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 · 西藏》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08641270
作者:徐家树
页数:228页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17页 - 前言

保留自己的感觉和情感的历史,等于活了两次,过去的将追回,而未来的也潜藏其中。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36页 - 拉卜楞寺

原文记的是1980年代初在拉卜楞寺所见:“大约中午时分……人们忍受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高原上刺骨的寒风”
但前文p.31明明写着是“七月中旬某个炎热的夏日”从兰州出发的,晒佛节每年正是在七八月间,在中午时分如何能有“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我前些年八月间在夏河所见,草原花开,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此处只怕是作者对藏地的刻板印象而生的想像吧。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189页 - 尘·隐-被遗忘的古城

瀑布才让三十出头,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中学毕业以前从没有跨过通天河桥。考上兰州民族学院藏语汉语系后,带着母亲给的一百元钱,他才第一次走出县城。在民族学院的几年,瀑布才让是全院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一米八的个字,长发飘飘,身佩藏刀,弹着吉他,唱着藏歌,走在校园里,回头率非常高。在兰州四年,他利用周末和假日走遍了兰州市的大街小巷,还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兰州话。席间,他还用兰州话给我们讲了几个笑话,听得我们直喷饭。民院毕业后,瀑布十分留恋家乡,也想为家乡出力。他先在玉树中学当了几年汉语和藏语老师,后调进了州政府办公室。兰州的江湖气息与瀑布才让放浪形骸的狂狷气质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成就了一种近乎“侠义”的豪情。只是“英雄”也会老,也会沉淀、成熟起来。修齐治平的序列不一定每个男人都能圆满走一遭,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此顺序几乎是亘古不变的了。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160页 - 漫·行-郎木寺法会

大经堂里,幽暗寂静,无数盏小小的酥油灯,散发出暖暖的红光,照亮了大经堂墙上古老的壁画,也点亮了人们期盼的眼睛。活佛坐在大经堂佛像前,法座高高在上。我虔诚地走到活佛前,双手合十祈拜,活佛俯下身来,用手掌轻轻在我头顶一抚。守候在活佛身边的喇嘛,又递给我一条黄色纱巾。我捧着红黄二色纱巾,从大经堂出来,藏民们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已被接纳为他们的族人。(作者在郎木寺法会上受到的摸顶礼)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244页

此刻远离喧嚣,才觉俗世之中,我们或许更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走,去感受每天微小的喜悦,享受片刻的宁静和孤独;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以及更为丰富的生命。是的,不着急,一切都来得及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32页 - 缘生

极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低沉的声音,好像是天际轰隆的雷鸣声,又好像是在夜空中巡视的天神轻轻地相互召唤。细听之下,确是诵经声。我缓缓西行,独自一人步入已成黑色剪影的群庙之中。灰紫色的暮色衬着暗蓝色的苍穹,大群乌鸦在高大的白色佛塔、红褐色的石块和黑白相同的大小殿堂上空盘旋。诵经声一点点近了,清晰了。它们从大经堂的高高围墙中传出,如海潮般汹涌,一阵又一阵,低沉而有力,永无穷尽。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221页

旅行为自己提供了一种“退出与复返”的过程:从身不由己的凡俗生活中退出,让肉体和精神复返到超然冥想的境地。在冥想中,就能体验到时而强烈、时而宁静的心灵撞击,在探索中,往往能寻找到自我回归的生死含义。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33页 - 唤起内心的诉求

第二天傍晚,我们开着吉普车从山坡上的小路下来,开上县城唯一的主街。这时,令我们非常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街道两旁行走或在店铺中购物的藏民,不分男女老幼,都纷纷跪倒在街道上,朝着我们这辆缓缓而行的吉普车,双手合十,扑倒在地。一路上我们汽车所到之处,人们不断地跪倒和祈祷,有的甚至全身都伏倒在街道上,朝着我们这辆缓缓而行的吉普车,双手合十,扑倒在地。一路上上我们的汽车所到之处,人们不断地跪倒和祈祷,有的甚至全身都伏倒在粗糙的碎石地上。周围突然变得异样的宁静,静到只有我们的车轮与碎石地面滚压的咔咔声、人群伏地时的窸窣声。我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惊得目瞪口呆,心怦怦地跳。唯一能做的,只是本能地双手合十,默默地在心中祈求神,保佑眼前尘土中的芸芸众生。我从车子的前窗和小小的后窗望出去,街道前后再无别的车辆,只有我们这一辆汽车,孤零零地缓缓前行。我当时惊慌得忘记了手中的相机,但在我的脑海里,眼前的景象已经永远定格下来:在低垂的铅灰色云层下,在灰蒙蒙的暮色中,风扬起街上的尘土,卷起人们破旧的衣裤,吹乱他们沾满黄土的头发,人们长久地、默默地跪在路边,祈祷着。

《那时 · 西藏》的笔记-第162页 - 漫·行-梵天的云(系列作品选)

在后期编辑这个系列时,我一直在读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的历史》一书,书中论述两千多年来人类对神的认识过程,字里行间的气氛与这些高原的云十分融洽。在《神的历史》一书的最前面,有策划丛书的总编写的一篇说明,文字很长,我只转录它的开篇第一段:“隐约记得张爱玲曾说一个时代需要的是升华而不是浮华。偶尔想起这句老话,不免转顾一回我们当下身处的这个时代,竟往往觉得有些惊然,甚或生出些许寒意。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我们该如何描述它并借以解析我们日渐苍白的心灵生活?”多数人是心神不宁的、浮躁的,让他们去为烦嚣世事增添浮华吧;而你的心灵是自己唯一可以全权主宰的,让它守候宁静吧。有对比才有鉴别,有差异才能获得救赎。

《那时 · 西藏》的笔记-唤起内心的诉求 - 唤起内心的诉求

这短短几分钟的经历,唤起了蕴藏在我内心中多年的诉求。原本这种诉求是模糊不清的,也许只是一种内在的、本能的冲动,像人在饥饿时对食物的欲求,在精神空虚时对目标的寻求和寄托。但从这一刻开始,这种追求一点点清晰起来。我明白了,那是我心灵上对寻找人生真谛、人生目的,寻找人世间的真、善、美的渴望。我忽然也明白了,这正是我在寻找的摄影主题,就是用摄影的方式,去发现人们的内心活动,去记录人们的精神信仰。在我第一次面对这些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时,我忽然意识到,他们也是一样,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苦苦地寻求着人生的答案,不懈地追求着他们的精神目标。


 那时 · 西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