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10069009
作者:吴汝钧
页数:552页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的笔记-第260页 - 印度佛教

大乘思想的特色,在于不舍世间这一精神方向,或生活态度。
十八种空义为:(1)内空;即内法空,内法为内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此是认识器官空无自性。(2)外空;即外法空,外法为外六入,即色、声、香、味、触、法。此是认识对象空无自性。(3)内外空;内法与外法合起来空无自性。(4)空空; 空却对“空”概念的执着。(5)大空;这是对空间的自性的否定。(6)第一义空;这是空却对作为第一义的诸法实相的执着。(7)有为空;种种有为的因缘和合法都是空无自性。(8)无为空;无为即是第一义,即是最高真理。破除对最高真理的执着,即无为空。(9)毕竟空·毕竟即是空理;破除对空理的执着,即毕竟空。(10)无始空;这是空却对时间的执着。(11)散空;诸法都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条件离去,则空无所有。(12)性空;诸法为因缘和合,其本性是空。(13)自相空;自相即是本性,诸法本性为空。(14)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诸法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都是外在的条件,毕竟不可得,故为空。(16)无法空;诸法终归灭无,故为空。(17)有法空;诸法为因缘和合,故为有法,这有法究竟亦会灭无,故为空。(18)无法有法空。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现象界万法的生起,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即是必须依因待缘。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意是物质现象即此即没有独立的自性,即此即是空;即是说,物质现象的本质要透过空来了解。另外一面,没有自性,空的本性,亦不离物质现象,其意义要在物质现象方面落实。
如来:指已经觉悟的人格,由真理、真如而来的人格,这即是佛。
阿吽:这两音亦是梵语五十个字母中最初与最后的字母,故有最初与最后的意思。在密教,这两字象征太初与终极。前者是万有所以发生的形而上的原则;后者则是万有的归宿,是智慧与德性义。密教又以为,阿相当于菩提心,是求取觉悟的发端:吽则相当于涅磐,是菩提心的结果。
业即是说,由身、口、意三者而来的或善或恶的行为,可召感后来的果报。
缘起:佛教最基本的观念,显示佛教对生命、存在的基木看法。宇宙万法,包括物质方面的外境与精神方面的心识,都是由条件或原因 的集合而生起,缘集则成,缘去则灭。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的笔记-第392页 - 中国禅佛教

禅佛教的宗旨, 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禅的修习,分为打坐与参话头两种。
十牛:修习佛道的人由最初入门以至最后获得觉悟,中间经过十个阶段,而以对待牛的十种态度为喻。牛即心牛,为最高主体性、真我这是本具的本心本性。 (1)寻牛:要寻回自己的主体性。(2)见迹:见到足迹。(3)见牛:悟到主体性的存在(4)得牛:把握到主体性。(5)牧牛:涵养主体性。(6)骑牛归家:使主体性回归于自己。(7)忘牛存人:去除对主体性的意识。(8)人牛俱忘:去除主客相对的意识。(9)返本还源:返归客观的现象世界。(0)入哪垂手:济度众生。
洞山良价教人修禅的三种入路:这即是鸟道、玄路、展手。鸟道指修行者应安住于自由的境地,一如飞鸟的所行,了无束缚。玄路是导入超越乎一切相对性之上的深远的境界的道路。展手是老师以种种不同的手段、方式,以引导修行者开悟。
据《楞严经》而引出三种障害佛道的邪恶的想法。其一是想生,即意识杂乱,不得清净;其二是相生,即心为外境所束缚,不得自在;其三是流注生,即心中仍有微细的邪念在作用。
大死一番是修禅的人所必须通过的历程,才能达致最高的境界。 必须先死去,然后才能复苏,故死而不死。
达摩的禅法,谓入道有二面,其一是重智慧,所谓“理入”,另一是重实践修行,所谓“行入”。行入又分四面。这即是:(1)报怨行;吾人对往昔的宿业,应有正确的认识,并承受之,而无怨憎。(2)随缘行;中心观 吾人应能随顺苦乐顺逆之缘,而渐进于道,但不应因这些缘业而转移生命的方向,必须保住真性,“心无增灭”。(3)无所求行;经验世界是空、无常、苦,吾人不应对之有任何贪恋,应“息想无求”。(4)称法行; 能称法即能培养出一种公心,一种客观的意志,因而能自利利他,摄化众生。
归家稳坐:停止浪荡的生涯,回归家中。譬喻不再在外面求索,回归到内在本有的真理中来,安住于真理中。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