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恬巷25号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5053183
作者:陈建光
页数:305页

作者简介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德国留学生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寻找的私人心灵游记。作者以诙谐而淡雅的文笔温情地叙述了留德八年的浮光掠影。在风格上接近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文体上涵盖了散文,游记,随笔,短篇小说,短剧本,诗歌。
该书分为三部分:风,雅,颂。风:人文趣事,留学悲欢。雅:美文共赏,聚合流散。颂:激扬文字,禅语心笺。
如果你喜欢德国,或是向往异国生活,或是喜欢三毛的叙事与文笔,或是期待一次彻底的流浪,你都会爱上本书。
爱上了烟火,迷失于游荡。

书籍目录

代序(王广州)        Ⅱ
零语心笺(德文)
Bei rot / 93
Die Strohpuppe / 227
Vier kurze Gedichte /295

乐学 2
家有“芳邻” 6
中国迷比托 14
小土豆谈恋爱 20
天浴 30
磨洋工 42
最后的愤青 52
狗男狗女 64
素人庖丁 80

吟游心情 96
春色 110
有情 126
秋凉 140
遇见 154
西班牙舞曲 162
飞越疯人院 174
梦恬巷25号 190
情人 204

原野,自助
花田及黄疸 230
白雪王子 242
每天 250
日暮 260
望天 276
读书 284
留学德国,人间烟火(代后记) 296

内容概要

陈建光,笔名童童,留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  Bayreuth),教育学硕士。旅德八年,归国后任英、德语教师。译有“文学大师经典绘本”等作品。


 梦恬巷25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都说书分两种,一种向内,挖掘心灵;一种向外,记录人世的光怪陆离。而一味向内未免流于清苦,一刀刀地解剖自己。一味向外的文字则往往不能痛快道尽心中苦甘,既要细致描述,又要留有足够的余白,让读者“自由”地去揣摩自己的心思。因此每遇到能自如地将内外团在一起的书都欣喜异常。既随作者去云游一番,又听了一个人的故事。偶尔会在听到一些伤人的话,看到一些互相伤害的事时问自己,人究竟是怎样长着长着就在时间里分了叉。只是有些人似乎永远懒于这样的追问,将他们的起点抛之脑后。而有些人总还执着提点着住在这奇妙生命里相同的本真。刚刚是第二遍读完这本书了。最初发现这本书是因为在城市之光书店门口的好书榜单上见到,只是被书名吸引,对内容全然不知。而大学专业正是德语,买来一读,不禁暗笑和这内容冥冥中一点点的缘分。一年半前第一次读完只觉震撼,佩服作者将心思印于纸上的细腻功夫。现在学了一年半的德语,虽然还没开始我的留德之路,但是还是得到了更多的安慰鼓励,也对书中所记更添一分亲切。如果今年的留德旅程真的成行,我要带上这本书一起,也要记录下那些于我不可多得的人事物。
  •     Er ist nur ein Kind(他只是个孩子)——写本文致童童(陈老师)及他的散文集《梦恬巷25号》   周四的下午收到了陈老师寄来的书,恰好晚上没课,便开始阅读。原想只先看一部分就好,却没想,拿起便未放下。也曾读过一些游记散文,各色名胜,旅游,却终脱离不了游记的限制,同样地点不同相机拍摄的同样风景,只是换了时间,换了人物,换了对于景色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渐渐读得多了,也就没有了更多的感受。   “爱上了烟火,迷失于游荡”,扉页上老师亲笔写下的字。烟火,烟火,飘渺的升起,四散,破碎;游荡,游荡,到哪里都是流浪。看着像孩子一样认真的字,在想,他到底会是个怎么样的人。于是,扫过目录,一篇篇翻看开来。   刚开始读《风》,讲公寓相识的小跟班“小土豆”,红烧肉事件等等,读起来很轻松,时不时的笑着,心想,这作者怎么这么轻狂,语言张扬,也这么孩子气,竟然和狗过不去,但渐渐地,一篇篇读过,在笑中也读出了泪,看到了留德的辛酸,却又读出了他的坚毅,一如寒冬中独树枝头的嫩芽,抑或破涕为笑的孩子,面朝阳光,笑靥如花。读着那些诗,散落的心情,想到了安徒生童话中冰雪皇后的玻璃碎片,冰冷,美丽,却刺痛,具有妩媚的魔力。   不知疲倦的读着,《雅》,在读完《梦恬巷25号》后终于读不下去了,是痛,是不忍,是对同样梦中陌生景致的追寻。在这无比现实残酷的世界,又有多少能沿着梦追逐着,相信着那些灵魂飘渺的不定的记忆,抑或前世的过往。只有那些不愿长大的孩子,他单纯的相信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单纯的眼睛里透出的是空明。一个忧伤的孩子,一个简单的孩子,一个不去争抢世界,拥有自己一大堆“玩具”就可以玩上一天的孩子。   我们总会在人群中感到无所适从,总想去逃离,寻找到一片可以让心灵安定的地方。我们总想去绝对的安静,不食人间烟火,但到最后发现,还是对周边这世界充满了依恋。我们习惯用图片文字记录感知这个世界,但真正的美景却一直停留在心底,化成了血与肉,融在身体里。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不为世俗名利,只求图个生活的安静,不断去寻找我们灵魂的故乡。   有人说,一个人想要寻求改变,但在二十岁之前还没有行动的话,那么,他这一生应该也就如此了。童童不是,怀揣着梦想,改变,独自一人面对家人朋友的反对去了德国,异国他乡的孤独,语言的不同,累中笑了,笑中哭了,哭中迷茫了,迷茫后却更加坚定了。梦中的梦恬巷,美妙的如童话里的梦幻岛,我们就这么一直的奔跑寻找,爱上了她绮丽的花纹,爱上她鲜红的火焰,梦里一切夺目浓烈的色彩让我们眩晕,找不到方向。梦恬巷啊,梦恬巷……   喜爱叔本华的文字,多半也会悲观忧伤。不曾记得谁说过,一个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他感受这个世界太深,悲悯,孤独,无助。透过文字,却读到了他的悲伤。心如止水,水止,亦不止。仿佛,渐渐,一个如带着淡淡忧郁男子的身影清晰起来,望着天空深邃的眼眸,孩子般……但愿,能跨越时空的界限,透过文字,逐渐懂得……   In aller Ruhe genießen wir   Weint die Nacht   der Traum wird zerbrochen   ein Blatt ,zwei ,drei
  •     本书的作者陈建光,是我们在德国多年的好朋友,却一直很少叫他学名,而是唤他的英文名字Jeff。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像如果正理八经地叫李宇春、罗玉凤,总感觉是电视台在念人大代表出席名单,但一说春哥凤姐,马上就神韵兼具了。直到今天,每次看到或听到陈建光这个名字时,我还是会恍惚一下,定定神之后才能明白自己和这个人的关系。前几年有一句很滥俗的流行语,说生活就像被XX一样,与其如何,不如如何。而Jeff永远都要先挣扎一番后,才开始享受的。当然了,他自己对此的说法要比我的雅致许多。和众多国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一样,Jeff刚回国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水土不服,直到有一天,他在给我的信里说,自己就像一朵莲花,终于适应了周围的一滩泥泞,在里面扎下根来,甚至能够开始从中吸取养分。我回信自然写了很多鼓励他的话,却忍住没有纠正他的一个逻辑错误:真正的莲花是从种子状态时就长在淤泥里的,先发出芽,后开出花,而Jeff自己这朵莲花却像是从别处整株移植过来的,对身边的乌七八糟充满诧异和恍恐。其实这也正是海归们的典型尴尬。Jeff经常无奈地说自己一直在两种文化之间劈叉:在德国生活无论多久,你在别人眼中永远都是一个外国人,而回到国内,经过这么多年的时空隔阂,你也已与这个貌似熟悉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位奥地利作家曾对这种处境有过最贴切的描述:Das Fremde ist nicht Heimat geworden, aber Heimat fremd。用中文说就是:异乡还未亲近,故乡却已陌生。无论出国这件事在当今中国已经变得多么司空见惯,能够走出去的人们对此还是充满了幻想和期待,甚至把此看做人生的一个全新开始。但除非你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比如abc,否则不要指望国外的生活会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所谓出国,就是你作为异国他乡永远的少数群体,带着20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生活烙印,这其中美德也好,恶习也罢,与当地主流社会不断发生融合或冲撞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内心深处你还是保持着原本的定型模样。而Jeff就是这样一个自始至终的性情中人,在德国这么多年里,一如他出国之前和回国之后一样。他是个典型的愤青,真切地忧国忧民,在国外关注国内,针砭时弊时也有了新的观点和视角,但如果听到外国人说中国一句不好,他又会掐着一瓶啤酒,手口并用,操着对方的母语和人家争论到半夜。Jeff在中国人圈子里以性格随和著名,尤其是我们这帮最要好的朋友,和他开玩笑,无论言语还是肢体,可以永远无底限(当然了,Jeff一回嘴,也能把我们损得体无完肤,他的一句座右铭是:对付流氓的最好办法就要比他更流氓)。Jeff常年还交往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这些人和我们的中国朋友圈子却并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周末假期,Jeff经常要在我们两边的聚会中飞奔穿梭,来回赶场,可见他多么的人见人爱,中外通吃,风头一时无两。不过我们曾经一度担心Jeff这柔弱的性格和身板,会不会在洋人圈里遭受蹂躏,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高大的德国男生跑到我们的中秋节聚会上找Jeff,只见他自信地跟我们所有人打招呼:“Hallo!我是傻逼老外!”众人爆笑,德国男生还扭捏地解释道:“这是Jeff教我的中文,说这是我名字的中文意思。”再看Jeff在旁边一脸得意,德国男生则媚笑着对他低眉顺眼,我们顿时欣慰地感叹道:“看来这货在外边吃不了亏啊!”Jeff是一人来疯,聚会时惊世骇俗、放浪形骸的举动,屡屡颠覆老外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曾有一德国女生指着嗨歌狂舞的Jeff花容失色:“我还以为中国人都是很内向保守的,看来我错了。”我赶紧安慰道:“你也不用太惭愧,Jeff这种奇葩我迄今也只认识这一枚呢!”而真让Jeff在家独处上几天,他又会安静地在阳台上晒晒太阳,于慵懒的午后,顾影自怜地喝着咖啡,写出篇篇美文。这样的性格听起来似乎有点拧巴,但扪心自问,我们谁又不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呢?区别只是,他在卖弄疯癫,而我们在故作正经。我们还在左顾右盼迎合世俗,而他已经心无旁骛本色出演。另外一个在国内容易产生的幻想就是:国外生活总是充满新奇,一事一物凡可入景,人们言谈举止也皆迥异于我族 ── 简言之,就是把国外风光片的浏览印象等同于国外生活的日常感受。但除非你是蜻蜓点水的游客,否则任何一个起初哪怕再陌生的地方,在你安家落脚的几个月或是最多几年之后,都会变得熟悉亲切却又单调无趣。一条你每天都要穿过的街道,一个你经常光顾的超市,一辆每天都准时到站的公车,一段每天播放的电视广告,百年不变的市中心广场,永远漫无尽头的德国冬天……这一切细节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轨迹,既给了我们一种踏实确定的安全感,却也周而复始,让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变得麻木迟钝。当对这个国家的各种表象都开始审美疲劳后,如果还想过得有滋有味,就得继续保持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咀嚼日常琐碎里的微妙乐趣。Jeff是怀有这种心态的,这是他能够写下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对我们的一则启示。其实想想,我们在国内学校里谁没碰到过几只如书中保加利亚彪悍女一样的极品恐龙?而那个情窦不开的木讷小土豆又是不是很像大学时的同宿舍兄弟?人情世故本是世界大同的,但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微不足道,非得配上外国面孔才显得异域风味,那就是矫情。如果我们只是把Jeff的这本书当做风趣的国外游记,而没有藉此对自己的当下生活进行反观,那就未免过于肤浅。而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即使让我们拥有Jeff同样的经历,也注定活不出本书中的五味杂陈、充实多彩。说到心态,Jeff所体现的还有一种超然和豁达 ── 好吧,我承认,我刚才装13了,这几个溢美之词把我自己也给说恶心了。最贴切的其实还是那个一字包罗万象,让人回味无穷的伟大汉语:“贱”!当年和Jeff一起打工时,我们这帮工友便互相以“贱人”相称。在那个空旷阴冷的德国仓库,我们打着喷嚏、擦着鼻水,干着机械的包装工作,当旁边的德国工人还在徒劳地抱怨劳动条件太差,喊着要争取劳动者权益时,我们几个总是嘿嘿笑道:“艹,条件真好的跟度假似的,还轮得到我们来干啊?我们就一帮傻逼老外(这词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干个破活,不就为挣几个吃饭钱嘛,哪来那么多事!”我们互相高叫着“贱人”插科打诨、加油打气,顿时有了一种患难兄弟的情谊,成为我们对那段邋遢疲惫的打工冬日的温暖记忆。“贱”是“自贱”的意思,但绝对不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且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这帮中国学生的处境也远没有那么惨,这一点我们也是清楚的,哥儿几个精神上高贵着哪。但这个响亮的称谓就是为了打破我们心里的犹豫和矜持,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不再怨天尤人,不会自怨自艾,废话不说,痴梦不做,目的明确,知足常乐。Jeff堪称我们这种精神的化身、图腾、代言人、吉祥物:看着他那吹弹可破的芊芊玉手在灰堆里上下扑腾,连我们都觉得暴殄天物,明珠暗投。感冒头疼、割手扭腰,Jeff却从来轻伤不下火线,而这样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只要够付房租、够吃饭、够买烟、买啤酒,凑份子、会朋友,每月节省些许,年底还能出去旅游度个小假,他就心满意足了。Jeff回国以后还是如此,整天最挂念的是实现自己的写作和育人理想,期间上过当、受过骗,虽初衷不改,几年下来却也依旧没车没房没存款。这曾经给他造成过麻烦。他回国一年后打算重回德国故地重游、走亲访友,在北京德国大使馆面签时却提供不出任何个人经济能力证明,险遭拒签。好在他毕竟在德国混迹多年,签证官看了他护照上之前汗牛充栋的居留记录,最终打消了眼前这个身价相当菲,却又穷得一脸坦然的人,打算偷渡德国,潜伏中餐馆,暗无天日打黑工的怀疑。这件事却没有对Jeff 有任何触动,普通人会由此产生的挫败感、自我怀疑,无地自容,进而亢奋立志、刻苦钻研成功学,用财富改变命运什么的,在他这里都是浮云。这也算是“贱人”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知道这其实也符合国内目前最流行的屌丝称谓,而且那种自我解嘲的语气也是异曲同工的,但我始终很排斥这个叫法,因为这个词字面的直接意思,总让我强烈地怀疑使用者是个下流猥琐的露阴癖,根本配不上我们冰清玉洁的Jeff同学。更何况Jeff严格来说根本不算屌丝,他其实家境很好,有高干退休的父母和生意兴隆的兄长 ── 我知道在这里强调这些会显得很庸俗,但如果不说的话,“穷且益坚”也许只会成为别人眼中“吃不到葡萄”的酸腐气。尽管作为家中的老幺,Jeff从小到大“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依然严拒了家里人所有经济上的支持,自己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跨着中国特色的电动车奔波于郑州街头,他说看重独居的清静,可以让他一天下来,夜深之时还能舞文弄墨。他现在自己开班教课了,作为他知根知底的朋友,请允许我面向他的学生们插播一条广告:真正不爱财的人从事营利性活动才是最靠谱的,因为无论生意好坏,赚钱从来都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想探究陈老师办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参考他的德国教育学硕士背景以及本段文章第一行。)当Jeff还在践行着他的两大理想时,主流的国情还是“天下苍生,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这年头,当房奴车奴们大半辈子都在为银行打工,感叹自己多苦逼时,很多人却在羡慕他们起码还能交得起首付,能有当房奴车奴的资格。所以还是鲁迅英明,N多年以前就一语道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不外乎两种:坐稳了奴隶和求做奴隶而不得。Jeff算是跳出这种活法了,既然无车无房,便也无牵无绊,所以可以飘荡,所以一直在路上。但像他这种心气的人在当今社会闯荡也并不容易,尤其是背负海归的头衔,世人对其评价时会更加挑剔严苛,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他冷暖自知。所以我坚持认为,海归目前在国内绝对是弱势群体,媒体上的对此相关报道早就从多年前的婉拒高薪、回报祖国,变成了现在的留学垃圾、不符国情。这也激励或者说刺激了我们这些海外中国人卯足了劲要在国外名利双收,将来衣锦还乡。而在此时,清心寡欲的Jeff却在后记中写道,希望以一本书向父母证明,他的每一次决定都有缘由,他的每一寸光阴都不曾虚掷。相比之下,我们终究还是一介俗人。如果把生活只是简化为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那么无论你自认多么成功独特,早晚都会在别人那里找到自己生活的翻版。而你所曾经渴望追求的一切得到后,都会逐渐成为你熟悉甚至后来开始厌倦的一部分,耗其一生,到头来却只换得和别人并无二致的生活。当人生的轨迹很早就被预设,年轻时便已看到自己单调度日、终老何处,一成不变的安稳生活暗含平静的绝望,此时内心的波澜起伏、暗流涌动就成为生命唯一的鲜活所在,而面对它,诚实地记录和表达,就是证明我们存在的最好方式。Jeff用他的文字做到了,而我们也要停止一味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在追名逐利的路上,提醒自己还有一种叫做精神家园的所在,那里有我们最本初的宁静平和。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很喜欢
  •     整本书如果都写成风的风格,我想我会给四星的。
  •     越来越想
  •     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很有意思。
  •     因为考虑留学德国,想了解留学时候所见所感而看,风雅颂三章,最喜欢风的幽默;剩下两章抒情过多,有点受不了文科男的这种空洞无物的抒情,不认可内容简介说类似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如果想了解德国的留学生活,可以直接看第一章和第三章。 说了这么多,对作者的勇气和才华是满满的敬佩。作者,是一个孤独,敏感又多情的才子。
  •     前半部分是作者留德生活记叙,后半部分是内心的感触。让我理性地看待德国和德国人,德国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新纳粹主义,对黄种人的歧视,打工的艰辛。不过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     1410 很鲜活的笔触,一开始风趣幽默让人爱不释手,越往后越读出一股莫名的惆怅
  •     Dtl!
  •     即使是广为诟病的枯燥留德求学生活也能被作者描写得如此诗情画意,文艺范十足,作者是第一人。文字优美,图文并茂,及能窥见德国人文风俗,又能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体会留学生活的情感生活,难得好文。
  •     中后段就开始小资情节泛滥,, 作者的幽默属于..已然跨入成年但尴尬的带有少年气息的幽默 但仍可博人一笑
  •     觉得一般,没想到评分这么高
  •     中后段就开始小资情调泛滥了 作者的幽默属于..已然跨入成年但尴尬的带有少年气息的幽默 但仍可博人一笑
  •     前半段还挺好的 到后边就有点不知所谓了 加一星给图
  •     第一部分写的比较有趣,第二部分比较“文艺”,显得有点无聊,第三部分,鉴于前两者间。总的来说,不长,字大,里面配图不错,不过都和文字没什么关系。
  •     看看豆瓣这评分,再仔细看,发现可能一共就两三个人看过。。。前部分很搞笑,可能是我已经不是那个沉迷于散文的我缘故,总感觉多半本书在凑字。。。╮(╯▽╰)╭反正这本书就是个人留学DT集,其实是个明白人也都懂的一些道理,想了解德国或者出国之后一些手续流程之类的你也完全不用翻这本书了。一个一事无成的作者回国演讲出书捞钱的感觉,原谅我说的过于直白。
  •     文字清新幽默,易引发共鸣
  •     贯穿我九年的成长作品。谢谢童童带来的最好的时光。作者文笔细腻,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风、味道,文章系旅德期间所写,当时登于《新新阅读》上,许多读者在网上和信里寻求这名“童童”的作者。书到手,舍不得拆,看到以前烂熟于心的文章还是会触动。力荐。
  •     原谅我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听说作者是darling的学长,一星给书,一星送学长
  •     只因为太热爱这如斯片段,如斯变相。因了你有情。
  •     日渐浮躁的自己,这却是一年多来让我静下心读完的唯一一本书。
  •     喜欢书的布局及作者自己用德语写的诗。照片的安排与文字没有对应,看了有些不知所云。
  •     本以了解德国留学为目的,后发现作者个人魅力。在哪里读书都一样,都是看个人的。表面风趣幽默的作者内心有颗文艺的心,艰辛的历程塑造了现在的他。生命就像书中编排一样,先肤浅搞笑,后沉静思考。期待未来的自己,也希望能像作者一样,多读书、多接触新事物、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     读到几十页时,就已经爱不释手了
  •     还不错
  •     最近在看的书,由留德之旅变成神经病意识流,我看完一定要写书评
  •     爱上了烟火,迷失于游荡。
  •     不错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