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563350599
作者:朱光潜
页数:8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内容概要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谈读书》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谈动》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谈静》前信谈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20岁以前读古诗不过是摇头晃脑瞎背,连高考的时候也看不懂短短几句的意韵何在,但20岁以后,每每看到一些旧诗,总觉得天朗气清,与当年的心境全然不同,此诗也算一个例子。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摩诘《赠斐迪》。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握爪!我现在被别人问起某某人怎么样,最高评价就是,TA很有趣。无趣之人请自动远离我~《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国家是人民组合体,在学者能言学,在工者能言工,在什么者能言什么,合而言之,就是在国言国。如今中国弊端就在在学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抛弃分内事而空谈爱国。结果学废工弛,而国也就不能救好,这是显然的事实。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大概知识分子自古就是如此认清事实讲求中庸,但真正从事政事的人绝没有几个能把这种说来简单又好听的中庸之道发挥得尽善尽美。总而言之,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我从前想,要改造中国,应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由人民而政府,由部分而全体,近来觉得这种见解不甚精当,国家是一种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不过从前一般社会运动家大半太重视国家大政,太轻视乡村细务了。我们此后应该排起队伍,“向民间去”。——从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到现在下乡走基层,政策的变化其实很符合作者的观点,但想想朱先生写此书的年代,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个有大远见的人。其实,社会还算是客气,他们如要是提笔写学生罪状,怕没有材料吗?你也许说,任何团体都有少数败类,不能让全体替少数人负过。但是青年人都有过于自觉的幻觉,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谈十字街头》所谓“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但是闭户读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世传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搬到地下,这是“走向十字街头”的一种意义。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威廉?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叔琴先生在《一般》诞生号中所主张的特殊的一般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这是“走向十字街头”的另一意义。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革创造。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学上仿佛有一条定律说,凡物既静,不加力不动。而所加的力必比静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动。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这句话简直太真相了,所以少数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须经突变(sports)。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肤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最后,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所可了事。卤莽叫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泪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谈多元宇宙》什么叫做“多元宇宙”呢?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其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从希腊以来,学者对于美术有三种不同的见解。一派以为美术含有道德的教训,可以陶冶性情。一派以为美术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乐。第三派则折衷两说,以为美术既是教人道德的,又是供人享乐的。好比药丸加上糖衣,吃下去又甜又受用。“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谈升学与选课》现在中国社会还带有科举时代的资格迷。比方小学才毕业便希望进中学,大学才毕业便希望出洋,出洋基本学问还没有做好,便希望掇拾中国古色斑斑的东西去换博士。学校文凭只是一种找饭碗的敲门砖。学校招牌愈亮,文凭就愈行,实学是无人过问的。“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资察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察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所以你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了”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像这样的人是因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GEEK这种人只有在以他们为主人公的作品里才会显现萌点,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躲都来不及。我以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是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你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谈作文》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作。——我能说这句话也让我不免心怀惭怍么!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了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人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人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人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所以现在想想,小时候先练习散文和记叙文,到高二高三再集中轰炸式写议论文是有道理的,老师让我们每天读书做摘抄也是有道理的,可惜大部分人苦于学业压力太大,都没有那份闲心一点点钻研雕琢写作这点事儿。《谈情与理》真孝并不是一种报酬,并不是借债还息。孝只是一种爱,而凡爱都是以心感心,以情动情,决不像做生意买卖,时时抓住算盘子,计算你给我二五,我应该报酬你一十。换句话说,孝是情感的,不是理智的。世间有许多慈母,不惜牺牲一切,以养护她的婴儿;世间也有许多婴儿,无论到了怎样困穷忧戚的境遇,总可以把头埋在母亲的怀里,得那不能在别处得到的保护与安慰。这就是孝的起源,这也就是一切爱的起源。这种孝全是激于至诚的,是我所谓问心的道德。许多人“孝顺”父母,并不是因为激于情感,只因为他想凡是儿子都须得孝顺父母,才成体统。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本已丧失。《谈摆脱》黑格尔只是论文学,其实推广一点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了不过实在界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分外激动,因为这个观点一直在我的人生观里来回闪现,摆脱,我喜欢称之为甘心,又或者叫做“既来之享受之”的精神,这不是阿Q,这是智慧,阿Q才没有甘心和摆脱呢。《谈在卢佛尔宫的一点感想》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我很坚决的相信,如果美国人所谓“效率”(efficiency)以外,还有其他标准可估定人生价值;现代文化至少含有若干危机的。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人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人,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谈人生与我》我平时很欢喜站在后台看人生。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蟆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鹉、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因此,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这些有趣味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这也是我的爱好!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变态!
  •     以前总是在想,为什么而活着,到底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总是想不通,朱先生的十二封信,前11封,随给我触动,但是不大,最后谈人生的时候,让我眼前一亮:不要在生活外追寻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生活之外再无生活。知命,尽兴,齐物。
  •     本来想给这本书标签“励志”的,但是在当下“鸡汤”泛滥的情况下,励志有时候真是一种贬义词,一种假哲学。朱光潜老先生不仅是美学研究者,更是美学的完美的应用者。他的文章在谈论青年,而文章本身,无论是美感还是语气态度,都给青少年树立的榜样!读过这本书,才能正真体会什么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促膝长谈”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有一些观点比较赞同,有启发。
  •     好书啊,青年读肯定获益匪浅
  •     文字真诚恳切,很有启发。
  •     我还是青年
  •     文章尽显朱光潜的修养与内涵,没有说教的口气,缓缓说来,大量举例。传达了思想,让人想把整页整页的文字都摘抄下来,在时下仍受用。
  •     不知道是年代太久了还是其他,感觉这本书的说教意味太浓。
  •     高三的一个周末,学校对面的书屋。 盲目徘徊中,书架中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以难以言说的魅力吸引着我。 十二块钱,不打折。 一篇一块钱,每一块钱都在无数次品读后仍带给我期待。 如此,对于被互联网侵蚀浮躁的青年们,更应该成为这孟实的读者吧。
  •     叹气
  •     agree,以后会在孩子成长期给孩子看的。
  •     读过12封信即可。温吞不激进。
  •     大概是附篇成书年代较晚,风格与来越像我熟悉的朱先生,十二封信带着些青年人的锋芒,附篇却渐显出年长者的平和和温润了。
  •     值得反复读。
  •     也许谈不上拨云见雾,但字字肺腑,真应该早些读到这些。
  •     经典!
  •     Tragedy is valuable and wonderful.
  •     中学就可以读了,而且时时都可以拿出来翻阅。盖先生之言词,境界之高矣,简约而精当,善莫大焉。
  •     慢慢走,欣赏啊。无处不艺术、无处不生活。
  •     寒假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感觉我不是那种苦口婆心能管用的人。但是非常诚心的指导。
  •     醍醐灌顶
  •     浅显常理,也值一阅,以不时从浮世俗流中提醒自身。“多元宇宙”那篇特别好,受教。
  •     后悔读的晚了。
  •     你要能把读懂的道理用于生活中。
  •     有的听进去了 有的真的办不到
  •     书读的多,想的多的大师给我们书读的太少,想的太多后生的一点点忠告,折服于老先生对中国国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解,喜欢那一段反驳批评的附录,哈哈,颇有一种不服来辩的意思~
  •     最近竟然在图书馆看到了这书,感慨大师啊,到现在还没还回去!大师的书真的值得细细琢磨,多年前写得今天看来仍旧值得看!推荐!
  •     朱老说的这些人生感悟,字字珠玑。
  •     好啊,给青年人解惑和生活的指导
  •     敦敦教诲,百读不厌
  •     非常棒。
  •     粗读一遍,愿再读
  •     了不起,把世间的道理讲得这么通透简单,一剂良药
  •     越读越有味,不止于青年可读,中年、晚年也可读。朱先生情真意切,侃侃而谈,以朋友之称寄语陌生人,态度恳切、气度卓然。
  •     值得看一辈子
  •     初读一遍,最喜“谈人生与我”。在青年人的大朋友孟实眼中,“我”与旁人无异,与鸟兽虫鱼无异。鸟兽快活,我们人类却烦恼多多,一则因为人类将自己看得太重要,一则因为对生活目的、生活方法的苦苦求索。何不学些鸟儿鱼儿的经验,生活就是目的,生活就是意义。
  •     朱光潜先生博古通今,引经据典,给我们这些青年带来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非常感谢您!我们青年一代也会以前辈为榜样,努力向前……
  •     字字在理
  •     给了我一些生活的方向
  •     当时找到一个长者好朋友的感觉
  •     尽管距离写信的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道理通用。写的很中肯
  •     2017年第6本。
  •     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挺有共鸣的,例如,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而这所指的生活是享受。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摆脱不开之道。十字街头之论。
  •     有意思
  •     差不多自己悟出来了
  •     浅显易懂 可以作为未来给自己孩子的书单 讲静那一篇 意境真美 话说中国古代诗词认真读的话真的挺美
  •     粗读,感觉很适合初高中的学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以后自己的孩子。
  •     “民国时期的青年,和现代的我们有一样的烦恼”。 朱先生的书信激起了我阅读长者书信的愿望,遂立马翻出了《傅雷家书》,经典真是永垂不朽。
  •     待你流布人间。
  •     因为给青年,所以显得浅显,但是真挚、平等,名副其实。不像某书……2017.01.24
  •     一本校对手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