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0060250
作者:钱歌川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流行华语世界四十载的翻译知识入门书
民国英语教育泰斗一生翻译经验之菁华
本书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书籍目录

重版补记 1
一 一个古老的问题 1
二 约定俗成万物名 5
三 岂有此理必有误 9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14
五 佛经的翻译方式 19
六 批评的和实用的 26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 30
八 译文第一要通达 35
九 首先要了解原文 40
(1)理解字句的含义40
(2)字句以外的含义44
(3)找出典故的来历49
(4)分辨英美的作者53
十 中英文中的虚字 60
十一 不能翻译的字句 65
十二 两国语义不尽同 69
十三 在动手翻译之先 73
十四 选用适当的字句 76
十五 英译中五种方法 80
(1)省译法 80
(2)增译法 83
(3)倒译法 84
(4)改译法 86
(5)简译法 88
十六 英文长句的译法 90
(1)在关系代名词处切断93
(2)在关系副词处切断94
(3)在副词处切断 94
(4)在动词处切断 94
(5)在名词处切断 95
十七 容易译错的字句 96
(1)英译中 96
(2)中译英 108
十八 二竖的故事试译 120
原文 120
语译 121
英译 121
附录 翻译实例评述 123
例一 123
例二 126
例三 127
例四 132
例五 138
例六 142
例七 144
出版后记 149

内容概要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英语学者。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曾参与创办《新中华》杂志,并担任《中华英语半月刊》主编,在此期间,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读物的翻译、编写、出版方面。1936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任武汉、东吴等大学教授。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六十年代赴新加坡,先后任义安学院、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1972年底,以70高龄退出讲台,后移居美国纽约。
钱歌川一生发表了大量散文与英语教学资料,包括《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篇》《论翻译》《简易英文文法》《简易英文动词》《美国日用英语》《英语造句例解》等,影响深远。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得到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阅读就是一种冒险,而阅读译本的风险系数无疑是要翻倍的。而在阅读这本《翻译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之前的感受逐渐变得清晰了。   虽然这本年书的题目有“基本知识”的字样,但是这本书却涉及了中外文化差异,中英语言差异,社会的变迁,翻译的历史,翻译的方法与态度,翻译的技巧,翻译的辨误等诸多问题,钱先生的笔触简炼,要言不烦,在清晰流畅的行文中,充分体现了他驾轻就熟的技巧和举重若轻的功力。   一个合格的译者,能够把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语言风格,如实地传达到读者的心中,而其间的契合度恐怕就是衡量一名译者优劣的标准。十多年前,带着面临新世纪到来的惶恐,我阅读了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在译者的笔下,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痛苦,苦闷与彷徨,然而几年后在读到另一版本的译文时,去看到却了生硬的语句,不连贯的表达,断裂的情感脉络……最后只能一弃了之。由此可见,阅读译著时,选择好的翻译版本的重要性!   现在,各种语言教学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翻译事业的繁荣,但是翻译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如本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只有谙熟于两国的文法、句法、文化差异的人,才能庶几胜任其职。然而,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尚且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真正的译者还需要有更高的自我的要求。傅雷先生晚年曾计划重译自己翻译的著作,而且不惜用重金购回自己的旧译本,然后销毁。几个月前,专注于里尔克研究的陈宁兄(网名Dasha或Gossudar)因突发心脏病而弃世。陈兄早年因倾心里尔克的诗作,发愿自学德语、建立汉语里尔克网站推广里氏作品,不但自费购买德文书籍以资研究,而且对里尔克作品中提及的每一个幅画作,每一首音乐,每一个名称,都采取狮子搏兔的态度,进行涸泽而渔式地研究——甚至因里尔克在诗中提及了很多日本文化相关内容,他还去自学了日语。然而,天妒英才,陈兄未能亲眼见到他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杀青付梓就遽然离世,实在令人遗憾。即便如此,陈兄对待译事所采取的郑重其事的态度,绝对是值得每一个人效法的。   翻译关乎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个奥妙,就很容易造成隔阂与误解。   1920年英国著名的作家毛姆,只身来到中国,拜访当时的文化怪杰辜鸿铭。临别时,辜鸿铭向毛姆赠诗两首,毛姆向他请求给予翻译,辜回答:我不翻译,因为翻译诗歌就是给它伤残。辜鸿铭的态度无疑说明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可翻译的情况。无独有偶,冯友兰先生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谈及“中国哲学家的言谈、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如果强译的话会出现“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的情况。但是,毛姆并不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这种障碍,他找人翻译了那两首诗,并误认为辜鸿铭错误地把写个一个妓女的诗抄给了他——他并不熟悉中国诗人经常使用的“代拟”的表现手法。   时至今日,辜鸿铭已经成为人们或褒或贬的凭吊对象,而毛姆也早已经作古。但翻译造成的文化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而且已经不仅限于中西的语言领域。回首瞩目于我们的教育,几乎每一名学生自打上学之日就开始了他的“翻译之旅”,把汉字翻成拼音,按照拼音写下汉字,古诗文被翻成七零八落的现代汉语才能明白,更不用说英译中,中译英这种刚性的训练。然而,逐渐趋向浅白的文字,使学生与汉语自身的优美与简约渐行渐远,甚至很难从中汲取养分。有一次,在训练学生文言文阅读时,我出示了陈四益先生的一篇文言短文《从谏》,其中有一句“乌有国有子虚城”,而有的学生给出的翻译是“乌有国有一个儿子叫虚城”!且不说学生有没有读过《子虚赋》和《上林赋》,且不说他们听没听到过“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即便是司马相如这个名字,也有学生问道“他和司马懿有什么关系?”。学生的反应足可以反映出我们目前的文化教育的状态了。   周作人先生曾经翻译过很多外国的作品,在翻译问题上,他主张要想做到传情达意最好还是使用文言来翻译。而钱歌川先生在本书中也选用了较多的文言语句作为解说的样本,然而在今天文言文被逐渐淡化的教育中,学生阅读这本《翻译的基本问题》是,更需要提前补一补课。正如,一位在海外进行双语教学的人士所说的那样,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取决于母语的谙熟程度——即俗话所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   除非我们已经决定要把几千年来的汉语文化永久封存起来,否则我们所面对的是要比“翻译的基本问题”更加基本的问题。
  •     本人算是一个有着近十年翻译经验的”资深“译员了,虽然只是做做商业翻译挣点小钱,但做久了自然也会有所有所体悟。而钱歌川作为民国一代文学大师和翻译泰斗,其所书写的这本《翻译的基本知识》该凝结了多少菁华?身为译者,自然十分有兴趣了解。本书与”翻译“技术有关,但并非一本教条的工具书,而有着如散文般优美的文笔,这自然也是作者散文家的身份所致。书前半部分,着重介绍了翻译的由来,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的历史沿革等即使长久从事翻译也未必知道的”常识“。介绍之余,作者也不忘加以评说,比如说到”信达雅“,作者认为关键仍是一个”信“。若是原本不达不雅的文字,翻译得又达又雅,反而是失了”信“,这可说是很有见地的评价。至于翻译过来的文字必须”言之成理“,否则必然有误,更是无论文学翻译还是如今的商业翻译都应该遵循的法则。虽是简单道理,但读来仍觉受益。到了后半部分,作者更是从具体事例讲起,将翻译的基本方法、中英文语法语义的不同、容易错译的问题、长句如何断句等实用技巧一一道来,加上书后的翻译实例评述,让本书具备了一本翻译工具书的功能。可以说,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如省略主语,被动变主动,断长句等,做过翻译的人多少都是有所了解的,不过,经作者归纳一番,即使对做了不少翻译的我仍是一种认识的提升。对于刚刚踏进翻译门槛的新人来说,更是可以令他们快速获得基本技能,少走弯路。一遍看下来,让我对钱歌川的另几本翻译相关作品也有了浓厚兴趣。不过,书虽精彩,却也令人别有感叹。书中最后,钱氏列举了一些他认为”不甚妥当“的翻译,从中可见其认真执着和对不当翻译的不满了。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如今,我们的翻译进步了多少呢?现状只能说令人汗颜而愧见前人。我自身涉足的商业翻译领域市场化程度已经不低,照理应该充分体现”质量第一,优胜劣汰“的机制,可事与愿违,如今的翻译市场,只能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来形容。仅仅为了追求价格低廉而任用平庸乃至根本不具备翻译资格的译者之情况比比皆是。我就有幸见过不少堪称”奇葩“的翻译,有些人甚至干脆用机器翻译充数,全无翻译之精神。如此一来,市场价格被大幅拉低,国内翻译之单价仅为香港之一半乃至三成,结果就是真正高质量的译者反而无法生存,纷纷另觅它途。”优胜劣汰“不成,反而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凸显,令人叹息。至于文学翻译领域,也并不容乐观。虽然翻译作品数量颇有提升,可惜质量总是遭人诟病。之前的”天才李“事件,虽是个人性格所致,但也足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窘况。作者若是泉下有知,恐怕仍然是要大摇其头的吧。对此,只能说我们的翻译界还真是得从”基本知识“学起。至少,能学学作者这样的认真精神,也是好的。
  •     0p 任何一技的成功,完全靠积累的功夫,而关键又在于浓厚的兴趣,和有恒不懈的努力。0p 谈理论不难,最难的是取譬引喻。初出茅庐的人经验不够,他们不是食古不化,便是食洋不化,没法子提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大作得力处,在于实例很多,使人一看就能明白。这种深入浅出的功夫,才是真正的行家。1p 孔子:言之无文,行之不远。5p 一切译文必须以逻辑为标准。6p 不同语言的人。对自然物的认识都是相通的。而对人为物的理解因文化隔阂而大不相同。但最容易出纰漏的,则是纯粹人性化的抽象名词和行动词乃至修饰语之类。所以只依靠语言知识并不够用,非得乞灵于逻辑不可。14p 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信而不达,虽译犹不译也。16p 信是对原文忠实,恰如其分地把原文的意思,用适当的中文表达出来,不只是对表面字义忠实,还要必须对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声调、节奏等都要忠实,即令字面不同,只要含义不错,也就算是信了。17p 中西文语句组织悬殊很大。但从文法上看,英文多复句,穿插环锁,句中有句,修饰重重,虽繁复屈曲,但语句组织在文法上必然有线索可寻;中文文法弹性较大,用字颠倒排列,意思不变,少用虚字,无英文关系带名词之类,所以少有复句和插句,一义自成一句。行文用字简练直截。运用灵活。26p 从事翻译的人,必须通晓两种问题,不过通法有所不同。对外国文知识必须是批评的(critical);对本国文的知识就得是实用的(practical)。34p 只要真能了解原意,又能用译语表达,是没有直译和意译之分的。47p 英文原是一种含糊的语文(ambiguous language),要了解其真正含义,单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加以**理智的判断**。63p 中文译文忌太西化,应当避免公式化的翻译。如when和if在中文里就不要呆板地直翻出来,不翻也成。65p 由于中英源流判然不同,因而常有一些字句是不能翻译的。如果只是译出一个大意或近似的字眼来敷衍过去,是无法把原意真正传出去的。如拆字、回文、典故、俗语等。70p 任何一国的语文都有它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乃至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这些都是很难从另外一种语文中找到同义的字句来表达的。71p 学习外文绝不可从翻译入手,学习翻译绝不可以从字典入手。88p 语言趋于简洁,乃为自然之演变。在清晰的基础上,应尽力让文字精致。93p 文章之难于理解,不仅是在其太长,而且是在从属与并列关系太复杂。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Rat race,west and east wind
  •     虽然书名是基本知识,但是里面的内容对于我这个爱好者来说,绝对不是基本的只是,钱先生举了的如此多的例子,让我知道想做一个好的译者要先把自己的母语学好,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译者,一定要深入到文化中,不能停留于字面的意思,这本书受益匪浅,闲来无事会反复阅读。
  •     我感觉这本是一篇论文,想学翻译技巧还是要看那本翻译技巧。
  •     #2015115#
  •     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让自己做起翻译工作来可以更从容了。同时也感慨现在不认真搞翻译的人真是太多了,买中文译本的书真难遇到好的啊。
  •     其實錢老你翻譯出來的文字老百姓真的不一定看得懂,還不如學學人家「老嫗能解」的方法,大白話晾這兒,一看便「能解」。
  •     这本看着还是比较赞的,拆字的说法的真有趣,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办法翻译,以后会不会有变化,不知道。
  •     很多不曾注意的小细节,颇有收获。大家之言,精益求精。
  •     小册子写的很浅显也很有启发性
  •     有些很好的例子好像没有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二竖的译文似乎也有问题哎。
  •     这里说的翻译和我说的翻译不同吧,算了,你有你的追求~~
  •     书没什么章法。素材挺广。
  •     大概还是要中文过硬吧……
  •     的确是基本的翻译知识,钱老有一半篇幅在说中翻英,我等初涉翻译的人是断不敢轻易尝试的。至于钱老所引误译的例子,着实可怕,完全是英文功底不合格造成的,相比之下门修斯常凯申实在算不得什么。
  •     前段时间正准备动手搞翻译,于是赶紧读了一下钱先生的书,得到不少启发。但是光是脊背发凉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实际翻的过程中去解决了,不然永远开始不了。
  •     已购.
  •     老先生写的好极了,而且发现自己就是老先生笔下的典型案例。
  •     有趣的书
  •     看的第一本翻译理论方面的书,有收获,但个人不揣浅薄地认为,钱先生在书中对所举之例的翻译有些读来也不够通顺精彩。一则或因在其生活的年代里,语言与今日有出入;二则翻译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     书是好书,但是我能吐槽一下书的版面设计么?封面还不错,封底略俗气~
  •     钱歌川先生谦虚地说这是本小书。这怎么可能只是本小书。
  •     无所得,为我全不在门内,说得一些似乎也无可操作性,不过应该写得是不错的吧?3星是还行~
  •     一点也不老套 很生动 不会死气沉沉 例子出自中西经典名作 很受用 从翻译的渊源讲起 又有实用的方法技巧 易错点 关键是本书不太厚 翻多次也很顺手呢啊~~
  •     参加英语水平考试培训期间购买并阅读了这本书
  •     解决了多年不会灵活处理when和if的翻译问题,一剂见效。其实一本书能有一个受益的地方就够了,偏偏全书都是。“逻辑是翻译者的最后一张王牌”,钱歌川先生真乃新晋男神。
  •     一知半解的感觉,有机会看第二遍吧。不过干货还是挺多的。
  •     比较简单,适合翻译初学者。
  •     书名为“基本知识”,但是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许多人都做不到,钱老字字珠玑,举重若轻,看完让人不禁心理感叹“会意达意”是何其重要。读完浑然不觉这是一本70年代出版的作品,只想拍案叫绝!
  •     受益了!
  •     很多典故在翻译课上学到过,想是教材大量借鉴了钱老的书。
  •     深入简出
  •     好书,很多范例可以学习。
  •     二竖为虐,OMG,左传也是我们要学的吗
  •     好书,启蒙
  •     翻译的入门书。
  •     书的前面讲的是一些翻译的基本知识,讲得还蛮全的,对于无论是想从事翻译或是看原版书的人来说都挺有用;后面是一些例子,看完真是惊心动魄啊,虽然翻译确实是一个很累的行当,但是看到投机取巧的乱译,还是觉得自己以后找书真的要找好的译者来看。感觉钱老师相当严谨,如果是他的学生随便翻译应该会被骂得很凶。
  •     要古文功底好……
  •     既要分析古文又得分析英文啊。。
  •     “学习外文决不可以从翻译入手,学习翻译决不可以从字典入手”(P71)…误入歧途甚深…
  •     读完之后再次体认到学习语言其实是在学习另一种文化。内容的确是翻译的基础知识,不过难得讲的面面俱到又干净利落,真是大家风范。附录翻译实例评述看的头皮发炸,果然好翻译是件累活啊。
  •     新年里读的第一本学习书,今年需要多多加油,因为结婚了。
  •     面向新手。意图是好的,道理也是好的,可惜有些例子不好,又或者是中文已经变了太多,读来常常觉得不顺甚至不对。
  •     很好的翻译书 实例很丰富 有理有据 每读完一章细细体会结合具体翻译实践进行练习 让我对翻译又有了新的认识 老先生写的真用心!
  •     没有做过翻译的人是很难体会遣词造句中推敲的乐趣和痛苦的吧,当初在参与高达游戏汉化的时候,一组四个人每每都是争得面红耳赤,不仅是为了词句的真实流畅,也为了语言风格的自然和贴切,当时做最后润色的我一度没有办法,只能用“我是清华的,你们听着就好了”这样的蛮横借口压制众人。不过好在最后的文本还是获得了众玩家的认可,其实对于我们这样的小辈来说,“信达雅”只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吧,最后的结果不让大家讨厌、不被挑出那么多的错误就是谢天谢地了。
  •     不错,好书当如是
  •     。。。
  •     彦琮八备,佛经翻译(译场),西风的问题,
  •     文化人写的书,随便举个例子都是中文古代经典或者各种外文经典,羡慕&读的舒服。作者一生也是精彩。
  •     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很不适合做翻译!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讲把红楼梦、水浒传、元曲翻译成英文的,难看得要吐了,完全失去了中文的韵律之美。还有很多例子,讲把英文作品翻译成中文的,勉强能看,但是也失去了英文(特别是英式英文)的幽默和拟人之妙。觉得能够看懂一种语言享受它就很幸福了!把它们切换来切换去好没有意思!
  •     是本可以在翻译生涯里不断翻读的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