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08114227
作者:(法)罗曼·罗兰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法国文学大家罗曼·罗兰的两篇哲学随笔——《斯宾诺莎的光芒》和《恩培多克勒》的合编。罗曼·罗兰早年求学于巴黎高师哲学系。两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恩培多克勒与斯宾诺莎深深影响他的一生。《斯宾诺莎的光芒》是一篇罗曼·罗兰阅读斯宾诺莎哲学的感想随笔。《恩培多克勒》是关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个人传记。

书籍目录

恩培多克勒
斯宾诺莎的光芒
附录残篇/恩培多克勒
译后记

内容概要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1903年,罗曼·罗兰发表《贝多芬传》引起当时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开始撰写古今名人传记,宣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先后发表《米开朗琪罗传》《弥莱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1915年,为了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及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恩培多克勒,该是个多么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把宇宙归源于爱和恨得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爱恨交织下,四元素,以太(气)、火、水、土,生成和聚散。其中爱让万物聚合,恨让万物离散。火分解,水集结。他同时认为一切存在皆有思想,血是我们思想的居所。他的浪漫细腻,让我看到有些句子时内心还会有悸动。真是爱极了世间一切细微的感动与美好!以下是残篇中最喜欢的两句:“最微小的身体在跌落时也可以相遇。”(残篇104)“爱与恨。曾用在,将永在。我相信,无限的时间中,永远不会没有这对力量。”(残篇16)同时,罗兰也讲到斯宾诺莎。我个人很喜欢他提到的两种生活:角色的生活,遗传因素构成;存在的生活,但它是没有面孔、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时间的,它是一切生命的实体本身和气。如果可以分层次,我把第二种看做是一种晋升,我也期望着会有这样的晋升。
  •     罗曼·罗兰的“光芒”华东师大中文系 李磊在德国文化史上,有所谓的“1918年人”之说,意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思想成熟起来的一拨人。其实不仅在德国,在法国、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着。只因一战的炮火,刺激着世界各国有良知的知识人,激荡着他们的内心意绪,迫使他们思考“现代性”以及随之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汇聚成一个大困惑:人类文化该往何处去?  残酷的现实,遭遇的价值真空,必然使人回到传统,追问文化的内在价值。恰如《恩培多克勒》开篇那一句话所说:在欧洲的废墟里,在我们的文明大规模的坍塌中,思想常游荡于往昔。此时,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人大都在反思各自的文化。中国知识界的主流声音就是激烈的反传统;德国的海德格尔也不例外,他发现西方文化的问题在于对“存在的遗忘”,于是写出了《存在与时间》;斯宾格勒更是彻底,直接在1918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西方的没落》,戏剧性的表述道出了西方文化的日薄西山;1921年的平托斯更加悲观,将出版的诗集取名为《人类的黄昏》。罗曼·罗兰似乎有一点不太合群,他不批判传统文化,因为他深知“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里徘徊”,于是在传统中寻觅新的活力,在阐释传统文化中赋予其新的意义与价值,颇有一点中国新儒家的意味。  在1918年4月15日写就的《恩培多克勒》,目的就是要回应战后人们对文化的迷惘甚至虚无心态,为此时的自己以及欧洲人重建新的信仰,走出“一战”后迷惘与虚无的阴霾,正如他在1915年9月发表的《超越混战》一文中所说:充满希望地把它们播种在血腥的泥土中。而在他心中,希腊哲人恩培多克勒恰好符合做精神导师的资格。恩培多克勒其实并无完整的作品留存,只能在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拉尔修等人的著作中寻得吉光片羽,罗曼·罗兰用这些断句残片来佐证自己的“欧洲梦”,可谓是六经注我。  收在该书中的第二篇长文《斯宾诺莎的光芒》,是罗曼·罗兰回忆录《内心的历程》的一部分,记录了他年轻时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转变。这本晚年回忆录展示了他是“从什么地方,从什么时代的深处来的”,道出了他悲观主义重压下所度过的岁月。回忆十六岁至十八岁期间读斯宾诺莎《伦理学》时,罗曼·罗兰已经五十八岁,但他依然写得激情四射,热情高涨,仿佛回到了那逝去的年轻时光。斯宾诺莎“火光般的篇章”,是他备考法国高师痛苦岁月的一抹幸福;而那燃烧着的文字,又是“毒害了多少年轻人的考试”的消毒剂。  斯宾诺莎是冷静的哲学家,但罗曼·罗兰并不是用理智的冷眼来打量分析他,而是“带着内心的激情与感官的强烈欲望”来阅读;对他来说,《伦理学》也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共存在的心跳”,一种视野融合。他曾说,这篇文章曾感动了关在印度监狱里的孟加拉政治犯,那位政治犯读到这“心醉神迷的诉说,通过铁窗,看到了存在那白亮的太阳”,也在文中看到了他自己。这正如罗曼·罗兰在该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通过书读自己,或是自我发现,或是自我审视……在斯宾诺莎的作品中,我发现的不是他,而是我所不知道的自己。  两篇长文,组成了《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一书,虽然只有六万多字,但足可以窥见罗曼·罗兰的个人性情与人道情怀。由于“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他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虽主要针对他的长河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而言,但这两篇长文也恰恰是他一以贯之情怀的脚注。刊于2014年01月10日《文汇读书周报》第六版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恩培多克勒的思想有着缪斯一样的步态,婀娜、自信又带一丝倦怠。就像顽皮、机敏的苏格拉底一样,他知道如何用目光在路上、广场上、在欢乐的泉边,或者通过工艺品店敞开的门捕捉浮光掠影。他的迷醉如同河口,啜饮整个自然,并与元素相通。
  •     果然是已经过了看罗曼罗兰的年龄了_(:3」∠)_顺便和内容比书的价格不是一般的不厚道。。。
  •     这本书的附录是恩培多克勒的残篇… 微妙的有种重点错的感觉…
  •     恩培多克勒,该是个多么有浪漫情怀的诗人。 他把宇宙归源于爱和恨得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爱恨交织下,四元素,以太(气)、火、水、土,生成和聚散。其中爱让万物聚合,恨让万物离散。火分解,水集结。他同时认为一切存在皆有思想,血是我们思想的居所。 很喜欢残篇的其中两句: “最微小的身体在跌落时也可以相遇。”(残篇104) “爱与恨。曾用在,将永在。我相信,无限的时间中,永远不会没有这对力量。”(残篇16) 同时,罗兰讲到斯宾诺莎时,我个人很喜欢他的两种生活: 角色的生活,遗传因素构成; 存在的生活,但它是没有面孔、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时间的,它是一切生命的实体本身和气。 如果要分层次,我把第二种看做是一种晋升,我也期望有这样的晋升。
  •     谦虚优秀的译者,译注非常周到只是原文掺杂太多希腊语。清晰地领略了恩培多克勒的思想,这是一个少有人知的先驱,我的印象里他是充满野性的挑战者。而Spinoza则纯粹出于罗兰的热情。残篇很好。
  •     白天等人时随手抽的一本书,诗意的语言写就的哲人传记
  •     浑圆
  •     新书耶,虽然不知道在说什么
  •     第一遍看后:罗兰的随笔给3星,恩培多克勒的残篇给4或5星? 做笔记时顺带浏览第二遍:罗兰的随笔改为4星。
  •     感觉罗曼罗兰写东西和茨威格一个风格也一个毛病,文风多少不对我路子……当然西西里的缪斯还是有意思的
  •     “让我们相拥吧,亿万众生!”
  •     既不能算是对恩培多克勒人生的记叙,也不能说是对恩培多克勒学说的介绍。感觉单独出版没什么意义啊。斯宾诺莎那篇就更尴尬了。。罗曼罗兰水的一比
  •     多么漂亮的散文,即使翻译成了中文!“一个姑娘离开人群,来向我敬酒。我问她:‘今天是什么节’她答道:‘今天,天气很好。’“恩培多克勒的思想曾照耀过故土阿格里真托,他曾在那里”头戴桂冠,一只金环绾住长发,足蹬铜鞋,冷漠而高贵“,然而我不知道他如何拯救一战时候的欧洲?
  •     罗马罗兰的语言总是充满炽热的情绪,恩培多克勒的爱恨变得如此饱满而富有激情。“当我阅读斯诺宾莎,我读到的是自己。”
  •     文字很漂亮,感觉营造了一个哲学的“冰火世界”。(然后还是很多不懂的:) 古人智慧如此绚烂夺目,“快乐都是善的,让我们相拥吧,亿万众生!” 还有,读了附录,很喜欢恩培多克勒的诗…“让他们的疯狂离开我的舌,让我的唇成为圣…”
  •     附录恩培多克勒残篇比正文好多了嗯
  •     看了两遍,依旧不是很明白……
  •     罗曼罗兰对今天的迷惑循古解惑,内容不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