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哲学的危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7500411727
作者:赵汀阳
页数:254页

作者简介

ISBN  7-5004-1172-3 : $4.30  
题名与责任 走出哲学的危机 [专著] / 赵汀阳著
出版项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载体形态项 254页 ; 19cm
语言 chi
主题 方法论 -- 研究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B026
著者 赵汀阳 著


 走出哲学的危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哲学的规范 1.“规范”的问题 l.1.走向哲学 1.2.“爱智慧”的解释 1.3.规范的要求 2.哲学性 2.1.对“元”的解释 2.2.观念界与观念间性 2.3.哲学的创造 3..哲学史的意义 3.1.哲学吏的当前性 3.2.价值与进步 3.3.哲学史上缺少什么? 3.4.当代哲学的歧途 3.5.不再是历史的哲学史 4.走向元观念学的哲学 4.1.内容的逻辑与思想实验 4.2.观念界的几种本体论关系 5.命题与真理 5.1.问题的结局与意义 5.2.哲学命题的必要性 5.3.哲学论证 5.4.真理概念 5.4.1.一个协调方案 5.4.2.哲学真理 5.4.3..一些例子 5.5.真理性以外的价值 5.6.价值限制律 6.第一部小结 第二部:哲学的方法 1.引导性工作 1.1.哲学方法与本体论的一致 1.2.思想与界限 1.2.1.界限的正当性 1.2.2.先验性 1.2.3.还原论 I.2.4.知识与信念 1.2.5本质 1.2.6.价值 1.2.7.新界限观 1.3.由创造到创造方法 2.本体论追溯 2.1.本体论追溯的技术性质 2.1.1.清点观念本体论的连锁承诺 2.1.2.由存在到成为存在 2.1.3.由自明性到致明性 2.2.存在的分析 2.2.1.“存在”之歧途 2.2.2.“存在”作为谓词 2.2.3.本体论次序 2.3.我思与逻各斯 2.3.l.主观性追溯 2.3.2.一个过渡 2.3.3.客观性追溯 3.创造的方法 3.1.创造方法的责任 3.2.“致成性”结构 3.2.1.新问题与新道路 3.2.2.一个古典启示 3.3.致成思想原则 3.3.1.自由的可能性 3.3.2.趋完备性 3.4.致成逻辑 3.4.1.逻辑的测量性 3.4.2.观念的存在与逻辑 3.4.3.趋一致性 3..5.致明性 3.5.1.一个本体论化的判定问题 3.5.2.“共同存在”模式 3.5.3.自足结构的设计 3.5.4.“循环”的谜底(I) 3.5.5.“循环”的谜底(II) 3.6.本体论界限 3.6.1.真理、观念与语句 3.6.2.反思性 3.6.3.作为“创造学”的观念本体论 4.语宫与逻辑的若干问题 4.1.思想实验的设备 4.2.语言本体论 4.2.1.信息分沂 4.2.2.意义理论 4.2.3.对话理论 4.3.逻辑本体论 4.3.1.逻辑的本体论必然性 4.3.2.保卫二元取值律 4.3.3.逻辑的有效条件 5.第二部小结 第三部:哲学的技术 1.哲学技术的意义 2.怀疑 2.1.怀疑与不相信 2.2.不可怀疑 2.3.实施怀疑的一些原则 2.4.怀疑的类型和局限性 3.1.经验主义的还原和现象学还原 3.2.一个实例 4.解释 4.1解释的若千问题 4.2.对话的可能性 4.3.从解释到说明 5.分析(I) 5.1.分析哲学与分析的技术 5.2.意义分析 5.3.游戏分析 5.4.分析技术与哲学立场 6.分析(II) 6.1.形式与内容的连结 6.2.正名分析 7.本体论追溯 8.第三部小结 附录:观念本体论的补充说明 后记
  •     哲学真的无用吗?不详 写这篇东西,跟我前面讨论的哲学的知识与智慧有关系。我想介绍一下赵汀阳先生在这方面的看法。他认为为世界提供“总的”看法的哲学在今天已是无用的哲学。这段论证相当精彩。“哲学关于世界的那些‘总的’看法注定只能有这样一些遭遇:(1)如果这些总看法与科学一致,那么是多余的,因为科学比这些看法更清楚确实地表达了世界;(2)如果这些看法与科学不一致,那么是无用的,因为科学被证明是有用的;(3)如果这些看法被认为是在科学之外的对世界本质的独特见识,那么只不过是文学的,因为对无法触及的东西的见识只能是想象。既然关于世界的‘形而上学’(即元科学)是无用的,传统哲学的知识论和命运也就被注定了,那种关于世界知识的一般性质和结构同样是多余的或者无用。”所以在赵汀阳看来,哲学曾经是有用的,但哲学史仅仅表明了哲学在过去的作用而不能表明哲学在今天必须发挥的作用——哲学的作用不是由哲学自身设想出来的,而是人类整个思想发展状况所要求的。那么,哲学如何做到有用呢?这里,我们暂时跳出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而来看看对“智慧的复兴”的看法,他认为,知识论哲学倘若已经走到了尽头,回归对于“智慧”的“爱”也许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出路。苏格拉底将智慧归结为知道自己的无知,许多论者都以此作为论述的出发点。但如果追求真理的结果只是意识到追求真理的徒劳,那么意识到这一点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必再追求真理,哲学也就因此而终结了呢?看来,悖论性的结论至少不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它至多也不过是使我们意识到自身的西西弗斯式的处境而已。知识论对于“什么是知识”的问题可以顺理成章地给予解答和论证,但是对智慧的爱却因为无法确切的言说智慧而只能别谋出路。于是,诗意的想象和感性的体验也许是人们最直接想到的切近智慧的方法,但这为什么不是诗而是哲学呢?对此,这里不可能作出回答,只能说将哲学与科学、宗教、文学区分的问题并不是轻易能回答的。也许可以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来,哲学是如何有用的呢?如果把“智慧”理解为“恰当的行动”,或者是“近需要去构思智慧”——赵汀阳将这视为不同于按最大的思想愿望去想象智慧的原始方式的追求智慧的成熟方式。这些观点其实都蕴含了哲学的实践品
  •     天生一个赵汀阳 许洋 2005-11-27 读过赵汀阳的《论可能性生活》,对他关于“元幸福”概念的论述挺感兴趣,赵是李泽厚的得意弟子,我一直觉得他是我认定极少几个活明白了的人,后来约他给小报写过一篇文章,“世界观是美学观点”,老潘很喜欢,所以希望我约赵夫妇一同去他家聚聚。 上周三中午,在老潘家第一次见到赵汀阳,彼此很随意地点点头,就如同熟人一般聊起来,我说好象哲学家里面你是最接近大众口味的,赵不同意,他说其实我的研究内容从专业角度看是最艰深的,只是我表达的比较明白,他还说如果你觉得某个人很深奥,其实那是他没把要说的事情搞明白。张欣问,你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呢?舒可文在一旁解释,主要是三反,反民主,反平等,也反宗教。张欣反问,那不就是法西斯主义吗?我们大笑。 中午老潘要飞往上海,匆匆走了,刚好下午公司全体部门经理例会,那边人都在会议室聚齐了,张欣说让他们自己开吧。我们在这边边吃边聊,很是尽兴,大部分时间是舒可文和张欣在说,我和赵汀阳偶尔插话,似乎大家都深陷其中,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只好匆匆打住。 赵汀阳整个的感觉是一个局外人,用老潘话说是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个身边世俗的生活。他对当前国家制度、宗教、教育、科学技术和物质消费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和误区从根儿上作了否定,而且指出我们还在越走越远。赵汀阳过于宏观,和他交流,在时间上我们只是无尽长流中的一瞬,在空间上只缩为上帝这个不和谐世界的一角,剩下的眼前一点红尘声色简直褪成了模糊一片的背景。 告别赵汀阳夫妇,我沿着长安街返回公司,外面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马上又把我从赵汀阳的虚无世界拉回来了。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走出思想的格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