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这些人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19015971
作者:李佳佳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精美全彩四色印刷)10年媒体生涯,30位中外名人,40张名人照片……
《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 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胡润、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王潇、冯唐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如果你从柴静的《看见》读出了中国社会的千疮百孔和底层的彷徨无奈,那么你从本书中读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各个阶级的生存状态,及其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崔永元、袁腾飞倾情作序。袁立、胡紫微、北大徐泓诚挚推荐。

书籍目录

序一:天真一点又怎样 (崔永元)
序二:我所认识的李佳佳 (袁腾飞)
自序:我的新闻道路
PART 1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你要做的,仅仅是承担个体的责任——独立地思考,并且不羞于传递这种思考。摆脱魔鬼的第一步,居然这么简单。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美好人性被历次政治运动蹂躏摧毁,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不一样又怎样
在我看来,所有的婚姻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追求和渴望,同性伴侣大概更加需要。李银河说:“如果我们感情还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那张纸;如果要是没感情了,有那张纸也没用”。
PART 2 有人不沉默
请别杀死知更鸟
“我想对我来说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自由和尊严。因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商业机构,也不依附于一个权力的生活状态。”
看,那个从历史穿越来的人
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足五尺。我不是经商的又不是为官的,既恐高又晕船,不想有私人飞机也不想坐私人游艇,享不了那福,悠然度日就好。
崔永元:给我想要的自由
如今的崔永元过得很自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人审核他的微博了,也不用在刚刚入睡的清晨回台开会。“网上遇到浑蛋,我就跟你练,练到凌晨四点,熬到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就这么活着,无所谓。”他说。
唯有诗歌悲悯她
孤独的她,全部的渴望:对美、对性、对爱、对自由、对尊严,都在诗歌里。
PART 3 现实与荒诞
与奥巴马对簿公堂
在“不公平”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之前,我们都会更想要“效率”。但你怎么就知道,你会永远走运呢?
国产科幻的春天来了吗?
一旦遭遇市场,再坚守艺术的导演也要妥协,谁让这是个粗制滥造的商业大片分分钟捞几个亿,辛辛苦苦拍艺术电影被嘲笑小众高冷影院不排片观众不买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时代呢?
管他“做人”如何呢?
演员,就是用作品说话,其他事情比如跟谁上床和谁交朋友与谁翻脸关你们屁事。
为什么非要做“人生赢家”?
人生为什么非要分出一个输赢呢?你可以嫁得好,她可以学得好;你可以安逸舒适,她可以独立进取,大家“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好吗?
让我们忘掉“动机”
难道因为诺贝尔有私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我们就能愁眉紧皱地说:“莫言屠呦呦那个奖真不怎么地?”显然不是。
PART 4 当我们谈论电影
韩寒:我的文艺无人能及
“不会有人喜欢倾听你的痛苦,说给朋友,朋友不好受;说给敌人,敌人更开心。”
1980年代:不只有爱情,错过就不再
在一九八零年代,牵手,于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
最好的寓言,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懂了
一个丰满、完整、多次反转、细节考究、意蕴无穷的故事埋下了一层又一层逐级递进的隐喻,像童话,更是寓言。
PART 5 有故事的人
我是一颗荔枝
直到2015年,“小众”了十年的李志走进体育馆了。几千人的场子,台下看不清台上的脸,到处是荧光棒和尖叫声。
风和日丽,饮酒落花
“我觉得环境是环境,个人是个人。恶在那儿,但是你不要成为恶的一部分。”
Rehage: 如果自信的话,他们不会这样说
“只有在国外混不下去的老外才来中国?”“如果他们自信一点的话,我觉得他们不会这样说。”
PART 6 有故事的我
百年复旦的碎屑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意思?居然能成为一所大学的价值?
“所谓自由,就是思想或是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而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偷浮生十日, 泛不系之舟
导游姑娘赴日八年,坦言如今回东北老家已经格格不入:“我有时候跟家里人说,说话别那么大声,别吐痰,垃圾揣兜里。我妈上来就骂:你装!你再装!滚回日本别(四声)回来了!
PART 7 人在国外
莱茵河畔取“治水”经*
被称为“欧洲父亲河”的莱茵河,作为流经欧洲九国的主要饮用水源,曾在短短四十年中经历了从“最浪漫的臭水沟”向如今清澈美丽的父亲河的转变。带着“取经”的心态,我沿着莱茵河流域走访了相关水域管理人士,得到了不少一手信息。
体验日本的垃圾回收
2010年岁末,我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日本期间,当地民众的文明、友好与彬彬有礼自不必说,印象最深的片段,却都和“垃圾”有关。
附录:部分《佳访》节目片尾语

内容概要

李佳佳,女,80后电视媒体人、专栏写作者,拥有近70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V(@李佳佳Audrey)。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年首位女性研究生会主席。在上海、广州两地做过财经记者、时政记者,工作期间,采访游历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和美国拍摄过纪录片。2013年,创立深度人物专访栏目《佳访》,任主持人、制片人,对话一百多位新闻当事人。关心环保,希望过简约、绿色的生活。


 这个时代这些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作为同龄人,非常幸运有佳佳这么优秀的朋友共同走过青春岁月,《佳访》从推出一集不落的都有看过,跟随佳佳共同感受那些人那些事,佳佳犀利的提问,总让我感觉这个女子不一般,也总不免担心,我知道,在现有的坏境里,是容不下真实批判的。尽管节目最后被停播了,可佳佳所作的努力,留给这个时代和同龄的我,是不屈不饶的灵魂。我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国家会更好,希望后代能够自由的选择,节目没有了,并不代表没有了未来,我坚信未来会更好。佳佳的新书《这个时代 这些人》我第一时间买到,紧紧希望表达对佳佳的支持和对未来会更好的向往,永远忘不了天天熬夜等看《佳访》的那些岁月,因为于这个国度这些年,像《佳访》这样让人感受真实的节目实在是太少了!
  •     《这个时代这些人》是李佳佳对做“佳访”节目这一段经历的回顾,节目中的嘉宾,在本书中是被叙述的主题,书中一切都来自她的视角。此书是“佳访”的延伸,所叙述的十几位也是现实中的名人,网络上的熟脸,如崔永元、李银河、韩寒、袁立等。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附加有一些代表性的话题。如陈小鲁的“文革”反思、崔永元的反转基因观念、余秀华的诗……这是他们面对这个时代富有个性的思考。或许我们同他们的意见相左,但是读李佳佳的书,能靠近这些人的生活细节、贴近他们的思维理路,听到一些由衷的话,感到一颗诚恳的心,所以也能产生理解的同情。读完此书的感觉,是此书将时代焦点浓缩成一个个影象,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有思考,有批判,更多的是温暖。
  •     之前一直很喜欢看佳姐的节目《佳访》,可惜15年9月份的时候停播了。同为80后,很赞同她的价值观,也羡慕她的见识,经历,修养。前不久在崔永元微博上看到他提到佳姐出书了就果断买了,这本书第一篇序言也是崔永元写的。这是一本不错的采访纪实图书,书里面出现的人很多都是我喜欢的,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大咖,有韩寒,蒋方舟,李银河,袁立,野夫……他们都很有思想,值得我去学习,作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感情真挚,让我看到了80后应该有的担当。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水平一般,和柴静的看见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     不要作为采访录来读,仅作为一个年轻文字工作者的作品集还是不错的。看好多人拿来跟柴静的《看见》作比,觉得有些不公平。不管是阅历还是文字水平及深度,都不处于同一水平线。而这两本书显然也不是同一类型。相信随着作者的成长,下一本会更精彩,更深入。
  •     书很好,给了我很多思考的地方。但是我会拿来和之前读到的类似的书做对比,比如柴静。先说说佳佳,看这本书吧,像是在和知己聊天,很多你内心像说的话但是组织不了的语言,佳佳写出来了,所以我常常数次拍手叫好:说的就是这个!书里面有很多人都价值观,真善美,我看到韩寒那篇就很有感触,很真。看这书我觉得要一定要中立的思考,像是和朋友聊天,有对有不对,因为价值观不单一,思辨才是看这本书的趣味。但是这本也有局限性,太浅,浅尝辄止,还只是讲到个人,个人其实印现背后的时代,但是作者没有说到。以我的水平,也没有深思到那层,这也是我说的佳佳的文字像是自我对话。但是对比柴静,她更想个老师带着去思考,她的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让你被牵引着,不断思考深入不断考虑时代国家这个大环境,一个人善恶离不开这个大背景。佳佳还可以更深入。
  •     看过才发现很多的“我以为”真的只是“我”以为。偏见是可怕的。做自己是可贵的。
  •     个人观点觉得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很喜欢里面对时代的解读。
  •     书是好书。首先三观很正,绝对没有出现对任何生命的不尊重诋毁和批评,哪怕两位曾经“开撕”的人,在书中都一视同仁。而且很多地方让我看得很过瘾,就是原原本本还原事实,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就写什么,没有评论,没有倡导,也没有批评,只是把被采访人的选择都告诉你,让人自己思考,你取舍那一面。只有在最后,才出现自己的一点点评论和感想,我想作者在努力做一个好的媒体人,还原事实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最为我称道的地方,至于你怎么思考,这是价值观的多样,这样才精彩。但是也有不足,很多重复的地方,一段经历反复说难免过于腻味,更是没有见“批评性”言论,虽然倡导事实,但是身为媒体人应该有自己倡导的方向,你怎么看?你对这些未来有什么看法也很重要。
  •     很不错。有时代感的一本书,见解独特
  •     虽然自我评价与感受大过采访本身,比较主观的一本书,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收集整理的这些采访对象,都是我喜欢的人。从采访中,也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
  •     没什么新意,还是看得有些触动。不喜欢字间距那么~大~的文字,不太诚恳。
  •     反正一星差评
  •     自以为是
  •     [cp]关注@李佳佳Audrey 有些日子了,书看完还是被这个80年代的妹纸打动,当奔跑在这个狼奔豕突的时代,还有不一样的这些人,更幸运的是有他们提醒自己,不要走远 ~[/cp]
  •     这本书的有趣不是来源于作者,而是被采访的人物。能和那么多有趣的人沟通实在是很有趣的事情。唯一不太好的是,作者写到自己的时候(PART6 有故事的我),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优越感。。。
  •     采访的这些人都是当今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对年轻人很有指导意义
  •     很巧,与我同名,很喜欢这本书,思想深刻且接地气,希望日子行云流水,静好安详。
  •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书单里想看的书,只是有一天朋友告诉我这本书还不错,我就来看看了。以前没有读过太多类似这样的书,一直觉得这样的书名看起来就是鸡汤文。当我认真打开书开始阅读时,竟然找到一些共鸣。也许是最近情感太丰富了,读到一些地方总是让我想起我的世界里那些人。不知道那些人还好吗?
  •     更像访谈台前幕后的随手记,读起来很轻松,但也相应地缺乏尖锐和深度.但三观是正的.这年头我们不缺一起火锅一起K歌的朋友,但能坐下来聊会儿天不相轻不吵架,太难了
  •     看着不错
  •     一部采访录,谈各种比较深刻的人生问题,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生活世界,拓宽对人生的理解界限,相信每个读完此书的朋友都会感慨颇多!
  •     能读到一些特别的
  •     有思想,有观点,在朋友家看的,挺喜欢。
  •     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午后开始看这本,原本傍晚要锻炼的计划也被改变。看完心情并不沉重,但是会让我思考:我该为自己做些什么才能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本书给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我一记暴击,直冲心灵的。
  •     让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和我的三观类似呢。
  •     很有角度和观点的一本书,引人思考,领悟许多,推荐!
  •     鸡汤文学,絮叨文笔,现在这些畅销书就是这种水平?
  •     如果有访谈实录就好了,不然还是有些off the context. (这更像是花絮或者说采访手记...)但还是很好看的!
  •     知更鸟还在歌唱。 只在微博上关注了作者采访的一些人,在2014年看过一期“佳访”,前天从当当买来这本书,我意识到这是一位有良知的人写的书。 当今中国社会,探索真相和唤醒民众的记者、律师被禁言抓捕,揭示真相的节目被封杀,在真善美被愚昧、无耻、反智、暴戾喧嚣围攻的时候,依然有李佳佳、崔永元、袁立、袁腾飞、茅于轼、于建嵘、陈有西、李银河等一批代表人类良知的声音带给我们希望,让这个被雾霾湮没的时代依然听的到真诚、正直、善意和宽容,至少让我们记得自己生而为人,而不是蝇营狗苟、被奴役的食物。 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有一种别致的韵律。 强烈推荐!
  •     刚翻几页,兴奋的想推荐给港台朋友,接着越来越没有动力介绍了。
  •     看了电子版,还好没买,要不成了冤大头了。不好看,内容哼哼唧唧的,看这东西,存粹浪费时间。
  •     每篇文章都写的意犹未尽。她想要表达的远不止于此。
  •     矫揉造作,真不是一般谣言贱货能写出来的
  •     我觉得,以我的水平读这就挺好了,一篇札记而已,又不是公知的新闻联播,可能我还是喜欢这些怡情的调子。不过,我确实不认为希拉里败选是什么政治降维,这说辞既装逼,也不通,精英应该是不费力气拯救人类,而不是不费力气去说服民众,你要是高贵,就做好孤胆英雄落寞收场的准备,不然也充满玩儿不起的自以为是。
  •     有人说李佳佳是第二个柴静,但我觉得二者有很大的区别,李佳佳奉行着“人的最大责任就是独立思考,并且不羞于表达这种思考”。所以我们能在微博上看到不停表达,不停与人争论的李佳佳。但我觉得,如今这个社会更缺少的是行动者,而柴静就是行动者。所以我是那么尊重柴静。
  •     浪费纸张 浪费时间。
  •     学习时代
  •     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这个时代中稍显迷茫的我有很重要的启发。
  •     有些观点还是值得看一遍的。
  •     李佳佳微信文章集结。谈《佳访》节目创办背后的辛酸故事,谈一个新闻人的理想与抱负。正气信念在,经验分享恳切。3.5。
  •     部分观点很认同 但是水加多了 汤不浓
  •     真正感动人的,从来不是思想,而是年轻的勇气。
  •     这本书不错,对于李佳佳与多名中外名人的对话仔细了解后觉得很有益处,值得阅读。
  •     垃圾
  •     这个时代需要这些专注自己,有个性的人。同意李佳佳的话,只有价值观相同的人才能做朋友。
  •     第三章到第五章 写的比较生动而且有自己的视角 其他的章节比较水
  •     也许是篇幅所限吧,大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最大的问题是,文笔真的太一般了
  •     太短啦,意犹未尽。
  •     一个新闻媒体人写的她采访过的人和对某些时代问题的思考,篇幅短小,内容不够深入,就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轻松的文风。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具体写了什么记不大清楚了,但隐约能感受到作者那颗柔软且敏感的心。希望如崔永元在序里所说,这世界真能给天真留有一席之地吧。
  •     遇人遇事,多点理性思考,不跟腔附和!
  •     完全不值得看 不值得花钱买 甚至不值得花时间去看一下PDF的数字版本。通篇带着极大的偏见,大概也就是针对完全没有出国经历的底层井底之蛙和事事抱怨的狭隘之人。 这本书倒是提醒我一件事,就是年轻人,如果你的大学有交换可能,如果你的实习可以选择海外实习,工作之后可能选择海外派遣,一定要去一次。去亲眼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体会一下离开祖国寄人篱下的白眼和艰难,体会一下自己一个人搬床垫回家,夜里房屋漏水的无奈,然后再去评价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至于作者,我希望你还残留一些良知。哦还有就是,作为复旦的本科毕业生,我完全没听说过我们校庆有任何有影响力的研究生会或者研究生学生会。挂着一个虚名,你的格局大概也就局限于我旦这点残留的名声。
  •     看过佳访发现李佳佳是个非常温柔细腻的女生,读完这本书才发现曾经的她也犀利、尖锐过,但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要用让人最舒服的态度问出让人最不舒服的问题才是采访之道。在这个人人都表达观点的时代,作为一个“提问者”,李佳佳的问题最会让人沉默并有所思考,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