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出版社:蒋新平 漓江出版社 (2013-06出版)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0764302
作者:蒋新平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仪式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是一部通过仪式视角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学术专著。作者利用文艺学、美学、传播学及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仪式这一特定的视角出发,对各种口传文体和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也对广西11个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漫长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论述,真实、完整地再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传播发展各阶段的历史并强调了其在广西乃至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 第二节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类别和特征 第三节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研究概况 第四节我们为什么要从仪式研究出发 第二章仪式视野中口传文学的起源及功能 第一节人类探寻文学起源的努力 第二节仪式化生活:口传文学的传播场域和通道 第三节附着在仪式之上的口传文学功能 第三章仪式视野中的神话 第一节神话传播仪式的例行性与重复性 第二节神话是仪式的表演文本,又是仪式的一部分 第三节神话就是一种仪式 第四节神话的杂糅与仪式叙事 第五节仪式的存续与神话的命运 第四章仪式视野中的口传故事 第一节口传故事的类别 第二节口传故事的仪式 第三节口传故事中仪式的简化 第五章仪式视野中的口传歌谣 第一节口传歌谣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歌谣中的仪式特征 第三节歌谣仪式的意义 第六章仪式视野中的长歌(诗) 第一节口传长歌(诗)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口传长歌(诗)经典作品述评 第三节长歌与一般歌谣对照中的仪式特征 第七章仪式视野中的傩戏 第一节傩的释义 第二节傩戏与口传文学 第三节傩戏的仪式观照 第八章仪式视野中的彩调 第一节彩调释义 第二节彩调中的口传文学因子 第三节彩调的仪式观照 第九章仪式视野中的壮剧 第一节壮剧的纵向历史溯源 第二节壮剧中的口传文学呈现 第三节壮剧中的仪式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仪式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前言

自序据说,在大洋洲的土著凡恰季族那里流行着一种风俗,女婿见到丈母娘就要想方设法躲开。书稿完成后,我也很想像大洋洲的女婿那样,设法离开书稿,使身心疲惫的自己放松一下。但曾经做过出版的我知道,如果是非虚构类的学术著作,照例是要一个序的,这就像戏曲音乐唱腔开始前及间歇处一定要来一段“过门”的音乐一样,成了一种固定的结构和仪式,由此,在书稿付印之际,我还要完成一个常规的仪式,不能像大洋洲女婿那样逃之夭夭。其实从《尔雅》、《文心雕龙》迟至明吴讷的《文章辨体序说》皆对序的功能有明确的论述,当然,要很好地发挥这样的功能,那就要求一篇序文不仅仅本身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且它还能够与作品融合在一起,对作品主体的内涵传达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效果。依此要求,本书引用的《诗大序》之类的应该是序文中标志性的好作品,我不知道自己的序文能够达到怎样的期许。按理,序文还可以请有学术造诣的同好、师长写的,但一怕自己的那点东西承载的内容太过局促简陋,根本提不起别人写序的兴趣和激情,那于人家就是一种费精劳神的折磨;其二是自己写完以后,经过反省,确实感到还有一些题外话要说,也就想在此顺便对读者再做一些交代。广西作为南疆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积累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几十年来,文学研究者对之也做过不少探索和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着力在族别、体裁乃至具体作品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对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整体评价和研究的学者及成果皆寥寥无几。有鉴于此,本书想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过往广西口传文学研究的不平衡作一纠偏反正的尝试。但是单独的研究取向和内容的改变,如果没有新的视角和统摄全文的核心范畴的运用,研究亦会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于是,在我国著名美学家袁鼎生先生的启发和点拨下,我决定从仪式的视角对广西口传文学作一个整体观照,以期描绘和发见广西口传文学发展变化的线索和规律。经过视角的调整和具体研究的用力,我自己认为还是有一番收获和体会的,聊述如下:一、对口传文学存在生态的认识。如果从口传文学的整体生态来说,它包括的要素是相当多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皆应纳入考量的范畴,但在这里我仅仅从口传文学的本体生态,即它作为一种传媒性存在的状态,来谈谈对它的认识。像诗歌,这种产生时间比较早的口传文学体裁一直延续至今,但今天的诗歌,其实多是“诗”而没有“歌”了,而口传文学的诗歌的形态,是原本有“歌”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是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其他的口传文学体裁亦大抵如此。这就是成千上万年口传文学的实在状态和生命形态,而正是这些形态和特点,决定着口传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的方式和特点。今天的文人文学已经失却了诸多口传文学的基因,但是通过对文学本体初型的还原考察,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和研究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二、对文学起源的新认识。文学的起源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文学的原初信息是怎么发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数千年来诸多学人都尝试着做过零散或系统的论述,但得出的结论都难以服众。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文学的原始形态和真实的传播情境去思考这一学理问题,没有找到思辨的真正逻辑起点。当我们在本书中从文学的原本状态——口传文学出发,从仪式的视角进行考量,对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是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新结论。这样的结论近年有学者或所论及,但再通过这样固本清源的系统论述,进行学理的强化还是大有必要的。三、仪式的话语与仪式的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仍然保存着远古礼仪文化的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数千年的社会结构与文明传承都是依靠仪礼来维持的,仪礼对社会的秩序和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会对当时的“礼崩乐坏”产生那样强烈的感叹与焦虑。中国古典典籍《仪礼》、《礼记》、《周礼》等对中国数千年的礼仪文化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规定和阐释,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宝贵的礼仪文化资料,正是这些资料把中国先民生活中的正式、规范、神圣、秩序的仪式内容和形式详细地保留了下来。所以,对于仪式,我们应该有着相当丰富的话语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的仪式文化,却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缺乏从大的文化视野和新的学科方法对其进行统合观照。就文学与仪式的关系来说,中国学者早已在这方面留下了诸多话语,从《尚书•尧典》、《毛诗序》到王逸的《九歌序》、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有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其后,由于口传文学的衰落、文人文学的兴起、文体的嬗变及对民间文学,特别是民间口传文学的轻视,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话语逐渐少了,到上世纪初叶以后,当西方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等现代学科引入中国以后,从人类学仪式视角研究考察文学现象的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才又开始兴盛起来,当时的著名学者闻一多、苏雪林、郑振铎等都在这方面做过尝试,也获得过较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从仪式视角去研究文学的学者与成果更多,如叶舒宪、方克强、彭兆荣在这方面多有著作与论文,这对更新文学研究方法,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都有重大启发意义。但是,我们在从仪式理论研究文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偏差,那就是重视从国外的学者和理论那里寻找论理论据,而忽视对中国本土仪式研究话语资源的钩沉和运用,比如,谈仪式的结构过程必谈特伦斯•特纳、列维斯特劳斯、斯塔尔,涉及过渡礼仪和信仰行为必提盖内普,论及神话—仪式研究一定要讲威廉•罗伯特•史密斯、泰勒、弗雷泽,其实,我们如果认真、系统地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还是可以得出不少有启发意义的结论来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研究文学仪式的理论论据,多从西方文学的实际情状进行引用提取(法国的葛兰言等少数学者除外),这种研究方式构成的理论要运用于中国文学研究,应该还有一个本土化过程,即诚如鲁迅说的“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在别人主导的话语权之下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其实,话语权的表述本身就有浓烈的意识形态含义,就实际情况来看,西方的学术研究往往就包含着对“他族”的俯视和权力的含义在里面。如,诞生于西方的民俗学,对于我们研究文学仪式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但它与西方对弱势民族的殖民政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学者查•索•博尔尼在《民俗学手册•引言》中就毫不避讳地说,民俗学的研究:“还会随之产生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就是统治国族改善对待它统治的从属种族的方法。”她还引用理查德•登普尔爵士的话说:“如果我们不深入研究从属种族,我们就无法正确地了解他们;必须记住,亲密的交往和正确的了解才能产生同情,同情才能产生完善的统治;科学研究促进此事并确实在相当程度上使其成为可能,谁能说它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呢?”这就明确地说明了民俗学为统治“他族”服务的“实用价值”。美国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写作的文化人类学经典著作《菊与刀》就是在政府授意下,通过对日本人性、文化、风俗的研究,为二战以后美国驯服、改造、统治日本服务的。所以,我们的人类学家,用西方的仪式理论研究我们的文学时,对于西方的一些研究成果,一定要认真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注意从中国本身的文献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话语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文学仪式研究的模式和话语体系,给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我这本书仅是从一个特定的区域和族群,从仪式视角对口传文学进行的初浅阐释和探索,但是我仍然奢望,它对文学研究的启发和借鉴不仅仅局限于广西口传文学研究这一特例当中。我的个人族籍并不是少数民族,但我一直在广西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跑遍了广西的所有少数民族居住区,还在一个苗、瑶、壮、侗的自治县生活了整整一年,这些经历使我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有了直接深切的体察和感受,从中也获得了不少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鲜活样本,为我从事这一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和学术基础,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积累,自己是没有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勇气的。在书稿出版之际,感谢郑纳新先生对课题的关注和在出版方面给予的帮助,也感谢我的研究生孙精精在查阅录入资料上所付出的大量辛劳,当然也要感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点建设基地在出版资金上给予的大力支持。作者 2012年12月12日

内容概要

蒋新平,大学教授,广西兴安人。著有《新中国连环画传播图史》(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出版预测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版)等。学术研究涉及到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论文有十几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新华文摘》登载。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绪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一个沿边、沿海的多民族居住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联系、影响、融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也创造了无数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口传文学作品,也给民族文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口述和实物文本,为广西文学和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广西各个民族的口传文学实绩做过比较大的整理研究工作,也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各民族口传文学的研究力度和研究成果是不平衡的,特别还没有尝试从一个恰当的角度和视野将11个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考察、观照,以厘清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的形成、发展、传承的总体轨迹,对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在广西乃至中国文学中的影响及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客观的描述和评价,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先利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先从仪式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各种口传文体和文本的细致分析,对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漫长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整体的梳理和论述,以全面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创作发展实绩及确立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应有地位。我期待这样的出发能够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也能够给未来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一节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世居地,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广西境内就有11个,刚好占五分之一,这11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从地域分布来看,壮族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崇左、来宾、百色、河池等6市,瑶族分布在柳州、贺州、百色、河池、来宾等市,苗族则分布在广西境内的融水、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龙胜3县,仫佬族、毛南族主要世居在河池市,回族则分布在南宁市区及桂林、柳州两市的灵川、临桂、永福、鹿寨4县,京族主要居住在防城港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3个小岛上,彝族分布在隆林、那坡、西林等县,水族分布在融水、宜州、环江、南丹等县市,仡佬族则主要居住在隆林县。 从人口数量来看,11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700万,占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86%,瑶族200万,苗族60多万,仫佬族20多万,毛南族10多万,回族3万多,京族2万多,水族、彝族1万多,仡佬族不到1万。从以上数字看,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数量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壮族占了少数民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当然,有的少数民族在广西人口较少,但在国内其他省份的人口还是较多的,像回族在西北部就有数百万人口,彝族在云南,苗族在贵州、湖南也有数百万人口。 从11个少数民族的族源谱系来看,有些少数民族之间的迁徙空间、语言、风俗、文化、历史的差异不大,而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明显的区隔。 我们先从语系、语族、语支来看,广西的大多数少数民族皆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如壮、侗、水、毛南及部分的苗族及瑶族,彝族虽也属汉藏语系,但却是藏缅语族,大部分苗族及瑶族的苗瑶居民则属苗瑶语族,而回族、京族虽一般认为是汉藏语系,而语族、语支则与其他民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从各个少数民族在广西居住的历史来看,作为岭南的少数民族,壮、瑶、苗、侗、水、仫佬、回、毛南、仡佬族在广西生活了上千年时间,其中的瑶族、苗族、仡佬族、水族有着漫长曲折的迁徙轨迹,而彝族、京族迁入广西繁衍生息也就五六百年时间,持续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从渊源上来看,壮族与苗、瑶、侗、水与古老的百越民族有着紧密的关系。见杰弗里·巴洛:《壮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22页。下面,我们就分别看看广西11个少数民族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壮族,作为一个现代民族,今天的学术界一般认为他是百越族的后裔,虽然至今在其他的省份,诸如云南、贵州、广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壮族居住,但无疑,广西是壮族的主要居住地,99%的壮族至今都生活在八桂大地上。


 仪式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还不错,作者对仪式研究脉络梳理很清楚,另外对自己研究方法区别于复制西方的意识也很明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