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08642871
作者:韩毓海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上述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
“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
“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
文明的辩证法
反对“资本主义”不等于反对“资本”
社会主义与金融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扯淡”
“批判”与“扯淡”
市场经济的起源
信用:货币化的道德
银行券:债务货币
怎样读懂《资本论》
古今兴亡多少事
第三章
“人间喜剧”
纤夫的“爱”
“召唤亡灵的行动”
“流氓无产者”与国债
小块农地的金融化
“现代社会靠无产阶级过活”
跋一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李玲
跋二 向马克思学习 胡鞍钢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并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是我们在学校学习哲学课时必定要思考的问题。我想,大家的老师也正如我的老师一样,教导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世界是物质第一性的吧。像黑格尔那样区分物质与精神,就好像硬要我们的老祖宗在《易经》里严格区分阴与阳,其实阴阳相通、互相转换,正所谓“太极生两仪”,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际上都是从一定的社会中衍生出来的,因此我的观点是,社会是作为经济基础之基础的存在。那么什么是社会呢?马克思是这样说的:“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类交互作用的产物。”他在《资本论》中以互惠性的“让渡”取代《国富论》中“交换”的范畴,他提示我们:绝不能把社会交往方式简单地等同于经济交换,更不能把人类社会组织简化为经济型组织,只有从人类交往方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出发,才能解释经济交换和经济组织的历史形成。下面请允许我从历史的纵向和世界的横向来说明我的理由吧。只要有人类的组织,只要是在信任存在的地方,互惠性的“让渡”总是存在,而“物物交换”则是很晚才发生的事情。互惠性的“让渡”其实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存在,只不过范围有所区别。在原始社会,其实并不存在经济交换,斯密曾经这样说:“在一个狩猎或者游牧部落里,一个人比其他人更擅长制造弓箭。他经常用弓箭和族人交换家畜或者野味,最终他发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食物,比他自己亲自捕猎到的还要多。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开始把制造弓箭作为主业,从而成为一名军械师……以此类推,第三个人成为削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原始社会主要的服装材料。由此,可以用自己的剩余劳动产品交换他人的剩余劳动产品的可能性,激励了每一个专事于一种劳动,并且激发了他们有助于其事业发展的天赋才能。”这种典型的“经济学家”讲故事的方式听起来似乎不错,但这样的部落是否真正存在,并无证据支持,而现有证据却证明:在原始部落内部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交换关系,而是一种“辐辏——再分配”的社会关系,即所有人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汇集起来,再由酋长或者部落长老分配。最初的交换,是一种在敌对的部落之间进行的活动,这说明交换起源于敌对,而非友善和信任,刚开始时交换战俘,后来交换女人,再后来出现“同姓不婚”、“和亲”、“朝贡”,而互市与贸易即商品交换,一开始是作为一项朝贡的礼仪制度存在并发展的。可见,交换最初出现于互相信任的人类组织的边缘,在其核心之处,绝对是“让渡”占优势。马克思指出:交换这种行为只能在共同体的外部发生,并随着共同体的破裂而壮大。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欧洲先发展起来,却没有在伊斯兰世界或者中国发展起来?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简单说,以金融领域的异化为标志,就是货币支配商品交换,本应作为仆人的金融服务业骑在了主人商品交换的头上,这就是资本主义。从16世纪开始,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欧洲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大分流”的趋势。中国有漫长而深刻的市场经济传统,即商品经过货币再到商品,但中国绵延两个王朝的和平磨灭了从暴力行动中攫取高额利润的冲动,这与16世纪的欧洲恰好相反。欧洲持续的战乱造就了金融的发展,由于战争需要大量开销,国家就以税收为抵押,向银行家融资,作为国家的债权人,银行一面通过放债向王室收取利息,另一方面又采用依托国债发行的银行券向社会放贷,通过玩两头通吃的游戏大发横财,随着国家不断借债、他们不断发放银行券,国家对于公民的债务不断贬值,最终将社会的生产资料都集中在了他们手中。在伊斯兰世界,信仰与贸易是站在一起的,他们鼓励投资却反对放债,因为如果鼓励形成一个从事金融剥削(即钱生钱)的阶层,那么就没有人愿意辛苦进行产业和贸易活动了,如果金融领域独立出来并支配了经济,如果炒钱放贷的利润高于经济活动的利润,那么经济活动就会停止。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形成三种认识:第一,社会决定经济基础。第二,异化的金融工具即资本主义。第三,互惠的“让渡”即共产主义。展开来讲,反对资本主义,不等于反对资本。金融不过是组织生产资料的手段,它既可以是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独占的手段,也可以是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为劳动者所用的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意味着金融这一手段的异化。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资本家阶级把一切财产转变为货币,从而把分散的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起来,并用这些货币赢得更多的红笔,最终,不是生产者、经营者、劳动者、发明者,而是那些能够把财富货币化的人支配了生产、劳动和发明,企业家同样受资本家金融垄断的压迫。关于共产主义,我们通俗的理解好像是来自于遥远未来的一种社会形态,但很不幸,这不是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明确说过共产主义“不是”什么:“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按照韩毓海的观点,他认为共产主义存在于一切共同体中,最通俗的说,大家只要谈恋爱,就一定会明白,男朋友与女朋友的关系肯定是共产主义性质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起码是半共产主义性质的,最基础的人类关系并非市场关系,而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彼此互惠、让渡的关系。因此我们说共产主义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是有道理的。资本主义也有以信任为基础的共同体。我们国家现在以钱生钱的异化金融习气渐浓,如果不脚踏实体经济的实地,而是买空卖空、制造金融泡沫,那么我们也会步美国的后尘,在《峭壁边缘》徘徊。现在我们搞和谐社会,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既然社会决定经济基础,那么我们理应将共同体的范围尽量扩大,尽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以信任为核心,在经济层面以信用为核心,在金融层面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中越长越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     本书对于理清马克思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很有帮助。虽然,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的人们在许多场合中张口闭口间总会谈到“马克思主义”,但是,如果细致思考我们口中所声言的“马克思”,“断裂”和“自相矛盾”就会充斥其间。这样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马克思思想要么沦为某种工具,要么沦为某种单薄的思维碎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说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的话,那么,这种一般等价物又是如何成为统摄人类生活的资本的呢?一种简单的理解是,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必须成为脱离其实际形式的资本,才能适应远距离、长时段的价值交换,也就是说,从一般等价物到资本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演化路径。但是,如果以此路径是无法解释资本为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增值的,因为,如果资本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高级形式,那么,它也只会忠实地反映着商品的价值,或至多只是增加了中间商的“手续费”。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韩书中指出,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误解了马克思与斯密之间的关系。我们以为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这样的一条路径是马克思传承自斯密的观点,而事实是,马克思站在其独创的“哲学-经济学”立场上对斯密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下对几个关键概念进行梳理:1、货币与资本韩在书中多次引用马克思的原文解释资本,即“以货币为完成形式的价值形态”。具体而言,资本就是货币的金融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货币并非亚当斯密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而是经由银行家或资本家们发行的、代表了国家债权的银行券,在此意义上,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们为了增加流通需要的这些债权的各种变体。资本之所以在流通中能够实现增值,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债权在流通中不断扩大。【韩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信用、道德的量化上的,“可计算的道德”成了资本增值的重要源头。】韩在书中指出,马克思在批判意义上所提出的货币,起源于银行家向国王所借的钱,国王以整个国家的信用为抵押物向银行家借款,于是,银行家此时成为了“国王的国王”。事实上,西方的所谓“民族国家”的崛起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战争国债制度等。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首先,对于“阶级”必须予以澄清,韩指出,以往我们对于“阶级”的认识实际是狭隘的。在我们的脑海中,一提到“阶级”仿佛就一定是和财产收入相联系的,但是,韩指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决定一个人“阶级”属性的并非是他的收入,更为关键的是“交往方式”。事实上,从马克思对社会的观点出发,他是从根本上否认将个体的人作为社会基础的那种观点的,个体只有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他身为人的这一本质属性。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就在于,它将人分割为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个体,断绝了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这些个体不得不仰赖于“联合起来的资本”。资本主义以资本为纽带,使得少数资本家、或言资产阶级得以控制包括生产工具、土地等在内的生产资料。在这种意义上,资本主义既不仅仅是某种经济上的交换行为,而进一步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资本家得以联合,而广大劳动者则孤立无缘。所以,就此,马克思实际上是将无产阶级“树立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无产阶级本身并非一个自发性、实际存在的阶级。3、政治制度演变韩在书中详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并以此来展示马克思是如何论述作为“流氓无产者”的金融资本的代言人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并如何奔溃的。韩指出,在马克思看来,民主制度有三个层次:一是人民民主,这是由劳动者联合起来建立的民主制度;二是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实际即哈贝马斯所倡导的民主形式】;三是西方的沦为虚文的民主制度。而西方的民主制度经历的是这样的三个阶段:议会民主、宪政民主;国家官僚制;流氓无产者的雇佣打手。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政治制度形式,作为资本的垄断者——资产阶级总是倾向于维持现有的秩序,因为只有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资本顺畅的流通,进而保证资本的增值。在议会民主或宪政民主制度中,资产阶级通过寻找政治代理人,让他们在议会中争斗,从而保证没有人能够颠覆现有的社会秩序;在国家官僚制度中,资产阶级排除议会民主的低效率,更好的贯彻维护统治秩序的主张;而当前两者都失效时,流氓无产者雇佣打手维持稳定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要保持清醒的是,虽然韩书确实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在许多章节和片段中,甚至可以读出畅快淋漓的感觉,但是,作为一名独立的思考者,一定要警醒的是,这种“畅快淋漓”一定是以某种代价取得的。排除韩书中某些“背书”的叙述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的这种“连贯作业”却未必是马克思的本意。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伟大的思想者而言,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本非是全然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韩在多处叙述中感情胜于理性,将某些简单的问题过分发挥,这也是有损全书的。至于其将同样的逻辑用与当下情境时,总有些自相矛盾处,对于对策的提出也更多属于见仁见智。另,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话,韩的许多论述也是属于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其中包括他以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来解读作为马克思唯科学决定论的代表作《资本论》;模糊了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界限,刻意抬高了马克思对于金融资本的批判,以此来将马克思置于当代语境之下;以货币的债务理论(如果可以被称为“理论”的话)来诠释商品-货币的循环模式【事实上,在这种解释逻辑之下,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家的支付行为就会被解释为:在互相预付制度下的相互“欠债”,由此“剩余价值”就会变成资本家通过“欠债”(未按照劳动者实际劳动量来支付的部分)来占有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而如果以此解释方式则对于经济危机的形成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     上面的书评是完全的胡说八道!这本书告诉我们金融是个好东西,它把生产资料组织了起来,问题是现在少数人占有了金融,然后脱离生产和经济的钱生钱,这造成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你觉得这合理吗?这跟契约精神有什么关系?契约能保证公平吗?我们在不干活就要饿死、病死的时候只能选择要么给这个老板干、要么给那个老板干,但是我们不能选择不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们和老板是公平的吗?相信契约可以解决问题,真是憨直!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就是要让组织起来的生产资料为组织起来的劳动者服务,有什么错?这是天地间的真理!劳动者自食其力、免于剥削和压迫,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书中太多拨乱反正的观点,实在是让人不忍释卷,读这书痛快!因为道理说的透,让人心里敞亮!让人“念头通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哎。到底什麼是真相啊。倒是了解了很多知識。
  •     第一篇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和解释让我一口气看了一半,结果后一半让人失望,充斥着对马克思、毛泽东的崇拜,似乎他们的所有言论都是世人难以理解的真理,让我作呕。
  •     不太懂经济学,我要小心被他骗了
  •     四星半,当马克思入门读物算很不错啦,只是作者对马克思部分真知灼见作了避实就虚的庸俗化理解,对华夏礼乐文明的认识也太浅了。
  •     我们总是说资本论,但我们从未曾阅读过;我们总在谈共产主义,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我们恐惧资本主义,连同资本一并鄙弃在罪恶的深渊;我们埋首阶级斗争的旧纸堆,却已然忘记联合的目的是为了用联合的劳动力支配联合的资本去对抗被资本支配的劳动力所产生的体制!资本论不是一本简单的经济学书籍,亦不是哲学书籍,而是马克思用哲学-经济学双维角度来阐述现代经济体系是由信用支撑债务演化而成的资本剥削一切阶级的论文。高山太大,我们只能仰望,山腰云雾缭绕往往遮住山有多高,峰有多险,只有勇攀高峰方能领略高处的风景… ps:不是为了炫耀读过多少书,只为了告诉大家还有人在读书的路上,生活日益浮躁,但求有一种静心的方式,一种拂去虚度光阴产生不安的暗示。讲读书不如读书……
  •     本书面向对象是谁,这个问题玩弄明白。其次,有些地方有点牵强,虽然总体是符合历史论述的,但不一定符合基本规律,所以可预测性不强。最重要的是敢说真话,敢于离开西方人文金融狭窄的视角本身就是本书最大贡献。
  •     中国的学生们从小到大上的政治理论、马哲毛概有多少都是断章取义啊
  •     值得一读
  •     有这样奇奇怪怪内容的书,其实是不奇怪的。
  •     毕竟是中文系出身的人,文字很感性,笔底充溢着澎湃而炽烈的政治激情。
  •     越看越不对劲!什么鬼“资本为劳动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收益谁给你干这个事情??全部国家代劳?再回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时候?让国家和官僚成为动物园园长,让广大老百姓当无忧无虑的绵羊?
  •     学习,做好调查研究。
  •     看评论有说韩老师没资格评论经济学的,我学了十年经济学,该读的都读了,从经济学角度非常推荐这本书。
  •     中文系教授的经济学读书笔记
  •     至少有一点收获——市场的逻辑可不完全等同于金融的逻辑。另外,本书也可作为金融的入门读物。
  •     内容还好,就是有些啰嗦,两万个字可以说清楚,非要用二十万字。
  •     文笔不错,内容?
  •     2015年8月
  •     基督徒写耶集就是这么写的——首先这写法不是学术的,而是信仰的写法。如果他信,那比较弱智;如果他不信,那就是虚伪
  •     15书79。1、据恩格斯讲,马克思至少5次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当然可以也必须重读,但国际歌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3、一个教中文的,吹自己比亚当斯密、哈耶克、弗里德曼更懂经济,是该仰视或该鄙视?4、文采不代表真理,更不代表良心,做学问也要厚道。
  •     书店翻翻,远不如五百年写得好。
  •     说收货:无。可能是我的头脑温度比较高(脑子不好使),读完此书之后真的是雪花飞降,但到我这里都化作了雾气(一头雾水); 谈感想:悲。现在右派思潮横行于世,左派没有好的作家可能是原因之一,读完此书,感觉作者不是在讲经论典,而是在卖弄作秀,显摆自己丰富的知识,博学的见闻,犀利的文笔。或许作者写这书本来就不是给我这样的下层人士看的(鄙人的确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思维驽钝)。 作总结:怒。发怒是针对自己,绝非针对作者。只恨自己读书少,很多东西读不懂。哎~
  •     作者在一本正经的扯淡,前篇歌功颂德推崇马克思主义用自己所谓的理解去解释一切,后篇在不断举例证明自己在前篇的观点的正确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一点也没提及,只提伟人的伟大,但是没有把伟人为什么伟大说出来。
  •     左棍还真是...
  •     对马克思思想挺不错的一个读本,对金融信用制度的解读能自圆其说,对政府的形成的解读也不错
  •     有些地方豁然开朗,更多的地方是让自己感觉渺小与无知,经典作品,让自己知道更多些再回来读一遍
  •     第一部分看得吃力,二三反而渐入佳镜。主要是我经济和哲学水平太低,get不到作者的点。家有资本论全集,去年说要认真读一遍,可直到现在都没做。今年在这基础上,希望能开始
  •     从前政治老师讲得太无聊,其实说实话,不管马克思的理论怎样,他研究事物的方法和思路和角度,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     作者思想缺少开放性与包容性。百年以来,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和市场经济做出验证,两者而言,都有可以肯定与需要否定的部分,而作者只是一味地象文革时一样唱赞歌。看作者序言,象是回到中国共产党内政治生活会现场,作者的语气露出满满的真理在手,舍我其谁的自信。这样的人物很可怕,他的思维是单线条的,绝不允许反对派存在。真理面前,谬误无藏身之地。他不知道真理也会被不停定义的。
  •     北大研究生就上这种档次的课吗?看看人家汪丁丁是怎么上课的好吧,作者根本还没入门。封底4个学术流氓说的是什么屁话,怀疑你们根本没看过,张口就来,中文好不值钱。书中各种逻辑错误,强行说教,碎片罗列,大鸣大放,不知其所言何物也。
  •     一遍完全理解不透
  •     我要给五星。想要了解马克思才找到了这本,所以读的特别认真,也着实收获了不少东西。书中对资本主义的解释刷新了我的认识,整理下来自己对世界的规则也有了些了解。读到后面确实感到有些主观,但不论作者的立场,只要他对马克思的表述是贴切的,而且对比原著让我可以更好的理解,就足够了。
  •     感觉像听一个大叔吹牛逼……说不好是酒桌上还是火车上……
  •     QQ沉默 准备第二遍阅读 速度 系统关注马克思
  •     有些分析还是犀利的,但也有明显的常识性谬误
  •     把三卷结合起来,强调了马克思关于资本,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与学过的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不同,金融垄断下的货币发行,通过债务剥削,才是最核心的内容。终于搞清楚wgw与gwg的核心观点。
  •     并不认为这讲的是马克思
  •     韩毓海这部书,虽然是以马克思为题,但是内容不局限在马克思主义,而是将其扩展为金融史和政治学的领域,然后通过对于西方金融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来解释西方现代化的进程。这部分读起来,并不像韩毓海的手笔,而是像经过某些专业领域学者的加工,韩只是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政治史的内容,这部分则是韩毓海亲自执笔的内容。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现代金融国家的崛起。应该说,这部书不能算是马克思研究读物,而是一本《资治通鉴》,对于西方现代化经验的总结,披着马克思研究的外衣。因此,很多人批判韩毓海,认为本书完全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想来并非空穴来风,资本是否可以简化为金融,将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却为金融业辩护,这恐怕真是韩毓海本书的意图所在。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说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普马,而是普金。
  •     带一点主观色彩,但是非常值得一读。想到工作中一些成天把马克思挂在嘴边的人,却根本不知道老马说的到底是什么,大言不惭信口开河无知无畏,开会的时候念着稿子,就当是歪嘴和尚在念经咯
  •     我喜欢红楼梦吗?喜欢。那我喜欢刘心武讲红楼梦吗?很讨厌。本书差不多
  •     马克思版货币战争
  •     醍醐灌顶
  •     原谅这晦涩的经济学
  •     食屎啦雷
  •     每当我说嗯读完了等我有空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往往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     由此开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     精神要继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更要牢记,举一反三,用于实际。
  •     内容挺丰富的
  •     一本细思恐极的通俗读物
  •     很难相信一个北大学者居然能有如此无知的言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