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眼人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08660242
作者:亚妮
页数:408页

作者简介

《没眼人》通过一个女记者在中国西部太行山深处的发现,用10年时间的跟踪纪录拍摄,讲述了发生在一支从抗日战争开始就为八路军谍战服务,被山里人称为“没眼人”的奇特队伍里的故事。这支队伍,由11个盲艺人传承组成,70年来以流浪卖唱为生。没人知道那些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调,其完整的曲牌曲目和原生的演唱方式就保全在没眼人队伍里;没人知道这个与世隔绝的族群,如何在自己完全封闭的真常应物的行为方式中爱恨;没人知道这些“上天不要的人”,有着怎样极其另类的活着和死去的轮回世界;而那些亦真亦假的故事或传说,包涵战争悬史,关乎人文失落,逼向人性、逼向生命一种生态蜕变的诘问。读者将穿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没眼人世界,在层层揭秘中,看到一段闻所未闻的战争与和平的传奇。

书籍目录

01 /羊倌和羊倌家的400 头羊
02 /石老爹的野史
03 /11 个没眼人和几件雷人的事
04 /钱这东西就是会生出事来的
05 /盲女人和没眼的种
06 /补亮的命和程贵的谜
07 /铺盖和他的亲爹
08 /等在门口的死神
09 /那就是一群要饭的瞎子,疯子才干那事!
10 /从“搭伙计”到“混闺女”
11 /赶紧拍,不拍我就死哩!
12 /求毛主席下辈子都给双好眼
13 /肉三的姐姐
14 /将军白和西湖的船
15 /光明的桃花
16 /喇叭的结婚证
17 /谁要动了我老妹,我杀他全家!
18 /男人戏女人导
19 /门口的老头和横店的徐老哥
20 /这辈子咱再也见不着了
21 /后记

内容概要

亚妮,国家一级导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卫视制片人、导演、主持人。
中国传媒大学文编系导演专业毕业,曾师从著名电影导演苏里、严恭。
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新世纪人才学院导师、浙江省少年监狱辅导员。
曾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旅游》栏目担任主持人;在浙江卫视《艺苑百花》《大观园》《调色板》《群星广场》《人口、家庭、社会》《文化时空》等十余个栏目担任制片人、编导、主持人。
2000年,浙江卫视首次开设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周播纪实文化访谈栏目《亚妮专访》,播出达十年之久,成为浙江卫视的标杆性文化栏目,并在杭州举行了由全国一流电视理论学术专家和诸多媒体介入的“亚妮电视作品研讨会”。
分别荣获: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金奖、全国“十佳”主持人、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最佳主持人奖、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25星”大奖、中国电视“50年50人”大奖、中国对外宣传广播电视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人才奖;连续10余次获浙江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政府)一等奖;二次蝉联浙江省电视艺术贡献奖等。
独立执导纪录片百余集。2008年以后担任总导演、总撰稿的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中国大使》《中国外交档案》《世博零距离》《正义千秋》等,获得诸多国家级大奖并在海内外播出,赢得赞誉。
独立制片、导演的电影有《阿米走步》《情缘廊桥》《嫁给罗湖的一千个理由》等。其中《阿米走步》2013年获得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以及十余项国际、国内奖。
独立制片、编剧、导演的电视连续剧有《圈里圈外》等。
独立制片、编剧、导演的纪录电影《没眼人》、《活着》、《死去》,历经10年,仍在拍摄、制作中。


 没眼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没有欲望和遮掩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写在《没眼人》出版之时(一)因为不了解而生好奇,因为好奇而去努力了解,因为了解而生敬畏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真的是看着亚妮的电视节目长大的。她从来都是身着华服出现在各大电视晚会的现场,亦或者在《亚妮访谈》的节目里。然而,她告诉我说,其实她是一个电影导演,而且是国家一级导演,拍过百余集纪录片……然后《没眼人》的书稿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辗转送到我的手上。一开始有点儿懵,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接触到过的世界,因为不了解而生好奇,因为好奇而去努力了解,因为了解而生敬畏。没眼人,是一群“瞎子”,传说在抗战期间是一支八路军的情报队伍,但是他们没有编制、没有档案、没有记录,只存在于老乡们的记忆和口口相传中。他们在太行山卖唱,行走于茫茫大山,却保存着辽州小调完整的曲牌曲目和原生态的演唱方式。辽州小调作为西部民歌的支流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是一群在一般人看来生活在世界最底层的人,他们活着或者死去,原本没有人会关注,尽管他们个个身怀唱念吹打的绝技,以及演绎着各种纠缠动人的人生故事……直到有一天,亚妮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找到他们,发现并记录他们的故事。他们管亚妮叫“杭州女人”,信任她如大家长。“杭州女人”不仅拍他们的故事,跟他们同吃同住,还帮他们解决难题、实现愿望……这个活儿一接就是十年!我会沉浸在没眼人的故事里:老屎蛋把积攒了五十多年的两千八百六十四块七毛钱交给他记挂了一辈子的疯女人二梅时,那一直抖一直抖的手;一心想生有眼人的念念,在生下儿子七天后发现他是没眼人时,曾起心结束他的生命,却又不忍下手的痛苦;肉三的姐姐喜籽,一个人养活一家6个瞎子,面对命运压给她的不可思议的重担,默默承受的淡然;七天和他的哥哥亮天,山沟沟和北京城的不同命运,以及互相无法适应又彼此牵挂的兄弟情义;喇叭和他的旺香那牵扯不清的爱情,为了给养女团圆留住娘,父女俩在树下不断磕头的画面;没眼人带着已经逝去的老队长程贵的小号,几经周折终于站到天安门广场“听”升旗了却他的夙愿的庄严;还有亚妮跟着没眼人走山的时候,晚上,一群瞎子执意为她留一盏他们从来不会开的灯时的温暖…… 从来没有看一个书稿看到几度落泪。(二)我们都想做把金子打磨得更亮的匠人接这个选题,我仍然犹豫了一段时间,一是我的团队并不擅长做纪实文学,我一直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二是,这本书也有可能会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我不太确定了解一群山里流浪艺人的生活状态对大众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我问亚妮,你信任我们吗?我们之前没有太多做这类书的经验。亚妮说:我看过你们做过的书,没问题。我问亚妮,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辛苦做没眼人的片子?亚妮说:有时候我也会有困惑,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和几乎所有的积蓄,而且几乎把没眼人最隐私的内心都摆到大家面前了,这是不是理智的行为?但如果我不去记录他们,他们就会消失了,连带他们的生活和这些属于非遗的技艺,那些唱词唱调,那些活生生的故事,消失了多可惜……我是编辑,我一直觉得书于我就好像有生命一样,从选题开始就会跟你产生关联,从生疏到密切,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会不可逆转地流失,而另外一些则会成为编辑生命中的一部分。《没眼人》就成了这一部分。跟亚妮合作是一个既愉快又痛苦的过程,愉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样的目标,痛苦是因为几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并且十分坚持。十年来有大量的没眼人纪实照片和电影现场照片需要甄选和编辑到书稿里面去,所以我找到了最能信任的设计团队,设计之前开了好几次会,时间前后历经10年,图片的质量差别很大,需要大量的调图工作,但又要调得看不出来调过了,因为亚妮坚持要所有图片保持纪录片的质感,而书又需要保持风格的完整性。每一个认真的作者都会对自己的作品极其重视,这句话多加一个“了”还是去掉一个“的”,这样的小细节,亚妮来来回回改了无数次,对于一些出版规范的修改建议,她会来回斟酌好几天,我理解,写了十年了,临出版的时候,会更加的忐忑不确定吧。改到第十遍的时候设计师崩溃了,改到第十五遍的时候文编崩溃了,改到不知道多少遍的时候我也要崩溃了……其实从读者角度是看不到这样的过程的,不是作者写完就自然成了一本书的样子的,从书的初稿到最后呈现的图书之间,有一个漫长的编辑过程。很多人都说我们出书节奏太快,但其实对于工匠态度的追求我们也没有放弃啊,快与慢,有时候大概只是在情怀之外是否愿意再往前逼自己一步的是效率的问题。(三)老屎蛋说:眼没了,心就亮了我特别喜欢田青老师的话:没有欲望和遮掩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坦然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他说的是没眼人的生活状态。亚妮说,我写没眼人、拍没眼人,不是为了让人们可怜他们,而更想让人们感受这群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快乐自由的状态,我们现代人已经远离这样的状态太久了……作为这本书最初的一批读者,亚妮的目的达到了,不仅如此,我还感受到了她一个人不顾一切投入其中所产生的力量和成果。这种力量吸引了好多人来为没眼人努力。给《末代皇帝》做电影音乐、并最早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奖的音乐家苏聪,为《没眼人》做了电影音乐,他在德国收到亚妮给他寄的近5个小时的混乱的初剪样,便答应了这份差事,多次往返中德,在北京录完了唱和全部民乐部分,在山西绛县录完了鼓,又在德国录完了音效,最后在俄罗斯用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录完了交响乐,所有的步骤一丝不苟,分文不提。音乐完成之后,亚妮进山去给没眼人听。没眼人对音乐是极其挑剔的,他们经常说,没了眼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不是用眼能看明白的。听完苏聪的音乐之后,他们说:苏聪的前世是个没眼人,有眼人弄不出这么好的调调来!这大概是他们能给出的最高等级的评价了吧……还有,贾樟柯是《没眼人》电影的艺术指导。没眼人的老队长老屎蛋据说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每每在亚妮陷入困境的时候给她指明方向,我理解这大概是经历人生沧桑之后所领悟到的生活大智慧。“眼没了,心就亮了”是他的原话。现在,书已经在印厂,而我们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我们还在也还在各种折腾,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完美我们的营销方案,让《没眼人》为更多的人所知。“不管再卑微的人,都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的权利”,这本书无关怜悯,只有震撼。没眼人眼里没有光,但心是敞亮的。而我们看似光鲜,但其实未必有他们的明白和快乐。我的团队是中信的商业社,除了专业做商业领域的图书以外,我们也坚持用商业的逻辑来做每一本书的销售。我希望不管是《没眼人》的书,还是亚妮之后的电影,都可以用商业的逻辑来赢得读者或者观众的认可,而不是类似下跪这样的方式。亚妮的作品是金子,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金子打磨得更亮,让它的光芒为更多人看到。
  •     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当亚妮看到这个世界阴暗角落里的痛,还有一群人在挣扎,只为能够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在别人鄙夷的眼光里,在被驱赶到繁华之外的一隅间,在乡村山落里寻找生活的方向。故事发生的很偶然,当时只是因为在一个民歌比赛中的一匹黑马的原生态唱法引起了身为比赛主持人亚妮的兴趣。可能她也不会料到当时的一时兴起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从一个正当红的主持人到如今耗尽家产的寻梦人。不仅是她自己,另一位故事真正的领路人,荣膺歌王桂冠的石占明,也因为这场比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没有让他们名利双收,恰恰相反,他们一个是名利皆抛,一个是更加落魄。相对于繁华的都市来说,这场比赛也许仅仅是他们的一次娱乐,但是对于偏远山村的石占明,这也许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虽然他自己也不敢报得奖的念头,但是最后歌王桂冠到手的那一刻,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在村村都是歌王的家乡,他的那点本事微不足道,但是走出大山带给都市观众的那份新鲜感,不禁让人们眼前一亮,于是人们好奇他是从哪里学的这些,这份好奇促使亚妮走进太行山里,发现了一群意料之外的人,也是在哪里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七天、屎蛋、喇叭、解放、光明、肉三、招财、小辫、眼睛、天和、大头,这一代十一个没眼人,除了屎蛋,其他的都早就已经跟传说中那支为八路军送情报的队伍没有关系了,他们只是一群残疾人,有先天就没有看到过阳光的人,也有后天因为事故意外失去光明的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看不到阳光世界里的他们都不得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他们一起走街串巷,在太行山沟里的1700个村庄里流浪,老乡们管饭,他们管唱。这是一群我们眼里的弱势群体,不管是山村里的相亲,还是靠着他们接济生活的没眼人队伍,在过惯了灯火酒绿,看遍了世界风景的城里人看来,都太落后,落后到不屑一顾,他们只能相互扶持,在看不到阳光的世界里,在老乡伸把手的路上,“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可能你我都在城市的角落里,看到过一些人或拉二胡,或伴着不那么“悦耳”的嗓音唱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曲子。他们也许跟那支没眼人队伍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因为相同的残疾而走上了相同的道路,相比我们来说,他们的路更窄,会招致毫无道理的鄙夷嫌弃,好像对他们厌恶就能体现出自身的优越感一样,我想这时候我们身体健全的人是不是能给他们身处黑暗世界里的人一点光明,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不是乞讨,不是骗吃骗喝,而是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所以请理解那份痛苦,那份对生活挣扎的勇气,哪怕只为了证明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还有自己善念带去的温暖。
  •     忽然有一天,网络上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一个女人和这个女人的一本书,怀着好奇的心态,入手,谁知道就放不下了。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一个女人十年的坚持,那些关于梦想,于是关于未来的字眼在我脑海中又开始吵闹不停。一个人,对一件事,坚持十年,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我曾坚持过七年的日记,轻而易举的便被搁置,后来再怎么想捡起来,都是懒懒的样子。书中故事有时候读起来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简单平凡的人生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戏剧性,让人难以置信!我本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入手之后,我看了看,四百多页的书,光是整张整张的图片旧有150多页。我开始在心里很鄙夷的想:和《大鱼海棠》一样,又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来炒作的作品,十年,怎么写还能写不出400页的书来呢,竟然用这么多图片来撑场子。当然这样的想法,就算是在现在,还是没有完全在我的认识中消除,最让人讨厌的是,竟然书中出现了两个大破洞,那感觉就像是新买的衣服在最关键的部分破了一样,让人很不自在!但是因为亚妮的文笔和讲故事的方式,还有书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性情,让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一不小心就会热泪盈眶。但是也会种担心在心中,她这样的记录方式,会不会打破了这些没眼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于光明而言,在没眼人队伍里的十年,是有亚妮的十年,但她的纪录片总会有结束的一天,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呢,会怎样?还有,为什么在做音乐的时候,不用没眼人自己的调调来做呢?总之,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和疑虑……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前半部分不错,后半部分拍电影章节兴趣不大。
  •     眼没了,心就亮了!
  •     凡人无法听见的诗,我知!
  •     这个世界需要守护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但愿这本书能让更多人关注没眼人群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喜欢屎蛋先生说的,这世上有很多世界是不需要眼睛看的以及眼没了,心就亮了…也蛮佩服作者的坚持和果决的…
  •     一个晚上加一个中午看完,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不知电影什么时候上。
  •     一本前三分之一让人心疼后面又能会心一笑的书
  •     看宣传以为是抗战类型小说,读完才发现是讲怎么拍电影的艰辛故事,完全是作者的一意孤行,自傲而不自知。没情怀装情怀,看得头绪混乱,不知表达什么。
  •     一个纪录片拍了十年,让我看到了亚妮导演的贵在坚持,以及她为了梦想,甚至为了中国的一些非物质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我文中最末尾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没有欲望和遮掩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坦然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     看看照片就可以了
  •     突然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群人,你习以为常的光明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但是他们不可怜,他们没有眼睛,只有用心生活。
  •     在书展上买的推荐书,本来以为自己不会喜欢这种类型,却意外地发现一打开就一口气看完了。这个杭州女人厉害,超级期待她的电影。
  •     边看边哭边笑,跟疯子一样。这种纪实性文字总能给我太大的感触,细节描写总能让我眼泪哗哗流,屎蛋寻子还有肉三死的描写简直了。期待电影。
  •     看了亚妮的《没眼人》,看见了洒在太行山原生态土地上的阳光,感受到了尚未污染的快乐和自由。没有欲望和遮掩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坦然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     没眼人讲述的是一个非著名主持人亚妮和一群太行山瞎艺人的故事。读完的感受就是感动 震撼!被记录者几十年传承坚守没眼人的信念直击人心,记录者舍弃一切深入大山然人动容。苦难中的没眼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活法,也愿这份苦难教育能在你平静的生活中掀起一丝波澜。如果有一天真如 亚妮所愿,没眼人能够过去如约走进影院,我一定买电影票!三张!因为重要的电影看三遍!
  •     今年买的书里最贵的一本。如果用眼泪来评价一本书的好坏,那么它是年度最佳。不记得看哭了多少回。生命沉重又难得。
  •     本来以为是纪实类 但翻这书慢慢觉得不对劲 很多照片都是P过的 哪来那么多青山绿树红花的 照片都P得这么假 内容就更让人怀疑了 至于后记里的那几张照片 也是无语 没照片我还能看下去 现在真心看不下去了
  •     一气看完,肉三死去那一段跟着文字就哭了,文末自拍略违和。
  •     非常反感作者在书里渲染的与本书没有些许关联的自己的经历,包括怎样的机缘巧合走上了电影之路,包括拍电影遇到的众多难事。既然全书是讲没眼人的故事,那就好好讲他们的事。
  •     名即命。人许是生来就是来还债的,人债、情债、人情债,债债催人泪。 念念死时那一声回吧,泪就止不住;及至肉三,更是泪崩,把书合上再打开、合上再打开,竟是不敢再读下去。到最后,屎蛋也没了,只一句“像肉三一样,坐着,安静地死去。”,生出无限惆怅。
  •     有时看得泪流满面,有时又笑到不能自已,推荐!
  •     很不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评分会如此之高。但可以推定的是,打这么高分的人一定不是亚妮的同行。因为有没眼人、有民俗文化、有非遗这样的题材与旗号,就能这样轻易激起人们的同情、认可乃至褒扬。但相信至少有部分同行,对亚妮的部分行为是万万不能苟同的。从初开始的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演变到最后,过了界,就成了让所有人为自己的任性买单。不专业、不负责倒在其次,只要是自己的钱,只要是别人愿意砸的钱,无可厚非,但一次次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置无辜的主人公没眼人群体于危险的、严酷的境地,又是谁给的资格?更何况,口口声声已建立起感情的亲人,如何能下令在其葬礼上扛起摄像机?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自以为是的人,更可怕的是,这个人还不自知,还拥有大把的资源与无辜崇高的脸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买单。
  •     赚足眼泪
  •     一开始看的时候挺感动的,看到后来反而有点不适。
  •     眼没了,心就亮了。很难理解一位非常有名的节目主持人,导演,肯花掉十年的时间,倾家荡产到处负债也要将一个并不出名的村子里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没有她的坚持,我们也永远也不会知道竟会有如此感人的事情发生在那样一个角落
  •     “没有欲望和掩饰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坦然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习以为常的光明,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但他们还是在用心地活,活出自己的价值。或许真的是这样:眼没了,心就亮了!
  •     特别好,影像作品也很棒。
  •     我曾一次次透过舷窗注视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想象那里人们的生活,但我不曾想过这里还有一群流浪的盲艺人,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世界。我去过农村听说过一些爱恨情仇的故事,但《没眼人》的十载记录,雕刻了一段传奇:“没有欲望和遮掩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能坦坦然然活着和死去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     没看完。书的装帧很乱,也莫名其妙的。感觉是上一代人的审美和煽情的所谓“情怀”,多少有点滥情和媚俗了。作者的装扮也像老了的刘晓庆,并且给你触不及防的自拍。所以盲人们终究只成为了一种类似马戏团动物的工具,但这次主要是来表现一个波西米亚式的大妈情怀的。纪录片应该也很不及格吧。
  •     平凡人演绎的不平凡的人性
  •     真的没有《看见》好,到最后也没明白为什么能坚持十年
  •     翻开就想好好看完。 “中国就是要拍自己特色的电影才能深入人心,这是我们每个城市都有的一类人群,让我们更能意识到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生活着真要好好感激父母,感激上天。” . . . …看完没眼人,突然就想到当时看电影推拿时候的心情
  •     亚妮疯了,放弃了优越的生活,钻到深山找虐,和十一个穷苦盲人称兄道弟,更投入了自己前半生赚来的所有。有钱人想为穷人做些事,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最底层最重要组成,穷人为了赚到钱而打破平凡的世界。眼没了,心就亮了。这个社会好多人的心都被蒙蔽了,真善美已成为他人笑柄,但是还要继续违心生存
  •     201701
  •     和我想的有很大出入,本来以为是讲述没眼人的生活历程,讲的是作者和没眼人相处拍摄的十年历程。对没眼人的描写太过粗糙,只有一些没眼人说的,做的,最多的是作者觉得没眼人咋样,作者对没眼人的感觉,读者没有经历全部的过程,很多片段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和深刻!不过图片拍的很好!
  •     太行山深处的爱恨情仇
  •     眼睛的窗户关上了,心灵的窗户打开了
  •     为了没眼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还是有感动。但行文有些地方我看不太懂~~而且我觉得 书里说的一些事,亚尼不该管
  •     就像看完一部纪录片。每个人都有故事,那么这一队没眼人就有了一大串故事。吃喝拉撒爱人亲人,作者倒是把自己眼见为实的寻常事碎碎叨叨写了出来。原来虽然看不见了,只要踩实了脚下的土地,日子就是这样过了。
  •     爱恨情仇。不见光亮 ,活的明白
  •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坚持,所以不同。
  •     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电影的番外,书里有很多亚妮未说完的话或者仓促来不及说的。期待电影,相信电影会给我想要的精彩答案。值得一看。
  •     好好写就行了为什么要P图。。。
  •     看到后面感觉咋情节过分琐碎,其实好奇点在他们到底干了啥惊天动人的事,结果看到后面全部是些鸡毛蒜皮
  •     天上下凡的星!
  •     读完后脑子里乱乱的。大概除了感动就是感谢吧,十年。十年。 老屎蛋说这世界上只分两种人——无眼人和有眼人。倒是和史铁生《病隙碎笔》所写的生命的两种密码是残疾与爱情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我当时是不理解的,甚至因此不太喜欢史铁生了,心想这个人怎么能因为自己残疾就片面地以为世界缺不了残疾。 真是,难以想象。
  •     电影上映一定要去看的。十年磨一剑,磨掉的钱,留下心。
  •     一无所有的活着
  •     眼没了,心就亮了。
  •     再卑微的人也有史诗般的故事。有的,被记录,走入他人心中,给人带来震撼。有的,被忽略,带入坟墓化作尘,消失得如同没有存在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