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时代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45910559
作者:洪理达
页数:230页

作者简介

“剩女”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群体吗?
北上广深的单身职业女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嫁人?
中国丈母娘推高房价是伪命题?
为何对女性而言,房产远比工资收入更重要?
“剩女”们积极向往婚姻,却在买房与财产分配上做出消极妥协。
历时五年的研究,283例访谈,揭穿“剩女” “大叔控”以及结婚买房、家庭暴力背后的隐秘真相。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剩女”
污蔑年近三十的单身知识女性
婚姻、社会稳定与提高“人口素质”
消解女性的已有成就
第二章
房地产盛宴中女性缺席
房地产价值30万亿美元,大多登记在男性名下
“他是房东,我付他房租。”
“我被法律晾在了一边。”
第三章
男女之间的财富悬殊
户籍制度
为什么父母会帮儿子而非女儿买房
国家鼓励买房,房市持续升温
为什么对中国女性而言,房产财富远比收入更重要
第四章
回到明朝
女性财产权利的黄金时期:一千年前?
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时期的女性“解放”
后毛泽东时代的婚姻以及受损的女性财产权
第五章
在家暴中泥足深陷的妻子们
“家丑不外扬”
“制度的设计就是要让你放弃。”
“我为什么要同意她离婚?我们是一家人。”
第六章
性别平等的反击
女性对专制的反抗
性别与多元性别群体的行动
中国女权的未来
致谢

内容概要

洪理达,出生于香港,自小随外交官父亲与语言学家母亲常驻国外。于哈佛大学修读东亚研究,在斯坦福大学取得亚洲研究学学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
1996年担任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1998年担任美国CNBC驻上海记者,之后以“美国之音”记者身份长期派驻北京。2002年荣获专业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优秀记者奖。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等媒体。
李雪顺,1969年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1992年大学毕业并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10年晋升教授职称,并成为非虚构译坛新人。首部译著《寻路中国》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第一名和2011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第一名,译著《江城》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2012年新浪中国好书榜第二名和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第七名,译著《奇石》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新京报2014年度畅销类好书第一名、腾讯•商报2014年度“华文好书”文化类第二名,译著《中国十亿城民》获新浪中国好书榜2014年9月榜第六名等荣誉。其译风独具、译语地道、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和原作者好评。近期译著有《愿你永远幸福》《犹太食规中国行》等。可通过lixueshun@163.com与之交流阅读和翻译心得。


 剩女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还在朝我来的路上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还是单身,大家会在周末出去逛逛街,吃吃饭,看看电影,唱唱歌,单身的人总是一起开展各种消磨时光的活动。在无比期待中,这本书终于来到我手中的时候,却发现周围的人不再每周必约的出席单身群体活动,开始忙碌频繁地与电话那头的人说话多过坐在面前的我们,渐渐地就只剩下我一个了。收到书的时候不免被同事嘲笑,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资深单身狗,怎么还在看这些书,快走出去找对象啊。我诺诺应着,其实女孩子拥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之后,就已经同时面临着被家庭和同事同时催促着快点脱单的命运。和看到书面的同事心里想的一样这本书应该是直观的为我们描述中国当下自身条件不错,对择偶要求同样不低,最后无奈在社会群体中被认为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的一群人,而最不被社会认可没有在适当的年限内最必须的事情的就只有女性。女性大多受制于生育年龄的限制,而不得不在人们认为的最佳年纪里完成一件事或者放下自己去实现一个家庭的完整。在等待书籍到来的途中,根据(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刊文介绍,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体干细胞造出人造精子,人类的传宗接代问题,只要女性的参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女性角色从母系氏族开始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都在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其重要性总是在忽略,并让其在参与社会财富以及福利的分享上远远滞后于男性同胞,这也让本该在婚姻中平等的两性角色中,女性不仅仅在舆论压力上,还是社会就业压力中,亦或是家庭收入财产分配的参与度上,都为女性的每一步成长设置了屏障。而成功走入婚姻中的女性在婚后也不可避免地会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压力,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奉献了更多,却因此失去了社会的倾向支持力量,一如在文章出轨门爆发之初,很多人觉得他和马伊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但马司令最后还是与其共同维系着家庭生活,并表示“且行且珍惜”,在社会的推波助澜下,马伊琍的复出收到了极大地关注。一个努力的职场女性依然逃不开舆论在其家庭组合中的角色的分析,当时有网络报道称,马伊琍做为大龄的女演员,在此之前因连续生育错过了中国电影的黄金爆发期,她失去了由小银幕向大银幕的转身,而小银幕中留给这个年纪的女性发挥的角色日益减少,但其丈夫文章却依然有无限的可能,文章再次之前的大银幕作品成绩亮眼,复出的小银幕作品同样获得颇多关注度,在未来的家庭财富创造上,文章明显优于马伊琍,即使在婚前马伊琍的名气远高于文章,婚后马伊琍仍不断寻求身份的转变。社会就是这么不留情面,让女性对于无奈必须直面婚姻,却又在婚姻中败得一塌糊涂,索性放开婚姻却徒留一生牵挂。希望社会的进步与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女性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我们在婚姻面前坦率而真诚,在婚姻中幸福而美好,即使结束一段婚姻也能获得满满的祝福。
  •     《剩女时代》是一本让人读完心情不能立刻平静的书,如鲠在喉,内心泛起波澜。曾经觉得自己算不上是特别幸福、幸运的人,但读完这本书觉得自己真的好幸运。身为80后、独生女,婚前父母为我购置了一个小房子,房产证上是我的名字。书中写道,截至2010年,全国已婚女性单独拥有房产的比例仅为13.2%,这已经让我成为幸运的少数女性了啊。书里调查的女性怎么如此“无私”呢?这令我匪夷所思。自己也出了一部分首付款,自己也分担每月房贷还款,怎么还能心甘情愿只在房产证上写丈夫甚至男朋友一个人的名字呢?这不是自愿做冤大头吗?我是绝不会同意这样的不平等条款的。作者对中国女性提出建议:“如果你决定结婚买房,确保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千万别主动放弃你一生中最贵重的财产的所有权。”情况真的如此悲观吗?在我的身边,我的几个表姐妹都有房产,房产证上都写着她们的名字,难道我们家族是特例?不应该吧。是不是作者有意忽略了这些反例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书中也涉及到女性面临的家庭暴力问题,可喜可贺,这项法律终于通过了。关于房价居高不下,作者是这样解释的:“除了维持政治稳定,政府可能还希望确保房价足够高,以让大多数有抱负的中产阶级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挣够成家买房所需的钱,这样他们才不会萌发关注深层政治问题的欲望。”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剩女”这个术语竟然是中国妇联2007年界定的,这和鼓励二胎政策目标一致,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婚姻,提高后代人口素质。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高龄产妇容易生下缺陷胎儿”也是一个神话,一种propaganda。意在让剩女焦虑,向不甚理想的婚姻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房产所有权。我以为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但是书中写道,很多中国父母拒绝资助女儿购房。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太伟大了,我很幸福、幸运。竟然有这么多女性默默忍受着家庭暴力?我没有,我很幸运。ps 从政治立场上讲,我并不认同女性主义、女权主义。
  •     花了一个晚上把这本书完全的看完,第一次知道在房子这个被大家努力压制下的不平等性,虽然早就知道社会是不平等的,但是揭露出来的时候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才感觉到这才是无可奈何,所谓的归属感并不等于幸福感,所谓的幸福感也并不等于所谓的婚姻的婚房,可能婚姻是坟墓这没有错,错就错在即使是坟墓你也必须飞蛾扑火,因为人言可畏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真实的婚姻貌似比《消失的爱人》里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撒狗血的婚姻要可怕得多。 关键还是一个法律体系的问题。法律体系要是健全,至少能有个维权的途径。
  •     女性人口“赤字”,男性人口“盈余”的天朝。我早说过:剩女是个伪命题。认为剩女宣传仅仅是文化,是一种错误。它更是维持现有政治经济局面中既定性别秩序的政策性、策略性手段。将女性排除在社会经济权利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之外。近10年间,天朝30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增值盛宴中,女性几乎是缺席的,各种调查数据,读来触目惊心。认为仅仅通过工作独立,靠工作收入而争取婚姻议价权的想法还是too naive,女人们长点心罢。多读社科书、女权书,少看言情剧,才能找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甚至,才能正确定义自己在一段感情和亲密关系中的位置。抽取博士论文的若干章节拼出来的一本小书,缺少注释被误解和挑剔为不专业,但观点本身是没有错误的。翻译非常流利晓畅,我这种边读边校的强迫症,只发现两处编校错误。难得。
  •     一本让人瞠目结舌的书。国家为了维稳、提高人口素质、稳定房价,大肆污蔑女性,口号是妇联提出的,党媒跟着起哄,一群乌合之众,恶心!
  •     很多观点是我一早赞成的,多了些访谈数据故而显得更加真实。切入点在房产上,是第一次接触的命题。利益在背后做推手,国家为了维稳为了求和不惜贡献出民族的母亲——女性。所谓的妇联只是可耻的同谋!看得浑身颤抖却速度很快,天真的人能够爱,可惜我从未被爱过啊
  •     我才21岁不到,读这个是未雨绸缪么?读前三章,不理解何必把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建立在住房之上,到后面又觉得房子或许是在这个国家求生存的必备物质基础。李阳老婆那句话触目惊心:“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你放弃。”
  •     如果当学术书来看,不怎么样。社会现实确实很操蛋,但是针对这种现状的书不会有天然加成的。
  •     很多观念都刷新认知 值得好好看
  •     一年前在中大書店看台版 如今在北京無意中看到內地譯本亦算一種巧合 突然覺讀個社會學博士應該很好玩吧
  •     #女权主义的必读书#当然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社会现象,本来就存在着一些偏见。不完全客观,但是却揭露了一些事实。当媒体在大肆宣扬剩女的可悲,女性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的时候,确实会让一些本来受过高等教育,崇尚独立思想的女性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要不离开这个社会,要不就被同化。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切记不要为了顺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而去改变你自己。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结婚不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解药,女性需要的是寻找自身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给6颗星。
  •     “剩女”、买房这一切只不过是政府的为了维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阴谋,呵呵。广大的女性们勇敢的起来反抗吧!我们的子宫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     狭义
  •     剩女是国家的阴谋。Living for freedom
  •     婚姻造福男性,中国女性于法律于道德于社会于国家从来都是牺牲者。很有意思的书,女生必看。
  •     有一点启发
  •     真的有父母攒钱不给独生女,而是给侄子、外甥买房?这本书也就是别人给了,随手翻翻,房子的观点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觉得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不管是房子车子物质上,还是感情上精神上,都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钓得金龟婿锦衣玉食,遇到人渣骗情骗财家暴,懂得经营自己保护自己,有脑子会思考,才会幸福,才会从不幸中重生。所有房产证都有你的名,不带脑子生活的人,照样惨兮兮。
  •     前半本的观点不是很赞同,仅仅将剩女概念的提出归结为政府、妇联、媒体和房产商的一种维稳与利益勾连,可能是有这个因素,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传统历史所带来的社会心理。还提到了房产的分羹,安土重迁的略带鸡汤式“女性劝诫”。后半段历史综述部分还不错,将女权与土地分配结合到了一起…
  •     在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同题材书籍里,这本可读,有学术基础和证据支持
  •     信口雌黄
  •     很棒的调查报告,内容在2013年以前,这2年明显看到了更多的反思。不知道是大基调变了,还是我关注的人限制了我看到全部。好看。
  •     中国未婚和已婚女性的生存现状让人触目惊心。而且本书解答了我多年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前些年突然间媒体开始对未婚女性各种讨伐。既然“性别平等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希望更多的女性可以读读这本书,不为女权,为男女平权。
  •     剩女不是一句调侃,牵扯出的利益关系错综。平权运动任重道远。
  •     《剩女时代》非常推荐,没有kindle版本,淘宝18包邮,这本书让我对剩女和女性有了很大的突破性了解,受益匪浅。
  •     评价一本书,有时不仅仅看书本身的质量高低,还要看阅读者的智识、心境、阅历等等。对待同一本书,同一人在不同时间阅读,也会有不同体会。如果一本书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给读者带去特别的感悟,能对读者的生命和学习历程有所标记和见证,那么这本书就是有意义的。即使过后重读,当初的激动已不复存在。感觉读书是很私人化、即时性的事情,没必要过多纠结于他人的评价~这本书对于我,出现的恰是时候,既有现实指导,又有学术启发意义。
  •     后半部分跳读。个人认为有些地方有以偏概全之嫌。3星,为女性发声加1星。
  •     目瞪口呆!
  •     虽然有观念先行,但都说的好有道理,受益匪浅
  •     当今社会女性依然被严重得不平等对待,我们能做点什么?
  •     16年初写论文的时候读的,有现实,可是不全面 且缺乏深度
  •     在书店花了一个半小时匆匆翻完 要推荐给姐姐
  •     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改成的一本小书,最近天天在班车上看。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取样比较科学,异文化者的视角也很新颖,意识到了房产在婚姻中的作用,但个人感觉,结论偏绝对化了。有些数据和新闻还需查证,姑且存疑
  •     从“剩女”现象与群体研究入手,剖析父权体制下两性在婚姻中的财产关系,尤其是房产权,探究法律对婚姻双方保护(尤其是女性)的必要性。有趣的是引入了中国古代女性对家庭财产继承权、控制权的变迁,值得深入探索。另外,大量使用访谈的研究方法,涉及普通民众与活跃的性别运动人物,非常贴近读者。
  •     对我而言,这本书唯一的价值可能就是提供了一些针对女权问题可能的思考角度,至于结论,我认为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 社会科学提前有价值观指导研究我们都避免不了,但既然声称自己是做的“民族志”研究,那就要力图客服这种预设立场,努力贴近文本本身。举个例子,第二张对房屋产权和女性的分析,明明别人都表示“认为男方出资购买的房产产权应该归男方所有这很合理”,但作者却直接加了一句“不过她可能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合理可能对她的权益的侵害”。推理证据在哪里? 如果认为某个语码直接解读是不合理的,至少也应该给出其他解码方式的合理性论证,一个研究者,不好好做研究,成天瞎他妈揣度,扣帽子,算什么狗屁研究?
  •     政府出于增加人口的目的对未婚知识女性污名化,女性迫于压力早早结婚并放弃自己的财产权,结果导致自己的权利更加没有保障
  •     标题是剩女,其实说的是房子。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社会不要重男轻女。
  •     3+ 洪理达的逻辑是,国家为了维稳和提高人口素质施压女性,使得许多人为了躲避「剩女」压力而结婚并且在婚姻中做出过多让步,在财富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使中国女性被排除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房产规模积累过程之外。
  •     我以为这样一位出生香港,父亲外交官母亲语言学家,在哈佛斯坦福清华均取得学位,美国之音记者的牛逼作者一定写了不俗的剩女宣言,我以为读了会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可看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啊,这几面的案例太奇葩太新闻了,没有普适价值,大多哗众取宠,介绍被访者时多次介绍其为中国党员,亦或中国党员中的优秀人士之类,读来特别奇怪。完全不认同书中的观点和价值观!父母给女儿买房很常见啊,本书太偏激!
  •     这才是结婚时送的“份子”。
  •     观点鲜明,但论证不足。
  •     对于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期待,但还好,作者也算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在男女的经济实力比较重,强调了房产这个数据。这个的确在现在的研究中比较新颖。但是中国城市多样化,数据上还有很多可值得推敲之处,论据在客观性上也打了折扣。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确能说明中国部分大龄未婚女性的问题。
  •     没看完就被学生要走了。看内容不太像一篇正规的博士论文,数据不翔实,观点略偏激。
  •     非常棒的一本书,逻辑清晰,例证详实。五星推荐。
  •     触目惊心。。。
  •     让我明白,中国的制度出发点都是自私的,邦无道!!!
  •     社会焦点问题 值得一看
  •     自救即自由
  •     经济独立,地位平等。最重要的是,要有爱。
  •     1.书名只符合第一章内容 2.不妨改名《中国女性与房地产》 3.赵宋文明的确是中华文明顶点 4.斯坦福+清华博士就这水平?也太优待美籍华人了。
  •     姿势大涨 坚定了自己买房的决心
  •     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做一个女生真的挺难得,尤其是在整个国家所谓的施压之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