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动物》书评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08645170
作者:[美]道格拉斯·T.肯里克
页数:296页

没看完。。。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半,后面的看不下去了。七个次我勉强能接受,但每个人都是精神分裂者这种观点,不敢苟同。人在某些场合会表现得不同,但最终这些次我之间是有联系的,能够统一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跟文字较劲的人来说,实在看不下去了。

摘要

动荡不定的童年经历的人延迟满足感差,目光短浅,花钱挥霍睾丸激素的分泌对风险投资行业非常有益。睾丸激素随年龄增长而减弱。

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深层理性

 “出走”的理性与“隐形”的理性不论是40年前震惊中外的“水门事件”还是最近两年震动全球的BBC《世界新闻报》窃听案,都不禁让人低下头好好的思考一阵:人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为什么就连如此高智商的政界、社会界精英有时都表现的如此没有理性?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表现得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动不动就干些“显而易见”的蠢事:尽管一位母亲已经连续生了3个女孩,当然再次怀孕时,还是会有人相信下一胎肯定是男孩;尽管事前各有倾向`,事后大声嚷嚷着“我早知道是这样”的大有人在,事后诸葛亮在世界各地都有其身影;尽管早已有众多科学家澄清了这一事实,还是有许多人着迷于北纬30度的神秘现象;尽管••••••古往今来,除了“我来自哪里,将去往何方”这一问题困扰着全人类,“人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一问题也常常为数千万人所思索。面对这一问题,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难免糊涂,理性有时候也会倦怠、罢工、出走;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理性一直存在,只是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处理方式,理性隐藏在潜意识中。有意思的是,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在《理性动物》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回答。不当当从经济学上思考,而是横跨人类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来理解这一奥义。他认为,我们既不是经纪人,也不是白痴,而是理性动物。尽管有时候我们的决策存在偏见,但是在所有的偏见和判断失误的背后,都存在极为睿智的祖传的决策系统——基于进化的深层理性。 钢琴世界与深层理性其实,刚开始看《理性动物》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就无限回荡着两部有关钢琴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与《钢琴课》。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不理性”的。一个始终不离开轮船,直到和着自己的疯狂的钢琴声而死;一个拖家带口,也要以手指为赌注,隐忍的奏响钢琴与生命的华章。表面上看,他们极为“不理性”,干了件天大的蠢事,毕竟谁都不能矢口否认生命之于人的价值。然而,正如肯里克所言,当我们从进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深藏问题之下的深层理性。这也正是生物学家一直在说的行为的“远因”,透过表面直指暗流浮动的本质。对于《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来说,远因不难发现:轮船与钢琴是他的人生坐标系,是他的“空气”。他从一睁眼认知世界开始,就将这艘船的气味、空间、场景、音符记忆下来,而这一切都内化成自身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他所有的决策。所以不难理解的是,当1900第一次因为爱上一个女人而下船,突然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异于轮船的环境时,他那基于进化的潜意识立刻发挥了作用:回到熟悉的环境,尽管退却便是死亡的深海。影片中1900的一句话道尽了肯里克的核心观点:人类决策为其进化目标服务,很多决策是在前意识之中基于进化痕迹做出的。1900面对着拥挤的大陆城市不由的后怕的感叹:阻止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我无法再没有尽头的世界里弹钢琴••••••如果稍微的回想人类的进化史,我们会发现1900这一番话甚至选择回到熟悉的地方、与轮船共生死的行为,实质上都是祖先为了进化而累积的智慧在发挥作用。在原始社会,人类过于弱小,身边的细微的改变都有可能丧失生命。因而,这造成了人们习惯于熟悉的事物,对陌生的、外来的事物都会保持警惕甚至恐惧。按照肯里克的思维逻辑,1900的宁死不下船的行为是千万年来的人类基于进化的深层理性为他做出的选择•••即使最后等待他的是深海带来的死亡。假设1900按照当时人们的“理性”看法,下船在陆上生活,也许他能逃过一死,但是,这么一个令他恐惧、陌生、完全颠覆思维的世界,他又能延续生命到几时?或许会像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一个“狼孩”一样,已经习惯于茹毛饮血却被强逼着过“正常人类”应有的生活,而落得个痛苦而死的结局。不得不承认,如果回到“没有标签”的时代,把所谓的高级智慧生命的名号剥去,我们都只是千万年来的不断进化的动物。而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至今的深层理性,仍然影响着我们,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与繁殖。诚如肯里克所言,我们今天的选择反映了深层次的进化智慧,是人类祖先历经由成功与失败的千锤百炼而来。尽管有时候,我们蠢得居然做出“与有夫之妇”发生关系、连续买100多辆限量版的汽车等等无法理喻的不理性行为,但这也许是潜意识在帮自身做出的最符合环境的理性决策。而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优先对某一目标进行决策,这涉及到肯里克在《理性动物》中提到的第二个核心观点——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 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肯里克认为,所有人类都在追求多个迥然不同的进化目标,例如获得配偶、保护自己远离危险,以及赢得地位等。根据大脑中进化目标的不同,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人们都会产生迥异的认知偏差,并做出迥异的选择——每个人的大脑中都住着多个自我,总共有7个。于我而言,这个观点更有意思了。我的脑中有7个不同的疯狂的“我”,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选择,而这都取决于究竟哪个“我”强大到发号施令。比如《理性动物》中,我最喜欢的一道一直“习以为常”不曾深思的选择题:A君排队买电影票。当他到达售票窗口时,得知自己恰好是第100 万名顾客,并因此获得了100 美元的奖励。B君在另外一家电影院排队。排在他前面的那个人到达售票窗口时,恰好是第100 万名顾客,因此那个人获得了1 000 美元的奖励;而B君作为紧随其后的顾客,只得到了150 美元的奖励。 那么,你愿意做A君还是做B君?我一直都知道,我宁愿自己是A君。但是不可思议对不对,如果我是“理性”的我,就应该用膝盖骨想都应该成为B君。毕竟,为了回避不是中大奖的沮丧感,而让自己无端损失额外的50 美元可不是一个理性选择。如果你读过《理性动物》,这个选择题选A的非理性逻辑特别容易理解。肯里克认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包含着7个内在的次级自我: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正是这7个次级自我掌管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决策,甚至有些是不理性的。当我面临上诉的选择题时,我的“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被激活,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违法自身的意愿去选择当B君,去承受那差一点就中大奖的沮丧感。 这也是肯里克所言的“损失厌恶”现象。而奇妙之处在于,当我正在进行一场约会或者做个大胆的想象,我是一个有孩子的母亲,我的“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和“育儿型次级自我”就将被激活,我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损失厌恶”被“另一个我”挤压到角落,为配偶和孩子着想成为我的第一考虑选择。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里的两位主人公,不正是肯里克所言的不同的“我”面对不同的情境所作出的不同的决策的典型体现——尽管这两个人的决策都令人心生厌恶。正如张国荣的《我》里的一句话: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7个色彩迥异的自我,基于不同的形势,7个我的力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于深层理性的进化。

整理下读书笔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中心论点:1.人类决策为进化目标服务,2.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第一章理性经济学家认为人类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物,行为经济学家则认为人类也许都渴望理性,但我们那不堪重负的大脑往往无法做出理性经济学家所期待的最富于逻辑的决策,比如“loss aversion”损失厌恶,“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clustering illusion”群聚错觉,“hindsight bias”后见之明偏见等90多种心智缺陷。以肯尼迪家族为例,这个家族似乎备受诅咒,但几代之后这个家族并未消失反而越加繁盛。由此引出进化心理学家的看法:行为经济学家的正确之处在于人类的决策是有偏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愚蠢,因为这些决策往往反映了深层理性“deep rationality”各派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往往只关心人类行为的近因“proximate cause”,经济学家把所有近期目标都解释为提供“效用”,人类都在努力体验快乐满足而回避痛苦。进一步的提问将触及远因“ultimate cause”,比如鸟类迁徙的问题,近因是昼长变化,远因则与最佳觅食交配地点随季节变化有关。第二章每个人都是多个次级自我“subselves”的集合,他们只在特定环境时出现,并具有各自的偏好。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护我们免于其他掠夺者的威胁。不仅在面对真实威胁时,甚至看到陌生人脸上生气的表情,观看恐怖电影,甚至阅读犯罪事件报道时都会激活。让我们变得更加警惕,并倾向于从众,与他人建立联盟。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他人携带的传染性疾病在人类进化中有着关键角色,当我们听到其他人打喷嚏、咳嗽、看到皮肤病变的症状、闻到不良气味时都会被激活,此时个体对他人,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容忍度会降低。社交型次级自我:可以被任何关于友谊的线索触发,收到礼物,或者感到孤独,此时人们会购买更多能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商品,也可能会做自己不喜欢但朋友喜欢的事。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获得他人的尊敬总能带来各种益处,因此这个自我关注的是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重视与成功人士交往,并将他人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看的特别重。择偶型次级自我:会被真实的或想象的潜在配偶激活,会促使人们标新立异以获得他人关注。很多看似无意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显示自己是个好配偶,包括写诗、演奏音乐、甚至在慈善机构做义工。此时男性更容易仍担风险,更具攻击性。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关注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同时还要观察社会环境中是否有潜在的侵入者威胁你们的关系。育儿型次级自我:会鼓励我们照顾无助的陌生人,甚至照顾小猫小狗。人类需求进化层级显示,当你一岁左右会出现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会在稍晚一些出现,快上学时会出现社交型次级自我,一二年级前后,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便会觉醒。人生的前十年我们对情感生活毫不在意,但之后择偶型次级自我就会随着荷尔蒙的激增被唤醒,然后依次是留住配偶型,育儿型次级自我。第三章

《理性动物》:一本如美式鸡尾酒般的轻快读本

希腊的帕蒂农神庙的殿堂里,先贤曾写下了:“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样包含哲理,但现在看来有着黑色幽默的语句。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都在探求这个问题,写出了如恒河沙数般多色彩全景化的佳作。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却将人从万物之灵的宝座上拉下来,放到比罗素探讨的“理性动物”还要低一个等级的动物的位置,探讨具有自然属性的灵长类动物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此时两位作家探讨的“理性”也不是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通常的标杆——选择是否能实现决策者的心理目标,而是深入的研究和评价人做出选择的原因。而为了梳理这个原因,作者又提出了“深层理性”的概念,引出了人类的心理如损失厌恶、后见之明偏见、群聚错觉等90多种缺陷,并提出了人在不同环境中分别触发的“次级自我”现象,结着又探讨了次级自我最普遍的7种表现更深入的剖析次级自我的谈判状态……得出了“人类的行为之谜是自然之谜组成的一部分,但大部分的线索尚未解开”,希望读者能加入探索的队伍继续探讨的结论。看到这里你是否想把这篇书评折叠,更甚者是否连这本黄色的画满了香蕉的小书都不愿意再翻?那笔者只能告诉你,你被这些高上大的所谓“专有名词”骗了。不要生气啦,现在就跟着我一起享受这本如美式鸡尾酒般阳光,轻松的心理读本吧!从引言开始,一切都是这么的不一样。心理学离我们太遥远,那心理测试算得上贴近生活吧。两位作者选取了6道称得上“匪夷所思”的情景剧般的判断题,如“你已经有了90个妻子,你还会努力地在人群中寻找第91个与众不同的她么”?这种活泼的而又刁钻的小问题,一下子就把两位作者书斋作家的形象颠覆了,他俩仿佛化身成了一场心灵之旅的导游,带着你近距离的检阅这我们心里的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小纠结。当你读完了引言,你会发现,这6道问题不仅是情景剧而且还是反转剧,仿佛是对罗素提出 “据说人是理性动物,我一生都在寻找证据支持这种看法”的嘲弄,比如上面说到的那位老人是印度帕迪亚拉帮第六代帮主(跟省长差不多),这位爷爷不仅娶了那第91位妻子而且还把那句“我愿意”一直说到了第365位妻子才停!离开了引言部分,书的正文有9个章节,而这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这种妥帖的小例子组成,其中不乏名人的一些小阴私,简直是八卦级别的,谁知道马丁路德金博士是一个老虎伍兹般的人物,而肯尼迪家族的冒险因子竟然促成了家族繁荣,“一颗永流传”的钻石是商家造出的噱头,而想出这句广告语的女员工竟然不相信爱情……这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有力地支撑着书中的九个论点,而最后作者像是画了一个圆一样,如古代的先哲般提出了做决策前“了解敌人、了解环境、了解自己”的建议。到了书的结论部分,两位作者真的像导游一般选取了9个章节中的中心论点,像描述旅程中的9个景点般将案例与观点完美的融合,在每个读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底片,这九个理论笔者就不赘述了,想知道的读者,请支持一下这本有趣的小书吧!笔者之前为了应付考试也翻来覆去的看过一些心理学的大部头,做过很详尽的笔记,读书的过程苦不堪言但少有收获,抛开这本《理性动物》的学术价值不说,这本书,这本明黄色的小读本道给了我一个心理学的书竟然可以这样写的愉快认知,很美妙的阅读收获,如果你对决策方面感兴趣,请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鸡尾酒式的轻快佳作。

我们从来都是“理性”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别人是傻瓜,自己才是思维缜密的天才,可是事实是我们却同样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傻瓜。《理性动物》中描述到,虽然人类的很多决定常常看起来可能是愚蠢的,但是往往其背后去都是极度理性的,甚至连当事人都没意识的理性。记得很多经济学的原理是建立在一个基础的核心概念上面,就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也许我们不承认,但是有时候,你心底里是有这么一个自私的怪兽,而它经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如果把观察人类的视觉放置在整个大自然中,人类仅是动物王国中的成员,那么,人类是否有和动物一样的特性。再往深的说,人类和动物界的其他动物一样,很多的决策是为其的进化服务的。生物学家有这样一个概念,所有动物其大脑的设计都是为了使进化的成功率最大化,称之为“适应性”。人类一样有生存,有进化的深层需求。《理性动物》用自然界中动物最基本的需求来解释人类的诸多思维和决策。其中不管对与错,却给了我另外一个启示。就是每个人的每个行为背后都存在动机,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经过长久思考的决策,总之,那是他们的选择和方式,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理性的,我们也许可以不用太多干预。而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到我们自己本身,我们很多潜意识的决策,可能本身就是理性的,我们应该全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再做出决策。了解我们很多思维上的错觉和偏误背后的“理性”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而目的是认可他们的存在,如果愿意可以去改之,则改,不愿意的话,静静看着即可。过度自信基本上是所有人都有的思维错觉,这种偏误能让很多人在资源竞争中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愿意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允许自己失败,把人生的焦点聚焦在自身的一点点进步上,却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不容易走偏。从众效应也是我们常有的思维偏误,人群很多时候能给我们产生更多安全感,能让我们更容易融入和得到认可。但是,特立独行的你,即使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也依然应该得到自己最大的认可,对那样的自己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用一句矫情的话,就是,你就是你,是不一样的烟火。确认偏误让我们常常关注、寻找、诠释、记忆资讯的方向多半是能确认自己成见的方向。这样快速的思考和决策方式,让我们找到更多“知己”,周围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如果接受更多的观点,思考他们背后的逻辑,也许你会发现另外的世界。每个世界观里都有不同的世界,没有谁好谁坏。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包容他们,让他们也愿意包容我们。还有很多偏误,背后往往有其逻辑。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相信,每个人有自己的频道,有自己的幸福方式,可以不理解,但是不可以打扰。同时,也把焦点放在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去对抗自己认可的那些自己存在的思维缺陷,理性的对与错,你认可了便是。我们从来的都是“理性”的,所谓的“感性”可能是你自己不清楚的“理性”。其实吧,我就想表达两个词,“宽容”与“包容”。有时候感觉自己书看多后,认为朋友的格局变小了,而其实在朋友眼里,他们眼里的世界中,我也变渺小了,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投入的生活长流的格局里,我的身影可能也越来越少。生活就是这样奇妙、多彩而丰富,所以,就那么傲娇地该干嘛干嘛去就行了。世界既不会因为缺少你而停止变化,却又会因为你而多了那么一点点变化。感觉写着写着就离题了,反正就这么傲娇。对人类所有不同场景不同时期的决策倾向,有兴趣研究的,可以去看《理性动物》,它应该能帮助到你。理性看待自己,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他人。

非理性都是有原因的《理性动物》

非理性都是有原因的《理性动物》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我们都说人多数时候都是感性的,因为人来自于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仔细想过,动物为什么就是感性的呢?动物就没有理性吗?其实感性理性的划分就很不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我们明白我们做这件事的原因,也就是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所谓感性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这里面就没有因果关系了吗?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罢了。这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很多我们看似非理性的决定,其实背后都蕴含着深层次的理性,这理性是人类千百年进化的结果,之所以现在看有点不那么理性了,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而我们的大脑依然在按照原来的理性办事,所以有点不适应环境了。看过很多心理学的书,但是却感觉这一本对我的影响绝对超过了很多心理学经典,因为这本书中的原创东西太多,太重要了。这本书里面的核心内容是心理人格理论,这名字是我起的,作者很谦虚,没说自己的叫什么理论,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做出各种决定的时候,采取的心理模式是不同的,书里面叫七个自我。一个是自我保护型自我,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开始启动。一个是避免疾病型自我,当我们有可能受到疾病的威胁时开始启动。一个是社交型自我,在人群中开始启动。一个是社会地位型自我,人是追求社会地位的。一个是择偶型自我,面对异性的时候开始启动。一个是留住配偶型自我。一个是育儿型自我。所以一个人可能很慷慨,因为他面对异性的时候启动了择偶型自我,但是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很吝啬,这时他启动的是留住配偶型自我。有人面对孩子很尽责,他启动的是育儿型自我,可是面对危险却首先逃跑了,他当时启动的是自我保护型的自我。所以我们说人有多面,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原来是因为一个人里面有七个自我。那么为什么是这七个呢?会不会过几天在加进来一个?或者像太阳系的恒星一样,淘汰掉一个?这可不好说,因为作者并没有论证为什么一定是七个。不过作者最有创意的是把这七个自我按照金字塔排列了起来,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这金字塔和那个金字塔是一样的。就是第一个自我就是最低层的自我,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一些。这么说估计很多人看得头有点晕了,那么好吧,去看看这本书吧!这本书里面可没有什么理论,里面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小故事,看了以后绝对会让你感觉目瞪口呆,这里面的研究成果可和微信上面的段子不一样,这里面都是原创的东西,肯定没被转载过。至于你能不能喜欢,我可不敢肯定,但是我知道你越了解心理学,你越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越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心理已经把这本书当做了真正的经典!

精华摘要& 功利性意义

“一本好书能叫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理性动物》用进化的眼光更好地解释人类思维暗箱。……………………………………………………………………………………………………❤ 本书的核心论点:1.人类决策为进化目标服务。很多表面看似愚蠢和不理性的决策其实在更深的进化层面上都是睿智并且具有适应性的。2.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不同的进化目标。虽然你会认为大脑中只有一个自我,但你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了多个不同的次级自我 ,每个次级自我都有其特定的进化目标以及一整套不同的优先次序。当目标不同时,你自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决策方式。❤ 我们的内在通常有7个次级自我,即(1)自我保护型自我(保安人员)(2)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强迫症患者)(3)社交型次级自我(团队合作者)(4)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5)择偶型次级自我(活跃的单身汉)(6)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7)育儿型次级自我(养育后代的父母)在不同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处境)之下会唤起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马斯洛指出,人类的不同需求相应出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而较低层次的需求存在人生较早的时期。 人类按照一个特定的成长顺序前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7个次级自我都会依次上场。#在不同处境下,听从不同次级自我的深度理性的偏好。e.g.刚看过恐怖电影的人(被唤醒了警惕的次级自我)不仅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而且会主动回避有可能让自己鹤立鸡群的产品或体验。而刚看过浪漫爱情片的人(被唤醒了浪漫的次级自我)都希望自己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不同次级自我的博弈规则:各个次级自我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进化利益在涉及企业、血亲、朋友、老板、约会对象和配偶时各不相同。# 市场定价模式:理性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就是用这个冷血的货币机制完成了大部分决策。# 共享模式:适用于亲人间的互动,其规则包括“尽力给予”“按需索取”“不计个人得失”等。育儿型次级自我。# 对等互惠模式:同辈或朋友之间的交易模式。社交型次级自我一般会采取这种模式。其他生物中也有共生,共栖,寄生等利用模式。❤ 本书的论证结构:每一章开篇,从 人类决策行为的举例 入手,提出章节论点。章节中提出更多行为决策例子,一一解释,推进论点。(作者偏爱举例的形式,好处是激起读者兴趣,理论更容易被理解,但举例不是很严谨的论证方式)第一章:人是深层理性的动物。第二章:每个人大脑中的存在多重(7个次级)自我。在不同处境下,听从不同次级自我的深度理性的偏好。第三章:不同次级自我的博弈规则第四章:每个次级自我常犯的偏差和错误。第五章:次级自我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第六章:一生中次级自我的变化。根据生活史理论,所有有机体生命中的根本任务分可为两大类:存续努力和繁殖努力。动物把有限资源用于存续努力或是繁殖努力受环境波动影响。动物决策没有冲动不冲动,而源于深层次逻辑。第七章:消费行为的终极驱动力第八章:男女两性次级自我的不同(性经济学)第九章:深层理性的寄生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意义:本书更多给出理论性的知识&现象的解释,而从功利角度,我关心的是,知道了人是深层理性的动物有什么用?1.防备深层理性的“社会寄生虫”从骗子到生意人,很多阴谋家都在想方设法利用我们深层理性倾向。我们在跟不同的人相处时,不同的次级自我会被具体的威胁和机会唤醒 ,人们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当然,我们也可以主动唤醒内在不同的次级自我。例如,销售人员正在劝你买下一辆卡迪拉克,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悔做出这个决策,就可以在大脑中抽出你可爱小女儿的照片,激活那位偏保守的育儿型次级自我。2.在生活、工作活动中,创建有利环境,激发对方的某项次级自我,使对方做出你期望的决策。公司可以在工作环境中激活员工的育儿型次级自我,让他们以家庭成员的方式和睦相处,把所有雇员变成“一家人”。……………………………………………………………………………………………………书的封面上,诸多学者给出了评论,有的敷衍片面,这里摘录苏小和的一段:经济学的边角料总是让人产生思考的欲望。理性,或者理性经济人,是亚当·斯密分析问题的基准;动物,或者动物精神,是凯恩斯分析问题的基准。前者解释了自由市场的逻辑,后者则为政府弥补市场找到了看似合理的理由。现在有人把理性和动物整合在一起思考,方法上可谓志存高远,但在技术上却指向成功学。这么写作的好处是能激起很多人的兴趣,而且阅读的人会有一种参与感。

生命永远不会“绝招”

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女同学,她父亲以生子为毕生志业,她在家行四,在“招招招娣”之后,她父亲又奋斗了十余载,家里有了七姊妹后,终于有了一个八娃。我无意对人家的选择说三道四,但是我不得不佩服她父亲这点信念,一切为了生存的努力和执着都是崇高的,这一点单纯的信念不说感天动地,却终于感动了医院的院长帮他们家超了那么一小下,然后伴着声声洪亮啼音,一个毛头小子呱呱坠地。在《理性动物》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一个现象:当一个人的妻子在连生两个女孩之后,又要生第三个孩子时,很多人都相信她这次肯定生男孩。作者引出了一个“赌徒的谬误”概念,人们认为过去的事件会影响未来概率的非理性倾向。显然我同学的父亲为此做出了理性判断,那就是早晚有一天他会生一个儿子,并为此而努力。《理性动物》这本书就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分析我们看似非理性决定背后潜藏的远因,也许我们自己并不清楚,但遗传做出了理性选择。亚里斯多德断言“人类是理性动物”,经济学中经济人与理性动物也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人类究竟基于什么原因作出选择?伟大的思想家都在讨论人类是不是“理性动物” 。但他们都只关注着硬币的一面,人类是否“理性”,“动物”则少人问津,本书即着眼于此。人类诸多看似不理性的行为,从进化论角度都可以得到阐释,这些行为甚至是深层理性(deep rationality)的。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有二:首先,人类决策为其进化目标服务,因此很多决策是在潜意识中基于进化痕迹而做出的;其次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会唤起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subselves)。我们内在通常有7个次级自我,即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我们的祖先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进化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系统由此运营而生出不同防御体系,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繁繁衍衍,生生息息。为什么有人年收入只有15000美元,却在手机上花1000美元?为什么失去100元比得到100元带来更强烈的感受?为什么漂亮妹妹经过,投篮就会更加卖力些?为什么选择背叛合作者,却会利益最大化?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书中都给出了有趣而又合理的解释。我有一个朋友想要开咖啡馆,我应该把这本书推荐给她,书中对现象的解读值得玩味:看爱情片之后,我们倾向独特的消费,看恐怖片后,我们选择趋之若鹜的场所,人类的行为研究就蕴含着生意经。依照书中理解,我朋友与合作者无论怎样进行权责分配,也许最后都逃不离“你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写了首‘yesterday’”昨日重现,追忆逝水年华,就如同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最后的交恶。这一切的原因只因合作者之间没有血缘基因的相连,社交型次级自我选择互惠原则,可付出和交情往往无法用平等的利益来衡量。人的欲望是真实的存在,但道德不是,道德可以游移。“非理性”的选择,有遗传原始欲望在作怪的原因。我同学的父亲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没有在“招娣”、“再招”之后“绝招”,也许用这本书阐释的理论来解释,就是生命远因向“理性”的对抗,由此我想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就永远都不会“绝招”,柳暗花明地渡过暗礁。

人文社科是一家:探讨“深度理性”来解释表面的不理性

探讨“深度理性”来解释表面的不理性,例子丰富,范围是以美国为主,全世界都涉及一点,挺长知识。《理性动物》强调人的动物天性。我想可能是因为作者都是心理学家,会讲故事。终究还是人文社科是一家,逻辑分明,读起来很容易,我相信作者是懂经济学的,大幅篇幅都是在谈经济学的现象,原因,很合我的胃口。有人玩笑地说国外不把经济学当做科学。一般数理化才是科学 是解决问题的强大的方法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寻求更高层次则是哲学,探讨思想层次并试图解决问题,实在还弄不了的时候就去求助神学,问天问地问自然,试图找到规律。总之就是科学->哲学->神学递进式,经济学什么的靠边站吧。这说法存在道理,毕竟经济学原理都在大量假设的前提下才适用的,虽然学科历史并不长,但赶上这个时代却变得超级快,因此不断地也在推陈出新。经济学中也因此存在大量的争议,这点也让我觉得它的魅力更大。争议、思辨,催人奋进。不得不说,学经济学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他让我不断思考什么是本质、价值、方向,如何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活着。经济学让我卸下了一些包袱,也合理化了很多事情。从实际出发,寻找真正的规律,让人作出理性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选择。因此我很感激这是一个打开思想、催人进取的选择。在理性动物的最后,作者也给了经济学学生建议,不要完全按照书里的冷漠、理性去生活,会招人讨厌、给人一个情商低的坏印象,反而不利于发展,也算是一个小药方吧。

感性静思:理性动物

感性静思:理性动物关于地球上唯一的高级动物,人类对自身的研究纷繁庞杂,各种学说汗牛充栋,学者们皓首穷经,到如今所得也只是一粟之于沧海。人类作为动物,太复杂太玄妙,他的言行和思维,意识和实践似乎并无四海通行的规律可言,因为对于60亿的这个群体,任何小范围内的调查研究都不免失了偏颇,但学者们乐此不彼,从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进化论等各个学科围绕“我们自己”展开研究。这种永不停息,揭示自我世界的精神,虽如沙漠行路,但脚印未被风沙抚平之前,依然有着坐标式的悲怆和存在价值。这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人这个群体,抛开一切个体的偶然性,从群体的必然或大多数中去分析问题。比如理性人和经济人的异同。对于当下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不妨粗略地将二者等同而论,尽管理性人和经济人有着深层次的群别,但在以经济为王的思想横行天下的今天,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候也未尝不可。既然如此,那不得不说这本书:中信出版社出版,魏群翻译,两位国外青年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弗拉达斯的成功《理性动物》。假如你正好读过罗伯特席勒的著作《动物精神》,那么不妨再花些时间了解下这本《理性动物》。前者试图通过人类的动物性(优胜劣汰)来解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疑惑,而后者直接深入到达尔文物种进化的层面探讨某些“远因”,类似马斯洛五大需求的人类需求,阐述人类潜意识里的7个次级自我:自我保护、避免疾病、社交、社会地位、择偶、留住配偶、育儿等。事实上,这7个次级自我可分为三个:自我保护、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罗素说,我一生都在寻找证明人类是理性的证据。与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的沉闷严谨大相径庭,本书虽有一个看起来让人打瞌睡的书名,但正如笔者书评的名字:感性静思。处处充满感性的意味,让枯燥中生出温情和故事,吸引了更多试图放弃阅读的人们。 这在第四章《大脑中的烟雾探测器》和第八章《性经济学:男欢女爱》表现得非常出彩。人脑天生有缺陷或者说偏见,作者引用赞比亚人拒绝美国35000吨粮食的案例,说姆瓦纳瓦萨因美国援助的是转基因食品而气愤。这个事件在国际上曾引起争议,有评论家说赞比亚“给脸不要脸”,而作者以为偏见常常被认为是缺陷,但理性偏见是在帮助人类祖先解决进化中的适应性倾向。拒绝美国转基因食品,扬言宁可饿死不吃转基因的姆瓦纳瓦萨的“傻劲”引得赞比亚人民的一致认可。就像学者冯启娜所言:书中介绍了大量“笑果”十足的研究成果,管理者可以从中学习怎样组建团队,青年男女学习怎样向爱人表白,商家学习怎么买更多的东西。但对于中国内地案例的援引,我并不赞同。不知是不是为了讨好中国读者,或者是为了让人更有代入感,在230页引用中国作为案例来阐述观点:“例如,在中国,单身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出4000万,其后果就是送彩礼的风俗又盛行起来。有些地区在过去10年中,彩礼的标准翻了四番,一般农村男性都娶不起老婆了,娶一个新娘的成本有时高达300头牛的价值。”合上书,倒过来,封面上黑色的香蕉如同我们一个个眉飞色舞的眉毛。闭上眼,静思一刻。理性or感性,你确定了吗?重新翻开再读一遍吧。

《理性动物》:黑格尔、进化论与市场营销

凡存在必合理。(黑格尔)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状况。譬如在这本书一开始提出的“为什么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与多位女性保持着婚外恋关系?”“为什么乔布斯的过度自信反而让他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花花公子型的坏男人更受欢迎?”等等。凡此种种,如果你把它们看做是人类心灵的“异化”,那便大错特错了。按照《理性动物》一书的观点,这些异常,都是出于人类进化的合理考量。换句话说,这些存在,“皆是合理”。这本书的作者道格拉斯•肯里克和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似乎为黑格尔找到了自然科学范畴的盟友。他们的疯狂之举显然不止这个。除了书中爆料的其中一位作者的“疯狂投资行为”之外,二人在自然科学领域为“不合理”寻找合理解答的同时,也将这合理解答应用到了社会科学的领域之中——用以解释市场营销中各方的策略。因而这本《理性动物》,实则是一本包含多领域的“智慧之书”。它会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进而找到自己在应对外部问题时合理的策略。你不必担心这本“功能强大”的作品会很难读。事实上,除却它的“实用性,光是阅读时的趣味性便足以让你选择它。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之一,道格拉斯•肯里克曾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是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人类行为与进化学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也是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目前他已发表了近200篇科学论文并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现已发行至第五版的畅销书《社会心理学》与《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等著作。其著述已发表在《行为与脑科学》、《心理学评 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演化与人类行为》、《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和《今日心理学》等知名媒体上。在通俗媒体上他通常以颇具亲和力的叙事方式示人,因而很受欢迎。这一点在本书中同样也有体现。所以你还在等什么?翻开这本书吧,一场轻松又愉快的“认识自我”之旅即将起航。随着作者生动的文字,你将收获一次愉快而充实的理性之旅。

《理性动物》读书笔记

《理性动物》读书笔记(欢迎收藏)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direct/share?id=adbe5bc9ac796eefd5af630e54aeb077&type=false序言“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国富论》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基于理性人的自利之心,但事实显示,人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本书从进化论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于“理性动物”中,时常被忽略的“动物”的角度着手,分析认为“看似不理性的行为,从进化角度看来,是深度理性的。”本书核心讨论的问题有两点:1、人类决策为其进化目标服务(潜意识决策)2、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其中人类内在存在有7个次级自我: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人类的进化决定认知规律;人类的动物精神会影响人们的非理性程度或者被误导的程度。“有时候,我们被它麻痹;有时候它又赋予我们能量,使我们振作,克服恐惧感和优柔寡断。”——“关于人类的动物精神”凯恩斯第一章 (讨论众所周知的不理性与深层理性)任何的结果都由自我的决策导致(包括所说的不幸)。虽然人类的决策有时看似愚蠢,但如果透过表面去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深度理性的。“理性经济学”:我们基于当前可知的信息作为最佳判断“判断力理论”: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是有瑕疵的、不理性的“行为经济学”:我们的大脑常常无法做出富有逻辑的选择(基于“判断力理论”得出的结论)“行为经济学”总结过97中不同的心智缺陷,认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认识偏见(cognitive bias),导致人类缺乏理性,容易弄巧成拙。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典型:“赌徒谬论”(gambler's fallacy):人们认为过去的事件会影响未来概率的非理性倾向。“后见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得知新的信息时内心认为“我早就知道”的非理性倾向。“群聚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倾向于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规律。过去各种理论对理性人的结论常常被定位于“自然赋予人类大脑理性思考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人类的每一次决策都经过了理性的思考。”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认识偏见只能被称之为现象,而非结论。本书基于“进化心理学”上进行,认为在讨论人类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过程中,“理性动物”中动物的属性时常被忽略。从“适应性”的角度来看,“动物”大脑的设计都是为了使进化的成功率最大化从历史和进化的整体环境来看,我们的很多决策偏见、谬论和判断失误可能未必是设计缺陷,而是设计特点。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因为某些事情的成功完成导致大脑中偏见思路的形成,或者反过来说,因为某些偏见或思维的存在,帮助人类成功渡过了一些危机或者完成了某些进化,从而使一些思维长久地在人类大脑中保存并传递下来。然而时过境迁,曾经有效的思维在变化的环境中失效了,就会导致相应的决策变得看似愚蠢。“进化心理学”认为每个行为都具有近因与远因,近因(proximate causes):指相对临近、即时出现的时间的影响(主观、个人意识上的)远因(ultimate cause):透过表面深入本质,关注的不是一个行为的直接原因,而是其进化功能(客观、进化过程中的)--------------------------------------------------------------------------------【思考】:大部分的心理研究依旧都建立在性与繁殖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想到了以下这些问题,希望能在后面的阅读中找到答案:目前的社会本质是繁殖社会,繁殖社会的根本是否是由于人类身为“动物”的那一方面本能导致呢?一方面,人开始意识到挑选和优化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还是具有繁殖本能的,但是会希望从繁殖过程中得到进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逐渐开始强调情感而非繁殖,从根本上来看,可否被认为是人类另一种精神层面上即将进化的标志或者开始?“丁克”这一类的人群出现意味着什么?社会反对为了繁殖而繁殖的态度,是否会引导心理进化的完成?各地区的思想环境等这些会影响进化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抛弃繁殖本能的进化是否能成为人与动物真正区别的开始?--------------------------------------------------------------------------------解决不同的问题,常常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甚至完全相悖的方式进行决策。所有的偏见和失误背后,都有一套祖传的决策系统。在进行决策时,当决策失败时我们会认为是愚蠢的,不合时宜的,不理性的;但同样的决策如果成功了,则会被认为是好的,理性的。这属于未来与预期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导致的偏差。炫耀的心理与渴望争取繁殖机会的不能会导致男性更热衷于冒险的行为,高风险的成功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失败会导致最糟糕的损失与不幸。

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

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我都是用笔记录的。我只是想告诉想看这本书的网友,不如去看《别做正常的傻瓜》,可能是我看过这本的缘故,我柑橘《理性动物》中废话偏多,很多东西杂而无用,内容略显拖沓,所以我只能给三星这本书。

人类决策背后究竟有些什么?

作者将想要表达的观点比作一场旅行,旅行的内容是八张照片。本书提到,人类决策背后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进化目标服务,二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人类行为的背后有近因及远因,人们购买环保汽车并不一定真的是为了环保,尽管他们可能会这么告诉你。远因是透过表面深入本质,关注的不是一个行为的直接原因,而是其进化功能。远因多数不被明察。这牵涉人类的七个次级自我,他们分别是: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在我们大脑中,不同的次级自我均有一套博弈规则,在什么时候如何表现与决策,取决于此时是哪个次级自我被激活了。另外,从一些表现形式看,可以将对策分为慢对策与快对策,童年生活与后期形成的决策习惯也有很大关联。从结构上来说,本书采用总分总结构,清晰易懂,非常欣赏作者在末尾将其内容用八幅照片串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回忆本书。从内容上来说,作者旁征博引,阅读及涉猎面广泛,具有现代性,敢于表达与传统权威认知不符的见解,对阅读者有很好的思考启发作用。其余有用的内容损失厌恶,损失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比等量的收益大。人类相处可分为三种模式,互惠共生 共栖 寄生。另外本书可能有逻辑bug,虽然如此,仍感谢作者将零碎观点集结成书。

感悟

1.看似不理性的行为背后,是有充足理由支持,也是理性的行为。学会辩证看问题,而不是非黑即白。2.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对于亲人、朋友、身边的人,慷慨些,反而对我们更有利。3.面对物质、美色的诱惑时,唤醒自己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能够避免冲动冒险。4.一些伟大的行为背后,也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想要活得更多关注与利益。

理性的人类,不理性的人

如果被问及“人类是动物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在称谓后面加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科学名词,但是身为焚烧后会变成灰渣滓的碳基以及用后肢行走的内骨骼生物,人类的确属于动物界灵长目的一员。但若要继续提出“人类理性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未必了。不说远的,想想看我们身边那些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甚至更严重一些的毁家舍业也要追求真爱的男女吧。人类并不总是理性的。只能说,人类应该是理性的动物,但是人却未必是理性的生物。人类和动物是有不同,但这差异可能并没有我们认知中那么大。是,人类用后肢行走,但是不说是那些同样用后肢行走的猿类和猴类的,袋鼠不也用后肢行走呀!人类是会使用工具,但是猴子也是会使用工具的,连海獭也会捡拾石块来砸开贝壳呀!是以,就个人看来,人类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大抵就是人类是受到理性的驱使,并非像是动物那样被感官驱使的了。每个人都需要交朋友、获得尊重、保护自己不受侵害、避免疾病、吸引配偶、维护两性关系以及照顾家庭,无论你是否意识得到,人类的大脑就是为了天生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我们都是现代穴居人,大脑的进化原本是为了应对远古的那些问题,现在却要用来解决复杂的现代社会的问题。”(P.126)人们并不理解自己做某件事是真实原因,是否真的就如同作者所宣称的那样,“一但我们开始从人类祖先的角度看待现代的选择,那么很多表面看似愚蠢和不理性的决策其实在更深的进化层面上都是睿智并且具有适应性的。……虽然表面上我明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什么,但深藏其中的进化动机往往藏在幕后,在潜意识下运行。”说来不幸的是家庭带给我最大的困扰就来自于我的母亲,她总是恨铁不成钢的怨我不像她,但是谢天谢地幸好我完全不像她,还是先看看她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吧?呵呵,只能说她就根本就无法掌握储蓄这项技能,更糟糕的是这个人完全无法适应量入为出的生活模式,……多赚多花,少赚少花,有多少就能花多少。这真可怕!我一直感觉完全无法理解她的思维模式,但是在我读过了这本书后,虽然依旧是无法谅解,但至少感觉多少能够理解那么一些了。看似这种活在当下,像没有明天一样的毫无积蓄意识的人生策略,是愚蠢和不理性的,但其实只能反映出了我们的出身带给我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虽然人们可能在这种或那种原因的促使下,做出错误的决策,但那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傻瓜。可是许多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在内,即便事实不断证明了确然是没有那份能力的,我们每个人依旧会自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宁肯相信自己只是(一直)时运不济,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初的脑子里真的是进了水。不过,生活对策的选择似乎有所不同,至少在作者看来不应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快对策和慢对策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慢对策者是长期计划者,他们宁愿推迟当下的满足以增加未来的回报;而快对策是短期机会主义者,只看眼前利益,很少会考虑长期的后果。”(P.170)我母亲和我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不正是很好的比对实例。快行还是慢行?想要理解人们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生活选择,深入了解当事人成长的环境非常重要,相当部分的原因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尤其是我们童年的境遇,“因为这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决策对于某个人来说可能是非理性的,而对另一个人就是完全理性并具有适应性的。”(P.153)不安全的、不稳定的童年中成长的人通常遵循快对策,自身生活在危险而且难以预期的环境中的人也通常遵循快对策。童年的环境是成年生活的蓝图。很多遵循快对策生活的人的童年经历都很坎坷,这并不是巧合。快对策的人行走在快行线上,更可能成为单亲家长,或是因为他们从未稳定下来。快对策者的冒险精神和短视使得一些人成为人生的赢家,却也让另一些人坠入深渊再也爬不上来。总之,和慢对策者比较起来,快对策者更加不容易获得满足,类似的人格特质在面对维稳为主调的婚姻家庭生活时,会亮红灯也不是特别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了。感觉该书最吸引我的应该说是末尾的结论部分,全书通过对人类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和促使人类做出这样选择的偏好从何而来的一系列人类行为之谜的探讨,并最终给出了三条总结经验。就像其中一位作者说的,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偏见,都认为别人是傻瓜,而自己才是思虑缜密的天才。一如书中所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意识到自己做出某个选择的终极原因。承认吧!很多时候我们做出选择的理由,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究其本心只是因为我们想那么做而已,受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本性影响,人的选择更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不过,“虽然我们的决策有时看似毫无理性地愚蠢,但它们往往是深度理性的,是一种用于提高进化适应性的决策机制的产物。”(P.261)那些不理性的冲动行为却有可能体现出了背后一种更深层次的逻辑,“因此,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做看似愚蠢的事情时,其实事情往往都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P.201)“本书的核心论点: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中很多看似非理性的偏见,经过在仔细研究后你就会发现它们是颇具智慧的。……原本看似不理性的偏差,透过进化镜头来看,都变得理性起来。……然而,并非所有偏差的背后都有深藏的智慧。有时偏差仅仅是偏差。”(P.127)通过本书中的论述作者深入发掘表象下那些更深层次的重要生物学因素及其成因,逐步的揭开人类如何做出决策之谜的面纱,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那些在个人选择过程中看似令人费解的非理性因素——原来它们并非如我们认为的那般无解!

大脑里的七个小矮人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性”的提出了三个命题 “人是理性的动物”、“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在“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命题中,亚里士多德主要是指人是具有主动选择理性生活的能力,即能够过道德生活的能力并以此将人与动物区分开。19世纪中期,英国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指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与动物相差无几,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之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和弗拉达斯跳出众多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争论不休的人类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樊笼,另辟蹊径着眼于“动物”这一人的本质,从进化角度解释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选择、决策行为,并将人类定义为“理性动物”。进化论不仅在哲学、生物学上激起了一场革命,还促进了一些新兴学科的诞生,比如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这些学科皆因赤裸裸地从人的动物属性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受到不少指摘,但其相关著作也因科学的理论和新颖的视角长销不衰,如威尔逊《论人的本性》、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莫里斯《裸猿》、戴蒙德《第三种黑猩猩》等。中信出版社今年更是相继出版《女人的性爱动机》、《盲眼钟表匠》以及这本《理性动物》,用最新的进化心理学、演化学说、行为心理学给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的洗礼。《理性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7个次极自我”的理论,并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7位次级自我的金字塔。从底层到高层依次是: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这个层次的自我来源于早期人类便开始形成的相互威胁关系,在危险场景下,甚至看恐怖片都能激活 “保安人员”这个次级自我,总之,这个“保安人员”希望我们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就像一个戴大口罩手拿消毒水勤劳护士,SARS那时候绝对就是这个层级的自我爆棚的时候, 这个“护士”的敏感勤劳很容易把我们变成强迫症患者,反复洗手、消毒、量体温……社交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来源于人类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野兽时形成的需求心理,这便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再孤僻再自我的人也总会有种需要人陪的心理,事实上,孤僻多半是被动无奈的选择,需要同盟才是我们的本能。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有群居就有社会地位的区分,狒狒首领都能优先享用好的食物和最好的雌猩猩。各种奢侈品便是满足这个自我的需要,显示出人希望被尊重的需要。坏的一面是这个自我有些虚荣不理智,好的一面是他让人更积极进取。择偶型次级自我:在异性面前突然换了个人似的不难理解,广告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这个自我对人选择的影响,当浪漫的故事、性感的内衣激活了你的择偶次级自我,原本从众的你会为了择偶而选择标新立异。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关注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最容易被侵入者威胁配偶关系时激活,好男人、好妻子的都由这个自我塑造而成。育儿型次自我:这个自我唤起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原本想出轨的男人在想想孩子唤起育儿型自我后很可能就能避免一场错误。7 个次级自我的理论或许不够科学完备,比如疾病型和自我保护型就有些分类不清。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有趣的试验证明了唤起次级自我改变人的选择的可能性,这点被商家充分利用,用各种广告语、场景塑造唤起商家需要的消费者的次级自我类型,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选择。就像我们大脑中有七个小矮人,会抓住时机替代平时理性的自我,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唤起某个层级的自我以对抗相反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层级。此外书中提到的生活史快和慢的理论,论述激进和保守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来源和表现亦是新奇有趣,有些道理,但是又太过简单。总之,这不失为一本轻松有趣又长知识的书,但也因其有趣而少了些严谨的数据和理论分析,让人半信半疑。

虽不严谨,但还是有启发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进化心理学近年大热,它将现代心理学原则与进化生物学理论结合起来,在研究人类种系进化史的过程中发现人类祖先漫长历史的进化过程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长久的历史积淀。但是进化心理学较之其他门类的心理学更加容易普及的原因是它强大的解释力。比如关于男性为何都喜欢年轻女性的解释,你可以说年轻女性代表繁殖能力,意味着男性可以留下更多后代;又或者为什么母爱超越父爱,因为母亲能确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父亲却不能。所有人文的感性的事情在进化生物学这里都能得到一个有关最终进化目的的解释。虽然这些解释还停留在理论方面,也尚未得到严谨的证明,但由于“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就这样传播开来。《理性动物》一书就是将进化心理学与经济学、决策博弈相结合,讨论人类所做出的决策是否理性。最终得出结论,人类的一些决策看起来好像非常愚蠢,但这些决策背后都有一个深层进化目标,是深层理性的进化决策。本书最为精彩的地方是作者提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7个内在的次级自我:自我保护型、避免疾病型、社交型、社会地位型、择偶型、留住配偶型、育儿型次级自我,当我们面对不同情况时会刺激对应的次级自我掌管我们的行为,以致于做出不同的决策。比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实验室的一项实验发现,男性在玩21点时如果有年轻貌美的女性观战,他们会变得更加热爱冒险(手里有16点以上还会再叫新牌)。用次级自我理论解释就是男性玩牌时是社交型和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被激活,根据各人生活史策略不同可以玩的保守也可以玩的冒险;但女性观战时会刺激择偶型次级自我,使得男性更会倾向于冒险来显示魅力。本书作者之一Douglas T. Kenrick是进化心理学家,因此本书有许多进化心理学实验案例,但出于严谨性的考虑,本书的理论终究只是一种解释模型,并不是百分百正确的真理。但这本书语言风趣,逻辑清楚,读来还是有许多启发。力荐。

理性动物的三条经验

经验1:不要以为别人是傻瓜最近很流行一种关于决策的观点是:人们的决策是随意的,具有非理性的偏差。其实这种观点并没有充分理解人们是如何做出日常重要决策的。决策几乎永远是有偏差的,有时甚至是愚蠢的。但如果你挖得再深一点儿,这些决策的偏差和表面的不理性从进化角度看往往是很有道理的。行为经济学家发现,在很多方面,人们的行为会过于简单,容易弄巧成拙、存在偏见。其实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偏见:我们都认为别人是傻瓜,而自己才是思虑缜密的天才。但我们探究得越深,就会发现人们的决策虽然有时看起来显得愚蠢不理性,却是被潜意识中某些理性的进化程序所驱使的。即使决策者不能解释其背后的进化逻辑,但人类的进化结果都会以符合进化利益的方式做出决策。因此,你别以为自己是个无所不知的理性经济人,最好也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弄巧成拙的傻瓜。这并不是说进化倾向总是把我们指向正确的方向。深层理性是为远古时代设计的,而非现代世界。在很多方面,我们设计出现代世界来反映自己的原始需求(例如用手机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但有时我们的进化倾向也会与当前环境出现错误的匹配,就像麦道夫之类的寄生虫利用了我们信任家族成员的倾向。进化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匹配,以及当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可能导致麻烦时,如何去纠正和避免。因此,要尊重你的黑猩猩本性,也要阅读《消费者报告》。经验2:理性的私利并非是你的私利古典经济学的决策模型假定大脑天生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适用于华尔街交易员之间的关系,或是消费者向陌生人买汽车的情形,但要描述大多数人如何做出人生中大多数重要的决策时,却是极为不妥的。与很多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曾持有的观点相反,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决策来说,市场经济学的模式都是错误的。这不仅适用于你的人际交往,也适用于你在工作中的决策。如果你在跟老板、员工或同事打交道时,不像跟陌生人买二手车那样讨价还价,那么你的工作体验会舒适得多。甚至连经济学博弈方面的研究都发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实际上赚钱更少,他们自私的选择激怒了那些本可以跟他们合作的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一项试验中,单单给游戏起名为“华尔街博弈”就导致游戏者减少了合作,也减少了收益。不要问你的朋友、邻居和商业伙伴能为你做些什么,试着问问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更愿意和这样的你做生意,而不是那个拿着餐馆账单斤斤计较的你。经验3:出门之前先问问其他自我的意见你的头脑中有不止一位效用最大化的银行家。一个人至少有7位不同的次级自我,每位次级自我都在根据不同的进化需要计算成本与收益,它们在下意识中轮流操控我们意识上的决策。认为自己的大脑中有位无所不知的华尔街银行家是不正确的,而认为只有唯一的决策者也同样不正确。实际上,那里面有不止一个你——有社交型次级自我,愿意跟朋友和同事分享人生点滴;有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喜欢拼搏取胜;还有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时时准备避开细菌。其他3位次级自我分别致力于繁殖过程的不同方面。择偶型次级自我,尤其是男性,关心的都是如何约到女伴,并愿意为此承担风险、耗费资源。而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则小心翼翼地在巢中孵蛋,对待同巢的配偶一般本着慷慨的交换原则:你付出多少爱就会收获多少爱。最慷慨的就是育儿型次级自我,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当家人快乐生活幸福时,感觉尤为满足。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最有可能在完成交易前刨根问底,这位自我运用的规则也跟华尔街那一套最为相近。我们在跟不同的人相处时,不同的次级自我会自动登场,它们也会被具体的威胁和机会唤醒。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们的出现;当不同的次级自我被提前激活时,人们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你也可以主动唤醒内在不同的次级自我。如何实现呢?你可以想象一本装着很多照片的影集,里面有你最好的朋友、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觉得性感的人、你觉得可怕的人、你真正崇拜的人。在适当的时间有目的地从中抽出一张照片放入你的潜意识,就可以唤醒那位在你当下的决策中拥有既得利益的次级自我。假设你要做出一个冒险的决策,它很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后果。例如,一位迷人的销售人员正在劝你赶紧买下一辆闪亮的凯迪拉克汽车;或是你在酒吧偶遇的美丽女子正在问你是否需要三陪服务。如果你是一位像猫王一样富有的单身男性,也许无须犹豫;但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悔做出这个决策,就可以在大脑中抽出你可爱的小女儿的照片,激活那位偏保守的育儿型次级自我。你所有的次级自我都有可能被卑鄙的寄生虫所欺骗,就像戴比尔斯诱惑每位次级自我为自己挑选一枚钻石戒指一样。当然,你的次级自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例如西南航空激活了员工的育儿型次级自我,工作感觉像是家庭事务一般。在合适的情境下征求合适的次级自我的意见,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中的重要决策。

高级生存法则

高级生存法则偷爱警/文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很相似,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人类主宰这个星球,而不是黑猩猩?生物体系当中,黑猩猩与人类的差距差在哪?人类懂得工具的研发和使用,黑猩猩也可以,但黑猩猩的进化步骤,明显要比人类,滞后了很多。人类从生存环境中,汲取了生物多样性的标本,运用到自身环境条件当中,而黑猩猩明显没有这样的思维意识,他们依然是整天吃吃喝喝,悠哉悠哉的活在丛林之中。人类拥有设立、改变、推翻一切规则秩序的手段、能力。生存环境的改变,也因为人类的存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生存法则,没有人类复杂,只需要遵守族群之间建立的丛林法则,不去轻易的打破它,挑战法则,黑猩猩的生存,就不会遭遇灭顶之灾。似乎黑猩猩的简单生存,是在演示给人类看的,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人类最原始的雏形。人类无比强大,人类改变了自身基因,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次级自我的影子,收益聚敛,利益膨胀,成为新的生物法则,人类智慧,被次级自我的影子烈火,熊熊燃烧,自身发生了质的改变。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差异。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没钱人,会面临没钱的窘境,生活压力很大。有钱人会不断地投资,不断的让钱生钱,财富扩大。没钱人,要么整天抱怨连天,要么就是怀着暴富心理,搏杀每天的黎明与黑夜。有钱人的烦恼是怕钱财散尽,他们需要钱财不断的增值,才能安抚自己对财富的渴望,才能体现有钱人的人生价值。没钱人整天度日如年的困顿当中,郁郁寡欢,不能自拔,渐渐地丧失了对财富的渴望,安之若素,成为没钱人最终的归宿。根据作者的分析,有钱人的生命期是短暂的,他们所携带的财富欲望,会让财富从一个峰值,跌入谷底,来得快,去得快。次级自我的启动装置,会让有钱人陷入到惶恐不安当中,而没钱人,也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启动次级自我装置,宁可一无所有,也要在生命结束之前,博弈一把。非理性的人类,会在怪诞行为学当中,渐渐发现,最初的自我,扭曲变形,不可预知的未来,是不估量的恐惧,不测和未知因素,影响了人类理性的思考。在理性面前,人类伪装的一面,拟画的很完美,很有魅力,但还是逃脱不了理性的回归。多重人格特性,7种次级自我,表现在人类非理性的层面上。人类在创造特性的同时,也在回避、隐退、躲闪理性性格最绵软的部分。第一,人类会爆发出,原始的野性(生物本性)。第二,人类会随着环境,变得自私自利,生怕被社会挤压和排斥。人类必须制定更加严密高级的法则法规,才能让生存几率得到提升,优胜劣汰的规则,必须体现在自身利益上。第三,人类造就的高度文明,物竞天择的生物体系,成就了极致的极端主义。人类理性的特征,在自然形态下,变得抽象。有人觉得这是新文明的起点,有人说这是人类步入文明退化的开始。看似枯燥的社科文学,带有很强的哲学味道,啄出一点别样味道。在看到自我利益被释放出来的时候,要想象另一个次级自我的存在,他会帮助自我复位,自我平衡,满血回归到理性的起点,哪一种生物是完全进阶的,似乎没有,那一种生物是完全高级的,也没有,纵然人类有非凡的智慧,创造力,强大的征服能力,人类也无法挣脱理性的安全线,同时也无法摆脱贪婪和懒惰的腐性。


 理性动物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