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 世界是平的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35746092
作者:[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页数:429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把这本书称为非常精彩的鼓动类书籍。全文充满了大胆而稍显浮躁的论断。整体而言对我们理清思路,探索方向是有帮助的。个别言论还是值得推敲。比如论述印度中国廉价劳动力问题,毕竟我们身处其中,个中滋味我们可能体会得更加实际一些,远没有描述得那么光辉。还是值得向大家推荐读一下,该创业的,该留洋的,该离职的都看一看吧

地球是平的——一个美丽的童话

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麦加朝觐云集了300万人,其中来自海外170多个国家的外国朝觐者约为173万,中国5100穆斯林包乘15架波音777大型客机前往沙特;重庆、海南、贵州、郑州出租车罢工潮涌现;索马里海盗猖獗;这是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事情。所有这些故事似乎都与“地球是平的”多少有些姻缘。书中的碾平世界的十个动力其实都是在说一个问题,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向的改变,top level就是讲这个,很简单。基础设施的改变,引起了颠覆性的变化,top-down 很不简单。书中讲,全球化的三个主体的变化:国家 - 公司 - 个体,虽然作者一直在强调个人全球化已经到来,但是他的视角和大部分篇章还是在讲公司的全球化,而且角度只是局限在经济方面。个体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还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象,最微观的东西的根本改变,必将颠覆整个世界。基础设施所引起的变化和变革不是书中描述的那么美好,更没有那么简单,他带给我们的变化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深刻。信息流转的便利碾平了世界,也许也让许多人原本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无法交流的人,更够集合起来,凝聚他们的力量,自立自己的精神的、物质的、权利的山头。看看今年的穆斯林聚会。我们需要关注、了解、重视这些力量的崛起。信息流转的便利让美好的东西更容易传播,邪恶也一样。信息流转的不仅更加便利,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也许更多的改变来自这里,也许很多预知的。变平的世界对于中国,也许有更多的意义。中国因/言/获/罪的作家中,网络作家首次超过了平面媒体作家;多年前的上海某大学的高考加分名单,最近的山西公路收费图、某市的出国考察名单。“平坦”会对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带来什么?平坦与等级必将有一场斗争。

世界是平的?

世界正在变平,世界的联系正在日益紧密,Web2.0时代正在到来,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而我们,又处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我们的速度可以追赶上时代,命运还能握在掌心吗?长时间的思考带来的是更为冷静的头脑,作为记者的弗里德曼,新闻触觉是及其锐敏的,在走马观花式的访谈和周游世界中,所见所闻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他的采访带有目的性、方向性,记者往往也会凭借一些轶事趣闻就判定天下走势,当他沉浸在自己的观点中时,也难免在信息中去择取支持自己观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亦不应苛求什么。弗氏在论证“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时,所举之例,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个人、企业以及国家。他们能够胜人一筹,独领风骚,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索到了时代的脉搏。在这里,不可否认的是班加罗尔做的比中国好,上世纪80年代,班加罗尔就开始兴建电子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也由此成为“印度的硅谷”。印度软实力的提高,造成的结果中,不能忽视的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脑海中还印着一群群印度人堆满火车内外的画面。反观我国,大批优秀的劳动力,涌向城市,我并不否认这造成了城市外延的贫民窟。一经分析,我们就不应过多的反感这一问题。其一,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城市发展状态,西欧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其二,贫民窟并不全是印象中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盲的聚集地,其中的主力是有知识、有才华、有激情、有热血的青年。北上广深确实是红海,但是,红海的魅力正在此,它汇聚了社会大部分的资源,在这所能得到的历练是平静的小城市不可奢求的。美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这个世界的推土机,它用资本的力量摧毁了国家间的围墙。当在解释美国发展迅速的过程中,个人认为不可忽视的是它的文化——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移民涌入美洲大陆,不要以为这都是些正人君子,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流氓、地痞、杀人犯,在欧洲走投无路而出海。狂热的欧洲人,带着心中所向往的自由来到这块土地,不过数百年。没有沉重的传统、历史的重压,让它走得更为畅快。既然注定我们要背着沉重的包袱,那我们也不必抱怨。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着石头,我们也处在这个境地,不全力以赴就只有被石头压过身体。在我看来,平坦的世界,其实就是连接的世界。2013年,马化腾提出,微信是连接一切的能力。这是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时代的需求,我们处在这个网络中,作为一个结点。关系自身发展的有两点:结点的数量和结点的质量。这是一个环形的相互连接的网络,成为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南柯一梦。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世界,蚂蚁也可以和大象一起跳舞甚至打败大象。06年时代杂志将年度风云人物定为“you”,对的,在平坦的链接的世界里,你就是世界的的王者!一个观点的对错有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带来的精神洗礼。与其满脑子怒火,涨红了脸去争辩,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世界是平的,对与错,真有那么重要吗?

压力与动力

注意这本书是在用友2006年度用户大会上,用友董事长王文京、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演讲的内容竟然撞车,同时推荐《世界是平的》。于是便开始注意这本并不是由有质量畅销书名社例如中信、机械工业而是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是平的》第二版。不过,其55的价格实在不菲,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买下来。双休的时间,一般会抽出一天去南山书城,看一看新出的好书,而上周的顺手一翻,却再也不能释手。这本书虽然是在讲观念,但充满了案例,娓娓道来,摆事实讲道理津津有味,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世界变平的10种动力,这些和IT相关的较多,虽然精彩,但最让我震撼的确实关于印度外包的一些实例。我一直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印之间的竞争最后的胜利者肯定是中国,但是现在,我却有些怀疑和忧虑。外包给印度的不仅是软件开发,而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服务业。当美国的税务业务、呼叫中心外包到印度时,整个生活方式的变革,制度的接轨,越来越提升印度的“软件”措施。中国虽然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优越于印度,“软件”方面却逐渐被拉开距离。我们不能是只靠生产衬衫、钮扣、牙签等血汗工厂制造业就能赢得这场竞争,更多地是在科技领域、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软件”方面的赶超。另一点,是关于加州130多所大学的震撼,不知道加州具体人口如何,从美国整体人口3亿来看,应该不会有河南省人口的1/3,而河南省所有的大学应该不超过30所,其中,质量较好的不超过10所,而所谓质量较好的大学,在中国范围内评比在100名以内的好象只有一所,而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前100名没有中国的大学。这样的教育质量,也许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而现在的国际标准就是世界现在的规则。虽然,《世界是平的》一再提及印度和中国的飞速发展,但2.5亿贫困人口的说法,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惊。《世界是平的》,我们究竟准备得怎么样?

我要自由,很自由

某个夏天的午后,我背着我刚买的木吉他,在地摊上买了这本《世界是平的》准备从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往我的上大老窝赶。生活好像平淡的没有一点激情,公交车是拥挤的,我看着那些每天像猪一般挤着公车上下班的小白领们,想象着自己今后漫长的生活,感觉失望透顶了。   有时候人并不是不能努力,只是缺乏让你去努力的强大信念,有时候总是怀疑这些所谓的汗水,是不是能够带来我要的幸福。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混乱的三十年,至少在我妈那辈人看来,流氓成了大佬,老黄牛依旧是老黄牛。天下十三大,马屁第一样。有时候想反抗来着,可实事好像就是这样。   我百无聊赖地翻开这本书。当我最后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周围的世界突然都改变了,我想用几个词语来解释它,快速的,分散的,去组织化,最重要的,世界是平的,我们的观念是落后的。作为一个曾经的小愤青,我看过太多对于科学理性的批判,人的孤独,市场经济的种种罪恶。暂且不说,我想说,有时候我们总是把自身的小孤独,归咎于社会的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人云亦云地踏入社会,咒骂社会。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全面地去理解这个社会,和它运行地这个规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从一个针眼里面看世界,看了很多不得志的小说家和文人对于社会种种批判。我们总是还是盲目听从长辈的话,而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全然不一样。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国改革开放,把我们从原本的僵化的体制中解脱出来,另一个弗里德曼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美国和英国率先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大政府主义,把资本主义国家也从原来僵化的体制中解脱出来。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得很无序,但新的力量正在形成,那就是全球化的力量和自由经济的力量。还有互联网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力量。。。      大型组织在解体,这可以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的理论的反面来应证(因为互联网降低了组织外的交易成本),我们的目标是“快”,“灵活”,“小型化”。      要下了,想说最后一点。我们失去的是少了组织庇护以后的安全感,而获得的却是全新的自由。

一只看着的书,

没有看过的一本一直看着的书。不知道内容,总听仁说这本书很好,但终究还是看不进去。索性放弃。或许还有很多想要看的东西。

世界是平的,中国呢?

发表文章2006-11-22 16:33:10大中小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与北京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少相似度?美国的一些工作被印度、中国、爱尔兰的人“抢”走,北京的工作呢?印度从美国获得的合同很多是曾经或者正在美国的印度人引来的,同我一样从异地挤入都市的国人,有多少想到从京沪转移工作给故乡的父老乡亲?说起来惭愧,友人在1月份托我帮忙买《世界是平的》当时国内尚未流行,我是托人从香港买来台版不过当时自己没有看,翻番而已——好多年没有好好看书了昨天,有几天空闲,于是回到了阔别十月的故乡为了排解独自旅行的寂寞,拿了一本书,恰好就是《世界是平的》计算机科班出身后又从事非技术工作的我,具有8年网龄经历了网络泡沫,清楚tcp、ip、voip、p2p、http、www、ajax看过国家、欧盟、联合国关于信息社会的报告看过很多关于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管理变革,例如ERP、CRM读过如何利用ICT改变企业、区域、国家竞争力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自我感觉能够更好地理解此书作者知识面很广、阅历丰富这与其国际大报的背景有关如果我是《人民日报》或者中央电视台的我也可以轻描淡写地说:有一天,熙来和我一起吃饭的时候......可惜,国内所谓主流媒体的名家能够同时关心社会、经济、技术的人太少,其中又有实力关注的更是寥若晨星他们,能够把超女、三国、红楼梦说明白就不错了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火车上,望着松嫩平原广袤的土地我在想:这片土地何时能够像印度、爱尔兰一样起死回生《世界是平的》里面,作者采访了一个从美国返回印度创建了一个大公司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家十几年前,他和他女友在美国驻印度使馆通宵排队就为了能够获得美国的签证这个景象,我想很多中国人也是熟悉的,他们也是拼命往美国挤这个景象,更多的中国人是也是类似的,他们也是拼命往都市挤现在,我可以轻松在计算机面前打字,激扬文字10年前,我需要每天7点早自习、10点晚自习地充当学习机器不过,挤到北京拿到户口之后,我没有再往美国挤东北,谈到它,大家会想到什么?在北京,似乎更多的是跟sex_service、小品、石油联系在一起将近10年来,每次回到这里,我都感觉到一种落寞这个感觉,就跟《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墨西哥、埃及、印度很多地方几十年不变一样印度、爱尔兰可以获得美国的工作订单了解商务部今年动态的人知道,薄部长今年的一个工作重点是推动服务贸易那么,中国之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呢?东北从北京乃至上海获得订单的可行性、障碍在哪里?先说优势1、人力资源便宜刚刚看了blogbus关于融资的总结,里面提到“由于员工人数的增加、工资的上涨、网站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成本相比之前越来越高,但由于BlogBus较好的成本管理和不断增长的收入,大体上实现了收支平衡。”都市里面工资高,这是我们共知的。在京沪谋生的同胞中,有多少同何砝一样来自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比如我现在上网的这个地方,一个月收入1000元就算是高工资了,当地农行储蓄所一些营业员据说只有300~400元薪水。我一个亲属在政府某个还不错的部门任职,一个月薪水也不超过2000.2、普通话良好远程协作,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当我去南方一些地方的时候,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在那里我经常跟聋哑人一样,无法与人沟通。东北地区很多人有口音,不过交流起来没3有问题。3、网络带宽便宜我正在用的是铁通的ADSL,2M,14个月500元。在北京用网通的ADSL,就算是1M的,也要2100元,四倍的成本。我和黑龙江网通有关合作,他们的服务质量、价格水平、创新意识、技术实力,是全国最好的之一。例如IPTV,全国搞得最牛的几个先驱,就有黑龙江网通。4、交通方便距离北京,铁路很发达。再说可能是劣势的几个因素1、高素质人员短缺我不是贬低留在这里的人,但是客观上,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能走的几乎都跑了。如果外包工作过去,这是一个问题。我最近参与了一个网络平台项目,我觉得当前我只是放心将客户服务、敏感文章审核、平台初步测试等工作外包过来。2、政府的开明程度这个不多说了,比较敏感。其实是劣势也有优势,看你如何应用。这与美国公司开始去印度闯荡的时候一样。如果“入乡随俗”找到正在当某区区长的师兄,可能会把这个劣势变为优势。3、距离比河北、山东远这是我爸爸问我的问题,他说:如果你要外包,为何不找河北的人,距离北京更近。的确,从个人角度而言,除了回答:在故乡认识的人多,合作起来比较放心,又可以借此经常回家看看。我还真的想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该我想,应该是好黑吉辽信息产业厅、信息产业局的人想。大连已经是个明珠了,其他地区基本还黑暗着。从我接触过的东北信息口的官员看,前景不是很明朗。从《世界是平的》一书看,距离美国最近的墨西哥,竞争力不如印度、中国。也就是说,在竞争力模型中,地理距离所占权重已经在下降了。最后,回忆一下《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的西方发达列强外包出来的业务:1、呼叫中心;2、软件开发;3、资料电子化;4、数字资料(医学、广告)初加工我要想想在我绵薄之力下,哪些业务可以从北京导出到故乡。

世界真的是平的吗?

弗里德曼先生于2005年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外包”崭露头角、正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这种生产模式,既解决了发达国家厂商成本高企、利润增长缓慢的问题,又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了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受到了双方国家、双方企业的欢迎和拥戴。弗里德曼对于自己能敏锐地察觉、发现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感到非常自豪,也对这种新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潜力感到震惊和兴奋不已。因而他向世界宣布“世界是平的”。这个宣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新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再是局限于地域性的单一厂商的全包模式,而是全球不同地域的厂商分工合作、协同生产的全球化模式,大家的起点、终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二是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分配的格局已经形成。对于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印度的一位教师通过远程方式,对美国的一个孩子进行家教辅导,她因而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和可观的报酬,使她成为了印度先富起来的人中的一分子。他对此感到欣喜不已,认为“外包”是一种最好的新兴生产方式。但是,经过实践证明,“世界从此变平了”只是弗里德曼先生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世界不仅没有从此变平,反而变得越来越倾斜了,财富以更快、更大的速度集聚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发展中国家只是吃了别人剩下的残羹剩汤而已。越来越多揭露出来的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只是发达国家的血汗工厂、生产工具而已,它们之间进行的是一场不对等的交易,更勿论公平贸易了。就以一个小小的“耐克”足球为例。一个在市场上可以卖到100多美元的“耐克”足球,其出厂价只有10元人民币,而分布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手工缝制者们,他们加工一个足球的加工费也许只有区区的1-2元人民币。这中间巨大的暴利被谁掠夺走了?“耐克”品牌的所有者。所以,不论是外包还是任何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如果是以掠夺暴利为前提,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以榨取剩余价值”为前提,而不是以公平贸易为前提的话,再好的生产方式都无法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财富与公平。

翻译版的读起来如同嚼蜡

如果能买到原版的,我相信读起来应该很有意思。中文翻译版本看起来实在不舒服,变扭又啰嗦。才看了5页,我就lost my appetite。束之高阁,不会再去翻了。

世界是平的,也是赤裸的

世界是平的,一本据说很火爆的畅销书。听说过蛮长时间,但总觉得标题蛮怪:难道到今天还有人怀疑地球不是圆的么? 于是很居心叵测的怀疑是标题党作祟,无视之。直到前段一好友决定再次起航北漂,留下一堆杂物与我,其中便有此书中文版。他说不错值得一看,友人推荐又是免费之物,自然不能不看了: ) 断断续续花了快一个月才把这本书看完,一方面是由于每天的阅读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本书的字数——费里德曼不愧是纽约时报的资深编辑,太能写了,丫满版足足四百多页(要是佐藤那样的设计书的风格来排版,此书估计可以当哑铃使了)……看完之后不得不再次小佩服一下自己耐心, hiahia ^0^原来,老弗里德曼并没有说地球不是圆的。他说的世界是平的,是相对于“崎岖不平”而言的。由于电脑、互联网等通迅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成本急速降低,从而打破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地理阻隔,使得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史上空前的变革。说白了,这是一本探讨“全球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的书。正如梁文道所说“书是废话组成的”,畅销书更是如此:把你已經知道的事情說一遍,然後換個方法再說一次,最后再总结一次。但我还是很佩服弗里德曼身为记者的宽阔眼界和敏锐捕捉力,能够把这一尽人皆知的趋势变革用一系列丰富生动的案例串起来,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乏味。尽管是站在老美的角度写的书,但作为中国人读来仍颇有共鸣。不少观点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作用。比如过去美国父母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时会说“要知道,非洲的孩子们今天仍然吃不饱饭呢”,而今天他们却说“要好好学习,否则明天你的工作将被中国和印度的勤奋聪明的孩子们夺走!”看着现在上海滩满大街的老外,有时候确实给人一种中国俨然跻身世界强国的假象。但是,凭什么这么多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在中国做着同老外一样的工作,却只能拿到别人1/10的工资?在这个平坦的时代,任何知识技术的普及都是迅速的。那种掌握了一门知识或者找到一份铁饭碗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立足不被淘汰,就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激情。弗里德曼 CQ+PQ〉IQ的提法也很蛮有新意。好奇心指数(Curiosity Quotient)和激情指数(Passion Quotient)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超过智商的作用。因为一个拥有激情和好奇心的人会比一个拥有高智商但缺乏激情的人进步的更快。在这个平坦得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数字化被外包的时代,在这个任何信息都赤裸示人的世界,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套用作者长篇大论之后却又有点虎头蛇尾的结论,那就是——想象力。想象一下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会比今天跑得更快些么?

如果你要伪装成精英,这是本必看的书

就如蓝海,红海.世界是平的成为商业精英必谈的一个观点.在讨论产业趋势,观念更新中这是城中不可缺少的话题.鸡尾酒会,演讲,吹水必不可少的知识。

我看《世界是平的》I

半年前写的书评,现在发上来,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呵呵本来打算从几个方面来写的,所以这个标题后面加了I,可是之后再没写过。前不久又收到IBM送我的一本,转让中...工作后第一次买书-《世界是平的》,这几年很火的一本书。去年MSN上有朋友推荐我读这个,英文的电子版,根本没心思。等到现在终于看了第二版的中文版。弗里德曼(不是最近刚去世的米尔顿,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3次普利策的获奖者)对这个世界十分乐观,让读者看完了也会对未来,对全球化充满的信心。我们中国似乎真的会马上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读的过程中,我似乎觉得作者太乐观了,或者他还不是很了解中国,或者他看到的只是北京和上海。我只是想从他提到的教育以及和大学,大学生相关的方面来探讨一下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扯一扯中国大学生是不是真的能够应对这个“平坦的世界”的确,中国每年可以培养出几百万的理工科大学生,是美国的好几倍。这个消息曾经让美国人担心了一下。但是2005年11月麦肯锡的一个关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研究报告中说,中国的理工类大学毕业生达到美国大学毕业生水平的,只有不到10%。可能这会让自大的美国人暂时缓一缓。同样的,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中国大学生也不多,这也是印度的软件业目前比中国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弗里德曼看到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非常的刻苦,聪明,也许英语不是很好。于是他认为美国的孩子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当然,他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美国人更加的进取。同时,他也知道比尔.盖茨在中国的影响力超过了布莱妮。他也觉得美国学生没有那么进取,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不够。可是中国的教育真的有那么好吗?美国因为种族、贫富差距、私有化等原因,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差距很大。其实中国的这种情况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多地方有公立中学实际已经成了私立中学,尤其是不属于义务教育的高中。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可以花几万元的择校费让学生进入优秀的高中。根据中国的现状和传统,也许几年后私立高中真正会成为富人的高中,比美国的情况还糟糕。从朋友那得知,武汉某知名高中现在其实已经是一个私立中学了。所有权已经逐渐的转移,名字没有变而已。关于大学。我觉得中国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高等教育了。这也是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竞争力最严重的一个方面。中国大学的师资水平实在是很差,许多完全不够资格的人也担任了大学老师的职位。比如管理学科,一些老师只是读了本科,直接读了研究生,没有任何企业的工作经验。发表一些论文后,也可以作为硕士导师。学校对于教育似乎都想这怎么去赚钱,想出了各种办法。没人真的关心学生,没人真的关心教育。关于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弗里德曼说的那样,聪明,积极进取,刻苦勤奋。他们很多人沉溺于网游,娱乐。很多大学生的四年时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现在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无用,不愿意学习英语;还有很多人对于努力学习都是否认的态度,很多人以嘲讽的口吻来形容一个人为“好学生”(当然这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关)。他们也许根本没意识到,以后,和他们竞争的可能不只是周围的同学,还有印度、俄罗斯、东欧(当然也有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把中国的一些工作拿到他们的国家去。不过,我不了解中国一流大学的情况,那里是什么样子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想我了解的可以代表中国大多数的情况。我没有弗里德曼那么乐观,我对中国的教育有些担忧。在全球化的时候,我没有看到我们做好了准备。希望我的担忧不是真的吧。

评 世界是平的

今天看完了the world is flat,感触颇多。首先,虽然全书很多从现在的时间点来看都是看到过的观点,但本书还是展现了一个全景式的观点,尤其是最后一个章节的展望,很有深意。其次,全书的写作思路对理解G的阅读和写作有不错的参考价值。全书很大的论证篇幅都是用实证,例证来完成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例证只能证明部分有效性和部分合法性,不能论证绝对性。由于缺乏不同角度的思维和论证,使得全书更多的是基于单线式的推演,而在逻辑严密性上有所欠缺。当然,这不能完全的作为本书的欠缺来看待,因为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是一种预言式或者说断言式的写作。再次,很多地方过于武断。并且对变量的分类、限定、解读都存在不少问题。当然,这并不影响本书成为一本发人深思的作品。

全球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作者通过分析全球化过程中一系列事件,探讨了“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以及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世界正越来越变得平坦,世界中的每个人、组织和国家都应采取适当的规则积极应对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作者的这种高屋建瓴的全球视野对于我们把握未来全球化趋势,合理规划未来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足之处在于语言有些啰嗦,不够精炼。

世界是平的-(第二版) 39.2 www.bgfcn.com

2007-06-01 | 25本最畅销的图书 全国最低价促销了!!! 标签: 畅销 底价 促销 网址:www.bgfcn.com书名ISBN 出版社 定价 北国风折扣 北国风价 于丹<<论语>>心得 710105398X 中华书局 20元 61折 12.2元 于丹《庄子》心得 9721202192263 中国民主法制 20元 75折 15元 别说不可能-梁凯恩像魔术般改变人生 7-5391-3615-8 二十一世纪 19.8元 66折 13元 中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资格 7-5058-5895-4 经济科学 44元 82折 36.08元 猪年运程 7-5044-5759-0 中国商业 16.8元 70折 11.76元 北京就医指南地图 7-5031-4318-2 中国地图 8元 75折 6元 明明白白炒基金 7-5049-4212-8 中国金融 15元 68折 10.2元 世界是平的-(第二版) 7-5357-4609-8 湖南科技 56元 70折 39.2元 北京交通旅游详图 7-5031-3797-5 中国地图 10元 75折 7.5元 国富论-(缩译全彩插图本) 7-5613-3743-4 陕西师大 68元 60折 40.8元 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经典珍藏 7-106-02550-X 中国电影 38元 73折 27.74元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7-01-006006-1 人民 56元 64折 35.84元 我的前半生-[全本] 7-5014-3557-X 群众 39元 65折 25.35元 中华民俗万年历 7-5008-3779-4 中国工人 32.8元 70折 22.96元 中国新基民必读全书 7-5064-4278-7 中国纺织 24.8元 65折 16.12元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7020053238 人民文学 58元 68折 39.44元 说慈禧-百家讲坛 7-101-05466-8 中华书局 26元 68折 17.68元 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资格 7-5058-5894-7 经济科学 19元 82折 15.58元 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原书第7版] 7-5064-4053-9 中国纺织 29.8元 53折 15.8元 金融知识国民读本 7-5049-4299-9 中国金融 26元 76折 19.76元 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 711119912X 机械工业 36元 58折 20.88元 炒股就这几招-绝招篇(修订版)(附盘) 7501763992 中国经济 25元 82折 20.5元 我的千岁寒 7506339223 作家出版社 28元 64折 17.92元 新育儿宝典——妊娠·分娩·育儿 7501160694 山东科学技术 49元 78折 38.22

The world is changing~~

这本书的内容一点都不复杂,都是很贴近生活的一些事例。但作者可以安排得如此好,还有解释得如此透彻实在难得。真的,从这本书到我自己的生活来说,改变真的越来越大。因为都看一年有多了这说,里面的具体细节有些遗忘,但最后还说一句。值得推荐这书,毕竟世界的道路已经越来越平坦了。

随便看看

我倒是更推荐另外一套BBC的剧集。the new hight of the world,讲全球化更有条理。

A global mindset

从职业技能课的教授到MBA学员,以及全商科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会知道这本书。在学校的图书馆也是每每都借不到。终于有机会拿到这本书读。还是一个朋友读不下去给我的读的。一读就放不下了。书中的很多公司的例子都是给商科学生很好的教材,从infosys到Dell,再到中国的土豆网。这些公司的案例给了我不少启发。书前半部分提到不少Wal-Mart的operational system。刚好学个Business Process的课,立马就选了哈佛商业案例中Wal-Mart的case。不得不说,WM在供应链环节做的相当出色,还有UPS,Fedex。有关全球化的几个概念我很喜欢,outsourcing。很简单,但是效果非常好。不仅带动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提高了原产国的公司效率,降低了成本。书中后来提到的一个DDD,在东南亚一个穷国家负责data entry的公司,不仅给当地人提供培训,还为当地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且付很不错的工资。这些就是Social Entrepreneur。所以当公司做大时,不仅只要考虑利润,还要考虑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后发展到social entrepreneurship上来,这就是一种境界了。我从弗莱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中学到了很多看事情的方法。有时候要有一个gobal mindset去看人,看事。当然,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生,这本书也不帮我更深刻了理解business有关的一些概念。我花了2个月,慢慢读,仔细读。会学到很多。

一点收获

这本书对公司战略和管理,可能具有独到的敲响警钟的意味。无奈自己暂时不在其位,无法深刻领会。对于个人成长,有以下几点体会:你需要成为:1. 不可替代的人,在这个flat world 尤其重要。因为想要抢夺你位置的,不再仅仅是你身边的人,而是全世界。2. 世界需要综合背景复合型知识能力的人才。能谋到一席之位的人,一方面要能够顶替多人的能力,一方面有有超越单一专业技能的眼光,能够总揽全局。3. 表达能力尤其重要。一方面你要给周围的人良好的印象,并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你要能够精确、简练的表达。这一方面有利于建议的表达采纳,另外你的上司没有时间听你复杂含糊的想法。4. 这个时代需要对数字敏感。但愿你还有数学优势。5. 提出好问题。你要学会质疑,并且对这个世界心存好奇。个人规划要注意:1. 从情趣出发,做自己有热情的事情2. 应用网络获取信息,并重新自己思考的能力,辨别真伪3. CQ(Creation Quotient)+PQ(playquotient)>IQ4. 懂技术的人又需要了解文科的东西,思维发散有创造力5. 学会横向思考

中国需要全球视野的经理人

《世界是平的》,无疑又是一本改变我的书,有人说它卖概念,不仅如此,更多的是启发,让我学会认识自己所处的行业的现状和未来。TUV的认证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客户是都是中低端供应链上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出口市场多为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在灯具,音频类产品的促销目标客户搜集时,浏览了很多同质的网页,散布在珠三角的这一批面临洗牌的工厂,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一直是扮演离岸生产的角色。制造业的出口无疑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这一集群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就业,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自主研发积累了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还建立了良好的物流系统,金融服务,网络平台。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国内的正面评论,最近,美泰玩具的中国制造商老板因为产品召回面临巨额赔款而自杀,事后媒体曝光有八成原因是国外的产品设计缺陷,可最受冲击的却是中国的制造商,这个事件让我非常矛盾于自己的位置。欧盟有一套产品召回的标准,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如果抽检不合格或者引起事故都会被召回,通常,在进入欧洲市场之前,产品都需要通过安全,化学等测试,获得欧盟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E,才能在通关时海关放行,以减少产品召回的风险和取得买家信任。因此,类似TUV等拥有欧洲标准制定协会的授权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欧洲进口国都建立起了发证公司,(需要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可以通过本地的实验室自我宣称符合CE,但某些认证必须由欧盟授权的机构颁发,诸如GS等,而TUV并不需要由自己的工程师做实验,可以目击本地实验室的测试过程,而颁发证书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TUV扮演的角色好比欧盟标准制定协会在中国的代理,(TUV交给欧盟的授权费用好比代理交纳的加盟许可费用),中国的本地实验室则是服务提供商,出口欧盟的制造商则是这个庞大标准系统的目标,也是层级最低处。在大二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课堂上,对我影响很深的是,分析欧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利弊,当时我们只有数字和理论的东西做材料,实地考察,亲身经历了一些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贸易一定是互惠的,但从贸易的所得中整合资源,扩张才是王道,韦尔奇说行业中的老三老四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每天都感受到挫败。一 中国的制造业格局将发生改变从LED制造商,到OEM手机作坊,到认证公司(产品线更长了,从包装材料,玩具,机械,家具,纺织品,到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小电器,光电,无线应用产品),接触地大数为本土制造企业。这些珠三角的出口制造商,在九十年代建立发展,契合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的一个个时机,也经历了中国制造发展起来的整个过程,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渐渐上行,人力价格等诸多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也不再满足于小而局限,上市融资的途径逐渐打开,寻找新的利润必然采取兼并收购的方法。(我的第一家公司的老板,虽然企业规模在行业中很小,却积极自主寻求融资之路,他不懂技术,却懂得开源节流,并且看准了LED的应用趋势,如果中国有一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LED制造商,而不是一万家同质LED小工厂,市场主宰和行业标准将会由谁来主宰?)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增长,对于低附加值劳动的跨国转移,和亚非拉市场的国际工程合作,国际市场扩张都在进行。二 中国跨国公司,需要全球视野的经理人深圳,是一个以高科技产业,物流,制造业支撑和运转起来的城市,它依然在高速发展,而我所在的这家德资实验室却并不背负任何中国使命。当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它自己的一套战术,比如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管理的软件,大陆的公司需要德国的授权才可以使用,而助理们需要将订单信息从之前的系统重新输入到这个更有分析能力和系统化的SAP中,方便总部实时监控订单和客户信息。SAP提供给企业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标准运营流程设计非常科学,现在我无法知道它在中国的业务覆盖和市场战略是如何?却深深地体会到外企民工的群体弱势。虽然在印度,有更多的英语流利的外包工,但是感谢《世界是平的》,它告诉我们狮子的想法,让羚羊明智。看完《世界是平的》,心中的矛盾渐渐缓和,可以解决自身焦虑状态的只有寻找探索,因为,我总在低处,像一头孤独的羚羊不知道日出时,是一个怎样的新世界。悬崖的下面,是万丈深渊,我在低处,寻觅一根绳索。

关于本书及梁文道书评的综合感想

看完这本书最有用的书评《書 是 廢 話 組 成 的 -- 牛棚講書記 梁文道》后,反而更有感慨。不得不承认梁文道的话句句在理,但我仍然认为这本书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其实即使如梁兄所说,此书中所罗列的种种事实只不过是将我们平日从报纸上读到的大小事件一一整合,但是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这些我们平时可能并没有过多关注过的大小事件统一在一起,道出这些看似平凡的每一点改变背后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大浪潮。不是每一个读报的人都能够将每日小事做深入思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经济学家的思维,能看到每一点变化背后的巨大涵义。而作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这些道理讲给大家听,其实有点悟禅再释禅的感觉(不知道这么比喻合理不合理哈)。所以作为一个平庸的普罗大众,读了这本书,仍然觉得受用非常,感慨良多啊!

世界已改变

作者描绘了世界变革的趋势,全球化,扁平化。如何在这个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政府应该进行批发式和临售式改革,培养创新环境,自由,低成本,融资,使国民的有创新精神,教育是桥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每个国家都是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竞争。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小企业也可以做大生意,大企业也可以做小生意。有效利用资讯的人和企业会占尽先机。同时,作者提倡,国民要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作者最后谈到了全球化浪潮下的弊端,如果人人都有狗的听力,世界会怎样,隐私的保护问题。

好书,不错

看这书,最重要的是开拓了思维,想一些原来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就好比原来一直站在某城市看脚下的地和有天你能站在月球或者太空去看地球一样,开阔了很多!值得读,值得收藏!

看法

其实这本还不错!但是我是先读的 《第三次浪潮》后读的《世界是平的》就感觉远没有《第三次浪潮》观点来的深刻,也许作者的分量都不再一个数量级上吧!

看清楚世界很容易,看清楚自我很难

看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人对知识的贪婪的食欲 ,最大的坏处就是,可以让你吃不好了,消化不良 此书,草莓味道的夹心饼干 ,零食而已!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说明世界是通过什么变得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发展,给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中国家、各类企业、乃至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带来怎样的冲击与机遇,在参与经济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又是如何悄没声息的影响着政治的走向。科技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促使服务外包业在印度等用工成本较低的国家迅速发展。互联网等资讯技术的快速成长,又再次推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参与到社会发展的精分细作中去。托马斯.弗里德曼通过Infosys等班加罗尔的各类服务外包企业的迅猛发展,试图给美国乃至全世界一个警醒:快点行动起来!否则,乌龟很快就要超过兔子了!近10年过去了,这本书的影响仍然存在。中国对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视逐步显现,期望参与到平坦世界中的竞争意愿依然强烈。但人民币的升值,让国际竞争中价格优势显得不那么凸出,而技术地位还离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路还很长,参与竞争中,政策引导和保护是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教育意识是另一方面,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

很开眼界的一本书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开眼界了。对于我这种阅读量不大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很有营养的补充。整本书都是关于全球一体化的一个介绍,作者从好几个方面去论述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产业外包,之前我只零零散散的听说过外包,却从来没有深入了解。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互联网的作用有多大。互联网逐渐在铲平世界,消除隔阂。所以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英语的重要性。懂了英语,你就可以和全球接轨了,所以学好英语很重要,它意味着你眼界可以更加的宽广

社会在进步

看过一些书,早就听说这本书,偶然的机会在浦东机场发现了,读过之后恍然大悟,虽然不是IT但是还是有很多启发.世界的发展迅速人类越来越科技化.一切都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

美国人的担忧

这可以算一本励志的书籍。虽然在书中备受推崇的网络科技在深入并改变普通同人生活和工作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距离,但那确实是一个趋势,可能是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基于这样的认识,读者应该会思考:自己能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以及如何在变革中取得更大的机会。该书有很强的美国色彩。对铲平世界10大动力的描述生动而夸张,有种读科幻小说进入未来世界的感觉。接着,作者建议美国政府和美国的中产阶级,如何才能在全球化中保持领先地位。这部分也是该书的重点。全书流露出作者的担忧:工作机会外流,勤奋的中国人、印度人,美国基础教育的困境,美籍工程师比例的下降等。如果不做些什么,这一切可能削弱美国的综合国力,也将同时降低下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有空看看

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比较早,在大学的时候吧,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形式,没看完,有的地儿像讲故事,稍微有点罗嗦,不过也不影响。后来读是工作以后了,有些观念可能稍微有些旧了,不过还是推荐大家有空看看。互联网发展的快,有些讯息是需要大家及时抓住的,而不是后知后觉,否则讯息会大打折扣。。。

不是挺好的么?第一篇豆瓣

9:30收拾好心情认真对待豆瓣的第一篇。今天刚把此书看完,于是决定以后每看完一本书都来写点东西,乘自己还有所感悟的时候。毕竟看书不多,做这类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心情实在颇为激动。大致看了豆瓣其他朋友的书评,似乎负面的很多,这位记者朋友的手腕和态度似乎很不得人心,对于科技的看重,对于趋势的片面分析造成了压倒一大片的唾骂声。但似乎书中的很多东西是本菜鸟第一次接触,似乎还真有所触动。一向崇拜外企,一心想进外企工作,于是作者的文笔+case的叙述方式令我吸引。一向崇拜科技(可能自己是文科人的缘故),觉得科技确实意义重大,于是马哲也没有考好。作者一直在说平坦,并且用很傻的语言不断的重复,我敢说这里面翻译有一定的责任,特别是看到后半段实在是有些想笑,听说第三版的书已经出版,那似乎也不是太好的消息了。我还是很喜欢书的前面一段,对于趋势的介绍。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娓娓道来,不管对与不对,与我很受用,而对于21世纪简史这个标题也有很好的反映。之后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国家政策则得到了强调,重章叠唱的效果是我的确记住了这些观点。——这一部分内容备受争议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这是大家都了解的事情,而作者却用高深的概念“平坦或者平坦系数”去概括,又忽悠之嫌,对我这样并不了解世界的人来说,倒没有这样的感觉。接着就是很受争议部分,对于阿拉伯国家的批判,对于英国的嘲笑,对于中国、印度、爱尔兰的表彰,对于美国的警告,作为中国人——被这个人夸的有些飘飘然,但我看中的确实他对自己国家提出的警告,不过是否过分,却显示了美国人冷静的头脑。而中国则远没有他所表现的那么好,正如译者后记中写的,看了原文大多数人以为中国没几年就可以赶上美国了,这纯属夸张了。而作者对于科技的偏激成为了此书的第二个被攻击点——DELL理论,我和译者的观点是一样的——天真。大陆会因为台湾有ACER,有DELL,有高科技有供应链而放弃统一(虽然作者最后有所陈清,但似乎有些越抹越黑)?有时候很多东西比科技,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这也是马克思的结论,虽然我马哲没考好。ALL in ALL,如果没读过,那是一定要读一读的,如果你自认为这个世界你已经看的很清楚了,那就算了。最后感谢室友,当然他也得感谢我的,他的摆设终于在我这里派上用场了。

烤串行业解决方案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228498.html常去小区里的一个烤串店,大快朵颐的同时,IT狂人般地胡思乱想:烤串行业解决方案应该是什么样?五个伙计,十余种原料数量不等,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我多次碰到缺货,可能对客户需求预测有偏差,也可能供应商不力,前端又可以分为偶然一吃的散客和我这样的VIP,也有很多懒人打电话叫外卖。后台还务必保证原料新鲜,万一出现公共卫生危机,现在的形势,他们就别想做了。基于这样的需求,ERP用SAP的R3、数据库上DB2或9i,CRM有Siebel,SCM取i2,再找IGS或EDS做服务肯定轻松搞定。但考虑到这家烤串店的营收规模和信息化预算,这样完美的解决方案根本是白日做梦,他们全部的信息设备就是一部小灵通加一部计算器。连一个卖羊肉串的都不能造福,我们这些做IT的活在世上有什么意义呢?IT的商业价值回到最基本的问题:IT的商业价值何在?有文章<CRM:欧版?美版?>质疑:“现在看来,我们一开始引进的CRM品种出了问题!”CRM领域长期以来泾渭分明:“北美派的观点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用技术驱动型的方法解决销售和管理中的问题,它主要关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信息流管理……北欧派更注重建立和保持正在形成中的客户关系,并用这种方法来调整企业的资源。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是发展客户忠诚和客户维系。”该文颇为切题,但可能过分强调了二者的对立,褒欧贬美也有待推敲。最近网上流行一个猫吃SIM卡的flash可以帮助我们了解1860电话的MM们如何开展工作。就以中移动为例,拥有近两亿客户,每天的咨询和投诉成千上万,一般要求不高,打电话有人接、接了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对普通用户显然更适用北美派的“技术驱动型”方法来“发展客户忠诚和客户维系”。也正因为能够从这样大规模的信息处理任务中摆脱出来,中移动才能“调整企业的资源”,运用北欧派的方法去经营大客户。大多数客户对技术不懂也不感兴趣,所谓“技术驱动型”方法真正的价值在于降低处理信息的成本。这有两层含义:首先,处理信息的效率,体现在主频、容量、带宽等数字上,不论输入的数据是精华还是垃圾;其次,IT自身的成本。与低成本价值相对,支持客户差异化的信息架构,就需要介入业务和流程。很多时候客户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当然,其中也包含处理效率、IT成本的问题,但首要的考虑还是尽可能贴近需求。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相辅相成,实际上就是业界挂在嘴边的“技术”和“应用”,虽然正如本章开篇的案例,不一定真正地理解。此外,信息化的绩效一直存在争议,业界发展了TCO和ROI的考核标准。低成本容易量化,差异化价值就很难说,但又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执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管理学教义将企业战略区分为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IT产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就是致力于支持这两种战略。未来之路也应是这一逻辑合理的延伸。姑且将IBM S/360的诞生作为起点。可以视为一种低成本价值,这也反映在该公司当时的架构。路易•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指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IBM都只是一家生产单一产品-大型机的公司,其它一系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都是围绕大机而建立起来。” 这一研发耗资超过曼哈顿工程、高达50亿美元的产品是如此成功,从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费希尔(Marshall L. Fisher)曾任IBM销售的经历可见一斑。当他得知S/360的市场导入期长达14个月,惊讶地问是否可以告诉客户等这么久。答案是如果对方确实想要,那么他会耐心等。此后的发展按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兵分两路。惠普等七家厂商推出小型机,与IBM并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而1969年6月23日,迫于反垄断诉讼,及软件开发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显然主要增加在定制部分,IBM宣布停止软件随机赠送,和硬件分别定价,是为“软件业的诞辰”。三年后SAP在德国成立。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第一台PC,计算机革命终于惠及个人。PC市场同样双管齐下。随着IBM、康柏、戴尔“城头变换大王旗”,PC价格不断走低。戴尔的直销既“去除零售商的利润剥削”,又“倾听顾客需要”。1990年5月微软推出图形界面的Windows,1992年10月IBM发布移动计算的经典ThinkPad,上述三者都显着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并且开始客户化/差异化。20世纪90年代初,IBM深陷危机,郭士纳回忆,该公司开创的“系统相关基础设施、软件、安装和维护进行捆绑销售”产业模式渐趋瓦解,“新兴IT公司提供一揽子业务中小范围和横向的产品……推动客户支持这一新的、细分的供应环境”的原因有两个:撕开IBM得以捆绑销售产品,获得高利润的价格保护……客户对‘分布式’计算(与大机‘集中式’计算相对而言)越来越感兴趣。”时任CEO的约翰•艾克斯试图分拆公司,显然更多地是针对第一个原因,即低成本价值。无法得知如果IBM分拆,历史将如何展开,郭士纳继任后,最终否决该方案,而是大幅降价,并采取一系列节流的举措,在战略上则选择第二条道路,即差异化价值。自此IBM将命运押在两个赌注上:“未来十年,客户将关注那些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整合各种供应商的产品,更重要地是能将技术整合到企业流程中……将出现一种网络化的计算模式,代替1994出现的PC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在我们知道,都押中了。“技术整合企业流程”就是业已耳熟能详的“服务”,相当于供应商面向客户的差异化,网络计算则相当于客户间(价值链)的差异化,且二者互为表里。产业史上第一次有公司以差异化价值为战略。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服务部门和公司其它部门之间总是一周爆发一次危机。许多产品主管或者销售负责人,像走马灯式地来到服务部门,抗议为客户提供包含竞争对手公司产品的解决方案。”显然这些抗议没有奏效。说明差异化收益非常丰厚,值得IBM牺牲一定的低成本收益。此外,这种业务模式也显示低成本价值如何构成差异化的基础。其次,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的ARPANET中网络技术就初具雏形,为什么二十年多后才普及推广?也许PC革命和互联网革命有逻辑的顺承关系。理论上企业信息架构可以不断扩大规模,更保证了供应商源源不断的利润,所以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但PC计算力和存储容量的严重不足只能通过新技术/应用加以弥补。也就是说网络兴起之初也是基于低成本价值。今天我们又处在一个转折点。在企业计算领域,IBM专注于IT基础设施和服务,而二者之间的应用软件市场,计划发展200家“蓝色伙伴”(SAP等标识多为蓝色)来打理。Oracle的拉瑞•埃利森嘲笑这种“拼车方案”是“从宝马买一台发动机,从美洲豹买一具底盘,从福特买一个风挡雨刮……有人认为这些产品都是最好的,但我认为他们都是垃圾。”在拉瑞看来,“整车方案”,即同时购买Oracle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才是客户明智的选择,为此还经过一年死磕收购前蓝色伙伴Peoplesoft。就像开篇的CRM案例,即使同样的应用软件,和IBM合作定位差异化价值,在Oracle模式中却更多地是低成本价值。在个人计算领域,IBM于2004年12月8日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而不是推出更低成本价值的产品,不过IBM仍在积极地发展Power芯片和RFID技术,都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平台。此举及次年初在欧洲服务器部门-相当于两个成熟的细分市场-的裁员,都意味着该公司更专注于差异化价值,因而被海外媒体评价为“超越深蓝”。与“拼车”和“整车”之争相似,2005年5月,时任联想中国COO刘军在海南渠道大会上表示,戴尔的成功在于优化供应链及成本控制,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为前提。但PC正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未来属于技术创新。一向领业界风气之先,IBM的战略放弃是否意味着低成本价值已山穷水尽?看看我家门口的烤串店还没用上IT,就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长。联想“农民机”向目标迈进了一小步,但如此这般,在现有框架内挖空心思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业界需要发展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3个IT的融合我们习惯所说的IT业,确切说应该是“信息计算”业。如果以1844年5月电报的发明为起点,早在计算业之前一个世纪,“信息传输”业就已经诞生,后来即发展成为我们习惯所说的电信业,也包括电视广播及新兴的网络。如果将电信业作为第一IT,计算业第二IT,还存在一个更广泛的第三IT,包括所有“信息应用”岗位和行业:公务员、经理人和社工等技术官僚,金融、咨询、媒体、教育、娱乐等信息服务产业,各有其专业的“信息技术”。任何信息都涉及到三个IT,比如笔者用Word撰写本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编辑,经由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工,得以发表。这种分工协作长期以来需要经过人的“切换”,目前网络仍停留在低成本价值的层次,正处在向差异化价值的转折点,最终将实现三个IT的融合。请注意电信设备业老大最近一系列广告的诉求,从“(新生儿)7斤6两”,“走啦去金字塔”到“制造流行”都是“因为有思科”。这和以前的思科及现在的同行有什么不同?电信业天然要求全网覆盖,但只限于照本宣科的传输,因而是种肤浅的面面俱到。无论从3G还是NGN或三网合一的角度,高度差异化的数据业务必然代替高度同质化的语音业务,只有在后台引入计算业,才能完成这一变革。与之相比,今天短信、彩铃这些“无线增值”业务只是小case。而计算业是从布点开始。随着节点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增加,信息共享的需求与日俱增,极大地促进网络发展,相当于将节点连线。更棘手的问题,IT架构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递增,超过企业IT能力成长。IBM给出的愿景是连线成面,整合之后外包。只有在前端引入电信业,才能完成这一变革。与之相比,今天的无线接入等“局域通信”技术只是小case。如此,第一第二IT的通用软硬件: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与交换机、路由器、BOSS、OSS等,将整合成新的“IT基础设施”,构成第三IT的低成本环境。在此之上,应用软件从套装定制转向基于构件模式,提供丰厚的工具箱,支撑形形色色的企业和消费服务商/SP,构成第三IT的差异化环境。上述各项都从产品/销售转向服务/租赁模式,烤串业解决方案才有望实现。现在可以20元短信包月,将来就有望200块租个ERP什么地。与之相对应,将形成统一的个人信息环境:从技术的角度整合三个IT的客户端。从客户的角度整合工作、移动和家庭信息平台,并通过新(!)电信运营商与融合的“IT基础设施”对接。也许有一天烤串师傅手里会拿着这样一个东西。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将在这一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IT和电信客户端的优势较早也较大,近一年更发生联想、TCL、明基的海外并购。电信运营商的规模和增值服务均领先。软件方面,2004年末上海普元刘亚东出版<软件中国的机会>,主张构件模式最适合中国市场。近期业界还提出“软件流水线”概念。值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华为和中兴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势头正劲。但服务器方面至今鲜有突破,据传华为正在研发电信级服务器,可视为IT和电信“基础设施”融合的开端。按价值链排序,也许十年后IBM会将服务器甚至大机业务出售给中国企业。但那时服务器将全摆在IDC而不是企业机房。IBM和天津泰达开发区合作的蓝泰IDC,就初具低成本和差异化环境的雏形。再来分析几个第三IT领域的变革:应用IT最早最深入的金融业,IBM首创从“以账目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变革的理念。咨询业此前的职能主要有两个:顾名思义是出谋划策,及担任系统实施方。而进入IT外包阶段,却要永续执行,实际上是“管理代工”,就像台积电和鸿海在芯片和电脑业扮演的角色。“管理”、“执行”被视为“核心竞争力”都可能引起歧义,未来企业中将只剩下品牌和创新,其余工作只要拍出银子。这对两群人并非利好。首先,麦肯锡认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就像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对应的职能将外包出去,而不是占据最高的位置。其实早就“行业经理人”当道,MBA最“适合”去咨询公司。商学院也应该与时俱进,招收有行业Know How的学生。而CIO一直是个尴尬角色,必须同时精通技术和业务,大部分时间在游说老板和同事,胜任这样的工作,需要具备超人的智商和情商。如果IT可以像积木一样随意搭配,CIO完全可以合并到COO或者CEO。教育业,传统的信息处理完全依赖人脑,所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掌握基本方法和数据,比如笔算和元素周期表。而业已实现如同Google的广告语所说地:和一切答案之间只有动一下鼠标的距离之后,学习将从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真正有价值的提问是那些答案未知的问题。每个人的领域更窄了,但需要理解地却更多了,知识结构呈T形而不是现在的方块。更进一步,如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等书所设想地,在网络计算的支持下,将实现人脑的“网络计算”。报纸于18世纪30年代问世时,因售价被称为“便士报”,从此一纸风行。今天网络媒体连一便士也不用,速度却更快,还能互动。有理由预测报纸的渐趋消亡。但有“深度”的杂志将生存下来。网络也将接管广播和电视。而娱乐业的趋势主要有两个:定制的total Solution和网络化娱乐,例如网游,“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微笑曲线的一种解读宏碁创始人施振荣用“微笑曲线”来描述PC产业链的附加值分布,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较大,而中游的制造较小,该模型更进一步扩展到其它行业。看似简单,但可以推导出诸多变化。在抽象的曲线中,研发对应低成本价值。电影<寻枪>里局长的一句对白生动表现了交通技术的进步:“20个小时!要是坐汽车已经到省城了!坐火车到北京了!要是坐飞机都到美国了!”营销对应差异化价值,有人说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J. Tarantino)到中国拍片是为了节约成本,他的解释很简单:“你在别的地方拍不到中国。”而制造连接了二者,“做出自己产品的特色,是每个厂商的梦想,这需要两个基本的前提:有技术积累,对用户需求把握到位”。但在实际的运作中,长期以来整个产业链都是低成本价值/制造环节主导。新技术虽然能提供巨大的低成本价值,但通常是突发事件,大部分产业的技术函数可以长达数十年毫无变化。而且研发的投资和风险如此之大,从尼龙、喷气机到计算机、网络等众多发明,都是由政府和军方推动完成。总之,研发并非企业可以“管理”的过程,其价值总是通过产品实现。通用汽车、波音的市值能帮助我们了解,特定产业主要是制造环节,规模经济是怎样巨大的规模,以及长期稀缺经济的原因。此外,精益和柔性制造的不足也限制了技术和营销发挥价值。因此营销也一直是面向生产而非客户。北大张维迎曾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视需要品牌,而土豆不需要。电视的功能差异并不比土豆更大,但寻常主妇/男就能辨别土豆的品质,却没有检测电视的技能和设备。也就是说品牌的作用是帮助识别“品质”,实际上还是低成本价值,而非理想模型中定义的差异化。而美国贝勒医学院瑞德•蒙塔古(Read Montague)的一次试验中,MRI磁共振造影仪监测发现,品尝匿名可乐时,百事可乐使受试者大脑腹侧核反应更强烈。已知该区域产生强化奖赏情感,例如当猴子因完成任务获得食物,该区活动就较活跃。但当受试者被告知可乐品牌,形势随即逆转,更多受试者表示更喜欢可口可乐。此时大脑中区前额叶皮质也有活动。已知该区域支持高水平认知能力。“以此论证:在人脑这样一个精确的神经认知系统中,特定品牌力量控制了味蕾”。该试验背后可能有可口可乐的公关,但也许更证明该公司乃至全部现行营销体系的失败。无论怎样巧妙努力与时尚流行联系,它们不过是瓶碳酸饮料,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口感,却能被所谓的“品牌力量”扭曲,这和脑白金又有什么区别?如果立法禁止这种营销,社会福利岂不是大大增加?如今低成本价值已经快到头了。在研发环节,最终会出现“溢出”的情况。例如“摩尔定律”过时的讨论,技术上仍然成立,但对最终用户而言,现有主频已经够用,不如把钱花在显卡等应用上。迅驰的诉求主要在移动性能。制造环节发展多年,也已经积累充足的产能和工艺。在营销环节,对着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加以引申,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更高层次的需求逐渐凸显。就像当年老福特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都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其成败都系于此。低成本价值是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从高到低普及,而对差异化的发掘则是逐步深入。所以与低成本价值主导的市场走向正相反,差异化是从低到高提升,理论上永无止境。产业将逐渐由差异化价值/营销环节主导。实际上在低成本价值的时代,并非没有差异化价值,但通常高度依赖人工,价格昂贵,如私人律师、医生。“全套豪华电器不如一个菲佣”。而如今研发和制造环节将差异化价值和低成本较优地结合在一起,使普通人也能享受。前者突出表现在产业标准,降低应用开发的成本,反过来进一步提升标准的低成本价值:大机的兼容性理念、PC的开放式架构、中间件等等,都体现相同的精神:大规模定制,使用标准化的模块搭配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营销的首要职能是收集客户需求的信息,传达到制造和研发环节。三个环节的变革都离不开IT两种价值的推动。这种新周期在新经济业已初具雏形,有望推广到旧经济。上述变革导致对第三IT的需求激增,间接地大力推动第一第二IT的发展。在西方社会,白领数量业已超过蓝领。但大部分的“信息应用”岗位只限于提供低成本价值。某外资公关公司的朋友戏称自己“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重复化”。虽然“简单”和“重复”,却不能为IT所替代。新<摩登时代>的工人们没有被机器轧断手指的危险,但高强度的信息劳动对身心的摧残更加隐蔽。在此提醒所有长年奋斗在电脑前的同学们保重!但另一方面,差异化的体力劳动者却收入丰厚,比如……姚明。也改变财务和绩效评估。在“简单工作重复化”的情况下,就像IT的低成本价值,财务和绩效可以简单地合并分解,比如常见这样的报表:人均利润多少万美元云云。但就像费希尔教授了解到,汽车公司如果充分提供颜色、内部特征、发动机构造等选择,能生产2000万种型号,相应有2000万套不同的财务数据。所以在差异化价值主导下,也像IT应用一样要求介入具体业务,把成本和收益与直接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联系起来,而不是平摊在财务“结果”上。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应运而生。DHL的谢耀侬成功实践后指出,“作业成本法的精彩之处在于,准确地将一般管理费用分配到单个产品、服务和客户,将成本分配给活动和流程而不是部门……”“平衡记分卡则提供一种全面的测量框架,把组织的能力与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挂钩。”而“最终与未来的财务业绩相联系”意味着平衡计分卡业从评估方法进化为战略工具。创新看重势而非值,同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化现实绩效的前提下,围绕愿景建立激励机制。在更广的层面上,改造了企业群体以及国家的战略模式。惠普定义“动成长企业”的三种重要力量:能力是基础,建立在一定资源之上;执行力将资源转化为推动成长的力量;在二者之上,企业获得主动创新的力量并培养更高能力。这三种力量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低成本优势,或者说“低成本价值的垄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中,有利的生产条件视为固定不变,这符合当时经济和社会情况。竞争就是占有更多的资源,英国东印度公司甚至亲自征服和统治次大陆。但实际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往往经济更为落后,而且德日等国最终赶超英法老牌工业国家,显示精心的计划和执行完全可以改变先天条件。于是进入第二阶段,执行力低成本优势,或者说低成本价值的竞合。在竞争方面,一个笑话讲两个人碰到熊,关键不在于跑过熊,而是跑过另一个人。这个案例也暗示漠视客户需求(跑过熊)的行为。在合作方面,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特定行业成功所需的低成本环境。但低成本价值无论竞合,最终都会像经济学家周其仁海外求学期间,导师的一个问题,如果竞争的长期收益为零,那么竞争的意义何在?据说周苦思良久的答案,激励获取“创新的垄断优势”。如今创新一词已变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在国内通常指“自主知识产权”,但根据前述分析,应涵盖两种价值。第三阶段将有两种角色,少数企业充当低本价值环境,比如从PC、芯片业到管理的各种代工企业。值得注意,如英国ARM公司,甚至将芯片IP放在网上供设计公司免费下载,待设计方案成熟,预备流片和投产时,才需购买授权,有如一种风险投资。这些都使新兴企业创造差异化价值更便利。中国创造多年来,中国为世界贡献低成本价值,迄今为止主要是基于资源(劳动力)低成本。但相当多企业保有前者的同时,业已实现执行力低成本。无论企业、政府还是公众,都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希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越。但关于飞越的方法和路径,当前一些流行的看法却有待商榷。正如低成本价值本身的发展趋势,中国企业获得的收益日见微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转而拓展海外,频频遭遇贸易壁垒,始终不能摆脱“大路货”定位。直观地看,原因似乎很简单。例如中国厂商向DVD 6C联盟每台交纳6美元专利费,自己的利润据说只有10元人民币。如果不交这个数或者更进一步能据为己有就好了。这就是“民族标准”呼声日高的背景。但如前分析,一种标准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差异化价值提供低成本环境。DVD产业的差异化价值是各种音像内容,其全球中心在好莱坞。索尼能长期主导该产业,也得益于拥有八大片厂之一的哥伦比亚,近期又收购米高梅。而“民族标准”割裂了统一的低成本环境,制造商节省或赚到小于等于6美元是以差异化价值供应商和消费者更大的损失为代价。甚至连割裂都谈不上,民族标准并不能构成独立的低成本环境,哪怕是成本更高的环境,因为没有涵盖芯片、电视等相关环节。就需要在这些领域同样确立“民族标准”。当代经济息息相关,最终可能所有方要都要独树一帜。如此这般,具体厂商将节约很多小于等于6美元,但谁能计算出,整体经济为之损失多少,和阎长官的窄轨铁路又有什么区别?如前所述,最终所有技术,都可以像IT一样划分为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低成本价值来自独创性,相比传统技术的巨大飞跃。但中国当下各项“民族标准”实际上都是某项“国际标准”的替代物或附属物(如WAPI),性能并无明显优势,甚至稍逊一筹,“卖点”还在于廉价劳动力和价格战,和制造环节并无实质区别。正确的方向是争取树立国际标准,但难得多。据说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四万种材料,但在他之后,只需要去研究钨丝灯泡的具体工艺。各种“6美元”不仅是巨大低成本价值的提成,更是对各种“四万次”失败的补偿。在浮夸的口号后面,也许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是这样一种技术发展思路,如泰康人寿陈东升所说,“创新就是善于率先找最好的模仿。”自封山大王,不如像中国制造一样,利用人工成本优势,在全球技术生态中从低端做起。厚积薄发,终有出师的一天。有个笑话讲:“美国人发明了技术,日本人把它精益求精,然后中国人学会了,结果大家都变穷了。”而如果致力发展差异化技术。那么首先,应当和“国际标准”的低成本环境合作而非对抗,其次,需求比技术更重要。<IT经理世界>封面文章<中国软件业失望与希望>报道,进入2005年,用友“将从产品经营模式转到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服务经营模式”。金碟也将软件服务作为新增长点,加入IBM“开发商互利计划”,而丁亮更“简单地说,就是‘微软技术+创智服务’”。如上所述,“中国创造”将通过“中国仿造”和“中国定制”来实现。中国正面临从低成本转向差异化价值的临界点,从近期的国际化努力也可见一斑。纺织等行业已经开始向越南等更低人工的国家迁移。联想,TCL以营销起家,明基长于制造,最终收购了上游的“技术含量”。应对这一变革,中国企业需要在流程甚至文化上加以改造。经营低成本价值多年,他们更热衷于争夺资源的“狼性”、从上而下的“执行”等等。中国的传统也更支持这种企业文化。但差异化价值更强调个性和从上而下的支持与服务。政府又将扮演何种角色?在低成本价值时代,从列强的殖民战争到日本的“通产省模式”,为各自的企业获取廉价的资源。在基础设施、科研和教育上投入巨资,帮助企业提升执行力。克林顿任内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新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其兴起之初,各界曾寄希望于美国东北的大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执行力,但最终硅谷却成为革命的中心。现在我们知道,硅谷为创新提供从人力资源、资本到知识产权等完备的低成本环境。可惜布什当政以后,又倒退到争夺资源。我们差距很大。理论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属于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中国的基础教育却高度差异化,将学生从第一排到最后一名,但这有什么用呢?也许正因为如此残酷的竞争,大学却相当好混,“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今年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能不及格……”鼓吹民族标准的强制执行,实际上还是一种资源低成本“优势”,由政府的超经济力量扭转商业价值的劣势。真正需要地,是高效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保证所有也包括本土企业,两种价值的回报。此外,中国DVD企业只赚10块钱,不仅仅因为6C抽6美元,理论上这笔费用可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更重要地是,产能严重过剩。这是一个简单算术,全球60亿人口,如果生产了100亿台DVD,那么至少有40亿台一定卖不出去,不管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又为什么产能过剩?实际上和强制执行是一样的逻辑,各家厂商产能扩充背后都有各级政府的政绩驱动。这种“商业模式”注定只追求低成本价值。而且很容易过度干预,扼杀创新。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我家周围有很多烤串地,但我宁愿多走些路到这家来,因为他们味道更好、店面更洁净。如果这可以称之为“企业家精神”,据我观察,市场是给出积极反馈的,他们的收入也更好。但令这种企业家精神忧虑地是,“看得见的手”,城管、工商、卫生部门经常会造成一些“小小的麻烦”。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专注地继续为我烤串,也顺便祝福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们。2005.8.5

沃勒斯坦和弗里德曼的分歧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描绘了世界是如何因技术而变得平坦的。他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落一般任何角落都触手可及,并通过印度的“外包”这个实例强调全球化的进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当然,前提是发展中国家要能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地改善自己的国内环境如基础设施、政策、教育等,而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因为“外包”、跨国公司的逐利性导致本国的就业率下降、资金不断流失,因此他认为发达国家要通过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培养新兴中产阶级等方式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看弗里德曼的表述,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现代化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旧的殖民体系瓦解,亚非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特征从而采取措施推进其社会经济进程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60年代兴起了现代化研究的热潮。现代化理论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抽象出统一的发展模式,认为所有非西方国家也会沿着同一条道路实现现代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别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必定会排队跃过现代化的龙门,变为先进国家。现代化理论反映了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潮,到60年代末,随着世界经济扩张期的结束,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加大,曾经给人以希望的现代化理论被现实挫败了。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开创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了不同于现代化理论的看法。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是不平等的,其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剥削:一种发生在资本家同无产者之间,一种发生在不同地区之间。地区间的剥削表现为包含不等量社会劳动的商品之间的交换,沃勒斯坦称之为核心—边缘关系。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中的单一劳动分工就好比存在一条商品链,链条上不同的生产活动由于特征不同从而有核心与边缘之分。核心型生产的特征是高工资、高利润率、高资本含量、技术复杂,边缘型生产则是相反。这些功能上不同的生产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从而在世界体系内形成核心国家与边缘地区之分。核心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核心型生产所占比例较高,边缘地区则相反。现代化论者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相同的发展机会,而沃勒斯坦则认为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国家同时发展是不可能的,所谓扩大的差距对世界经济体的运行来说不是什么反常现象,而是始终存在的基本机制。当然,一些国家能够发展,但这些上升是以其他国家的下降为代价的。沃勒斯坦讲的发展是指成功地实现了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上升,即从边缘上升为半边缘,从半边缘上升到核心。他比喻发展就如一场抢座位游戏,有人得到就意味着有人失去,国家之间不过是在争夺世界的剩余价值。世界经济总是不平等的,所有国家不可能达到同一发展水平,对落后国家总的来说前途是不美妙的,解决的办法是整体上改变体系,也就是改变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沃勒斯坦与弗里德曼的看法显然很不一致,沃勒斯坦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而且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这种不平等会不断加剧,唯一的做法是改变这个体系,而弗里德曼的观点则相反,尽管他在序里强调说他认为的“世界是平的”并不是指“世界是平等的”,但他接着解释他认为的“世界是平的”指的是“世界正在变平,导致世界变平的因素是更多的人可以变得更快、更深入、更节约。这就是让我们更加平等的力量。更多的人有了工具和能力,可以交流、竞争和合作,这就是让我们更加平等的机会”。可见,弗里德曼依旧认为技术的力量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平等。我更倾向于沃勒斯坦的看法。技术的发展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却在深层次上制造了更深的鸿沟。表面上,边缘区、半边缘区国家通过“外包”等方式,以廉价资源为代价进行资本的积累,但是核心区国家由于掌握核心技术,他们掌握了产业链中的绝大多数利润。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在“世界工厂”和“世界加工厂”两种身份中徘徊,但归根结底,中国只能算是“世界加工厂”,由于缺乏自主技术,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都只把中国当作制造产地,中国只能处于产业链条中的下游,利润薄弱。尽管在弗里德曼看来,中国正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财富,但是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使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加大,如果中国不尽快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在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那中国就只能永远充当“世界加工厂”的身份。这就是沃勒斯坦所认为的不平等,核心区国家剥削半边缘区国家,而半边缘区国家剥削边缘区国家。现在我们看到非洲等边缘地区就是遭遇这种状况,尽管人类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技术却不为边缘地区所有,而边缘地区除了缺乏技术,还缺乏政策、环境、人才等一系列条件,由此只能不断地被边缘化。而中国尽管缺乏技术,但由于拥有较好的政策条件及劳动力优势,因此在产业链中也获得一席之地,才不至于彻底沦落到世界体系的最边缘。由于我们得出结论,尽管核心—半边缘—边缘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不断拉大不平等,但我们却并非只能一味接受宿命的安排,沃勒斯坦也指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有的国家会由半边缘上升到核心,从边缘上升到半边缘,也有的国家会由核心下降到半边缘,从半边缘下降到边缘。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力量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因素如基础设施、环境、教育等。在当今世界体系下,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这会扩大国家间的不平等,但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改善条件,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同样以中国为例子,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处于边缘区,但改革开放后中国却开始由边缘区向半边缘区迈进,原因就是我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制定出比较灵活的政策,从而避免被全球化的规则抹平。而非洲等国家则不然,加入世界体系后,一味依附和跟随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而继续被边缘化。非洲地区的饥饿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但这个难题的背后却正是全球化的规则作祟。全球化的规则是由核心区国家制定的,因此可以说核心区国家炮制出了这个难题,而以美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尽管对该问题用尽手段,却终归由于无能力改变自己制定的规则而告失败。归根结底,非洲的饥饿问题是由全球化所造成的。非洲引进美国的转基因作物,付出高昂的产权费用,生产出的作物却出口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个有点像中国的制造业,引进国外的技术,付出昂贵的产权费用,制造出来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地区,中国只是作为一个加工厂赚取极薄弱的利润。这就是技术的阴谋,也是全球化规则的阴谋,在加大制造不平等,而非使世界变得平坦。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格局,当然,最彻底的方式应该是沃勒斯坦所提出的改变世界体系,使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灭亡,建立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但是我们期待的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却似乎遥遥无期。于是我们只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框架下力所能及地进行改变,力图使我们能往核心区国家迈进。《世界是平的:21世界简史》中作者也提到了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面对全球化,他以中国和印度的经验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要经常反思本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反思本国面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反思已经采取的和需要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包括宏观经济改革,如改革国有企业,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减少津贴、降低保护性关税等,以释放市场机制的活力;还应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和监管等领域的改革,使人们能够放开手脚去革新、创业、积极地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开展合作。弗里德曼显然也并非认为技术可以夷平整个世界,他还是看到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于是他提出了这一系列应对对策,他对于印度和中国具有很强烈的信心,这种乐观的心态与沃勒斯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管是弗里德曼的“技术决定论”,还是沃勒斯坦对于现代世界体系的悲观预计,都可能有失偏颇,我们应该在两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如沃勒斯坦所言,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但也如弗里德曼所说,技术的跃进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果把握好这种机遇,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夹缝中求生存,摆脱宿命论的约束。事实上,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受到很多排挤和打压,但这种可贵的独立性却使我们避免陷入非洲的命运,并且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改革经济发展过程的瓶颈因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更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全球产业链条中逐步进入上游,摆脱边缘半边缘的地位,向核心区迈进。

评《世界是平的》

全部评论的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f26c070100glhc.html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也让我对头脑一些模糊的东西找到了答案。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世界变平,我的理解是,世界各国、各人的沟通不再因为地域的远近不同而被阻隔。对于每个人来说,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都是平等的。在书的封底和书中都写这一则非洲的彦语。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这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子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很耐人寻味的彦语。与大家共勉。

如何不被压在平世界的底层?

这是个美国“中产阶级”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很明显的事实是他和我一样是个信息与IT技术的被动接受者,但与我不同的是,他还是个信息技术的仰慕者和鼓吹者。我不是学计算机或信息专业出身的,我对这个产业的了解仅限于各种常用的软件和网站,所以当我在读这本书的前几章,很自然的就会被那些“高深”的缩写吓到,再往下看,作者又向我揭示了那么多我闻所未闻的技术故事,更是汗颜!!不过,当我看到有关中国和印度的例子时,我又放下心来,毕竟作者要表达的是他作为美国人的担心。我不了解美国现在的时势,但我能想象得到作为全球化进程领头羊的美国,在坐享其成多年后,突然发现后面的难兄难弟们已经把距离稍微的拉近了一些,自然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推崇这本书的人,如比尔盖茨,如作序的IBM大中华区总裁,如趋之若鹜的美国MBA和政府官员们都是所谓的“塔尖”人士,是以往激励我们追求成功的榜样。因而对于那些还怀有所谓的美国梦的各色人种,这本书无疑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这本书是要提醒他们继续往上爬,而不要停留在或被挤掉入平世界的最低层。但是已经在世界底层的我们,还是要清醒一点,不能被美国大哥扔下来的高帽蒙蔽了双眼,更不能按照他们的思路,和他们一起慢慢地往上爬。我始终相信,世界还是圆的,峰回路转,我们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蓝长平二之盲人摸象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98.html蓝长平二不是一个日本人,而是四个Idea:蓝海战略、长尾理论、世界是平的,web2.0。把它们相提并论,不是因为都正流行,前三个还出了畅销书,依我看,是在说同一个事物,就是商业的未来。但可惜也都如同盲人摸象。这头商业大象尚未定型,我也只能说个概貌:消费者以web2.0的方式,聚合成众多细分市场,即长尾。厂商则分成两类,参考IT业的代工模式,一类向特定的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价值,一类向差异化厂商甚至最终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模块,两类相加即蓝海。越来越多模块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看上去世界变平了。而在从前,大部分厂商压制差异化来生产低成本价值,即红海。没有<蓝海战略>说地那样不堪,而是由技术推动制造,再营销大众市场,潮起潮落。少数厂商生产昂贵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可以称为蓝澡盆。生产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充当原料产地,国际分工结构如同金字塔,世界是尖的。当低成本价值逐渐饱和,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众产生了差异化需求。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是为web1.0。然后开始革命:消费者获得“网聚人的力量”和同道中人横向连接,将大众市场细分,“我能”表达需求和厂商纵向连接,推动厂商改造组织和流程,实现“随需应变”。此前生产也逐渐模块化,从而能将低成本价值外包,也包括离岸外包,同时向价值链高端持续提升,直至差异化。外包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增加模块种类,蓝海才有可能。最初仍然采取“技工贸”传统流程,随着需求的纵横捭阖,转向“贸工技”,蓝海才最终实现。当然这里的贸易绝非搬箱子那样没有技术含量。两个流程完全是反地,如同倒立飞奔。郭士纳(Louis Gerstner)所著<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记述了IBM从硬件转型服务的艰难历程,硬件和服务分别是企业计算市场的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PC分销厂商复制戴尔的直销模式,会先和自己打架。不过戴尔虽然是贸工技,却仍然提供低成本价值。看看这四个Idea都摸到了哪里。撰写<蓝海战略>的两位天才教授观察到厂商低成本差异化的现象,却声称只需将原有的低成本价值拆东墙补西墙,而不是开放和颠覆企业。能看到独特的风景,是因为骑在大象背上,而不是那些骑驴的人没有赶象的小棍,或者从前的管理者和教授全都是战略白痴。这太可笑了。低成本,正是两位天才教授极力否定的结构主义:“系统层面的变化是由市场结构的外部因素诱发的……”差异化,正是他们极力鼓吹的重建主义,只能说心虚。“超越产业竞争”更是春秋大梦,正相反,差异化市场的门槛为零,低成本厂商超然局外,一视同仁。而“开创全新市场”也要抱团的消费者需求先行。<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几乎观察到全部的现象,但在“丰饶经济学”的思维定式中陷得太深,误以为成本低到极点,就是差异化。他摸过旧大象的小尾巴,消费者被厂商拖着走,当他摸到新大象的长鼻子,消费者已反客为主,仍然以为是条尾巴。其实传统厂商从未放弃过细分市场,而是放弃产品的个性,侯宝林有个段子讲卖布吆喝,不论高矮,全给扯二尺。差异化则讲究量体裁衣,长尾的“短头”并非相对缩小的大众市场,而是较大的新兴细分市场。传统小厂商上网降成本,还是没个性。“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消费者买得起也远远不够,更重要地是,愿意为贴心的产品付出金钱和精力,并和同道中人热烈交流。“生产工具的普及”,“业余生产者”,“集体生产的力量”,“声誉经济”,“不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等等,都本末倒置。也不必为长尾中的“垃圾”产品辩护,只要是按需定制,只能说这个人垃圾。“eBay还算不上一个完美的长尾市场……为什么没有亚马逊那样的推荐系统、产品评论、价格和等级排名以及其它形式的过滤器?”我认识两个淘宝卖家都只卖自己喜欢的衣服,世上还有什么过滤器比人好用?其实亚马逊才不完美,公认属于web1.0阵营。安德森和这个案例贴得太近了。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eidman)观察到了低成本价值的国际竞争,但无视差异化而夸大了竞争,这也不能削平反而拔高国际分工的金字塔。他发现美国大象和第三世界小毛驴的脚底板都着地,就兴高采烈地宣布:世界是平的。但我们这些骑驴的人只会往上看,发现骑象的人脚底板比我们头项都高。真正的平仅存于某些新兴市场,如中国的门户和搜索。环球同此(生产和消费差异化价值)凉热,还是很遥远的事。政治,即财富的分配,在国际和国内,都总是不如经济,即财富的生产那样平。经济越平,反而可能和政治的落差越大,也就越适合索罗斯(George Soros)这样的高手玩漂移,同时把别人挤到沟里去。Web2.0定义模糊倒不碍事,重要地是商业模式。参考豆瓣始终盈利,是与web1.0网站分成,再早还有“鼠标+水泥”的说法,可知很多Web2.0网站只摸到两根象牙,甚至拿一根冒充两根,但都脱离大象的身体,反而不能卖钱。他们很苦恼,但还是沉迷于象牙加工技术。也许应该试着养一头长象牙的大象。为什么叫它们Idea,而不是理论什么地,论名字,都是在描述某种现象而非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叫苹果下坠定律。论内容,都过于迷信技术(战略是商学院的传统技术),局限生产而不是消费和分配的视角。论态度,都缺乏冷静的观察而迎合了变革时期躁动的心理。<蓝海战略>给平庸的经理人、<长尾理论>给惨淡的小企业,<世界是平地>给贫困的发展中国家,web2.0给烧钱的网站以廉价的幻想。幻想一定会破灭地。鲁迅先生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2007.1.12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

[五句话浓缩一本书]

不断激励自己勉强看完了515页的内容,发现五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这十来万字:1.美国目前是最牛X的;2.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很疯狂,主要是印度;3.全球化来了,你爱信不信它都来了;4.恐怖主义是全民公敌;5.不管谁的发展很疯狂不管谁在搞恐怖主义美国目前是以后也是最牛X的!!!

理论性太强

此书说讲述的东西,其实是大家都关注到的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理论化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变化,不免给人一种晦涩的感觉。

是喜是悲

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可以互相联系,互相交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旦发现了奇迹,不到几分钟,全世界都知道了,对这样知识的透明性,挺让人高兴的。如果好好利用这样的高科技,你会不断的上升到一定层次的,相反,你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导致两极分化特别明显,穷者越穷,富者越富,5%的人获得了社会上95%的财富,而其他人却在那剩余的财富里面挣扎。不知这样发展速度是喜是悲,我挺担忧的,但是我还是希望社会不断发展,大多数人的追求不断上升,我们现在很落后,但是只要有上进心,有包容心,我们很快就会成为驰骋疆场的狼,展现我们的霸气。

没有收获的阅读却证明了此书的成功

说实话,这本书,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实在不是值得.很贵的书价,有些过于商业化的炒作,让我对本书充满了怀疑,它是否配得上如此响亮的名声.看完之后,我真的没有太大的收获,没有灵光一闪,没有领悟,就如此的看完,但,却不茫然.我明白,这是一本2004年写的书,变平的速度如此之快,使得书里的内容,对于我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常识了.不得不说,没有收获的阅读,却证明了此书的预见性,是一本成功的书.当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并非成功的阅读,太多的时间,太少的收获.

世界是平的,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本书首先写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工具,以及工具如何让世界变平。又讲了美国、中国、印度、欧洲、恐怖分子等如何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工具和工具带来的好处。 世界变平,让我们所有的人、国家、企业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我们都能更好的使用让世界变平的工具,我们的机会和挑战是一样的,努力奋斗、适应并且引领全球化才会成功。世界变平了,开放是主流,变化是必然的而且是快速的。

“大同”社会就要来了

当技术发展、人的意识超越了很多地域、国度和文化等造成的藩篱后,全球化就会越来越临近,最后达到世界的大同。

仔细读来,很有启发

不管是不是因为他风靡而去阅读,仔细读来,确实很有启发。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其中关于金矿挖掘的那个例子,简直了。。。呵呵,共享、分享、创新。。。消费者到生产者。。。。作者梳理了IT发展的脉络,一部人人能读懂的历史,一部21世纪的历史。不管我们是从事教育、经济、还是其他行业,IT技术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迎接他,以一种全然的姿态

外行人看热闹?

一本对于IT人员来说是很普通的书,因为我们就是这一切的直接推进者对于其它人来说是这是个很好的书,对于我来说其中的内容太普通不过了

转行的全球化传教士——托马斯·弗里德曼

安替写的,不是我写,我转过来而已。。。。因为“安替邮件博客,欢迎转贴。”for 了望东方周刊 在我心中,有两个个托马斯·弗里德曼。前一个是资深中东问题专家、三届普利策奖得主,曾是我学习的榜样,并以认识他为自己新闻事业的追求之一;另一个是不知疲倦­的全球化传教士,我佩服他的热情和演讲能力,但却越来越少看他的文章。 即便在低头就能撞见普利策奖得主的纽约时报社内,弗里德曼也着实是个人物。他的本科专业是地中海研究,硕士专业是中东研究。毕业后参加UPI的伦敦分社,被派往­贝鲁特。后被《纽约时报》雇用,成功报道了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这立刻使他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接着他驻站耶路撒冷,又因为报道第一次巴勒斯­坦人起义,荣获了第二次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这些中东经历让他写就了《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也奠定了其中东报道在报社内的崇高地位。 他的文章很好看,我至今能背诵几段他写的中东问题专栏文章。除了专业之外,他文章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用一些故事、一些语言的双关和押韵来吸引读者注意,而且对复­杂问题的简化论述有其天才之处,常常从他文章中迸出一些可以立刻成为引语辞典、或者杂志每周金言摘录的优秀句子。例如在一篇谈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文章弗里德曼是­这么开头的: "拉宾(Rabin)被暗杀后不久,我收到一封来自一位以色列女人的信,她群发给朋友以表达她的感伤。她说她坐在电脑旁写下自己的思念,把文件名命名为Rabi­n,写完之后当她要保存文件的时候,程序自动询问是否'Save Rabin?'她对我们说,当时是多么想按一个键就能'Save Rabin'啊!这也让我希望有一个回车键,可以在点击后,带我们返回这所有的狂热之前。" 这样魔幻般的文字技巧加上他对中东政治的熟悉,使得阅读他的文章有一种知性加上感性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他文章所选取的英文单词,控制在任何一个美国高中生就能­完全掌握的词汇量范围内,如同口语演讲稿,这让他的文章和《纽约客》的知识分子写作,以及纽时其他作者如Maureen Dowd等更加重视文采的人的作品不同,使得即便没有受过文科教育的中产阶级、商业和技术专业人士、甚至初通英语的外国人,都能从头到尾朗诵无碍,这也是他的书­现在在所有英语专栏作家中卖得最好的原因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当初疯狂迷恋弗里德曼的原因。因为我即便能努力读懂骂布什骂得精采绝伦的Maureen Dowd,我也无法能像美国人那样立刻捧腹大笑。更重要的背景是,中文评论界正逐步从杂文风格中挣扎走出来,应该写成什么样评论专栏,大家都在摸索。当时很多中­文写者开始模仿纽约客文体,连说中国三农问题都要追述到16世纪法国、不确定的全球化、以及约翰和约瑟夫。而弗里德曼给国人的鼓励是:世界上这么的大牌专栏作家­,都在深入浅出地对大众说着最简单的句子,那我们就别装孙子把简单事情绕成复杂命题吓人吓自己了。 在经历了驻外、获奖经历之后,他被调回总部,后来成为白宫记者,1995年成为纽时对栏评论"Op-ed"的国际事务专栏作家。不过,专攻中东政治的弗里德曼突­然觉得世界有一件事情比中东要更重要,那就是全球化问题。于是有了他的《凌志和橄榄树》。显然转向有点过早,因为很快911事件发生。弗里德曼立刻停止了全部的­关于全球化的思考,回到他自己的本行,去阿拉伯和以色列去采访,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恨我们"。关于911的反思评论,直接导致他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 2004年,他觉得是时候再次转向全球化问题了,特别是他访问了印度软件基地班加罗尔和中国的北京、大连之后。他向纽时老总请假写书,也就是目前长销不衰、多奖­齐得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目前终于被删节翻译成了中文版,引起了新的一波弗里德曼热潮。11月,他来北京、上海演讲和推销自己的中文版书,收到了跨国­大公司和媒体的热烈欢迎。 但此次弗里德曼来华推销,让自己在中文世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的同时,却遭到了很多评论者不客气的质疑。《中国日报》主笔周黎明认为该书写作行文罗唆,一句话可以­在两三页里重复十来遍,而且对中国理解不准确。《经济观察报》的编辑飞猪在听过弗里德曼的演讲之后,幽默地认为当天他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Oh, My God"有多少种讲法。 怎么神近了,神话就消失了?其实这样的感觉我也体验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弗里德曼接触得比较早,去年他来华演讲和访问时,我作为助手全程作陪。他在清华和北­大分别做了两场演讲,非常精彩,但和世界上他关于他这本书所做的所有演讲一样,也非常雷同。这倒不需要苛责,大概商业演讲都这样。他的确是个天才的演说家,甚至­我今天都能大段背诵他当天演讲的内容:因为太戏剧、太对称、太双关、太押韵。 例如他说,"500年前,哥伦布向西去印度,发现了世界是圆的;今天我向东去印度,发现了世界是平的"。"几十年前,我的父母教育我们,快吃饭,因为中国印度孩­子在挨饿(Starve);现在,我对自己的女儿说,要学习,因为中国印度人在抢夺(Starve for)你的工作。" 但是在被他的幽默打动之余,我也静静地观察这位伟大的专栏作家——我曾经的神话。世界本来就不是平的,世界当然有一些地方被拉平的趋势,但无论如何,"世界是平­的"这样的极端宣称,和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样,注定是不可能深刻和现实的。难道为了畅销,就必然牺牲起码的深度的吗? 弗里德曼是个很专注的人,在车里和他聊天,主题都是他驱动的——他不是一个充满好奇的记者,他好像只想知道他的问题的答案、 甚至比较符合他的全球化3.0理论的答案 。印度我没发言权,但如果国人要仔细读《世界是平的》关于中国的部分,也许都会觉得弗里德曼眼中的中国,和我们熟悉的中国,真的一点都没关系。 我陪他采访教育部的一个英语很好的女副部长,陪同领导的是几个刚才美国考察回来的助手,人人拿着英文版的《世界是平的》让弗里德曼签名。这场采访是愉悦的,副部­长告诉了他所关心的中国数学教育问题,也客观地指出了这种教育模式的问题。弗里德曼后来就在书中写到,美国的数学教育这样下去,是会败给中国的。然后我又陪他采­访了北京市分管环保的年轻副市长,副市长如实和弗里德曼讲述了北京遇到了环保大问题,弗里德曼后来就在书中写到,中国人终于开始注重环保问题了。 他在采访别人的时候,一直打开宽大的Dell笔记本电脑,同时键入对方的回答,不时点点头。也许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大牌记者是这么采访的,因为这样显然留给自己倾­听对方、思考对应的时间不够了。不过弗里德曼也不需要记清楚全部采访,因为他需要的是眼前这位官员或者CEO的一个精彩引语,可以适时地出现在早已构思好的专栏­段落中。 但是,无容置疑的是,《世界是平的》在西方世界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中国、印度,就好像普契尼歌剧中的东方国家一样,只是一个他者符号而已。弗里德曼是个真正的­美国人,他的读者,也是普通美国人和一些西方人。美国的兴衰、美国人是否能在下一代依然保持世界优势,才是他最最在意的事情。《世界是平的》是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的一个警讯,他通过一篇篇口语演讲反复告诉美国人和西方人,全球化是给予中国和印度难得的一次追赶机会,如果不应对准确,美国有可能在大国竞争中衰落下去,如同­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格兰。 简而言之,东方有狮来,请大家做好准备。至于狮子到底是红狮子还是黄狮子,或者干脆其实是伪装的大象,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小心总比不小心好。 弗里德曼神话在我心中被置换成了一个西方文明的警报信使。很高兴,在中国,似乎没有太多的人认真在乎弗里德曼对中国潜力的过度赞美。虽然新华书店《世界是平的》­旁边就是CCTV的《大国崛起》,但这次大规模的关于大国崛起的热议,其实本质上是对之前9个世界大国兴衰的检讨,你甚至可以把这个片子看作是中国版《世界是平­的》——一个继《河殇》之后对民族命运的焦虑。 问题是,这样的写作已经简化到和真实没什么关系了,弗里德曼现在更像一个自己书的推销者,出没无平民,往来CEO,那三届普利策奖得主的弗里德曼,也落在了我的­美好记忆中。现在再看他写的专栏,我会发现,简单有的时候竟然让人那么刺眼、那么抗拒。过份追求流行和戏剧化,对写作带来的伤害也很大。我现在宁愿愿意读《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艰深的文字,因为这些写者并不那么追求读者众多,因此反而有心态写出或者专业、或者真实、或者深刻的文字来。 写到最后,我不妨说说好消息:毕竟不愧是普利策奖得主。报社内部的通信获知,弗里德曼开始大幅度修正在《世界是平的》中对中国和印度过于乐观的评估,他开始倾向­认为,由于中国和印度一些本质上的问题,不会成为超过美国的超强,至少这个世纪的美国人,还是可以放心做世界老大。最近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弗里德曼一改昔­日对中国的赞美,大幅批评中国的环保问题,认为甚至这比人权更加是个全球问题。 当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第一因为这是媒体"妖魔化"一切问题的本质,第二也是面对批评中国理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但当西方媒体表扬­中国的时候,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弗里德曼的转变就告诉我们,这往往不是变相的"中国威胁"的变奏,就是他们对中国的"他者"误读。只有不自信的小国,才那么在­乎外电的赞美报道,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只不过,对中国稍微不走样的认识,弗里德曼竟然花了整整2年才达到,而一个普通的纽约时报记者,2个月就能指出他现在终于开始想通的问题。也许真的,伟大的弗里­德曼,还是应该回到自己的中东专业中去。

世界变得小了吗?

世界在现代不仅没有变小而且已经变大,因此太阳系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太阳系就是人所占据的星系,而且世界的大小将由人的需要而变化,这就是变化的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说世界没有变小,而是变大了。地球确实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人类的沟通方式变得先进了,因此世界就变得比原来所认为的小了,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义,因为地球又是中心了,世界就成了平的世界了。世界不仅可以变化,还可以静止,因此世界实际上变为了不同于以往的世界了,这就是神降临了。因此世界才静止下来。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信仰而产生对世界的留恋,这就是中国的乡土观念的遗传。虽然现代的乡土观念有所淡化,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因此乔迁实际上是频繁的,还是罕见的,因为没有这种观念就没有乔迁之喜,也就没有了乡土观念。搬迁是世界的一种生活,因此留恋故土的观念就油然而生了。这就是乡土观念。世界变得小了,因此世界变得更大了,因为变小的地球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了,因此才有世界变得小了的说法。世界是平的意思是世界又成了平面世界了,世界不仅可以直达,还可以迅速的达到任何一个地点,因此世界就是可以通过分割作用来使得世界变得小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分割作用来达到世界的和平和安宁,这就是世界八分天下。

世界是平的,希望这“平坦”可以变得真正平坦

今早在城铁上,我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读这本数耗费了我很多个上下班的路上,400多页的篇幅,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厚,但翻开后,第一感觉是文字密度非常高。刚读了《长尾理论》 与《撬动地球的Google》 ,有些不适应这样紧密的排版,在前几十页甚至觉得有些“索然无味”,但是接下去,很快就被书的内容所吸引,我一边读,一边向周围的人推荐。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列举了很多世界范围的例子,并阐述他的观点,让我更直观的了解世界上一些其它国家的现状,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些结论仅仅基于经济与社会层面,并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但我想这已足以引导人们在经济领域进入更深刻的思考了。 当然,从这本书,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与很多关心美国利益的人一样,作者反复提到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本土职位外包对美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很多人不同:不断增长的外包,从长远来看对美国是有益的,这会“逼迫”美国人民在各个行业走向技术产业链的更高端,促使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持续创新,从而制造前所未有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Google就是一个例子。世界贫困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增长的同时,也稳定了全球的环境,这对美国是有利的。基于这样的结论,作者赞同外包,但作者也毫不隐讳的显示出了自己对民族利益的态度。 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在跨国公司的归属问题上,跨国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界限与冲突,最后得出结论,用来判断一个跨国公司最终代表哪个国家的利益,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其最核心的技术职位所在地,如果这些职位也被外包出去,那么这个跨国公司就已经不属于这个国家。 在这本书中,上述内容只是百之一二,还有非常多的内容值得一看,建议朋友们抽时间一读,其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这需要时间来印证,希望对你们也是如此。 感谢Xiong xiong 向我推荐这本书,半年前我们还天各一方,世界变平的力量之一让他成为我的同事,并影响了我的生活,而我们都是让世界变平的力量中的一分子,我想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平坦。 也感谢Zhang lei 把这本书(中文第二版)借给我,看完之后,书是要还的,却是有些舍不得,有些内容还希望将来回顾一下。在网上能够免费下载本书的电子版,但都是第一版,缺少一个章节。英文电子版多是“英文荟萃网”加了链接广告的版本,可以找到一个原始版,还有英文mp3有声读物 。中文电子版内容不全,只有34页内容,建议喜欢的朋友还是去买一本,不要再耗费时间搜索了。 2007-03-20

世界不是平的

看了Richard Florida的书《Who's Your City》(繁体中文版译:寻找你的幸福城市)后,相信应该不会再有人要说世界是平的。不要说世界不是平的,就连美国都不是平的(当初那位作者就是美国人),在这本《Who's Your City》里面就说,看看近五十年来的房价,旧金山、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少数城市就翻了近九倍,但美国其他大部分城市连两倍都沾不上,尖峰化现象真的不要太明显。再看看中国的上海北京相较与其他城市的房价,那就更不用说了。《Who's Your City》这本书其实想讨论的是,因为以上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选择对的城市来生活变得很重要。但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为什么全球尖峰化、城市人口集中,而且还继续膨胀的现象正在变本加厉?尽管那些帮助全球化的工具和现象还正持续日新月异中:Internet,Blog,Google,Outsourcing委外…等等。之前那本名著不是说因为这些工具世界会更平吗?怎么还更尖了?Richard Florida在该书也有他的解释,是因为这些尖端城市充满了创意产业,而造成创意产业繁荣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创意人才需要“群聚“在一起,如洛杉矶的电影业、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因为创意人才需要彼此交流意见,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与价值。但我认为,Richard Florida近年来是全球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ics)的主要推手之一,三句不离本行,也容易夸大他所注意的族群。城市的群聚及尖端化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聚集的不只是创意人才,更多且更核心的,是全球化经济的“决策人士”及其附属群体。这些决策人士,事实上比创意人才更需要聚集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更需要一个面对面的人际网络来进行策略联盟以及整合资源;“创意”本身其实可以在网上以虚拟社区进行交流,但商场上的合纵连横,各方人员(不管是公司内还是公司外)没见过几次面是绝对办不到的。这才真正造成世界的尖峰化而不是更平。因为所有掌握世界资源、具备支配权力的人都集中在那几个世界的重要城市里。那些因外包而新兴的第三世界城市,对于世界有没有变平的贡献大概也不过是在该国家建立起新的尖峰而已(中国的大连,印度的班加洛等)。以上海为例,我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人想挤进这个城市,因为这个城市有着太多重要的公司与机构,掌握着中国的甚至世界的资源、具备支配权力的人也越来越多,还有那些想成为具备支配权力的人也统统涌进来,这样一来房价怎么下得去?物价也当然越来越高了(更不用提中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北京,已跃升为世界十大高物价城市)……

世界是平的,and?

《世界是平的》终于读完。3月份买的书,最近才挖出来读,还读了好几个礼拜,着实拖沓得让人惭愧。因为豆瓣“广播”的关系,看到还有人想读,且说两句。首先,读了此书后,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原来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已不只是一个世界工厂,也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一手“利用”和培养起来的潜在对手。在“万恶的”资本家们将越来越多的“低端”工作转移到中国时,中国人民以一种“敏锐”的、“上进”的态度在学习、在追赶。标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无孔不入,贴着廉价劳动力标签的中国正在排除种种障碍,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奋起直追、乘风破浪——赶英超美已不是妄想~~【咳咳】原谅我的激动——没见过这么著名的书中出现这么多的“中国”二字,还以为自己看的是中国威胁论之类……读这本书时受到专业人士批判,称其没什么理论,都是资料。的确如此,所以有另一相关专业人士询问时,我也未做推荐,因为觉得她不需要。因为虽然书有厚厚一本,但无非是从表现、原因、影响等各方面描述了一个趋势: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追求最大效益的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生活和工作面临着或巨大或悄然的变化。比如MR.某在美国打电话定机票,接线生却身在印度;比如明明是美国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却是十几个国家N多人的共同产品;比如你今天还是美国一个收入多多、不思进取的中产,明天你的公司就把这些工作外包给印度收钱更少、干活更卖力的一群小伙子……看20页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但如果你是工作2年以下的年轻人/企业职员/中层管理人员/喜欢夸夸其谈者/媒体从业者,还是应该看一看的,因为读了这本书,你可以:1、了解很多诸如印度外包、沃尔玛物流、SEO等专业或非专业的知识,或变成自己的资料,或拿来跟人聊天时显摆,或教导他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激励自己或者他人不断学习新知,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世界会变成怎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3、明白印度没有你想的那么落后,人家在IT外包上牛得很咧4、问问自己:什么叫剥削,到底谁在剥削谁,剥削到底是为了什么。从N多故事和现象中去引发思考和争论,书才没算白读。5、作者是美国一著名的记者、专栏作家,那么厚的书,条理很清楚,资料N多却没把人看目乱死,文字功底着实一流。窃以为,按他的书可以直接开一门课,讲起来也是很唬人的。哈哈。

论全球化

就二十一世纪而言,全球化的趋势已是不可阻挡的,社会显然是抵挡不住全球化的浪潮的。故此,讨论全球化是否到来已经是不必的,因为它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将社会,全球化与传统的因素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重中之重。在这样因为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世界中,劳动力,资本等为整个世界所共享,一切都能够以最低成本,最低效率来实现。为此。不论是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如发达国家的美国,只有把握住这股潮流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否则,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中泰国处处企业倒闭,满目萧瑟的现象再来时怕是更为迅猛,激烈!

我还没有看完,先说点看法

看完了第一章,但是我觉得作者有骗稿费之嫌,同样的例子说了N遍,如果有说服力的话,2个就够了。所以,这本书应该跳着看。

The world is flat

感谢弗里德曼!这是一本让有在大连求学经历的我感慨涕零的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现代史。在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行业的浪潮中,中国正在与世界更加亲密的接触着。大力发展外包业务,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受益,同样的也有许多国家正面临着异国输出的人才和劳动力的竞争。在这场旷世的角斗中,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夏市长都说了-毫无疑问-是我们!因此,中国的孩子们,你们加把劲把美国人的饭碗全抢来!!!

世界是大象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托马斯.弗里徳曼(Thomas Friedman)这一论断激起的反对声浪甚至比他的原声更高,尤其是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世界不是平的”被很多人直截了当拿来作标题驳斥弗里徳曼的观点。用Google来做个PK游戏:在2006年11月16日18:00时,如果用Google搜索“世界是平的”,你可以得到539,000项结果,用Google搜索“世界不是平的”,你可以得到2,160,000项结果,数倍于前者。看起来,世界的形状重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历史学家们通常认为,最早提出地球是圆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人,而此时在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头脑中,世界是一块被巨大的大象或者乌龟背负起来的广阔平面。有个哲学家认为这倒并不能说明希腊人比印度人、中国人更加富有智慧,原因在于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观察差异:希腊人生活在海边,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他们看惯了桅杆和帆船消失在呈弧线形的地平线之下,而印度人和中国人生活在多山的内陆地区,很少有看到漫长地平线的视觉体验。借用一下这个观点,也许能说明人们观点的分歧部分地来自于视角上的差异,正如豆瓣杨勃所说,弗里德曼是从美国人的观点来看整个事情。当弗里德曼站在硅谷和班加罗尔时,就好像希腊人站在德尔斐(Delphi)——希腊人认为徳尔斐是全世界的肚脐。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们更容易被惊人之语所吸引。如果弗里徳曼把他那著名的书改名为《至少,有一部分世界被拉平了那么一些》,首先被拉平的将是它的销售曲线。弗里徳曼的确说出了很多事实,他引用大量例子说明世界在全球化3.0过程中是如何变平的。他所描绘的将世界拉平的十架推土机,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减少物理阻力的力量,它包括柏林墙的倒塌、外包、离岸经营、UPS的物流服务等等;第二组是将物质流转变为信息流的力量,它包括统一的操作系统软件、web的出现、工作流软件等等;第三组是减少信息流阻力的力量,它包括Google、弗里徳曼所称的上传等等。凭逻辑也可以推断出,当各种实体的墙壁、虚拟的壁垒纷纷坍塌,物质和信息都会比以前更加畅通无阻地流动,三组力量的融汇交错毫无疑问将会世界变得更为平滑(Smooth),但是平坦(Flat),也许还言之过早。非常有意味的一个细节来自于弗里徳曼提到比尔.盖茨问的一个问题:“要是在20年前,你是愿意在上海做一个天才,还是宁愿在纽约州的小城市波基普西做一个普通人?”盖茨自己回答说,20年前,你的选择很可能是后者,而今天,你可能更愿意在上海做一个天才,因为你可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比尔.盖茨问题中的城市不是上海,而是换成某个不知名的中国小县城,他的答案是否依然成立?也许弗里徳曼的观点应该换一种方法来表述,那就是物理距离的重要性在下降,信息距离的重要性在上升。这里可以借用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所论述的节点概念。卡斯特认为地球正演变为一个以巨型都市为节点的庞大网络,节点是信息最密集的地方,节点与节点之间信息通畅无阻,弗里徳曼所观察到的现象并非世界被拉平,而是节点之间被拉平,节点与节点之间仍然有千沟万壑,这就象美女的皮肤,远看光洁平滑,吹弹可破,近看阡陌纵横,高低起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而不是经度和纬度来绘制一幅新的世界地图。在这幅特殊的地图上,上海和纽约州的小城市波基普西可能处于同一个海拔,它们被拉平了,看上去相邻咫尺,而离上海物理距离不远的一座苏北小县城,却在这幅地图上与上海如隔天涯。如果弗里徳曼先生从一个节点来到另一个节点,他会发现如履平地。而走出节点,他会感到颠簸和起伏,甚至可能遭遇高山反应。另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批评来自于从事知识管理的专家们。IBM公司知识管理专家劳伦斯.普鲁萨克(Laurence Prusak)认为弗里徳曼犯的错误在于没有区分信息与知识。信息是一种一维的、受形式限制的消息,你可以把它打包传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而知识是人们根据经验(多半是实践指导)对信息进行消化、建立关联后才获得的,弗里徳曼所描绘的那个庞大的扁平世界可以方便地传递信息,但不是知识。普鲁萨克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一个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松地用Google来获取如何用腹腔镜做阑尾切除手术的信息,但没有人会因此就愿意让他来做阑尾切除手术,不管他收集了多少相关信息。在普鲁萨克这些苦于知识获取、存储和运输成本太过于高昂的人眼中,一室尚且不平,何况世界乎?也许到头来,印度人对世界的看法最接近事实,但世界不是被大象驮着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只大象,各人管窥一孔,各执一词。

先进的思想领导社会的潮流 推动社会进步

当我听说有本书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的时候,我再也不敢低估它的作用了。因为我有深刻的教训。当年B2B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应该是99年前后,当时大家都说这个东西好,是个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但是很多人对此持观望态度。而我为了省下饭钱,这本书愣是没有买。看看今天的阿里巴巴,ebay,腾讯拍拍,才明白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无知。一个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的人是个伟大的人。虽然搞投资的索罗斯和巴菲特并不相信预测,但是对于随着科技进步做出的理性甚至是有点乐观甚至激进的预测,我们最好不要忽视。看了本书,才知道印度的班加罗尔的生存状态,才知道一个记者对于降低成本是如此的直言不讳。记者不应该无中生有,但是绝对应该尊重事实并直言不讳,这是记者的天职。作者把美国为了降低成本所作的事情都写到书里,这是一个绝对的牛人。我很钦佩此人的这种作风!但是,问题是我们通过作者的眼光看到的这个趋势对于我们有什么用?我们如何利用这趋势,张瑞敏先生把这本书拿到海尔中层干部会议上说,情况都这样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面对平坦的世界,我们读这本书的人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吗?

世界是平的 还是带来了一些启发的!

《世界是平的》,美国人著,最近的一本畅销书。我看完了受到了一些启发,于是我把400多页的内容浓缩了一下,将对于我和大家有用的部分摘录和概括了出来,跟大家分享。 世界变平的概念: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称为平坦的世界。平坦的世界是个人电脑(允许每一个人以电子的方式书写她自己的东西)、光缆(允许大家能够接触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内容)、工作流程软件(使得全世界所有人无论处于何地,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共同编写同样的电子内容)的综合产物。该书主要由5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世界是如何变平的,然后分别阐述了美国、发展中国家和公司在平坦的世界中如何应对,最后说明平坦的全球化世界带来了本土文化的大放异彩和世界和平。第一部分:世界是怎么变平的分4章来阐述世界是怎么变平的。第一部分第一章阐述平坦世界的现象。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世界已经变平了,比如:美国将繁琐的编程工作、基础财务工作、呼叫中心搬到印度,通过网络的沟通,让工作顺畅进行,同时降低了工作成本,而印度也从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日本将编程、呼叫中心设在中国的大连;美国一航空公司将机票预定工作外包给犹他州的家庭主妇,只要他们保证能有固定电话就可以完成该项工作;博客的流行,使每一个单一的人都可能得到同大媒体一样的关注度……第一部分第二章阐述了世界变平的10大动力。第一:个人电脑的产生,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第二:web的兴起和网页浏览器的出现,让个人电脑同别人的电脑产生了关联。第三:email、word、http协议等通用的操作软件和协议让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完成沟通并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工作。【摘录:“当你获得了这些标准化的工作工具的时候,别人一样会有。你仍然需要自己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你必须找到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方法,以发扬光大你的核心价值,不管这种价值是什么。在网络上花很少的钱就能够管理客户关系当然很好,不过首先你必须找到你自己的客户,这才是你的公司取胜的诀窍。这需要你有独到的见解、有创新精神,当然还需要有独特的软件或系统,这样你才能开发出独特的服务或产品。SAP和微软能够存在,因为他们可以为其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通用的工作软件使得你能够创造一个虚拟的全球办公室,而且能够接触到全球的智慧,让他们实时地完成工作。”】第四:社区、博客、维基百科这种上传的媒介——而且是免费的——让每一个个体的人都能创作自己的内容,并将内容传向全球,不同通过任何传统的官僚或者组织,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第五:外包。发达国家将重复性、流水线的工作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第六:离岸经营。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开设加工厂,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工作机会,发展的可能性。【摘录:“中国是威胁,中国是顾客,中国也是机会,你不能忽视中国;你不应该将中国视为竞争地理,该将自己的业务分为几个部分,想好那个部分可以在中国投资,那个部分需要出口到中国,那个部分需要从中国进口。”】第七:供应链一条龙。以沃尔玛为例:用信息技术实现每天不停的交货、分类、打包、配送、购买、生产、重新订购、交货、分类、打包……精准无误。沃尔玛致力做3件事情:第一,和生产者合作让他们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第二,努力改善和生产者相关联的供应链,让他们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将产品运送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并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减少摩擦;第三就是不断改善沃尔玛的信息系统,确切知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生产商,这样货架上就会及时补充合适的商品。【摘录:“短缺能比过剩带来更多的利润”;“在讨价还价的同时,还必须为给对方创造价值而开展水平合作。”】第八:内包。美国一些小公司将本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包给UPS完成,由第三方管理物流,UPS运用自己的大规模和先进的供应链不仅为小公司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还可以给小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内包是一种水平合作和创造价值的新形式。第九:搜索。让个人寻找信息的成本降到最低。第十:数字产品(个人电脑、Internet、网络电话、IM、视频会议)、移动技术(手机、PDA、WAP)、虚拟的(各种网络协议和标准)。第一部分第三章 三重汇合。第一重:上面提到的10个动力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平台;第二重:新的经营方式;第三重:来自中国、印度、前苏联的几十亿人,他们很快就利用平坦世界的一切新工具与其他人开展竞争和合作。新的世界平台中的信息技术产生了新的经营方式,这两者结合又使劳动生长率跃升,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使前2重因素的结合产生了最大化的价值。第一部分第四章:世界平坦了,引起政治、经济上一些问题。比如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对于员工的福利很苛刻;美国将编程等工作外包给印度却提高了本国的失业率……在平坦的世界中,必须充分欣赏平坦的竞争并掌握所有可以开展合作和竞争的新工具后,国家、公司和个人才能作出准确的政治选择。第二部分:美国与平坦的世界因为该章的内容多从美国角度出发,我只是摘录了一些对于我和大家有用的内容在此,也大致概括了第二部分的全部内容。即使世界变得平坦了,美国也会像以往一样,坚持自由贸易所得到的好处将超过实行贸易保护带累的短期利益。如何在平坦的世界中得到好处?只要你具备足够的知识、技术、创意和自我激励(心理上有一定的适应力),就可以找到好工作!首先要培养自己“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其次要有激情和好奇心,CQ(好奇心商)+PQ(激情商)>IQ(智商);还要擅长和别人打交道,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职场人的一大有势;最后要开发自己的右脑,艺术才能、换位思考、寻找自身快乐和给别人带来快乐、统筹安排和追求卓越都是右脑决定的各种能力。美国的成功由以下成分混和而成:制度、法律、能带来信任的文化模式、创新以及让我们能不断给经济增添活力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合作关系。在平坦的世界中具备下面三个基本要素的国家才能急剧积累财富:和平坦世界高效快速连接的基础设施(便宜的网络宽带、手机、现代化的机场高速);为了其人民从事创新和高附加值工作所需要的良好教育计划和知识技能培训体系;良好的政府治理结构(正确的税收政策,恰当的投资贸易法律法规,对研究的有力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感召力的领导)。【摘录:“没有人会比一个拥有好奇心的孩子学习更努力”,“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激情,那你就不可能点燃别人的激情之火”,“记住原有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第三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世界中国的一位政府官员就中美贸易关系说道:“最初,我们害怕狼来了——来自国外的竞争,后来我们与狼共舞,现在我们也要做狼!”经济成功的基本公式:“国有企业私有化、解除对公用事业的管理、降低税费、鼓励出口”+“简化法律和市场规则、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把因特网技术运用到管理中(办事过程透明、迅速、不容易产生贿赂)、减少法院卷入商业纠纷、持续不断的改革”+“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基础设置”+“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能力”。第四部分:公司如何应对平坦化当世界变得平坦,并且你也感到这种压力时,你应该挖掘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而不是修建各种保护墙。小公司要迅速利用促进合作的新工具,使自己扩展的力度变大、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公司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向你的顾客和雇员提供自助式的服务,而不必大包大揽。要善于合作,因为每个领域都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部门能够独自胜任。善于自省,发现自己的有势并让有势成为核心竞争力。适当的将工作外包可以加快改革的进度、降低改革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雇佣有不同专长的人。工作适当向海外转移,提供给更贫穷的国家更多的发展机会。【摘录:“大公司实际要把客户们变成它自己的雇员,让客户为公司分担工作,同时还要让客户为此向公司支付费用”】第五部分:全球化借助全球化的工具和优势本土文化也将大放光彩,全球化的程度越深世界也就会越和平!【摘录:“当回忆超过了梦想,即意味着终结的来临。真正的成功者的标志是抛弃曾经使他成功的东西,从头再来”;“当你拥有成长的机会时,你会把精力对梦想的追求中。当你无路可走时,你会把精力放在愤怒上,或是沉醉于过去辉煌的历史”;“国家的权利来自于社会底层,人们能够感觉到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请听“世界是平的”有声书

当学者们讨论世界这20年发展的历史,并把目光聚集在2000年到2004年3月这一段时间时,他们将说些什么?9·11恐怖袭击还是伊拉克战争?或者,他们将讨论:科技的汇集与传播使得印度、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这个世界是否变得如此之小、变化如此之快,从而使我们的政治体系无法调整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结构?   在他这本充满智慧的新书里,三度普利策奖得主,《凌志车与橄榄树》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他解释到,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与社会要做出而且必须做出怎样的调整以应付这种趋势《世界是平的》及时地就全球化中的这些问题——全球化取得的成功和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中国讲座网收听地址:http://www.chinalecture.com/lecture/view_00005576.html

第一个读后感

最近经常感受一种全球视野。先是在国庆时系统地看了一遍《大国崛起》纪录片,然后在电脑上简单地翻阅了几页《世界是平的》的文字,就在卓越上订购了。看这些资料给人的感受就像在浏览google earth时滚动鼠标滚轴,然后地球一下子变得尽收眼底那时一样。最近我的工作内容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有了更多需要协作化的工作,而不是以前单枪匹马可以搞定的。在这种文档性质的协同工作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界是平的》第一章中提到的印度的大量的软件外包业务。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协作能力还相当差,基本上属于在领导那边聚几个人,开几十分钟时间会,散会后大家根据自己本子上记的内容进入下一步的工作。第二天或者更长和更短的时间间隔后再开会。我相信现在很多的中国非IT行业的企业也是这么干的。我也深感这种方式的效率低下,首先,每个人的最新思想难以得到体现,或者说团队不能迅速地处于统一认识高度和角度;其次,大量的口头交流、电话交流使得很多非常好的想法实际上浪费了。我想起了在我们初中背诵政治课文时就知道了三次工业革命(这可以推论出那种背诵、应试式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多么的失败),那时可能比现在还清楚什么时候开始了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它也是以此区别于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很显然,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几乎可以后来居上的机会(根据反摩尔定律的推论,后来者在技术质变点切入就可能超越前人),我们在几乎至少可以跟别人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领域也做得没有别人更好。那好,我们属于第二产业,属于传统行业,属于附加值并不很高的产业。(比如弗里德曼在第一章中提到的路透社的例子,一个公司发布财务数据5秒钟之内的那个快讯实际上属于附加值不高的一项工作,如果能外包,一定要外包出去,而5分钟之内的各方反应,独立评论和影响分析则属于附加值很高的工作,真正值得为之花大力气的,是这一部分。)但我们应当知道有那么的一种存在,有那么的一种可能,这样才有可能会有朝那个方向去努力的可能性。在弗里德曼对全球化三个版本的划分中,我们无疑还处在第二个版本,并没有“升级”到第三版。当然,第三版只是出现了,但是第二版很显然还会延续很长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利用第三版中的某些特性,某些优势,吸收并整合到我们的第二版中来,这样,在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时,才有可能握有创新的力量。我这两天写些报告,有时自己都会觉得滑稽,像是在写应景之作一样,不过,免谈工作吧。PS:对于世界变平坦,作者从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自比于哥伦布的发现美洲,但实际上,我觉得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表达世界从圆的变成了平坦的,而应该是从一个崎岖不平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平坦的世界。在全球化1.0版本的时代,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那时,国家与国家间就像屹立在世界上的很多座大山一样,沟通及其不易;后来,全球化2.0版本时代,更多的是企业间的沟通,这时,大山没有了,代之的是一些丘陵和小山坡,世界向平坦的方向变化了,沟通变得容易多了也频繁多了;到了现在所谓全球化3.0时代,沟通更多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了,世界变成了更多的小的个体的频繁的联系与交流,这里呈现的是一派平原上人们和货物来来往往的繁荣景象。毫无疑问,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像推土机一样推动了这种变革。

一个平的小村庄

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创新和发展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尤其是给中小企业创造机会。当一个国家从向外输出梦想转变为输出恐惧的时候,我们失去的可能是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希望。

書 是 廢 話 組 成 的 -- 牛棚講書記 梁文道

在我见过的评论中,这个点评是最实在的,不愧是梁兄:書 是 廢 話 組 成 的……牛棚講書記有一 句 話 我 不 只 引 述 過 一 次 , 現 在 還 打 算 再 抄 一 次 , 因 為 它 實 在 說 出 了 真 理 。 那 就 是「 何 謂 暢 銷 書 ? 就 是 把 你 已 經 知 道 的 事 情 說 一 遍 , 然 後 換 個 方 法 再 說 一 次 , 最 後 還要 多 說 一 回 」 。 我 用 這 條 原 則 檢 驗 過 不 少 非 常 暢 銷 的 書 , 尤 其 是 那 些 號 稱 準 確 預 測了 世 界 未 來 走 向 的 名 著 , 結 果 屢 試 不 爽 , 它 們 果 然 成 功 而 且 很 有 說 服 力 地 把 常 識 重新 說 了 好 幾 回 。當 然 , 要 把 大 家 都 知 道 的 東 西 重 複 一 遍 , 得 靠 功 力 。 等 而 下 之 的 , 你 會 很 快 發 現 它 是 廢 話 ; 做 得 好 的 , 你 會 因 為 它 把 你 腦 子 想 的 事 完 美 地 表 述 出 來 而 感 到 興 奮 。 例 如 湯 馬 斯 . 佛 里 曼 ( Thomas L. Friedman ) 的 《 世 界 是 平 的 》 ( The World Is Flat ) 就 是 絕 佳 示 範 了 。 佛 里 曼 是 《 紐 約 時報 》 的 專 欄 作 家 , 響 噹 噹 的 大 人 物 , 不 只 得 過 普 利 茲 獎 , 還 是 普 利 茲 獎 的 終 身 評 審, 又 與 剛 剛 辭 職 的 哈 佛 校 長 薩 莫 斯 共 同 開 課 。 我 原 來 並 不 想 花 筆 墨 談 這 本 書 , 但 聽說 最 近 譯 成 了 中 文 , 而 且 暢 銷 得 不 得 了 , 圖 書 館 輪 候 借 閱 的 名 單 還 超 過 一 百 人 。 為了 替 大 家 的 寶 貴 光 陰 想 , 請 容 我 簡 要 介 紹 本 書 大 概 。佛 里 曼 認 為 這 個 世 界 由 於 互 聯 網 的 興 起 , 工 作 軟 件 的 成 熟, 還 有 資 金 的 全 球 流 動 , 跨 國 界 的 工 作 外 判 已 經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大 趨 勢 。 過 去 包 出 去的 或 許 是 勞 動 密 集 的 低 階 生 產 工 序 , 現 在 則 最 高 端 的 技 術 服 務 可 能 都 從 美 國 移 到 印度 去 了 。 既 然 如 此 , 一 項 產 品 和 一 種 服 務 的 供 應 鏈 可 就 真 是 遍 佈 全 球 了 , 你 再 也 無法 堅 持 「 愛 用 國 貨 」 , 因 為 根 本 沒 人 知 道 「 國 貨 」 的 意 思 是 什 麼 。 在 這 個 經 濟 全 球化 的 年 代 , 跨 國 企 業 最 有 運 行 , 所 以 生 意 人 和 企 管 人 都 得 有 國 際 視 野 , 而 小 孩 子 最好 從 小 就 得 有 和 全 球 人 民 競 爭 的 準 備 。 政 府 反 正 擋 不 住 這 趨 勢 , 還 不 如 搞 好 育 , 同 時 撤 除 壁 壘 吸 引 外 資 。 但 這 世 界 總 有 競 爭 甚 至 戰 爭 吧 ? 不 怕 , 一 個 天 天 忙 和 你 做 買 賣 的 伙 伴 又 怎 會 和 你 打 仗 呢 ? 你 中 有 我 , 我 中 有 你 ; 全 球 化 令 大 家 水 乳 交 融 得 很 。然後 呢 ? 然 後 沒 有 了 。 請 問 以 上 所 說 的 , 有 哪 一 樣 是 每 天 看 報 看 雜 誌 的 你 沒 聽 過 的 呢? 既 然 講 的 就 是 這 些 , 為 什 麼 《 世 界 是 平 的 》 會 這 麼 紅 , 不 只 全 世 界 的 MBA 都 讀 過它 , 連 比 爾 . 蓋 茲 都 要 大 力 推 介 , 難 道 他 們 都 是 蠢 貨 ? 他 們 當 然 不 笨 , 他 們 只 是 太忙 。 一 本 很 有 深 度 很 有 創 意 的 書 , 太 忙 的 人 是 不 會 有 時 間 和 精 力 去 消 化 的 ; 但 一 本很 膚 淺 的 書 , 他 們 又 會 不 屑 一 顧 。 所 以 一 本 書 不 能 有 太 多 創 見 , 以 致 於 過 度 違 背 常識 , 才 看 幾 頁 就 受 不 了 。 但 是 它 卻 要 顯 得 有 點 智 慧 , 將 讀 者 都 明 白 甚 至 認 同 的 道 理用 很 聰 明 的 方 法 包 裝 一 下 , 使 得 讀 者 感 到 有 那 麼 一 點 挑 戰 性 , 掩 卷 時 就 會 有 「 英 雄所 見 全 同 」 之 慨 了 。 因 為 作 者 說 中 了 你 的 心 底 話 , 你 讚 美 他 就 等 於 讚 美 你 自 己 ; 他是 天 才 , 我 也 不 賴 。佛 里 曼 最 聰 明 的 地 方 就 是 起 了 個 好 書 名 , 以 「 世 界 是 平」 來 比 喻 經 濟 的 全 球 化 , 意 象 十 分 鮮 明 , 而 且 聽 起 來 很 不 合 常 理 , 看 似 充 滿 機 鋒 獨具 慧 眼 。 再 加 上 許 多 用 故 事 手 法 表 達 的 資 料 , 不 枯 燥 , 並 且 印 證 了 大 家 平 常 在 電 視看 來 然 後 藏 在 潛 意 識 的 記 憶 。 如 果 你 想 知 道 什 麼 是 暢 銷 書 , 這 本 書 非 看 不 可 。 《蘋果日報》 副刊 - 生活名采 牛棚講書記 梁文道 2006年03月12日

关于平坦世界。。。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06年某天出版了一本叫《世界是平的》的书,立刻登上了NY Times畅销书榜的首位。这本书的英本大概在之后的几个星期内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到。我相信,一个想看这本书却又不肯掏16.5美元的穷中国学生并不比那些在amazon网站上订购的人要慢多少。 这个事情说明的意思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述的"平坦世界"的一个方面。 那么,世界是怎么一个平法? 一种理想的模型,打个比方,假如我现在正在blogging,我想吃一个美国南加州的汉堡。那么我只消坐在我的电脑前,在google里输入我想要的东西,快速链接到离我最近的汉堡店,用一种VoIP的工具,付了网络货币,然后等送汉堡的人上门就好了。你可能觉得,这个过程不是已经实现了吗?可是,这一切的改变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吗?在90年代刚开始,我们还会为吃这个汉堡费劲地骑上车子绕北京跑个大半圈,或者更极端,我们会为此买张飞机票到美国南加州。汉堡拿到手,我们会很惊奇的发现,它的包装是印度的某个小镇做的,用的佐料是美国某市的,面粉产自中国,只要有可能,所有相关的配置都以一种成本最低的面貌出现。但它的口感确实就是正宗的美国南加州式。你不会为此感到惊奇吗?如果不能,只能说明,你对此只是太习以为常了。 因此,世界是平的,就是说贸易无壁垒化。它建立在一种先进的信息获取技术以及完美的政治法律体制之下。理想的状况,就是资源最优化配置。对于个人,那就是便利。平坦世界,让人减少了精力无必要的消耗,可以更专注于其他重要的事。 那么,在这个世界变平过程当中,个人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事? 当一个穷学生可以跟美国的中产阶级一样享受到一个星期之后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乐趣时,美国中产阶级的心理优势壁垒瞬间倒塌。当信息对于每个人都同等公平,相同的机会摆在所有人面前时,美国人(代表优势人群)所遭遇的竞争就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弗里德曼给美国人敲响的警钟。当HP的老总发现他雇佣一个印度人装零件的成本只有一个美国人的1/10时,他就不能不思考为什么不雇佣印度人的问题了。自从中国实现改革开放和印度同样政策出台之后,美国人就突然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多起来了。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全球的信息共享在网景开创性的11.9号之后,美国大公司蓦地发现他们的人才储备库多出了10几亿号人。 难道这仅是美国人遇到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在这些碾平世界力量的面前,就会像一只小蚂蚁一样无处藏身。 世界在变平,个人也一样要变平。我们自身的壁障,也是阻碍我们与平坦世界接轨的头号敌人。如果排除道德和宗教的考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力的完善自己的可用知识储备同时尽量的尝试新事物,这样才不致于在变化到来时无所适从。我们现在可资竞争的能力,无论是英语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交际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都要进一步扩充。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只放在国内,更是应该接触一些国外的新东西。毕竟他们领先我们十几年。记得taisha出国论坛上有这样的话:如果你是一个本科生,为了出国,你就要拿研究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你是一个研究生,就要拿博士生的标准;如果你是一个博士,就要博士后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出类拔萃,才能在教授百里挑一的可能性下被选中。所以,在世界还没有完全变平的今天,在美国人还有资本可以炫耀的时候,就应该在面对劣势的情况下还要艰苦且刻薄地要求自己达到他们的标准。因为有了网络这个东西,其实已经减少了我们的许多障碍。 有时我总在想出国这件事,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心底里是一直要出国的这个念头这么坚定,它就好象很早就扎根在那里。好多的事情,说海带啊,说国外如何艰苦,说诸多的不好。但是,我明白,在中国还落后美国20年的情况下,这个国门是一定要走出的。因为,落后不只是表象,而是全面的。美国就像是那个平坦的世界,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而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而中国,却有太多的"柏林墙",在嗑绊中前进无形中极大的耗费人的精力。这种成本,是生命,是不会有任何弥补的可能的。所以,出国,这是道坎,是让自己某个方面变平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像一条小土路,要与高速公路接轨,就要忍受压路机一次次的折磨和被重塑的痛苦,然而之后,确是容易的。 所以,当哥伦布第一次发现西印度群岛时,欧洲开始崛起;当我们这些亚洲的孩子,像中国和印度,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满时,就是这些国家开始要有所表现的时候。而创世的艰苦,也只有上帝看的最清楚。

[随手一记] 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随手一记] 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我要写书评,而且要评《世界是平的》,你信吗?熟悉我的,或熟悉我的blog的朋友,都肯定不信。但这次,各位非信不可。呃,先声明一句,这本书,我现在只看到第9页。我要评的这个版本,是很新的2006年9月版,译者是何帆、肖莹莹、郝正非,文字编辑叫龚绍石。看到第5页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名,Infosys的Nandan Nilekani,译为南丹·奈利卡尼。不过,第6页的一个段落中,在引述Nilekani同一段话的时候,说话的人被分成“奈利卡尼”和“尼乐卡尼”,继而,在第7页上,依然是两个译名混用。在第9页上,"光缆(允许大家能够接角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内容)",“接角”当然是个很奇怪的词儿,倒是可以从这个词儿推断出,文字录入人员用的是五笔输入法。这两处咬文嚼字可能显得挺较真,也显出我特矫情。但是,我还想再引述一大坨文字呢。在第9页上,有这么一个段落:当然,它们还是发展了,在我睡着的时候发展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本书里要论证我们在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并且将竞争场夷为平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2.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3.0版则是新发现的合作完成全球化的个人的能力,这种动力也赋予全球化3.0版本以唯一的特征,这种容许和强制个人和小的集团,使其轻而易举、天衣无缝地融入全球化的现象,就是我说的扁平世界的平面形式,对这一现象我在本书中将详细论述。紧接着,是下一个段落:当然,它们还是发展了,在我睡着的时候,与其他东西一起。而这正是我在这本书中想要讨论的问题,2000年左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全球化3.0.全球化3.0使得这个世界从进一步缩小到了微型,同时平坦化了我们的竞争场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而这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新特征。我们把这种使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称为平坦的世界,而这正是我在书中所要详细论述的主题……我从卓越网订货之前,看到这本书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的,没犹豫就下了订单。忘了从买哪些书开始,应该是一些科普类的书吧,多年来我一直对这家出版社比较有好感。从今往后么……当然,假如我想学点翻译手艺的话,看来它的译著还是蛮能提供教学案例的。还值得提上一提的事情,搜索版本的时候,发现东方出版社最近也出了一本《世界是平的》,不过书的副标题唤作“‘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还有个“肩题”:“《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姊妹篇”。从豆瓣的资料中可以得知,这个译本其实就是Thomas L. Friedman更早一些时候的著作,出版于1999年的《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The Lexus and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之所以也译作“世界是平的”,乃是因为“出版方为迎合托马斯的另一本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而改了标题”。在我长久以来的心目中,东方出版社是比湖南科技出版社更值得信赖的出版机构。(2006.9.14)

我发现世界是平的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似乎在本书的第二版还没有出版的时候,我就对它有所耳闻了,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多伟大的东西。那时候刚和陈君联系上的时候,他说以为我是会去读金融之类的东西的,做软件做了些时间,他很清楚其辛苦程度。记得小时候在外面读英语,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啊?一帮子幼稚的小孩大嚷Businessman。后来就没有再接触过经济方面的东西,只是玩游戏,只是看电视,只是看闲书而已。直到上了大学才又对这方面感起兴趣来,看看《波士堂》,《头脑风暴》,都感觉里面的人暴牛,有些向往的样子。又知道自己实在不是干这行的料,所以向往就永远只能是向往了而已。虽然没看过其他的经济类图书,但可以说这本的写作方式是绝对区别于其他同类型图书的。作者似乎只是在旅游,然后看到什么说什么,侃侃而谈。就像“哥伦布归国后向国王和王后汇报说,地球是圆的。他也因这一发现而名垂史册。而我回到美国时,只是悄悄地和我的太太分享了我的发现。我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书里叙述了关于外包,离岸经营,还有后来的戴尔理论,金M理论之类的东西。让我一个对此类东西完全一窍不通的人看的趣味十足。说到印度的时候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还有美国所面对的静悄悄的危机。还有关于9.11和11.9,关于想象力的问题,解释得都非常到位,虽然我不清楚此类观点算不算独特,但绝对够吸引我的。看了好久,终于结束了。http://apoollo.blogspot.com/2007/04/world-is-flat.html

全球化体系

蛮后悔看了这本书,还有凌志汽车与橄榄树那本。净扯淡,我用你教我这个世界是什么形式吗,好像有人说过,谁能研究透中国的经济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世界确实是平的,但到中国这面它就陷下去了,TMD教你那些把简单的是变得越来越复杂知道别人都不明白的MBA吧。中国这个国家机器可以做成任何事,这就是原因。

世界怎么可能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科技是推动世界是平的中的一个很大的动力。我很喜欢这本书,世界是动态的,但是在长时间范围内,又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近现代由于科技和网络提高了时代的“变革速度”,对一个人短暂的70年人生,时代和世界的变化又是静态的,目前这个静态两大主题可能科技和信息(互联网)。我很喜欢翻译这本书的何帆写的后记对这本书的补充。印度和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不是因为科技提高带来的世界变平就能短时间缩短的距离。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发展中国家赶超美国指日可待,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纷繁复杂的联系中,一个国家的最终科技的发展是由文化教育的这些软实力所推动的。但是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国家财政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比例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何谈我们有一天就跟美国平了?我去美国工作实习的时候,看到很多美国人民‘骄奢’的生活。Fast food 可以不怎么吃就倒掉。针对美国工资便宜的物价。我当时觉得中国人民真的太可怜了,很多工人没日没夜的工作为了美国人民服务。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个数据,也是证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廉价产品已经给美国人民节约了大概6000亿美元,给美国制造商节省的零部件进口费用更是不计其数。”光是中国就给美国节省了那么多钱。“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让美联储维持更久的低利率水平,居民有能力购买房屋,商家也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创新。”如果最后是思维和资源区别了穷人和富人,这个道理可以同样的套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资源,以此类推的一个循环。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就要突破作者所提到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不管是web,科技,信息系统,供应链…最后回归到一个问题上就是不断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在没有信息和资源的前提下是无法完成的。资源信息—创新—资源信息—创新。(创新啊~~~~)写这本书的作者本身是记者出身,拥有很强的洞察力和信息量。这本书就是通过作者的洞察介绍世界是怎么变平的。这是一个美国记者写给美国民众,让国民拥有紧迫感的“好鸡汤”。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只好笑而不语了…

标准读后感

开始还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的确抓了一些全球化生产的典型案例,以影像感颇强的方式描绘了一遍。以前只是听过oem啥的,那些把数据服务外包的做法还真没想过。土了。后来看了豆瓣的评,负评不少,这一点本不稀奇。但是很多人都提到此书的冗长,昂贵,以及重复论证。长我注意到了,慢慢看也无所谓。贵嘛,我看的电子书,感谢网友的无私奉献。重复论证倒还没觉得。。。可再回来往下看时。确就有意无意的觉得作者之啰嗦。还有事没事的编个新词把旧理再述一遍。虽然此书确实靠书名这个好花瓶增色不少,但一次次这么整,总不免会审美疲劳。我承认我从众,于是这书越看越不耐烦,终于兴趣全失,也就作罢了。这就像看一正剧,主人公之形象高大无比。看得正心潮澎湃,忽然有人告诉你那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之猥琐,于是向后无论如何也就无法入戏了吧。-----伟大的分割线----言归正传,既然看了,还是要总结一下,这书,说白了就是讲商业之全球化,当然还有附带的社会影响。全球化简单分为全球化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两者当然是相辅相成,不过本书应该主要从生产方式这个角度阐述的。(我只看了一半,也就只能就这一半而言了。)为何要全球化?这其实是基于经济学一个最朴素的原理--比较优势原则。据此原理,每一件工作都该分配给成本最低的个体来做,然后大家依照供求关系交换成果,各取所需。当然,这条原则其实是商业社会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之最大区别,而全球化不过是把参与协作生产和交换的群体扩大到全球。这样大家的优势和需求更加多样,当然交换效益应该更佳。看起来不错,那问题呢?这理论毕竟是理论,现实有现实的复杂性。全球化在现阶段带来的社会问题非常直接,工作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原来从事此工作的人找不到替代工作,就要失业。工作搬家的过程最终的受害者多是每个国家的弱势群体,所以社会影响也较严重。虽然整个社会通过工作重新分配得多更多得整体利益,但利益分配的权力多不在受害群体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法规税收等调控手段,其结果只能是贫富差距扩大。这个问题是全球化在初级阶段的产物,是可以逐渐解决的。其次,鉴于国别的存在,一些涉及民族存亡的产业不能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进行全球化分配,比如粮食及能源的生产。其实除却这层人为原因,保持一定的冗余也是有必要的,牺牲一些短期经济效率来换取长期的安全稳定,否则产业链上一环的断裂在短期将引起严重的系统危机。至于技术问题,第一条应该就是交换成本。最简单的比较优势理论忽略交换成本的存在,但这显然是理想情况。严格意义上,商业关注的就是流通环节的效率,所以商业模式的进步其实也就意味着交换成本的降低。这一部分也是本书涉及的主要方面。交换成本即包含传统的如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包括工作流程的拆分和整合所伴随的管理成本。如书中描述,这些年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实物货物的运输成本,而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则不仅把运输成本的削减扩大到信息服务领域,还通过提高信息周转的效率,大幅降低了交易和组织管理的费用。第二个技术问题是信息的对称性,即不是每个个体都能获取同样的信息,所以也就无法总是做出有有效的反应。信息不对称是传统的商业套利行为存在的基础。虽然信息虽亦可以看作一种资源参与比较优势的考量,即所谓信息经济,但信息之特殊性在于边际成本近乎为零,那么对整个社会最有效的情形其实应是所有信息可供所有人自由免费使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而互助协作型的开发方式,如wiki,开源等则极大的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产权的观念应该被立即摒弃。在现实情况下,知识产权于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依然是利远大于弊。商业不同于经济理论。理论两三句说清的,商业上实现则需要无数的创新和实践。所以此书才这么厚吧。至于这个变平的趋势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我认为是向宏大和细分两个方向同时推进。对个体的比较优势会分的更细,工作流程的最小单位将不再是个体,而可能只是其在特定时间空间的一个活动;同时,参与构建一个流程的单位数量将更多,空间分布更广,时间密度也更大。极致而言,就是每一个体在某时某刻都可能参与一件工作的一个部分,反之亦然。

畅销书大多不靠谱

买的是盗版,即使如此,我还是心疼我的20块钱。讲的是有关全球化的事情。如果在04、05年的时候看,还算有点看头。至于现在,读起来真的很乏味。当然,这可能跟我学识有所长进也有关系。书看多了,就会发现,大多数的书都处在正态曲线的中间。不巧,这本书就在这个位置。

我们所关心的“平”。。。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只不过作者以自己的角度,对全球化进行了几个纪元的颇有意味之划分。在全球化,在网络的力量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世界真的是平的。当收到一个根本没有打过交道的加州女孩往我的工作邮箱里发来一封让我捐助她去香港玩的信以后,当你发现各种技术化手段让你和世界各地的人随时连接的时候,让你看到金钱、技术、能源以跨越国界、州界的速度流动、移转时,当你随时随地可以在北京泡上洋妞时,当你每天用鸟语作为工作语言时。。。。。世界,在你眼中,已经没有任何阻隔。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现在体会到“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不过,世界是不是平的,世界是不是变平了,对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世界是平的,意味着你一下班就可以吃上Pizza hut,还是你可以用上Durex,抑或是在Outlet里可以买到三折的Maxmaro?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关心世界是不是平的,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关心对面走过来,看起来还不错的那个妞的胸是不是平的。........KK..................................

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坚持打五星。

我的标准是:打五星不代表完美无缺。其实,这本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叙述的混乱,全书有极强的堆砌之感,以至于我初读完这本书时有重新编辑的想法,并付之实践(无果而终)。再比如:观点方面,只强调了互联网对传统社会革命的一面,(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而忽视或刻意回避了传统社会的诸多规则与之博弈的曲折过程,因此,得出的结论过于乐观了。以至译者后记作了补充(个人认为,译者后记是篇很好的文章,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但,瑕不掩瑜。本书提供我们极广阔的视野,也让我们深刻理解我们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这是本书的最伟大功绩。关于全球化1。0、2。0;3。0的理论,为我们简明清晰地提供了世界历史新的划分标准。可以作为《全球通史》一书的后续。——同样伟大。对于任何一本书,我们都不能苛求它全面,无误。完美无缺是不存在的。能为我们这个复杂而又变化着的社会,提供一点点精辟的启发性的思考,已经算是好书了。因此,我为本书打五星。

翻译版的读起来如同嚼蜡

如果能买到原版的,我相信读起来应该很有意思。中文翻译版本看起来实在不舒服,变扭又啰嗦。才看了5页,我就lost my appetite。束之高阁,不会再去翻了。

《世界是平的》的几点阅读建议

这是给我所在的单位的内刊写的,所以有的地方还假模假式的。也引用了梁文道的评论。******香港媒体达人梁文道梁兄说:书是由废话组成的。看看梁兄在他的“牛棚读书记”专栏里关于畅销书的话吧:有一句话我不只引述过一次,现在还打算再抄一次,因为它实在说出了真理。那就是“何谓畅销书?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说一遍,然后换个方法再说一次,最后还要多说一回”。我用这条原则检验过不少非常畅销的书,尤其是那些号称准确预测了世界未来走向的名著,结果屡试不爽,它们果然成功而且很有说服力地把常识重新说了好几回。《世界是平的》就是这么本将人所共知的常识很有功力地来回来去说了几遍的书。梁兄继续说,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比尔•盖茨要力荐这本书,《商业周刊》说所有的MBA都在读这本书?难道他们都是蠢货?诋毁所有的MBA是很危险的,他们不愚蠢,只是他们太忙,忙于书中所说的全球化链条里的各个环节,没有时间去读有深度有创意的书,因为这个充斥商业行为的世界没时间思考。当然又不屑于读太肤浅的书。所以,商业和励志类畅销书就是这么产生的。所以让我引述梁兄的话作为第一个结论:要明白什么是畅销书,这本书非读不可。世界果然变平坦了吗?诚然,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由于工作流程不断成熟、生产或服务不断分解细化,跨国界的工作外包成为常见现象,产品和服务生产线遍布全球,仿佛不再有距离或时差,国界似乎也难以坚持,世界正在变得平坦……西方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又将高端的技术、专业服务都移师中国、印度。在作者看来,这给中国、印度的年轻人,提供了无需移民就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的机会,是值得赞叹的和谐图景。跟多少年前哥伦布证明世界是球形一样,世界变平坦的实质是一场新的殖民行动:以美国人的居高临下,将对智慧和时间的掠夺说成是促进了世界大同也使不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受益。如果不是美国人太单纯,我就要怀疑他居心叵测。所以让我得出第二个结论:要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本质,你可以读读这本书。然而,抛开左派愤青的狭隘观念,我们心底深处也明白地意识到:不积极地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求发展的机会,中国将更多的落后于欧美国家、甚至印度。明知道是在拿着美国人1/3的工资、付出人家双倍三倍时间给人家打工,好让摆脱了烦琐工作的人家可以舒舒服服坐在椅子上设计未来,我们还是欢天喜地的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在世界变得平坦后,作者也忧心忡忡地说,将来波兰孩子会和美国孩子竞争一个工作岗位,而由于波兰孩子的危机感,他可能会获得更多机会。作者已经在担心,世界变平坦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反观我们自身,嘲笑书是废话的毕竟是优越的小众,而就连喜滋滋地给美国人打工的,都是相当优越的小众……我们离开作者所担心的状况还太远,我们甚至早已经远远落在印度后面。让我得出第三个结论:如果你还觉得“全球化”这个词儿跟自己无关,你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与脚上的耐克鞋的关系,那你最好读读这本书。最后,一个产品,由于诞生在平坦的世界,被剥离了它作为物的“物性”,它的身份混乱、无所寄托……一些服务,由于无限分解到平坦世界的各个角落,它们丧失了交流的亲切感、丧失了文化背景,令你感到身份不明。古老的建筑被夷平、河道被填上、两千年的古城被淹没在水下,我们在帮助世界变平坦。在世界变平之前,也许我们可以花上几个晚上的时间,读读这本书,思考一下关于存在的问题。

起码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废话

我不知道这本书里面剩下的2/3,是不是废话,因为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作者用了全书1/3的篇幅来向你介绍全球化的一些现象和例子。如果你能够接受的话,你可以拿来看看。

粗陋的初印象

初读了几十页,感觉上可以当作全球化的入门书。可观其大概,了解一下趋势,细节上则很多地方总感觉禁不起推敲,对全球化的印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过作为一名中东事务的专栏作家,能有此表现已然不错。翻译问题不少,即使粗粗看去,也是错漏多多,比如将Firefox的扩展extends翻译成“浏览器新增的个别应用程序”,最可笑的是把newspaper译成了“新闻纸”

世界是平的对我们的影响

这又是一本2007年买的书,之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cpa考试上,一直没时间阅读,现在终于可以边喝茶,边品味了。作为2006年度亚马逊最畅销图书(貌似最近一直在阅读各年度的最畅销图书,《蓝海战略》、《长尾理论》都是各个年度的魁首)和《蓝···》、《长···》一样,似乎都是试图从新的角度,解释21世纪的新经济。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首先通过其在印度的见闻,向我们介绍了世界是平的。里面有一段关于美国cpa把工作外包的事,让我感到一些思考。作为同行,美国cpa把一些基础的工作外包给了诸如印度的cpa们,而他们自己则可以从繁琐的程序性事务中解脱出来,进而思考如何为客户提升价值及维护客户关系的问题上。反观我们目前的工作,貌似也已经被繁琐的程序性工作所羁绊,说实在现在的审计报告,除了应付这个那个检查,这个那个申报,是否真能给客户带来实际的价值?(当然,你也可以说能应付这些或那些的申报,检查,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中国的cpa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似乎有些跑题了,^-^!)文章接下来介绍了作者认为使世界变平的十大力量。今天我们先来看前四个。首先,作者认为使世界变平的第一个力量是--柏林墙的倒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作者能把这两个联系到一起,我开始是无法理解的。也许作者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事件,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一统江湖。人们已经没有意识形态上的隔膜,思想的统一使世界变平成为可能。但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确实为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了条件。从此,电脑不再是高深的东西,普通人也可以使用它了。记得我第一次使用电脑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叫做中华学习机,可以使用dos系统,并可以使用软件进行文字入录和打简单的游戏。进入初中后接触了win95,从此电脑真的不像Dos系统时那么单调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多赘述了。而使用电脑,正是网络时代的黎明。第二个力量,web的到来和网景上市。记得刚开始接触电脑的时候,确实只能在单机上编编程,打打字。当然到后来也可以再电脑上放放CD等等,但几乎都是只能一个人面对着电脑。而从98年开始,家里装了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这时知道可以用电脑收发E-mail了,也可以浏览新浪、搜狐之类的网站。虽然速度非常非常慢,费用也很昂贵(记得第一次去网吧的时候,价格是4元/小时)。但这真的开启了一个时代。从此电脑离开了网络,它就成了一台“死机”了。在这里要感谢一下Berners-Lee,正是他发明了万维网,建立了这个系统以方便创造组织和链接文件;另外就是要感谢网景公司,正是它发明了网络浏览器(浏览器有什么用,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第三个力量-工作流软件。它可以使大家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完成同一件事。说的简单点吧,QQ大家都在用吧。我第一次用QQ应该是在高二的时候,第一个号记得还是5位的,可惜后来丢了。转眼到现在用了将近10年了。在这10年里,我们用qq聊天、传文件、探讨问题等等等等。正是有了这个工具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朋友或陌生人面对面的交流;把大家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第四个力量,上传、驾驭社区的力量。还是从我们身边说起吧。网络社区的发展貌似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最早时候的论坛、BBS,到后来的聊天室,再到blog的出现。我第一个blog是在2005年夏天在MSN上创立的。从此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就有了表达和展示的空间。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图片,并把它上传到网站上,供大家一起探讨。就像现在我在这里写读《世界是平的》的感想,也许朋友中也有人读过,可以一起交流阅后的感想;或看了我写的,有了阅读的冲动。这都是使人们的联系更为紧密,把这个世界拉平了。个人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技术、科学乃至社会不断前进。To be continued···

看不大懂

看完这本书,差不多完全处于浆糊状态,没能明白这本书为什么会获得全美图书奖,看完就记得三个字,就是全球化,可能是这样的书,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能看懂吧,不过也是有一些感悟的,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超快,我觉得按照一种和阶乘的发展,那样快,如果我不去改变自己,就要被抛弃,如果不赶快改变自己,就会变成一无所知的人,虽然我现在还很迷茫,但是,一直不断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学什么,在学就好。为了不被抛弃,为了适应社会。努力吧,

是人扁平了世界

http://tomzhang1986.blogcn.com/diary,20978470.shtml

由圆到平的世界

刚看完这本书,觉得书上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看到我有点晕了!都是围绕IT业的案例来说事,总觉得有点以偏概全了.同时,对中国的发展也评价得太高,不太符合现实,会容易给人一种沾沾自喜的感觉.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面貌,这世界正越来越小!

世界的平坦由行动来决定

我尊敬的一位老师送给我的这本书,用了2周的时间读完,在大脑中的树突一次又一次的被刺激,从技术的角度来书,作者的确是皮毛的很,但从另外一方面,一名作家能够把这么多技术的领导者的思想串联起来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世界是在变平,而且速度的确很快,以至于这本书翻译过来的速度远没有技术更新的快一样。作者的观点确实是代表的美国人的很多想法,对中国的评论也都是正面的(不排除译者改动)。不管怎样,在现在,人们不再去议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话题了,人们不在去议论布什的愚蠢与否(无个人攻击),因为这些事情有的变的没有了意义,有的已经变成的公理。世界是在变平,同时会遇到另外的问题,一个球面变成了一个平面的时候一定会有新的边产生(想象一下),那么什么是边缘问题呢?战争?经济全球化?独裁?民主?……总之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但不论如何,这本书是够5星的级别,读书的目的不是从书本中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刺激你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更多的树突(希望你能理解这个意思)。若读这本书,我更建议先要把何帆的译后记看一下,这样你能更客观的了解这本书。

从周厉王到托马斯--- 世界平方论

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引发的暴动让我们的历史档案上记下了“国人”和“野人”,“野人”---城外、田野之间、山野丛林,那时还到处是未知之地,浪漫和想象充斥于《诗经》和《山海经》,那时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现在地是“球的”,宇宙是“膨胀的”,但令人沮丧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在现代科技的操作下,全人类不分种族被大规模集成到地球村这块唯一的电路板上面。于是田园消失牧歌停止,做回“野人”从梦想化为妄想。化今为古,周厉王会无野可遁,将和“内蒙古的四名囚徒”一样抓回问斩。“再好的东西,如果跟你无关。那么,这个东西,都只是生活的八卦,而非必需品。”持这种论点的人 “还沉睡在中世纪的雾夜里”,这是一种幸福的睡眠,但代价沉重,张延平(北青集团老总)发现一个年销售额5亿的公司变成了盈利仅仅17万小店儿的时侯,其实才几年而已。上亿元的代价换回的感悟是“如果现在你不了解互联网,你就没有办法了解这个世界。”MJ 关心世界,关心热带雨林的减少,他说“It’s for love.”,在地球村里每个人都要关心世界,因为世界已变小,他在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It’s for life.”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派兵出征希腊,雅典危在旦夕,飞毛腿斐里庇第斯一天多急行200公里到斯巴达城求救,1935年5月28日到29日晨,同样用20个小时急驰240公里,红军飞夺沪定桥。可见一天200多公里是人类脚程边界。穿古通今,一天可环游全球,只要愿意,与世界通讯几乎是同步的,科技的边界还在扩展。插播:休息没有什么不变的,除了变本身没有什么值得相信的,除了信仰本身刚刚看过MJ《THIS IS IT》It’s for love 和本身比以外都不值得计较。没有信仰的人,暗淡一些正在追寻真理的人,痛苦一些我们希望快乐,富有 但遗憾的是据我观察,这些都在本身以外网站:越来越象商场现在是2009年11月,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客座研究员)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主题是“越过长城,通向世界”八个字。1995年5月因特网在中国投入商用,14年弹指一挥间,钱天白教授去了,中国网民3.5亿了,张朝阳低调了,互联网繁荣了。和几年前比,现在网站越来越专题化和功能化。听到新浪、搜狐让人想到的是新闻门户;网易想到的是邮箱;淘宝想到的是网上商城;豆瓣网想到的是图书及文化评论;百度想到的是搜索引擎,当然这些网站还提供其他服务,但经过运营这即是他们的核心价值。网站原来包罗万象,为浏览用户包办一切,现在更多的网站转为运用方法为定向用户提供工具,内容交由用户组织填充,网站在想方设法把最繁琐的部份交给体质,在网站体质之下,用户成了使用者和内容供应者。用户借由网站,分享专项体验,以豆瓣网为例每天访问IP超过56万,页面浏览量823万,有数十万计的用户在这个网站分享关于书籍、电影、名人讲座等信息,他们以自己愿意的方式,讨论相关话题,获得消息辅助或引导相关消费。网站有点儿象商场,不运作内容而是运作场地,交易转给进出商场的买卖者。但难点却在于如何让商场出名,这需要一整套定向行业的网站运作模式。插播:休息“过了今天,明天就没事儿了”“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上面的话,应该是网站策划阶段最好的激励,如何“建立”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世界是人民的,人民需要领导者巴顿说:“Lead me, follow me, or get out of my way”(引导我,跟随我,要么从我的路上滚开)世界属于人民,但人民无时无刻不在被引导。明星,知识精英,亲朋好友构成的人际传播方式,成为大众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网站要培养自己的舆论领袖,借之受众将更乐于接受商业引导。未完待续:拿破论说:“你不可以与一个敌人战斗太久, 要不你会教会他战争的艺术的。"

压缩饼干般的世界

世界是平的1.压缩饼干般的世界后来我发现,其实那些伟大的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做啥。你看把“呼愁”写得如此苍凉美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是差点跑去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么。你看把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写得那么对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是差点去当一个了不起的钢琴演奏者么。你看梵高,他当时想的绝对不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而是如何才能凭借自己喜欢的东西填满自己的肚子。比起今天教导我们的东西,他们永远是显得天真而白痴。明明越早下定决心,就越容易成功。至少成功学的书上是那么说的。我在图书馆看到那么一大堆成功学的书,被翻得稀烂。本来就是,没有人不希望成功;没人不希望成为众人眼中发光的角色,自己打一个喷嚏,全球都会感冒。比起好好做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追求成功的人,希望凭借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不光是学习,还有生活,事业,家庭……我下决心了,以后真要是成了个NEWBILITY的商人,我也出本书,书名就叫《成功学都他X的放P》!我真想指着谁的鼻子骂一声:你们家的成功能复制粘贴啊!南辕北辙的经历可以创造同样辉煌的成功。再者说,成功有标准吗?就像对于美丽的南辕北辙一样,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越发高山仰止的大世界里。到底是哪个人想要把世界变得跟压缩饼干一样平的?2.忙碌的意义现在的人都忙。忙得不知东南西北。我自己也同样淹没在一片名叫繁忙的深水港里,自以为繁忙的缺氧就是救赎,不知道那恰恰是被淹死的前奏。忙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学习,考证,恨不得自己一毕业手里有大把大把的资本,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从此就可以爆发户一样地说,老子奋斗了,是个有钱人。或者变个说法,是个成功的人。可不是,世界都变成平的了,我们还不赶紧把自己变成压缩饼干,赶紧让自己成为效率最高的典范,最后被资本的世界一口吞掉。我总是很想问,原来我们那种在阳光下懒洋洋的幸福生活死到哪去了。用磁带把生活唱得色彩斑斓的幸福生活哪去了。也许当时我们是买不起猫食,是付不起水费,但从一个极端变到另一个极端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神经衰弱,我一开始还以为失眠是个罕见的词汇,直到有一天我自己也闷在被子为一些无聊事反复烦恼,被一点点小小的声音反复吵醒,干脆就无比清醒地在黑夜中朝眨眼的星星们伸出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承认自己监守的是废弃的城堡。固执地捧着的,已经是垃圾了。《神话简史》这种注定无法流行的书, 一直呆在图书馆很可怜的位置。那个女作者写,我们的确生活在一种更有效率的生活中。可我们丢失了神话,杀死了上帝之后,我们就变得更快乐更善良了吗?逻辑是无敌的,但逻辑无法解释道德,善良,美好和天真。我们最看重的一直都不是逻辑上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看中的其实是内心最重要的坚持。其实一直是这样。所以只能是这样。我当然知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3.平面的甲壳虫卡夫卡在有生之年,就没有什么重要作品发表。他只是继续做他普通的工作,如同今天的人们一样珍爱生命,远离文青。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写城市的生活把人们变成了一只只甲壳虫。跟我同样星座的卓别林先生曾经在《摩登时代》里,把一个小人物写得那么认真而可悲。即使他们最后是向着光明走去的。我们也开始变成平面上的东西。可以被某些指标轻易地丈量,选择和放弃。我们的高考成绩单,我们的四六级成绩,我们的考研成绩,我们的IQ,EQ还有乱七八糟鬼知道是什么Q的东西,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所以人家是对的,拼命地追求这些别人可以统一评判的东西。我也在追求真理,我也想追求那种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的生物老师一副无奈的样子,说,你们有能力的还是都出去吧,国家实验室每年都有那么多人想往里挤……我是普通人。遗憾的是我也不是那种可以到欧洲去读语言学的有钱人,八成我会在读完大学之后继续可能饿死街头的生活。我也想好好地做学问,跟燕赵间豪俊交游,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可是世界已经变平了。平的,平了。多种价值观根本就不现实。世界是平的嘛。丈量人是否成功只有一种标准,在不是零钱的情况下,谁的腰包更冲。我想做一个,与他们不同的,出色的大人。说了那么多年了。结果很有可能我只是一只被压扁了的甲壳虫。4.所谓污染都是在水下的本来以为世界已经够平了,没有人深入,大家就固执地研究表面现象吧。结果我发现,甚至连水面下都一马平川的一样起来。要讨好老师,男老师抽烟的送烟,不抽烟的送酒。女老师则上化妆品。这样有助于拿奖学金时提供各种方便。甚至连学生都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哦,原来我没拿奖学金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孝敬老师啊。说得就仿佛自己该送到炼丹炉里修炼成仙。原来这里也开始平坦起来。我们不敢在手术前不给医生红包,我们不敢在得奖学金之前不请老师吃饭,我们不敢在没给某人钱的时候请别人办事。相同的规矩,不明白的走人。因为明面上的那些都是片面的。就算再怎么平的世界也有正反面之分的,只看懂一面的人,没有理解平的定义。我是不是也必须,不得不,非得要,成为同样的人才能不难过。我只是想做一个,安静的,平淡的,善良的,天真的人。能有肉吃,能有书看。是不是每一个在成长的人,都得被世界反复教训,必须变得一样起来,我们才有活下去的资本。我们总是以为那些在被子里闷住的哭声只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总是以为那些痛彻淋漓的发生只属于我一个人,然而,事实,实际上,已经有那么多,那么多人都经历过了。宿舍内莫名其妙的酒瓶,大家孤单的失眠,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对着洗手台上的月光,忍住满眼的眼泪。我知道你们和我们一样敏感。不管我们是不是看了同样多的书,听了同样多的碟,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擦肩而过。这个满目创痍的世界,早就已经不可能符合我们的梦想了。5.如果有一天如果平的,仅仅是指大家都变的真正平等起来,畅通无阻,不用这么蝇营狗苟地对待自己的梦想,该是多好的事。我们在阳光下寻找梦想,奔跑,吃些通向梦想路上扬起的灰尘,以为那就是最美的路途了。我希望中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你们为什么都不明白我!小时候,也许家长他们也这样想过,这样对父辈的父辈咆哮过,一代一代的,世界越来越平,我们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被迫成为世界大工厂的一个一个螺母,稍微不注意就被时代这部大机器撵得粉碎。但我们不得不生活下去,怀揣着美丽的梦境。因为即使没有任何效率,这个苍凉的世界中,人类也必须有希望才能支撑下去。直到我成为一个与他们不同的,出色的大人。直到有一天,世界上布满高山,每个人都快乐而平等地攀爬,我们可以自由拥有喜欢的生活方式。直到那天来到之前,我会安静等待的。因为那些沙砾,只会将我的银色之翼打磨得更加美丽而已。

一些有意思的摘录,还整了张脑图,不过放不上:(

P15 新闻业真正的增值部分是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你需要一个真正的记者完成对这条快讯的评论文章,其中要包括该公司的声明、业内最顶尖的专家的评论、甚至是该公司竞争对手的看法。P098 自2000年以来,在美国与运动有关的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增长了34%,在2004年达到了12亿美元;而在12岁至34岁的男性观众中,几乎所有主要运动的电视收视率却下降了。P105 网络泡沫的破裂不仅没有破坏全球化,反而加速了它的进程。压缩费用-转移到印度P126 推动沃尔玛不断创新的因素:与外界相隔绝的地理位置、挖掘自身潜力的必要性P141 不是向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而是建立一个让客户能自我掌控的合作体系,然后迅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P205 人们在报纸上常常读到一些大公司将工作转移到海外,但经济生活中的小公司都在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P285 英特尔的芯片仅用两种原料:沙子和脑子P325 进行了批发型改革之后,政府必须继续为人们提供一个受法律保护的、遵守游戏规则的经济环境,使私营企业和个人可以放心地从事各种竞争,真正的经济增长才会到来。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企业家,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去创新,公司的数量才会逐渐壮大,并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利的支撑。P325 只有当人们感到创业是容易的,是有利可图的,雇佣和解雇劳动力不受限制,信用体系十分完善,健全的法制能够保护资本所有权不受侵犯时,改革所需的各种条件才算齐备。P325 国际金融公司的5个基本问题:1、从当地法律、市场规则和许可证费用的情况来看,创办公司是容易还是困难?2、能否自由地解雇和雇佣工人?3、合同的执行是否困难?4、信用体系是否完善?5、是否有健全的企业退出制度?P328一是简化规则,尽可能地解除对竞争的管制。因为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而过多的管制则会打开官僚贪污贿赂之门。二是集中精力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三是把因特网技术运用到管理之中,它可以使办事过程更快、更透明、更不容易产生贿赂丑闻。四是减少法院卷入商业纠纷。P338 任何一个想改变政策的墨西哥总统,不能像他独裁的前任一样自己说了算,而是必须照顾到社会各方的利益,然而这就像放牧一群猫,每一方都自行其是,很难取得一致。弱民政策的后果:刁民辈出+官商横行,官员或官商成为民众代言人。P345 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比预想的速度更快。P346 是你推动了创新,还是你的竞争者通过创新超过了你。P350 过去许多公司:躲在技术后面,你可以做得很好,但不必非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国为你从来没有考虑过与世界竞争。地平线就在那时里,没有人的视线能够超越地平线。P368 柬埔寨的打字员不必非得懂英语,他只需要学会如何输入英文字母即可;他们工作时两人一组,每一组输入相同的内容,然后计算机通过程度比较两个人录入的内容是否一致,以确保没有错误。P395 新的传播系统因特网更容易传播非理性,因为非理性在情感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接受非理必性不需要具备高深的知识,所以更便于在人群中广泛传播。P405 鼓励相互依存、包容、开放和希望,而不是自给自足、排外、限制、怀疑和不满。P411 你现在的社会拥有的回忆多于梦想,还是梦想多于回忆。一旦一个公司的职员告诉我,他们的买卖在过去是多么的好做,我就会知道,现在这家公司的处境不妙。P418 来自石油的诅咒P419 当你告诉人们有更好的选择时,他们是不会改变的。只有当自己意识到没有更好的办法时,他们才会被迫变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和个人

很畅销很出名的一本书,一部21世纪全球化简史,是一本世界各个国家读商科的学生都值得读一读的有趣的好书。全书的逻辑很清晰,提出问题--世界是如何变平坦的?通过分析问题试图寻找答案--平坦的世界上的美国和其他国家,平坦世界上的企业与个人。解决问题的途径--面对越来越平坦的世界,个人、企业、国家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平坦化趋势下世界将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托马斯 弗里德曼以一种客观的,不掺杂狭隘民族利益和民族情绪的眼光观察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视角,一个采访者善于捕捉的敏感和一个记者的深度给我们展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身处这样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世界,越来越认识到,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对的。新的世界野蛮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的方式逐渐被摈弃,更多的是互利互惠与共同发展。身处新时代的国家要认识到全球化将抹平刻意修筑的保护墙的必然趋势,应该顺应这种趋势作出应对措施,任何负隅顽抗都是徒劳的。我们把一个国家比做一个躯体的话,那么明智的领导人则是至关重要和影响到前进方向的头脑,而就业体制则是保证生产力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肌肉组织,福利体系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有益的脂肪。同时我们还需要有良知的企业,才不会外部不经济致使环境恶化;而良好的教育是生产力发展之本,危机感和进取心则是发展的动力。还而言之,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国家竞争力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优秀的教育体系则是劳动力来源的保证,政府该做的就是保证市场的公正和资源环境不被恶化甚至改善。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人: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不能仅仅致使适应而是主动进取,我们应该做3个领域的专家--现在精通的,与现领域紧密相关的和将要涉足的3个领域。我们要重视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激情和好奇心”--最重要的能力汪汪体现为任命出自内在动机所做的事情、“与人友好相处”、“开放右脑”--建立良好的关系而非简单交往,解决新挑战而非处理日常问题,统筹安排而非先抓一点。真正的成功者,是抛弃曾使他成功的东西,从头再来。

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弗里德曼的姓名就如雷贯耳——着重点在贯耳,而不是雷——那是个好读书不求甚解也不愿意多求甚解的年纪,人们比拼的往往是必读书、鼎鼎有名书目背后高高上扬的勾,那种带着一点自矜、表示“哥已阅”的标记总是推动跑图书馆的动力。然而我翻遍整个图书馆都没找到这本连比尔盖茨都表示推崇、告诉你21世纪是什么样的书。无奈之下,我用手机下了个txt节选版,逐字逐句的读完,完成了从如雷贯耳到五雷轰顶的转变:市场化,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等词汇时髦而又顺其自然,夹杂在翻译文学特有的调调里,充满了老美到家传道的感觉。让我不自觉的往自己的鼻子上扶了扶——对不起,我要是有副眼镜就好了。那时候我的qq还只是2个星星,打开IE后只会输入baidu.com,想到什么就在框里输入什么。很多年以后,我觉得当时看的节选版是对这样名书的不尊重。于是当我重新拾起这本书的复杂版——《“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我发现它有380多页,他讲得还是全球化,世界分工,技术革命,政治经济文化。导言读毕,我还没有发现一个新鲜的词汇;第一章读毕,没找到一个全新的概念,我甚至有些惊讶:这就是那本全世界翻阅排队借看的书?我仿佛是在浏览一个二道贩子的IT博客。另外,那种由于生硬的翻译带来的诘屈聱牙比阅读火星文让我恼火:当每个字都认识,而必须在读完两遍才知道他罗嗦一堆,引用杂七杂八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家长里短只是要告诉你,要开放,要合作。立意熟悉、烂俗得像领导人的新年致辞,那感觉一如你打开精美包装看到的却是烂苹果。这会儿,我的qq早过了太阳的阶段,收藏夹开始分文件夹,而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搜索,而是twitter,是Facebook,是google wave。之后看到梁文道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大多畅销书只是在复述,把说过的废话再讲一遍,他说的正是这本书,写于2006年。当时这位教授接触的东西绝非以看书为乐、以看多书为荣正好接触大部分信息来自图书馆而非其他途径的我辈学生能比得过。文道说,这些概念在报章媒体里说得够烂了,但阁下彼时内心生发的新奇和激扬,则是由于视野狭窄与知识匮乏双重前提下的必然结果。倒不像做“时过境迁、我成长了”这样的感叹,只是忽而觉得:有很多的书,如果曾经给过自己的启迪、警醒或棒喝,便是它的大功用,即便多年以后,重新拿起它并没有新奇的感受,但也当有对一名老者那般,觉其德高望重。当然,以噱头、玩弄和拼贴事例、概念的作品不在此例,以欺诈读者信息不对称而沾沾自喜的作品也不在此例。作品可渊博、可深邃、可超前、可遁世,可讥讽、可说教、可言事、可叙述,但绝不可卖弄糊弄,不可毫无诚意。从这个角度上说,弗里德曼这位老记者是真心要告诉世界,它是平的。虽然很多年以后,他说的那些几乎都成了常识,而一些观点也并非由其始创始倡,但没关系,他是认真的,有准备的,有思考的,也启人心智的。但我也只读到了第二章就放下了。惆怅之余我想,在2010快到的时候,属于这个年代的《世界是平的》在哪?世界是要全球化了,要多极化了?互联网又要成什么样儿?谁来告诉我?想起《兰亭序》里的这一句: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悲夫!

《世界是平的》中的平坦世界

畅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世界是平的》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平坦的世界:科技的发展,包括计算机、通讯、网络和运输等学科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公司可以进一步消除自身面临的各种摩擦和障碍,甚至绕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公司的结构将可以高度分散和更加扁平,于是公司便能更加快捷便利的提供产品和服务,因为也许离你不远处就有一家该公司的下属结构。作者同时预言,在这种没有垂直管理,而是采用平行合作的公司结构下,新的中产阶级的工作将是协同公司的各个分散的机构,而原来中产阶级从事的工作则被外包了。得益于公司的高度分散,外包和离岸经济更加容易实现,你只要付1/25甚至1/30的钱,就能从发展中国家或者买到所需的原料、产品、劳动力甚至头脑。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实行外包的国家感激涕零,因为他们得到了以当地经济水平来衡量显得非常体面和高尚的工作。于是,发达国家就可以将制造业和业务流中最制度化、最不需要创新和对行业的丰富经验的和创造价值最少的部分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或者也可以内包给自己国家中的弱势群体,因为其实他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都非常便宜就是了,再说工作并不复杂,稍加培训就不会出差错了。以低廉的价格从发展中国家购入产品和服务,利用自己的经济主要是科技优势,稍做加工(就好比往已经做好的冰淇淋上再加一点香草和巧克力),然后以高昂的价格再卖给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外包的另一端),世界是多么美好,“世界就是美国人的牡蛎”!而且由于这种经济模式,更多高价、相对先进的产品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更能进一步地刺激当地人民的欲望,市场于是变得越来越大,而且似乎没有止境,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嘛,这真是太和谐了。作者认为,这种经济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有利的,正所谓双赢。因为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在当地就能获得高尚而体面的工作,虽然报酬在发达国家的员工来看是那么的低,但无论如何,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很高兴,而且应该高兴。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公司的结构得到了优化,人们舍弃了机械化、不怎么需要创新、门槛低因此报酬也不高的工作,因为这些都被外包了么。于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可以往经济链的上游走,经济优势更加明显,教育投入也可以更上一层楼,科技优势也得以保证。我觉得吧,作者的结论下得有些仓促了。作者认为,科技的发展可以促使高度分散和扁平的公司结构出现,而且这种结构使得公司的成本大幅降低,并举了沃尔玛的例子,但是作者自己也说了,沃尔玛能够实行这种公司结构是因为它技术领先,财力雄厚,供货商不得不巴结它,提供最低价格的货物,还改变自己的公司运行模式努力让自己融入沃尔玛的供应链。这种模式确实可以获得更多收益,看看沃尔玛的成功就是了,但是显然不是什么公司都能以这种方式赢利的,不说有没有资本来搞这一套,光是能不能让自己的合作者以谦卑的姿态来迎合自己就难上天了,每一个地区,或许都能出这么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也不会再多多少了,这种占尽所有优势的公司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出现两家,实在是一山难容二虎。其次,作者所描述的经济模式,不过是一种新形式下发达国家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剥削” 发展中国家的方式而已。作为一个美国人,当然怎么看怎么觉得这种经济模式顺眼,但是像作者描述的那样以承担外包为荣的印度一样的国家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只要是有远见的,绝对是对这种模式极为不爽,这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啊,自己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脏活累活都自己干了,解放出来的发达国家能不更进一步么。另外,作者还说了,世界变平是必然的,没有恐怖分子捣蛋的话,发展中国家最终赶上了发达国家,于是世界就平了。但是呢,大概是为了在美国能把这本书卖的更好,作者又花了一章来说明虽然面临种种挑战,危机丛生,但是美国将继续保持优势和领先,不会被赶超,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另外,这么本论述全球化的书能在中国卖的这么火,李开复实在是出力不少,又是在做讲座的时候推荐(我就是这么听说这本数的),又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推荐,还请了该书作者给google员工培训,大肆宣传。不得不说开复同学的营销能力和深刻了解如何使用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地方是值得佩服的。只是不知这个中国大学生的教父还能火多久。不过以他的水平,就算在google中国的位置坐不牢,在大学生这带几股潮流还是很容易的。可惜了一个大好的科学家了。

狮子和蹬羚的故事

题目有些哗众取宠,内容略显拖沓冗长,抛去这些,作者的观点还是很有启示性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狮子和蹬羚的比喻——无论是狮子还是蹬羚,早上起来就应该奔跑;还有就是印度的发展态势,以前更多的是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印度人在软件行业中的崛起,读完本书之后则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无论如何,对像我这样的井底之蛙而言,这本书算是一个潜望镜,让我看到了更远处更宽广的世界。

视觉的冲击

我只所以没有力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最好的我现在看了约五分之二,给我的思想刺激很大。我感到个人也可以和国际接轨,估计这是以前的人所从来没想到的事情,因为有了互连网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世界确实是平的

我是2年前读这本《世界是平的》,Bill Gates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它,07年4月10日billg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也曾极力推荐过,当时我也在现场,不过我是在那之前就开始读的。我不太清楚在其它传统行业普通岗位工作的朋友读这本书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比如纺织厂的女工、电厂的技术人员等等,可能书中描写的世界的距离正在缩小,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的文字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在心里激起多少浪花。自己不了解的就不多揣测了,我只想说说我的读后感。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恐怕这个工作是最方便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进行联系的。哪怕是飞行员,就算可以全世界地飞,911后各国加强了安检,美国要求外国飞行员商业飞行时到港不能出机场,其实也不那么自由。假如我编写一个软件,放到互联网上,谁都可以下载使用,那么,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见证我的劳动成果;假如我基于互联网建立一个虚拟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可以使来自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网友,那么我就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跟别人一起协作……《世界是平的》里面说得比较多的是软件外包,其实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过不少人都对软件外包持蔑视的态度。抛开自负的因素,其实我发现他们自己并不能找到多少蔑视的资本和理由。但是我想这本书可以给人们一个公正客观地视点来对待类似于软件外包这样的事情。如果把世界比作森林,那么那些先发达起来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就好比森林里的虎豹豺狼,那些非常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就好比供他们蚕食的中小型食草动物,中国正在崛起,如果比作鹿马兔子之类的显然不合适,但是比作醒狮恐怕有操之过急,反正就是个杂食动物吧,需要吃肉但一时半会儿又抢不过狮子老虎之类的蒙受。大家看过“动物世界”的话一定对一些画面很熟悉,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狮子捕猎到一匹斑马,吃了一半就吃饱了,悠哉悠哉地走了,然后野狗、秃鹫之类的肉食动物就来了,分享狮子剩下的美餐。其实软件外包就类似于此。就拿中美之间的软件外包来说吧(本人从事过不短一段时间,自知稍有发言权),对于软件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当然首先是信得过美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售后服务等,无论从整体实力考虑还是从具体细节以及研发经历和产品成果专利等角度考虑,再抢订单时美国公司总是会具有一定的明显优势。而国内目前IT界还不够成熟,软件研发实力其实是对这整个行业生态圈的综合考量,并不是每年有多少计算机系毕业生就能决定一切的。美国公司抢到订单,就像捕到斑马一样,然而自己又吃不完或者有些部分不喜欢吃,比如美国的人力成本太高,他们更愿意花钱雇佣高级别的设计人员来设计出解决方案,这也是最核心最值钱的部分,然后把那些不那么核心不那么值钱的部分外包到像中国、印度之类的地方来。其实这是个资源充分利用的方式,谁都有吃的,谁都不饿肚子,什么都不浪费。看待软件外包首先要让自己心态放平和,这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心态放不平和就难免看事情偏颇。假如说美孚石油公司想要定制一套可以涵盖公司所有海上石油钻探平台以及炼油厂的管理系统,有几个中国公司有那个实力来接这个单子?人家就算不招标直接把单子给你,你吃得下吗?我想起了一幅照片,一条蟒蛇一口气吞下一直比自己大很多的鳄鱼,结果肚皮被撑破而死了。再说了,假如把你放在美孚石油公司负责这个项目招标的那个负责人的位置,你是更信任美国软件公司的实力还是中国的呢?对不起,肯定是美国公司,这是事实,咱比人家落后不是靠耍嘴皮子就能赶英超美的。美国公司显然也一口气吞不完,他们会把很多外围项目分发出来给其它公司去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越来越多地是发到中国这边来。其实这是我们自己IT界很好的原始资金积累的过程和机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迟早要栽跟头。既然大家都在这个商业社会理论,我想,通过这样的书籍让自己冷静和成熟些不无好处,过分偏激和随着自己的性质来看待商业的发展,恐怕迟早要混到吃低保的地步。

说实话

说实话,我根本不在乎“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管他是圆的还是扁的。我只关心“我的世界”,别说,我的时界还真是够平的,平淡无奇的平。任何事情一旦上升到了宏观的高度,也就是上升到了一个没谱的高度。也就是到了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高度,也就是到了你想怎么说都可以的高度,所以,我一般认为这类东西基本是没有营养的。除此之外,书本身还是写得不错的,连我都能看懂的书一定是写得不错的。

订阅engadget和cnbeta好了

一路停停看看,看了快一年了,这次回老家,才有时间看完了。作者有点职业病,就是证明观点的事例铺陈的也太冗沓了一点。如果你想要从里面学到点什么,答案是没有。很多都是你明白的道理,只是本书很好的做了阶段性的总结(web的世界发展太快,09年来看这些书,已经觉得很多东西已经变得更出作者的意表了)。那么,如果你想从里面了解这个新的世界,去淘宝和百度有啊看看,然后订阅engadget和cnbeta吧!你可以得到更多革新了的商业链概念和直面飞速发展的科技。

读《世界是平的》后记

 利用了数不清的午休时间终于读完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二版(何帆 肖莹莹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1次)。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如:   “……给年轻人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使自己美好的想象变成现实;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如果你对别人不满,双方可以由法院根据法律判决,并且不需要用山羊贿赂法官;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追逐自己的创新思想,成为自己国家里最富有的人、最有创意的人或最受尊重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背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牢骚和主张都可以见诸报端;给他们一个社会环境,在那里,任何人可以竞选公职。……结果会怎样?他们不会去想着炸掉整个世界,他们会希望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国家权力来自社会底层,人们能够感觉到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会花时间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下一个该指责的对象是谁……”   作者把平坦化的世界描述的是如此美好,以至于我以为世界真的变平坦了。但掩卷后我却产生了世界变得更加崎岖不平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有的地方的人为减肥而节食,有的地方的人却尚未满足温饱;有的地方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有的地方的人却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有的地方的人从平坦化中获益,有的地方的人还不知网络为何物;……   作者以印度和中国的少数地方通过网络拉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为证据得出了世界变平坦的结论,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即使是在印度和中国也只是少数人接近了与“平坦”世界的距离,享受着平坦化带来的益处;而更多的人则越来越被边缘化,与“平坦”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作者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以美国人的利益为起点;用美国人的思维逻辑来思考;然后来套用到印度、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身上,是其错误的根源。在美国人口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占人口主要成份的中产阶级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平坦”化会使大多数人获益。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的,能与发达国家搭上关系,能享受到世界“平坦”化的利益的只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数人,虽然会有一些处在金字塔中间或中下层的人也能利用“平坦”化得益,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把自己提升到金字塔的顶端,但其结果是使金字塔从塔尖到塔底的距离拉得更大,世界变得更加不“平坦”。 group5659@xiaoi.com

近在眼前的竞争

周围有很多人力荐这本书,所以期望特别大。但刚刚读的时候有些许的失望,可能作为一个80后对书中引起世界变平的原因习以为常,但读到关于美国那部分时被震撼了。我感觉作者描写的不是美国的昨天而是中国的今天,同时也对中国的未来隐隐担忧。中国能否逃出“富不过三代”的祖训呢?联想到现在90后浮夸之风盛行,我们80后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模样呢?建议大家读一下这本书,然后介绍给你的父母读一下,因为这本书对上一代人一定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最后我对本书的译者何帆也是佩服的,此人的文笔这里就不用我来妄加评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所佩服的是何帆能在译后记做出自己对本书的评价,我觉得比一味的吹捧要有意义的多。——虽然可能是本书作者提到了我们的敏感话题才引来这番评论,不过殊途同归。终归是好的。

世界是平的吗?

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提供过极为不同的答案。历史终结了,文明冲突了,国家主权削弱了,一个地球村、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来临了……但对这个新的时代或世界,不同的人准备也极为不同。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怀疑。国内理论界早就指出过全球化的阴影,并思考中国之路;欧洲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则力图走“第三条道路”……如此众多的回应和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看到了全球化的事实,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梦想而做出的反应。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把自己描绘为一个敏锐的先知,率先意识到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合作或竞争,种族、肤色、语言等差异都被打破了,人类通过海底光缆和网络就能实现社会分工。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变革正在无情地推进”,不过那是好事情,因为只要你信仰这位先知的话,顺应潮流作出变革的决策,那么你就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  看来这对发展中国家很不错,因为“公司和个人几乎可以把工作包到任何地方”,如作者说的,如今“没有所谓的美国人的工作,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与竞争”。听起来很公平,是吗?而且现在的人才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都可以“即插即用”,似乎还顺便解决了穷国的人才流失问题。但是世界真的会是平的吗,还是只是又一帝国的降临??

向托马斯.弗里德曼致敬

早就拿到了托马斯.弗里德曼写得这本《世界是平的》,从结婚前,一直看到了奶爸,终于看完。很多话想说,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记者,我想说,向托马斯.弗里德曼致敬!《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我看了太久了,开始看得时候还没有和rose结婚。刚刚结婚的时候记得有次陪rose加班还带上了这本书,当时这本书在国内还比较热门。有次出差去上海的路上还和别人聊起了这本书,当时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本书的译者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断断续续的一直在看,没有看完,今天终于读完了,也可以把豆瓣中的记录改成已经读过。这篇blog纯属自己犯酸,以后我想再写些真正对本书作者一些想法的感触,算是真真正正的读后感吧。对于我来说,如果是本好书,特别是容易引起我的思考的书,他一定是被摧残得厉害,书上被用铅笔划得不成样子,就像世界通史和万历十五年、以及德鲁克的著作一样。这本书就是这样划了很多,写了很多。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当了奶爸之后,能够耐下心来,在入睡前,重新读完这本书。坦率说,乐乐可是不爱看这本书的,不像房龙的人类的艺术有那么多漂亮的插图,乐乐也会咿咿呀呀的看这本书。所以看这本书,我是没有办法哄乐乐的。托马斯.弗里德曼真得很让人敬佩,我没有想到一个记者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他热情,充满了朝气和希望,那种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在字里行间就能让人感受到,感染到读者。我想即使有互联网,这样的写作者依旧能够影响你,让你爱戴他,兴许为此仍旧会去购买他的报纸,仅仅是为了阅读他的文章。其次是其热情带来的效果,他能够以如此的角度去描述IT技术,让那么多人能够看懂,那么的热爱和鼓吹我们的IT技术,可以把IT技术讲得如此通俗易懂,让人们都愿意去尝试!这着实令人敬佩,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记者,特别是IT记者无人能胜过他!其实我认识的中国IT记者也有不少,比如很早开专栏的刘克里、高丽华老师,我更喜欢后者,特别是后者那种平易近人的朴实感觉,以及退休之后依旧孜孜不倦的笔耕精神,令人敬佩,每每在公司里见到高老师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即使是高老师,较之托马斯.弗里德曼相差太远。刘韧我也有幸与其同事过,虽然时间很短,交往极少,但是比较起托马斯.弗里德曼相差太远,也许柳传志他们这些CEO们喜欢他吧,经过他出色的笔,一个个都成了英雄。但是这些英雄是什么英雄呢?也就是数字上的英雄吧,是带给世界和中国人民改变的英雄吗?也许是,但是文字中看不到。更何况刘现在锒铛入狱,就是我穷死也不希望做类似的事情(但愿那些都是传闻)。第三是不同的视角,他把很多人眼中的东西不同的角度描述出来,让人们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敬佩啊!敬佩!我曾经是一个IT技术的狂热爱好者,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领域,曾经一度被很多朋友捧得飘飘然,有朋友说我对某些产品和技术的理解比一些公司的技术老大看得还远……但是看完了世界是平的,只有一个感觉,脸上红得发烫!也许我算是个技术票友,但是从做媒体人的角度上,比托马斯.弗里德曼对行业和世界的贡献,差得太远了。引用其书中第十四章的一句话作为博客的结尾,也算是自勉吧。坦率说他书中浸润着极大热情和激情的片段很多。“当回忆超过了梦想,即意味着终结的来临。真正的成功者的标志是抛弃曾经使他成功的东西,从头再来。”最后感谢思科中国公司的PR人员钟敏,以及思科中国公司的总裁林正刚,他们把这本书送给我们这些记者。谢谢这本可以鞭策我们IT媒体从业人员的好书!

It is not only about IT

At first, I bought this book at O'hare airport (Chicago). The reason for the purchase is the CTI (call center) content. But when I get into it, I found the central value about this book is not only IT or CTI but also the way to see the world's development. I like it and thank for all benefits of enriching my thinking. I believe I should read the Chinese version if I have time later.

一些感想

2007年暑假读的这本书,给我的大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以一种开阔的心态来面对未来,而不仅仅是沉于一块小地方的琐事。让我用一句话来评论:一本了解现今世界的百科全书。

write

This is a book that can be read over and over because the it is so jammed with information. Very interesting and very insightful for a new century.

看了这书,真后悔花了这么多时间来看

如果你是从事IT业的,就一点不奇怪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例子,我看这作者对IT业有些外行,才感到奇怪。

全球化3.0:美丽新世界?!

全球化3.0:美丽新世界?!              渔夫和鱼五百多年前,哥伦布扬帆东去,直达西印度群岛,他向国王与王后证明世界是圆的,因此青史留名;而时到今日,美国的著名趋势大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却通过他的新书《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向我们宣告:地球是平的。 二十一世纪前脚匆匆到来,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为它立传,有“全球化大师”之称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新书《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之中,弗里德曼自谓发现一个美丽新世界:“变平的地球”。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球化1.0版,是“国家”的全球化,始于1492年哥伦布打开新旧世界的贸易大门到公元 1800年前后,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第二阶段是全球化2.0版,是“企业”的全球化。全球化2.0大概从1800年持续至2000年,中间曾经被大萧条及两次大战打断,其中工业革新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在第三阶段是最新的全球化3.0版,在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网时代,全球融为一个市场,劳动力和产品均可共享有,肤色或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门坎,软件的不断创新让大洋两岸的人们可以通过海底光缆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3.0版的全球化让世界变成“迷你型”的同时,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力量大增的男女。——从此,地球被铲平了。 “哇噢!孩子,当世界变平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也被铲平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世界变平呢?佛里德曼总结了 “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来回顾透析“世界变平”的历程: “墙倒窗开”(柏林墙的倒掉和视窗软件的普及)、互联网的勃兴、工作流软件、开放资源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内包、信息搜索和轻科技“内固醇”。大致看来,这十大要点颇多重叠,佛里德曼提示这些因素可以化为简单三点:“政治事件、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因为柏林墙的倒塌带来全球的民主开明走向,同时带来了所谓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三十亿人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来,加上以视窗系统为代表的科技催化下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大市场,交易市场扩大与交易成本的降低的同时带来了全球经济的起飞。坦白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佛里德曼的主要思想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外包以及科技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是经过整合之后却是揭示了某种更为深远的社会变革图景:地球特别是西半球的一切正在被外包,无论是政治思潮,还是经济文化,都在流向新兴市场的同时制造了大量繁荣机会。抹平的世界,也是过去垂直式的价值创造大多改成了水平式的世界。所以,弗里德曼举了个例,他小时候常听爸妈对他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他则会给下一代嘀咕:”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全球化最大产物与标志之一就是跨国公司,不少学者甚至觉得全球化就是企业购并国家,担心商业道德成为社会的最高戒条。但在地球变平的世纪,以跨国公司为主的企业公民也不得不改变不近人情的行事作风,比如近日IBM掌门人萨姆•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就在《金融时报》上撰文呼吁跨国公司必须放弃目前在本土以外业务所采取的近乎殖民的做法。他认为把研发工程留在本国,而在劳动力资源廉价建立工厂的旧式做法已经穷途末路。他认为应以新型双赢模式以避免反全球化的社会对抗性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对大企业利益怀有敌意的政府上台。佛里德曼有一个有趣的理论,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多得足以能够支持得起戴尔,麦当劳这样的跨国企业, 这样的国家就不会好战。 “世界上,任何隶属某一个全球供应链的任何两国(戴尔就是象征),只要还在相同的供应链里,就不会真的开战。”有趣而微妙的是,他大胆子指出台海两岸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大考验。 自从几十年前,加拿大媒介大师麦克努汉的天才发明“地球村”概念之后,“去部落化”的地球确实越来越小。弗里德曼则认为,世界不断缩小变平的同时,将有更多人插上插头就可以大显身手,我们会看到整个彩虹的人种——这是,那么变平的地球,是否意味我们真的迎来一个美丽新世界?全球化3.0是否会来带来自由平等姑且不论,但是无疑是进入一个商业无限的时代,只要有宽带,只要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被边缘化。因为,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本书推出之后,佛里德曼的地位上升到和美国舆论鼻祖李普曼的同等地位,李普曼执掌美国意见领袖五十余年,但名声仅在美国,如今拜全球化之赐,佛里德曼的声望超过前辈,是属于“走向世界”一类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厌其烦地推荐本书,他认为这是决策者、企业员工都必须读的一本书,国内的少壮派潘石屹也鼎立推荐。据说《世界是平的》在美国半年内销售破百万册,据说成为“EQ”之后最轰动的趋势话题,而美国 《商业周刊》指出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财星》杂志则报道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甚至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建议,进职场前应该先读《世界是平的》,在商学院更拥有大片粉丝。中文简体版算是姗姗来迟,但是始终也是了却心愿一桩。 弗里德曼动念写这本书是在印度,“当天晚上我坐在旅馆阳台思考这些转变时,兴起一个念头:我要放下一切,写一本书,让自己明白世界是如何变平的,对个人、企业、国家又具有哪些意义。”这让我想起《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维尔几十年前回答他的写作主题时说过“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那种以为可以回避写这些题材的意见,在我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写它们,只不过是个简单的选择何种立场和用什么方式写的问题。”诸神退位,奥威尔的世纪已经终结,如今是资本的年代,全球化成为最热门的八卦。纵观全书,基本可算佛里德曼对全球化的一曲甜美牧歌式的赞美诗,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曾经一针见血指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在现代转型国家,全球化无可避免。不可否认,在web2.0世代,全球化在带来繁荣沟通的同时边缘鸿沟也不断加深,世界对于某些人来说,永远不是平的,美丽新世界永远是遥遥不可及。但是面对全球化这样的挟裹一切大众的汹涌洪潮,除了接受应对之外别无他途,因为如果我们不接受这种现实,就要接受另一种现实。

大梦谁先觉

犹记得当初美国的“X一代”曾被他们的父兄辈们定义为浅薄,易变,懒散,不忠诚和没有理想,同样在我们的父辈中,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七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X一代”的盖茨和戴尔赫然成了美国的商业领袖,毋庸置疑他们对美国社会和世界经济具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知道,现代国家的商业声誉和传统通常来自于一些伟大的公司.就像微软,通用之于美国,索尼,松下之于日本.三星,现代之于韩国. 这些公司的表现和商业品质最终构成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商业象征和话语能力.那么,回过头来看看,谁是现如今我们中国的商业力量代表呢?不好意思,是有国家资本背景的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年轻而豪情万丈的新浪,盛大和阿里巴巴们.老而弥坚的万科,华为,联想和海尔们,毫无疑问都没有强悍到足以代表整个中国.整个中国是多大?一个日本有多大?移动有多大?索尼是多大?我很想说,我们的民族真的缺乏一种东西.这种缺乏让我们老而昏庸.并看不清自己.提两个问题,有多少中国人在看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以后会觉得委屈和悲哀?(我会)有多少成都人大连人会为了”做中国的班加罗尔”这句口号的提出而热血沸腾?(我血都凉了)不是我在挑衅,人家把我们卖了我们还在帮人家数钱,并以拥有这种为人家数钱的资格而真正的感到骄傲..考虑的深一些吧,不要被美国人自己的忧患意识蒙骗了.不要为了流传的美国人吃鱼怕中国人抢这样的故事而暗爽.我们没这个水平.我们唯一能跟抢过人家的不过是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本国资源的物品输出罢了.我们该在这种层面跟他们抢吗?他们真的惧怕我们这种层面的争抢吗?我们进圈套了.美国人不着痕迹的利用了心理学.把我们牢牢的控制在了最下层.给一点美钞,给一点快餐.外包一点工作,给一些引导.就这么简单的掌控了我们的种族无意识思维.像被吹了笛子的老鼠,我们正排着队去自杀!!不是吗?我们开始认为我们去跟印度竞争做美国的外包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已经在为美国人给我们提供的这份简单又好赚的工作而玩命了!!http://www.5iland.com

他们先看到世界是平的

高瞻远瞩。关于全球化和工业化,这本书在很早的当年就讲述的非常好。让人感受到欧美跨国巨头的视野和中国一介平民的视野有多大差距。欧美的产学研之先进不只是在工业、科技领域。在人文社科和管理领域更是如此,欧美的MBA文化、商学院文化、阅读文化、沙龙文化、阅读排行榜是真正引领社会进步的指点潮流之作。一直没有看此书,还是低估了好书的价值和众口交赞的价值。多年来我在各种论坛、经济学人只言片语的那么去看,收集的很多思路、打开的视野,尽在此书。这种尴尬真是。以前我总是费劲心血科普全球化和工业化,重拾此书是打脸了,打的是一个浅薄。再可见的将来内,我又将成为此书的大力宣传者。这书并不是预言书,这书是现代史力作。有力的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水平之高让我佩服。不是一本我以为的畅销书轻率作品。里面对《历史的终结》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讨论甚至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论述的讨论,是本书在理论上的高度,对全球各处、各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变的总结,更是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这本书和全球通史、浪潮之巅一样,应当成为大一学生必读。自然科学产学研的差距和人文社科的产学研差距,还有两者结合的产学研差距,使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他们早已在实践探索出世界是平的,并且出书、演讲、训练了自己的队伍,更广泛的应用到了实践中。我们就不要再活在一个圆形的天下苍穹中了。中国人必须明白,21世纪不是中国人的世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世纪。p.s. kindle对于泛读还是很有优势的。

什么是变平世界的利器——《评世界是平的》

文/煅煜早些年在广东省见到过这本书的时候很是喜欢,不过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购买和阅读。如果现在作者写这本书,估计有可能会提到微信、微博之类的吧,毕竟又一晃过去好多年,在这些年又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尤其是互联网、计算机行业的更是更迭很快。偶尔会听到朋友说她的朋友开了微店不过多久就赚到百万,十分让人羡慕,这种低成本又快速累积财富的神奇方法,要是放在古代,我想应该是很难相信的,连想都不敢想的吧。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去想象,在这些变平力量的叠加之下,我周边的生活会出现什么样子的变化,或者我们的生存的方式、方法又会出现什么样子的变化。人类所发明的这些工具,可以用于建设,也可以用于破坏,工具会让建设建设的更好更快,也让破坏的力量更快更迅速有效。最近看到一些游戏公筹,比如Trion World Networks是一家向公众承诺了开发新型在线交互游戏的公司,该公司在还没有推出一款产品的情况下就已经筹得3000万美元的巨资;手游营销公司AppLift也筹700万美元;据外媒最新数据显示,《星际公民》众筹项目自2012年9月1日启动,截至2015年4月3日为止,该项目已经募集到了7769万8646美元(约合4.81亿人民币)的资金。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网络的力量,而有些微博中的只言片语,可能会引发一场自网上到网下的风暴。这些变平的工具,真是利器。

说的在理,但是太罗嗦

毕竟是做记者的,特别能说。整本书还是含了不少真实在理的信息的。但是以一种哗众取宠一惊一乍的语气说出来,估计还是职业病。新闻行业的人,不够淡定啊呵呵!而且全书厚厚一本,总是围绕着一个或者数个观点正说反说,左说右说,罗嗦的很,让人有点不耐烦。(不过我觉得美国人都是有这种倾向和能力,倒是让我么有点佩服的)但是看一看还是值得。

世界是平的和我有关么?

本书以全球化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似乎世界已经在逐渐融合,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冲击可能更加让人目不暇接,因为很多网络被屏蔽所以全球化还是会遇到一些摩擦和阻力。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立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不被替代,托马斯说这是个CQ+PQ》IQ的时代,激情和好奇心是不可缺少的。并且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才能。但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给恐怖主义造就了发展的河床。在外包,离岸经营,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似乎更应该重视如何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如何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多面手?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总而言之,世界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大,自己要足够强大和灵活才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

一个故事

这是一本书,作者是Thomas L. Friedman,不过这篇blog写的不是书评,而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2005年我还在法国读初二,法国政府为了让学生了解网络和环境保护,组织了一个网页制作比赛,当时因为我的数学是全段第一,也会做网页所以被选为学校的代表去做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网页。我获得了92区的第一名,获得了去德国高科技企业参观的机会。在德国,我参观了无数个高科技企业和政府部门。我看了德国铁路系统是如何通过电脑自动调节的,一个物流公司是如何将一件物品用24个小时从世界的这头送到另外的那头的,还有一个会说英语,法语,德语,日文和中文的机器人,而且还会和我们互相交流。在德国看到的一切让我震惊了,我才发现原来我是生活在一个多么封闭的环境。我开始对电脑,互联网感兴趣,开始关注数据是怎么快速的传递和流通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的发现一些词去表达我所看到了,那就是信息化时代或者世界是平的。从那开始我就没有心思继续读书了,接下来每天就是抱着电脑,学编程,学数据库。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对着电脑,白天在学校睡觉,慢慢的我觉得这样不行。我开始从新审视自己,自己面对的社会和自己的将来,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学业。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3年的时间学好编程,英语和做生意,我觉得在信息化时代这3样东西是最重要的。接下来的3年我做了很多事情,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这3个方向。编程让我具备信息接受和处理的能力,英语让我可以于世界上任何人沟通,获得最新的知识,做生意的知识能够让我做好事情。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了,世界已经变平了,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做好准备,面对这次变革。http://kedavid.com/251

世界是平的,我的机会很多,挑战也很多...

今天看完<<世界是平的>>让我非常震撼...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世界的发展,而是世界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怎么面对他...书中的作者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去看待全球化...而我们中国怎么看代全球化??我们新一代的中国人要有一种全球化的思想...不能固步自封,中国所面对的挑战还很多...时不我待,要向书中所要求的那样...做一个不可替代的,不停学习的新人.....文笔所限,先写这么多...

作者在做广告

书中提到的好多公司,基本上都是作者写书收入的来源。想不畅销都难。我想作者卖书的钱远远没有给这些大公司做的广告多吧。

就是一本纪实性的书

就是一本纪实性的书,记录一些变化...其实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就是纪实加评论,具体有啥子用处,还不好说...

平坦的世界

在过去的10多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但出现了个人电脑,而且迅速地从个人电脑进入到互联网时代,web也从传统媒体的延伸,迅速地向个性化媒体,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在2000年爆发了网络泡沫,但是,没有人会相信互联网的向前的力量会停止。整个世界都在享受科技创新的成就:上亿的个人电脑上运行的都是MS Windows操作系统,而google更是作为一个动词,被大英百科全书收藏其中...现在直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平坦。我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可能在日本完成设计,其CPU来源于美国的Intel,内存来自于韩国的现代,硬盘可能在马来西亚生产,最后的组装在中国的工厂,其品牌归属于联想集团。众所周知,联想是一家中国的个人电脑提供商,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的电脑供应商。现在的联想集团的高层和员工,不再仅仅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而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历史的记忆在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早期,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们最一流的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因为担心没有用武之地,大多出国一去不回。在中国,如果说考大学,是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方式,那么出国,就成为了改变命运,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二种理想。出国在外,即使是端盘子,过三等公民的生活,也好过在国有企业论资排辈,延口残喘。有一个叫余敏洪的北大老师,因为没有出国留学,自个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新东方。若干年后,新东方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集团,并成功上市。中国最早富裕的第一批人,非常富有喜剧色彩:国家鼓励大家创业,提供个人贷款,但是初期少有人敢于打破自己的铁饭碗。倒是那些根本没有铁饭碗的人,放下心来一搏,据说不少是有过劳教等不良记录的人就此走向正途,获得财富和新生。而一批40不惑的人,如柳传志下海创立的联想,张瑞敏危难之时接手了青岛电冰箱厂(海尔)...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在20年后,成为了世界品牌。90年代初的中国,老百姓也不太富裕,基本工资也不高。国营单位仍然是效益最好,汗涝保收的企业,大学生还是由国家包分配。那时候,考学校,讲究的就是专业对口。说到底,如果有关系的话,好工作是不用愁。国营单位大都还是计划体制,虽然划分了所谓的集团公司,那只是名称改变而已。当然,那个时候,还是有些企业受市场因素比较大,比如钢铁厂。大家都在讲优化组合,开源节流。海南的房地产股票,象瘟疫一样在厂子里蔓延。当然,领导们理所当然收编了小年轻的股票配额。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在90年代辞掉公职意味着什么:你没有保障了,分配的房子没了,医疗保险没了,职称也没了。什么都要重头再来。人只要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的危机时,才能迸发出生存的激情和活力来。90年代中期,很多人离开国营单位,到深圳和广州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那些有所准备,勇往直前的人大多取得了成功。这是一段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历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变革,不应该退缩,而是要勇于面对,把握机遇。我相信,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更好的时代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的生存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廉价优质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环境,逐渐使之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由于自身庞大的消费性市场规模,加上没有过时技术的拖累,中国很快成为了一个快速拥有和使用最新信息技术的国家。如今的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在利用平坦世界的力量上,也略有斩获:翻开Nasdaq,可以看看成功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在新经济环境,利用世界资本成功发展的篮本。美国有什么,中国马上就可以复制什么。当很多跨国公司来中国建立他们的研究员,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的同时,大家都明白,我们在走着怎么样的一条路:美国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美国还有其他以知识产生价值的国家,把低附加值,重复劳动,可自动化工作,从他们的本土,迁徙到中国或印度时,我们和他们都知道,中国会抢去他们的一部份工作。所以,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必须走向高处:走向个性化设计,高情感,不被机器取代的均衡发展道路。如果说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发展外包,巩固制造中心,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话。那么发达国家的教育,将无疑会走向综合性服务人才培养的趋势。可能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经济都会保持高速的增长,没有人会忽视来自中国的市场和机会。那么对于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个人,为了迎接这种变化,应该有怎么样的准备?毫不怀疑,如果仍然依赖政府关系,非市场化因素,那么,我们胜算很少;毫不怀疑,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我们的未来不容乐观。我们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没有动手能力的问题,而是我们从教育结构:课程结构、教师培训和选拔、实践投入都有问题。我们的学生不光是没有动手能力,而且情商也很差:精神过于脆弱,经不起风雨。毫不怀疑,如果我们个人不做好一生学习的准备,我们也不可能在未来的历史中看清方向,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毫不怀疑,我们也不会甘心只做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必将会建立在长远的发展战略之上,经历并教育一代又一代发扬光大,赋予其民族强大、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光荣使命。原发: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之 铂程斋 品书      www.dapenti.com 原创作品

平还是不平

世界是平的,现在似乎很深入人心,去年的光缆时间说明:平是平了,但很脆弱,今年的雪灾则展现了平的另一个角度.

世界变平,美国面临的危机

世界在不断变平,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国家正在陆续处于一个水平面上,发展中国际家,不断发展。而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个危机,而且是一个静悄悄的危机。当前,美国是一个强国,世界变平了,他所面临的危机感可想而知。美国有很多业务都实行外包给印度,对于印度,他可以预见自己的明天,那便是:美国今天做的事情,就是印度明天将做的事情。那么,美国对于未来就有了不可预测性,如果,他没有不断创新,那么,美国的明天或许和今天一样,甚至回到了昨天。另外,外包虽然使美国的效率提高了,但是在短期内,外包也一定给其带来危害。因为,外包使得原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失去工作。一个国家,所有的劳动力中,从事中低水平工作的人居多,如果把一些业务外包,必定在短期引起一定的危害。但是从长期而言,外包又让一个国家内的劳动力产生劣胜优汰,因为当前提供的简单工作变少了,那么更多的人就要去再学习,从而,提高了这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

全球化

一本介绍全球化的好书。使我眼界打开,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意在于传播世界已经变平的思想。但是有些乐观。全球化固然能够最有效率的创造价值,使得每个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好的机会。但是全球化的扩张,自然会损害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如何妥善处理,这里涉及到政治,文化,各种价值观。员工福利。等等问题。

走马观花

除了书名, 别的并不见得比<商业周刊>上的文章有什么过人之处. 提到的大都是一些热门话题和热门公司, 当财经文摘随便看看吧.

太快餐了

鉴于此书在全世界的热度,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拜读的。可惜只开了个头,10分钟后我就拜不下去啦,接下去就是采用速读大法,用5个小时就看完了。反正我知道作者的意思:世界因为网络而改变,在未来,印度跟中国的潜力巨大,因为网络,所以世界也就变平了。看完之后,我有一个卑鄙的想法:怎么外国人可以将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写成如此厚的一本书呢?于是,我为我以后写一本书的想法增加了不少勇气。

历史现在与将来

全球化3.0,地球变成地球村,也会慢慢变成地球大家庭。走过历史,创造现在,培养未来,我们需要总结需要创新更需要行动。世界是平的,这是一种视野,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共同去经历的历史!推动全球化的10大动力,会渗透到时代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里,也孕育着下一次进步的能量,思考才有机会去创造,去行动我们才能进步,不要忘记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全球化--我们应当仁不让!!

愚民主意的书

这书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相信这书所说,那么所有老百姓就都上当了,事务要看本质。按照作者“平”的概念来看,“平”与“不平”是相对,现实生活中有平有不平,什么时候平什么时候不平,重要的平了还是不重要的平了,什么该平,什么不该平,都是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独立思维认真思考的,这书绝对是思想毒瘤,又在奴役世界人民的思维,跟着这书走就完了。

世界并不平

不幸地,我看了两个版本的电子版,初版是残缺的后来又看了修订版,活在作者描述的扁平世界里如果我不通过网络资源方式来获取,那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初版的话语简洁得多,书出来后受到欢迎,再经由其所提及的公司的赞助而完成了免费游历之后才补充的修订版,简直变了一本广告软文;书中不少地方其实是作者的想当然的理想国描述,尽挑心坎儿话来说当然能吸引人,但偏又要与时俱进地弄个修订版骗钱那就别怪人家挑刺儿了,99年的初版如果由时间来推算还是不错的,至少那时没有太多参与过程的我看到的全球化生产不象今天这样明了,只觉得神奇一个外国人无穷无尽地奉承中国,看的不少中国人猿真的以为自已已经富有起来一样得到极其满足的幸福感;现在是中国制造了,但在中国有几条生产线不是外国直接引进的?中国大多数的GDP与国民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不过是帮人家在看护着生产线,帮人家数着钱在广州,最豪的中信广场国际公寓附楼里住着谁?是日韩籍人士。中国最美丽聪明的女人都在那里?在高档写字楼里的桌子下口活,又或奔赴星级酒店服务中,而不管是青楼女子还是良家少女,有条件时这样时都不会觉得这是委屈之事全球化中不发达国家到底得到了什么?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当然不会是为了扶贫,一个很基本的现实,一帮有能力之人为某一个公司效力,也就是为某小部分人效力,越是庞大的跨国公司就越见其荒谬性,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位置?谁该拿多少?跨国公司不是一般的邪恶,还赞美这种供奉奴隶主的想法真是不可原谅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把本书的盗版杀到10元以下。。。求其翻完之后在网上20块卖掉。。。这个就叫全球化,就如一件中国造的衣服贴个欧美牌子就敢把价格翻个上百倍一样作者这种人就是靠忽悠过的小日子,死剩把口,中国有,美国同样也有,而且还真哄的不少人的共振,这当中包括了比尔盖茨,里面小比尔的几句话倒是倒不错的,我想盖茨也是因为人家摘了他的语录才心宽的吧,就比如暴力毛想听人地吹棒万万岁同一性质。书内关于印度,绕来绕去无非就是在说那个呼叫中心,好象这个代表了印度的所有经济活动一样,也好象一个infosys就能拯救懦弱的印度人一样,弄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从媒体到个人都在人云亦云的说的印度的软件业都在天上运行了,事实上,一个国家根据市场的需求把最出色的人都扔给外国人当牛来用对国家整体发展并不是好事情仲有作者硬要扯上柏林墙的倒下来陪葬,唔知丑再加上一些看了会吐血的翻译,草

世界是XX的!!

地点:东东墙特写镜头:大字报,内容:-----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现在是我们的。镜头拉远。众人。人物:出场序,略。我们(喃喃自语):我不曾拥有世界,一刻也不曾拥有过世界。你们(鄙视状):谁写的这个大字报?世界不是我的,你说是我的就是我的么?我(疑惑):谁在说世界是我的?我没有说过说过世界是我啊?世界本来就不是我的。一刻也(严肃):这个大字报表达得很清楚。你们别瞎搅和。世界不是你们的,也才是你们的,归根结底也是你们的,但是现在和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什么?世界不是我的!但是现在也不是我的。一刻也不要乱说。什么:谁在叫我?谁:叫你个屁,我在思考呢,大字报到底是哪个写的?哪有时间叫你?你(TO 你们):不管我的事情,你们争论吧,我端根板凳来坐到看。你们:刚才谁在说我瞎搅和???谁:我不认识你,我也在看你们争论呢!我:是的,我一句话也不想说。就想看。你:你们在乱说。我也没说过世界是我的。世界:说来说去,我被你们抛弃了!!你们:胡说!我没有抛弃你!世界:你们当然没有抛弃你自己,你们抛弃了世界!我叫世界!我:昏厥!我不叫世界!我就叫我!一刻也(哈哈!):原来是你们和世界引起的争端,大家看出来了吧!你们和世界谈了场恋爱,然后你们又把世界抛弃了。也(怒):我早看出来了。你们不是好人!!你们搞了世界又想来搞我!你们(怒):放屁!我还是处男!我什么时候爱上过世界???我(惊讶,无声):你们真了解我!我是好儿童。我(无声):我又成了好儿童了?放屁(跑来):来了来了,你们在叫我?好热闹啊!东东墙每天都很热闹!我(无声):低调也跑不脱!我不说话,这帮人渣也要说我。但是现在:一刻也就喜欢乱说。我不是我们的!乱说:一刻也喜欢过我?没给我说过呢!暗恋我?我:又说我?我要疯了!世界:疯了!!我被抛弃了!我:我没被抛弃啊?都在说我!都(惊讶):你们不爱这个世界,世界找不到归宿!世界:我找归宿干什么?我来这里是找妈妈的!归宿:不要乱找!好儿童(蹦蹦跳跳):找到了找到了!!你们来看后面!!你们(郁闷,扭头):看撒子?(大家陆续跟好儿童走。)后面(遮面):不要看我!!不要:你又不是美女。谁要看你?放屁(回头大叫):天啊!这个黑板后面写着: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平:无辜啊!世界不是我的。板凳是平的,海面是平的,镜子是平的,但是世界不是平的!!!一刻也(TO 平):你害了多少人啊???你快说:世界到底是哪个的私生子?你:管我屁事情。我晓得个屁。平:让我死了算了!!我(TO 平):你的确不是好人,我和你无冤无仇!你要我死??你:(瞪了一眼我,高呼)了结了!了结了!平没说过一句话,还是被群众的眼睛发现了!世界是平的!!群众的眼睛:还是我厉害!!平:我冤枉啊!托马斯·弗里德曼是那个?凭什么要相信他!?镜头转后,特写黑板后面文字: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拉远,黑幕,淡出字幕:世界是XX的?(完)

对当今全球化社会的全面解读

一本从新闻工作者角度阐述全球化的书,其中的观点大多数是准确并具有前瞻性的。可以帮助人理解现今世界当中各个领域的现象。如果整个民族能有像作者的眼光,将自己准确定位并用不懈的努力创造未来,那这个民族将是优秀的民族。书的行文风格稍显冗长,加之是用手机在上厕所的宝贵时间里看,于是习惯了一目十行地看。不管怎么说,是本好书,感谢将它考在我手机上的人~

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Youtube 让每个人都变成了记者. 还有什么不可能? 或许有... 不过至少世界在变平。 Made in China. Make phone call in India. ......

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书评

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既让认知升华又是回归的表现,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不是吗?在全球化浪潮中,个人成为了主角,随着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国家、公司、团体或个人而言,到底还意味着什么呢?

这本书主要是写给美国人看的

最近这本书很热门,昨天拿到后浏览了一下(湖南科技出版的,翻译不太好),没有感觉太有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这个显然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宽待互联网在中国也很普及。这本书主要是写给美国人看的,分析美国人应该如何应对来自印度、中国的竞争,如何保持优势地位等等。书中的一些细节没有看,至少现在还没有兴趣看。唯一感觉有趣的是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就预言了全球化。共产党宣言节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象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BBS补完计划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79.html补完一词,出自经典动画片<EVA>。要讲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补完,先从网友命名为脑残的群体说起。出于书面礼貌,以下多简称NC。脑残志坚这个群体很难定义,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路人甲乙丙,线下一般看起来也比较正常。据观察,NC有这么几个鲜明又矛盾的特点:顾名思义,存在一定的智障,当然是文学而非医学意义上的。有言道:在网上智商没有底线。其中很多却以理性思考自居。自知之明显然是智力的重点。但我们怀疑更多是情商问题。可以注意到NC和愤青一脉相承,高度重合,可能以85年生为界,参考拙文<知青的奋斗史>。前者的愤怒掩饰其NC。后者受过更多教育,常以理性自居,反而突出其NC和幽怨。外愤内残曰愤青,外残内愤曰脑残。NC的行为模式奇特地兼有聚众和自闭。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哪有人气,他们就去哪里,但不交流只发言。主要有两个取向:第一是道德,更“理性”的说法是价值观。但不是真地向善,而是扯着道德的虎皮,既杜绝讨论,又能审判别人,获得些虚假的权力,表现自己,获得些廉价的关注。其实是伪善。第二是标新立异,就完全冲着注意力去了。也常双剑(贱)合璧,用道德标新立异。虽然经常群起攻之,NC之间也缺乏沟通,堪称寡人。此种性格系由大历史儒教流毒和小环境教育失误造成,鲁迅先生说:青年也会变虫豸的。本文不深入讨论,只关注如下现象:尽管有上述残伪寡三大劣势,NC在论坛中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本人亲历几个论坛和板块盛极而衰,有天冒出两三个NC,开始毒化气氛,占大多数的正常人,简称常人,就节节败退直至灭绝。NC尽兴而归,寻找新的猎物。粗略了解更多论坛,除少数设定某种门槛,相应损害开放性,都难逃这个宿命。<城市画报>135期中国网络10年专题的采访中,ID大豆感慨:刚上网时觉得网上牛人真多,现在觉得网上SB真多。为什么?所谓论坛,难道不该促进真诚交流、分享知识?答案是第四个也最重要的特点:脑残志坚。常人忙于工作生活,除了相关从业者,上网只为消遣,犯不上较劲。NC则无事或开心事可做,有大把时间浪费,多半是唯一的乐趣,乐此不疲。常人明智地退让,又使NC变态地满足,乘“胜”追击。技术误人而志坚能转化为暴力,拜BBS所赐。房地产业的金律: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首页就是论坛的黄金地段,二三页的点击率已经锐减,再后面基本无人问津了。沿袭至今的机制:新帖显现在首页首行,随着更新帖发表下移,直至退出首页,回帖则回到首页重新开始,形象地分别称为“沉”和“顶”。NC正是利用这种机制,手法拙劣然而有效:标题党(含水帖月经帖)和自顶的明枪,马甲的暗箭(贱),能远比常人更多更久地占据黄金地段,变黄金为粪土。也类似黑客用海量信息堵塞信道的攻略。天涯八卦版是例外,始终不曾被NC攻陷。和天涯另外几版形成鲜明对比,明哲保身,就不指名,大家自己看,或按脑残好德一猜便着。这也是八卦版屹立不倒的原因:八卦当然是恶俗地、感性地,不入NC的法眼,更是标新立异地,发帖又多快好省,压制了脑残志坚。而其它论坛很难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尽管主题八卦,同道们却很有技术思维,比如蛋(李旭丹)黑对中国什么时候还用波浪边的像纸冲照片,女性小臂皮肉松紧与年龄关系等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这种技术思维,正是NC缺乏的,完全可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业界提出web1.0和2.0概念,在我看来,1.0是人从信息,2.0是信息从人。论坛介于其间,帖内交流,好友一起“盖楼”,有2.0的意思,但通过主题页才能进入帖子。论坛、版块和帖子各有主题,主题排列的方式像门户,接近1.0。网友可以保存好帖,那是死的论坛,“活”的论坛绑定网址,不能像即时通讯(IM)好友那样带走。暴露在NC火力下,1.0的皮之不存,2.0的毛将焉附?论坛也有一些纠正机制。版主/斑竹/板猪有权加精(华)、置顶和删帖。但一来人少、二来只有少数论坛,如人民网的强国,设立专职开资的版主。动网开发的系统有个献花扔鸡蛋的小功能,但仅此而已,我从没用过。总之作用都有限。至少在中国的网络环境,这是个失衡的机制。赋予发帖和回帖的力量太大,练(练摊儿的练,有学习进步之心)帖和看帖的力量太小。就会造成格雷欣法则:NC驱逐正常人,常人的怨念驱逐善意变成NC。网络普及期,萝卜快了不洗泥,有必要鼓励灌水,但时至今日,越发凸显其教人向恶。相比之下,豆瓣的评论和友邻教人向善。可以将每本书或电影视为一个论坛主题,每篇书评是一个帖子,作者不能自言自语,而要争取豆友推荐他人和登上首页。友邻直接固定联系,NC不能插科打诨。因此评论中很少见他们的身影,而集中在小组,这是自然也自觉选择的结果。说残也不残。不只网络,整个商业日益认可推荐的价值。<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撰文建议企业,调研时抛弃冗长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您向朋友或同事推荐我们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豆瓣小组允许发帖者删除回帖,权力比传统体制还大。这可能是因为和评论共用系统。但后者有更高的推荐机制限制其权力,小组也能推荐,问题是经常没多少帖子可供推荐。近年BBS出现某种微调,所谓“泛主题”,以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为代表。但大多不太景气。在我看来,它们损失了web1.0的规模效益,却没有得到2.0的个性化,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传统论坛的1.0部分不只是破绽。凭经验估计,网友生成内容的服务中,以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计算规模,论坛要显著高于博客和IM群,非常形势如除夕夜艳照门天涯大水楼,单帖全球点击高达2000万。当然不同服务在线方式也不同,但可供参考。设计者可能期望,泛主题以类聚人,但主题太细,难以建立和维持对话流,结果聚而不论,相比NC也更虚弱。2005年,超女歌迷开始用百度贴吧管理票选,各吧由此间接互动,形成电视(多对一)、短信(一对多)和网络(多对多)三位一体的跨媒体平台,该节目借此大获成功。排除那些未加任何友邻的豆瓣ID,每人友邻不全相同,但总与某些人部分重合,理论上从一个人出发,最终能连到任何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个人的友邻是有数的,但在豆瓣网管眼中,所有人是一个无界的整体。这两个案例才是真正的“泛主题”。而目前的泛主题,其实是“碎主题”,或者少数人的泛,过把版主的瘾而已,我们视其为补完计划的序曲。未来应当在各个碎主题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本站及更大的范围,甚至最终,全世界的论坛融为一体……你们就当我看电影<Matrix>走火入魔、胡言乱语。每个ID一般加入多个小组,进入小组页面,集中显示各组最新发言,信息从人,这是web2.0,前面说过帖内讨论也算。但还是上述问题,两个2.0的中介仍是1.0,且支离破碎。补完计划当年在网站加过班,看过版,时光它消磨了什么又铭刻了什么。今年五一和一位仍在业内坚挺的老兄弟聚餐畅谈,互有启发。随后加入豆瓣汶川赈灾小组,几个NC上窜下跳,不胜其扰。促使我思考这篇文章。我费了一个多月的精力,集合十种杀人武器于一身的超级武器霸王,名字就叫做要你命3000,终于研究成功了,大家靠边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每样都能独当一面,现在集中在一起,看你怕不怕? 从小往大说。首先,在一个帖子中,传统机制按时间先后排序,二楼也就是第一个回帖,形象地称为沙发。补完计划则在主题及每个回帖中设置推荐功能,按推荐多少排序。如果一个回帖得到推荐数最大,将取代主题。这能极大地鼓励练帖,节省看贴时间,越往后越差,达到某个心理临界点,以下不用再看。抑制水帖和标题党,比如愤青用滥的标题,“中国人进来”,运用上述机制,很容易改成NC进来什么地。世界就清静了。可能的问题,破坏各帖逻辑顺序。有多种解决之道:沿袭现有的回复包括原帖设置,后续的推荐调整,最重要地,发帖全面客观评述,这也是好帖的标准。不过抢沙发和“虎躯一震三分走人”的乐趣也没有了,还是有些可惜。其次,废除回帖回首页,新帖将同时显现论坛的末页末行和某种友邻页面的首页首行,此后按每帖各楼推荐的总和多少浮沉。排名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修养,还有友邻的修养,更要像苏格拉底(Socrates)那样善于提问。世界就清静了。还要加入时间的维度,可自由设定某种推荐值的“半衰期”,新帖将逐渐超越旧帖。最后,也许是最重要地,每一主题旁设置推荐功能,但不是简单加成,而是推荐其它组,称外推,相应帖内推荐称内推。显然楼数大于帖数,多组可推荐,会分散外推,因此总少于内推。被推组则自由设置某种接收机制,可由版主人工审核,或设定异组全员或两组共有成员外推的临界值。半推半就,帖子将由两组共享,注意不是转帖,那和现在手工转帖没有区别。共享帖也加入本组排序。可设定某种外推与内推的兑换比率,在开放和自主之间达成平衡。能被推荐到本组,很可能两组拥有共同成员,相应也会显现他们在本组友邻的页面,争取更多推荐。各小组还可酌情分拆合并。但部分帖子外推多于内推。这时将移动而不是共享。可能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发错地方,大家将其归位。其二NC帖,热心网友成立“NC ICU”、“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等一些小组,设定接受任何外推。世界就清静了。上述各项构成整合的系统。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席诗云: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2008.7.2

这个平平的世界——读《世界是平的》

工作和生活,越来越陷于繁琐之中,读书也变成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往事。这些天里,还是有了一些儿空闲,于是读完了这本《世界是平的》。作者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号称是三度的普利策奖得主,不知怎么搞的,我对这个奖号还是颇有好感的。书中主要写的是现代世界的进化史、前景预测和对策前瞻,这也符合此书的副标题:21世纪简史。里面介绍的信息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由于我对此颇为感兴趣的缘故,所以觉得很是熟悉。当然,他的叙述,实际上为我揭示了一个信息时代的全景,阅读不无裨益。……嗯,也不知道再写些什么,记下自己读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1、发现有一些译名前后不太一致,而且发现了几个错别字,从中看出打字人用的是五笔。呵呵。2、很佩服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的人,引用数据翔实,东扯西扯,联系广泛。不象我等写惯了所谓的“教学论文”,里面不见数据,尽是些“故事情节”。3、观念是可商榷的:世界无疑是在变平中,但能够享受到这种“数字红利”的人,只是一部分,而有更多的人,处于了“数字鸿沟”的另一端。4、作者有很好的爱国心,当然爱的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家爱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文章之中,为之忧心忡忡,为之努力设想前景的,都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不知是不是为了安慰大众,他认为美国人将可以在变平的世界中,向产业的上游迁移,工作岗位仍然是有保证的。但我觉得这样想法,无疑还是过于乐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美国的制度是先进而富有生命力的,但美国人是不是个个都能这样,难说。5、文章中大篇幅批评布什的短视,对于我们这样社会里的人来说,读来真是香格里拉。(2007年12月10日)

想知道第二版和第一版的区别

最开始是在博克斯听的podcast里面听到的,之后每天学习英语的mp3里面在放到这个曲目的时候总是反复播放,甚至忘了自己是为了学英语来听mp3的。后来在清华东门的光合作用里面找到,盘腿看了一个周末的下午。第二版出来的时候先后在第三极和光合作用以及万圣园都看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自认为已经得到这本书的精髓,又舍不得放下自己手中大前沿一专业精神,只好作罢,有看过第一版和第二版的朋友,如果有什么新的心得,可以share下下。我将颇为感激~~

《世界是平的》中译本的若干疏漏

  作者:严善明  美国专栏作家Thomas L. Friedman所著《The World Is Flat>>一书,台湾和大陆均有译本。大陆还有一个“精华版”,大量删削原著,有违翻译必须忠于原文的宗旨。还美其名曰 “精华”。我这里不讨论它。我看的是何帆,肖莹莹,郝正非三人的译本。湖南科技出版。  我读了原书的绝大部份,也对照了译文。未发现译文在重要的论述上对原著有严重的歪曲(例如把意思完全搞反了)。从这个角度看,质量还算好的。但仔细对照之后,也发现了漏译和不确切的地方,究竟有多少还很难说,我还没有精力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推敲。希望读过这书的朋友也提出意见,共同努力,促使译者加以校对,改正。  原著有575页(不含索引)第12章 The Unflat World, P457--505,被完全删除未译,将下一章改为第12章。其实这一章谈了不少问题,也不好说不重要,如回教对某作家的追杀令,辛普生的谋杀案等。既为全译本,这样几十页的删算甚麽?  原书P.44-45,说到作者知道有一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名叫Ardolino, 他采访了CBS的Mr Schieffer,用的器材简单,发布方式也特别,作者对他很有兴趣,于是采访了他,以下是Ardolino说的话,请对照中英文看:  `I used a minuscule MP3 player/digital recorder(three and a half inches by two inches)to get the recording, and a separate small digital camera phone to snap his picture" said Ardolino. Not quite as sexy as an all-in-one phone/camera/ recorder, but a statement on the ubiquity and miniaturization of technology nonetheless. I carry this equipment around D,C. all times because,hey, you never know. What is perhaps more startling is how well Mr Schieffer thought on his feet, after being jumped on by some stranger with interview questions, He blew me away.'  Ardolino said the MP3 player cost hin about $125,It is ~primarily designed to play music.’…….  “我用一个很小的MP3 播放器兼数字录音笔(长3.5 英寸,宽2 英寸,1 英寸=2.54厘米)进行录音,用一个单独的小数码相机拍照,这些当然比不上融数码相机和录音笔于一体的手机方便。我一直随身携带这些设备,因为你随时都会遇到新闻。”  阿尔多利诺说,这个MP3 播放器花了他125 美元,主要功能是播放音乐,也可以当作录音设备,将声音存成WAV 格式,然后可以在电脑上播放。。。。。   很显然,around D.C.(在华府地区) 没有了, 从statement 起 的一句 和从 What is perhaps more startling…起的一句都未译出。  接下去读到P46:  I started taking pictures and doing interviews of the antiwar rallies in D.C.,because the media was grossly misrepresenting the nature of the groups that were organizing the gatherings---unrepentent Marxists,explicit and implicit supporters of terror, etc. I originally chose humor as a device, but I have since branched out. Do I have more power, power to get my message out,yes.The Schieffer interview actually brought in about twenty five thousand visits in twenty-four hours.…..  相对应的译文是:  · 我最早的独立采访对象是华盛顿特区的反战团体,事实上很多媒体都没有正确地反映这些社会团体的性质。我采编的新闻由于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而得到迅速传播。对希弗的采访在24小时内点击次数达5.5 万次。。。。。’,  对照一下就发现了:·怎么样`媒体都没有正确地反映这些社会团体的性质’呢? 就是:把他们描述为:`顽固的马克思主义者, 或明或暗的恐怖支持者 等等‘。这就漏译了,接下去的也没有译:·我原先采用幽默作为手段, 后来摒弃了。我是不是有较大的力量传播信息?是有的·  至于译文:·我采编的新闻由于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而得到迅速传播。· 却找不到相应的原文, 是译者自己写出来的。  原著P。46:  I am a twenty-nine-year-old marketing manager who always wanted to write for a living but hated the AP style book.As uberblogger Glenn Reynolds likes to say,blogs have given the people a chance to stop yelling at their TV and have a say in the process.I think that they serve as sort of `fifth estate' that work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media(often by keeping an eye on them or feeding them raw info) and potentially function as a journalism amd commentary farm system that provides a new means to establish success.  `Like many facets of the topic t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in your book,there are good and bad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splintering of media makes for a lot of incoherence or selective cognition(look at our country's polarization),but it also decentralizes power and provides a better guarantee that the complete truth is out there...somewhere... in pieces.'  译文是:·我总是想以写作为生,但很讨厌美联社的那种写作风格。博客的存在让人们不必对着电视大叫大嚷,让他们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我觉得博客实际在充当新闻采编和评论的供给系统,他们一方面在密切关心主流媒体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在给后者提供基本信息。就像你在本书中谈到的很多情况一样,事情都有好坏两面。多家媒体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不一致的情况,但它也打破了垄断,更好地确保了公众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译文开始就删掉了“29岁”,“博客的存在。。。”是引语,是Glenn Reynolds 说的。原著有名有姓,不该删除。最后:作者又刻意用了‘fifth estate'(第五产业)一词,该词有多种含义,在这里是指‘博客’,译者对此没有理睬。最后一句:“The splintering of media makes...”完全未译,意思是:“媒体的多样化(直译是‘分裂’)会产生很多片段而不连贯的东西,导致片面的认知(就象我国的极化),但这也把权力的集中破坏了。为全面真实的呈现提供了较好的保证,真实有时也就在某处,以片段的形式呈现。”原文complete 和 is都是斜体字,译文应作相应的处置。  原著PP.362 "I call my own version of this approach 'compassionate flatism'" 译成了“我呼唤我想象中的这个世界的到来。”作者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创的名词,compassionate flatism 就是一个,这个词中译待斟酌。但全句很明确,意即:我想叫我描述的这个发展途径为compassionate flatism.毫无呼唤什麽到来之意。  原著P365 “The Chinese have risk taking down, hard work down, education." 译为:”中国人愿意承担艰苦的劳动,愿意接受教育。”我拟译为:“中国人在教育上承担了风险,下了工夫。”(XYS20110209)

变平

这本书看过的人大多持两种态度,有的认为很不错,有的认为它和以往那些泛泛谈世界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其实要义可能还在于是不是真正领会了作者的精神:全球视野,世界变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亲身参与信息时代大变革的人能对这本书产生多大感情。可能它在以下几个领域会得到更多认可:海运、金融、IT、传媒。书里写到的软件改变世界,成为碾平世界一大动力,我甚为赞同。

Hometown at CeBIT 06 ~ The World Is Flat

Hometown at CeBIT 06 ~ The World Is Flat- http://www.hwswworld.com/wp/?p=49Sometime last year, I wrote an Editorial titled Global Localization and Local Globalization, and did not realized that Glocalization had been invented already by Thomas L. Friedman, who wrote the best seller titled The World Is Flat. I was impressed by the book titled Blue Sea Strategy, published in Chinese as well, so I went to a local bookstore to try to locate the Chinese version The World Is Flat, but failed to get it. Instead I had to order it online at amazon.com, and was persuaded by amazon.com to purchase their recommended book from the same author titled 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you have believe the power of online marketing, and that’s all done by software, no manual cold calling, drop-by visit etc. Since this was the second time we visited Germany, it turned out quite straight for us, just the same as the first time, we booked hotel accommodation, rental car online, and even two-way connecting railway tickets between Frankfurt and Munich. We were very nervous at the plane with a Munich map full of German going to Munich one year ago, and I had to ask two German gentlemen many times on how to get the downtown Munich from the airport by driving, no place is easier than in North America by driving with just a few clicks at map.yahoo.com. However, despite we had few glitches this time, we still made a big mistake, since we stayed at a hotel (again Best Western) 120 kilometers (one way, not two-way) away from Messe Hannover, which was a big headache for me since I had to drive my colleagues back and forth for one week on the highway without a speed limit, and that was still in winter with frequent bad weather at Hannover. I forgot exactly in which edition of our publication, in the editorial, I described my DATE 05 experience at Munich, and I mentioned there, tha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DATE exhibition, I took a night train going to CeBIT 05 to have a look there. I was impressed by the scale of the exhibition, and that led us to skip DATE 06, and to participate CeBIT 06 instead, since there are some time frame conflicts there. BTW next year DATE 07 is scheduled in France sometime in mid-April, so there will be no time conflicts any more At CeBIT, in the Outsourcing Hall (Hall #8), we are one of the three outsourcing companies from Mainland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Indian companies, followed by Russian companies. According to official statistics by CeBIT, the number of exhib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rose from three-hundred or so to more than four-hundred, second to the number of exhibitors from Taiwan, and soon gonna be No. 1 I regretted we did not have the vision to set up this blog earlier, so I have to wait till now to record our CeBIT experience due to the overwhelming tightness of Editorial/Guest Editorial schedule. For the upcoming DAC, you gonna have the chance to watch our blog’s DAC Special Edition updated at least once a day.We did a great job at CeBIT 06, quite a few visitors went to our booth, and even there were a few competitors or potential competitors. Our freely distributed publication went out amazingly quickly, just like the way it did at DesignCon 06, and we regretted to ship too few hard copies to CeBIT, next year definitely we gonna ship much more there. There was a reporter from ComputerWorld magazine who is located in Norway also visited us, and interviewed me. We also showcased German-Chinese ICT Forum at CeBIT, I made two presentations, one for our company, and the other for Chinese Software Industry Association, since the President and the Sectary General could not make it due it their tight schedule My colleagues and me went to Hannover City Hall to attend Grand Opening Ceremony of CeBIT 06, I was expecting a great dinner there as we got at CEATEC 05 and DATE 05 among other trade show, actually nothing, instead what impressed me a lot was the opening speech delivered by German Chancellor, she said that, the globalization should be an opportunity instead of challenge for Germany, as as well Europe, instead of challenges. To be honest, she is an open-minded, smart leader with global vision, it is quite beneficial for the Germany’s sake in today’s highly competitive world The World Is Flat, that’s all I can say after our trip back from Hannover for CeBIT 06, even I haven’t got a chance to finish the book just delivered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前阵子把书都下了(中文的,英文的),没来得及看,今天没事干,拿起来翻翻。感觉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好,或许自己感触不深的缘故。先看了70页,有如下感触:因地制宜:最适合的工作,放到最适合的地方,更合理的利用资源。与时俱进:世界是不断变化,不随之变化即意味着落后,而且要坚持创新。人人参与:群众的力量是无限大的,要变静止、被动为运动、主动。感觉和《长尾理论》中的商家的营销方式一致。高概念:艺术美、情感美、发现特点机会、表达和创造能力。高接触:换位思考、交往、寻求快乐、带来快乐、探索目标。

郑州小额信用貸款1天放款,正规银行

平安信贷,公司正规,放款速度,门槛最低。无抵押,详情请咨询加扣扣:1309159369 電話:15538257393 微信:249573324 信贷经理:吕强纂仔租砖捉妆综佐坠椎拽桌锥纂住鬃字邹柞仔最住诅揍捉纂拽左诅咨酌总租缀砖庄鬃组准兹啄尊祝揍资壮纵专踪桩族桌淄揍组锥祝纂字奏

世界是平的,豆瓣就不能是凸的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巴比伦定居,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巴比伦塔。上帝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怒,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是人们互相语言不通,结果才形成了几大语系并存的图景。现实中不同语言符号带来的分众化使得媒体在全球化的扁平世界中成为一个凸出的杠杆,作为世界上和一个社会中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力量的折射。随着web3.0和web4.0以眼花缭乱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网络图书资源也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在新浪领风气之先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读书频道之后各门户网站纷纷效仿,群雄混战的读书频道中,豆瓣以“读书俱乐部”的姿态异军突起,独步天下。豆瓣的创立者杨勃是以“想知道多少人在和自己看一样的书”的想法起步的,目的是实现相同兴趣者之间阅读分享和互动,并且在这个过程里帮助彼此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我看过一篇评价豆瓣的文章这样概括其它网站与豆瓣的不同,“内容选择上畅销对非主流;制作方式上自主与放权,推与拉;信息处理上,巨内容与微内容;网站结构上,多重对单一。”豆瓣制胜的法宝在于基于web2.0的创新。不过由于媒介渠道的增多,一个网站不可能再包打天下,它需要打造更多平台组合产品实现传播功能的链接,来聚拢被媒介市场碎片化分散了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豆瓣的改版,遵循的是这个无形中改变了的游戏规则,这种形式改变的重点在于,通过内容要素、形式要素的结构和呈现规则的改变,唤醒和重新聚集社会注意力资源。技术要点则在于顺应大众文化和流行心里的潮流。体现在豆瓣的改版上就是,出现在首页的不仅仅是各类评价和推荐的文章,也有各类受到用户关注的相册、小组讨论话题,或者豆瓣同城活动照片。举一个例子,这几天点击率很高的一个小组讨论话题《书托和独立书评人》,之所以能够出现在城市广场的首页,除了其内容本身对关注书籍的用户有阅读价值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下定论,用作抛砖引玉、启发思考的小组讨论话题。让豆瓣用户的意志、情感和话语表达有了一个可以展开的平台和对象。这就好比你打开电视机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它将每天要播出的新闻条目选择权交给你,不但吸引公众参与,也使得原本硬性的宏内容受到的关注有所下降,而平常可能被视为垃圾信息的个性化内容得到了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理解豆瓣的广场去中心化策略是具有社会内涵和行动逻辑的。旧的主页虽然一站式满足了主要精华,但在自媒体层面上赋予用户的选择权利仍然较少。而豆瓣评论之外的推介功能,例如小组、相册、活动很难体现用户的个性化选择趋势。而事实上由于网络技术向用户端的渗透,网民具有了表达、参与、聚合资源的丰富手段,网民的选择权、接近权、表达权已经使得媒体也同世界一样,变成了一个平面。而其作为杠杆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了网民与专业传媒机构话语权的权衡上。豆瓣想要追求和适应的是新媒体时代中自媒体的崛起和权威信息的新诠释、传播软实力的倚重和个性化媒体消费习惯。之前我曾在《从豆瓣的微内容化说起》一文中说到,广场的去中心化使得广场推介倾向娱乐化的内容,这种快乐的媒介会培养受众的顺从心理、造成堕落。经过反思,现在我觉得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首先,我设置了一个错误的前提,那即是娱乐化必然使得受众走向顺从和堕落。这有点像早期的“皮下注射论”学说了。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个人的天赋、心理结构、素质、价值也不尽相同,不存在完全等同的受众。泛娱乐化倾向确实会导致一部分麻木和庸俗的网民,但受重视具体非抽象的。拉扎斯菲尔德在舆论领袖理论中认为,大众传播的流程为“大众传播——舆论领袖——一般受众”,在这里舆论领袖扮演的就是智慧群体的角色。同时,用少数精英群体的生活标准来衡量所有豆瓣用户的生活标准也是缺乏实际根据的。就像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一样,并不是每个豆瓣用户都喜欢看《尤利西斯》读《红楼梦》。卡次提出的“使用满足”理论表明,接受主题的行为很大程度有个人的要求和兴趣决定,豆瓣用户登录豆瓣同样是为了满足个人愿望和需求。这样说来,即使豆瓣的导航页面出现了大量娱乐性内容,受众如果不需要,同样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世界是平的,媒介不是凹的,豆瓣更不可能是凸出的那一块。不过我也不是全盘否决自己之前的意见。目前这个阶段,用户可以掌握的技术在智能化和聚合力方面仍然处于初阶,因此虽对于传统有很强的解构能力,自身还处在滥觞的萌芽状态。在生产、传播、消费的过程中,公众仍然处于被动,自由、不受牵制的娱乐和全民出版的梦想仍然是尴尬的话题。所谓高压通俗和经营大众之间的明确区分和弥合其实都无从谈起。豆瓣的很多高级用户都拥有了固定的好友圈子,点击率和推荐数量并非能打破既定的网络社区流动脉络。在一场本身被操纵的游戏中,是无法找到根本突破的办法的。豆瓣四个广场首页的推荐内容,恰如ClaudeLeford所说:“只有始终被观看,我才能存在。”这种民主投票,某种程度上先验失却了民主根基的本质。相反在这个“注意力经济”占主导的时代,负面新闻本身反倒进一步加深了控制。豆瓣的网络层次关系与整个世界本质上还是相同的,是相对稳定的,虽然围绕一个人形成的社会网络有松紧之别,但网络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豆瓣仍然需要导航员这样的角色,折射出社会舆论对一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并对议题有所把握。控制的当的话,它的社会效应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对于我们来说,世界未必是平的

最近重读了一本过气的流行书——《世界是平的》,在这本厚厚的巨著中,作者美国人弗里德曼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表述着这样一种观点:在互联网为主的几大因素作用下,作为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就如同我们平时买菜的自由市场一样,是平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论肤色、不论种族、不分贵贱都可以和美国人一起竞争。作为一个正式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作者可以站在世界的屋顶向下俯视,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不可能有机会从这个视角看世界,自然也不会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们看到的是,进入美国的门槛是很高的、外包到我们这里的业务也都是低端的,能够与美国人竞争的中国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而且未必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所以,就算世界是个平的竞技场,那么这个竞技场也是有无数台阶和高台的,不同的人起点是不同的,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世界不是平的,而是有阶层的,人与人更是不平等的。      似乎为了印证这个道理,我国为数不多的国际影视巨星之一,章子怡女士就在身体力行的改变身份,日前有网友发文称,章子怡18日到北京某国家使馆驻京签证处按指纹移民。据工作人员透露,章子怡在大使馆耍了大半天大牌,工作人员跟她合影,她显得很不耐烦。虽然爆料者并没说她要移民到哪个地方,但网友推测目的地可能是美国。随后,其助理回应称不知此事。      我们国家的顶尖人才义无反顾的加入别国国籍、以改变身份为荣,尽管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但终究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让很多同样努力但不想改变身份的人的努力失去了价值,这与我们看不到世界是平的,却看到人与人不是平等的一样,令人沮丧,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对于章子怡的选择我们无可厚非,因为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而改变身份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无法选择的选择。看看我们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看看学校里越来越多的为拿到外企合同而兴高采烈的学生、看看以留学深造为名越来越多一去不返的精英,我们还能职责章子怡什么?总不能因为她是公众人物、是演员就需要背负更多道义上的谴责吧!      章子怡是幸运的,毕竟她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身份,而且是一步到位,可以想象得到在不久后的一天,作为美国国际巨星的章子怡可以微笑着说:没错,世界就是平的!而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千千万万人在努力、在奋斗,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哪怕仅仅是一个中小城市的户口、一份薪水微薄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对于这样的我们来说,世界是方的、圆的、平的、凹凸的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像章子怡一样,努力着、奋斗着、去改变自己的身份。         不夜影城的博客:http://baibo.blog.sohu.com

世界是圆的

周末,一个电视节目里提到THOMAS L.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我对妹妹说我不同意这本书的观点。妈妈问我,“为什么说世界是平的呢”?我说,“象我这样,在北京为日本客户工作,就是平坦世界的一个例子”。但妈妈很不以为然,“世界是圆的就不可以这样了么?”。。。。全球一体化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十年以前我在大学里读国际贸易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在这样讲了。人类建立了很多硬件和软件上的资源来保证距离、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会影响我们的全球化。而且确确实实,我也是依靠这些资源来工作的。比如廉价的网络通讯、相同标准的计算机系统、便捷的支付结算体系等等。但是很遗憾这本书的作者不会讲母语以外的任何一门语言,否则他就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依靠宽带网络和配送系统。首先就是语言的障碍。再简单的工作也有一个相互沟通的问题,蹩脚的外语会让“你信教吗?”变成“你性交吗?”。而且越是复杂的工作需要的沟通越多。就拿软件外包来说,如果有足够详细、足够标准化的设计书,编写程序似乎是一件不用和别人沟通的工作。但这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么完美的设计书么?当程序员对设计书有疑问和建议的时候,怎样和讲另一种语言的另一位工程师沟通呢?如果到了设计阶段、相互的讨论、意见交流就更加频繁了。而且人们不能够仅仅通过电视会议和电子邮件就去信任另外一个人。当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希望在同一个办公室有人和你一起加班?还是希望不断收到催促进度的电子邮件?平坦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更需要很多商业合同之外的内容。有时间大家一起喝酒,谈谈各家的老婆各家的狗。第二天你在东京我在北京,继续讨论我们的设计书和进度状况。即使工作出了什么纰漏,“最近都挺辛苦的,再加把劲儿吧”。如果对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性格特征的IP地址,我们会有这样的默契么?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很多障碍。我在日本工作过的一家公司有个女生和我关系不错,我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时候,当时是她接待我。后来她告诉我说,她从来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所以当时特别紧张。我自信我的日语是足够流利的,即使这样,“外国人”这个标签还是会给人际交往造成一些特殊的心理压力。要化解这种压力,面对面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甚至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听说我们公司在日本常驻的几个男生最近和客户公司的日本工程师一起组织了足球比赛,然后大家一起喝的醉醺醺的。这些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是一根光纤替代不了的。还是妈妈说的对,即使世界是圆的,我们一样可以一起工作。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也有很多相通的价值观。我们都希望对方友善、认真,负责任。即便是中国人行握手礼、日本人行鞠躬礼,也并不影响我们的合作。http://alice-fan.blog.sohu.com

来自帝国主义国家骗人的书

实在看不下去这位名记者写的书,不知道是翻译得不好,还是本来写的就不行。书里大量引用各个名人,牛人说的话,作者若有所思地总结成一句话“世界是平的”。这个模式就好像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他在这个时候一问美国总统,二问中国总理,三问非洲黑人,终于发现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圆的了。于是写一本书,名叫“地球是圆的”而这书就好像一个作者给来自19世纪的封建中国的平民讲的:知道吗,工业革命是这样的,互联网是这样的,多么神奇啊。可是他没想到,他的读者有很多已经是在各各领域里有相当知识的专家或半专家了。看他这样的书,除了不会否定他的观点,也做不出其他的事了。所以这本书就是那种花力气卖吆喝的那种,总结整部书,得到的5个字已经写在了封面上,内容也就没有看的必要了。

时代的大视角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了解吗?因为我们每天关注的是自己周围的事情,对于这个世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儿,以及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儿,都关注得少了。这本书使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地图村,知道邻居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尤其是书中对印度、快递、合作开发软件、宽带等的描述,让人眼界大开。

全球首席趋势大师马上来北京,想见面交流的请联系我

全球首席趋势大师马上来北京,想见面交流的请联系我约翰•奈斯比特马上来北京,2007年4月14日上午9:00在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拍摄《读书有用》电视栏目,有兴趣和作者面对面沟通的请到http://blog.donews.com/10zy10 联系我。前15位参与者获赠作者签名《定见》一本。

世界是平的?

1.去年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一港姐来京公干。一天谈下来,精疲力竭,口干舌噪,心情很是不爽。当港姐笑咪咪地说晚上一起吃饭时,我脱口而出:“不去!”还是人家特区的素质高,根本不和我一般见识,一边说遗憾一边就递过来一份包装异常精美礼品。拿在手上,沉掂掂的。我想,如果都是“黄牛”,估计至少有40万港纸。但以我对在廉政公署严密监督下小心生存的香港同胞的了解,从我对港姐除了能贡献需经药力方能奉上的中年男子低质量的服务之外并不具备其他任何值得买通的价值来考量,我知道那只是我热昏后弱智的幻想。回到家后,冲进浴室,里外狂冲滥涮后,捧着斟满BOHEMIA水晶杯冰凉的啤酒,坐在地板上满足地长叹一口气。这时港姐甜美的笑容慢慢又浮现出来。翻身搜出礼品,撕去包装,一本封面淡绿的书滑落地上——《世界是平的》。台湾出版的,好像讲的都是IT。说实话,除了历史类,我不是很喜欢港台版图书。那里说的外国人和外国城市与咱们了如指掌的世界差得太远,让你觉得好像还有另一个世界和另一帮人也在折腾着同样没劲的各种饮食男女类俗事。上周在香港,喝早茶(吃饭就好好说吃饭,扯什么茶不茶的!)时看到报纸上一行大字“海珊兄弟断头绞刑台”。你能猜到海珊就是那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萨达姆大叔吗?所以——“没劲。”我把书扔在一旁,打开电视,看足球。2.天慢慢凉了,秋高气就爽了。难得某天空闲,上网闲逛起来。突然发现有句话在世界上变得十分时髦,上至亿万富翁,下到领子新白或已经泛黄的白领,都在大声嚷嚷或神经病似的嘟囔着:“the world is flat”。靠!鬼子又耍什么花招?世界是平的?突然想起家中厕所里扔的那堆书里有类似的几个字。一翻,果然,淡绿的封面又展现眼前。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就翻检了一番。3.应该说,一个写专栏的,特别是一个专门写中东事务专栏的,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就不错了,如果这个得过3次普利策奖的记者再把书的副题改为《托马斯"弗里德曼专栏汇编》,就几乎无可指责了,因为它真的非常像专栏文章集锦。 但该书的副题叫《二十一世纪简史》,呵呵,这有点过了吧!不知道是不是出版商为了唬人好卖另加的。如果真是托马斯"弗里德曼自己脸不红不白敲上去的,那该位仁兄可能真是在中东事务中陷得太深了,变得像穆斯林兄弟一样对自己莫名其妙地崇拜起来了。 说实话,我是在路边小摊上看到大陆出的版本。我以为这种唬人的庞大字眼是出自某位国人出版高手的策划,但跑到网上看一眼英文,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靠!我马上在心里向全体国人道歉!台湾“雅言”的编辑就没理这个,他把副题改成了“把握这个趋势,在21世纪才有竞争力”。弹丸小岛,人微言轻,改也就改了,估计美国大记者也不会和他较这个劲,哪边的市场大,从他书里对财富的津津乐道来看,他对市场的判断肯定不会“政治挂帅”。可你不能不佩服台湾那个小编辑,他这么一改,立马让本书成了一本只供小老板们或想成为小老板们的人学习的读物——本来也就是。4.除了作者努力想总结的论断性观点外,大量的实例及无数的公司及其老板大名,看上去还算不枯燥,特别是写到诸如柬埔寨、中东等地有些“鸡贼老板”明里暗里和美国人勾搭在一起做买卖的时候,但大张旗鼓谈的印度让我很不感冒,而有关中国的部分(估计内地译本也许会看不到)更是仅相当一个普通游客看到的水平。其中对穆斯林世界的描写很精彩,显露出了作者长期研究中东问题的功力。所以,如果不是美国人,不想知道“贫穷但狡猾的印度和中国小孩正摩拳擦掌准备抢富足但懒惰的美国孩子嘴边的奶瓶”的话,这本书不看也罢。5.本来,让美国人写世界,就如同让北朝鲜人写世界一样,都不太靠谱。那让谁写靠谱?中国人?谁写都不靠谱,因为这个世界就不靠谱。6.但“世界是平的”确实有点意思。可是“平的”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意思是畅通无阻,自由往来,那个美国记者同志说的实际是这个意思,并用厚厚的一本书来表达。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没有阻断。怎么看着象一回事?是一回事吗?7.有一个因聋哑倍受歧视因而变态的女儿,有一个不知因为什么变态到用枪把自己脑壳轰碎的老婆,这个曾经在失乐园中变态的日本中年男人只有再次变态,跑到与美丽富饶的摩纳哥只有一字之差因而就有天壤之别的摩洛哥去打猎。那把三八大盖式的步枪因猎杀过太多生命而变得太过沉重,也许是因为日本男人发现杀戮也不足以让他那一脸的忧郁有片刻消散,所以在分手时就把枪扔给了非洲向导。这个非洲人把这个赐予当作是自己应得的小费,马上换成了500块钱和一头山羊。本来搞到一把枪用来杀死或至少驱走野狼保护自家羊群的小哥俩, 在荒凉的大山上除了自我释放因偷看姐姐裸体而被激发的性欲外,试射不同的目标就成了他们新的乐趣。一个因为吃饱了实在没事可干就和老公较劲的美国少妇不幸撞到了弟弟射出的子弹,顿时血流如注,只好麻烦家里的墨西哥阿姨再多照看一天他们的孩子。可阿姨在墨西哥的儿子要娶媳妇,这可是天大的事,况且还有和老情人的约会。在美国非法滞留16年了的墨西哥阿姨不知深浅地把一对儿金童玉女塞进了看上去就非常不靠谱的外甥的汽车,驶入墨西哥。摩洛哥,日本,美国,墨西哥,天南地北的几个地方因为一颗偶然射出的子弹交织在一起,这是电影《巴别塔》讲的故事。电影中,世界真的很平。看着摩洛哥放羊人茫然、屈服、狡猾的眼睛,看着日本聋哑女面对警察扒光自己的裸体,看着美国小男孩天真、恐惧、无助的表情,看着墨西哥阿姨急切、凌乱、懊悔的辩解,我们知道他们都是无辜的,但他们相互之间不能沟通,不能理解,不能解释。尽管布拉德.皮特身边有很多人在帮助他,他还是感到那么的孤独,当话筒里传来儿子的问候时,这个外表硬汉似的大男人泣不成声。这时,你会告诉他这个世界是平的吗?8.这个世界是平的,因为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互相观望。仅此而已。互联网会穿透墙,会穿透山,但只是能让我们彼此观望而已。我们可以彼此接触,彼此到达吗?不能!因为,在我们周围的还有无数根本无法逾越的沟壑。这,才是人类最大的问题!9.世界变平了,可以彼此观望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有什么意义吗?蒸汽机发明导致的交通工具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人活动的空间。但谁能说清80天游玩地球一圈的人最终收获的是快乐还是忧愁,谁又能说清终生足不出村的老妪的一生是幸福还是可怜。我是那样怀念没有网络BBS博客MSNQQ手机BP机不走后门根本装不上电话也装不起电话的年代,我更憧憬就为了参加一考试就要提前三年出门除了带上文房四宝还要有身份暧昧的书童相伴途中会遇到无数性饥渴怀春少女演绎无数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前朝盛世。就象电影《手机》里个老流氓感叹的一样,什么重要不重要的消息都在遥远的旅途上随风飘散,不会留下一丝痕迹。10.在被碾平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无限的信息,我们的眼睛从来没看到过如此多彩的世界。随便敲几个键,连月亮的背面都呈现在离你不到两尺的显示屏上。可我们的心为什么感到越来越孤独? 11.昨天晚上,请一帮外国人吃饭。哪国人?朝鲜!酒过三巡,菜品了数道。基本上朝鲜同志就已经高了。有个挺大的领导搂着我说愿意为朝中友谊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也热泪盈眶地唱起了“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我们心中充满欢乐……”当我走出被鲜血凝成的友谊包裹着的包房想去WC时,看到朝鲜团长站在楼道里吸烟。他注视着桌桌吆五喝六、人人喜气洋洋的大堂,眼里的神色是那样复杂。羡慕,不解,疑惑,等等。但一看到我,眼球一轮,马上换上了满脸的同志加兄弟。我点点头,从他身边走过。那种眼神,我刻骨铭心。12.很多时候,在世界很多地方,那种眼神也在我的眼里飘过。我想,真不如就一辈子困在王屋、太行的后面,永远未曾看过外面的世界。有时候,我真的讨厌一往无际的、平的世界!因为,有时我感觉自己赤身裸体站在聚光灯下,那曾经是世界上最神秘而且美丽的躯体变得那样衰老丑陋,不如被层层帷幕包围。13.“城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古老的信天游为“世界是平的”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世界上最遥远的是心和心的距离,哪怕是面对面坐着,哪怕是面对面坐着的情人。

经济博弈的世界

很著名的一本书,听说很久了,不过最近才有时间看这种书,大概也就值得翻阅一下了,多增进点知识,了解一下别人的观点。看完几天了,现在脑中记得的只有简单的三条,比较信服的1. 对于现在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要意识到,你并不是与身边的同龄人竞争,而是要同全世界的同龄人一起竞争。出生的相对优势很容易被后天的发展所磨平2. 资讯社会下,大家可以更加公平的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有利于大家公平的竞争3. 虚拟经济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没有什么单独的政治可以逃脱。当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意味着已经穿上了那双红舞鞋,很难再停下来了根据自己的经验,书上对于外包过分美化了,现实中,选择低价劳动力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用平常心看世界是平的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之后,都觉得写得不怎么样,至少没有网上说的这么好。我觉得这主要是,他们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了。其实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着本书,还是会觉得着本书看完之后很长见识,因为作者确实是见多识广。看的时候,不会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但偶尔也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看看问题”或者是“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世界是平的》看完了!弗里德曼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所处在的却并不十分了解的世界,翻阅的过程,时时惊叹: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全球化3.0,听起来像是WEB2.0。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将所有的工作拆开,发挥资源利用的极致,以此获得最大的效益。不同的是全球化3.0是寻找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WEB2.0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弗里德曼在书中列举出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是它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这种力量的作用,周围世界的变化仿佛是自然发生的,完全感觉不到那种改变的刻意。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然后心潮澎湃!然而我写这篇笔记并不是因为我读了弗里德曼的文字后的冲动,而是因为书后译者的《译后记》——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作为译者的何帆的几千字短文将我从阅读完几百万字的幻想中拉回到现实中来。这篇短文为所有读过的读者打了一针镇定剂。正如何帆在《译后记》中所说的,弗里德曼出于对技术的过度痴迷,将很多影响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都忽略掉了,如果只看到单一因素的意义,那么整部著作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无任何意义。而弗里德曼只是片面看到了技术力量对世界发展进程的推动。在他所举的关于台海关系的例子中,他认为依靠戴尔理论的结论,台海战争的爆发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每个国家国情都是不同的,中国永远不会像印度那样“宁可要美好的未来,不要更多的领土”。用何帆的话说,他低估了民族统一对中国人的意义。仅仅将世界的发展,和平的维护寄托在几个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身上,这种论断显得过于乐观了。且这种论断为世人带来的盲目乐观更是令人担忧的!从表象来看,这个世界可能比以前要平坦很多。但世界变平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许带来更多的是对不同人群及国家的冲击和挑战。这些问题更应该去探讨。已经有太多声音在鼓吹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有益改变,但很少有人会关注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仅仅需要唱赞歌的人,更需要有人去发现平静湖面下的暗潮涌动!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个技术操控的“乌托邦”,我们可以从书中学习技术运用的方式,但是书中的盲目乐观应该警惕。危机感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的。要象封底写的狮子和瞪羚那样奔跑!

改变中的世界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作者用媒体人的眼光,看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在我们没察觉的时候悄悄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事。读历史,可以为鉴。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注意到被我们忽略了的改变。

平的,不仅是经济

这本书对于平常就很关注IT行业的金融专业的我来说并没有带来太多的new idea,不过考虑到我看书的时间距离写书的时间有点久远,这也情有可原。作者和经济学家一个名字,是个游遍全球的记者,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他的文字,描述性文字太多,评论很感性,所以看到后面100多页我就差不多用着考试阅读的方法在看了(每段只看首尾两句)。看了开头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比尔盖茨在毕业演讲中一句令我记忆深刻的话语:“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是表现在科技的发现和发明上,而是表现在如何用它来消除不平等”。当我们极致地用尽了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外包、国际分工、物流运输,世界将变得平坦简单。只要你有能力、有需求、有抱负、甚至是有冤屈,通过平坦的世界,你将得到企业、市场、政府、同志的关注与支持。人人生而平等,从此再也不是一句口号。本人一直在思考是否得更加深入地去学习IT技术,经过本书的学习,看是是很有必要的。

廢話成就的經典

全球化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寫全球化現象的人也不計其數。但能在眾多全球化的著作中得到這麼多的關注,必然有其值得稱讚的地方。作者的獨到之處在於從個人體驗出發,以個人的視角來看待全球化。將全球化的細節以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雖說不免羅嗦拖沓,但搭配獨特的營銷手法,最終成就了這部暢銷製作。

简单补充和概括

你必须要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你必须要热爱周围的人,才能站在更大的平台。我认为,一门以上的外语,信息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经济学知识(以及一点点的金融知识),政治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让我们站在这个世界,要活的更好,我们需要哲学。爱人,爱世界。信息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以数学作为基础(以及书中提到的供应链),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

經濟學學術交流會

經濟學學術交流會建立目的爲讓擁有經濟學興趣朋友建立共同交流.相互學習平台.QQ:50546119

世界是平的,我们将每周工作4小时

《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说:“2000年左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全球化3.0。全球化使得这个世界更进一步缩小到了微型,同时平坦化了我们的竞争场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在推出《世界是平的》之后,湖南出版集团经过竞价,终于获得了美国兰登书屋旗下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的简体中文版独家授权。关于这本即将于今年4月上市的新书,他们宣称:“如果说《世界是平的》是全球化3.0时代的政府版和企业版,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那么,《每周工作4小时》就是全球化3.0个人版,其读者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每个人。”《每周工作4小时》是一本全新的职场励志书,也是一本正在影响世界的国际畅销书。在短短半年的上市时间里,先后拿下《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第1名,《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商业周刊》畅销书榜第1名。其版权已授出世界上29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成为新语种的畅销图书。该书作者蒂莫西•费里斯,就是全球化3.0时代新新人类代言人,他提出“每周工作4小时”的观念并成功实践。蒂姆(Tim,昵称)现年30岁,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企业管理客座讲师。Google、PayPal等创意公司的受邀演讲人。在全球范围内分身为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能说六门外语:中文、韩文、日文、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大学期间开始创业。曾留学并漫游中国。现通过远程工作,经营一家营养品跨国公司。曾获中国散打全美冠军,保持一项探戈舞吉尼斯世界记录。旅居世界各地,四海为家。《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旅行者》《商业周刊》《马克西姆》、NBC、CNN等媒体都对他作过特别报道。每个人都会问:凭什么他可以一边日进斗金,一边漫游世界,而我辈只能在办公室累死累活?面对质疑的读者,该书封面上诱惑地写着:“无论你是辛劳的上班族,还是世界500强的CEO,本书都将改变你的人生”。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本身就是个梦想

我们生活在城镇里,城镇隶属于一个国家,而再大的国家也只是世界众多国家的一个成员。信息流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各种语言各色肤色的人之间的交流如此便捷。世界正发生着变化。柏林墙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是倒掉却是一瞬间的事情。它的倒掉意味着某些制度终于被证明是错误的。这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不是简单的几页纸就可以描述的,更不是写在黑板上的几个关键词。阻碍世界变平的坎坷似乎越来越少。也许你不认同他们的方式,但是你可能会喜欢麦当劳;也许你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但是你离不开你的戴尔的电脑;也许像拉登一样厌恶他们的世界,但是你仍然会使用那个世界发明的互联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万物同宗,万理同源?人生而相似,地域环境的差异让我们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们同样需要吃饭要生存,甚至为了理想而打拼——每个人的理想都是不同的,何况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作为人类,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追求?

工具

世界越平,用80/20原理来讲,80的人都将成为普通的新工具而已,充当配角,20的人才是平的世界的主角.世界再平,都无法脱离"剥削论"和"平等自由论".-----让一个三岁小孩面对狼群,不见的是好事情.(对小孩而言)-----让狼群面对一个三岁小孩,那肯定是好事情.(对狼而言)

先直先觉,世界怎么是平的呢?这就是作者之高明

我是做连锁企业的,读这本书,结合我的行业,我谈几个:首先,2007年初,南中国7-ELEVEN便利店宣布4000万收购快客便利店,至此,7-ELEVEN在中国华南地区绝对垄断地位出现,7-ELEVEN模式也成为中国便利连锁的榜样。便利连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连锁网络优势,在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7-ELEVEN便利店拥有8600多家。连锁便利店在日本通常已当作信息产业看待。因为便利店面积有限,通常只有100平方米左右,在这么小的面积内要摆放2000种商品,不浪费空间,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单品管理,这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来支撑。而且日本的7-ELEVEN便利店利用其网络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众多B-C电子商务网站的交货地点。 几乎所有连锁类企业都遇到在选址策略、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管理、连锁加盟、电子商务以及全球化旅程方面的创新与变革,而7-ELEVEN在这几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代表,也是全球连锁行业学习的榜样。笔者曾经看到过一本新书,名为《7-ELEVEN便利店的代名词》(广东经济社 2007-10 张毅著),在笔者看来,该书罕见地对全球第一连锁便利店巨头7—ELEVEN进行剥茧抽丝,数十年的创新与变革,从而使她成为世界便利店之王的过程,这也是一条7—ELEVEN传统零售行业中不断创新、崛起的发展之路,其众多独特而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值得后来者尤其是连锁企业的借鉴和学习。

读《世界是平的》

这是一本闻名已久的书,起初是漫天遍野的吹捧,接着是今年的Jolt入围名单。受到吹捧的书很多,但这样一本社科类书如何能够入围技术评选的 Jolt名单,倒是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兴趣。迟迟没有见到书店中出现这本书,于是,兴趣也逐渐淡了。有个出版社把作者之前的一部作品冠以同样的名字,显然是希望搭个顺风车。初遇这本书,尘封的记忆被唤醒,兴趣驱动,翻看了几页。让我买下这本书的动力,并不是作者高屋建瓴般的趋势探讨,而是第二章《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其中大量的篇幅探讨了IT相关的内容,比如互联网、比如工作流,比如开源,比如外包,比如Google。在作者的眼中, IT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世界变平的趋势。我对作者如何在这本书的背景下讨论这些内容颇感兴趣,于是,这本书加入了我的藏书之列。在我看来,因为IT的内容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本书才会悄然登上Jolt的入围名单。如果仅仅是提出一个趋势,这本书不会爬上畅销书的排行榜。作者开篇便立论,世界正在逐渐变平。接下来,他用了大量的事实来探讨世界如何变平,随后,他分别讨论先行者、后进者以及公司如何应对世界变平的趋势,接着,他分析了这一趋势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作为一本畅销书,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作者做了大量的调研,使得自己写起来底气比较足。身为一个美国公民,作者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但如译者在译后记所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讨论显得过于乐观,从篇幅上可见一斑,美国占了五章,而发展中国家仅有一章。毕竟,他所了解的只是一些表面和从别人口中听到的东西,这些内容是不足以让他做出足够深刻的剖析。身处变化中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不足,但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进步。阿拉伯世界在书中也抢占了不少的篇幅,不过,正面的形象比较少。没办法,分析事物需要两个方面,反面总要有人,加之美国人对恐怖分子的不良印象,阿拉伯世界自然成了一个反面典型。作者的剖析深入到宗教的思想根源,至于事实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一个变平的世界给所有牵扯其中的人带来的是并存的压力和机遇,IT领域的人站在这个变化的前沿,我们可以用行动做出自己的选择。http://dreamhead.blogbus.com/logs/2006/11/3855614.html

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流行

如题,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流行,达到了某某层次某某阶层的人人手一本的程度。弗德里曼不是个好思想家,也不是个好的讲故事的人。整本书只说了一句话,全球化让世界更小,有些没附加值的工作可以交给别的国家的人做,如果你从事这种没附加值的工作,最好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至于被顶替。世界是平的,但还有很多互联网和资本到不了的地方。

全球化:狼这回真的来了?

无聊是人类的天敌。好在每个人都有对付它的办法,否则不知有多少人会因无聊透顶郁郁而毙。我对付无聊的办法就是到书店里去瞎逛逛;但这并不是一种保险的办法。有时也会惹出些闲气,让人更觉得无聊——现在书店里最畅销的书,除了心灵鸡汤,就是管理圣经。诸如《你如何赢得100万》《实现卓越的1000个窍门》《怎样爬上最高层》……书名蛊惑人心,装帧花枝招展,然而内容却是陈词滥调。万幸的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两本书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以及它的姊妹篇《21世纪简史》就是例外。这确实是畅销书。和所有的畅销书一样,它不仅有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也有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世界是平的!据作者透露,这个天才的观点虽然神奇,但得来却全不费工夫。500年前哥伦布在假印度千辛万苦探险回来向葡萄牙王后说,地球是圆的;500年后他在真印度轻轻松松旅行归来对太太说,“亲爱的,我发现世界是平的”。瞧,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就这么发生了!世界怎么是平的呢?弗里德曼先生在书里为鼠目寸光的我们精心地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景。世界是什么时候变平的?又是怎样变平的?它为什么会变平?变平之后又将如何……他娓娓道来,说得有鼻子有眼。既有明确的日期——1989年11月9日。也有明确的事件——柏林墙的倒掉以及Windows的面市。还有明确的阶段——从1492年到2000年全球化已经从1.0连升三级为3.0版了。总之,这个世界就在你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平了。噢,我懂了,所谓世界变平了,就是全球化!虽然我孤陋寡闻,但全球化我早就知道了。记得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可热闹了一阵子,全球化妇孺皆知满城风雨。国人都以为一旦WTO了会怎样怎样,大家都禁不住地心潮澎湃,胡乱地激动。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汽车还是那么贵,垄断行业还是那么多,假冒伪劣还是那么猖獗,连手机单向收费也没有实现……慢慢地大家就淡忘了。只有少数精英时不时地提起一下,谁会在意呢。正当我们浑浑噩噩的时候,却被弗里德曼先生当头棒喝。在这本书中,弗先生庄严写道:全球化“不是你要不要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化的问题。”还写道:全球化不是一种趋势,不是一时风尚,更非一场“任天堂游戏”,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说的多么地斩钉截铁!对中国读者来说,最有说服力的是,他居然在《共产党宣言》中找到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写道:“资产阶级,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其实毛主席也写过这样的诗句:环球同此凉热。可惜作者没看见。尽管弗先生有些偏爱耸人听闻,但三次普利策奖得主决非浪得虚名之辈。他的论证头头是道,绘声绘色,不由得你不信。他熔别出心裁的创新理论、随手拈来的海外奇谈、茶余饭后的谈天说地、生动有趣的寓言实例于一炉,剑走偏锋,智慧逼人。新颖独特的观点在书中随处可见。他告诉我们,冷战时期,最多的问题是,你的导弹有多重;全球化时期,最多的问题是,你的调制调解器有多快。冷战时期的标志是墙(柏林墙),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标志是网(因特网),它把每一个人连在一起。还有理论。作者最得意的是“金色拱门(麦当劳标志)”理论,这个理论的精髓是:凡有麦当劳的国家,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兵戎相见。据说这个理论已得到多次验证,比如说在海湾战争中。还有故事。最有教育意义的是瞪羚和狮子的故事。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它知道自己必须比跑的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的最快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我们别无选择。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最好开始奔跑。还有更多的趣闻、例子……弗里德曼先生不是理论家,他只是预言家,他最想告诉我们的其实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狼已经来了!狼真的来了么?对这样一本在全球热销数百万的巨著,以我的智力,没理由说人家故作惊人之语。他说的我不一定都能理解,但能理解的我都五体投地。如果一定要我说还有什么疑问,那就是他说的是不是太确定了?世界也许是平的,但社会不可能是平的;社会也许是平的,但人群不会是平的;人群也许是平的,但观念不会是平的。全球化虽然是一架威力无比的推土机,但碾平这个崎岖不平、以邻为壑的世界哪有这么容易呢?民主就是一例。有欧洲式的民主,有美国式的民主,还有第三世界的民主,并不像可口可乐就只有一种口味。全球化当然也不会只有一种型号。我们这里就不叫全球化,叫现代化。作者很喜欢举例说明,但有的例子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多中国人在10年时间内从没有固定电话到持有手机的转变”, 他用这个例子说明“中国人正在狂热地追求新技术,这正是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美国的原因”。但,中国人的手机经常用来解决“三缺一”的难题,你们美国人知道什么叫“三缺一”么?即使他最得意的麦当劳理论也不是尽善尽美。我和儿子喜欢麦当劳,但弗里德曼先生不知道,我喜欢麦当劳是因为它有免费厕所。它救过我一次急,我至今感激涕零。我儿子喜欢麦当劳是因为他不成熟,缺乏民族正义感。我们并没有想到它是全球化的先遣队。我所知道的是:不是电脑卖到哪里哪里就全球化了。过去,我们的前辈发明了罗盘,用来看风水;现在,我们照样可以在奔腾4的电脑上玩扑克牌。弗先生是全球化的圣徒,他最反对古老守旧的传统力量——他称之为“橄榄树”,但他也有自己的“橄榄树”。这个美国佬在书里面对自己的橄榄树——美国有许多很露骨的赞颂。他说,如果一个地球建筑师设计一个未来的全球化标准国家,答案是,他将设计出一个“非常像美国”的国家。原因是这里有最好的环境,有最好的制度,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一切。在书的最后,他还写道——美国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成为全世界的灯塔。露骨吧?差一点就说出了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幸好这个乐观主义者并没有把话说绝,他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他看到了119(因特网面市之日),也看到了911(世贸大楼撞毁之日)。他没有说全球化会自动解决一切问题。他说在因特网之外还需要秋千,蹦床,安全网,还提到了上帝,道德,自律……这些“自身的软件”不能从因特网上下载。因为,因特网只能让你更聪明,但不能让你更正确。他甚至建议在出售的每一个调制调解器上印上这样的警告:辨别能力不包括在内。据说每一个精英都在读这本书。我不是精英,我看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消遣解闷打发无聊。不过,这本书我确实看得热血沸腾,被他的一些意味深长的观点弄得神魂颠倒,也被许多妙趣横生的例子迷得七荤八素。但也就仅此而已。我把书合上以后,还是觉得不必大惊小怪。我知道世界上反对全球化的人和支持全球化的人一样多。更何况,世界上的事没有人能料到。一战爆发,苏联垮台,太平洋海啸……这些大事一个人也没有预见过,就是因特网的出现也没有人料到。即使预料到又会如何?我被吓过好几回了,第三次浪潮是一回,数字化生存是一回,WTO是一回,全球化又是一回么?据弗里德曼说这次是真的狼来了。来了又如何?全球化绝对不会像彗星撞地球那样让所有不适应的恐龙一下子灭绝。我不是狮子,也不是瞪羚。我不需要奔跑。我只是书所说的那只:海龟;更可能是青蛙——一只在慢慢煮沸的温水中的青蛙。我估计自己还是可以滋润地生活着。哥伦布发现地球是圆的,发现600余年了,我还是生活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既然不在乎地球是否是圆的,自然也不在乎世界是否是平的。但我希望有人会在乎。我希望那些风口浪尖上的精英人物不要无动于衷。联想把IBM的PC业务买下来了,把公司开到美国去了,但不代表它就全球化了。听说它经营的并不好。走出去的步履蹒跚,跑进来的气势汹汹:外国人把全资银行开到上海滩了,而麦当劳更是早就开到了家门口——狼,也许真的来了。如果你是狮子,或是瞪羚,你就从今天开始拼命地跑吧!——记住!这就是这本“获得全美图书奖、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被译成30种语言、全球畅销书百万册以上、比尔盖茨推荐给所有决策者的必读书”给你的忠告。(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托马斯,弗里德曼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2007,1,15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当一个美国人在拨打一个当地HP的客服服务电话的时候,接听他电话的客服人员却可能是远在太平洋西岸的印度人,这就是平坦世界的魅力!不记得是在哪一次和同学闲聊中讨论到了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这个很有趣的话题,我插了一句:地球是平的。为什么?因为有这样一本书——《世界是平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15世纪以前所以人都认为世界是平的,可是突然有一天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但是到了21世纪,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变化,它又变平了,但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平,它全球化。作者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一批欧洲国家,高举殖民主义和宗教的旗帜,带着蒸汽机和大炮先走出去,他们通过暴力消除了很多国家间的围墙,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距离拉近了。“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 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跨国企业把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地球更平了。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一个人,一个个体,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和全世界的连接,他可以是来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肤色的,不论性别,信仰,种族,他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企业,全世界的国家合作,竞争,交流。说到这里就想到了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在一次讲座中说的一句话:“当前的中国大学生所拥有的条件和环境是中国几百年以来最好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出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的信息可以接触,中国学生出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优秀的学校可以在里面学习,中国的学生从来没有这么多就业的机会……”是什么带来了这一切?是世界的平坦化!平坦化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相连接。美国有什么,中国马上就可以复制什么。当很多跨国公司来中国建立他们的研究院,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的同时,大家都明白,我们在走着怎么样的一条路:美国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美国还有其他以知识产生价值的国家,把低附加值,重复劳动,可自动化工作,从他们的本土,迁徙到中国或印度时,我们和他们都知道,中国抢去了他们的一部份工作。作者也借此讲了一个不冷不热的笑话,“小时候我常听爸妈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则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抢你的饭碗。」”最后还有一个小故事来结束这篇书评: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从平坦的世界中寻找新的机会.

这本书是在春节期间读完的,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个人认为读这样的书不能追求速度,一定要读思结合,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如果我们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对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人来说,里面的内容能帮助你从宏观上理清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自己的项目或所在的行业,从微观推向宏观.想创业的朋友,是一定要读读的!

世界是平的

对我来说有意义的5句话:1.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如何充分的组合和利用已有的要素。2.尽管电灯泡的发明是在1879年,但电气化的开始和发挥作用确实几十年后的事情。3.耶鲁实际是通过创建复旦-耶鲁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将实验工作外包给了复旦。4.那些认为强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中国和日本培养不出来有创造力的人才的观点是错误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人一样能够和美国人竞争。5.当你研究一下历史,看看每一个文明的兴衰,它们总会留下一个历史遗迹——一座位于它们首都中心的大型运动场。

世界是不是平的?

初始的时候,我很奇怪《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起名,因为从哥白尼的时代开始,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已经是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居然有家伙跳出来说世界是平的。但是确实如此:当你在睡梦之中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工作外包给世界上另外一边的人们来做,他们可以为你的财务报表规划,可以用最接近你的语音和客户交流着..........。并且第三代的互联网络和新一代的无线通讯技术会突破更多的地域限制,十五年前,在福州的闽江饭店里面,我第一次碰到了手摇式的电话,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可以任意地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和MSN上面的好友聊天,十五年后的未来呢?那个时代是我们创造的,而我们现在却不得而知,但我却一点也没有感到无力,因为:当你见证一个世界在你的手中慢慢地变小,慢慢的变平,原先的迷底一个接着一个被揭开,所有的焦点,都指向了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条街的某个时刻,除了紧张就是兴奋了吧。谁也没有想到随着比尔盖茨的离去,软件业的帝国该由谁来缔造?所以,这个世界不管是圆的,还是平的,创造今天即是在创造明天,创造历史,进而创造未来。

还行

从一个老外身上,看到人家的紧迫感,也拓宽自己的视野,作为一个地球村的村民,更多时候思考事情,不要以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来思考,眼界有多大,境界就有多深。可以当作闲书看看!

拥有一把“瑞士军刀”?

   题记:我渴望成为你思想上的伙伴,平坦世界中的朋友! —— 不戒    一本书洗了我的脑,书的名字叫《世界是平的》。读完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天哪,这家伙是怎样做到的呢?然后,我像那只想吃天鹅肉的赖蛤蟆一样,问了自己一个甜蜜的问题:我何时能够拥有弗里德曼般讲故事的能力?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定会实事求是地告诉自己:你永远也无法具备弗里德曼讲故事的能力。但现在,我不敢轻易地做出这么肯定的结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得以感受一个一望无际的世界。只要你想得到,就有可能抵达。赖蛤蟆如何吃上天鹅肉?答案是给它一把优质的“瑞士军刀”,或者说,把自己培养成一把优质的“瑞士军刀”。成为多面手,并成为专家;具备超强的综合能力,并能够掘地三千尺;建立自己的网络,并成为其中一个高效的节点。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学习。你必须知道,在你出生之前,已经有许多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大量有趣的知识;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智慧的大脑一直在不停地创造。要想有所成就,你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你必须从书本上学、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从网络上学,从一切可能的地方学。而且,你没有停下来学习的机会,你必须一边完成繁重甚至了无生趣的工作,一边加强学习。你最好学会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某种程度上,你分不清哪部分劳动应该归入工作,哪部分又该归入学习。其次要学会综合。即便你了解了一些知识上的巨人,但假如你不能将巨人们的优点有效地综合在一起的话,你也无法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你必须将他们放在一起,并乘机爬上他们的肩膀,让自己看得更高、更深、更远。即便你只是一个小矮人,如果你能不断地从一个巨人的肩膀跳到另一个巨人的肩膀上,你就能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再次,要学会交流。你最好站在巨人们中间,与他们交流。是的,这并不容易,但你应该努力。只有近距离观察巨人的成长,并按照他们的方法去成长,你才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此之前,你要尝试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建议,这样你就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要相信,不仅是你需要他们的建议,你也可以提出帮助他们长得更高的建议来。你也不应该忘记与看起来比你矮的人交流,在他们身上,其实蕴藏着比巨人更大的能量。此外,要学会合作。与巨人合作,与矮子合作,与一切的人合作。你要相信,一个人干不成多大的事情,而人多力量才大。你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别人,要真诚地帮助别人,大方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你要时刻准备好与别人成为思想上的伙伴,甚至尝试着一起工作。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和大家一起迈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后,你要知道,世界还远不平坦,甚至永远都会崎岖不平。无论你在弗里德曼那里受到了多大的鼓舞,你都始终要牢记这一点。特别是在你所处的环境中,垂直的力量依然顽固,权力(无论是来自于职位还是资本)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你也不必太过悲观。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平坦的力量正在形成,特别是在依靠知识和智慧吃饭的领域,这一点更为突出!好了,到了该忘掉这本该死的书的时候了。你最好立刻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不过,你也不应该忘记那把“瑞士军刀”,它值得拥有!注:这是2006年11月13日写就的一篇读后感,就文体和文风而言,应该是比较纯粹的。从营养价值来看,应该高于最近做妇女之友期间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之所以要重新发一遍,当然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特别是希望能对其中的一部分朋友有所启发。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下,豆瓣强大的文艺需求是怎样把一个严肃的人改造成为一个妇女之友的。以后不会再转发旧文,但会在发新文的同时,送一篇自认为有点儿价值的旧文作添头。

说实话,看过以后挺失望的。

也许是技术出身,对于作者有些关于技术趋势的分析见解不是很认同,世界观也显得比较肤浅,总体感觉深度不够。翻译一般,只是还算顺口。另外,不喜欢书中一些明显的广告和作秀成分。

00

全书一直都是围绕着全球化这个主题,讲的随着可以的进步,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低端的工作可以派发给劳动力廉价的地方去

我们错过了什么?

关于印度借外包服务的崛起我看了很多遍,这是我们都经历过地。正像电视剧说的“这些都是发生在眼前的真事“2000年,当我们想着“盛世”的,担心“千年虫”的时候,印度计算机服务业却找道了全球业务扩张的突破口!正是世事弄人,事实弄人.....

"畅销书"真的就是好书吗?

很没用的一本书主题就2个1是讲了一遍计算机的历史.再一个就是经济全球化.把知道的东西又说了一遍,真无聊在书店看了几页,一下失望透顶.完全是废话这样的书也能成畅销书只能说美国的商业运作很成功还有就是作者的写作功力不错,本来无聊的东西换个包装就能大卖可见包装的重要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吗<右脑的革命>据说投资了2个亿做宣传,当然利润肯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拉它在短期内大量的宣传,抄作,包装,然后疯狂的销售,最后华丽的收尾.整个过程不会超过3个月,你再进货的时候已经没有库存了.因为已经开始做别的书了.这些书的时效性很有限,一旦过了宣传期,人们会迅速遗忘,因为没有东西可值得记忆和学习的.它只是把你知道的东西再换种方式说出来而已比如:<右脑的革命>宣传的时候,说什么打破了未来的思考的方式.一本好书是没有时效性的.现在再来看看这本大概写了已经有7.8前的东西,有实现的吗?这本<世界是平的>同样也是,你说计算机的大概历史你不知道,还是你想了解经济全球化什么的.电视上什么科教频道和新闻说了不下几百遍了,不信你看看电视,再看看说.奉劝大家,买书的时候看看这书值不值得你用,你能学到什么或者你能了解到什么再买.切不要迷信什么畅销书就是好的.要知道这是宣传手法罢了,书店的畅销书专柜天天有新的畅销书,你觉得可能吗买书,钱也要用在刀刃上,现在的书价又很贵,除非你很有钱,或者是为了炫耀充面子,否则,一定要学会分辨.

世界城

这本书看了许久,终于可以合卷了。掩卷想想,留下最深的印象有以下几点:世界在变平,平到成为一个城市。各个产业链已经或正在将整个世界紧紧联成一体,不再因为地域,国家,人种,语言,文化成为限制。对于营销模式,也许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以往是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未来将提供客户可掌控的合作平台,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制。众多成功的模式都反应了反常规,如沃尔玛,UPS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或相反于常规的模式,部分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不能为能。另外感觉作者对于中国和印度的对于世界平坦化的原因和应用都过于加重了,对于美国下一代的危机感也过于沉重了。

这个平坦世界中的沧海一粟

听闻这本书应该是在几年前被炒的很热的时候,那会没有机会跟风找来阅读,甚至不知道这个标题表达的是个什么意思,只是最近在课上学习关于全球化的内容,听老师讲到此书,才知道是关于这方面的。从图书馆找来一阅,书有点厚,实在没有时间去细细品读,而且由于离出版的时间已过去好几年,对于书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其实已有所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而伟大的时代,有幸躲过了战争的摧残,有幸躲过了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有幸躲过了文革时期的全民疯狂,而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发,见证了从温饱到小康的生活提高,见证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见证了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兴起,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飞速发展壮大,同时也不幸地赶上了在这个巨大变革中伴随而来的贫富差距、各种压力和变化。这个时代正是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深化,不断影响你我生活的时代,也许我们隐约中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对彼此生活造成的影响,但可能并没有也不能够如作者这样理性地思考隐藏在这种变化现象之后的本质和内涵。至少对如我一样的很多普通大众来说,由于眼界和视野不够,亦或是层次和经历不够,难以有精力和能力来洞悉整个世界发生的深刻变革,而只是把眼光放在离我们更近的就业、收入、房价等现实的问题上,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来了解国内和国际上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但始终感觉全球化离我们很远,却未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对我们所关心的事产生着影响,而且在未来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作者为我们做了深层次的归纳和提炼,他提出了全球化时代3个版本的概念,总结了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和三重汇合的理念,提出了应对全球化应采取的动作,以及对未来做出自己的预测。这些观点在几年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是可以想象的,虽然对今天才阅读的我来说震动已经小得多,但依然还是有所收获,最重要的也许就是明确和深化了自己对全球化的理念,并会对以后看待问题的观念和思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在面对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个人的世界观以及人生的定位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已经不是那个追求自保,事不关己的时代了,在面临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世界时,我们作为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个人和国家的一员,应该做出哪些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以应对这个全球化浪潮的汹涌澎湃,虽然我们只是这个平坦世界中的沧海一粟。

不要以为是同一本书

在网上,可以看到两本书是《世界是平的》,不过,有一本书后面有一后缀:橄榄枝与凌志汽车什么的。千万不要以为是同一本书。另,《世界是平的》书价56元,即使是折扣书,也觉得太贵,评价是:物有所值的反义词。这两本书都是一位作者,但是分别写于不同的年份。凌志汽车那本是先写的。但英文版没有《世界是平的》字样当然,我读完了全书,是一口气读完的.的确,作者的这一论断有他片面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后记带有明显的阶段观点。我倒是认为作者写出此书,其本意并没有轻视其他国家的意图。他的写作动机也是善意的,希望藉此提醒美国人、美国政府、美国的家长们;而正如柏杨之《丑陋的中国人》,日本人所写的《丑陋的日本人》,这些书,应该找找书的发光点。说实话,湖南科技出版社的这本书质量实在是比较差的,居然出现大段重复内容,好在,只在第9页出现,后面并没有出现。后面有些段落译得比前面好。错字嘛,也比较多,每10000字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虽然符合质量最低标准,但是,与中信出版社相比,感觉还是没有尽到认真负责的态度,何况标价如此之高。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益处:1、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岗位外流的?2、印度的软件外包业究竟是怎么样?3、作为新闻记者,他的见闻,是我等坐在办公室内是无法想象的,作者接触到的人,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见解并如实写出,看得出来并无进行渲染。4、当头一棒。我自己平时有些忽略了互联网,以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团队与个人的影响力。

观念的改变

2年前看的。买了台湾版、大陆版还有签名版听过真人演讲看过演讲视频可以说是看的最仔细的一本书了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外包一直到现在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工作不会被外包。

要了解当今世界“经济社会”领域的大趋势,此书可以一看

不管别人对此书评价如何,在借此书窥探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种种现象及规律上,《世界是平的》值得一看,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做惯井底之蛙我诸多新一代要开开眼界,阅读此书会有不少裨益。第一此了解此书还是随手翻阅社里《瞭望东方周刊》时何帆写的书评,之后偶然在家乐福书架上瞧见此书,回家一看,有些吸引我,要知道,恐怕有一年自己觉得没啥好书值得阅读了。此书的内容就没什么好介绍的啦。一家之言,见笑于方家。

哦?恩。

时间空间构成我们生存的四维世界,在一定的历史和技术条件下,我 们被这个四维世界所限制,在时空的界线内吃喝拉撒睡。人的观念总 是和他所能够接触到的世界纠缠不清,想超越困难,想置之不理亦困 难。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人类对其所生存的世界的样貌的猜想,并由 此构成了人类成长的一种轨迹。而世界是平的,就是这种轨迹上的一 点红。不说作者的论述是否周全完善,只说他的一袭长话所能带给我 们的“看清”这个当下世界的滤镜,意义就非同小可了。有些时候, 事情被说出来了,有道理了,不真的都真了。毕竟,和人类社会有关 的规律的显现,脱不了人类的实践使之显现。打破传统上时间空间的藩篱,让被牵制的人类手脚松绑,就很容 易出现许许多多的“兴旺发达”。这些兴旺发达由于其颠覆传统的特 性,而在这由传统发展过来的世界中越发得掷地有声。可切忌,这外表的震人 发聩的声响,并不预示着其本质的卓越所在。往往这时,聪明的人会 用“来得快也去得快”的“良言”告诫自己要保持谦虚谨慎。而一本 从头到尾带着略显“炫耀”的神情记述的书籍,在其越发观点分明的 同时,也越发地吸引更多的人追问“真是这样吗?”。震撼人心、引人深思、产生疑问、思想交锋,我想,这是一本书所能 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于是,之后,我们就看到了有关“世界到底是否 是平的”的争论。而作为看客的我们,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世界不是平的

看了Richard Florida的书《Who's Your City》(繁体中文版译:寻找你的幸福城市)后,相信应该不会再有人要说世界是平的。不要说世界不是平的,就连美国都不是平的(当初那位作者就是美国人),在这本《Who's Your City》里面就说,看看近五十年来的房价,旧金山、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少数城市就翻了近九倍,但美国其他大部分城市连两倍都沾不上,尖峰化现象真的不要太明显。再看看中国的上海北京相较与其他城市的房价,那就更不用说了。《Who's Your City》这本书其实想讨论的是,因为以上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选择对的城市来生活变得很重要。但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为什么全球尖峰化、城市人口集中,而且还继续膨胀的现象正在变本加厉?尽管那些帮助全球化的工具和现象还正持续日新月异中:Internet,Blog,Google,Outsourcing委外…等等。之前那本名著不是说因为这些工具世界会更平吗?怎么还更尖了?Richard Florida在该书也有他的解释,是因为这些尖端城市充满了创意产业,而造成创意产业繁荣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创意人才需要“群聚“在一起,如洛杉矶的电影业、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因为创意人才需要彼此交流意见,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与价值。但我认为,Richard Florida近年来是全球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ics)的主要推手之一,三句不离本行,也容易夸大他所注意的族群。城市的群聚及尖端化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聚集的不只是创意人才,更多且更核心的,是全球化经济的“决策人士”及其附属群体。这些决策人士,事实上比创意人才更需要聚集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更需要一个面对面的人际网络来进行策略联盟以及整合资源;“创意”本身其实可以在网上以虚拟社区进行交流,但商场上的合纵连横,各方人员(不管是公司内还是公司外)没见过几次面是绝对办不到的。这才真正造成世界的尖峰化而不是更平。因为所有掌握世界资源、具备支配权力的人都集中在那几个世界的重要城市里。那些因外包而新兴的第三世界城市,对于世界有没有变平的贡献大概也不过是在该国家建立起新的尖峰而已(中国的大连,印度的班加洛等)。以上海为例,我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人想挤进这个城市,因为这个城市有着太多重要的公司与机构,掌握着中国的甚至世界的资源、具备支配权力的人也越来越多,还有那些想成为具备支配权力的人也统统涌进来,这样一来房价怎么下得去?物价也当然越来越高了(更不用提中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北京,已跃升为世界十大高物价城市)……

World is flat!

之前一个师兄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买了后看了一点,感觉比较枯燥,放了一段时间。最近把它看完了,书中有些地方我觉得有道理的。1.作者讲到技术的变革将会使得很多工作被自动化,全球的网络化会使得一些工作被外包到世界的其他地方,这将使得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失业。但是这将催生出一些新的职位,要想能够不被全球化的浪潮所席卷,就必须使得自己从事的工作不可被替代,不可被机器自动化。2.作者讲到新产品的市场时提到,现在的一些奢侈品在以后都将是必需品。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就像几年前的手机一样,手机是大老板,有钱人炫耀的东西。可是现在,手机成为几乎每个人的必需品。3.现在的竞争是全世界所有的个体的竞争。Something can be done and must be done will be done.如果不是你,就是世界另外一个角落的人把它完成。...总的来讲,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需要静下心来读。

平的or弯的

以前看Bible,被巴别塔的故事所吸引。人们想窥探上帝的秘密,于是觉得造一座通天塔。上帝勃然大怒,将人们分散开来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住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上帝就安全了吗?现在科技发达,人才众多,我有时候就会想也许人们哪天还是会合力起来真的建成了巴别塔。看完了这本书,觉得也许这会成真吧?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呢?世界是平的,大家聚在一起更加容易了,交流更加方便了。可是为什么还没有造成一座可以窥探一切的通天塔呢?这个问题,我先放下,以后再想。

脑子+勇气

还是给了四颗星,因为立意着实很新颖。用了三节课的时间读了下,说是马虎,但基本了解了作者的意图。其实这种书,看看目录,读读第一自然段,或者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外国人写作的逻辑总是有益于读者的~总之一句话:在如今的社会上,人人即使朋友又是对手,如何发挥自己效用的最大化,如果摆脱低级工作的束缚,第一需要脑子,第二需要勇气。

创造更加平坦的世界

这本书读了一半时中间放了好久,最近终于又捧了起来快读完了。后一半的感受和前面完全不一样。前一半的章节完全是在描述“平的”概念。这些不管在什么地方都看到过,想到过。感慨也仅仅:现在的世界原来是这样啊,联邦快递原来什么都做,印度和中国在一个美国记者的样子等等。但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我看到的是一个美国人在了解到世界平坦后给自己国家带来的威胁。我们曾经和现在是世界top1,在未来如何能保持住top1的地位。警告政府重视教育、重视自然科学、重视中国、印度等正在赶超的国家。一所大学的数学系都是中国人,自然科学的课程60%的学生来自欧洲和亚洲是多么可怕的事。虽然书本中明显有作者身为美国人的局限。但从中可以给我们自己很多启迪。我们个人在现在的世界中应该怎样面对,怎样做出选择。书中举了许多这样的例子,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是怎样做的,暂时的结果如何。善于利于平坦世界的个人和国家都能够这位有力的竞争优势。

让你的世界同步

网上很多人推荐这本书,所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了下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他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富有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地球是圆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但是我感觉,这本书也要辩证的来看,有优点也有缺点吧。先说下缺点。1、有些夸大了中国在世界平坦化之中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的一个超级工厂,面对着中国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美国的未来忧心忡忡。但我觉得,虽然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强大的国家,全世界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制造,但是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困境。很多中国企业都是以代工来唯以生存,通过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与世界竞争,但是缺乏创新能力,造成了中国只能在低端下游进行惨烈的红海博弈。比如近几年,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随着CPI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沿海省市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大力发展扶持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中国人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想一夜间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读最后几章的时候,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伊斯兰世界的憎恨,对于伊斯兰世界的行为费解。可能是近些年,911事件的发生,人体炸弹,基地组织网络直播美国记者砍头的视频等等,作者对于伊斯兰世界的反感。此书是一本概况深刻全球化的经济书,也许作者也不想把个人情感过多的在这本经济书中体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中发现,他对于神秘伊斯兰世界的种种做法的不解,焦虑,害怕,憎恨。3、对于美国未来的过度忧虑。作者通过走访,调查等活动,用很多案例分析了当前美国纯在的问题,感到了竞争的激烈,居安思危是好,但是作者表现得有点过了。教育,经济,领导,文化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比起天朝来说,你懂的。这就是我总结我认为的本书不足之处,但总体来看,这本确实是一本好书,网上有人说,此书大卖是成功的营销案例,不管怎么说吧,值得一看。UPS 的新格言:让你的世界同步。这就是本书一个最好的概括。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公司变得越来越平坦,世界经济的车轮越转越快,已经无法停止,而我们必须能够从公司、顾客和市场的角度发现新动向,我们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勉强跟上步伐,因为变革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得你难以想象。过去我们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然后从工业时代过渡到服务业时代。现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将服务配送到世界各地。认真而仔细地审视一下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清楚地了解在一个平坦世界中这意味着什么

世界是被扁平的

这是我大一的时候看的书。因为当时刚刚学起经济,捏着鼻子读了几本书培养感情还是有必要的。他的想法就现在来看已经不新鲜了。对我来说,它的作用莫过于,书的内容对经济现在的讨论是普适的,我可以经常拿来放在雅思写作论据的引用上;加上作者和书名都异常好记,知名度也有,引用起来很爽快。现在是保险课的课间, 从dudu标记的书找过来, 看到这个名字,顿生回忆,纪念我的大一.

推荐给井底之蛙们

此书对眼界的开阔起到不小的作用,年轻人建议读一读,不要过分关注这本书本意是写给美国人的,还是给印度的软件业作广告,将工作的分解到最细,作价值最高那部分,这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受.

震荡的世界

抓住了全球化进而填充上合适的血肉,弗里德曼一下子成了最畅销的作家,只不过看看新近的世界局势,比信息全球化来的更迅猛和让人目瞪口呆的恐怕要属金融全球化了,好好策划下,《世界世平的》可以出个更畅销的续集了!

站在世界的角度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任何事都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结论也不一样。就像书的作者观察世界一样,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观点。如果你是个技术工作者,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兴奋。如果你是政治家,你也许会嗤之以鼻。如果你在美国,你一定会说“就是这样”。可如果你在现在的印度或者中国,你也许会觉得书中的观点过于绝对了。不管怎样,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就当开阔眼界也不错...

世界是平的:为全球化在歌唱。

虽然我这本书的缺陷十分明显,但是仍然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世界是平的》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我都看过。作者这个全球化的传教士无非是告诉我们,在借助与互联网和英语这个平台,可以给地球上每一个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挑战,当然对某些人来说更多的是机会。作者视中国为全球新兴的力量之一,这个我无法否认,但是大量的甜蜜蜜的言语,如果我不怀疑作者的用心的话,那么他对中国的认识是浅薄的,根本就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中国。(抵制糖衣炮弹)我个人是也是全球化主义者,也曾经在为其歌唱,但是在这个滚滚的浪潮中,无论对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极为渺小的个体。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的是:分享这个蛋糕,然而不要抛弃所有的东西。我可以熟练的运用国际语言,我可以借助网络和纽约、东京、、、、的孩子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这一切、一切,但是请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一些杂想

看这部书我有以下一些瞎想,纯属扯淡,闹着玩的:1. 作者可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群众。2. 一个高级住宅里,女主人对忙得一头汗的保姆说:“以前你只能在家里种地,现在也生活在城市里了,可见世界变平了。”3. 如果把本书的思想总结一下,最多一张纸就够了,可后来居然搞出了这么厚的东西,这种啰嗦劲是罕见的。4. 这本书其实是写给美国人看得,是吓唬美国人的或者说是警告美国人的,夸大了中印的威胁。不想中国人也来凑热闹,买的那个欢阿,其中包括也包括我。也许我们把它当成伟哥,也就用来翘那么一下子。5. 希望下次作者来中国别去上海,来印度别去班加罗尔。多去看看小城市或农村,那么作者可写一部《世界是尖的,21世纪史》,估计也会畅销。观点不重要,关键是money.

逐鹿中原

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关于全球化的书。看完了之后顺便说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变平的表现首先要肯定地说,书中所说的“世界是平的”这个结论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但是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谁还在否认或者反对全球化,并且找出种种借口来对其进行否认,那么我要么认为这个人在掩耳盗铃,要么就生活在朝鲜。 世界在变平的最主要特征是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了社会化大生产之中,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在世界范围之内逐渐形成。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的成长起来,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总体来说在不断缩小。 并不是说世界变平了就一定是好事,但这是一种大的潮流,真真实实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把这一切比作登山,对待这件事情的正确态度应该如书中所说:我们不应该总想着怎么把跟在我们身后的人踢下去,而是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爬得更高。 变平的原因 世界变平的原因在于自由贸易政策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国家都有他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完全的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合理的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积极努力的抓住机会,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自由贸易的是一个双赢的规则,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发现,每个国家,每个人在自由贸易中获得好处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收获。这也正是现如今自由贸易发展如火如荼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理论上没有失败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达尔文的理论始终都起着支配作用,在这样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很多的国家和很多国家中的个人逐渐落后的下来。没有种子,大地就不会发芽;没有雨露,枝头就不会开满鲜花。古老的规律始终发挥着作用,每当人们忽视它的时候,它就会给人以当头的棒喝。正当人们为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紧张和兴奋的时候,只有那些先行者才真正取得了收获。现有的工作总是流向那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人的手里,与此同时又有无数个新的岗位冒出来,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的要求也会更高。能否跟上这种时代的进步,决定了每个人的前途。 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个人如此,国家也是一样。听说联合国有过统计,他们发现美国的劳动者不是单位时间生产最高的,但是却是人均生产最多的。由此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却是最勤奋的,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弥补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而法、德国这种高福利的国家,每年工作那么几天还整天想着罢工,他们的经济增长率怎么可能和那些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呢? 对于美国的转变 书中提到了对美国的一些看法,有很多我是很赞同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我就有这么一个印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叫美国,那是一个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国度。那里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和富裕的人们。虽然那里也会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但是每个人都乐观而充满希望,他们在努力的工作,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这世界的奇迹和希望。 曾几何时,美国是世界的榜样。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国家建设美国那样的高楼大厦,开美国那样的汽车,甚至是拥有美国那样的核弹。 曾几何时,美国是世界的希望。科技落后的可以到美国去,那里有最近的知识。文明落后的可以到美国去,那里有先进的制度。 但是现的美国,这个二百三十多岁的国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牛仔了,人民开始自满,经济开始变慢,矛盾逐渐增加。不过我认为这个将自由民主植根到每个人骨子里的国家还有有希望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而且一经出版就成了畅销书。这无疑说明美国的人民仍然希望清醒,仍然还有希望。 变平的实质 毛主席教育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在我们理解全球化的过程中,阶级斗争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今天的全球化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在看到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更要时刻不要忘记财富是怎么产生的,最终他们又到了哪里去了。经济全球化是垄断组织竞争升级的表现,是社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再分配,也是国家资本主义向国际资本主义的转变。目前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就是跨国企业和跨国资本家,他们不甘于受到各自国家的禁锢而使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 正如书中所说,马克思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预言了今天的发展趋势,资本正在流向每一个角落。这两年国际经济的普遍繁荣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各个行业开始趋于平均利润的过程。全球化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随着新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的瓜分完毕,这个过程将会中止。到时候现在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 网上有人把这个过程总结的很好: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它一方面膨胀了资本主义的财富,另一方面又放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孕育了社会主义,它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全球化的未来在社会主义。 谁将胜出 如果你贸然就说出了哪个国家的名字,那么就说明你还没有了解变平的实质。因为世界真正变平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国家了,到那个时候就已经“六王毕,四海一”了。不过就像六国要被秦统一一样,很可能这个过程也要由某一个国家经过强力来完成。那么这就又分为两种形式,我称之为霸道和王道。 所谓霸道,就是强烈保护资本家的利益。既然全球化是垄断资本主义升级的过程,那么如果有一个国家放任市场达到垄断,并且倾向于保护垄断资本主义。那么很显然,当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垄断资本将可以压倒一切,进而得到一切。这样的结果就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最终被无产阶级以暴力的形式推翻。 所谓王道,就是采取民主的方式发展。这样情况下,竞争将会被保持,个人财产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通过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议政体制下的不断妥协,而自然消灭阶级,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生产工具不断普及的今天,无产阶级最终被“消灭”也不是不可能的结果。社会主义革命并不一定要使用暴力,必须使用暴力的理论是列宁为了达到当时的特殊目的自己编的,马克思没说过这样的话。 明白了这一切,我们就要看自己喜欢站在哪一方了,我个人比较看好美国,其次是欧盟,第三是中国。所谓春秋无义战,所有的这些过程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必要的过程罢了,六国是一定要灭的,不是秦也会有别人,何况最终秦也会被灭的。所以尽可以抛开眼前所有一切神圣的东西,尽情去发挥自己的激情,实现自己的想法。 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平的,谁活着,谁就能看见。

世界果真是平的?

今天终于能抽出时间读完了《世界是平的》。用这本书梳理一下自己对全球化发展历史的认识还是值得的。如果要说书中的理论能够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多么明显的帮助,我看是相当的不靠谱。世界是平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开创性的带给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但是存在于人们脑子里面的意识形态的隔阂究竟何时能够用“推土机”抹平,我拭目以待!!

经济类书

这是我的第一本经济类书,以前看的不多,大多小文章看看了事。书写的不错,很容易入手。看到开始就知道结尾是什么,中心思想大致说的还是全球化问题,角度不同而已。对里面的例子比较有兴趣,特别是沃尔玛,还记得一句话,建立一个链接比生产更重要,原话忘记了,大致是这意思,和我所想不谋而合。商品的生产环节,往往可以决定流向和方式,有时候工具可以上升到主体的地位,但是也是有时候并非全部时间。环节的建立的确需要不同的模式和概念,这些是最有意思的问题。比如瑞典模式,这个有点偏题了。瑞典模式是一种社会制度,比经济涵盖更大,范围更广。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高科技的产业优势,让国民经济、政治和文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国家虽小,但稳定富裕。很多人向往这样的模式,但模式的建立,环节的链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让我想到了沃尔玛,他们的商品运输是随时监控,如果附近有货物运输,通过语音提示司机可以随时传输。减少空车率,降低成本。还有RATA不知道自己写对没,服装设计公司,从设计到销售只需30天,这个概念太惊人了。而且是随时调整,在9.11之后及时换色以黑色为主调,迎合消费者心理。这让我想到了ORCHIEY,也是时装品牌,据说它的设计师是常年更换,降低成本。说来说去,就是环节。很多模式减少环节以降低成本,物廉价美。有的是个性化服务,单独定制比如DELL。还有是支付方便,比如EBEY。这些是不同环节的减便,至少在现代社会中造价了一种潮流,并且就目前情况被大众所广泛接受。所以,MY ROOM MY RULE.无论这个概念或模式是否离谱,重要的是做出来,可行与否。引用书中的古老谚语为结尾: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仅看到这里,以此为笔记,日后继续。

有些读不下去

世界对于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是平的,是没有国界的,这和大前研一的理论是一致的。但是读到后半本,有些读不下去了,。。。。

读书笔记

废话堆砌的书,赞同一、对于个人的收获。什么样的人在未来可以生存,以自勉 【1】有合作能力的人能够生存;      【2】复合型人才,俗话说的多面手,能够生存;       【3】表达能力超强,俗话说的会忽悠的人,能够生存;       【4】懂得权衡,有大局观的人,能够生存;       【5】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人,能够生存;       【6】在新领域,比如环境和生物行业,创新和发展的人,能够生存;       【7】增加个性化价值的人,能够生存;       【8】将本地文化结合起来的人,能够生存;       为了到达这些技能,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些关于必备的知识或基础的观点:       【1】好奇心和激情比智商更重要;       【2】情商好的人,更容易和人合作,也更容易成功;       【3】感性是高科技中最不容易复制的部分,弗里德曼完全把平克的《全新思维》的观点搬了过来。(插一句:有中文版,值得一看);       【4】培养全才:科学和艺术并重;二、全球化不可阻挡,没得讲,剩下的就是如何处理全球化的弊端的问题了,如何避免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全球化的贫富差距,全球化的生态问题........

是不是有很多版本了?

怎么在书店里看到什么《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内容升级和扩充版),还有“凌志汽车和橄榄树视角',哪个更好更原汁原味啊?

有价值

我的看法http://blog.sina.com.cn/u/4c505c310100097n

世界是平的,值得大惊小怪吗?

<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会出版.定价:56元.该书的副标题:21世纪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封面广告:<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前段时间仿佛在网上听到过这本书,说是挺不错的.于是去书店逛的时候,在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决定买下来.——广告的诱惑不可低估.回来后,仔细阅读了前几章.感觉很不值.其实这本书不过是说了下全球化问题.——这不是什么新话题,在克林顿时代就已经谈得很多很多了.而且我以为,本书作者没有必要为自己发现"世界是平的"沾沾自喜,因为这个想法也许还不如"地球村"这种说法形象生动.——而且作者说世界是平的,也不过想表达世界在变小这种意思.可能有一天作者会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懊恼.——这种发现没有创新性.本书中,作者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全方位地审视了互联网普及以来,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在交往与交流方面的障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清除,人们的视野呈几何级数在扩大.比如:网上购物,商业外包,物流加快,软件开发,标准统一,博客播客等等方面,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低成本.最后作者又分析了:在世界不断变得越来越平的进程中,作为个人,企业,国家如何适应等等.本书对印度发展赞扬有加,对中国的发展持不客观的肯定态度,甚或还有媚中国读者的味道(英文原版看不懂.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本书作者由于自己的记者身份,接触过许多知名公司CEO,因此列举大量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有许多新概念,这一点可能是相对有价值的东西.——至少对我是这样.

或许

世界或许越来越平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越来越近。可是呢,当我把书捧在手上的时候,却看不下去了。像许多书一样,总是在阐述科技如何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在现代化的社会里要如何竞争如何生存。却不谈人与人距离缩小的同时人与人心呢?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心灵却还是那样慢慢悠悠等待人们去发现。

世界真的是平的吗?

读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全球的畅销书,总计销售几百万册,并引发了全球的讨论。有人说,畅销书的秘诀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再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告诉你,只有这样的书才能畅销。如果一本书说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情,则可能会是一本学术著作,你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弄清楚这本书说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一本需要费力阅读的著作很难流行起来。也许上面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说的事情几乎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共同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吗?弗里德曼说是的,但也有人说世界不是平的,比如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在其《不平等的发展》中表明,世界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世界不是趋向于越来越平坦,而是越来越不平坦。弗里德曼之所以说世界是平的,主要的观点是:世界上存在10大动力,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平坦。他们分别是:1989 年11 月9日柏林墙倒塌标志世界政治制度趋同;1995 年8 月9 日网景公司上市标志互联时代的到来;工作流软件(一系列的互联网协议和标准的应用)使应用软件相互对话,标志着工作流程的分包协作时代的到来;另外,平台开放源代码、开展外包、离岸经营、提供供应链、开展内包和提供信息服务等使得各个经济体之间、每个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济联系更加广泛而紧密。本质上来说,这些让世界变平的动力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政治制度趋同,二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沟通,三是工作流软件带动的工作分包和协作。这10 大因素的汇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个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这种合作不再受地理的、时间的和国家的限制。这就是一个平坦世界的样子。作者非常欢迎这个平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发达国家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印度利用其科教的优势进行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外包,中国用其广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离岸经营的场所,其他国家同样参与了这个全球大平台的分工和协作。让这个世界变得平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育和技术差距的缩小。作者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教育的进步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作者认为如果不考虑创新能力,静态的比较中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这种差距其实很小。但是他只字未提正是因为美国的创新能力,让美国已经掌握了核心专利池,从而带来巨额利润,而且这种技术优势在未来将保持很长时间,这就是阿明所担心的问题。作者对于美国教育中不重视或者说没有亚洲国家那么重视理工教育表示担忧,但是他只字未提诺贝尔奖级别的科技成果大多数是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科学家做出来的。美国的教育也许存在作者所担心的问题,但其他国家教育中不鼓励创新只注重接受的模式带来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大多数国家(除了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都不能抵抗这种全球化,必须去适应。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应对来自中国和印度人对工作岗位的竞争,应该做些什么呢?作者认为应该去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应该去开拓一些依赖人际交往的工作岗位。过去学习很重要,现在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学习更重要,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有更好地适应能力,更轻松的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想跟上这个平坦世界的潮流,则改革不完善的制度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是作者所谓的批发式改革(整体改革)还是零售式改革(部分改革),都应该致力于减少政府管制,加强市场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些国家能够坚持改革,有些国家的改革半途而废,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差异,那些包容性和适应性越强的文化越有利于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取得胜利,也许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改革能否持续下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利益集团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文化是一个因素,但不会是主要原因。作者认为,这种世界变平的趋势并不会让本土文化消失,相反,技术的进步将会是本土文化找到更好的传播途径,为本土文化的发扬和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一个平坦的世界也会更加和平,他发现只要是麦当劳已经到达的国家,就不大可能选择以战争的方式解决争端,因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如此紧密,战争的代价将无法承受,作者把这一定律成为金色M(麦当劳的标识)定理。另外一个平坦世界的定律被作者称为戴尔定律,戴尔电脑的生产厂分布全球,通过工作流软件进行协同配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手段,恐怖分子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全球合作,制造类似于911那样的恐怖事件。所以,平坦的世界也给恐怖防范带来挑战。我总感觉这是一本过于乐观的书,不可否认,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炫目的技术确实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造就了惊人的财富,但是平坦的世界也使得全球资源的配置更加快速便利,那些拥有制度优势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欧洲)在全球分工中将逐渐掌握价值链的顶端部分,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针对性的来读

对于做电子商务的朋友来说,尤其是做面向国外客户的专业性电子商务的朋友来说,此书大有裨益但只推荐前几章,其实他翻来覆去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后面那些地缘政治之类的东西对我没有太多意义——我指对于手头的工作。虽然他举的那些例子,好多都已耳闻过,但整合在一起,对我们仍然很有些启发作用

没什么新鲜的

全球化的饭已经被炒过很多次了。这次只不过多加了点料而已。基本上,这本书就是新闻事件大总结。海量的资料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总的来说,读一本盗版还可以,不要买正版。盗版一定要杀到10元以下。。。然后在网上20块卖掉。。。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这篇是前几个月写的,也算不悔少作吧,一字不改,权贴于此,笑骂由人。The world is not enough 世界是平的内部刊物上要写一个书评,选中《世界是平的》,有两位同事互撞火花,一个要写“世界是平的”,一个要写“世界是不平的”,我要凑热闹,给这二位相互争鸣的文友和稀泥。其中有一篇“世界是平的”我已经先睹为快了,那会子她可是刚贴到BLOG上。今天忽然受到启发,先说两句。正方的话差不多都被说尽了,反方的论调已定。如果我要写个文儿,用啥题目好泥?本来想用“世界不过是一个点”,来着,今天忽然想起布鲁斯南,所以借用一下,名字叫做“The world is not enough”最恰当不过了。看了原著的书名,其实这本书也就不用再看了,它说的是什么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想当年,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到处是“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世界已成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不存在”等等哗众取宠之声。相比之下,《世界是平的》这位作者的气度还算小了一些,他不过是把一个立体的东西当成了平的,仍然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还没有上升到从技术进而哲学的角度。其实,无论什么学科,研究到最后都是哲学的问题。所以,如果该书作者仅仅停留在一个技术层面,那还是差着行事哪,但这已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很有趣的作品,可以让人坚持地读下去。从而,如果我们用所谓的哲学观点去诠释它,那就对了吗?即使看出了作者所无意表达但客观上存在的命题,就能证明我们比作者更为高明吗?一本好书永远是启发性的,它不是告诉你该去怎么样做,而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哪怕其作者的本意并不如此。所以我们不得不对该书的译者也致以敬意,因为他在书后的跋中明目张胆地写出了大标题“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也能够自圆其说,站在该书作者所铺就的路上,译者的见识看来还高了一筹。但如果没有这本书,译者是否能说出这番见识呢?人的一辈子总会遇见那么几本彻底改变自己观念的书,读过之后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眼界无穷世界宽。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看到的一本《数字化生存》,真是好书,现在我已经找不到了。作者是庞蒂,这只是个昵称而已,全称太长,记不住了,他反对中国现在搞3G,说应该直接进入4G,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他有一个学生,就是现在的搜狐总裁张朝阳,一个很会做秀的人物,但有时也会让人觉得他有点意思,比如在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晚上,张总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被放大了十三亿倍的幸福》,但看这个题目,就知道不是没有点慧根的人能想出来的。闲话扯远,还说这本《数字化生存》。书中说:世界已经从原子的世界转变为比特的世界,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是由原子购成的,而是由代表正负电极的0和1组成的,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可以被计算机分拆为0和1。这就有点意思了,相比《世界是平的》,《数字化生存》是可以翻天覆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一本书。前者比后者不过是小巫之见大巫而已。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世界倒底是不是平的”的问题,刘伶说:“世界就是我的屋子,屋子就是我的裤子。”哈哈,所以世界不过是一个点,而且THE WORLD IS NOT ENOUGH!

如果你是IT人士,这本书的价值约等于0

受人忽悠,买了一本,压着厌倦,终于翻到最后一页。只嗅到些陈腐的味道,感觉作者好象活在火星上,观看地球,发现:哦,原来地球是这个样子的啊。

看《世界是平的》

说起看《世界是平的》,我心里一直在想着,作者到底为什么要说世界是平的?说的是平的世界里,人可以没有界线地看到对方、可以非常方便地交流与合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公司、个人之间应如何来调节自己,来适应这个逐渐变平的世界? 我并没有把它看完,但我感觉自己需要再看一回,可能会通透一些。 第一次了解有这么一本书,那是在艺之铭的时候,当时我经常上潘石屹的博客,因此而看到了这本书。我向来比较喜欢看名人推荐的书,特别是在商业中的领袖人物。在思想上,领袖人物是经济的风向标,通过了解他们的思想来源,亦节约了了解世界的时间。 “一个拥有学习激情和发现好奇心的孩子会比一个拥有更高智商但却缺乏激情的孩子进步得更快。” 拥有激情和好奇心,这让我想起了我看到的那本书,名字为《小王子》。小王子可以激发个人的孩子般的好奇心,让人充满着天真、幼稚的心灵。面对成人的理性世界,如何来激发呢?或许我得再看一看这本书了。 “每个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价值增值在哪里” 我的价值增值在哪里呢?是否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价值?性格、成长历程、专业知识? 而成长历程呢?成长历程,让我培养了自我认同感强、主动学习、不断求索、善问问题、乐于助人等为人方式。这些将有利于增值吗? 专业知识呢?我对平面设计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会美术;会一点网站设计,但都是用模板;网络搜索信息高手。这些是否将有利于增值? 增值的方式有哪些呢?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来实现增值?网络、朋友间、公司内部的升迁? “如果你相信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就会有无限个行业等待你去创造,无限个商机等待你去发掘,你所受到的唯一的限制只是人类的想象力” 这句话真的是太妙了。简直是我见到的人类最美的语言。也即只要有欲望,就会找出相关的行业。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欲望隐藏起来,以免被别人发现,以至损失自己的利益。也即在对待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人是否天生就有一种躲藏的心理?或者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潜意识?还是人必须发展到更高的境界,才能够不会如此地隐藏? 欲望是否也是一种需求?也即满足人类的某种欲望,即能够为提供满足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如何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呢?是否应用到激情、好奇心?最精彩的还是后面的一句话:人类的想象力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可能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顺从’相抵触,但是文化是会改变的”。 文化是会改变的,如何来改变文化,需要吸收全球的文化的精髓。比如欧洲的自由、开放、民主,对商业的宽容和诚信的建立。中国文化中,必须对父母长辈的思想,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思想至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首先,父母不在身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父母的思想受地域、文化水平、经历的限制,如果听之,后果将是如何?其次,时代在进步,父母不一定了解目前的时代与他们所处的时候,是多么的不一样。比如那时候的思想是需要有个铁饭碗,而现在根本就不会再有铁饭碗了。

人人都该看看

这本书很好的把握了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未来把握的非常到位 看完之后至少记住了好几个趋势 像电子商务、物流、离岸经营、外包等,分析非常到位

已经开始了

我是去年看的,没有看完,看了一半。现在回想起来,作者的确很罗嗦,越到后面越没有什么新意了,的确有骗稿费的嫌疑,所以也就作罢了。但是,我觉得这还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还是很鲜明和独特的,至少在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是很震撼的。俺是搞IT的,书中提到的技术革命,Windows 95的诞生、互联网和Netscape的横空出世、Skype的流行等等,我都是亲历的,都从技术层面仔细研究过,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它们对这个世界的深刻影响。不管这个世界是平的还是要变成平的,总之,这个世界在发生变化。作者罗里罗嗦的举了很多的例子,也就是为了证明他说的变化不是凭空瞎编出来了,他们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这点倒是符合美国人做事方式:Speak of Data,虽然读上去很罗嗦)。任何社会的变革都不会一蹴而就的,它总是先在某些地方生根发芽,然后慢慢的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慢慢走向城市,接着又从东部向西部深入,如今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舟大地。也许有那么一天,这股世界变平的春风也会吹到你的身边,你的老板走到你身边告诉你:我们不需要你了,这个项目已经移往俄罗斯或者越南了。这本书与我的最大启示不是这个世界已经发生的变化,而是这次变化背后的推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我期待着、关注着新的信息技术的诞生,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

对未来世界很乐观的展望

是的,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协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坦的世界里凭借努力改善自己的状况——一切都很美好。但是,请不要忘了:交易的各方都会要价——即使谈判失败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这次“第三世界”在碳排放权的拍买问题上的不依不挠,充分表明了某种阻力。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发达国家拍板的人,并不是什么世界一体化的领袖,而只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代言人。

世界是平的了,那……?

纽约,伦敦,上海,香港,班加罗尔……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慕尼黑,巴黎,阿姆斯特丹……一串的地名一股脑儿地从我脑海的每个角落冒了出来,当看到那本传说中的《the world is flat》我知道,我想说的已经被一个名叫TOMAS L.FRIEDMAN的男人用一本书的厚度讲出了这么个道理。当哥伦布大声地向西班牙王室宣布地球是圆之后的五百多年后,终于人类又可再一次发现世界了,因为,嘿!这个世界是平的!我早知道,当我在家里用着因特网上着网,网络着世界各地的咨询的时候,当我用email,msn轻松地和大洋彼岸的朋友们分享着心情的时候,世界已经在慢慢变平了。嘿,你知道么?让她变平的人正是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人类。飞去赤道附近的新加坡6个小时,韩国2小时,德国11个小时,全世界差不多都可以在日出日落的周期中近在咫尺。原来CT检查也可以外包,原来个人财务报表也可以外包,原来你正在享受着或是将来要享受到的世界各地为你提供的,超越想象的服务。不可能?我们需要的是想象力!看,这个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呢?只是乖乖地安于现在的comfort zone 或是安然自得地享受think in the box?抱歉,我不知道所谓的规则~不如一起来创造一个?

世界是平坦的又是不平坦的

前几年,“世界是平的”这一概念在全球刮起一阵旋风。随即,“世界是X的”陆陆续续得在世人眼前出现。但不能不说,至此,前者还是一个热点,一个无需经炒作的有事实依据的全球都认同的热点。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无需太过正经得看,也许仅仅捧着一杯茶在午后在柔软的沙发上边看边会意地笑笑就可以了,因为,作者的表达很生动,以举例子来全面得论证此书的题目。而且,这些例子又是我们这一代极为感兴趣的,对“网络”、“雅虎”、“微软”等等的历史追溯,揭开这些早已渗透进我们网络生活的元素最本原的面目以及它建立的过程。这些都极大满足了我的“窥视”的好奇心。当然在这些有趣生动的例子后面则是严峻的现实。现在世界已步入全球化的时代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动力是科技,是计算机,是网络。这是西方的智慧。在生活上,我们能很好得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种种优惠;然而在政治上、经济上,我们的乐观还存在么?全球化一开始的标记是对人们生活上给予便利,而此后,尤其是踏入新世纪,西方开始拿这一新新武器“攻击”较为落后的地区,美其名曰,携手共进------带来资本,设立分公司。比如,美国很多公司在印度“硅谷”设立呼叫中心,其实质是将低端商务转移出美国,提高美国整个国家运作的质量;再比如,日本很多公司将其下的生产环节全盘迁进中国大连一带,虽然这是带给中国资本带给中国全球合作的机遇,但我们不能不警惕,这是一种“侵略”。虽然此书的作者并未触及这方面。是因为我们和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缺乏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缺乏有力的全球竞争力,于是那些发达国家就利用我们便宜的人力资源(虽然现在的价格已慢慢上涨)进行低端的重复的生产环节,最终获取他们最大的利润。世界变平了,是因为网络使世界的资讯交流不再曲线的跨越,只需光纤直线般的穿梭;然而,对于我们,处在发展中国家而言,世界变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艰巨------受到发达国家的“压迫”。我们国家现在就面临着如何摆脱“生产大国”的名号转进入“生产强国”。农民荒,用工荒都显示了一味走制造大国的路是走不通的,可是,走向制造强国的路在如今亦是不那么平坦,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动力的,具备远视,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所能达成的。将来的竞争不再囿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的工作团队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做着同一项任务,这已经完美得实现了。因而,当我意识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再轻易得沉溺进这本书的有趣中了。作为一名文科生,我有必要有所担忧了,在这轻轻一点击就可Down出很多资料那么平坦的世界。

值得看!

已经看了2百多页了,值得看!作者很有洞察力。思考的切入点、综合的能力,不一定会全部同意,但很有启发性。是06年值得看的书。

梦醒时分

读完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世界的平坦化让我恐惧,我不知到底该何去何从。现在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赢家通吃,优秀的将会更优秀。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等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你将会被无情的淘汰,没有人可怜你,也无人顾及你,它已容不得我们的半点喘息,稍一休息,饭碗就有可能被抢掉,我们必须时刻提升我们自己。不过,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很高兴我们国家已经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它是奔跑中的一匹黑马,原先我们害怕狼(害怕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后来我们与狼共舞,现在我们也要做狼。我相信中国的实力。不过,虽然竞争的严峻性已经摆在了眼前,但我希望我们在努力学习工作的同时,也能充分的去享受沿途的无限风光,毕竟人生苦短,永远都是现场直播,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悔,再此祝愿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最近在看着本书,有看过的进来说说

我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到底讲的是什么?我看到的不是说世界是平的,而是商业的外延一直在扩大,从最早的村落之间的,发展到城镇间,再到跨海交易,这难道就是说:世界是平的?

转行的全球化传教士——托马斯·弗里德曼

转行的全球化传教士——托马斯·弗里德曼By 安替for 了望东方周刊在我心中,有两个个托马斯·弗里德曼。前一个是资深中东问题专家、三届普利策奖得主,曾是我学习的榜样,并以认识他为自己新闻事业的追求之一;另一个是不知疲倦的全球化传教士,我佩服他的热情和演讲能力,但却越来越少看他的文章。即便在低头就能撞见普利策奖得主的纽约时报社内,弗里德曼也着实是个人物。他的本科专业是地中海研究,硕士专业是中东研究。毕业后参加UPI的伦敦分社,被派往贝鲁特。后被《纽约时报》雇用,成功报道了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这立刻使他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接着他驻站耶路撒冷,又因为报道第一次巴勒斯坦人起义,荣获了第二次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这些中东经历让他写就了《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也奠定了其中东报道在报社内的崇高地位。 他的文章很好看,我至今能背诵几段他写的中东问题专栏文章。除了专业之外,他文章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用一些故事、一些语言的双关和押韵来吸引读者注意,而且对复杂问题的简化论述有其天才之处,常常从他文章中迸出一些可以立刻成为引语辞典、或者杂志每周金言摘录的优秀句子。例如在一篇谈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文章弗里德曼是这么开头的:"拉宾(Rabin)被暗杀后不久,我收到一封来自一位以色列女人的信,她群发给朋友以表达她的感伤。她说她坐在电脑旁写下自己的思念,把文件名命名为Rabin,写完之后当她要保存文件的时候,程序自动询问是否'Save Rabin?'她对我们说,当时是多么想按一个键就能'Save Rabin'啊!这也让我希望有一个回车键,可以在点击后,带我们返回这所有的狂热之前。" 这样魔幻般的文字技巧加上他对中东政治的熟悉,使得阅读他的文章有一种知性加上感性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他文章所选取的英文单词,控制在任何一个美国高中生就能完全掌握的词汇量范围内,如同口语演讲稿,这让他的文章和《纽约客》的知识分子写作,以及纽时其他作者如Maureen Dowd等更加重视文采的人的作品不同,使得即便没有受过文科教育的中产阶级、商业和技术专业人士、甚至初通英语的外国人,都能从头到尾朗诵无碍,这也是他的书现在在所有英语专栏作家中卖得最好的原因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当初疯狂迷恋弗里德曼的原因。因为我即便能努力读懂骂布什骂得精采绝伦的Maureen Dowd,我也无法能像美国人那样立刻捧腹大笑。更重要的背景是,中文评论界正逐步从杂文风格中挣扎走出来,应该写成什么样评论专栏,大家都在摸索。当时很多中文写者开始模仿纽约客文体,连说中国三农问题都要追述到16世纪法国、不确定的全球化、以及约翰和约瑟夫。而弗里德曼给国人的鼓励是:世界上这么的大牌专栏作家,都在深入浅出地对大众说着最简单的句子,那我们就别装孙子把简单事情绕成复杂命题吓人吓自己了。 在经历了驻外、获奖经历之后,他被调回总部,后来成为白宫记者,1995年成为纽时对栏评论"Op-ed"的国际事务专栏作家。不过,专攻中东政治的弗里德曼突然觉得世界有一件事情比中东要更重要,那就是全球化问题。于是有了他的《凌志和橄榄树》。显然转向有点过早,因为很快911事件发生。弗里德曼立刻停止了全部的关于全球化的思考,回到他自己的本行,去阿拉伯和以色列去采访,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恨我们"。关于911的反思评论,直接导致他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 2004年,他觉得是时候再次转向全球化问题了,特别是他访问了印度软件基地班加罗尔和中国的北京、大连之后。他向纽时老总请假写书,也就是目前长销不衰、多奖齐得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目前终于被删节翻译成了中文版,引起了新的一波弗里德曼热潮。11月,他来北京、上海演讲和推销自己的中文版书,收到了跨国大公司和媒体的热烈欢迎。但此次弗里德曼来华推销,让自己在中文世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的同时,却遭到了很多评论者不客气的质疑。《中国日报》主笔周黎明认为该书写作行文罗唆,一句话可以在两三页里重复十来遍,而且对中国理解不准确。《经济观察报》的编辑飞猪在听过弗里德曼的演讲之后,幽默地认为当天他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Oh, My God"有多少种讲法。 怎么神近了,神话就消失了?其实这样的感觉我也体验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弗里德曼接触得比较早,去年他来华演讲和访问时,我作为助手全程作陪。他在清华和北大分别做了两场演讲,非常精彩,但和世界上他关于他这本书所做的所有演讲一样,也非常雷同。这倒不需要苛责,大概商业演讲都这样。他的确是个天才的演说家,甚至我今天都能大段背诵他当天演讲的内容:因为太戏剧、太对称、太双关、太押韵。例如他说,"500年前,哥伦布向西去印度,发现了世界是圆的;今天我向东去印度,发现了世界是平的"。"几十年前,我的父母教育我们,快吃饭,因为中国印度孩子在挨饿(Starve);现在,我对自己的女儿说,要学习,因为中国印度人在抢夺(Starve for)你的工作。" 但是在被他的幽默打动之余,我也静静地观察这位伟大的专栏作家——我曾经的神话。世界本来就不是平的,世界当然有一些地方被拉平的趋势,但无论如何,"世界是平的"这样的极端宣称,和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样,注定是不可能深刻和现实的。难道为了畅销,就必然牺牲起码的深度的吗?弗里德曼是个很专注的人,在车里和他聊天,主题都是他驱动的——他不是一个充满好奇的记者,他好像只想知道他的问题的答案、甚至比较符合他的全球化3.0理论的答案。印度我没发言权,但如果国人要仔细读《世界是平的》关于中国的部分,也许都会觉得弗里德曼眼中的中国,和我们熟悉的中国,真的一点都没关系。我陪他采访教育部的一个英语很好的女副部长,陪同领导的是几个刚才美国考察回来的助手,人人拿着英文版的《世界是平的》让弗里德曼签名。这场采访是愉悦的,副部长告诉了他所关心的中国数学教育问题,也客观地指出了这种教育模式的问题。弗里德曼后来就在书中写到,美国的数学教育这样下去,是会败给中国的。然后我又陪他采访了北京市分管环保的年轻副市长,副市长如实和弗里德曼讲述了北京遇到了环保大问题,弗里德曼后来就在书中写到,中国人终于开始注重环保问题了。 他在采访别人的时候,一直打开宽大的Dell笔记本电脑,同时键入对方的回答,不时点点头。也许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大牌记者是这么采访的,因为这样显然留给自己倾听对方、思考对应的时间不够了。不过弗里德曼也不需要记清楚全部采访,因为他需要的是眼前这位官员或者CEO的一个精彩引语,可以适时地出现在早已构思好的专栏段落中。但是,无容置疑的是,《世界是平的》在西方世界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中国、印度,就好像普契尼歌剧中的东方国家一样,只是一个他者符号而已。弗里德曼是个真正的美国人,他的读者,也是普通美国人和一些西方人。美国的兴衰、美国人是否能在下一代依然保持世界优势,才是他最最在意的事情。《世界是平的》是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的一个警讯,他通过一篇篇口语演讲反复告诉美国人和西方人,全球化是给予中国和印度难得的一次追赶机会,如果不应对准确,美国有可能在大国竞争中衰落下去,如同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格兰。 简而言之,东方有狮来,请大家做好准备。至于狮子到底是红狮子还是黄狮子,或者干脆其实是伪装的大象,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小心总比不小心好。弗里德曼神话在我心中被置换成了一个西方文明的警报信使。很高兴,在中国,似乎没有太多的人认真在乎弗里德曼对中国潜力的过度赞美。虽然新华书店《世界是平的》旁边就是CCTV的《大国崛起》,但这次大规模的关于大国崛起的热议,其实本质上是对之前9个世界大国兴衰的检讨,你甚至可以把这个片子看作是中国版《世界是平的》——一个继《河殇》之后对民族命运的焦虑。 问题是,这样的写作已经简化到和真实没什么关系了,弗里德曼现在更像一个自己书的推销者,出没无平民,往来CEO,那三届普利策奖得主的弗里德曼,也落在了我的美好记忆中。现在再看他写的专栏,我会发现,简单有的时候竟然让人那么刺眼、那么抗拒。过份追求流行和戏剧化,对写作带来的伤害也很大。我现在宁愿愿意读《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艰深的文字,因为这些写者并不那么追求读者众多,因此反而有心态写出或者专业、或者真实、或者深刻的文字来。写到最后,我不妨说说好消息:毕竟不愧是普利策奖得主。报社内部的通信获知,弗里德曼开始大幅度修正在《世界是平的》中对中国和印度过于乐观的评估,他开始倾向认为,由于中国和印度一些本质上的问题,不会成为超过美国的超强,至少这个世纪的美国人,还是可以放心做世界老大。最近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弗里德曼一改昔日对中国的赞美,大幅批评中国的环保问题,认为甚至这比人权更加是个全球问题。当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第一因为这是媒体"妖魔化"一切问题的本质,第二也是面对批评中国理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但当西方媒体表扬中国的时候,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弗里德曼的转变就告诉我们,这往往不是变相的"中国威胁"的变奏,就是他们对中国的"他者"误读。只有不自信的小国,才那么在乎外电的赞美报道,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只不过,对中国稍微不走样的认识,弗里德曼竟然花了整整2年才达到,而一个普通的纽约时报记者,2个月就能指出他现在终于开始想通的问题。也许真的,伟大的弗里德曼,还是应该回到自己的中东专业中去。本文版权归安替先生所有。

卖的是概念

确实觉得整本书就题目写得好,那么多人讲这本书好,其实就是 世界是平的 这个概念归纳得好,而里面的内容其实很少听人提及,也讲得很浅显。这种书大概是100年后才会被觉得好用,因为提及很多互联网发展进程。

对于IT人士观念的整理

这是在一次与东软的CEO刘积仁老师谈话的过程中他向我们推荐的书,书中主要讲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去掉了地域化,逐渐消除了相同职位在不同国度的成本差异。而且不只是软件业,在其他行业领域,也将发生这样的情况,在未来的某一天,很多资源共享的范围是全世界,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国度或地区。比如call center在印度和中国的迅速发展,将使很多美国人或欧洲人失去他们的工作,他们将不得不转向其他领域寻找机会。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并且成本低,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物美价廉”。这种趋势势必使地球变得很平坦,具体的事例和论述在书中讲述的比较详细。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题目瞎取的,从来不懂如何取题目,因为思路飘忽,你无法找到一个主线,就如同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块巧克力。书还在读,未完。我问我最近回国的朋友她认为美国现在的经济支柱是什么,于是她推荐了这本书给我,私以为某种程度上它并没有给我答案,因为我想它依然太西化,以至于未能理解东方的某些发展趋势,但是大体上还是给出了一些hint这本书从行文上来讲,我不晓得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怎样,和曾经看得极度痛苦的一本书非常像《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一直唠唠叨叨,啰嗦又没有营养,就像喝了一杯复合蔬菜汁之后服务生又给你一根胡萝卜一只黄瓜一个番茄,一杯蔬菜汁是好的,再上同样且低一级的东西难免使人厌烦。但是我想,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它依然是一本好书。因为我愚蠢。(1)我了解微软北京有非常多员工事实上为美国市场服务,也了解四大会计事务所常常承接国外业务,但是我盲目,我依然没有看到所谓全球化怎样改变这个世界,需要弗里德曼直白地讲出来,才冲击到我,原来世界已经这样运转。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大多数人都如此盲目,不但看不见未来,也看不清现在,因此大多数人都被少数精英放牧着。即便弗里德曼无数次地暗示科技抹平了地域、阶级,但是科技难以渗透进个人成长的骨头里,家庭才是。而家庭,在越发达越现代的社会里,越是世袭的等级。Firefox创始人之一Black Ross,母亲是心理学家,父亲是律师,他14岁开始为网景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17岁与Dave Hyatt等合作了Firefox项目(改:记忆里书上这段和wiki冲突,按wiki),我对这样的事实感到无奈但是同时感到理所当然,如果少年成长于并不这么受人尊敬的家庭环境nor硅谷这样充斥了现代科技的地方,我甚至怀疑他是否有机会及早接触程序甚至电脑,又何谈14岁即拥有这样的技能。某些软件学院出身的同学告诉我,那些到了大学才接触编程的人,通常可以成为很好的IT民工,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非常出色的极客。也许他太偏激,但是这确实是某种make sense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看到阶级壁垒难以打破的无奈,但也看到上流社会的后代如何优于平民(广泛讲),我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力,但同时也接受他们的确比我更合适领导社会,鉴于他们的眼界、思维方式、人脉。弗里德曼非常用力地告诉我,世界是平的,我却从中看到,世界也许平了,人类却并不平坦。(2)尽管我以一种类似宿命论的角度接受了自己,却并不代表我消极而且颓废,因为我知道自己尽管并不属于上流社会,鉴于我的家庭和教育,我却依然属于社会中上游人群,我认为具有完全领导力的阶层已经基本固化,然而其他阶层壁垒依然可以尝试打破——这意味着,我也许可以在中上游中有所建树,或者,我也可能被其他人挤出这个群体。因此,奋斗永无止境。在我有限而且狭隘的世界观里:在现代社会,个人唯一可以大跃进的武器是科技和远见(又再一次回到(1)中的第二段),作为并没有巨人让你踩肩膀的人,不意识到这一点是不行的。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了解这个世界(即便本书不是全面了解这个世界)。这保证了自己可能成为领导力薄弱的领导者。就像放牧,牧民代表了完全领导力的阶层,我想我至少可以成为牧羊犬,而不成为羊群。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为我的人生做出努力的回报。←太负能量了,按下不提。迄今为止,我因为这本书的唠唠叨叨而痛苦,读书过半,依然第一章给我最大的震撼,后续

j我被忽悠瘸了

上世纪90年代,当人们谈论到印度时,脑中闪过的最多的是:甘地、四大文明古国、印巴冲突以及多元化的语言。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但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印度一直被低劣的劳动力和动荡的政局所困扰。由于印度政府独立后政局不稳,尼赫鲁政府又一直偏重前苏联计划经济体系,于是直到90年代中期,其过剩的劳动力和高科技人才资源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时光飞逝,白马过隙,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2009年的15年里,印度同世界一起经历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Y2K和之后的网络泡沫破裂。如今看来,在众多国家经济和国力遭受重创的几次事件中,印度可以称得上20世纪末最幸运的国家。今天当我们提及印度时增加了两个新的概念:科技大国和人才市场。除了印度自身不懈的努力之外,这一切都和全球化,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先生所讲的平坦的世界是息息的。 印度作为平坦世界的领头者和最先收益者为我们展示了榜样的力量,面对平坦的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呢?在我看来,从印度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来看,对我们最为可贵的是其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以印度这个全球化发展的前沿国家为例为我们讲述了21世纪最新的变化。当谈及印度的成功时,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印度,更可以说成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印度高科技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11.5亿。印度这个国家实际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却要养活11.5亿的人口,但这也令它特别注重一件事情——开发国民的脑力资本,培养出大量的科学界、工程界和医学界精英。早在1953年,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就在懂不城市克勒格布尔建立了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以后又相继建立了6所。接下来的50年里,成千上万的印度人竞相进入这些学校学习,这种竞争造就了一个知识精英阶层,更为以后全球化大量人才流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球化形成之前,印度人才发挥潜能最好的方式无疑是离开国家,去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这样的情况无疑有悖于印度政府培养人才的初衷,人才外流更丰富了美国的头脑,对印度自身帮助不大。而Y2K和网络泡沫破灭所留下的光纤电缆使世界变平了,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呆在家里,出口他们的脑力劳动。而相比于美国人才低廉的薪酬也使得他们更有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丰富的脑力资源在出口欧美国家的同时更促进了印度自身的发展。作为设计和筹划者,印度无疑占据了产业链的上端,他们可以把加工制造这样的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交给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工厂,而自己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创造。同样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从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环节上,我国的企业在相当程度上输给了印度的企业。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同样是人口大国,在企业竞争和创造力方面为什么就落了下风。中国政府和一些经济学家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用低廉的劳动力作为竞争手段,而在质量改善和生产率提高方面却缺乏建树。如《世界是平的》书中所谈到的,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已经在离岸经营的合作形式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比欧美国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税收、耕地和医疗成本来争取市场。而在大量工作机会流向中国的同时,吸引新科技和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才是最重要的。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政府应该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理论、科技创新、传统产业改造、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本市场创新、产业政策、新型工业化等问题,并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而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归根揭底还是要开发高科技人力资源。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先所谈的话题。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不是没有人才,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严重忽视人才资源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存在着用人机制中的“官本位”、论资排辈、“人才单位所有制”或“部门所有制”等现象;在更深层次上,则是对人才资源作为生产力最活跃要素的个体价值的严重忽视,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无论在法律地位上还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都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传统体制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上固有的这些弊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有两个:第一个后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不足。在企业层次上,员工的工资福利完全被当成是纯粹的成本支出,旨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具有人力资本投资性质的资金非常之少;在员工个人的层次上,由于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加上传统体制下的低工资政策使得人们除养家糊口以外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少得可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再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相比于印度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养家糊口混日子,创造的积极性也会消磨殆尽。相比于中国企业,欧美企业和印度的公司在人才培养和投资方面做得好得多,有健全的机制和体系让公司的员工可以及时的充电和进修,这样的结果就是公司更加能顺应时代的步伐,竞争力也得到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促进,一举多得。中国入世以后,一些传统、效率地下且被受保护的经济领域都面临着全球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企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处。我想没有工厂或企业原意像沿海一些加工制造企业那样随着欧美产业链上游动荡而风雨飘摇,那要目前做的就是提高企业的产业结构,开发高科技人力资源,为新的经济秩序中的竞争奠定基础。金融海啸的威力削弱了欧美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能否在这一次动荡中完成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并担起兼济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的责任,完全取决于中国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看到,就像《世界是平的》书中说道的那样,从“中国销售”-“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梦想”的过程能一步步实现。

一个有关于社会分工的卫道士

是的,更详细的社会分工能提高效率,但这样真的会“我们大家都‘好’了”么?“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先哲有这样的论述,我也相信应该如此。但事实却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所居住的仍然是一个提高各种非自愿的(难道不应该认为由于认识层次限制的“自愿”是一个伪命题么)社会分工(或者现在应该更多地说是世界分工?)依然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真的是幸福么,只不过是把人绑定在这一个全球化社会分工的系统内)的年代。

新三线建设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61.html1964-1978年间,中国在中西部十三省进行宏大的工业、科技、国防和交通基建,史称三线建设。近半个世纪后,我们即将迎来又一波工业转移,所不同地是,上一次为了战备,由政府主导,这一次将是经济和社会自发的运动。所谓三线,是将国土按从外部易于进入的程度划三条线,据当时文件,三线为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这一地区距海岸和陆地边境最近700公里,加之有青藏、云贵高原、贺兰、吕梁、太行、大别山等连绵的山脉环绕,是理想的战略后方。其中西部陕甘宁青云贵川七省区称大三线,此外一二线的腹地称小三线。低成本同样的地缘决定,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进程:今天外资和外贸主要在一线,特别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管理和研发,周边中小城市分布制造业,如众星拱月。首推京、长、珠三个三角区域。三线输出人力和资源,是内贸近年来渠道下沉的目标市场。中央分别于1999和2004年启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全球化至今的逻辑,是最优配置资源。制造业当年追逐低成本,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大陆一线和“四小虎”,统称东亚模式。同样的逻辑,随着这些地区成本上升,将转移到更低。一种思路是就近转移,即小三线。中国多山,现行政区可追溯到元朝,割裂自然地理单元,相邻地区发展水平悬殊。地方政府主推经济增长,想留住企业。产业链低端对成本更敏感,向外幅射,而“月亮”不动。例如渤海圈和太湖圈的概念,可以视为京三角和长三角的放大,广东亦有产业转移粤北的计划。但成本应该是整体成本而不限于人工。微观静态结构,小三线的交通等硬件相对落后,制度的软差距更大。加上时间维度,用驻地时长分摊搬迁成本,如果中期内还转移,就不值得。放大到中观,产业链要求共进退。如果仅将低端就近转移,只是上一次的余波,而非独立的趋势。部分纺织企业已迁至越南,但基于整体成本,相信不会推广到整个制造业,或发展水平更低的非洲。更重要地是,驻地应该由企业自决。当年一线地方政府顺应制造业迁入的趋势,成就今天的繁荣。中长期也不可能抗拒迁出的潮流。此外,公众日益重视环保,小三线多位于水源上游。如“大猪理论”,部分大企业已先行一步。2009年2月英特尔宣布将最早的上海芯片封装测试厂整合入成都厂,2000人转岗。同期鸿海/富士康计划将深圳工厂26万员工中的16万转入武汉、晋城等地。尽管IT产品价值密度高,运费相对低,但制造发展成熟,经历过自台湾到大陆的内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英特尔早在2003年8月宣布成都建厂,已经开始布局。近期业绩下滑和金融危机,只是加速这一进程。同样的环境,有三线建设和中西部开发的积淀,GDP高速增长30年后趋缓,金融危机重创外贸,有统计称全国约2000万民工回乡,我们预测整个制造业也将加速向三线转移。三线建设奉行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更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被老乡戏称“羊拉屎”。虽有利战备,经济上非常浪费。1973年起重点建设重庆、绵阳、贵阳、安顺四个城市。1984年成都会议以后,三线单位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或关停并转。以史为鉴,在商言商,新一波转移将集中于三线的宝地,整体条件好于小三线。前三位的选择依次是: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成都的生活令人迷醉,可扩大为成渝汉(中)地区或攀枝花三角,也是三线建设的遗产。当年西南三线的重点工程“两点一线”,两点指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六盘水煤炭基地,一线指成昆铁路。连接成渝构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成昆线全长1100公里,桥梁、隧道占433.7公里,三十万大军奋战六年,一千余人捐躯。今天也应加强三线的基建,而不限于招商引资的短期措施。成都正建设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晋南豫西关中,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汉唐盛世的帝都。西安是四大教育中心之一。但遗迹众多,生态过度开发,迁入工业要兼顾二者的保护。河套平原历史上游牧和农耕民族反复争夺,不完全属于三线,发展潜力巨大。本人的故乡宁夏号称塞上江南,父亲也是三线建设的一员,1968年从河北调动。巴蜀、关洛、河套还可以在各自的区位优势上,像京长珠三三角一样融合。历史上秦就是以关中巴蜀的资源兼并六国,再攻取河南地,即河套。中国铁路规划干线“八纵八横”,其中大湛(大同-洛阳-湛江)、包柳(包头-西安-重庆-柳州)、兰昆(兰州-成都-昆明)三条纵线连接上述三地。此外,还有些沿边地区不属于三线,经济水平相当,也有一定的优势:天山南北,绿洲星罗棋布,丝绸之路曾经繁华,建设兵团打下基础,边疆和中亚稳定最终靠发展。河西走廊历史上连接关中与西域。滇西,如果未来缅甸平稳开放,可以建立面向印度洋的工业带。青藏高原虽然严酷,藏南谷地秀美,可以发展一些小而精的特色工业。按照前述逻辑,一线迁出制造业的同时,将迁入价值链的更高级。软件外包近年发展较快,国内业界立志赶超印度。还有很多概念,例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上海争取国际金融中心,等等。英特尔关闭工厂的同时,保持上海作为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并追加1.1亿美元投资。但如果仅仅为了成本,有一天各线的成本上升至新拐点,价值链又该向何处去?魏文侯问李悝吴何以亡,答:“数战数胜”“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以亡?”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古希腊伊庇鲁斯王皮洛斯在意大利作战,两次战胜,但也伤亡惨重,无法补充,哀叹道:再有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们就完了。很多一线地方政府有升级的意识,但沿用旧的手段。外包对土地和资金的需求已经不如制造业,软件民工和民工也不是一个层次,何况价值链更高级。日本长期停滞、消费电子衰落,中国台湾近年的乱象,都隐含产业战略的失位:制造业飞速转移,创新却举步唯艰,此消彼长,所谓“空洞化”,俗称高不成低不就。美国虽然成功转型,也在东北留下大片“铁锈带”。中国的新三线建设,能否比低成本更具战略意义?变革把国土分为东中西三部和内外三线,有很大的重合,那么区别何在?也许部更多地就某部讨论,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国不是东中西简单相加,正如所有企业成本最优,国民经济成本未必最优。线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只有相对一二线才有三线,一线又相对世界。网上流传一句话: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当年十亿人的市场开门,外企试探、观望、放弃的都有,今天回顾,虽然有很多冒进而死,但坚持下来都收获良多,肯德基之于麦当劳、康师傅之于统一,张汝京之于张忠谋,更借势扭转市场地位。而电信设备、网络等一些新兴行业,国际巨头遭遇本土企业有力阻击。杜家滨说:我在中国从来没有觉得生意好做,即使某个生意开始好做,但后来肯定也会变得难做,因为大家都进来了。中国国情,更有一些海外很弱甚至根本没有的市场机会,比如保健品、VCD/学习机、短信。今天又到一个关口,机会也许不如二十年前,纵深却有过之。先发可能先烈也可能制人。老牌外企以港澳台为跳板进入大陆,大中华区和中国区磨擦不断。一些新兴外企没有这样的历史负担,直接登陆。海外制造业的内迁尚未结束,后发中国者也可以先至三线。一线大局已定,只能靠年资缓慢升迁,适合职业生涯过半的员工。当年“好人好马上三线”,今天如果有机会,没有可以创造,内部不能可以外部,值得那些工作三年或十年有些痒的员工考虑。三线生活略差,但比先辈已好出百倍。当然有很大风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和志向。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的目标,至今仍在中途。产品市场超前要素市场,资本和土地仍由政府高度控制。外贸超前内贸,压抑了本土市场,不仅盘子小,发育程度更弱,一个账期就拖死多少人。本土企业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各级政府也争夺项目,强化分配资源而不是服务和仲裁的职能。东亚模式以前造就一批企业国家,但中国之大,是一个世界,一省就与东南亚一国相当。加上从两级计划到分税制的激励,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个京长珠共同市场与三十个企业省的合体。某种程度像汉初的封建。未来要大一统。新三线建设可以迂回突破。改革初期乡镇企业有苏南和温州两种模式,前者逐渐式微,后者持续成长。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苏南模式以乡镇政府为载体,温州模式则一开始政经就是二元,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企业省只是在更大范围复制苏南模式。也因此能持续更久,但最终难免收益递减。如果要迁出低端制造业,可能同样在更大范围转向温州模式。其实一些地方对企业早就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说法,那么不求所在,也要不求所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有理由相信,那些过去招商引资越“成功”的地方,未来产业升级也越难,反之亦然。同样看好淅江。官商模式在三线为害尤重,招商引资相比一二线处于劣势,只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同非洲和拉美,掠夺性地开采和输出,强化全国本就粗放的增长方式,当地社会更对此形成依赖。山西是典型,矿难屡禁不止,早已超出技术和监管的范畴。不立不破,制造业虽然会带来新的公害,但好于现状。地方政府一般胳膊肘往里拐,好进不好出。三线制造业也有一些家底,很多还是三线建设留下的。外界传说赵勇主持长虹期间,曾计划将总部迁往上海,被当地政府阻止。如果从一线兄弟省份接收产业,也要有所表示。各地政府和企业多方间会有微妙的博弈。一直有东西部对口扶贫的计划,也可能两两交换。地理越偏远,传统社会的残余越重,更被官商模式强化。众多年轻人在其中奋斗,以于连式的悲剧告终。在路遥小说<人生>最后,高加林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也一定有很多人试图改变社会,但最终改变地是自己。多年来通过高考,三线的青年才俊流失一线,“孔雀东南飞”。但扩招后很大部分被迫返乡,三线就业面狭窄,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程度已超过高考。弊端也更长远,一面使政府人浮于事,强化官本位社会,另一面即使如此就业仍然有限,以清末民初的历史为鉴,无业知青更易接受激进的思潮。来自一线的商业精英群体,短期内会和本地权威勾结,但长期冲击其地位。19世纪一个奥斯曼总督对一个行贿的英国商人说:“这个国家是一道汤,我们用传统的大勺子喝,你们在汤碗底下钻些小洞,用管子吸。然后你们提议,用勺子已经过时,应该被废除。因为你们知道我们没有钻,不懂用管子喝汤的伎俩。”除了企业输出管理和技术人员,改革开放同样促进社团的发展,已有很多社工深入三线,可以敦促当地吸取一线及海外工业化的教训。工业转移吸收返乡的民工,相应需要大量基层经理人,吸收返乡的知青。这些群体的联盟不会被当地社会同化,而有望深刻地改变传统。当今主流经济学关注资源配置,默认经济结构固定不变。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则关注分工协作,即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他<国富论>之前的另一大作<道德情操论>近年被重新“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关注经济的公平与正当,都要比这种“庸俗经济学”深刻地多。各省的产业战略也高度雷同,即“信息产业园”,挂新经济的羊头,卖土地和金融的狗肉。新三线建设长期将拉平全国的要素价格,进而实现区域分工,拉平内外贸差距,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同时推动各级政府转型。上承三十年改革,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年的革命,宣告成功。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1453-1558年,英国成为一个岛。”近五十年,欧盟成为一个大陆。美国也曾经分裂为众多地区市场,通过修建运河、铁路网克服地理的障碍,联邦一系列州际贸易法案克服体制的障碍。低成本不仅来自天时还有“人和”,在分配中压制劳动的份额。当转向内贸,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需求不足。转型需要时间,目前主要通过再分配。历史上经济低增长或停滞时,重新分配财富,只有斗争一途,现代有金融支持,还可以扩张财政赤字,但欧洲的福利国家已几近破产。也许应双管齐下。短期内建立低标准、广覆盖的社保体系,长期稳健增长,在增长中推进初次分配公平。也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增量解决存量问题。一三线间贸易主要以工业交换初级产品,存在“剪刀差”。一线出身的精英占据着舞台中央。我们寄希望从地区精英团体间的制衡,扩展到各个阶层。80-90年代,各级政府曾大力推动城市化,收效不佳。文明史有两种城市,两河流域是工商业城邦,欧洲中世纪农奴逃亡到城市即自由,埃及是政治中心,经济完全依赖领地供养。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是埃及式。建国前三十年重工业化,重工业非劳动密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人口比例也没有显著增长。改革转而优先消费工业,东南沿海兴起若干工商业城市群。铁路春运高峰,民工是主体之一,满载和空车对开,节前节后相反。全国城市都已离不开民工的劳作,但拒绝分享城市户籍及附着的市民权利。民工子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对土地和乡村没有感情。以2005年法国暴乱为鉴,参与者多为中东裔移民后代。一线部分省内已实现自由流动,但对外仍限制。京沪等大城市只对高端技术人才松动。工业转移将推动三线城市化,同时扩大规模和转型工商业城市。不仅为民工省下路费,还要正式永久地接纳他们。也能对一线施压,改善民工福利及户籍准入。一线已经发生过民工荒。个别学者甚至提议迁都。中国从公元前两千纪文明起源,一直到公元12世纪北宋灭亡,都定都中原,主要为长安和洛阳。此后迁往北京。1960年巴西将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的巴西利亚,消除地区发展失衡是重要考量之一。日本和韩国国土狭长,也有同样的动议。二线和零线长期投资流向一线,救济拨向三线,都忽略二线,成为洼地。不止一位二线大员公开这样抱怨。参考制造业从欧美向东亚转移,忽略一些发展居中的地区,我们猜测国内转移的主流也是一步到位三线。当然依具体产业和地区有所不同。二线可以填补高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的空隙。<IT经理世界>2007年7月报道,武汉代表中国外包业“一线城市承接,二线城市实施和交付”的双核化趋势已经形成。基于地缘,发展物流业。目光不如长远一些。一线高起三线低走,产业战略仍然未免雷同。差异化是大势所趋。有望为二线引领。美国、欧盟都是一体化市场下又有多元地区特色,参考NBA的球队名称和欧洲时尚业分布。这就有选择的问题,考验各家企业、各地政府和学界的智慧。相对而言,三线是内地,那么零线应该在国境以外。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划分三线的同时也划分了零线,只是没用这个说法,就是三个世界,中国与第三世界共进退。这种国际战略既争取了朋友,又在两个超级大国间保持平衡,可以称为零线建设,和三线建设一起保证了国家的和平。三十年开放是面向世界,但显而易见,主要面向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文化,雄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输入资源。今天国内研发和金融体制已初具雏形,金融危机后外贸订单锐减,也许该是调整现行零线政策的时候。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以来,五百年的全球化,确切地说是西半球化,或以北大西洋为中心,1763年至今为英语或盎格鲁-萨克森国家的霸权。西欧征服亚非诸文明古国,在美洲和澳洲更替代了原住民。20世纪殖民地政治先后独立,经济仍普遍依附。近年的反全球化运动反对地也是这种全球化。未来也许会有某种东半球化。新西伯利亚-德黑兰-内罗毕-班加罗尔-新加坡-悉尼-火奴鲁鲁-安克雷奇以内,国境以外,作为中国经济的新零线。该地区文化多样,资源丰富,大部为新兴市场。其地缘,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环绕东亚大陆,类似公元前三千纪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波斯湾,公元前8-4世纪的希腊-爱奥尼亚海-爱琴海,公元11-15世纪的欧洲-波罗的海-地中海三大历史经济圈。上海有望名列乌尔、雅典、布鲁日之后。其政治结构,中国和东南亚,类似北大西洋经济圈,都是一个大国加一个国家联盟。对于中国,如同内外需并重,新零线将与纽约-布鲁塞尔-东京的旧零线并重甚至超越。东亚至少存在过三种国际经济秩序:公元7世纪伊斯兰文明兴起后,控制印度洋包括南中国海商路。宋元海外贸易繁荣,有排挤前者之势。明代朝贡秩序,天朝赔钱赚吆喝,及今世部分子孙的意淫。16世纪开始西半球化。二战后有所谓“雁行模式”,以为日本是头雁,实际上只是支队长,真正的头雁还是北大西洋,用金融轻松地两次打垮了东亚的呆头鹅群。对于世界,这并非退回到公元前7世纪的轴心时代,亚欧大陆诸文明被地理分隔。也不是20世纪下半期的冷战,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将世界经济分裂为国际市场和经互会。经互会内同样是依附关系。确切的比喻,电脑CPU的双核,比单核更稳定,更有效分配负载。有双核就有多核。金砖另三国也都幅员辽阔,可以划分三线并规划,如巴西迁都,相应有自己的零线。巴西是美洲大陆第二大国,俄罗斯可以推行某种经济双头鹰政策和亚欧主义,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军事和能源威慑。印度传统面向印度洋和俄罗斯。但印-太和北大西洋会是其中最大的两个。这样的双核或多核,将是更平等、更稳定、更丰富的全球化。2009.6.9

由世界是平的引发的思考

虽然还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一直借不到),但通过方方面面我渐渐的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世界因为工业化或者说是科技化而加快了步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平台,信息平台,是信息爆炸带动了全球化的进程,进而促使产业不再是限制在一个地区发展,而是统观全球。是信息化带来了世界的繁荣,但是并不是信息化创造了世界的繁荣,他是催化剂而不是本体。所以扁平的世界固然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地球村的出现必然导致了一个信息过渡混乱,爆炸的今天,所有人不是在为找不到信息而烦恼,而是在为找不到有效的资源而烦恼,这边要求了信息社会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智能化革命,或者说信息整合的革命。这个社会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信息都需要整合,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信息的爆炸,那么信息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各种获得信息的途径太过繁琐,太过纷乱,未来会集大同的,一定会的。计算机就是整合的利器,它是一切信息服务的根源。自己去体会吧,什么是未来。。。 小感慨一下:)

全球化????

这本书只是被人为的吹起来我真佩服作者怎么会对一些事情如此的吃惊难道他是火星人?也罢通过作者的眼睛我们了解了其他未见闻过的东西此书更象游记~

还可以

这本书是在书店抱着看完的,作者有趣地为读者描述了一个感觉上触手可及的地球村印象。虽然作者对信息网络技术,经济全球化联系赋予了过大的作用,忽视了一些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但并不妨碍这本书的可读性,看完后会有一种发奋努力,世界尽在咫尺任我飞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的持久性就要依据个人而定了。

随手一记

1真的很火?老雷五一过来玩,看到我桌上放了这本书,笑曰:“我终于知道这本书有多火了!”这本书的火爆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比尔盖茨近来的演讲,几乎每次都要提到这本书。还有点击率颇高的潘石屹在其博客上的鼓吹。2个人能力的重要性真的已经超过了地理位置吗?作者认为全球化已经从国家主导、企业主导发展到了个人主导的3.0阶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有机会参与全球合作,同时也面临全球竞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小,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在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一位置上的任务。3想到才能做到!企业如何从全球化的新形式中获益,而不是受困于此呢?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技术产生了新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新产品、新企业、新流程层出不穷。2006年淘宝网去年的交易额比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马在中国的销售额还大;2004年印度服务公司给美国人做了10万项税收申报工作;将互联网与传统订票业务成功结合的携程;新的商业模式一次次冲击着我的想象力。4哪个更有意义?书的最后是译后记,结尾处写到:“与其感叹和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机会,不如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题目。”对此不敢苟同,我还真看不出来关注冲击比关注机会怎么更有意义!有的人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和进步,有的人更关注冲击和挑战。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5可不敢这么看书了!二月份买到手,今天终于看完。以原始社会的效率看完了一本介绍信息社会的书,惭愧!不过这场持久战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让我明白两件事。第一,看一本书的时间尽量不要拉的太长。读到后来,前边看过什么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更要命的是读书的乐趣骤减,仿佛成了一件等着结束却总也无法收工的差事。第二,很多书的内容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厚。梁文道的书评认为该书是由废话组成的,只不过说出了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何谓畅销书?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说一遍,然后换个地方再说一遍,最后还要多说一回。”个人觉得这么说显得过于刻薄了,不过用现有篇幅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是一篇论文应该够了。自己读的慢,加上书中废话多,等于三个月看完一本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当重要,可不敢再这样了!

想看

原重庆市委书记要求下属每人必看的一本书,当作寒假的假期作业,也是美国MBA据说人手必备的一本书.很感兴趣,想看

如果世界是平的,中国人的“受害者”的近代史观怎么办

近代的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前提是重新认识中国所处的时代和世界,有一个冷酷到刺骨的认识,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国是一个被捕杀的猎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许多启蒙者教育中国人的范式,必须做那个猎豹,而不是羚羊。到现在,中国人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危机感最强的几个民族。落后是否一定挨打,这是值得商榷的,但这个陈述是中国民族意识产生而伴随始终的想法。正因为如此,中国人60年前选择了社会主义,30年前接受了改革,直到现在我们还过着某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生活。因为潜意识里,我们是弱小,落后的,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甚至日本也可以成为我们比较的“他者”。中国人心目中,印度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参照,任何所谓的中印比较,只是西方人从西方中心的看法的自娱自乐。也许过一两年印度人口超过中国,那又如何?超过印度或被印度超过,在中国不是新闻,因为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去世界的中心,去美国不再需要签证,如果真像弗里德曼所说的世界是平的,那中国的近代史就要重新改写了。也许按照现在发展趋势,一百年以后肯定会改写,会出现某种把百年屈辱写成一个机遇的表述,但至少现在还不会。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总还是想去美国看看的,如果不行,欧洲也可以。这其中的期待不同于去趟印度或非洲。

看书可以快进么

这本书是参加CISCO的一个活动,送的。免费的畅销书嘛,那就蛮看看喽。结束前前后后看了两个月了,还没看完。感想是:老外可真够啰嗦。这本书如果压缩成十分之一,大概还可一看。技巧:创造一个新词,或一个警句,然后没完没了地重复它。现在世界已经是平的了。乌拉。鉴于我看书就想看完的劣根性,这本书我会看完的,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约在冬季?

《世界是平的》

作者立足在国际化的角度来看,世界确实在平坦化,这是个潮流是个趋势。对于我这个level,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已经觉察到中国城市的平坦化,坐火车到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除了街上店面title的前缀在变,其他的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商务酒店、一样的电视节目、一样的普通话,还记得10年前在杭州文化街买的自以为苏杭特点的秀扇,回来发现本地比比皆是,让人啼笑皆非。世界平坦化之前,中国已经平坦化了,网络造就告诉我们,地球村嘛。按照作者的理论,世界是平的,关乎经济,经济的影响力亦涉及政治领域。在书中的后部分也大量谈及谈及平坦世界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过于强调经济机制的功能,忽视民族情感、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力量。尤其谈到阿拉伯世界及911事件,西方人的武断立场更是明显。

平坦

几个月之前看的书了,现在头脑里边还剩下的应该是书里边的精华了。通过网络,世界已经变得不同,变得更加平坦,这个平坦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平坦,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和意识上的,为了追求效率,外包的发展造就了世界的平坦,平坦的世界可以24小时不停的工作,只不过白天在这里,晚上在那里。平坦的世界也造成我们思想的变革,真不知道未来还会怎么发展,期待中.....

书是好书,但是翻译太差了

书是好书, 但是翻译太差了. 居然有开放源社区,开放源软件的翻译........21世界简史其实就是IT简史, Internet简史, 找一个没有任何IT经验的来翻译... 失策.有能力的还是看原版吧

世界平不平

前天中午花了两个小时翻了一下去年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那恭喜你,你没有浪费时间。这部体量不小的书其实就说了三个字:地球村。照我的理解,过去的地球村着眼于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如今的地球村发轫于新科技、尤其是网络科技推动下的个人。据作者说,10大动力碾平了这个世界,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Web的出现、工作流软件(如邮件、即时通软件等)、网络上传(如博客、维基百科等)、外包、内包、离岸经营、分布于全球的供应链、网络搜索技术、各种数字技术等。照我看,这些东西也不稀奇,在作者提出之前,我们也不陌生。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全球化3.0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利用QQ结识了无数异性,并且把其中的很多很多位搬到了自己的床上。我不掩饰对他的愤慨,如果他把其中的一些搬到我的床上,我想和谐社会更靠谱些。同时我想,如果马化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征收皮条中介费,那腾讯一定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公司。世界尽管被碾平了,但追求曲线美的依旧大有人在。我的朋友把网络当作他的印度神油,就有另外一些朋友当作凶猛禽兽,既感好奇,又生恐惧,欲拒还迎,欲语还休,若即若离,半推半就——基本上跟初夜女子一个状态。在我看来,以上对网络的两种态度都不对。印度神油就不说了,我一向支持国货;凶猛禽兽也不至于,现代人穿上衣服改做衣冠禽兽了。说真的,实在没必要把现实和网络区分得那么斩钉截铁,现实固然是现实,网络未必就是不现实。说到底,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种工具,如果它能操纵现实,凌驾于人的感情和想法,那就古怪了。在《骇客帝国》时代到来之前,我还看不出这方面的迹象。有些人对网恋持绝对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我觉得大可不必。尽管我没有搞过网恋,也没这方面的计划,但我个人感觉网恋和过去那些依靠写信拍拖的一样,看上去还是有道理的。至于说网上充斥着许多居心叵测的人,这个我承认,但我同时看到现实中一样到处充斥着居心叵测的人。无论网上的人有多坏,他们其实都存在于现实中。就我个人来说,上网从来不是为了找朋友,但实际上却结识了一些朋友。我工作时习惯挂QQ,但长期不聊天,有时写博客,但留言不多,不过所有通过网络结识的有限的朋友都在其内了,当然有的熟悉一些,有的疏远一些,还有的已经彼此相忘于江湖了。我并不因为这些朋友是网上结识的就心存戒心,也不会因为网络掩映而格外放肆,基本上做到了《小学生守则》要求的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不卑不亢。我相信,这些朋友也是现实中的大活人,只是我们的相识不是因为学校、公司、客户、朋友聚会或者熟人介绍,而是因为网络这个东西,如此而已。世界是不是平的,我不知道。网络是不是平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心是平的,不设防,不放浪,争取把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闺女那么喜爱。(2007年4月25日)原文:http://www.youyou5.com/post/285.html

供应链管理

全书的内容看了一下,感觉一半的内容给我的启示只有一句话: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平平平

自从网络四通八达后,模模糊糊的感到,生活被改变了.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电脑前,电脑取低了电视机,固定电话,DVD,在网上有无数的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这就是网络给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但没有考虑大的方面,对世界,对商业,对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书使原来模糊的感觉形成了强烈的冲激,是啊,世界是平的了,人们对资源的占有越来越平等了,机会也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外包,可视,网络化,扁平化,,,,,我应该怎么变化?我应该怎么用这些资源?

深看有很多内容

看得浅的人未必能看出什么内容,真正看懂的人会有很多的联想,并运用到生活中来,看过的那本《公平定律》也是给人这样的感觉,不错

5star 看值

觉得很不错, 因为可以从中了解很多网络的发展历史,虽然之前有所耳闻,但很少有系统的了解过, 从这本书中了解的东西还真的很多.

平或方,这是一个问题

最近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的经营模式什么时候能够赶上西方?”我回答:“经营模式由价值观形成的,你认为中国的价值观什么时候能和西方一致?”我承认,很多层面上,World is Flat。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很多潜层的全球化,那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劳动力转移等等问题。但是,文化上,世界真的是平的吗?我不相信西方的模式会统治东方,就像我最后问他的:“你相信,进步真的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吗?

每个年轻人都该读的书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还为自己没有好的出国机会耿耿于怀,我希望能够去国外深造,学习新的技术,感受新的生活方式。那时候的西方,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被神话了的西方。如今,我反倒庆幸自己阴差阳错地留在了中国,留在了一片正在经历巨变的国土;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改变世界格局的十几亿分之一。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老师在欢迎词中讲到中国微电子的现状:当时中国的半导体工艺落后美国30年;人家那时候已经0.18了,我们还在0.5的水平线上。而后随着代工厂模式的出现,从台湾然后扩展到中国大陆,这个缺口被迅速补上,到我毕业的时候,最多就差了2-3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前端芯片设计的差距依旧很大;而如今各大半导体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芯片前端设计的研发中心(或正要建立),且研发中心的规模无比巨大。就如我们公司,现在很多芯片其实就是在深圳设计的,因为这样做对公司来讲周期更快(你无法想象欧洲人有多懒-_-b),成本低很多倍。为了节约成本,提供效率,公司会把更多更复杂的芯片放到中国来设计,而公司会负责培训员工,这样技术缺口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补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归国人员把先进的技术带回中国,他们往往在高科技园区开了自己的fabless公司,他们能够带回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还有资本。他们往往在国外已经非常成功,而风险投资也看好他们且愿意投钱,因此这就更加加速了新技术产业化和实现的速度。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开放的中国能够赶上世界!我非常笃定地相信,10年足够了。当然,要超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生活在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时代:我可以为外国公司打工,却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我可以不离开家乡,却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到MIT的课程;我可以呆在家里,却知道美国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前爆出资深议员形挑逗丑闻……这个世界正在越来越紧密地关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对于每个人机会也更均等。市场正在像一个更开放的方向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参与者。越能够创新的人,越了解当地客户的人越能够得到市场份额。虽然现在每天的新闻里都充斥着某某国家反倾销、某某国家提高经济壁垒等等,但是自由贸易是世界变化的大趋势,没人一个个体、一个国家能够阻挡,否则只有自食其果。反之,每个国家都应该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立足。对于个人来讲,也同样如此。全球化的竞争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意味着更残酷的考验。唯有更勤劳、更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的人能够取得成功。(我在欧洲公司工作的这两年,我感觉他们会在这场新竞争中落后,他们实在太享受生活,而且工会力量实在太强了,呵呵)这是我这两年工作的切身体会,也是我读了《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之后,更加明晰的。这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讲,都是机遇和挑战,把这本非常犀利、有见地的书介绍给大家。我觉得每个年轻人都应该读一下,他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更加充满希望和干劲!

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从班加罗尔的印度IT公司开始,到基地组织如何利用扁平化的世界来进行反一体化的恐怖活动,作者以一个世界飞人的视野看到并探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花了大量篇幅分析了美国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必须做出的变革。同时作者提出了很有代表性的如何应对一体化的观点,如经济成功=批发型改革+零售型改革+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基础设施+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完善,还是对我们从事的企业活动颇有些借鉴意义。

世界已改变

作者描绘了世界变革的趋势,全球化,扁平化。如何在这个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政府应该进行批发式和临售式改革,培养创新环境,自由,低成本,融资,使国民的有创新精神,教育是桥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每个国家都是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竞争。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小企业也可以做大生意,大企业也可以做小生意。有效利用资讯的人和企业会占尽先机。同时,作者提倡,国民要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作者最后谈到了全球化浪潮下的弊端,如果人人都有狗的听力,世界会怎样,隐私的保护问题。

世界是平的

21世纪里面世界到底是多元化还是一体化?这本书其实很好的诠释了一切。想了解经济学?我觉得你需要这本书。因为确实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学到很多事情,而且看完了这本书之后也更好的了解身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不能说让你看透了现实,但可以说让你更了解了现实。

给世界隆胸——解构《世界是平的》

我曾经在MSN上的签名是:“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哥伦布的梦想。”我要表达的是一种豪情和探索的勇气,更多是一种属于男人的信仰,热血,忠诚,执着,充满想象力……1492年的时候,哥伦布宣布:世界是圆的。这多美好。可是,调皮的弗里德曼却非要说:“世界是平的。”这多恐怖。更恐怖的是,世界人民在为他的发现叫好。于是一时间,湖南科技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都翻译出版了《世界是平的》。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书,家里并不多,印象中这家出版社曾推出过一个叫“第一推动”的译丛,里面都是科普读物,比如著名的《时间简史》。除此之外,对这家出版社再无别的印象,所以这次推出了这本畅销书,多少有些奇怪,至于把定价定为56元,这也见怪不怪了(相信很快会有盗版的,暂时没看到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等一等,然后去盗版书专卖店,10元一本可以搞定)。更奇怪的是东方出版社,明明是出版于1999年的《理解全球化:凌志车与橄榄树》,翻译成中文时就成了《世界是平的:凌志车与橄榄树的视角》。很显然,出版社在混淆视听,借此发笔混蛋财。弗里德曼的书并不难懂,而且只要读上四分之一,就可以明白全书的内容了。 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在本书中,弗里德曼列举出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启发人们思考,当前的潮流,对国家、公司、团体或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拍拍脑袋想出来的怪念头,作者认为是很鼓舞人心的。其实这和作者既宽广又狭隘的视域有关。本书的作者不是严格意义的学者,所以我不想指出他没看过施蒂格利茨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不想指出他没听说过鲍曼的《全球化——人类的后果》,也不想指出他没读过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或者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作者是我的同行,一个很牛的记者。牛得甚至让我不舒服,在字里行间都表现得比较拽,他得观点似乎是不能质疑的。说其视域宽广,那是因为作者的确见多识广,在全球飞来飞去,了解很多关于技术的新闻,也以记者特有的敏感体验着技术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说其视域狭隘,又是因为他的采访对象都是中产阶层和上流社会,都是直接受益于技术变迁的人,这些人自然会对全球化唱赞歌。但这些人,不代表全部人类,即使他们主导着社会发展方向的很大部分。技术的变迁导致世界变平,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乐观主义的心态,于麦克鲁汉无异。讨论技术是否会推动世界进步,不是本文的目的。讨论世界是不是会变平,也意义不大。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后现代性的体验。而后现代性是不可言说的,一旦说出来了,就多半不对。从学术价值来说,这本书甚至不如托夫勒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如果世界是平,那就给她隆胸吧。让太平公主去做太平的梦,我依然去做属于我的哥伦布之梦。 

写史不错

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7.7分,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物有所值。~~~~~~~~~~~~~~~~~~~~~~~~~~~~~~~~~

好的主题,泛泛而谈

全球化的主题值得一看,但是内容毕竟有些琐碎了,缺乏有趣的内容。整本书最有趣的,似乎就是开头和封底的谚语了

这本书已经没有读的必要

可能是我们的年代不对,这本书对于现代的我们已经没有指导意义。书里面大部分是一个记者的意淫。不建议阅读了。

扁平化时代的生存素质

现在才读这本红了很久的书,算是落伍很久了。不过最近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红得有道理。很少有人能像作者这样可以到处走访全世界的机会,并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作者不过是总结了很多人都感觉到的一个趋势,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那么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学到什么呢?秋叶的体会是五句话:1、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都要记住你不仅仅和你看得到的对手在竞争。2、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获得终身雇佣的岗位越来越难,你应该关注提升你的终身工作能力。3、小心你的技能已经变成可以外包的低技术含量工作,那样失业的危机就会来临。4、新的世界需要伟大的想象力,你可以用他做好的事情,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破坏。5、最重视教育,重视理工创造力的国家将赢得竞争。

半年后,我对世界是平的印象

看完世界是平的已有半年多了。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如下几点:1,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班加罗尔、大连,由于外包,联入了世界,拉平了世界。在士兵突击中,七连因为要从机械化转变信息化,而成为历史。2,第二版中最后的“编者按”,评论作者的金色拱门理论。

大连,夏德仁,日语

开头看到外包服务眼前立马一亮,这不就是我在做的部分吗。作者好奇的问题也同样让我好奇异常,为什么印度包揽了那么多全球外包服务,心知印度人的勤奋刻苦,在一步步继续阅读中揭开了很多心中的困惑。全球一体化从上世纪的体力扩展到脑力劳动。发达国家一个职员的薪水能够在发展国家雇佣到同等质量的3个员工加一屋子的文件录入文书。远程技术让公司跟员工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在第一时间沟通交流。发达国家将简单没什么创造性的工作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晚上在休息,将这部分工作交给地球另一边是白天的印度,中国,俄罗斯,早上醒来工作就已经完成,他们就能够继续做有创造性的工作了。大连的夏德仁市长。。论论大连的工科理科生吧,或者跟本不分文理,大学日语同习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并且一直在上升。原因日本离大连只有1小时航程,各方面的原因使它成了重点日本,其次美国的最大外包站。走在高新园区,各个高层建筑标示着动漫外包,程序外包,日语培训。依稀记得大学老师对家乡大连的评价,一个转中站的城市,被大连外资占据着,没剩多少历史文化,一个急功近利的城市。阴差阳错,还是走上了IT这条路,源于自己的选择。更加期待我们有更多自己的创新技术,发达起来,做更多有创造性价值的工作,将繁琐的重复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美国人的21世纪生存战略

(一)再好的东西,如果跟你无关。那么,这个东西,都只是生活的八卦,而非必需品。这也是人们需要忽略一些东西的理由。人生是复杂和短暂的,我们活得都忙不过来了,除了爱看热闹的天性外,我们的眼界没有超越我们生活的圈子。我在读《世界是平的》(第二版)的时候,也是这样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托马斯弗里德曼先生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然后,听周围的人讨论:到底世界是平的,还是不平的。可是,世界是平的,还是不平的,跟我们有多大的关系呢?能帮助我们平抑房价,还是能买到廉价的放心肉呢?抑或是让我们控诉劳命伤财,忧心忡忡的教育?算一下56块钱,买不了几斤肉了。好在,精神上的享受还是在时间的洗礼中显示出永恒的价值。最近,我重新阅读了这本书。一些跟过去不同的理解,逐渐浮现并清晰起来。简单地说,我认为,《世界是平的》(第二版)说的不是世界平不平的问题,也不是讨论什么互联网价值的专著。关于“全球化带来世界变平的”的宣言,在弗里德曼的《从凌志汽车到橄榄树》书中早有论述。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先列举了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然后作者把“世界是平的”作为假设或前提,作为一种已经在发展成为趋势和未来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弗里德曼,作为一个美国人,讲述了自己的担心和忧虑。我认为,《世界是平的》是美国人关于自身在21世纪的生存战略构想,也是美国人民忧患意识的一次集中体现。相当于我们经常说的,盛世危言。(二)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看弗里德曼先生的思路吧:在书中,一开始,弗里德曼就讲述了他在印度的若干经历。他老先生在印度那些从事外包的公司里面,看到了让很多美国人都担心的事情:因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因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过去那些依赖地缘和政治优势发展的规则,正在被一种摧古拉朽的力量所击败。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印度年轻人,正在用饱满的热情,拥抱不到普通美国人1/100标准收入的幸福生活。弗里德曼深刻地认识到:当我在梦中的时候,世界已经变平了。然后,弗里德曼总结了十大让世界变平的科技原因。在科技为王的时代,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总结,跟互联网相关的所有重要的技术都被罗列其中。难怪,第一次看书的人容易被其迷惑:地球人都知道了,还需要你说?然而,弗里德曼并没有停止。他太了解美国了:作为地球上过去40年唯一一个没有遭受战争侵害的国家,在经历了冷战胜利,政治和美元强势的大发展后,创造了互联网平台的美国人,聪明的人更加聪明,而那些希望坐享其成的落后的中产阶级,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无法延续现在的富足生活。弗里德曼宣布“世界是平的”,他回忆起小时候他父母常常这样说:汤姆,把你碗里的饭吃干净,别忘了中国人正在挨饿。而现在,他给美国父母们的建议是这样的:孩子,去做你的作业,别忘了中国人或印度人正对你的工作岗位虎视眈眈。在平坦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美国人的工作,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加竞争。 为了帮助新兴的中产阶级避免平坦化的冲击,弗里德曼总结了未来生存需要的工作技能,简单地说,是这样的:【1】有合作能力的人能够生存;【2】复合型人才,俗话说的多面手,能够生存;【3】表达能力超强,俗话说的会忽悠的人,能够生存;【4】懂得权衡,有大局观的人,能够生存;【5】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人,能够生存;【6】在新领域,比如环境和生物行业,创新和发展的人,能够生存;【7】增加个性化价值的人,能够生存;【8】将本地文化结合起来的人,能够生存; 为了到达这些技能,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些关于必备的知识或基础的观点:【1】好奇心和激情比智商更重要;【2】情商好的人,更容易和人合作,也更容易成功;【3】感性是高科技中最不容易复制的部分,弗里德曼完全把平克的《全新思维》的观点搬了过来。(插一句:有中文版,值得一看);【4】培养全才:科学和艺术并重;在那么多的软性知识后面,弗里德曼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场刚开始的未来竞争中,美国人还是会胜出的。当然了,如果不想胜出的话,这本书也不用写了。然后,弗里德曼马上指出了当前美国的危机所在。弗里德曼充满忧虑地告诉我们,他看见了潜在的、静悄悄的风险正向美国走来:【1】危险一:身为美国公民的科学家和工程的数量在下降,而需要这种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却持续增长;【2】危险二:基础教育有问题。自然科学成绩最优秀学生中的60%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的65%来自于新移民到美国的家庭;【3】危险三:进取心的差距。中国人和印度人更刻苦、更上进,更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活;【4】危险四:美国的教育体系需要改革,我们必须寻找一个能以更高水平教育年轻人的方法;【5】危险五:在中国人还没有赶上来以前,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应该没有尽头,对于各种各有的新思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6】危险六:美国的宽带接入落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很多。这是政府在发展网络工程上的失职。末了,弗里德曼先生宣布:恐怖的危机迫在眉睫,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三)说真的,美国人骨子里面的精英意识,当老大当惯了。他们的电影不是拯救火星就是拯救地球的。可人们都爱看,虽然说一惊一乍地,看着让人恐惧、高兴、哭泣,忘乎所以。美国人的文化大概就是如此。我在整理弗里德曼的思路过程中,感觉他把中国和印度都想像成了恐龙。那么,能够战胜恐龙的人,一定是更加伟大,更加了不起的英雄。当然,弗里德曼希望这部称之为未来的电影的主角仍然是美国。然而,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恐龙,中国或是印度,作为竞争对手或假想敌,只是美国需要更加强大,更加向上的一个借口和理由。为了这未来的晚餐,美国人已经严阵以待。我的问题是:我们在未来的饭碗上,又做了何种的假设和准备?我们是否看清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该走向怎样的生存道路?我们是否在讨论教育免不免费的问题外,考虑到其他的目标战略?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应试教育,会给我们今后的饭碗增加或减少些什么优势?劣势?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哪样的一些人才?我们在教育的改变上,是从每天规定锻炼一个小时开始,还是从跳集体舞开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讨论一下:我们的21世纪的生存战略又在哪里?!当全世界的潮流都开始放眼全球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成为大国,或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大国。你以为人多,一天能吃得起饭,就是大国崛起了?做梦!人家已经吃在嘴里,看着别人的锅里。我们还觉得自己的小日子不错,这种不思进取的想法,想起来都让人害臊。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政府是没有远见的,一个不改造教育去适应未来的社会也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能在未来中建立自己竞争优势的民族和个人只有被奴役、被淘汰的命运,这是自然界的生态法则。为了我们的后代有更多吃肉的机会,现在的人都可以重读《世界是平的》。从第6章到第8章,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到很多压力。这是美国人的盛世危言,也是我们开始学习思考的一次机会。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值得一读,但不可以全信

这本书现在我正在读,也读得差不多了。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它至少抓住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以及网络时代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竞争。这些对于一个公司和企业的运营管理是有用的。但是有些地方作者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比如在第一章里作者将印度的外包产业吹得神乎其神,对于其他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有点忽视(大概是了解不多的缘故)。另外作者对于海外留学工作的人员也过于夸大了,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正适应国际化的(比如印度,作者认为人人都要到美国上班,替外国人打工才是唯一富裕之道),这些观点虽然能够反映一些现象,但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作者没有提及。再者说,这本书作者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他是用一个发达国家的眼光看待发展中国家,就像发展中国家看待发达国家一样都会有偏激和偏见,这是很难避免的。要不然为何作者要反复强调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呢。因此,读书者当向王国维学习,学习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才不会被书所迷惑!

奈何奈何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愿意耗费时间在这些大而无当的所谓理论的书里?比如什么兰海战略之类的,这些东东真的是一本书就说了一句话,而我们却要花20多块钱来买这句话。想当年《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是这么一本烂书。也许有人说花20块买一句话也值得,这些同学建议看一下王小波同学写的关于“谦卑训练班”的文章。

有很多的泛美文化宣传

前面的内容还不错,提出的世界平坦化的十大因素挺有见解,但是后面的内容感觉是作者自己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寻摸着美国当局能够看到他的担忧和建议,力求美国继续主宰世界经济、能够主导世界文化。同时,作者还宣传了自己的一些理论主张。。。我自己感觉有点偏激,但还是坚持看完了。。。总之,感觉作者有点狭隘和偏激了

宏观视角上的世界

弗里德曼从宏观上介绍了互联网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新对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只不过,他把视角主要集中在经济上,写政治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虽说经济政治不分家,但如果要写政治就应单独拿出时间来单独写。 不过他从宏观上写了当今世界的快速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应对这种竞争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我们需要更多梦想(作业)

 这几年,大凡在美国流行的,也一定在中国流行,甚至在全世界流行,似乎暗合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理论,沟壑骤然消失,世界如履平地。  在无数关于全球化的著作中,《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不仅仅被商界名流津津乐道,它似乎已演变成一件文化事件,而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盛事”。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作为一个世界级的著名记者,他从美国到印度,从中国到中东,采访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企业家、经济学家和普通的民众。他所描述的很多全球化的特征,还处在动荡和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对我们来说充满新奇。加上他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因此我们把它当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通讯和狂想来解读,也许更加有趣。  《世界是平的》,按书中的表达即把竞技的场地铲平。弗理德曼的含义大抵是全球竞争的场地已经被铲平,人和人,国家和国家前所未有的平等。他列举出铲平世界的十大力量——即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除了政治方面的因素,如冷战的结束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开放,当然他谈得最多的是技术方面的因素,如互联网的诞生、工作流软件的出现等等。  因为不是一本全球化的理论书,我得以调动了大脑里那点可怜的经济学知识,保持阅读的兴趣,尽管有些地方还是无法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企业家也许从中看到商机,政治家也许从中看到挑战,浅薄如我从中看到未来的乱象。然而,正是对这种乱象的预测,印证了自己的无知,狭隘。即使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但并不影响我收获紧迫感。  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还是个人,谁都不能置身度外。不管愿不愿意,帷幕也拉开,在已经是平面的世界舞台中,充满兴奋的“协作”气味,但赢变得异常的困难。因为我们与全世界互相依存,其实也必须和全世界竞争,我们要更努力,尽管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不管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观点是否正确,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技术变化,仍然富有相当的启发性,他让我们深入地理解在这个世界起着作用的某些力量。弗里德曼指出,无论其大小,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处于边缘和底层的人们可以更容易利用技术抗衡主流和上层的人们。最终胜出者,将是那些最有创意的企业和个人,而全球化也会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到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再到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让我们明白,新时代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不管世界是不是真的能平,托马斯.弗里德曼起码有点是对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梦想,而不是回忆。

世界是平的

作者是位记者。我觉得书更多的是记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印度、中国)表现出产业全球化的所见所闻。了解了作者的见闻,开阔了视野,也更容易理解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碰擦出自己的火花。至于书中的理论,倒是印象不深了,浏览而过。

唉,全书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唉,全书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先进的技术造成交易的费用下降,从而使全球的分工进一步分化,进而使得个体和小团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进而造成全球更加激烈的竞争!谈谈感想好了,三点:1 最深刻的感受是,两本书的全文都在讲一个观点:先进的技术造成交易的费用下降,从而使全球的分工进一步分化,进而使得个体和小团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进而造成全球更加激烈的竞争!全球1.0时代技术的落后,只能做到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只有轮船和马车等效率比较低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商业活动的进行,其中的交易费用是巨大的,不是普通的一个组织和个体能够维持的,比如要从东南亚运送香料的话,需要倾荷兰一国之力建立东印度公司才能维持,再比如西班牙皇室支持哥伦布去往美洲的探险。全球2.0时代是随着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巨大发展,使得全球的交易费用大大下降,进而使得更深层次的分工变得可行,这样普通的企业就变得可以在全球的分工产业链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个人的作用依然不大,比如汽车产业链的分工:有人做玻璃、有人做引擎、有人做配件(这是随着交易费用的下降变得可行),但是以上部分的分工程度还是只能由一个企业来承担。全球3.0是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交易费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分工的程度甚至可以进化到由个人承担的程度。像是媒体的产业链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个小团体或个人就能完成很大数额的媒体的询价与购买(一位朋友说有专门的媒体购买人组建的群,但个人在里面一问说一版新京报的广告费用多少,立马会有人回应你,这样大大降低了交易的壁垒,削弱了传统媒体购买公司的平台),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只要拥有电脑、优秀的设计软件、通畅的通信就能承接原来广告公司的设计这一块才能做的活,所以现在整个媒体的这个产业链就呈现了个体化、高度分工的发展趋势(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工作室可以接下通用汽车五个亿的案子)2 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看清交易费用的大大下降,着力于新浮现的低成本的资源配置与替换《世界是平的》整本书里提到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将相对低成本的资源对原来高成本的资源进行替换,进而获得巨大成功,不管是呼叫中心、软件外包、服务提供等等。这些新企业成功的关键,变成了你能否敏锐的发现碾平了的世界中散落、混乱的资源中有价值的,并且合理的配置它们。3 个人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把自己培养为不可替代的资源这种挑战的实质是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像是印度低成本的智力资源冲击美国,越南低成本的劳力资源冲击中国。所以,不管是智力方面还是体力方面,如果你的资源是可替代的,都面临着冲击,如果这种可替代程度随着交易费用下降越大的话,所带来的冲击也就越大。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对于美国的会计师来说,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和传输费用的下降,申报个税的材料能够轻易的从美国传到印度,这样大量的低端的财务顾问的工作将会被转移到美国。大幅度降低的交易费用使得这类工作可替代性大大增加。所以,如果你不幸在美国从事低端的会计的工作,就要好好想想你的未来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自己培养成那些印度的智力不可替代的资源,像是通过更加深入研究美国税法加上本身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成为一个高端的财务顾问。所以,这种替代只是一个相对的,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动力,驱动着你向高端演进,成为不可替代的哦对象。

是给老外看的畅销书

说实话我一点不喜欢这本书。中国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畅销书。而这本,和那本关于奶酪的书一样,是给那些享受阳光、无忧无虑生活的欧美年轻人看的立志书。对于辛勤工作着的中国劳力们,还是应该多讲讲life work balance先。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不平的!

近来常听人提到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也收到过朋友发来的电子版,我都没看。准备去外地前,又有朋友向我力荐这本书,我就买了本准备旅途中解闷用。 在当当买书时我发现有两个版本《世界是平的》,分别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是同一天。湖南科学技术版的《世界是平的(第二版)》56元一本,东方出版社的《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是38元。两个版本字数相差10000,价格相差16元? 我向朋友确认版本后买了湖南科技出版。贵就贵吧,优质优价。书收到后随手翻阅了几章,发现和我收到的电子版内容不同,章节标题差别很大。我找出电子文档,比较了一下:湖南科技版的目录: 第一章 当我在睡梦之中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第三章 三重汇合第四章 大整顿第五章 美国与自由贸易——李嘉图的理论是否依然正确第六章 如何避免平坦化的冲击——寻找新兴中产阶级第七章 必备的知识第八章 静悄悄的危机第九章 这不是演习第十章 圣母瓜达鲁佩第十一章 公司如何应对平坦化第十二章 全球化中的本土文化——文化革命即将开始第十三章 戴尔理论与冲突防范——过去与现在结论:想象第十四章 11月9日与9月11日致谢译后记 我拿到的电子版的目录: 第1章 我正睡大觉,好多工作都外移了第2章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第3章 三大汇流与中国妈妈的义肢 第4章 劳斯莱斯还算是一家英国公司吗? 第5章 相信开放,别以为壁垒有多少帮助 第6章 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有竞争力 第7章 如果你的国家再不好好拼教育 第8章 给国家、企业、父母的良心建议 第9章 为什么墨西哥的护国圣像都是中国货?第10章 企业致胜七大法则 第11章 对许多人来说,世界一点都不平 第12章 戴尔冲突防制理论 第13章 从11/9到9/11:我们需要想象力对照原文,湖南科技版的翻译很不好。比如,第二章的小标题原文是“Open-Sourcing”,指开放源代码,促使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可译成“开放源代码”。湖南科技翻译成了“上传(uploading)驾驭社区的力量”。这句话每个字我都认识,串起来硬是不懂什么意思。译者在“上传”后面加个与原文标题和内容都无关的“uploading”是何用意?第7节原标题“Supply-Chaining”是术语“供应链”。湖南科技把它翻译成了“在阿肯色州吃寿司”。湖南科技强调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书是2.0版本。难不成差异是1.0和2.0版本间的差异?想到东方出版社版《世界是平的》和湖南科技版是同一天推出,如果两本书都是2.0版,这两本书的目录应该相近。我上网查东方出版社版的目录。不查也就算了,一查我都快中风了:三本书的目录各不相同。在豆瓣看到网友brant的提醒:“此书跟《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不同,不要被出版商的营销给误导了。《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实际应该译作《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是作者1999年的书。”难怪它和湖南科技的价格相差了16元,字数也少了1万。我再也没兴趣读这本书,无论哪个版本的。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不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很久没有被书籍中的内容感染了,每一个作者在撰写文章的时候,一定希望能够深深的吸引读者。所以在文字和语言的运用上,竭尽其能,想方设法,但是可悲的是现代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静心的去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除非,他的确能够很轻松的在书中有所吸取。我想,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大概就是这类了。其实,作者在书中对每一具体问题的看法不一定是最深刻的,但是他很好的给了你另一个视角认识自己和周遭。中午和同事讨论的时候,我总结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角度的新颖,用新的视角认识你的网购生活,用新的视角认识你朋友的归国,用新的视角去认识你股票的价值.......你所处的地点,存在的环节,面临的挑战,是不是依然如你自己所知道的那样,还是你的周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你却还在懵懂享受。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列举了很多世界范围的例子,并阐述他的观点,这是一个记者的观点和想法,所以内容就更多了一些可看性,尤其是在作者的描述中,中国的内容总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我不禁猜想,这本书火爆的原因,完全可能是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者和中国的强国论者成为了忠实的读者的原因.如果能够被轻易数字化的能力就没有竞争力,如果不把自己放在全球产业链思考就会被淘汰,如果不坦然面对竞争就意味着出局,这些都是作者用记者及其敏锐的眼界感知的真理。尽管在豆瓣上,我也看到很多人很简单的阐述了作者用400页纸阐述的内容,然后再一番鄙夷的议论,但是虔诚的心让众人受益,如果不仔细的阅读其中的细节,必然会失去最宝贵的营养.书中说: 中国和印度未来会做美国今天做的事情,而美国只能去开创未来.把握了未来,你可以嘲笑上帝,这就是后发优势的基点.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故事的描写,说不定都会是中国下一个的财富矿藏。

《世界是平的》个人感受

1,这是一本被无数领导人推荐,被无数员工和思想界,评论界的朋友推荐的书,豆瓣这类网站提供了一种炒作畅销书的新平台。2,这是一本宣扬新技术影响下的全球化的书,弗里德曼说明了产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商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柏林墙的倒塌,PC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和工作流软件的“三重汇合”。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产生了很多新鲜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研究互联网的人眼里似乎就在眼前。比如说所谓的uploading,其实就是用户参与,就是blog,wiki,podcast,就是open source.3,外包也好,内包也好,供应链也好,都是业务分解,抓住核心竞争力,本书强调了这个理念。4,本书谈到这些现象对于美国,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谈到地缘政治的时候我看得快睡着了,这不是我熟悉的问题。但是,在这部分的论述中具有典型的美国式思维,需要读者辨证的看待。5,看完了这本书,除了增强了全球化的观点和加强了对宏观趋势的关注以外,就是对个人的发展有了一些在这个层面上的认识,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之类。6,本书的案例内容十分翔实,作者接触的和采访的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很有好处。7,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这个翻译版本比较烂,这么着急出版可能也跟商业利益有关,从定价上也能看出来,但是这样做仍然有些不妥,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一本励志的书

我也看过这本书,总体来说真的很好,描绘了大体的国际形式,但是正如译者何帆所说正本说写得太理想话了,比如说里面把中国写得很好很好,说中国马上就要超过美国了,但是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还有很多人吃不起饭。但是这对我来说无疑也是一本好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励志的书,让你更了解你所处的现实社会,找到自己的坐标,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自己才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活得很好,不被埋汰。

保持现状等于加速倒退

在广州的时候读的读了部分,属于给我打上思维印记的那类书。也许不会马上产生影响,但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像世界是平的里面的理念对我来说已经够震撼了,当然在这之前tim已经告诉我了现在这个世界该怎么生活。自由工作不应该是一种理想,它应该普及才对,因为它的效率和爆发力远超过朝九晚五,估计很多人用神圣的眼光看它,都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主导自己的生活。现在这类自由工作者越来越多。至少我知道的是这样。我的部分经验告诉我,从工作中来说,自由工作者1个小时的工作创造的价值比很多人一个星期创造的价值还要多,这个价值不仅是包括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互联网真的要把几批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开。

他帮你总结这个世界

虽然很多规律和现象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貌似司空见惯,但这本书通过一定的角度,对这个世界的各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

刚看完全本的书,作者力图不但从经验也从事实来拨开迷雾看未来,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很多与此吻合,但从这本书中,我想从人性的角度来更深刻的说两句。文中多次提到中国和印度对于美国巨大的追赶愿望,但对于我来讲,我认为70年代出生的国人,目前正在国家的各行各业中充当骨干的人群,都是在少年时代物质生活没有很丰富的一代,都是从吃顿肉都幸福几天的童年中经过的人,但这样的人群,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于贫困的恐惧将会伴随一生,有一句话说的好“为金钱的创意没法进入大师境界”,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国家目前缺乏终极创意、缺乏大师级创意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30年中我们都会处于跌跌撞撞的追赶过程中,但过30年后,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有前所未有的活力,到那个时候就不是“世界是平的”,而“世界是中国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行业骨干人群就可以有世界最好的创意了,我期待那一天,我将用我的努力工作为我们的后代和后来者尽可能的打好基础,即使现在是模仿也好,即使是低工资也好,我相信,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即使不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实现!

新地理指南

在哥伦布环球旅行之前,我们对地球形状的普遍认识是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飘浮在无边浩瀚的海洋中的平面,然而,当这位极富冒险精神的航海家,历经艰险,带着大批的财富与新大陆的信息沿着单行道回到起点时,所有关于世界是平的的理论都站不住脚了,世界从煎饼变成了个苹果,或者更准确的说,变成了个鸭梨。可是,我手边的这本书封面上,偏偏清晰的印着几个烫金大字——世界是平》,莫非世界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又变回煎饼了?还是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存心吊读者的胃口?总之,一段时间里,这本书占据了各个书店最耀眼的位置,难道是世界地理方面的新发现?弗里德曼在向哥伦布叫板吗?带着这样那样的想法,我也翻开了这本《世界是平的》。稍稍浏览,就发现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地理的书,其内容只是和全球化有关,而关于全球化的说法这些年来这里那里随处都能听到,所以,很容易觉得乏味,幸好这本书还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否则,恐怕我会在惊鸿一瞥之后就和这本书擦肩而过了。《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这本书的第一大部分讲“世界是怎么变平坦的”,在这一部分中,“外包”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当然,关于外包的概念之前并不是没有,只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像微软、戴尔和其他一些公司,会把客服电话都外包给印度的公司,想象一下,你在美国使用戴尔电脑时需要技术支持,而在电话那边提供指导的却是来自印度的接线生,不是很奇妙吗?这个例子更奇妙的地方在于,当你在纽约某个地方迷路时,通过电话给你指导的竟然是个从未踏入过美国国境的印度人。世界变平的关键不在于消除地理上的差距,而是消除地理限制给人类行为带来的影响。如果某件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完成时,那么它便会成为平坦世界中的一部分,我想作者要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近几百年来交通技术虽然有了迅猛的发展,但通过交通工具来使自己的行为不受地理条件约束,从而成为平坦世界一部分的人毕竟属于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天上飞来飞去毕竟不是常态,我们大多数时间还是被限制在某一个地理区域之内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确切的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让世界变得平坦起来,除了上述的例子,其他一切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传递的东西都可以迅速被平坦化,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印度和其他国家雇佣一些物美价廉的会计师来完成大部分工作,一家叫做Jet Blue的航空公司竟然还可以把他整个的机票预定工作外包给了犹他州的家庭主妇。世界变平的过程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围绕着互联网技术,我们身边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正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变平,“世界是怎么变平坦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四章,分别是:当我在睡梦之中;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三重汇合;大整顿。除了外包,作者提到的世界变平的动力还包括社区上传软件的趋势对商业软件的冲击力量,离岸经营行为对公司和全球的影响,以及让作者震惊我也震惊的沃尔玛物流中心及其经营模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作者带有强烈的危机感与使命感:世界变平坦让美国人失去竞争优势,却也因而得到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机遇。何去何从,需要每个人认真思索,勇于面对来势汹汹的世界平坦化过程。虽然我还没有如作者那么强烈的感觉到全球化带来的威胁,但世界变平坦的过程似乎并没有因为我个人的感受而放慢步伐:我已经逐渐习惯通过网络购买更便宜实惠的物品,这也要归功于EMS,DHL这些让实物也变得平坦的公司;我身边的朋友在通过易趣(Ebay)给外国人写程序,他似乎已经先我一步把自己融合到平坦化的世界中去了。世界变平坦,对中国人的我们来说,机遇很大,挑战更大。《世界是平的》让我们对世界正在变平的现象有一个宏观的印象,这也要归功于作者广泛的全球化视角。一个流行的观点,加上诸多新颖的实例,我想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之一。作者有志于把本书写成一本关于世界变平坦的“新地理指南书”,书中“十种动力”“三重汇合”等种种内容显得大气磅礴,但在我看来,其中有太多的牵强之处,更像是在为作者搜集到的大量事例勉强找一个安放的地方,只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雕梁画柱而已,材料多是够多,不过缺少了基石,无论如何也搭建不出一座完整的大厦的。我甚至都没有读完这本书,或许是自己轻狂,不过,我还是坚持认为这样的畅销书,不值得浪费精力去认真阅读,除非相当精彩,读完就更是多此一举了。作者思想中闪光的地方往往只有一点点,大幅的篇章都是冗余,能大略通读一下,去掉作者的商业噱头,抓住最关键的部分,对此类书而言,足矣。白沙书评:分类:财经,畅销书评分:75建议:通读,略读重点:事例。http://hi.baidu.com/sandcabin

世界是崎岖的,但是在变平

当我在看第一章的时候,我就被震撼到了——原来世界已经这么平坦了。外包,一个我还没有接触到的世界,虽然它已经在我们周围悄悄发生。举一个书上写的最震撼我的例子:任何可以数字化的工作,任何可以被分解的价值链都可以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虽然不能从外地给顾客送上一盘牛排,但却可以在外地为顾客订一张靠窗的桌子。也就是说,虽然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用来外包不太可能,但是预约业务却是可以外包的,你需要什么发型,喜欢哪个理发馆,都可以由一个遥远国度的呼叫中心完成。在第二、三、四章的叙述让人很贴切地感觉到技术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第三部分弗里德曼这个美国人从各个方面讲述了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日趋平坦的世界。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应该在制度、法律、文化、创新的方面如何为经济增添活力和提高生活水平等等。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教育的担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弗里德曼对美国教育现状的描写有点夸大,这点他在和李开复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承认了。当然,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警示美国人,而不像我们某些记者是为了吸引眼球。既然教育如此发达的美国都需要因为世界的平坦化作出调整,更何况教育如此不发达的中国呢!也难怪羊城晚报会用大号字刊登广州市长对市民的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去读《世界是平的》”。这点和我想的一样,假如你不想被碾平的话。在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时间的时候,弗里德曼提了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感觉到世界是平的?”(我相信有很多人现在都还没感觉到)我虽然记不得具体的时间,但应该是在高中阶段,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叔叔的话——大学生就应该放眼世界,和全世界的大学生一起竞争。(他的儿子去了清华),还有李开复的话——你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话使我感觉到,世界真的好小,而现在想想,不仅是小,而且很平坦。在“公司与平坦的世界”这一部分,我画下了这样一些句子:(1)大公司实际上要把客户们变成它自己的雇员,让客户们为公司分担工作,同时还要让客户们为此向公司支付费用。(也就是客户们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个性化DIY,花费了时间的同时还要付出金钱)(2)以前,人们在创业时可能会对自己说,‘我的公司要在未来20年里成为跨国公司’。而今天人们则要想,在创业第二天就要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3.0里所拥有的不一样的态度)(3)外包业务的本质——公司把业务出去的目的是胡德更新的技术从而更快地成长壮大,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削减成本和缩小生产规模。(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译者何帆对这本书的批判性思考。在意识到全球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对未来有着盲目的乐观,把和平与发展寄托在网络技术或者跨国公司上。对于阻碍世界变平的因素,也不仅仅是自我保护主义,还有其他政治、文化、地缘等因素。世界还是崎岖的,但它的的确确在变平,快速变平。

我是标题党

jghhklgcccxxzddcggbbbbbfdxxxxccccvvvbbnbnnnnbvvvcf

世界一家

很多道理我们看似都能知道,但系统化的整合分析我们做不到。世界是平的的意义就在于能表述最基本的道理。世界一家。

有好有坏

查了一下书评,贬多褒少,在我看来,这本书有好有坏。坏的地方1重复的地方过多,很多地方作者已经阐述过定义或想法,但在后面又重新说了一遍,看的时候难免有“怎么好像看过了”的感觉。2摩尔定律,书中说是24个月,应该是18个月。3后半部分看出作者有些自傲的态度。但译者里直接对作者有人身攻击,这我不赞同。好的地方1以往对全球化只是存在一个概念,书中用活生生的例子来介绍,有些意思。2亮点在不仅仅提出企业的全球化,更提出个人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位置。私人笔记。1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将知识工作和知识资本自由传送的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将各种工作任务分解、分配、生产并最后组合到一起。2因为只有当人们受到挑战的时候,他们才能处于最佳状态。3能够将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的流程。4任何可以数字化的工作,任何可以被分解的价值链都可以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但是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却要在同一个地方完成。虽然将整个理发业务外包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却可以将预约业务外包。您需要理个什么发型?更喜欢哪个理发馆?所有这些都可以由一个遥远国度的呼叫中心完成。6当你在纽约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你可以给地球另一端的个人行政助理分配工作任务,等到第二天早晨你开始上班的时候,所有的任务都准备就绪。由于时差的存在,你晚上休息的时候他们会在做你分配的任务,第二天早上你就能收到完成的工作了。7这就像盖大楼一样,今天,你们美国人是设计者和工程师,发展中国家只是泥瓦工,但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建筑师。8家包9公司和个人几乎可以把工作包到任何地方。10电子辅导e-tutoring11长期以来人们假定,生产物质产品或者复杂事物需要官僚机构或组织。这种看法是,你需要从上而下的垂直整合才能做出事情并将它们传播到世界。但是,平坦世界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具备了可以上传的新能力,这让你可以独自或作为社区的一部分生产出真正复杂的东西,并且不需要以前那么多的官僚机构和金钱。12沃尔玛的高管人员告诉我,在飓风即将到来之际,人们会喝更多啤酒,而在飓风期间人们会吃更多像POP-TARTS果酱馅饼这样易储存且不易腐烂的食品,并且也会购买更多不需用电且可以替代电视的儿童玩具。所以沃尔玛的气象专家告诉总部,飓风即将降临佛罗里达时,沃尔玛佛罗里达分店的供应链就会自动调整到飓风状态——起初有更多啤酒,接着又更多POP-TARTS。13UPS的工程师会深入你们公司内部,分析你们的生产、包装和配送流程,然后设计、再设计和管理你们整个的全球供应链。14UPS正努力创建让任何人都可以将自身业务全球化的平台,或者是让他们能提高自己全球供应链效率的平台。15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最快地学习习惯、流程和技能的人。16当世界开始从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价值创造模式(联系与合作)转变。17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全球供应链能提供最便宜的药品,但作为公民,我们希望也需要政府能监督和监管供应链,即使这意味着摩擦的存在或增加。18我们可以以美国专利法为例。公司可以对一项创新做3件事情:它们可以对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然后自己负责生产销售;可以在申请专利后,特许别人生产;可以申请专利后,与别的公司交换使用对方的专利产品,这样它们可以共同生产某种产品,比如电脑就是由多种不同专利汇集在一起的产物。19对每个失业者来说,失业率不再是5.2%,而是100%。20木匠和保姆提供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只能提供给一家工厂或家庭,而程序员或药品研制者生产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却可以在全球市场同时提供给每一个人。21只有当你认为你永远不再需要新药物、新的工业、新型的娱乐以及新式的咖啡屋时;只有当你的国家的工人不能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承担新工业和新商业创造的工作任务时,你才会对离岸外包感到恐惧。22如果一个美国年轻人能够意识到他或她最终将与每一个中国人、印度人和巴西人竞争,那么他或她是明智的。23“免受平坦化冲击的局外人”是指那些工作不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人、那些工作不会被数字化或自动化的人。24世界越平坦,越是有更多的工作被数字化、自动化或转移到落后地区。25第一类是有特殊天赋的人或掌握一些特殊技能的人。使自己的产品个性化。柠檬水卖者。第二类是工作与某个地区有紧密联系的人。人脉。熟悉。26美国人从来不会仇恨富人,只要他们会感到自己也有公平的机会变得富裕或发达。27专家型工人,通常在很窄的领域内拥有高深的技能,他们的能力只能被识货的人发现,在其擅长的领域之外,他们立刻变得无用武之地。万金油型工人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通,他们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迅速转变,但却难以赢得工友和顾客的信任。相比之下,多面手样样精通,能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承担新的工作任务。瑞士军刀。28某一领域里的能力仅仅是入门基本要求。真正能保住你的位置的是要形成更为广阔的视角。29不要给我送来只会操作电脑来完成工作的工程师。这种工作都将被我外包到印度。我需要的是适应性很强的工程师——他们可以跨学科思考问题。30信任。社会资本。恐怖主义。31平坦化国家基本要素 基础设施 教育 政府监管 环境32当他们把工作转移到海外,公司不仅节省了75%的工资成本,同时还得到了100%的生产增长率。33荣誉感和坚定的信念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幕布另一边那个悠闲的社会对我们的进步感到如此恐慌。34你必须首先要记住原有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35虽然美国学校毕业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我们会雇佣任何地方的人才。36搞经济不像战争,经济总是可以取得双赢,但是有时候,我却希望经济更像一场战争。37适于雇佣。公司与个人双方责任,公司为你提供提高自己的机会,你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机会。38社会保障是有益的脂肪,而导致人们好吃懒做的过高的福利政策就是多余的赘肉。39使每个人都有工作并不能保证你的国家可以摆脱贫困。国企可以吸收所有无业人员。40文化两个方面影响人。外向程度,多大程度吸收异己文化,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程度。内向程度,信任,回报祖国。41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永远享有低成本生产国的地位。42自主性消费者,企业提供一张数字化的餐桌,消费者自己选择。43世界越平坦化,专业分工越细致。44将自己不算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外包出去,将自己不可能做好的功能外包出去。45穷人没有抵押品,但他们很有信用。46技术可以让远在天边的事情变得如同在身边,也可以让如同在身边的事情变得远在天边。47广告可能说,我们保证每个房间都没有互联网。48家长和老师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和他们父辈相比,他们的声誉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记录下来,第二次机会越来越少,要学会第一次就做对。49中产阶级,这些人相信自己有办法摆脱贫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心境上的中产阶级。50如果美国直接或间接干预别国事务,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选举美国总统时有投票权。51这些人把别人的子女送上死路,却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美国和欧洲的大学。52戴尔理论,全球供应链上的任何两个国家不会发生战争。53麦当劳从你的国家撤出是一回事,你的国家脱离全球供应链并在很长时间里难以恢复是另一回事。54我想要一个刚好的未来,不想要更多领土。

世界在变平

最近读了一本厚书,《世界是平的》,一位三度普力策奖得主的美国资深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其丰富的阅历及对现代科技的痴迷,为人类揭开了21世纪的简史。他在书中论证了10大因素成为使世界变平的力量,它们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互联网技术的到来、工作流软件的应用、网友在网络的上传行为、企业的产品外包模式、发达国家企业的离岸经营、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UPS的内包模式、Google,雅虎和MSN的搜索服务、各种数字技术的广泛发展(包括掌上电脑,网络电话,视频会议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无线技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有了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中国和印度这样两个大国的崛起,使发达国家坐立不安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把其生产过程中的低端劳动部分外包到劳工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从而使自己的国民生活品得以更加丰富和充足,也间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成为了世界供应链中的一员,民族文化成为了一个匹萨上的不同口味。这本书让我看清了自己所处的世纪的科技发达,足以使圆的地球“变平”,也让我看到了网络的力量。还有在世界人眼中中国不可低估的位置,“不要说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化快”。

还行,也有点道理,但是远远不如其名气。

书还行,有点道理,但是远远不如其名气。虽然介绍了世界是平的,但是外国人的写作习惯、阅读习惯等和中国人不同,因此这本书的价值远远没有其名气那么大。倒是根据他拍的电影《世界是平的》有些意思,更容易接受一些。 :)

全球化3.0——世界真的是平的吗?

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最近像转了研究方向似的开始面向经济。扔在床头的第二版《世界是平的》终于看完,我承认这是本不错的书,也许和作者的身份有关,记者的见识确实比学者更为广泛,从印度软件公司的外包开始,大量鲜活的案例使得我们可以跟随弗里德曼一起周游世界,感受他所提出的20世纪末期以来出现的各种新型业务模式,以及涉及Windows系统、互联网、搜索引擎和Web2.0应用等信息技术发展造成的冲击。也许是因为从事研究工作,所以我对于弗里德曼带有新意的叙述方式和反映的观点更感兴趣,虽然我并不能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因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核心是做课题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每年申报项目的立项到论证无不要求创新因素的存在,当你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好题目的时候上网一搜可能早已有人研究过。就像全球化的问题一样,从前我所了解的都是学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来理解,而忽视了现实中最有冲击力的影响因素,就像弗里德曼提出的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流行,科学技术产生的创新革命对全球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弗里德曼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跨国公司和网络技术上面,认为中国只要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改造条件就会很快赶超美国的想法多少有些虚幻。所以个人比较赞同译者何帆在后记中的论述,他说:“中国现代化的改革中最艰难的部分不是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而是改革过去的体制,克服既有的利益和阻力,寻找各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所以说,什么事情一放到中国就远没有那么简单,政治体制的影响成为所有问题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不然在现代化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的愤青依然越来越多,这很现实,当然愤不愤的先把现在的工作做好,生存第一位。

这种书属于看过就忘记的

类似的书大多数出自美国人的手,经过国内的某些公知的宣传就成了畅销书。我就是这么被吸引来的。不过这样的书我看过后的确没能留下什么营养,大学的时候看的,可能那时候对事物的理解还很浅吧。据说除了第二部?貌似是,纠结要不要买来看看。

的确是平的,然后呢?

一本罗列事实的书籍,讲述了全球化下我们熟悉的世界。读完没有惊喜,因为书中所写,我们悉数了然于胸。世界是平的,实际是占有优势资源的国家慢慢将其促成的。原因很简单,这样他们就能利用现有的优势更好的攫取非发达国家的资源。因为世界平了,他们才会更加方便,都像阿富汗的山洞那样,是很难找到想要的东西的。所以,世界扁平化了,吃亏的还是亚非拉。这些也没得怨天尤人,命运如此,人生苦短,你赶上了哪个阶级,哪个国家,那就接受给你的一切快乐和痛苦。书籍如同现在的社会一样,罗列了大量的现象。看完之后索然无味,唯一注意到就是谈到中国人力资源优势上有一条就是劳动保护法的缺失,让人力更加廉价。当然,这本书出版不久,中国的劳动法就出台了。然后呢,大家都知道,次贷危机发生了,于是大家赶紧把大量民工下岗回家的事实,归咎于海外的金融海啸。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一下即可。毕竟,中国人也要在领导下,“被”有“尊严”的活着。整本书触发了我一个幼稚的想法,就是在广泛扁平化的当下,深刻而充满意义是无用的,还是会在某个程度下让人顶礼膜拜。逻辑当然很简单,辩证法。当世界扁平化的时候,人们都不需要深刻的东西,因为深刻的东西看起来没有效果,而且影响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手上有各种你感兴趣的书籍杂志,你怎么能把时间花在反复读其中一本上面呢?其他书籍的浓烈兴趣诱使你不断的读向下一本。在此基础上,一切简单、低俗、易懂、便于传播的东西成为主流,并身价飙升。比如段子、微博、恶搞、花样美男……这时,深刻就成为了吸收海量信息、四处涉猎的累赘。反之,当世界普遍追求扁平的时候,深刻又会显得弥足珍贵吗?当大家麻木在简单的情感冲击下,突然一种莫名的深刻的复杂的多元的情感体验出现了,会不会一下把大家俘获?或者大家习惯了快餐式的信息后,一个耐人寻味的思想,会让人彻夜难眠吗?这时,追求深刻的人,会不会被人奉若神明,如灯塔般照耀着迷失在大海般广阔平坦世界的人们?答案应该都是肯定的。所以,扁平致死,深刻致死,只是两种生活方式,如同快乐的猪和痛苦的人这样的伪命题,会一直纠结下去。人们总在纠结中了结此生,到死也不会大彻大悟,不是吗?

Reaction to the world is flat

One: how does China face the challenge of globlizationThomas L. Friedman says we are now in a "globalization 3.0" period, he describe how the world become flat with his unique perspective. In his book, he cited many hot topics and introduced many remarkable markets and sought-after industries. The Internet, work flow software, outsourc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fshoring, insourcing and search technology were described as ten forces that flattened the world.You can see the ten forces in China everywhere: America's Microsoft established r&d center in Beijing of China, Wal-mart purchase inexpensive commodity and exports to the world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and many Japanese companies are expected to outsource product and software to Dalian of China, different country’s businessman wholesale wide variety of commodity from Yiwu and then sold all over the world, even our patent business also inevitably enter the “flat world” ranks: a foreign applicant submitted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in Europe and eventually get the Chinese patent, foreign patent technology in China to implement... As Friedman(2007) says, the world flattens out from a ball, the process of gla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overwhelm.As China's reform, opening up and accession to the WTO, we are also pushed to the increasingly flat world arena, it brings us not only a good opportunity but also a huge challenge. China was undoubtedl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neficiaries. China has attracted lots of foreign capital depends on its good policy and cheap labor , and China became the important base of numerous foreign enterprise offshoring and outsourcing. However, most American workers lose their job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outsourcing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 large amount of work is taken by cheap labor or be replaced by higher technology. How does China prevent similar situation appear in the future? Maybe we can can find inspir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1. Implement th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Now a kind of such arguments is popular: first-class enterprise sell standard, second-class enterprise sell patent, third-class enterprise sell brand, fourth-class enterprise sell labor, fifth-enterprise sell products, sixth-enterprise sell resources. In fact, the U.S, Japan,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output a number of standard, patent and brand but China output labor, products, or even resources. However, many resources are limited, if we continue to waste or betray our resources, precious resources will soon be consumed, till then, how can we talk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can not only see the flat world bring us the benefits and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lat world also take too much wealth from us. The original Minister of Commerce, Bo Xilai said: "China's eight billion shirt equals to a French Airbus A380 aircraft".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wealth, you are willing to continue to produce more shirt, or to manufacture advanced aircraf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99% of the enterprise in China did not apply for patent, only a third of enterprise has core technology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large-scale passenger civil aviation entirely depends on imports, and high-end medical equipment, semiconductor IC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fibe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lso come from abroad. N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ina can only do a "world factory" with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generic superpower. N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ina can never create superpower. The creation of value of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only equals with Coca-Cola’s brand value. At present China’s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accounted for only 2% of foreign trade products, many foreign trade export products have no brand, 60% of the enterprise did not own trademark, only 21% has the independent brand products. Especially private enterprise exports have less fully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500 kinds of famous brand product, China accounts for only four seats, and in the 100 famous brand product of the world, Asia occupies 10 seats, South Korea accounts for 3 seats and Japan accounts for seven seats, China accounts for o. This situation is not congruent with China’s world's third-largest market position,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change current situation.( http://www.sipo.gov.cn)It is not hard to se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the central link of its re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come a nationa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the cor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eviate resourc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raise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2.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er, plan as a whole to regional developmentUndeniably, "made in China" has brought us great profits.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oduction cost, "made in China" drops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do need to improve these cases through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owever,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 painful to our economy. And the achievement is not able to manifest in one or two year. So, our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we will maintain the situation that we need to sell cheap labor and limited resources to earn razor-thin profit. Therefore, when we consider accelerat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e should consider promoting industry shift.It is the time to consider how to make the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 become more "flat"! We have passed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south-north water transmission, west-east gas transmission, west-east electric transmission" the four engineering which make China flat. We should make our domestic markets become more smooth through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Many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with high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low output have been eliminated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only a few survived. However, these are still some enterpaises belonging to labor-intensive. It is time to bring those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 from city to rural,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central regions and western regions. Besides good policy, we also need to build a more convenient road network, rail network and air nets and a more perfect infrastructure. Only under the good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can we bring lots of jobs to the Midwest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cheap labor in the Midwest. It is good for the policy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rages consumer to consume to pull the domestic demand.Friedman told us the world from his Amercian pespective, and I see the world form my own pespective. Different pespestive reflects different world.Two: some of the world is not flat1. the world of finance is not flatFinance is the most steep field in the world. "Flat" basically means no resistance, no discretion and capital convection smoothly. But finance is very special. First, regulated restriction and supervision often made some obstacles in capital flows. Second, exchange rate, interest rate has a big influence on finance. Thir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influence of sophistication of technology. If people hav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financial mean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in financial field, advanced technology of financial tools they will go forward. If not, backward.(Zhen, 2008)David Smick(2008) said: Friedman's "the world is flat" is used of the story of globalization. He optimisticly described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of goods and services revolution. But when I see the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 world, I thought the world is not flat, but bent. You can't see the danger hidden behind plain, because financial markets often lack the complete transparency so that we can not always identify risks.The current severe financial crisis shows that even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and other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too. Crisis first outbreak from America and quickly spread, sustained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suffering serious setbacks, British and American economic model challenged. When the financial capital stretched the greedy hand to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invented the so-called subprime loans, the risk was suddenly increased.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fracture of the economy. With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entity and virtual economy, consumption and saving relations, crises is unavoidable.2. localization and globlizationMany big enterprises will get in trouble when they expand their markets to other country. Carrefour is a good example.In 1969, carrefour opened a large supermarkets in Belgium, taking the first step of globalization. However, during the 1970s and 80s it only expand into Spanish, Brazil, Argentina and Taiwan, China. In the 1990s, carrefour expanded into four continents, almost 30 countries. (http://finance.stockstar.com)However, carrefour got some troubles when it enter Japan’s market. The company had hoped that they will win the market through more upscale image and shaping and providing mor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However, they have a lack of full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the Japanese market. For example, Japan family’s living space is so small that Japanese don't like a large commodity purchase. The Japanese like to buy food, especially the vegetables and fish, but they often buy only for the day. Therefore, Japanese consumers dose not like carrefour that much of their discounted way.Stubbornly sticking to its original successful mo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rrefour failed in some overseas markets. This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southeast Asia market. In Thailand, the carrefour clung to the capital, Bangkok, and its hypermarkets mode. Thus the tesco has a very flexible strategy. When they found Thailand’s consumers to go for several kilometers to go shopping at large shopping malls, tesco opened stores in small towns. So their customers expands unceasingly.Above all, carrefour need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This means adaption and even necessary compromise.3. imbalance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individualsImbalance between countriseAs we know,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interest. One country can get benefit from globlization, it also can get harm from globlization.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s of interest occuring between two countries, the world become not flat.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orld, Amercian complaint that China should appreciate RMB, but Chinese said that it will lead a big impact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ercian and China has a trade conflicts of interest.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world, many developed countrise are senting warplanes bombed Libya. Maybe they want to use force to stop the civil war of Libya. But who knows whether this make the civil war more intense. This is the real armed conflict among several countries.We can see that it is really hard to make different countries arrive a agreement on all kinds of aspects, such a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Imbalance between individualsFriedman told us some big capitalists hire cheap labor from other country to cut down their cost and make more profits. It seems to be a good thing for those capitalists. But I would like to ask what about the workers in their country and what about the cheap labor in developing country. They don’t get a higher salary from this. Even in Amercia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nearly 10%, let alone the cheap labor in poor country.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ecome bigger and bigger. Most people can not get benefit from the growth of the country. Egypt's coup prove this point very well.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at when some rich people expand their market to the world, some poor people even can not fill their belly.Although there is still some obstacle on the road, I think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fl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globlization.

写给印度阿三的表扬信

《世界是平的》,一本好书,我承认我受益很多,但我对作者自诩的“大国”情结嗤之以鼻。这是写给美国人自己的书,这是告诉美国人“狼来了”的警钟。但在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中国梦想”一类的词语,所以准确的说我鄙视炒作它的人,这是不负责任商业行为,还有不审视不消化仍然视它为经典而膜拜的人。就该书的内容质量来看,它有着丰富的信息量、广阔的视野和专业化的思维,将“经济全球化”直白的比喻成“世界是平的”,是它的主题。就是这个主题,仅此一句,却足足描述了一整本书,但是值得。所谓“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或是一个时期的精品。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定义,从这个定义回顾一下经管类的书籍,由于诞生的时间都还很短,所以我们无法预知五十年后还会有哪些书再版,于是就“一个时期的精品”这一点来看,《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细节决定成败》等等这些红极一时的畅销书都是经典。尽管我们走过来回头看看,细品品这些书也并不怎么样,而且信息量少得可怜,有些甚至只是围绕一句话、一个理念、一个标题翻来覆去求证的过程。也不管这个理念的用途是被拿来给人洗脑、或是作为加班的理论依据、还是作为骚扰式传销的心理后盾,但这一句话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引领、点醒和准确提炼的促进作用,这便是一个时期的精品了。《世界是平的》也是,并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可读性非常强。作者站在地球的角度划分了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蒸汽时代、柏林墙的倒塌和windows的诞生),站在国与国的角度总结了造成平淡化的十股力量(市场经济、互联网、工作流程软件的整合、开放源代码、业务流程外包、境外生产、供应链、承包企业内部业务、信息搜寻革命、高科技趋势),站在国家的角度对比出如何更好地迎接平淡化(企业生存环境、制度、教育、文化等),站在个人的角度总结未来生存需要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大局观、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不断给增值的人才等等)。够庞大,就是这些,抱着学习的态度仅仅是这些。其余的,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写给美国人的警示,作为“超级大国”,在鸟瞰众生俯视一切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时刻警示着随时可能来临的危机。但作者所表达的“警示”是非常积极的,保持领先的手段并非是打压和管制,而是方法是自我完善,才能将“平坦化”带来的恐慌化作利好。作者的这一观点很有大局观,相比之下近日来印度政府制定的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的措施便显得十分短视,说的是为考虑到安全问题而暂定的临时措施,这个理由未免牵强,我们都知道印度的玩具产业同样很有市场,这一规定八成又是我不好你也别好的龌龊心理。商品的本质本来就是交换。最让人腻烦的是作者的“超级大国”情结,甚至是一种姿态。他以一个长辈的姿态轻抚呵护着宽厚臂膀下的印度,却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最大受援国的落后和腐朽,孩子还是自己的好。这就是美国,他认为自己是开放的、民主的,接触到的仅仅是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年轻人便认为印度就是这样。将中国和印度分别比作两条高速公路,中国的高速公路平整而宽敞,而远处是一道减速坎,飞速过去只有两种可能,从高空落下后没事便继续走有事便摔得粉碎;而印度,尽管目前的道路设施不全又破旧,但前方是明亮宽广的。在中国与墨西哥的对比中,作者认为并不能说中国的发展是如何正确,只能说墨西哥的发展是非常错误的。书中说印度宗教和民主了这么多年,而惊奇的发现50多年来印度依然高速的前进着。NND,你应该这样说:印度被殖民了300多年,临了还搅不清个克什米尔,但印度依然是印度。以学习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看《世界是平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吧!

【不用再看书了】《世界是平的》——托马斯·费里德曼

小目录:一、简单介绍二、书评在此三、书中语录一、简单介绍托马斯·费里德曼已经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名经济学家。本书应该属于费里德曼在记者工作中的“工作纪实沉思”录。主要论证的观点就是以“世界正被抹平”展开并增加其深度及广度。41万字的“记实录”和经历了几次的再版,足以呈现本书的深度及广度,也让后人对这20年世界潜移默化的变化更加了解。《商业周刊》提到: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书中讲述了平坦世界对个人的影响、对团体组织的影响、对公司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二、书评在此这本书起了个好名字,但说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事。这也就是畅销书的所在吧。用极简单、极通俗略加专业知识的语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的全球化化世界。这书很厚,41万字的畅销书市面也并不常见,托马斯的游历采访占了绝大多数,也在看似顺畅的世界变化中总结了很多关键词,使得畅销书变得更丰满。闲时读起来轻松接受,又能学到知识,不会感觉到太吃力。如果你更愿意思考的话,把他总结的关键词,你再拿出来引以为题,加以引申,收获良多。在平坦的世界中,所有人的地位都是相同的,不论是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印度人,一根网线——互联网——拉近了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上个世纪很容易出现的“鸿沟”从此彻底消逝。在工作中,也由明显的上下层的领导关系和基础公司间的合作关系,渐变到人与人之间、公司于公司之间、跨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轻而易举,也更加必要。→ 为了帮助新兴的中产阶级避免平坦化的冲击,弗里德曼总结了未来生存需要的工作技能,简单地说,是这样的:(1)有合作能力的人能够生存; (2)复合型人才,俗话说的多面手,能够生存; (3)表达能力超强,俗话说的会忽悠的人,能够生存; (4)懂得权衡,有大局观的人,能够生存; (5)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人,能够生存; (6)在新领域,比如环境和生物行业,创新和发展的人,能够生存; (7)增加个性化价值的人,能够生存; (8)将本地文化结合起来的人,能够生存; → 为了到达这些技能,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些关于必备的知识或基础的观点: (1)好奇心和激情比智商更重要; (2)情商好的人,更容易和人合作,也更容易成功; (3)感性是高科技中最不容易复制的部分,弗里德曼完全把平克的《全新思维》的观点搬了过来;(4)培养全才:科学和艺术并重; → 庆幸的是,费里德曼还指出了当前美国的危机所在。他充满忧虑地告诉我们,他看见了潜在的、静悄悄的风险正向美国走来: (1)危险一:身为美国公民的科学家和工程的数量在下降,而需要这种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却持续增长; (2)危险二:基础教育有问题。自然科学成绩最优秀学生中的60%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的65%来自于新移民到美国的家庭; (3)危险三:进取心的差距。中国人和印度人更刻苦、更上进,更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活; (4)危险四:美国的教育体系需要改革,我们必须寻找一个能以更高水平教育年轻人的方法;(5)危险五:在中国人还没有赶上来以前,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应该没有尽头,对于各种各有的新思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6)危险六:美国的宽带接入落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很多。这是政府在发展网络工程上的失职。 这是面对发达国家的绝对危机,也是很多快速发展中国家的间接危机。全球化世界让小国家更容易崛起,让持久的大国家难于转型。“恐怖的危机迫在眉睫,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比尔·盖茨强烈推荐此书,MBA也用此书作为基础的经典教材。崇尚唯心主义的美国依次为经典也不足为奇。几十年的“世界老大”的地位,使美国变得越来越自傲,但没想到的是,美国依靠创造的各种高科技,逐渐地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世界的发展进程就应该是这样,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应该被更多的国家“瓜分”。不知道美国有没有准备好了!但是,事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弗里德曼认为,这些年的印度和中国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很快,照此速度,极有可能超过美国。但不幸的是,费里德曼的臆想可能过于乐观了。一个有着长久历史且仍旧较为落后的国家,没有可能仅仅通过互联网的强大作用,或是全球化的列车就彻底走向了改变和突飞猛进地超越发达国家的地步。在后记中何帆也提出:“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复杂而艰难的系统改革,这些改革最艰难的部分不是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而是改革过去的体制,克服既有的利益和阻力,寻找各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平坦了,但事实是,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路从来都不会是平坦的,机会永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会寻找机会和创造机会,才会使自己的人生路变得更加平坦。三、书中语录1、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P72、工作应该由做的最好的人来做。——P173、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平,并且在改变各种规则、角色以及相互的关系,而社会科学还没有对此做出足够的研究。我们将进入一个阶段,让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一切事物都能数字化、虚拟化和自动化,那些采用新科技手段的国家、公司和个人将获得惊人的收益。我们将进入一个阶段,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这些科技手段,他们可以是创造者、合作者甚至是恐怖分子。真正的信息变革即将开始,我称其为全球化3.0版本,但我相信这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与前两个全球化的版本存在着质的差异,所以我强调世界已经从圆的变成了平的。不管你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等级制度正遭到来自社会底层的挑战,或者正从自上而下的关系变成更为平等和合作的关系。——P404、如果平坦世界的前景让你对未来感到不适,你的感觉没有错,很多人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历史上的每次技术变革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世界变平的过程和以往的变革有着质的不同。印刷术的引进用了数十年的时间,而且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新技术只影响到地球上很少一部分人。工业革命也是这样。世界变平的过程比前两次全球化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的人也更多。转变的过程速度越快、范围越广、带来的破坏就可能越大,因为权力从旧主人转移到新主人手中的过程是无序的。——P405、过去数年一些无法利用这些变化而在市场上遭受失败的高科技公司给所有的企业、机构和国家敲响了警钟:它们现在面对着无法回避甚至无法预测的挑战,但是却缺乏适应这些挑战所必需的领导、灵活性和想象力。不是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也不是因为它们不够精明,而是因为变化的速度超过了它们。 ——P416、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让人们不要受制于这些变化,如何让人们不落后于这些变化。这些都不容易实现,但这却是我们的任务。这是不可避免的。本书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框架,并且让我们最大限度地从中受益。——P417、过度投资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最终能得到纠正。我总能记起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在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当时正是高科技泡沫的巅峰时期。盖茨一次又一次地被记者们问到相似的问题:“盖茨先生,现在的网络股是泡沫股,对吗?它们难道不是泡沫吗?”最后,有点被激怒的盖茨对记者们说:“它们当然是泡沫,但你们没问到点子上。泡沫给网络行业带来了很多新资本,这必将更快地推动创新。”盖茨将网络比作淘金热,向那些淘金的人出售利维斯牛仔裤、镐、铲和宾馆房间要比直接淘金赚钱更多。盖茨是对的:虽然泡沫从经济意义上讲是十分危险的,可能会使很多人赔钱,很多公司破产,但是它们也会越来越地推动创新,并且即使是过度投资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P578、外包意味着将有限的、特定的业务(比如研发、呼叫中心或账目管理等)交给其他公司去做,然后将完成了的工作再融入整体的经营体系。——P1079、这就是我说的“内包”过程——一种水平合作和创造价值的新形式,它既是平坦世界的结果,也令世界变得更加平坦。——P13110、三重汇合不会缓慢地发生。它发展得非常迅速。因为一旦世界已经平坦化了,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行新形式的合作,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最快地学习习惯、流程和技能的人,而且没有什么能够保证美国人或者西欧人永远地位居前列。请记住,这些新的参与者是一身轻松地进人竞争场地的,也就是说,虽然他们以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恰恰是这一点让他们可以直接采纳新技术,不必担心旧体系下的沉没成本问题。他们会迅速的采用先进技术,这也正是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美国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已经跳过了使用固定电话的阶段。——P16511、当世界开始从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价值创造模式(联系与合作)转变,当我们同时驱散那一道道“围墙、天花板和地板”,人们立刻发现他们面临着许多纷纭复杂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不只是影响商业运作的方式。变化会影响下列许多方面:个人、团体和公司的组织方式,公司和团体的兴亡,个人如何扮演好其作为消费者、雇员、股东和市民的不同角色,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及政府在这一变迁中发挥何种管理作用。这一切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在圆形的世界所习惯了的各种角色、习惯、政治地位和管理实践不得不进行深入调整,以适应平坦的时代。一句话,随着2000年前后出现的三重汇合,我们将亲历我命名为“大整顿”的时刻。——P18012、我从所有这些故事中提取的要点是,当世界变平时,把等级制度夷为平地的不仅是那些可以做大事情的小人物,还包括可以做小事情的大人物——他们可以自己完成更多事情。——P19113、这就是当你从垂直世界(命令和控制)进入更加水平世界(合作和联系)时的情形。你的老板除了能完成自己的事情外,他也可以做本属于你的活儿。他可以是国务卿,也可以是自己的秘书。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他都可以给你发布指示。如果这些老板们愿意,他们可以比以前更加直接地同更多的员工开展合作,不管这些员工是谁,也不管他们处于等级制度的哪一层。但是员工也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他们才能比老板获知更多信息。如今,老板和员工之间的这种对话将大为增加:“我已经知道了我自己用Google查的。”——P19114、如何避免平坦化的冲击?答案很简单:在平坦的世界里,有许多好工作等着你,只要你具备赅水平的知识、技术、创意和自我激励,就能够抓住机会。但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是严峻的。——P21615、在平坦的世界里,仅仅完成你的家庭作业是不够的,你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家庭作业。因为,在平坦世界中竞争的公司远不是只做了微调,它们正在改亦整个工作模式和方法。这意味着,学生也必须调整其所学,教育者必须调整其所教。——P21816、新兴中产阶级(由旧中产阶级到新兴中产阶级的转变。在美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工作正在随时形成,这正式为什么随着世界逐渐平坦化,我们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的原因。):①伟大的合作者:各公司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管理人员;②复合型人才;③讲述者:复合型人才越多,我们越需要管理者、作家、教师、电影制作人、记者和编辑,他们都是很好的讲述者,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言语表述出来。想一想,如果你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别人,让人听懂,那能得到客户订单的机会就比较大。你越是能够让客户的到更多的信息,你越是一位出色的讲述者。——P22117、在平坦的世界中你们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物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你连想都想不到。18、所谓平坦系数是指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国家自身越平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越少,那么这个国家在平坦世界中的处境就越好。在平坦的世界里,一个理想的国家是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因为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无依无靠,所以倾向于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些国家会设法调动起全体国民的干劲、创业精神、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热情,而不是热衷于挖油井。——P273

不错,但有些夸大其辞!

我感觉这本书不错,可以读的,能开阔思路。但是不是什么传世作品,因为很多地方有些牵强附会,有些地方夸大其词,有些地方重复。

世界是平的,我们将每周工作4小时

《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说:“2000年左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全球化3.0。全球化使得这个世界更进一步缩小到了微型,同时平坦化了我们的竞争场地。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    在推出《世界是平的》之后,湖南出版集团经过竞价,终于获得了美国兰登书屋旗下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的简体中文版独家授权。关于这本即将于今年4月上市的新书,他们宣称:“如果说《世界是平的》是全球化3.0时代的政府版和企业版,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那么,《每周工作4小时》就是全球化3.0个人版,其读者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每个人。”    《每周工作4小时》是一本全新的职场励志书,也是一本正在影响世界的国际畅销书。在短短半年的上市时间里,先后拿下《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第1名,《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商业周刊》畅销书榜第1名。其版权已授出世界上29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成为新语种的畅销图书。    该书作者蒂莫西•费里斯,就是全球化3.0时代新新人类代言人,他提出“每周工作4小时”的观念并成功实践。蒂姆(Tim,昵称)现年30岁,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企业管理客座讲师。Google、PayPal等创意公司的受邀演讲人。在全球范围内分身为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能说六门外语:中文、韩文、日文、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大学期间开始创业。曾留学并漫游中国。现通过远程工作,经营一家营养品跨国公司。曾获中国散打全美冠军,保持一项探戈舞吉尼斯世界记录。旅居世界各地,四海为家。《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旅行者》《商业周刊》《马克西姆》、NBC、CNN等媒体都对他作过特别报道。    每个人都会问:凭什么他可以一边日进斗金,一边漫游世界,而我辈只能在办公室累死累活?面对质疑的读者,该书封面上诱惑地写着:“无论你是辛劳的上班族,还是世界500强的CEO,本书都将改变你的人生”。

一般般的书而已

well,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book "The World is Flat" is relatively good.I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I took about 3 days in reading it.After reading the book, I think it doesn't tell many new things. What it said has been known to all.

世界是平的

说《世界是平的》是去年最火的经管类书籍之一,相信不会有人反对。但是除了书名比较大胆吸引人,以及里面有一些提法有趣之外,倒没有多少新东西。本书也就是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全球化的一次总结。具体的内容,大家平时也时有接触,何况我们就是全球化的一份子,只是没有本书来的具体和系统。书中把中国作为世界平坦化的十大力量之一,多有论述。虽有偏颇,但足见: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闲来无事,泡杯茶,这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世界和平,还是帝国降临?

不管怎么说,《世界是平的》至少是个成功的出版业营销个案。已经有无数围绕着它的书评和报道,很多人都知道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在这个坏消息接连不断的世界上,全球化将给所有愿意跟上这一潮流的人带来机会。这个面向未来的蓝图的确振奋人心,不过,关于全球化的书早已汗牛充栋,这是否仅仅是“又一本”这样的书呢?全球化的好消息在这本新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把自己描绘为一个敏锐的先知,率先意识到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合作或竞争,种族、肤色、语言等差异都被打破了,人类通过海底光缆和网络就能实现社会分工。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变革正在无情地推进”,不过那是好事情,因为只要你信仰这位先知的话,顺应潮流作出变革的决策,那么你就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看来这对发展中国家很不错,因为“公司和个人几乎可以把工作包到任何地方”,如作者说的,如今“没有所谓的美国人的工作,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与竞争”。听起来很公平,是吗?而且现在的人才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都可以“即插即用”,似乎还顺便解决了穷国的人才流失问题。当然,他承认全球网络的单一化进程也会产生自己的问题:通过网络,基地组织也同样会如鱼得水。对此作者还是乐观的,他承认“会有一些彻底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过又说正因为网络充分自由,信息流动才会彻底畅通。但网络并不仅仅是交流速度更快的媒介,它还有自己独特的媒介特性,即它的群体激化及协同过滤使思想类似的人沟通更方便,却使不同观念更难沟通(参《网络共和国》)。网上人们总是链接和自己趣味相似的网站,像日本甚至出现了从不认识的网友相约一起自杀的多起案件——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全球化并不是就是鲜花盛开,完全的竞争也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竞技场。在一个平坦的世界里,中国的确在低成本制造业中享有巨大的优势和竞争力,但这种开放性同时也意味着本国的汽车工业、飞机工业等更难独立发展,因为它们将遭受猛烈的冲击——今天中国是全球汽车业巨头的主战场之一。作者和所有赞成全球化的人一样,强调的是机会均等;而反对全球化的呼声,实际上强调的是利益均等。因为一个“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有时是极不公平的。正如一个15岁的青年与另一个壮汉对练拳击,或许有助于他提高竞争力,但如果是一个5岁的孩子,那这种公开竞争立刻就会置他于死地。我本人也觉得,全球化无论好坏,可能是现代化无可逆转的趋势,不过现在为此做好准备的,大多并不是穷国,因此这种骤然放开的格局,最终造成的也许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对他描绘的这个新世界,我很难立刻鼓掌欢迎,对不少弱势的人群来说,这个前景未来也许使自己越竞争越有力,可第一关太难了,他们也许还没进门就倒下了。有学者曾考察电视的普及对印度村庄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击,发现电视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收看电视的人都能直接接受外界的信息,经济开始逐渐好转,对原来的社会秩序也有重大冲击;不过村里少量没有电视机的贫穷家庭,却变得更加弱势了,这一幕何尝不能在网络时代更大范围内重演呢?另一种预言《世界是平的》据说得到比尔·盖茨的强烈推荐,这也不奇怪,它的很多段落读起来就像某些宣扬高科技未来前景的财经杂志。对于同一个全球化进程,四年前另一本轰动一时的著作《帝国》却给出截然不同的、令人恐惧的预言,声称全球化将导致一个帝国(它将是“无中心、无疆界的统治机器”)的诞生,在这个新的体系内,民族国家的主权控制在衰落(以“人权高于主权”等名义),并最终被摧毁。毫不奇怪,这本书只有左派知识分子有兴趣,而决不会得到比尔•盖茨的强烈推荐。《帝国》一书中还引用美国国会议员爱德华•马基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来自华盛顿的好消息就是国会里每一个人都支持信息高速公路的提法,坏消息则是没有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现代人的确养成了对新技术的推崇心理,不过对这种新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带来社会文化上的冲击与挑战,通常既无法预见,也很少考虑。托马斯•弗里德曼在高度的乐观情绪下,也淡淡提到一下自己的忧虑:这一次全球化发生的速度、规模都将远过以往,破坏性也会更强,“因为权力从旧主人转移到新主人手中的过程是无序的”。的确,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旧的社会机制解体的过程,过渡进程常常很痛苦,不过更关键的是,新主人将是谁?仅凭常识我们也能想到,全球化的收益者将是跨国公司,而不是非洲的农民——后者更可能在“数字鸿沟”中被遗弃。2005年世界500强第一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营业收入3399亿美元——如果该公司是个国家,可以排进全球前20名,相当于6亿印度人的年产值。全球化导致经济流动的“无国界化”,这某种程度上是好事,但却也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如今不提“经济殖民”了,但这种资本流动足以使国家身不由己,甚至被迫屈服于国际财团,巴西1990年代的失败和泰国金融风暴就是显著的案例。在一个前现代社会,各地区经济自立能力通常很高,因为彼此缺乏经济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也就相对较轻。例如民国时代的中国,全国甚至货币也不统一,各省自给自足的程度高,其经济生活不依赖于其他地区的力量仍可维持——这固然有很多弊端,但如果某地经济衰落,也不会波及到其余省份。而完成政治经济统合进程的日本则全国一体,仿佛一个灵敏的小动物,行动迅捷,但只要一个部位受伤害,就是致命伤,整体都会瘫痪下来。未来全球化深入后,这种景象将更让人熟悉:正由于你与世界密切成为一体,因此你躲避风险的能力也降低了。以前墨西哥或印度发生什么根本与你无关,现在或许那里的经济危机将导致你失去工作,流落街头——而根据常识,一旦发生类似的危机,总是由弱者来承担。同时,这种经济自立能力的减弱,在带来全球性商品流通的同时,也使文化的多元性遭受极大的冲击。印度各地区自给自足程度高,因此各地的面貌千差万别;而中国近二十年来,常有人抨击抱怨全国城市都长一个模样——这种雷同正是内部流通无边界化的结果。托马斯•弗里德曼描绘了一个平坦、无边界、无差别的世界,人才可以在世界各地参与竞争,这固然平等、美好,但也意味着这些人才要像麦当劳的汉堡一样,符合某个统一的生产标准——而我们知道,这通常就是强者的标准。成功迎接这个全球化社会的人,也需适应全世界的需求。的确,工业革命本身就是用技术秩序取代自然秩序的努力,以原本任意生态分布的资源等服从于一种技术理性,这本身就会对自然、文化的多元化带来冲击。问题在于这种冲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使我们的付出少于获得。总的看来,托马斯•弗里德曼相信人类进步的必然性,因此他文中不断催促人们赶快抓紧机会,向着明天出发;既然“世界是平的”,那么文化、国界、语言、肤色的差异都不重要,可以相通。而在另一类预言如《帝国》中,我们却看到作者对全球化的质疑,更坚持文化/国家之间的特殊性,对一个单一结构笼罩性影响的恐惧。套用汪荣祖《康章合论》里的话说,托马斯•弗里德曼惟见全地球的共同“归宿”(destiny),而无视(或认为不必顾虑)各文化的个别“命运”(fate)。托马斯•弗里德曼对这本著作似乎极自信,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问题只有一个:我说得究竟对不对?”——问题恐怕就在于,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说对错的问题,对于读者来说,兼听则明,多了解和比较一下对全球化的这两种预言,或许能让我们更全面地判断。正如《小马过河》的故事:老牛说水很浅,尽可放心,小松鼠说水很深,他兄弟都淹死在河里了;最后小马自己一试,不深也不浅。

世界是平的,确不可俯瞰

世界是平的,世界可以是平的,当然我们的视力决定了现象的范围,而当然这本书可不是描绘此现象,经济无处不在的用数据整理着这个世界,我们即是世界的组成,谈何去评判这个概念的形象,可是所幸我们的有限参与,无限视听,可以总结一些规律,继而推演一些状况,比如2012,哈哈,可我还是尊敬这本书的一些总结,和论述一些依稀可以触摸的未来的蓝图,当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互连沟通,能否证明世界是平的呢,应该还有很多例证,我们说质疑来反驳这个命题,因为互联的准入门栏还是存在的,解说为个体创造出的途径来融入这个世界,看来是这本说最大的贡献之处,辅以教述一些分工的经济学理论,并未消除资本化下的阶级性,所以本身不公平的并行最后造成竞争态下,不同积累产生的权利等级划分了既得利益的排名

开放一下思维

这个书,我是听说很有名气的,抱着好奇之心就买来读了。现在已经读了200页左右,确实这是外国人写的,风格就看得出来。感触还是挺多,概括起来也就一句话:客观的读,就是开下思维!又附读后感:对已有东西的理解基础之上才可以激发出新的创造!经常问自己:下一个是什么?  创新才使你独特!

低成本驱动的世界

全球化3.0,整个世界经济的围墙、阻碍已经或正在倒塌,没有人会受到保护,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在面临全球的企业和人才的竞争,能外包的都外包了。放眼全球吧,否则企业指望的生意、你指望工作机会很可能被外包到爪哇国去了。另外,整个世界快速地向低成本方向演进,而高成本的制造、传播将受到威胁和挑战。从沃尔玛的成功的三要素可以看出:1. 通过和生产者合作,压低生产成本;2. 努力改善供应链,压低流通成本;3. 改善信息系统,建立消费和供应之间迅速反馈。而这三点,又几乎不变地体现在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长尾经济中,令人惊异地发现,原来,这是世界的潮流。P196,“推销员之死”一节中描述的场景,已经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周围,令人触目惊心。别迷恋传统的销售模式了,别看那些传统的销售理论、策略的书籍的了,世界已经变了。传统销售模式是高成本的,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销售的工作也面临低成本生产、大规模定制、低成本传播和快速掌握客户反馈的压力。其实,有哪个行业、企业、人能逃出时代的变革呢?

技术流

还没有看完这本书,内容太恢弘了。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高科技,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赞赏与评价。作为理工科背景的我,面对这样技术流的书籍,不禁暗自汗颜。逻辑非常有层次感,而且所涉及内容之深度和广度,的确让人非常的倾倒。然而也诚如书后译者的评论,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变平的动力,但是作者也有一些过于夸大技术在全球社会发展中作用,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比如环境、文化与政治等,是这本书的一点小小缺陷。


 世界是平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