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体验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5
ISBN:9787800916984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页数:326页

作者简介

小说主人公鸟的妻子生了个残疾婴儿,使鸟突然间陷入艰难的处境,鸟首先选择了逃避,他把婴儿扔在医院,并设法让其衰弱而死,自己则躲到旧日情人火见子的卧室,陷入爱河欲海之中,火见子是天使又似魔女,她给鸟安慰,使鸟忘忧,也诱使鸟不断堕落,经过漫长的心灵炼狱,最后,鸟终于幡然醒悟,勇敢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决心和残废婴儿共同坚韧地生存下去。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排行第三。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1957年发表小说<死者的奢华>,成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正式登上文坛。其重要作品有:<饲育>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等。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个人的体验》或其他大江健三郎的名字是听过许久了,但对这个作家一直没有太多的了解,到我读了研究生后,选了一个研究日本文学的教授作导师。他正好是研究大江健三郎的专家,在大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开始研究他的作品了,耳濡目染,我也开始关心起这个作家来。常言道“隔行如隔山”,虽然在文学方面我也有不少的阅读经验,乱七八糟的论文也写过好几篇,不过语言上的阻碍始终是不可避免,一个只会 あぃがど 的门外汉是断然不能直接阅读原著的,最多是读读译本,隔靴搔痒。因此读完之后写的东西也不能叫研究,只能叫读后感。最近读了大江的《个人的体验》,也就谈一下对这部小说的感觉。从叙事结构上来看,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鸟的经验为线索来串连起两个世界:压抑的世界和放纵的世界,从小说一开始,鸟就在两个世界中徘徊不定,两面奔波。鸟是主人公的诨名,而鸟无疑也是一个诨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懦弱的人的一切缺点:逃避、忧虑、放纵、不负责任。这似乎不是鸟的本来面貌,因为他也曾经很有朝气,对世界充满希望,甚至一度是个小混混,热衷于与人斗殴。然而过度的酗酒与对生活的逃避毁了他,他的面容看起来十分衰老,在游乐厅进行“铁处女二十世纪型”的体力测试中,他用尽全力也只能达到四十岁的平均水平,而此时他仅仅是二十七岁而已。由此可见鸟从体力上看是弱于常人的水平的。在压抑的世界里,鸟尝尽了生活的一切压力:婚姻的不如意、性的不满足、事业上的失意、丈人的轻视,而他残疾儿子的出生更是使得他陷入一个梦魇之中不能自拔。在他眼里,儿子就是一个长着两个头的恶魔,他的出生使得鸟陷入了一个困境:到底是保住他还是放弃他?要放弃孩子的理由有很多:如果这个残疾儿接受治疗的话,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植物性的存在”,因为他患的是“脑癫痫”,极难治愈;如果让妻子知道了儿子的状况,她一定会十分伤心,倒不如放弃者孩子;如果要治疗这个孩子,免不了要花一大笔钱,那么自己梦寐以求的非洲之旅也就只能作罢;如果治疗以后,儿子真的成为了植物人,那么他和妻子只能一生背负着这个包袱。再加上岳母也在不断地劝说鸟让他放弃这个残疾儿,他的岳父也对此表示沉默,这让他没有找到任何保存儿子的理由——毕竟,他也许只是一个“植物性的存在”罢了,鸟很快就在内心作出了选择:这个残疾儿还不如死了的好。参考导师老王在论文中的观点,这部小说继承了大江健三郎前期小说中对存在主义的借鉴,也就是“墙壁意识”。鸟在压抑的世界中被囚禁着,而残疾儿子的出生将是他的最大的牢笼。为了摆脱这个牢笼以及压抑的世界,鸟自然而然地向着另一个世界倾斜——放纵的世界。放纵的世界存在的东西无非是酒精和性。对于酒精的依赖似乎是鸟最为习惯的一种逃避方式,鸟25岁那年的五月结婚,两个月后突然开始整天沉溺于威士忌之中,他“放弃了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全部义务,无论打工,还是学习他都不屑一顾。”“四个星期后,他从七百多个小时的沉醉中醒来,发现自己荒废得如同遭受了一场战火的都市。”于是,“鸟向研究生院提交了退学申请,请岳父在预备校找了个职位。后来儿子出生后,鸟为了逃避,他再次醉得一塌糊涂以致连预备学校的工作都失去了。与酒精相对的,鸟沉溺于性之中。他找到了以前的女友火见子,与火见子有过一段时间的性生活后,鸟似乎觉得这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生活。作为鸟的第二个世界的代表,火见子比鸟更有逃避天赋,她甚至还构思了“多元宇宙”的概念。他对鸟的第一个世界,也就是压抑苦闷但终归是现实的世界充满排斥感,她尽一切能力把鸟从第一个世界中剥离,他甚至帮鸟找到了能够杀死婴儿的堕胎医生。她建议鸟放弃自己的生活,与她一起去非洲旅行,鸟甚至一度已经心动,作好了去非洲的打算,连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交给了堕胎医生,小说至此进入高潮。鸟需要做出选择,到底是选择前一个世界还是后一个世界?按照小说的内在逻辑,按照鸟的性格发展,他无疑是应该倾向于后一个世界的:放纵、解脱,打破牢笼获得自由。但大江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就是做手术救了孩子,那又会怎么样?鸟。不是说他只能是个植物性的存在吗?你不光使自己不幸,而对这个世界说来又使一个毫无意义的生命延续下来啊。你认为这是为孩子吗?鸟。”“那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使我自己不再是个逃避现实的人。”鸟说。但是火见子还是不想理解他。她不顾盈眶欲滴的泪水,努力露出微笑,嘲弄鸟。“硬让只有植物似的机能的孩子生存下来,这是你重新获得的人道主义吗?”“我是想不做回避责任逃避现实的男人。”鸟不屈不挠地说。“呵,我们去非洲旅行的诺言怎么办?”火见子激烈地啜泣着。当鸟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过去生活的影子,无法卸下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人的责任时,他知道如果真的让儿子死了,自己就是杀死他的凶手。他宁可重新跳入牢笼之中,也不愿意做一个杀子的父亲,尽管逃避了责任,却要受一辈子的良心谴责。不过这种转变无疑来得比较突兀,鸟在几个小时之内,在见到一个自己曾经背弃的朋友,然后在车上沉思,他突然想通了,放弃了后一个世界。然而这种转变并不获得广泛的认可:“(个人的体验)获新潮社文学奖后,评选委员对其结局基本持否定意见。其中龟井胜一郎的言论最为激烈:结局处鸟的转变实在是太容易了;对平安取回孩子,脸上露出晴朗表情的鸟的描写,暴露了作者宗教的或道德的怠慢。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充分肯定(个人的体验)所具有的内驱力和新鲜的感觉的同时,也认为这种安排似乎说明作者在对作品横加干涉,像变魔术一样突然消解了作品的紧张关系。二十多年后,小说家、评论家笠井洁分析认为,这种认识与行为上的二律背反的命题应该如何解决,恰恰是当时三岛本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二十世纪的问题。”雨果的作品《九三年》有一个类似的结尾:朗德纳克与郭文子爵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高于一切、高于革命的人道主义,当朗德纳克侯爵逃离城堡,目睹被大火所围困的三个孩子的时候,在他身上的人性得到了觉醒,于是他选择返回城堡救出孩子,同时成为了郭文的阶下囚;而郭文在革命与人性之间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释放了朗德纳克,将自己交给了军事法庭。这是雨果的人道主义,作为大江,他也给了《个人的体验》一个异曲同工之妙的结尾。在查看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大江的长子光正是一个残疾儿,这也曾经一度使他陷入消沉和困惑之中。最后他可以说是悟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观:“小说必须给人以勇气,必须鼓舞人向上进取”。他用文学去唤起“个人的救济的尝试”,从而唤起大众“人类的救济”。可以说,《个人的体验》中鸟的转变正是大江心路历程的一个映照,这种体验不仅是属于作品中的鸟,也是为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残疾儿的父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所有的;文学不仅要符合它的内在逻辑,也要包容作家所赋予的人性的逻辑,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其独特的意义与风格。对于大江及其作品所知不多,就个人所知谈了一下见解,仅此而已。(本文资料选自王琢论文“大江文学的客观关联物<或>凝视自我的机遇——《个人的体验》的体验及两极特色”,特此声明)
  •     有时候,人往往喜欢用兜圈子、自我欺骗的方式来逃避责任,逃避罪恶。火见子用多元化的宇宙论来面对自杀的丈夫,而鸟却想通过医生的手,喂少量牛奶和糖水让患有脑残疾的婴儿衰减而死以摆脱先天异常的婴儿,保持甜蜜的夫妇生活和非洲旅行的愿望。按利己主义的逻辑说得通,把血腥味的事情全交给医院的人干,本人躲在远处,装出一副突遇不幸的善人面孔,老实巴交的受害者形象,其实这就是自我欺骗。也正是这种自我欺骗,让鸟感到一生都要逃避,都要救赎,达到一种自我崩溃的状态。不过,最终他还是走过心灵炼狱,勇敢接受现实,决心和残疾的孩子一起开创共同生存的道路,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也许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黑天鹅不可预知的事件,逃避不是办法,自我欺骗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谴责和痛苦中,唯有勇敢的面对,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才能过得坦然.
  •     说到底,这件事从始至终,没人能有像鸟一样的体验。这是绝对、纯粹的个人的体验,事件的旁观者无论以怎样的想象力都无法感受其复杂的心理变化。鸟的孩子一出生,就把接生的医生护士吓坏了,极其罕见的脑疝,好像长了两个脑袋似的畸形儿童。发现自己的孩子天生畸形后,鸟看旁人的眼神都变了,医生是不知廉耻时常窃笑地伪君子,护士也成了满脸厌恶表情的无情者,旁边的患者全都是好奇心过剩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局外人,岳母不仅作呕还直白地表示了应该处理掉这个怪胎,岳父则坐在转椅上好像事不关己般听自己汇报情况,妻子蒙在鼓里,火见子陪自己睡觉。大江对于鸟直接的心理状态描写得并不多,于此便少了许多空洞的修辞和叙述,用鸟在这特定环境下一些令人费解的行动来做侧面展示。比如去见岳父之前应该刮刮胡子,洗洗脸,洗脸的时候想到一个笑话,便感觉自己又笑了起来,“但这次未免太过分了,鸟战栗着驱走了自己脸上的微笑,又开始思考起孩子的不幸,他从刚才微笑的自己身上发现了罪证。”在传统道德和伦理上来说,生下个畸形儿应该是无比令人悲痛的事,但在这不该被其他情绪倾扰,仅仅是纯粹的、浓得化不开的悲伤中,自己居然微笑,这样不合时宜的情绪应该被驱赶,倘若自己仍然谈笑风生,免不了被人说成无情的种。现在是悲伤的时刻,我应该悲伤,在葬礼上尝尝会有这样的情绪冒出来,按照常识来说我应该流泪的,于是便流了泪,人们希望我悲痛欲绝的,于是做出了悲痛欲绝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罪证。鸟在听说和火见子第一次做爱她还是处女时,涌起了危险的欲望。这是一种身处险境无所适从,觉得不管做什么对现状都于事无补的状态,如同一团浑浊浓郁的空气,渴望着异常强烈的刺激。用最邪恶的方式性交,在最极端的方式下疯狂地射精,让欲望一泻千里,让自己从此堕入万丈深渊永不醒来——至少也比无所适从的此刻舒服。或许这也就是感情失落时想要彻夜大醉的人的想法,因为内心有荆棘缠绕般无法解除的挣扎,便想着以肉体的受虐来作补偿,来聊以自欺以便寻得心中稍微的舒畅。可“这彻夜大醉的痛苦,恰恰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不能抵偿任何别的痛苦。”所以,在彻底放纵之后,还是要重新站起来着手处理眼前的事情才行。“也许我们彼此都很需要对方呢”。在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鸟想:“难道我和妻子将被这个植物人似的怪物纠缠一生?我必须逃离这个怪物婴儿!鸟被一种自我防卫的激情所控制,同时羞耻而痛苦地感觉到自己正深陷于极端的利己主义中”。如果他活了下来,我们不知得耗费多少的时间来照顾打点他的生活,而且这样的付出必然是没有回报的,我们仅仅是出于义务这么做罢了,至于说对他的感情?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弃他于不顾,那对这个生命来说岂不是太残忍了,别人又会怎么说三道四?如果他们知道情况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太多的抱怨,毕竟摊上这样的事,谁都没法说抚养就抚养他一辈子。其他的还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鸟也会用两个手指头去挠后脑,火见子买了个帽子等等,火见子对着非洲地图发呆,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最后鸟在酒吧喝酒时幡然醒悟,自己不愿意再逃避下去了,为了守护什么?答案是零。就想着不顾一切地把孩子要回来,做手术,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应该怎么做到时候再说好了。这是人性的胜利,但之后的生活,必然存在着数不清的苦。我总是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隔壁的叔叔,他儿子出生后也被确诊为脑瘫,一个是我表叔,他儿子确诊为退化性脑瘫,即婴儿脑子会越来越不好使,最后变成植物人一般。不知道当初他们得知自己的儿子不正常时是怎样的心情,经过了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鼓起了多巨大的勇气才能承担起抚养这样一个先天缺陷儿童的重任。现在,叔叔的儿子已经高三了,除了两腿不能自由行走,其他的都还好。表叔的儿子情况越来越差,已经送到疗养院去看护了,表叔偶尔也会去看一下,全是心痛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但在这一瞬间,鸟也想起来,刚才在那店铺里他们所呈现的毫无表情的神态,其中就潜藏着对自己彻底而冷酷的拒绝。一个极其孱弱的存在映入他们的眼帘,唤醒了他们猛兽的本能。遇见软弱可欺的家伙就一定要欺侮。
  •     十分阴暗压抑,但又十分写实
  •     题材非所爱,写得非常美就是了。
  •     菊比谷和鸟七年间空白之后,只有七分钟的会话,便消耗尽了互相值得好奇的东西。 抛弃者的内疚与被抛弃者的怨恨,都敌不过人与人重逢七分钟新奇感后的厌倦啊哈哈哈。
  •     又是一本柳暗花明母题的书 重墨细腻描写 却未给我某种共鸣
  •     那样慌乱地逃避是为了护卫什么呢?鸟突然意识到那里有的只是丧失本真的虚假存在,妄图用自欺式的幻想否认当前的真实处境以及抹煞掉自身的责任。或许那一瞬间鸟忽然想起了戴尔契夫,看到了在不可动力面前仍有“个人选择”的位置,体会到了西西弗斯的心境。这既是个人的体验,也可以是某些超个人的体验。
  •     。。这是发神经吧?描写是很细腻啦,但是,不是我的菜
  •     结尾不能忍
  •     读的时候感觉特别压抑
  •     逃避现实的人看起来都好像有精神障碍。比喻太多,翻译太烂,确实是个人的体验。
  •     如何杀掉一个畸形儿,结尾太突兀,现实中的父母面对畸形儿肯定也会做如此的心理斗争,不如去掉最后一章。通篇被抑郁的气氛包围,作者把主人公的每个抑郁细胞调动出来和现实做斗争。
  •     沉重到让人无法呼吸的一部作品。多年之后还是没有胆量重读。
  •     如果不是那个被抨击的结尾,今天下午真要溺死在这个故事里了。阅读过程和今天的历程一样,清晨六点钟时因为一件事沮丧到生理性呕吐,晚上六点钟时因为同一件事开始抓住一点意义。我也要把忍耐写在词典的第一页。
  •     突然想起那个叫鸟的男人,记得当时觉得写得特别好,大概是那时还年轻而且恰好学核的缘故吧。 此外觉得特别对不起我的下一代,因为好奇心强做实验都太认真:) We are always keep doing those things which make us feel sorry
  •     喜欢畸形婴儿的象征,但是最后的“肩负责任”到底是勇敢的和孩子活下去还是选择和婴儿一起死去:在我看来是最后一种。前半段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后半段
  •     8.5
  •     讲真 好几次都读不下去想放弃 可能对叫鸟的名字自己从开始就已经有了反感 到孩子出生对妻子不闻不问孩子也是挣扎着心理真的想上去大嘴巴子抽他 昨天还在想女儿上辈子都是自己爸爸小情人这件事 可能几率不是百分之百到也是少之又少的真的有对自己孩子不闻不问的 不管是最后终于面对现实不逃避的鸟还是火见子 都没有好感 喜欢不起来
  •     也许这是一本更适合男人看的书,关于自由,逃避,责任,经历苦痛的选择和锤炼,如何让一个男人变得成熟和担当,主人最终回归到了正统的生活轨道。
  •     今天遇到一位名叫鸟的朋友,想起来中学时在某个大厚本诺贝尔文学奖全集里读到的这篇…
  •     鸟对外物的体验如同蜗牛的触角般敏感。
  •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关于鸟在见妻子之前的部分描写有些混乱,但从病房见妻子聊天开始,后面的心理描写写的很好——准确、细腻、真实,我不否认是大江健三郎的真实感受,但鸟最后态度的转变有些快。
  •     但在这一瞬间,鸟也想起来,刚才在那店铺里他们所呈现的毫无表情的神态,其中就潜藏着对自己彻底而冷酷的拒绝。一个极其孱弱的存在映入他们的眼帘,唤醒了他们猛兽的本能。遇见软弱可欺的家伙就一定要欺侮。
  •     我是欣赏这部作品的,包括欣赏三岛由纪夫竭力批评的那个貌似突兀的结尾。这种时而冷静时而又腐糜的行文中一直能窥视到一种驱魔式的不懈和煎熬,至于驱魔的成功与否,似乎最终沦陷理所当然地就被视为了应有的常态,而如果说人的选择一直存在于善恶的夹隙中,那么在不耻于承认恶的诱惑的同时,又为何要急于否认对善的向往?至少在作品之外,大江本人的选择已经是一个绝好的范例。
  •     什么鬼结局
  •     首先想到了昨天读的加缪的《局外人》。男主想做局外人,但又逃脱不了“局内人”身份的束缚和道义上的责罚。介于局外和局内两者之间,往往是最辛苦的。其次,不知道为何读出了政治隐喻的味道。那个婴儿感觉象征驻日美军基地。由不愉快的关系产生的畸形儿,想把它弄死,自己了无负担地愉快生活,却要承受因为没有履行责任而产生的良心责罚;想把婴儿留下来,却不知道这个孩子以后会健康成长,还是一辈子的负担。作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     觉得他非常非常厉害,可能没有全部看懂
  •     扭曲的现实生活,消逝的青春,和时刻攥在手心里又遥不可及的理想,各种情感纠葛的出口是酒精或是曾厌恶的肉欲……对人物内心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很生动,各种比喻也很棒~啊啊啊啊啊,只能再读一遍来表达喜欢了~
  •     想来你我也是鸟,为了逃避逃避带来的痛苦而继续逃避,重要的决定却是只在一瞬间做出的。“那是为我自己”,鸟在最后的十字路口说。且不谈爱和同情,鸟在自己的泥潭里挣脱,是更重要的事,是可以被定义为勇敢的东西。去亲手杀死他或接受他把他哺养长大,其实跟本上,这两个决定是一样的。
  •     弃
  •     读了几页想起来以前读过,从图书馆借的大江文集里,当时没啥感觉,有了娃之后再看,领会到伟大之处,要找日文原版来收藏咯,很久没有五星推荐了啊 PS:我真的没记错哈,4年前读过的证据哈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27762/
  •     有很多事逃避是没有用的,你只有去面对它
  •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4.4
  •     他走向了个人体验的极端,如同向下深挖了一个洞窟,在其中闷热,黑暗而绝望。他几次想转身逃开,但最终还是强迫自己转过身去面对黑暗而压抑的岩壁。是的,他看穿了选择的虚无性,而屈辱艰难的活了下去。
  •     感激这样的大江
  •     刚开始主人公不是一般的懦弱,并且想法颇多,甚是觉得有点偏抑郁,以致于后面做的这些事倒显得顺其自然,但是我不理解他。最后他也醒悟了,应该是顿悟,我觉得有点太快了吧……不可否认的是,文笔不错
  •     酒精和性一直是逃避现实的手段,但是当真正的不幸降临时也不管用了,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带着希望以忍耐的态度面对惨淡的现实。这个想明白的过程成就了这部小说,虽然细腻入微,但格局太小,又不够冼炼的日本小说常见的通病也是没有改观。
  •     把个人内心的恐惧 矛盾 写的如此真实
  •     心里的纠结状态描述的很好,最后悔悟结束的快匆忙了
  •     绝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     那些个世界里的鸟,或许杀了孩子,或许带着孩子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此世他终于是接受了孩子。宇宙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我却只能在单一的混沌世界里不断冲撞或是做个溺水者。我存在于世,今天,昨天,明天。
  •     二十七岁的鸟生了个得到脑疝的婴儿,他无法面对这个事实内心期待婴儿的自然死亡或者想办法让他死亡以逃避责任。而在最后领悟到虽然自己已然27岁却仍没抛弃掉20岁的绰号"鸟"。这是段关于责任的故事,而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与年龄有关,抛弃"鸟"的鸟最后毅然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在黑暗的洞穴中,我们体验痛苦,但到达地表后,也将获得金币的奖励。 作为自传性质的小说,大江将个人内心至外表的体验描述的细致入微,其获得诺奖也是实至名归。
  •     当我读到第一段第三句话,“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 ”时,我犹如电击,知道遇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见识到了一种伟大的文字,熬夜读完全书。《个人的体验》是大江的青春之作,这里面法国人的影响仍然掩盖不住他本身天赋的力量,那是一种钢锯齿一般的文字力量,冲击着读者,令人坍圮皱缩到极端的处境——也就是个人的体验中,鸟的结局,当然不是什么光明希望,那是对仓皇的日常性的认输。
  •     这样的自我揭露就值5星。
  •     补记
  •     最早读大江先生的作品是和小泽征尔的对话录,由此追溯艺术(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共鸣;及后的《广岛札记》、《冲绳札记》皆是一气读罢,感喟于作家笔下所书写的生死观,展现的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透视现代社会乃至现代文明,探索人类的未来命运的发问;同样,这本作家本人开始内探自我的作品,迸发出一种“不逃避,人生才会不一样”的酣畅淋漓。
  •     有点绝望,又丧了。
  •     从不敢面对畸形的孩子到彻底坦然面对,其中大篇幅写的是男主角跟情人的一系列交往,醉生梦死的感觉,既然大篇幅的写,为什么最后还要回到现实,我想大江想带给读者的体会就是,欲望美妙的体验固然美好,谁都想沉迷其中,但人之为人,不可忘却现实中的人性真理,就让那如梦般的体验永远埋藏在这段时光回忆之中吧,要与孩子共同面对新的生活。
  •     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很容易赞同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从文学角度,结尾是那么突兀、假惺惺
  •     尤喜其中第二篇长篇《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不失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