个“治污减霾”的经典案例,展现了“塬上”这块土地上各色各样人的风采和本性,得到著名评论家雷达、梁鸿鹰、贺绍俊、陈晓明、李星等的高度评价和感动推荐。
《塬上》讲述了曾经的“卫星看不到的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原尚武、康文等人为了祖祖辈辈“朱雀舞、原尚兴”的梦想,为了保留塬上这块一代人心中最后的清静地,与“污染”争锋相对,你来我往,相互抗衡,最终取得了胜利,还了华塬县一个天清气朗,山川秀美、朱鹮飞舞。在这个过程中,亲情、爱情、婚外情,世态百相轮番上阵,各人物嬉笑怒骂,正上演着一番热闹的“治污减霾”大战。

书籍目录

第一章:梦中朱鹮
原生茂梦里晃过天空翱翔的红嘴鸟,顿时神清气爽,仿佛找到了童稚般放飞的感觉。保护区还在筹建中,朱鹮放飞不过是个计划,可离休赋闲的老子比任上奔波的儿子还要上心。朱鹮是传说中的朱雀,还是老辈人提说过的白雀?肯定是白雀,错不了。依据是从老宅子废墟挖出的那块铭刻天人谶言的镇宅石。
第二章: 清明时节
刘亦然在煤炭局时,任万能托他办事,给了他一笔钱,他推辞不要,人家放下就走,他心里不安了好一阵,隐隐自责,却也隐隐初尝甜头。他来华塬当县长后,任万能又送来一笔钱,他也收了。前任书记曾智拆除了小水泥厂,任万能擅自建十万吨生产线,他没阻止,等到任万能再次找个说头送钱的时候,他便有点心安理得了。
第三章:东河风波
“豹子刘”劝任万能,你笼笼里的馍,别人想隔着桌子抓,抓不到。前头的人越是不顺当,越说明东河的资源是老天爷留给你的。占住这块资源,往后马鬃梁保护区里的煤田还不都是你的?就算保护区资源拿不到手,地底下胡日鬼,东挖挖西采采,还不够你折腾几十年?一席话,说得任万能铁了心孤注一掷。
第四章:峰回路转
原尚武为保护区征地手续的事找过刘亦然几回,刘亦然嘴上答应没问题,可就是不解决问题,原尚武十分恼火,要是搁在部队里,他早都针尖对麦芒地干上了,可在地方上,推诿扯皮,绕来绕去是常有的事。跟刘亦然的几番较量,他领教了部队与地方行事方式的明显差异。
第五章: 雾里看花
刘亦然突然停住脚,猛地转身把同雯雯拉在怀里,亲她的香唇。同雯雯扛不住了,不再半推半就,而是有来有往,干柴烈火般地深吻成一团。正热烈时,刘亦然突然停住,拉着同雯雯朝别墅奔去,进门上楼梯时,刘亦然又是一阵狂吻,同雯雯软瘫了,刘亦然一使劲抱起她,直上二楼,破门而入……
第六章:情归故里
哥,你别说了,尚青捂着脸扭头往一边走了走,坐在大石头上,呜呜的哭了起来。康文跟过去坐在旁边,心如刀绞,凄然泪下。他掏出纸巾递给她,她把头靠在他肩膀上,哭得更伤心了。哭声回荡在山谷里,就像刮起一阵忧伤的山风,下起一阵悔怨的山雨。尚青三十年的悲情一瞬间爆发,宛如山洪一泻而下。
第七章:暖冬微澜
刘亦然父亲的丧事在矿上办理,前去吊唁的汽车来往不断,吹鼓手吹吹打打,声嘶力竭,空气中飘荡着一股亡魂飘零、悲魂嚎啕般的哀伤。寒风中的花圈堆嗖嗖作响,一个个醒目的“奠”字凝重肃穆。身穿丧服的刘亦然很忙,不停地出出进进,迎来送往,不像悲痛欲绝的孝子,倒像个帮人料理丧事的大总管。
第八章: 云谲波诡
原尚武悟出来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才是永恒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永恒的,超越了国家、政党、民族,信仰,乃至一切意识形态。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其他政党,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死了,还是活着,谁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头顶上的天!
第九章:黑马扬蹄
县上来了个姓原的新书记,上任就先把环保局局长免了。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邪乎。有人说什么孙利拎着礼物去见新书记,被新书记从办公室赶了出来。也有人说,孙利没拎东西,送的是装钞票的大信封。还有传言说,孙利也找过新县长,为他的被停职鸣冤叫屈,结果也碰了一鼻子灰……
第十章:男女之间
康文突然停下脚步,一把把她揽在怀里,死死地抱住,尚青哭了,心酸而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康文要吻她,却被她推开了说,哥,我都人老珠黄了。康文情真意切地说,在我心中,你永远年轻漂亮。尚青终于送上了深深的吻,这是一个迟来的吻,一个意味深长的吻!尚青暗自拿定主意,尽快和那人做个了断。
第十一章: 欲海浮沉
黎明时分,消停了几天的老豹子突然又发出刺耳的哀嚎声,声音撕破夜空,回荡山谷。村里的狗没完没了第狂吠,被窝里人们被惊醒了,不寒而栗,惶恐不安,预感着要发生什么事。随着老豹子最为惨烈而绵长的一声嚎叫,地下传出一阵沉闷的炮声,山野间顷刻恢复了死寂,这里的黎明又静悄悄的了。
第十二章:祸起萧墙
尚武把材料细细看了一遍,大笔一挥,批示道,“县纪检委、监察局联合办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他当即把纪委书记跟反贪局长叫来当面布置。纪委书记连忙说,原书记,我正准备给你汇报哩,举报人我们见过了,材料也收到了,可牵扯刘县长,我们有些吃不准… …
第十三章:多事之秋
原尚武一路闷闷不乐,他纠结着孙利的事,他觉得,班子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但是,把会上不得外传的事传出去,这就很不正常了。这要是在部队上犯在他手上,非得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然而,这是地方上,什么组织纪律呀,原则呀,说起来像一块铁,做起来却似乎像一坨泥。
第十四章:天地良心
刘亦然把海空赠的那幅《插秧歌》挂在墙中央,没事时瞅着发呆,琢磨着“患得患失皆空,平心静气养神”的话。站长说来年插秧时朱鹮就来了,刘亦然等着插秧时,现场感悟墙上那幅墨宝的含义。从院子后门出去,山道弯弯,林荫如伞,刘亦然每天坚持在这儿爬山,一天比一天远,但还没爬到断欲崖。

内容概要

钟平,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生态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青年作家学会董事会常务董事。曾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山桃》,长篇小说《天地之间》等。
钟平长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生态文学创作,致力于生态文化传播。他曾多次孤身走完渭河沿线,独自驾车深入秦岭复地,考察陕西生态现状。他著有生态文学集《绿色回归线》《蓝天在上》,主编生态文化丛书《墨绿无涯》《大地诗学》《守望野性的家园》《秦岭——大熊猫家园的故事》等等。《塬上》即是作家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西北环境问题的关注而写就的一部小说,


 塬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5条)

  •     “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这是诗人惠特曼早在19世纪面对美国生态问题愤然写下的诗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面临的生态恶化并没有因一个诗人的呐喊而减轻,反而越演越烈,成为全球性危机。在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生态保护的艰巨均前所未有。陆续过上小康生活的中国人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居住在发达的大中城市里的人们,在遭遇了恶劣自然祸患、变异病毒攻击、高温雾霾天气困扰等劫难后,忽然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栖息的空间因生态之弊而变得越发不如意甚至不宜居,逐渐意识到由人类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危害必须得到坚决有效遏制。于是,很多有识之士举起“环保”大旗,身体力行地为之奔走呼喊,希望营造爱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唤醒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这些有识之士中就有作家的身影。不单是刘先平、徐刚、哲夫、胡冬林这些专注于生态文学的作家,很多其他题材领域的优秀作家也主动关注和思考环境问题,努力表现在环保观念下人类新的生存理念、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不乏有艺术光泽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钟平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上世纪80年代以独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在文坛立足,进入新世纪后,转而投入生态文学写作,并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的时间,以陕北榆林和家乡铜川的生态保卫战为素材,创作了《天地之间》和《塬上》两部长篇小说,引起了读者关注。他的小说以环境问题切入中国当代现实,直面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透过细密而真切的现实主义笔触,塑造了敢于与中国版的“庞德贝”( 狄更斯长篇小说《艰难时世》中的工厂主)们斗智斗勇的环保意识觉醒者群像,对“先治穷再治污”“边污染,边治理”等观念和做法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托起了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须双重保护的深刻主题。煤炭建材资源丰富的华塬县是大西北令人钦羡的富甲天下之地,无数淘金者在这里创造了发财致富的神话。然而,煤炭业兴盛、水泥业发达,带给人们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甚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至于“塬上如画的风景只能到儿时的记忆中寻找”。小说《塬上》就是从这个不起眼却具有典型意义的华塬县写起,以治理水泥企业污染和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线索,触及了环境保护、地域发展、产业升级、反庸反贪、安全生产等诸多问题,对热切向往并真情创造环保生活的塬上人进行了生动刻画,对仍处于“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下中国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冷峻思考,对中华大地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以及重视环保、宣传环保、追求环保的生活新理念进行了深情礼赞。浓郁的西北风情、扎实的生活质感、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立意高远的生态主题,使小说不仅具有现实冲击力,而且还闪烁着“与大地和谐相处是重要的和平”这样的思想光芒。《塬上》让我欣赏的在于,作者并没有就事论事地写治理污企之难、官商勾结之恶,也没有以暴晒的方式展示污染之重、陋习之丑、腐败之痛,而是通过治污这个主导故事,使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让他们在利益、权力、欲望的选择中坦露心理和灵魂,在无法逃避的社会关系大网中编织自己的命运和人生,从而呈现出盘根错节、五味杂陈的纷繁世相,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渺小中的伟大、怯弱后的勇敢、卑微下的高贵;看到了刘亦然、任万能这些“富有者”的贪婪,康文、柯云、尚青这些“贫瘠者”的慷慨;看到了尚武、原生茂、曾智这些觉醒者的强大,孙利、豹子刘这些混沌者的不堪。小说的人物塑造可圈可点,其中多位人物都形象饱满,充满张力。尚武身上寄托着父亲原生茂恢复“塬上风景”的希望,是有着现代环保意识兼具决策力、执行力的地方官员,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上果敢坚决,有勇有谋,正能量十足。曾智是尚武政治上的坚强后盾和情感上的有力支撑,他对尚武的赏识、理解、支持,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保障,而这位“代表着诸多希望”的市领导,当年也曾为了自己的前程而负心于订有婚约的同芳芳,让人感慨良多。刘亦然是个刚愎自用、利令智昏的人物,他以县长之尊俯身袒护污染大户只为蝇头小利,终使自己一步步陷落,毁于腐败,可悲可叹,发人深省。而民营企业家任万能在当下极具典型意义,他学识浅薄却敢打敢闯,积累财富不择手段,白道黑道都敢穿行,一时间在华塬呼风唤雨;然而在治理污染和产业升级面前,他的浅薄狂妄、鼠目寸光害了他,不仅面临着矿难、污染、行贿等犯罪重罚,还遭遇了由于感情生活混乱带来的家庭危机,让他四处碰壁、狼狈之极,是必将被时代淘汰的落伍者。此外,康文的清高自守,尚青的内敛多情,柯云的随性从容,同雯雯的独立洒脱,杨秀女的泼辣强悍,都给人深刻印象。钟平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从原生态的生活中走来,带着西北塬上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他们不是艺术虚构中的影像,而是活生生的存在。塬上人对环保生活的憧憬与呼唤,犹如街坊邻里的和颜劝说,让我们不由得去侧耳听、定睛看、静心思,进而苦着他们的苦、乐着他们的乐、梦着他们的梦。《塬上》的另外一个贡献在于,小说在揭示了华塬自然生态问题的同时,还入恰切指出了社会的政治生态和人们的精神生态问题。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生态文化传播的布道者,钟平机巧地以华塬县为解剖面,勇敢地提出了社会的政治生态和人们的精神生态的失衡才是自然生态危机的真正根由。这一结论无疑是深刻的。这也使得《塬上》不是一般意义上倡导回归自然、关爱生态的小说,而是一部对当代中国国情有深切洞察和透辟思考的小说。《塬上》的环保意识是浸透在内里的,不是贴在表皮的虚张声势。小说尽管有“断欲歌”这样的暗示,却没有劝诫我们退归没有现代科技、没有现代生活方式的自然粗放的史初期,去过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生活。钟平显然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现实派。他一切的努力在于启示我们,中国生存环境问题须要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经济如何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来思考,我们需要的并非简单化地回归自然,而是现代人如何与自然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在现代科技社会与自然生态条件中,探寻人类新型的生存方式。我想,这既是钟平生态小说能够传达与现代社会相谐的生态意识,没有浅表化批判、单一化描写的原因,也该是中国生态文学可以走进现代人心里的正途。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有一首环保诗叫《挖土机》,“谁要是敢向你索讨/失踪的蝴蝶,蜜蜂和鸟/和几亩不能复活的春天/那一排狰狞的怪齿/就伸长着颈子昂头吼叫/‘……别阻碍崭新世界的队伍/你要的风景吗,还你!’”而挖土机还给我们的只能是嚼碎的牧歌、残败的风景。这显然不是钟平所要的风景。是“朱鹮舞,塬上兴”吗?我看也不全是。那么,钟平想要的风景是什么呢……
  •     如果把钟平的长篇《塬上》仅仅看成是一部写环境问题或者生态文化的小说,那就错了。《 塬上》的意义,在掩卷之后的思考里。小说封底上印的名家推介文字,好几处在赞扬作者对环境和生态高度关注的同时,提到治污减霾与环境保护之类的关键词,点明了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误解,以为这部小说是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创新之作。其实,小说的题材虽然可以简单的归类为环境或生态文学,内容也是围绕这样的主要事件展开的,但主题思想却要丰富得多。小说通过治理水泥企业排污、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森林公园、回归蓝天碧水放飞朱鹮这样的一系列中心事件,写乡村也写城市,写了民俗朴素的农家日子,写了变幻莫测的官场风云,也写了私营企业及其暴发户的生活,反映的不仅仅是环境或者生态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现实主义力作,在厚重的“塬上”人生图景中,骨子里写的还是人和人的生活,特别是当下人们最关注的有质量的生活。我深信“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种观点。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记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中期十余年的商洛农村生活,折射着三秦大地甚至这一阶段中国农民生活的变迁,堪称“史诗”的话。那么,钟平的《塬上》则描写了渭北广大城乡近些年的生活,尽管叙述时间跨度不大,从筹建自然保护区到初具规模也就两三年,但叙述的触角从建国初期一直写到网络时代的当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感很强的生活画卷。小说通过层层推进的故事和利益驱动引起的矛盾冲突,通过十几个不同面孔的人物形象,给渭北以耀县为中心的铜川地区做了一副纪实性的素描,亦具“史诗”价值。谁都知道,耀县水泥名扬四海已经四五十年。耀州窑的瓷器,甚至可以上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当然,还有铜川的煤矿。这些陕西曾经的骄傲,留给后人的却是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十几年前我在靖咸输油管道项目工程上跑的时候,就不愿到耀县停留。那里的空气已经完全到了可以杀人的程度,特别是水泥厂区,就别提褐色发臭的河水了。钟平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以锦阳市华塬县建设原家滩自然保护区的事件为主线来构架,宏伟的解读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形象地揭示了一段历史时期生活的本来面目,刻画了一副新时代的生活百态。读这部小说,被渭北淳朴的民风和厚实的文化感染,被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动。原尚青,康文,同雯雯,任万能,刘亦然,吴栓牢,曾智,甚至原生茂老人,都值得圈点。阅读期间,我曾多次想象,如果把这部长篇拍成电视剧,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我读小说,第一注重思想,第二注重语言,第三才是情节。《塬上》的思想有深度,也新颖。《塬上》的语言自有其特点,不完全地域化,也不很新潮,都是当下比较熟悉的表述方式,都能上电视。至于《塬上》的情节,因为有大的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有小的感情纠葛,环环相扣,都能顺藤开花结果,更适合大众媒体。所以,如果把这部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不但可以给更多的人展示小说描写的生活图景,还可以追求巨大的社会效益,让广大受众通过钟平讲述的故事,对我们为什么活着和怎么样活着有一个新的认识。读到第八章<云谲波诡>的第六节,看到这样一段话:“原尚武悟出来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才是永恒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永恒的,超越了国家、政党、民族、信仰,乃至一切意识形态……我算看透了,无论共产党,还是其他党派,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死了,还是活着,谁也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头顶上的天!”我也有点明白了,谁都想活着,谁都想通过努力活得更好。可是,怎样才能活着,怎样才能活得更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物欲横流的商业时代,在泛滥的说教和空洞的理论充斥耳目的社会,多少年来,我们似乎忽视了脚下的地和头顶的天。这两样硬通货,才是我们活着和活得更好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虽然已经到了做“中国梦”的今天,如果还不能从这两个基础性的硬件来考量生活,那我们的生活将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进入小康,我们所谓的富裕和安详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但是,这还不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终结思想。直到掩卷,我才发现钟平的小说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难题:治理水泥企业排污、净化空气、还原蓝天、建自然保护区、开发森林公园、放飞朱鹮等等,虽然艰难但都能实现。可是,官场上千年积习的污染谁来治理?怎么治理?因为,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有来头,都有关系,都盘根错节,都有利益或者人情纠结。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难舍难分的政治环境,谁能澄清?读完小说,回过头来想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环境是污染了治理,治理了再污染,矛盾循环。官场上是清明了沦为腐败,腐败了通过查处和整顿再相对清明。一茬人下去了另一茬人上来,多少年来换汤不换药。为什么?为了利益。无利不起早,这是老祖宗的古训,也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都是为了活着,为了活得更好,最起码比别人好,所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事从来就不会杜绝,所以聪明人才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的以身试法,才有“天下熙熙、天下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场”以至周而复始的历史。读罢《塬上》,不免杞人忧天,在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里,如果不能从法律和制度上彻底规范政权机器的运作,就不可能走出“换人”政治的老路子。治理了再污染,清明了再腐败,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的事情,历史上数不胜数,现实生活中累见不鲜,将来肯定还会生生不息。这,是《塬上》的悲哀,也是我们大家的悲哀。掩卷之余,我最终感觉到,《塬上》虽然把政治相对清明和环境暂时美好的结局都写到了,也表达了作者良好的愿望。但钟平根本就不愿解决这个问题,他也解决不了。他只是把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展开来,给大家形象逼真的看,看完了再长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真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钟平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没有浪漫地给我们虚拟一个梦幻般的新生活,没有把“水过凉厅”的往事当作高雅的文人理想,他在环境改良的同时积极探求着人心进步的途径。钟平深知人心改良的艰难,尽管他做了努力,比如让暴发户任万能良心发现,让贪腐县长刘亦然面对《断欲歌》有所醒悟,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心进步的问题,这就是当今社会生活的困惑所在。《塬上》读完了,宏大的叙事告一段落,人物的命运各有归属,如释重负。可是,就这样完了吗?我以为,《塬上》的故事,写在篇章之外。小说里描写的水泥企业减排治污不断反弹,形成积习,是因为都需要钱。私营老板为了钱,地方的财政收入也是钱。政府要为老百姓维护蓝天白云,也要让干部职工能拿到工资,还是钱。如此推测,特别是依据小说描写的官场运作方式来看,可以肯定的说,保护区虽然初具规模,朱鹮也放飞了,但《塬上》风光依旧,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个啥样子。因为,地下的煤终究是要挖出来,极度扩张的城市建设难道不需要水泥?哪一级政府能离开政绩和钱?哪一个领导人又能看得开钱呢?除非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能长出大把的钱来,能满足贪得无厌的欲壑。不然的话,《塬上》也只能图个一时或者一域的清净,新一轮角逐为时不远。这种阅读之后的想象,这些小说之外的担忧,作为世情世景镜子的文学,已经无能为力了。作为读者,喜欢《塬上》还有另外的理由,那就是小说的人物故事比较饱满。如原尚青那样温柔体贴把男人哥长哥短的女人,怎么能不让人动心?如同雯雯那样豁达仗义、爱憎分明而又漂亮能干的女人,怎么能不叫人多看两眼?还有副市长曾智,作家兼报人的康文,都是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的角色,都值得玩味。特别是暴发户任万能写得比较成功,让人过目不忘。如他与老婆杨秀女之间的简短对话“拉灯,楼我,睡觉”之类,形象生动,毫不拖泥带水,十分符合人物性格。可惜的是作为主要事件担纲人物的原尚武写得不好,这一点甚至连他的对立面刘亦然都比不上。尚武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但这个人没有细腻的个性,没有七情六欲,也不食人间烟火,最多也就是因为出身行伍豪爽刚强而已,是一个有点“高大全”、但戏份不够、形象模糊的领军人物。这个人的缺陷,使得作品总是少一块关键的柱脚石,算是这部作品的一处不足吧。《塬上》还有一个硬伤,就是没有把对立面展开来写,矛盾不尖锐也没有写透。也许作者有自身的难处,在夹缝中勉为其难吧。前一段日子,我的一本小说集要出版,责任编辑一定要删去所谓描写权色交易的内容,说是有损于干部形象,让我十分无奈,也许钟平亦如此。他在整个篇幅里对政权代理人的描写始终温情脉脉,很有原则性。写县上的问题,仅仅以“书记病怏怏,县长硬梆梆” 打马虎眼。写省里市里的人物,能出场的都是正面典型,都可歌可泣。硬梆梆县长刘亦然受贿数目巨大,却能平安无事。虽然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其事,但在这部小说里,就显得没有深度。最后看样子作者实在没法交代了,也就写了一个因为腐败和搞歪门邪道下台的科级干部孙利,这个小得连“苍蝇”的孙子都算不上的人物,最后还给写死了。这样的对立面,跟以尚武为代表的一方根本不在一个级别,矛盾的对撞力度十分的不对等,根本无法较量。故事没有悬念,冲突平淡无奇,使得小说缺乏必要的起伏和必须的看点,难免遗憾。总体而言,在长篇小说铺天盖地的泛写作时代,能吸引人静下心来阅读的篇章,已经很不容易。《塬上》值得一读,值得深究。钟平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优秀作家,需要读者和评论界广泛关注。推介这个人和这部作品,就是推介“塬上”的世景人情、推介“塬上”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也在推荐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2014年2月6晨于西安。李建学,1968年11月生于甘肃天水,199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小说集《那些年的桃花》、《守诚家的》、《满地一丈红》三部,其中《那些年的桃花》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提名奖,现供职于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难得,难得这是一本难得的小说。题材难得,很宏大的题材。讲述了曾经的“卫星看不到的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以刘亦然和任万能为代表的“污染派”为了权、钱利益,以环境换数字,将华塬县搞得乌烟瘴气。以原尚武、康文为代表的“治理派”为了祖祖辈辈“朱雀舞、原尚兴”的梦想,为了保留塬上这块一代人心中最后的清静地,与“污染派”争锋相对,你来我往,相互妥协,相互抗衡。最终,“治理派”取得胜利,还了华塬县一个天清气朗,山川秀美、朱鹮飞舞。在这个过程中。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唯利是图,亲情、爱情、婚外情,世态百相轮番上阵,各人物嬉笑怒骂,正上演着一番热闹的“治污减霾”大战。作者驾驭的相当不错不错,以一个家庭,一个父亲,和两个姐妹为出发点,勾连起了许多人物。文中又出现了许多塬下的民俗,语言也颇为有特色。除了大题材,小儿女的情感写的也颇为出色,与《平凡的生活》相比较,也并不逊色。小说好似一幅巨大的生活流画卷,涵盖了当今基层社会的丰富信息和现实百态。这是一条人物长廊,其间跳动着各色鲜活的人物。尚青的纯,康文的书生意气,刘亦然的贪,尚武的坚韧,任万能的暴发户嘴脸,却又不失乡下人的淳朴与豪爽,还有千娇百媚,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故事情节总体是酣畅淋漓的,尤其是后半部分的反贪,看得人是欲罢不能。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一是开头的时候,一下子人物出来有点多,即使对于我这样喜欢复杂的读者,也得楞一会神才能反映过来,作者因为熟悉了人物,所以不觉得谁是谁的谁复杂,而读者则不一样。所以红楼梦的开场要有贾雨村说贾府的人物关系。当然,这本书的人物关系绝没复杂到这个地步。只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下这本书,开头实在该更慢铺一点。二是,村里的村民也太理想化了,在中国真能有这样爱环境的村民。当然,我是希望有的。可是,现实只怕更多的是爱钱而不是爱环境的村民。三则是尚武的形象塑造还是有些平面化了,反倒不如反面角色刘亦然那样丰富多彩。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治污降霾 利在当代 更在千秋 小说写得很真实,有艰难更要有信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