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9511471
作者:川本芳昭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司马氏时期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
第二章
胡汉的抗争
五胡十六国时期
胡汉双方的情结
汉族和胡族所产生的变化
第三章
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
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
汉族的变化与崔浩
太武帝与皇太子
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北府、西府的斗争与通向南朝政权成立之路
向贵族制的转变与宋齐军事政权
第五章
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梁武帝的时代
元帝与江陵的陷落
陈朝的兴亡
第六章
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
孙吴与山越
中国南方的非汉民族
非汉民族中国化的契机
何为蛮?
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前期的各种制度
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的个性
孝文帝所追求的世界
第八章
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北魏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北魏末的动乱
西魏和北周统治下的新动向
北周武帝与华北再统一
第九章
古代东亚与日本的形成
倭国与邪马台国
谜一般的四世纪
倭五王时期
倭国与天下
第十章
中华世界的扩大与“新”世界秩序
古代东亚与日本的关系
古代日本、朝鲜的中华意识形成的先驱
中国政治思想的传播
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与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
附 录
译注
主要人物略传
历史关键词解说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川本芳昭,生于1950年。毕业于九州大学文学部。现为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专业为东亚古代、中世纪的民族问题、国际交流、政治史。以汉唐之间的时期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致力于解释以下问题:世界最大的民族——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等。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民族问题》、《北朝国家论》、《中国史中的诸民族》。
【译者简介】余晓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艺术学院硕士。曾赴日本工作两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翻译,以文字游走于中外文化之间。译有《茶事遍路》、《美味方丈记》、《敦煌之旅》、《催眠的秘诀》等。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高晓松说历史是童子功。査建英说人在青春期的知识结构对一生都有深刻影响。起初我不理解,细思,深以为然。就是因为人在十几岁的时候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也是迅速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当时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其时自己以为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长大了了之后看还是死记硬背,当时自己以为的理解和真正有了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后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但记忆却非常牢固,一生不忘。现在想想,自己的语法知识竟都是初中时期打下的基础,而极为肤浅的一点乐理知识都是小学时学的。中国古代史好像还是初中时候学的,我印象中高中就从近代史开始学了,鸦片战争是第一章,所以其实对自己的文化文明历史了解得太不够。以至于,我对几次分裂的时期了解得十分之不清楚。都很大了,读了三国演义才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有了了解,还是小说中的,因此看本卷书的第四册极有收获。到了这本魏晋南北朝,才算是帮我真正理清了混沌思想中的一点脉络。说到这,又要感谢小时候的背死书,我发现原来记忆中的内容可以脱口而出,宋齐梁陈、匈奴鲜卑羯氐羌,就和理科一塌糊涂的我可以清楚地背出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当时的记忆,犹记如斯。只是,这次,我才清楚,西晋灭魏,统一中国,但时间甚短。南方东晋时期,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国的乱战时期,又互相交叉进入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更替,北朝到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后备北齐北周代替,混战最后又隋朝统一,分裂结束。作者是日本人,所以延续整套书的风格,最后会把当时的中国放到东亚社会来研究,同时也会分析当时日本岛、朝鲜半岛的情况,以及东亚文化经贸的交流对历史的影响,这中间有些观点有作者作为日本人的看法,但总体来讲还算客观,也是对自己的启发,因为我们学得太孤立了,太缺乏宏观的综合的分析思考能力。一本学术研究著作被我当做普及读物来读,真是亵渎,谁让自己基础匮乏呢。读书越多,越感觉我之贫乏,好在一直喜欢读,一直在充实自己,而且不喜欢心灵鸡汤,不喜欢快餐读物,还是更爱文史哲的书籍。郁闷的就是,现在不是能练童子功的年龄,所以常常看过会忘记,这也是坚持写书评的原因,给自己读过的东西作个记录,以后看看会提醒自己想起书中最后收获、对己最精华的部分。等把手头的近二十本书读完,打算好好读读国史大纲和中国通史。
  •     比较难得的是,这些老学究们大多操着风趣幽默的口吻,有别于正儿八经的史家之言。加上图文并茂,更加引人入胜。与此对应的,让人纳闷的是,说历史必说到战争,说战争必说到地形方位,国内的历史书总是连一张地图都不屑穿插,总有闭门造车横眉冷对的嫌疑。也许更为难得的是,译者都是国内兼通历史的日本学者。原著再好,没有与之相配的译本,总有买椟还珠,味同嚼蜡之感。魏晋南北朝,最动乱最模糊的一段时期。分崩离析的五胡十六国,扑朔迷离的胡汉之争,朝代年号变幻眼花缭乱。友人不间断地向我宣扬五胡乱华的惨状,冉闵一纸杀胡令血流成河。真是一段绝非可以用“黑暗”可以概括的时代。很多史料都让人震惊,现草草记录在案。1、刘渊的身世。他是“永嘉之乱”的始作俑者,一手缔造了南北分裂格局。他姓刘,自称继承大汉,尊奉后主刘禅。但他身上流淌着更多的是匈奴人的血液,父系匈奴,母系中应该有部分汉公主的血缘。那也许是大汉屈服于匈奴的铁蹄,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的结果。但也有另一种私人的YY。刘渊的父亲刘豹位居南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一般都是单于的太子。刘豹任左贤王是在公元196年。这年的前一年也就是195年,发生了另一件令人侧目的大事:蔡文姬被南匈奴掳走,嫁给了他们的“左贤王”。这个左贤王是不是刘豹,不得而知。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十七年之后被曹操从匈奴处迎回。刘渊生于251年,死于310年,活了60岁,很正常。有点奇怪的是刘豹死于279年,假定他196年时已经年少成名,才20岁,算来他居然活了100岁以上,有中间还差了一代人的赶脚。另一个事实是,刘渊在洛阳作人质时,文武双全,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司马昭司马炎无一不对他交口称赞。2、关中与关东。这个时期令人目不暇接的朝代更迭,从地区来看,其实可以说是位于华北两大战略要地的两大势力之间的起起落落。一边是以长安为中心,居于关中的势力,一边是以河北、山东为主要活动范围的关东势力。所谓“关”指函谷关。比如关中的前赵与关东的后赵对立,关东的前燕与关中的前秦对立,等等,一直到北魏统一华北之后,经过近百年后,又一分为西魏与东魏。关中是周朝故地,可以打起周朝正统的旗号。与之相呼应,山东是齐地。所以西魏蜕变为北周,东魏蜕变为北齐。直到最后北周的替代者隋统一华北,吞食偏安一隅的南朝。以上来看整个北朝的演进,就有一条相当清晰的思路。而与之并行的当然是南朝,永嘉之乱后,西晋被赶到江南成了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打跑了前秦的司马王朝,渐渐又脱胎成宋、齐、梁、陈,最终为隋所灭。3、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南北朝是一个胡汉讨价还价,互相杀戮又互相融合的时代。胡族中唱了主角的是鲜卑,鲜卑是“东胡”的延续。东胡与匈奴争夺草原,吃了败仗后东迁,分裂成鲜卑与乌桓。乌桓为人熟知因曹操。曹操破袁绍,袁绍以乌桓为背景。袁的两个儿子投靠乌桓。郭嘉主张一鼓作气攻灭乌桓。曹操做到了,郭嘉累死了。(恐怕这之后,才有蔡文姬归汉)乌桓大败后一厥不振,逐渐融入鲜卑,鲜卑日益强盛。虽然统称为鲜卑,但事实上由几大部落联合起来。看看几大部落的名称,可以知道鲜卑的庞大。创建各类以“燕”为国号的慕容部,创建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的拓拔部,以及后来生养出隋、唐两个儿子的北周创建者宇文部,这些都是鲜卑中的大门阀。扯得远了,要记录的重点是孝文帝的汉化。为什么他要汉化,他当时是强势的一方,面对偏安于江南的汉文明,他可以嗤之以鼻。也更谈不上具有汉人史观的所谓“正统论”。那么,孝文帝汉化的源动力在哪儿?答案似乎是牵涉到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正史中冯太后以雄才大略闻名,又以宠幸男色广为人知。而《魏书》中文明太后传中又有这样令人费解的记载:“迄后之崩,孝文帝不知所生。”又不断提及孝文帝对祖母文明太后过厚,对自己母亲李氏过薄,舅家了无叙用。于是本书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猜测:“从名分上说,文成帝的皇后文明太后是孝文帝的祖母(献文帝名义上的母亲)。而文明太后实际上却是自己的生母,而且还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献文帝。这样的事情对于堪称胡族第一文化人的孝文帝来说,无疑是一场野蛮的乱伦噩梦,这种愚昧黑暗通过血缘的纽带和他联系在一起。产生这种乱象的根源,正是胡族的收继婚风俗。”草原民族女性资源馈乏,男性死后众多妻妾一般都由亲戚继承,其中包括儿子。这种匪夷所思的风俗也许正是孝文帝决心汉化的根源。汉化主要措施除了采用汉的习俗,还有“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还包括“分定姓族”。就是将一般为复音的胡姓(其实是部落名)统一为单音的汉姓。拓拔改称“元”,孝文帝原名拓跋宏,以后就改称元宏。于是,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居然成了鲜卑皇室。其他还有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长孙无忌),达奚氏改为悉氏,伊楼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侯氏改为亥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车焜氏改为车氏等等。分定姓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胡汉门当户对地通婚。汉姓方面,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四大姓。简而言之,名流进一步划清界限,方便他们厘清土豪或土鳖。4、佛教与道教。佛教西汉时经由西域传入,道教则是东汉末年大行其道,导致黄巾之乱,才有了三国分立。南北分野两家对这两大宗教也都是欲拒还迎。北朝就有灭佛的“三武一宗”中的两位: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然而佛教的不抵抗与来世观,也是北朝用以同化汉族最需要的,于是就有了“云岗石窟”以及《洛阳伽蓝记》。南朝方面,则是从道教逐渐向佛教倾斜。东晋时期仍是天师道大兴其道,门阀贵族们争先恐后服食散药以期早早羽化成仙便是明证。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兰亭序也要拜道教所赐,因为时人以抄经为要务,王羲之自不例外。天师道盛极而盈,于是有了教主孙恩之乱。这次暴乱把东晋最终拖向崩溃的深渊,也断送了天师道在江南的统治地位。到了齐梁,便是佛教唱了主角,于是便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本书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更替讲得挺清晰不过只是一个大概脉络,细致什么的远远谈不上。不过,在作者认为这个时代的最大关注点--胡汉问题方面有些史实列举的挺多的,比如讲到孝文帝生母的问题,四川广东等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所以作为魏晋南北朝入门历史的一种,这本书是合格的。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涉及到,比如当时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转变。另外一个亮点就是本书用了很多篇幅来讲了当时的日本朝鲜的中国化问题虽然也是泛泛而谈,但是有个概念总是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看。重胡汉、南北、中外。决定把书里的图表都扫一份。
  •     篇幅不大的一本书。很遗憾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的诸多问题都没有展开人论述,也鲜有新颖的观点。本书的最大价值应当在最后两章,是将魏晋的历史放置于整个东亚的大格局下来看待,这大概是外交关系史、东亚史的范畴了,应该是作者的本行,写得耳目一新。关于日本、高句丽等国的中华意识的形成以及东亚政治格局都有不错的阐发,值得一看。 另外,在本书整个叙述中,始终有一条线索,就是北朝胡族政权的中华正统认同的变化,这个也值得注意。 此外,无论如何,为了书首阎步克老师的这篇序,这本书也是值得一看的了啊!
  •     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是初学者极好的读本,虽然里面一些细节存在问题
  •     11/21--11/30 三星半
  •     历史是枯燥的、但又是有趣的,这个系列的第五本了; 从西汉、东汉的四百年大一统,过渡到了魏晋时期;同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和氐先后建立政权,开始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鲜卑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北方、江南的汉民族宋王朝在420年兴起,开始了南北朝时期;之后汉民族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迭。 这时的世界有点乱,但还是大家辈出--陶渊明、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 还有北魏太武帝的废佛毁释,也有梁武帝的四次为佛“舍身”...... 金庸小说的慕容家便是鲜卑前燕的建国者,狄仁杰小说中的宇文家则是将北魏分裂成东西魏的始作俑者……
  •     对小白来说,这是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抛去学术观点不说,地图、年表看着很舒服,内容细腻,在通俗和专业之间的松紧度拿捏得很合适,能看进去,又长知识。这段混乱的历史在中学时浅浅带过,一直觉得晕和乱,且在历史中份量很轻。仔细看过之后,才觉得所谓长治久安,也都是充分借鉴了乱世的种种试验和思想后得出的治理之道。而且,即便在乱世中,如果有明主出现,百姓也能得几十年的太平,一个人的大半生到底幸福不幸福,和时运真的很有关系。
  •     本书谈及在中华 天下意识下对东亚各民族的影响,如何由近及远,由内至外。五胡入主中原,在杀戮与融合下,各方的心态变化、民族演变、政权认同。以及由此辐射出来的对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影响。另外提及汉人政权在面对北朝呈弱势后,如何加强对南方百越民族的征服与统治。算是不错的著作
  •     1)南北朝谱系写得比较清楚。南朝在割据,南来的北方士族在掠夺同化非汉民族,以增加人口与生产;北朝鲜卑在为管理大帝国而消除部族权力、自愿服从“中华”文化;2)日本文明史开端
  •     没有这一套书的其他几本语言那么生动,而且研究范围较小,但也因此而更加深入,精辟。
  •     結合了作者一定成果且有所側重的通論性著作。 閻步克先生的推薦序,很適合我這種不治中古的歷史學生梳理學術史。 對中古南方的蠻越的認識似乎可以理解西周春秋國野制度。
  •     对民族问题的分析是亮点,特别是南方非汉民族的情况、北朝民族政策和国家体制之间的关系,素来为中土学者较少注意。但对日本学界普遍关注的“贵族制”问题,却没怎么涉及。东晋南朝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几乎只是流水账似的叙述了一遍,远没有讲北朝和民族问题深入。
  •     作为这段历史的入门读物还是很好的
  •     贵族政治,贵族因寒门、平民的抬头而日益式微,非汉民族中国化以北魏为例的征服王朝的中国化,胡汉的抵触情绪和整体走向的融合趋势与其间的他者认识,古日本朝鲜中华意识的形成与这段时期移民、难民流关系匪浅,同理见于高句丽新罗日本的“部”制度。简单地将本书概括为朝代更迭是读书不实的表现,思想史、经济史可是都有涉及。就我而言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思想史角度来论述,格局不小。
  •     很有启发的是北朝胡汉对立与转变的意识发展过程,还有“中华”概念的兴起与扩大,尤以孝文帝改革背后的“中华”意识为转折。最后在东亚视野中看日本朝鲜古王国对中国“中华”意识的学习与体用也是很启发。
  •     和这套书里其他几册相比稍差些。有点羡慕嫉妒恨的酸味。
  •     很好的一本书,承自三国西晋的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历史说的很精彩。只是最后讲日本与朝鲜半岛的部分没兴趣看。
  •     这本书用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非常好看的一本通史性断代作品。中间注入了作者的一些研究和看法,很是有趣。对北魏孝文帝与文明太后冯氏关系的论断、对中国周边朝鲜半岛政权及日本在秦汉隋唐这段历史中中华意识的觉醒与构建做了精彩的阐发。还有比较精彩的诸如胡汉心态的转变与认识、南方的中国化等,对从民族史、国际关系方面看待魏晋南北朝史帮助很大。阎步克先生为本书作序,旁征博引,对各家对魏晋重要问题的看法及研究重点、研究方向等做了精彩的总结和推荐,受益很大。
  •     看到“愿身不复生王家”有点悲凉,许多明君都不得善终啊……
  •     从华夷关系可以一窥日本人对中国,这个所谓宗主国的态度
  •     太混乱了,这本竟然读不下去
  •     非常紮實的中古史的著作,受內藤湖南和陳寅恪影響頗深,文中也多次應用其觀點。
  •     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尚未有幸通读。从目前看来,对入门者而言,此书是最佳读物。何先生的太浅,而吕先生的嫌太生涩。 这本《中华的崩溃与扩大》论述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故事耐看有文采,又兼具东亚的历史眼光,实在是很有水准的通史读物。
  •     乱世之中文化虽有损然亦有长~
  •     写得有点松散和简略,不过对于中华意识扩大化的描述挺有意思。然鹅,作者居然说孝文帝是献文帝与文明太后之子,口味太重了。
  •     把魏晋南北朝历史捋了一遍,终于搞明白南北朝是谁跟谁了!!
  •     2017-4 实体书。粗读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三册,收获很多,在于与以前不同的视角,尤其是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分裂时代,以及唐末藩镇割据。之后在合适的时间会重读。
  •     插图地图太牛。
  •     北魏拓跋
  •     很亲切的朝代
  •     魏晋之后才是最适合做战略游戏的时代啊~
  •     不无洞见。五胡十六国这一段历史,政权更迭频繁,颇给人眼花缭乱之感。作者不作具体叙述,而解释为关东和关中两大势力的对立。此外,东洋人做学问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喜欢将古史与当代结合起来。这一点,颇值学习。
  •     言简意赅 图文并茂 很好地诠释了何谓 中华的扩大
  •     不懂史也不读史的我,此前对魏晋南北朝的理解仅限于教科书,可课本偏偏一带而过,仅记得有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等,此书可谓扫盲佳品!作者对贵族制和民族融合的论述解答了我心中的诸多疑惑。结尾抓住中华意识(“天下”与“华夷”概念)在东亚的扩大,收得合理而巧妙。配图精当也是这套书一大优点!
  •     日本人用人性研究历史的 小论文
  •     最后两章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外关系读起来很有意思,南朝的海外交流出于包围北朝的考虑。
  •     可能是过于期待的原因吧
  •     出彩的是关于中华意识,让我崩溃的也是这个中华意识,角度确实可以思考,足够新颖,只是这个论点出自日本人嘴里,又这个特殊年代,总感觉有偏见在里面,也许我也是戴着眼镜。
  •     读完感觉还是乱了点,想了解的没细讲,可能还是看杂谈比较好。推荐序“因种种原因,郭氏之的分期之法进去入了大学与中学教科书”解了我多年疑惑:封建社会这种明显按唯物论分期,以前史书不会按生产方式算的吧。蛊毒和非汉民族分布之广出乎意料,远不止岭南,西南。
  •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自己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     五胡乱华,却成就了隋唐的辉煌,值得深思
  •     P229提到北魏的始祖拓跋郁律在西晋灭亡时拥有一百万骑兵,这个数量是不是有点多……
  •     北方胡族的中国化+南方蛮族的汉族化,遗憾是此书论及魏晋南北朝却对“魏晋风度”与“门阀士族”着墨不足
  •     很好的入门书。文末关于日韩中华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由外而内关照中国史的良好角度。参考文献特分为面向普通读者和专家所著文献,并附有简介,十分用心。
  •     流水账叙述居多,适合我这种历史盲,至少我现在大概知道是怎回事了
  •     南京:这是我的黄金时代
  •     逻辑不是很清晰,写到北魏的时候才逐渐走了一条主线,果然讲谈社这十本书水平参差不齐
  •     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从不同角度去讲历史。挺有意思!
  •     对我来说是足够好的通识历史读本,中华天下观的扩散也是相当新颖的。这些知识该深挖的地方有扩充,该带过的地方不拖沓,可读性很强。
  •     最复杂的历史朝代,只能先扫盲,慢慢找书看了
  •     贵族制谈来谈去。大义名分 贵族都是日本术语,直接中译略微奇怪。 本书最大脑洞,孝文帝的人伦悲剧,不知道学术界是否认同。文明太后是他妈……这也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