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535488838
作者:李军奇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漂泊流浪人的告白书。
多少年恍然而过,
故乡、故土、故人、故事……
致那些在外漂泊流浪的人,愿你能读懂他们的内心。
无论你我是否奋斗在路上,无论你我也都难免存在隔膜。
故事中,有你也有我。
愿我们真挚的内心不再孤单寂寞,
在面对无奈与孤独中,诚恳地寻找自我。
那些敲动内心与灵魂的话,说出来,就是一种勇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故乡上流淌的童年与青春
我审视着乡村,
时光的印记在串联、填补,
世事变迁,人情冷暖。
我寻梦远方,身在异乡,
回望故土,一份份温暖的情,
不时涌动萦绕,
纵使风烟漫漫,又飘零何惧?
原谅,是一种岁月的成熟 002
我的光阴,被那火车串联 010
山乡巨变,道不尽的世情冷暖 013
出师有名,行必致命 016
山水变迁,总有母亲的诉说萦绕 018
眷念亲情,以金钱真挚表达 021
岁月过往,破碎的校园留驻心田 024
清明节的遐想 027
又飘粽香,难忘那一口香甜 030
沉醉在家乡的秋野里 032
被焰火灿烂的时光 036
失去“跑鞋”的朋友 040
风烟漫漫,无惧飘零 043
第二章 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乡人
我曾自卑地看待自 己, 但生活 总 要继续;
我曾怀念过去 ,
但现实总需要直面,
彪悍的人生里,你可曾看到强大的灵魂?
我们之间的那条板凳,
就是心的距离,
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 乡人。
因为迷茫,所以奔跑 050
凡是概括,必有遗漏 054
寻回自己的热爱 058
无视星空的璀璨 061
不做旁观者 065
剥去商业的道德外套 068
揪出“潜伏菜” 071
为豆腐折腰 074
用空间兑换幸福 077
彪悍的人生需要解释 080
被磨损的美好 083
真屠夫,裂古开今 086
心中的小板凳 089
人生莫道不销魂 091
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乡人 094
第三章 愿使岁月静好
愿有来生,我能懂你。
无论好坏或绝望,忠于自己的内 心,
留有一片天地,
看得见文章,看不见游魂,
拯救自己,才是最大的生存意义。
愿使岁月静好 102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105
鲁迅的好玩和绝望 110
敢于拒绝的聂绀弩 113
一个老人对抗着一个民族 116
你的偏见,不该如此 119
忠于内心的是与非 123
幽暗岁月中的精神之花 127
被“兜风”的芸芸众生 131
让步是一种能力 134
不想让身影被黑夜掩埋 138
第四章 老猫不死,只是境悲凉
老猫身渐老,境悲凉,
你我是否也会有如此模样?
它们的世界,映照着我们,
无论生死相依,攀附信任;
无论江湖无情,美丽无罪。
活下去,才能发展。
老猫不死,只是境悲凉 144
一场无法仲裁的谋杀 151
生死相依 154
爱的残酷 157
攀附,也是一种信任 163
江湖无情,美丽无罪 166 食铁鸟的真相 168
第五章 说出隔膜,是最真挚的坦白
怕说出心底的话。
我试图理性地自我反思,
唯独发现心灵的残缺,
不完美,才美。
我们总要坦然面对,别怕隔膜。
说出来,便是最真挚的坦白。
爱得辛苦,只因吞下刀锋 172
暗夜何其短,白昼何其长 175
当战争不可避免 178
残缺的心灵,不确定的爱 181
不弃不离残山剩水 184
灵魂与信仰 186
隔“纸”相视 190
滚滚热情 193
人性与皮鞭 196 深刻的自卑 199 轻轻地离开 201
天地空荡,神气浩然 204
当凯撒脆弱时 207
看得见文章,看不见游魂 209

内容概要

李军奇,生于商州,求学于长安,入行于长沙,跋涉于广州。媒体人。他多年来辗转于电视、报纸、网站和杂志之间,以质朴的自我行走于世间。在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奋笔新闻时,他曾忘情于探索人之内心、自我与周遭世界,反省自我,读懂这个世界。《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系作者第一本随笔集。


 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一场寻找父亲的人生旅行——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刘浩冰在中国传统家庭里,父亲的角色高大至上,弥漫着不容挑衅的威严,带有“专制”“暴政”的意味。然而,这种形象色彩的涂抹不止从一个人口中说出。我曾与一位年逾五十的朋友聊天,在他儿时记忆里,父亲每天回家都会等待着母亲提前做好饭,不差一刻地端上来。孩子们用近乎痴狂的眼神死盯着桌子上的美味菜肴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偶尔哪天父亲高兴了,赏赐一口、哪怕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花生米,孩子们便高兴地欢呼雀跃。那桌饭,是父亲的专有。当时听闻这一切,我迟迟不能理解,更无法接受。一个被人看作温馨和睦的家庭,难道就是因为存有这种“专制”“特权”?在今天看来,已属不可想象的奢望。如今,看李军奇的文章,我才渐趋读懂了这一切。同样,在军奇的记忆里,父亲也是如此专制、不通情理。他与哥哥、三个姐姐五人,集汇出了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集体记忆,而这段记忆的中心便是父亲。军奇的父亲是对非洲援建的职工,曾经修建坦赞铁路,这在外人看来笼罩着一种令人欣羡的神秘想象。但是,这种光环在五个孩子眼中恰有难以言说的种种。他与孩子们格格不入,丝毫不顾及孩子们的切身感受,接受他只是因为父亲:哥哥高中时跟随父亲在外读书。有一年过年,父亲留下一点钱后,在未征询哥哥意见的情况下,就只身回家了,其时哥哥并不会做饭;大姐顶替父亲到铁路上班,父亲带着大姐办完入职手续,就悄然回家,也未做过多交代,其时大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对外面的世界她尚有惊惧;二姐出嫁那天,父亲无缘发火;三姐冬天专程跑回娘家替父亲劈柴,碎木飞起,崩伤三姐的额头,鲜血直流,父亲居然没有安抚,反是责怪,冷冷旁观……这样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冷漠、专横、不通情理?这是一个真实的父亲么?因此,军奇面对父亲太难执笔,以至于怕自己笔下的父亲太过真实而让其形象黯然失色,甚至当哥哥催促其写点父亲的文章时,军奇也一直拖延踌躇而不愿执笔。恍然经年,军奇身为人父,突然化身作父亲,让其有了更多的体悟与感慨。他渐趋读懂这个世界,人情冷暖、变迁时事。在繁华热闹的都市洪流里,他勇敢朴实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逐渐懂得了父亲当时的艰辛与责任,也同样了解着自己。身为父亲,就要承担养这个家,这是一种义务。就在这样的逻辑下,军奇的父亲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我说了算。父亲有自己的话语,不用顾忌他人的感受种种……此时,我恍然理解了同事所言及的父亲饭桌乃至家庭的种种。在当时的年代里,父亲在外打拼,所承受的更是风霜凛冽,万千风雪不惧。卸下伪装,卸下逞强,回到家享受着自己一个家的世界……军奇曾经见过父亲年轻时候在非洲双手叉腰、器宇轩昂的照片,见识了他的绚丽光彩。然而,后来记忆的留存里却总是他的倔强与暴躁,记得他的铁血与寡言,而不了解他的任劳任怨,更不了解作为长子十五岁出门求生的磨难与委屈。有其父必有其子。军奇自己也承认不可避免地遗传了父亲的坏脾气,而他的好,似乎并未继承,明了这点,自己心生恐惧,如同被突然提升到悬崖的边际,心虚胆寒。于是,也想极力躲避,也试图改变。从某些角度上而言,如今的自己,是父亲赐予的——太想脱离“暴政”,寻得自己,于是背井离乡;太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所以总能设身处地,与人为善;尽量理解他人,可以对自己狠一点……父亲犹如参照物,他映照着自己,看出自己的小,不时提醒自己凡事不可妄动。不过,父亲的形象高大抑或渺小,都在那里。他对与错,如今都能被理解了。多少年来,寻找父亲的过程,也是在寻找着自己。父亲以其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以及整个家,“专制”“暴力”的偏见回溯到当时的语境,也能化为浓浓的爱意与温柔。曾经执着一生的父亲几年前荡然离去,再次回溯他的种种点滴,执拗的格格不入,也化为能够印刻进心田的亲情散入心胸。没有了偏见,目力所见,皆是温柔。
  •     我喜欢这本书中淡淡的乡愁,还喜欢作者臧否人物的坦诚,最动人的篇章当属怀念那只老猫黄怜,窃以为此篇本书最佳。一谈乡愁,免不了谈父母。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本质就是分离。我们总要向过去告别,因此年岁推进,成长的印记便在回忆中清晰可辨了。未成年时,父母庇佑,等到他们老去,我们长大,彼此的距离就这样拉开了。而当我们成家立业,抚养孩子,这又是切切实实参与到新一代的早年生活之中去了。但我们也仅能陪他们一段路,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的分离。无论如何,我们与孩子们的联接,以及所处的环境,便成为他们未来乡愁的一部分。在这本书中,作者所讲述的事情,相信今天的中国有一大批中青年应该感同身受。因为这一代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出身农村的人有相当数量去了城市,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中,这批人是巨大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他们有机会书写这种奇特的感觉,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触很深。比如,连接中国城乡据点的绿皮火车,因为作者家乡的偏远,因而显得具有某种特别的诗意。这个在想象中的巨力怪兽,先后让他见识了“狼狈”和“丰富而鲜活”,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绿皮火车充当了乡村少年真正接触这个社会的窗口。恰好,我自己也来自山区农村,后来变身农民工,在家乡和北京之间频繁来往,也几乎经历同样的情感历程。所以,他说得这些事情,竟然令我生出些许感动。说实话,我都有些忘掉许久以前那种青涩和不安了,但看到作者的文字,还是一下把人拽回到了过去。再比如,作者对村社道德衰落的哀叹,这几乎具有普遍性,我与周围的人们聊天,那些出身农村的朋友,哪怕是有最强烈的爱家乡情怀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几十年的时间,世情变化之强烈迅猛。不知别的地方,像我的家乡,因为有煤,由贫变富发展特别快,所以这种变化格外显眼。很小的时候,乡邻之淳朴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如今大家堕落得不成样子。家门口的马路被压坏,坑坑洼洼尘土飞天,没人维护。贫富差距拉得巨大,嫌贫爱富的风气十分重,过去人们讲有德无德,而今天的乡村大家鄙视的分野是有钱无钱。《眷念亲情,以金钱真挚表达》这篇,让我想到关于穷亲戚的各种故事。我在网上不止多次看到相关事例。其实,逃出农村的人不少和老家的人一样,大家五十步笑百步,都过得苦哈哈,但外面的人在老家的人眼里还是有些本事,因而总是会有各种不合常理的索取,这也就引起了一部分人反感。这些事实外化成网络上的各种吐槽帖,最典型的就是凤凰男补贴家用。这其实是一种反哺模式的极端化表现。实际上,大部分的情况,只是出来的人用金钱表达一种感谢而已。天下只要还有背井离乡的故事,就永远不缺这种事情。当然,不管社会如何变迁,生命记忆中的亮色,永远是童年的河流,家乡熟悉的美食,田野的芬芳,以及逢年过节时那种欢乐的氛围。这些东西藏在作者描写村庄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我喜欢这些篇目的理由。我不是很喜欢作者臧否人物,但是我欣赏他的真诚。他说“贾樟柯在各种场合都不自觉地缅怀着一个县城青年街头迷茫与内心单纯的青葱岁月。”这似乎在暗示贾是在诗化自己的过往,但实际上作者也在诗化自己的过去,他说:“家长一方在外的乡土少年,容易诱发对山外世界的想象,容易改造乡土的胎记。比城镇青年更诚实与拘泥,比县城青年更寡闻与笨拙。”也包括他聊许知远,对许做了很多引用和分析,对他作为“精神贵族”持有赞赏态度。与贾是县城青年不同,许在作者眼里是乡镇青年,他们是这两种青年中能干预主流价值观的人。许知远说自己对物质都市感到不舒服,作者认为这是精神贵族的习惯性抵触。这种自我认同,很知识分子气。接下来讲陈佩斯、李嘉诚、巴菲特等等,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谈对钱的看法了。这部分讲的很实在,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努力挣钱吧。再鄙视金钱,不是公子哥儿,就是智商低下者。我比较喜欢他关于“利己”和“利他”这一对哲学命题的讨论。这个事情我相信作者体会会很深,因为从乡村真正融入到城市,需要一个人贡献自己的才华和精力。这里面如果没有利他主义做引导,一个人做事就会永远带着怨气,利他当然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正如作者所说:利他是要把行业或者外部环境当作自己的生意来看待, 从长远角度考虑发展的商业哲学。正所谓,以其无私成其私。据我观察,无论是县城青年,小镇青年还是乡村青年,是否悟得到这层意思,很可能是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作者还聊了张爱玲、胡兰成、鲁迅、聂绀弩、沈从文、张兆和等,因是仰视,所以有一些平淡的小事,竟看出不可思议来。这部分喜欢这个话题的人可能会有共鸣吧。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老猫不死,只是境悲凉》。这篇文章,描写平淡,但极有张力。这只叫做黄怜的猫与父亲的关系写得很好。因为老鼠结缘,父亲养了它。十年间,可谓“战功赫赫”。但猫吃老鼠,要把老鼠叼回家,这点父亲不喜欢,于是梁子就结下了,后来他的父亲甚至把门上的猫洞都堵了起来。这期间的斗智斗勇一定还有很多,这对奇特的猫和主人的关系令人遐想。这只黄猫在五年头上曾经出走过。未出走前,黄猫最肥的时候像只小狗。后来因为不吃剩饭,被作者父亲打了一顿,这猫就走了。两天后,归来一次。以后出走就成了家常便饭。也过过那么一段自由散漫昂首挺胸的日子,但是毕竟上岁数了,威风不再,作者再见它时都变成了一只瘦猫了。而且性情也变了,与从前自作主张蹭裤脚不一样,现在它的眼里满是谨慎和时光的艰涩,还有一股厌世的模样。猫的一生简直和人的一生没什么两样。生命的脆弱、绚烂、悲壮、湮灭,猫与人同。一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地球脉动》,我从老猫的故事里同样看到了“生息的繁盛与冷血”。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重意义,他使我长时间想起我的父亲。我家也多鼠,但我爸不爱猫。他与老鼠们和谐相处,靠得是主动喂养它们。多年以后,我还曾记得,某个深夜家里两只老鼠倒腾鸡蛋,我的父亲不去喝止,而是推醒了在旁边熟睡的我,悄悄告诉我不要声张,然后我们父子欣赏了堪比动画片的老鼠偷蛋的场景。总之,读这本书让我想到很多过去的事情。我不太喜欢咀嚼这些记忆,更愿意花精力思考未来,所以很多事情变得很淡。每当想起记忆深处的那些小事,就突然会感到生命的无奈,我们都在奔向死亡的深渊,在还能呼吸的岁月里,也只有这些时刻,我们平静、诗意,而其他时刻,则投身到世俗的洪流之中一去不复返。
  •     在这个贫富分化、物欲膨胀与文明冲突的大环境下,生活仿佛失去了原本的美好,作为农村人的我们想要扎根城市,默默地挤破了头,只因为条件好、待遇好、教学条件优秀;而城市的人则在赚的满满当当之后,不满足现状,把手伸到了农村,把房子盖在更高雅的地方,把孩子送到了国外;也有些人为了出名、成名而另辟新径,甚至有的无所不用其极,那种残忍的做法令人发指。人们都在努力得到更好的,不能说这种想法错误,只是若真的比较起来,恐怕我们永远也追不上富人的脚步。虽然我们仿佛已看透一切,但却似乎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只能在当前的状态下苦苦挣扎。《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媒体人李军奇用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故乡的人和故事,用他的视角告诉我们生活的真实面目。在书中,作者用断断续续的文字表达了对父亲、对故乡的爱意与怀念。尽管少时因为想脱离父亲的“暴政”,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如今的他。也许人都是选择性记忆的动物,在失去之后,当初不怎么美好的事物如今想来也是温馨的回忆吧。这是一本散文性的随笔集,内容丰富,充满了真情实感。有对故乡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残酷描写,有对时事的评判,也有对诸多文人的平静诉说,更有对生活的诸多感悟。一篇又一篇的故事,读起来随性而自由,想放下时便可放下,想拿起来便能继续阅读,没有丝毫不畅快的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故事中的人或者事情,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让人格外亲切。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矛盾与纷争,有时候陷入其中,真的很难看不明白。正如作者所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隔膜。”无论是亲人、爱人、朋友,我们都会有不理解对方的时候,所以看不懂才是正常的,承认自己看不懂是诚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试着多沟通,去化解隔膜的存在,让彼此更亲近,一起携手去面对世间的不美好,一起体验人生,一起感受生活,共同去摸索不可预测的未来。懂,一个简简单单的文字,想要弄明白确是不容易的,或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寻找答案。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散文
  •     这是一本漂泊流浪人的告白书。
  •     没有同情,我们都是异乡人。淡淡的文字,深深的感动。
  •     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很多观点和文字都挺有趣的,适合放在桌边,随手拿起来读一两篇。
  •     感冒得睡不着,终于看完这本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