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在哭泣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13030235
作者:岩谷英昭
页数:200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原美国松下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岩谷英昭的力作,他在书中探讨了曾经称雄世界的日本家电产业风光不再、全线衰退的原因,对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公司不断裁员造成大量人才流向亚洲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重温“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造物先造人”的至理名言,以如何确保实施人才战略为着眼点,为复兴日本家电产业支招。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序 / Ⅰ
原著者序 / Ⅴ
序章跌倒了就爬起来 /
距离溃败,只一步之遥 /
我的经历和感悟 /
本书的结构 /
第●一篇探寻失败的原因 /
第一章汹涌而来的数码潮流 /
前所未有的危机 /
何谓“数码技术” /
家电逐渐成为日用品 /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自来水理论” /
势不可挡的互联网浪潮 /
“加拉帕戈斯化”的家电产业 /
第二章在水平分工潮流中落伍的日本 /
从垂直整合到水平分工 /
水平分工的特点 /
难以适应的日本厂商 /
水平分工的支柱:专业电子代工服务 /
花落他家的工程技术人才 /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共存共荣”的理念 /
在垂直整合中植入水平分工的三星公司 /
第三章裁员造成的恶果 /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
裁员,造成企业财富——人才的流失 /
裁员真的非常有必要吗 /
痛苦的记忆 /
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销售渠道 /
因泡沫经济破灭而转变的日本人 /
从名字上表现出来的“傲” /
第四章销售对顾客有用的东西 /
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起点 /
何谓“商品价值” /
试论了解市场 /
侧重技术的隐患 /
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 /
“品牌商品”、“主打商品”、“促销商品” /
地区化与全球化 /
第五章商品流通方式的变化 /
跨国平价量贩店是时代趋势 /
价格下降速度之快让人目瞪口呆 /
苹果专卖店的成功 /
与其售前奉承,不如售后服务 /
信赖与诚意没有国界 /
第六章泛在商品的冲击 /
称霸时代的苹果公司 /
何谓“泛在网络时代” /
索尼公司的遗憾 /
毫无意义的规格之争 /
理解他国文化的不易 /
灵敏捕捉娱乐动向的触角 /
iWorld是否会实现 /
第●二篇为重振日本家电业开方抓药 /
第一章伤筋动骨的裁员措施 /
给员工创造如鱼得水的工作环境 /
为他人做嫁衣的裁员措施 /
员工会丧失对企业的信任 /
通过并购网罗人才 /
日本提供专业电子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
美国是否存在产业空心化问题 /
反思股价至上的经营理念 /
第二章实现跨越国境的“共存共荣” /
合作公司也是客户 /
国内工厂已经有心无力 /
生产技术已不具有优势 /
重视生产的本土化 /
与量贩店共同发展 /
第三章复兴日本家电业的良方 /
行不通的“加拉帕戈斯化”常识 /
舍短取长才是日本家电业的出路 /
松下电器公司:将业务扩展至家居领域 /
大胆与鸿海联手的夏普公司 /
振兴索尼公司的关键是游戏机 /
跋 / 梦想、志向与技能

内容概要

岩谷英昭
1945年生于日本冈山县。1968年进入松下电器公司工作,曾负责国外营销业务约40年,历任美国松下电器公司总裁、董事长、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现任西蒙咨询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相模女子大学及中国东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彼得•德鲁克研究所特别顾问。已出版著作有:《松下之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松下幸之助在哭泣》(朝日新闻出版)等。
玉兰三友翻译会成员简介
程 曦

1995年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曾就职于日本著名商社并担任富士、朝日等知名电视台的新闻、专题报导翻译,现执教于东京国际商贸学院,任日中・中日翻译课程专职讲师。
汪 珣

2004年硕士毕业于筑波大学地域研究专业。先后投身于进出口贸易工作及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现就职于骏台外语综合学院、筑波国际语言学院,同时担任翻译公司兼职译员,长期从事口笔译工作。
齐 中凌

199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赴日留学后就读于庆应义塾大学,获商学学士、商学硕士和商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广播协会(NHK)国际广播局中文播音员、日本大学经济系兼职讲师,长期从事播音、笔译和口译工作。


 松下幸之助在哭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市场风云难测,曾经风光一时的日本家电企业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创新乏力、弱势显现。在2011年,松下、夏普、索尼日本家电行业三巨头分别出现了7722亿、3760亿、4566亿日元的亏损额。后续年度,业务虽略有起色,但前景仍不明朗。这些曾经傲视全球家电企业的三巨头,如何由高高的神坛跌落尘埃?究竟多少沉疴痼疾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凡事皆有因而起,就如同日本家电企业的崛起一样,其衰退也同样有着独具一格的日本特色。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曾负责松下国外营销业务40余年的松下重臣岩谷英昭在深感痛心之余,祭出了《松下幸之助在哭泣》的大旗,直指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企业的种种弊病,痛陈松下电器因背弃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核心思想而犯下的种种错误,当然自揭痛处的目的并不止于批评,更重要的在于岩谷英昭以一颗赤子之心,倾自己一生职业心得,为日本家电企业开出了具体的治病之方,书中提到的不论是批评还是建议,都值得中国企业反思、警醒。综合书中所述,日本家电企业的衰落受制于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环境看原因有三:数码技术迅猛发展,缩近了家电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不仅令日企技术优势迅速被摊平,而且为经营灵活的新企业快增成长创造了条件;日元升值令日本家电的价格在降声一片的国际家电市场上更显“鹤立鸡群”,由倍受追捧的宠儿直降为被边缘化的滞销商品;中国、韩国家电产品各具优势,在国际上已经拥了足以匹敌甚至超过日本家电商品的号召力,与日本形成了鼎足而立的竞争格局。笔者以为外因永远不是决定因素,如果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未雨绸缪把握时机,日本电器企业凭借曾经的品牌优势,完成有机会在数码家电、智能家电领域领先一程。只可惜日本家电企业头顶过去的荣耀光环,迟迟不愿梦醒,更不愿正视风起云涌的国际竞争环境,错失了一次次先发制人的时机。相较外因,内因才是导致日本家电企业没落的根本症结所在。骄傲自满的代价。日本确实是个有骄傲资本的民族,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了西方电器制造技术精华,凭借精益精神实现技术赶超。但问题在于,对于西方而言技术仅仅是皮毛,而创新精神、以及四两拨千金的市场掌控力才是促进其经济蓬勃向上的动力之源。显然,日本这位在技术上习得了120分的学生,并未习得西方企业创新精神的精髓,也未习得美国以一个支点撬动世界的本领。在自卑与自信间反复徘徊的日本,在向西方学习并实现技术赶超之后,就再度在自己周围筑起了高墙,以防外界窥视了自己的技术秘密。这一点从其垂直整合型经营方式上便可窥见一般,日本家电企业大多全面涉足上、下游产业,不愿外部企业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利润,也不愿外界看到自己的内里乾坤,这样的“小家碧玉”心态确实和岛国意识相匹配,如此习性不改,日企将来应是难成大器,这也恰是日企在互联网时代无所作为的原因所在。如果世界仍然处于几百年前的缓慢变化当中,日本的这种做法或许短期内难见劣势,但在技术变革如此迅猛、国际合作如此紧密的今天,企业一旦将自己与世界相隔绝,其创新力、洞察力、市场适应力必然直线下降。自大的学生被老师教训再正常不过,美国以苹果公司为样本又给日企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然旁听的也包括中国和韩国企业。在创新力上,亚洲企业整体偏弱,在智识上我们还需更多的向西方学习。固步自封的代价。日本作为亚洲的先富裕国家,其人工成本必然经历了领涨期,而日本的垂直整合经营方式,恰让在生产链条上层层累积的人工成本,推高了最终的产品销售价格。当技术的差距被摊平,当人们不再以“耐用”衡量产品价值,商品价格便成了决定消费者购买于否的主要因素。显然,日本家电企业偏高的价格令其丧失了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叫座,而日本国内的用户虽偏爱国货,但怎奈日本并不具备庞大的人口基数,失去世界市场便意味着日本家电企业无法依靠规模效应,摊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养成了日企目光内向,仅以国内消费者习惯推测国际市场的习惯。从这一点日本国民就像惯孩子的家长,但独宠娇儿终是难成大器。松下幸之助先生著名的“自来水理论”——让所有家电都实现大规模生产,都变得如自来水一样普及且价格便宜,让人人都会过上幸福生活,这一美好设想显然不仅没有在松下电器身上实现,反而日企家电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日独秀”,难怪作者会为此书取名《松下幸之助在哭泣》了。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理想,和松下电器企业采取的行动正在背道而驰,就如同楚河汉界般地分明,这是现实版的讽刺剧吗?此时,西方国家早已采取了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水平式发展战略,通过在后发展国家加工生产、就地取才,而摊低了生产成本。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可谓居功至伟,低廉的人工成本、低廉的环境污染成本,令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可惜的是日本在这场盛宴中并没有分得太多的羹汤。日企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作为迟到者,已经没有味道鲜美的头啖汤可供品尝了。目前,中国的人力成本正在逐步走高,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正在觉醒,迟到者再来分享盛宴,怕是要付出迟到者的代价了。忘记初心的代价。松下幸之助先生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从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便开始提供持续不断地培训,为其提供成长空间,并提出了“造物先造人”的立企思想。正因如此,松下电器才安然度过了1929年的大萧条,当时松下幸之助将员工上班时间减少了一半,却全额支付薪资,此举感动了所有的员工,全员利用休息时间拜访客户,推销产品,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处理掉了库存,几个月后,生产订单纷至沓来。这场危机,不仅没有令松下电器损失元气,反而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再观当下,松下电器的管理当局背离了企业对员工曾经“终身雇用”的承诺,每遇危机便大开裁员之门,视职工为企业的经营负担,甚至有人放出了“劳务费就是变动成本”的豪言。“裁员”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迅速缩减企业开支,在财务报表上打出一个漂亮的数字,但同时在裁员浪潮中也会流失一批优秀人才,即使留用者也会心有戚戚。作者讲述从松下流失的一批优秀员工,被亚洲其他企业以高薪聘请,迅速成为新入职企业的骨干,在企业发挥出重要作用。伴随人才的流失,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群也将不可避免地流失,这种连锁反应是无可避免的。人心并非无情物。松下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鞠躬尽瘁几十年后,被当成了企业的“负担”,而亚洲其他企业却抛出橄榄枝高薪聘请,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对比,怎不令人唏嘘感叹?被日企主动或被动赶走的员工,到新单位却如鱼得水,他们将技术秘密倾囊相授,在新企业支持下大胆创新,与松下针锋相对。造成今天之局面,松下除了自饮苦酒外怕也怨不得别人。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企业为世界供献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这点对促进世界家电企业技术交流很重要。但话说回来,假如日家电企业在创新力上仍无所作为,怕是其产出人才的含金量在未来也会下降。人才增值于不断的学习、交流以及创造之中,企业的增值也同出此理。岩谷英昭开出的救赎之方。作者融半生经历苦思的经营良策,基本源自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思想,可惜的是在老先生身后,他的“自来水理论”,“造物先造人”、“共存共荣”理念,皆被企业的继任者背弃了。作者认为,如今要想扳回日本家电企业的大败局,并不需要花枝招展的招式,重新拾回老先生的核心理念,重温老先生的待人处事的宽厚之风,就像遭遇1934年猛烈台风那样,从跌倒处爬起来,仍能治愈日本家电业的沉疴救疾,在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里,日本家电企业仍有复兴的希望。除此还需加紧与世界融合的步伐。在市场动向上,不能再以逼仄的日本国民消费习惯看世界,产品的评判标准也当与时俱进;在经营模式上,也需要放下姿态,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在销售渠道上,放下“高贵”的矜持,接接市场的地气,这不仅是打开市场销路的需要,同时也是了解市场风向的必修功课。书中未特意提及的是作为家电企业更不应忽视创新的重要性,率先发现、引领消费者的需求是在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脱颖而出,驶入蓝海的不二之方。另外,还需正视的是日本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正在日渐流失,企业若不重新为品牌做定位,为品牌持续不断的注入生命力,他们很快会被互联网的原住民所淡忘。书作者岩谷英昭在本书中,并不止点数松下的成败得失,而是将目光放宽至以松下、索尼、夏普为代表的日本家电行业,在分析国际时局时,作者的目光在欧美以及亚洲之间纵横捭阖,对国际上参与家电生产、销售、竞争的企业如数家珍,对各国消费者消费偏好也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假若日本家电企业有听进逆耳忠言的胸襟和气度,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在这片岛国之上仍会有家电企业王者归来。一面透光的镜子。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是来自日本的自醒书,但它同时也是一面透光镜,一面让我们看到日本电器企业的前车之鉴,一面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国际分工合作大舞台中的地位,明了世界看我们的眼神。至今我们以大国崛起的姿态成为称雄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但戴的仍是一顶打工皇帝的帽子,何时我们能够拥有超越苹果、三星的品牌、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力、创造力,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 虽然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渐渐消失,但中国产业工人的职业素养、技能正在日渐提升,如此良好的性价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唯GDP至上的中国地方政府、唯报表利润至上的中国企业,于短期内承接国外代工业务,无论如何都是一项不错的买卖,但在这份沉醉与舒适中,只会让我们的手脚更发达,却不会滋养我们的大脑。友商择其利而来,我们除精诚合作以外,是否还应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体系,打响自己的产业品牌,激发自己的创新活力呢?未来,我们当如何与国际伙伴合作,如何为自己重新定位,仍是中国企业家不能回避的选择题。本文发表于2014年11月18日新浪读书专栏:http://book.sina.com.cn/zl/shuping/2014-11-18/1904860.shtml本文发表于2014年11月22日中国证券报http://finance.china.com.cn/stock/20141122/2804768.shtml
  •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能够拥有一台日本品牌的家电对很多人来说是件特别荣耀的事。当时,日本家电产品风靡全球,在日本更是诞生了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经营之神”,可谓风光无限。然而,进入21世纪后,面对汹涌而来的数码潮流,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家电业却举步为艰,反被对手超越,被市场所抛弃。松下幸之助先生若还健在的话,看到这一幕恐怕也会哭泣。日本家电业到底患上了什么重症?是对手变得强大,还是自身出问题了?日本家电业的未来在哪里?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面对一系列的问题与困境,日本的有识之士也在反思探索。原美国松下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岩谷英昭,根据自己40多年的一线管理经历与感悟,本着利用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来诊验日本家电业的沉疴,并开出复兴灵方,同时,也是希望各国企业能借鉴日本家电业兴衰过程中的得与失,以此来达到“共存共荣”的理念目的。创作了这部著作——《松下幸之助在哭泣》。在新兴变革时代来临之际,做为该行业的曾经领航者,日本家电企业却仍然高高在上,没有进行反思,看不到危机的严重性。没有及时赶上家电技术数码化的步伐,没能及时向国际水平分工的经营方式转变。依然陶醉在“制造大国”的神话之中,仍然固守着自己传统的经营方式,过分注重技术性,而忽略其实用性。他们仍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方式,因害怕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不敢与世界接轨。而在国际一体化的今天,这种极度的不适应性,注定使得其步履艰难。恶性循环的裁员又让员工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在人才不断被竞争对手挖墙角,在技术逐渐差距越来越缩小的情况下,日本家电业仅存的优势感也荡然无存。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放慢前进的脚步停滞不前,而其身后的对手却在大踏步向前追赶。“销售对顾客有用的东西”、“与其售前奉承,不如售后服务。”、“企业的核心力是人才”——这些松下幸之助的的名言,在今天依然无比受用。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在哪?岩谷英昭先生说:“这就要求日本家电业要立足长远加强人才的培养,转变经营理念,在保持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加速度开发满足时代要求的新产品,实现向水平分工模式的转变。虚心向对手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用跌倒了就爬起来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来重新赢得市场主动权。”“复兴药方”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前进,是丢掉优越感的归零出发,是知耻而后勇的进取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好似跑马拉松赛,每个参赛者都能找到自己所处的状态,跑在什么位置,就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     如果说从小受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度是哪个?我真的没有办法回避日本,刨去历史上的种种,80.90年代这代出生的人文化上受影响最大的的确是日本。美国太远,而日本很近,历史上儒家文化的融汇,很容易让中国人产生共鸣。上学那会,能够拥有一台索尼或者松下的cd机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包括后来中国普遍使用的dvd都是从日本改良引进过来的。初中时代一台日本的卡带机就是同学中羡慕的人,拥有任天堂的psp更是校园风云人物。日货无论是在做工上和设计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和人性化设计。时至今日,身边在数码产品上使用日系产品的是越来越少,我们的手机不是苹果就是三星,然后就是国产的小米,华为。其实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90年代新世纪初引领潮流的索尼,松下为什么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产品呢?我倒是觉得日本数码产品在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大时代下,没有产生特别突出的数码产品和日本国内的互联网环境有关。日本的硬件很牛,但是软件方面一直是一个短板。日本人的长处在于把一个大家都能弄的东西弄精、弄好。比如索尼是做半导体起家,其实这在当时是人人都能做的,但是盛田昭夫用质量、价格和实用性征服了世界,这个看起来简单的东西,要做出品牌性,是非常不易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套服务,在本书之中以苹果公司为例,白色家电和互联网的融合,才有如此强大的粘性,从MP3到ipod直接把原来风光无限的Walkman打击的毫无存在感,有谁会再用那种体积庞大,只能听几首歌曲的东西跑来跑去。而且外来的互联网公司在日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所以这个行业在日本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互联网不同于制造业,日本产的丰田和本田可以无阻碍地畅销世界,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一个全球化的格局,互联网是高度强调速度和运营的,而日本这样国家的互联网公司又只能在自己本国这样一个小池塘里面发展,这样的小池塘很难能长出大鱼。日本本国强大的服务意识也让日本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壮大发展,太过于面面俱到,服务周全而不需要网络上程序复杂的订单。再加上没有中国这样自给自足庞大人口基数,又没有英语这样的全球化语言,日本本土的互联网企业甚至还有不如韩国做的好的。本书中还谈到一点,日本企业容易受日元汇率的变化,而害怕这种变化是日本家电厂商难以把企业生产转向国外,愿意有两,一是担心技术机密泄露,二是担心国内就业。坦诚而言,确实如此,大家都知道台湾的富士康是苹果的代工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次会谈。当时邓小平对松下幸之助说:“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此后,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风生水起。但最近几年,随着中、韩家电的崛起,松下大有江河日下之势。在产品本土化的生产运营中,日企并没有打开局面。当然日企的全面低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人才流失,日式企业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个人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在企业发展良好时非常有左右,但是在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下,收到日元汇率,国际环境的影响。导致日本企业丧失了宝贵的人才,并导致人才流出,最后给曾经那些并未看好企业便捷的获得了人才资源。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给日企的衰败留下了隐患,也给对于整个企业最为重要的人才带来了流动危机。21世纪最重要是什么——人才!日企沉浮也会在即将或者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的中国起来带来很多值得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作者曾是松下美国掌门,尊崇松下老先生,对日系企业见解切中要害,并以通俗词汇让人便于理解,很多处都有共感。其中机电一体化的确是日系的专长,比如曾经的walkman,现在的单反,但如果要让日系做个体积小的ipod类产品,则优势不在。此外,日系的创新精神犹在,这点不容小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