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1334053
作者:阿乙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春天在哪里》收录的九个故事,是阿乙最新的短篇小说创作。故事的原型大多来自他与闻的民间轶事,情节急转直下,带有一种原始的恐怖;而阿乙则像悲伤的猎人,埋伏在这些故事的转角处,等着给你当头一击。
“这些小说写于2009年至2012年,都有点志异的色彩。小说带给我的磨难与难堪越来越多。因为到今天我还没有征服它,没有扭住它的角,让它双膝着地。但是总是在这注定失败的事业中,我感觉自己是英雄。”——阿乙

书籍目录

阁楼
杨村的一则咒语
发光的小红
正义晚餐
春天
北范
小镇之花
午后
猎人

编辑推荐

《春天在哪里》编辑推荐:《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2012年《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之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蒲松龄小说奖/林斤澜小说奖;北岛、格非、李敬泽一致推崇的优秀小说家;阿乙最新短篇小说集;阿乙的小说,是我们时代的《恶之花》。

前言

这些小说写于2009年至2012年,都有点志异的色彩。小说带给我的磨难与难堪越来越多。因为到今天我还没有征服它,没有扭住它的角,让它双膝着地。但是总是在这注定失败的事业中,我感觉自己是英雄。

内容概要

阿乙,青年作家。曾做过警察、体育编辑、文学编辑。  在《今天》、《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过小说,出版有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做些什么》。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入选“未来大家TOP20”。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乙以近乎粗野暴烈的笔力,书写这个世界秩序松弛、人心溃散、精神流离飘荡的景象,也嘲讽那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慌张与不义:有人无恶不作,有人安之若素,有人悲天悯人,活着就像是一次逃难。热闹之余是寂寥,狂欢过后是狼藉,尽管阿乙在愤怒与冷静之间举棋不定,但他的写作能力、人生见识不容置疑。——201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

名人推荐

阿乙的生活储备丰富,写作态度坦诚,感受力丰富。他的作品具有异质气质,多围绕过去的从警经历和小镇生活展开,关照小人物命运。即使是处理刑事犯罪题材,他也穿越案件的表层,不刻意制造侦探、推理等类型小说的情节喧哗,迅捷有力地切入人性幽暗的皱褶深处。笔力克制、凝练、冷峻,刀一样地具有灵巧而致命的力度。——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评语阿乙写警察,写底层,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我看他一定是有非常扎实的生活经验,否则怎么可能这么有力量?有的时候,他也有些用力过猛,不是特别均衡。不过,他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者。——格非(著名作家)这位一度在边远乡镇做警察的年轻作家说他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是写作者,但他坚持在暗中写作,“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半的生命是坐牢,一半是挖地道”。他说,“我仍旧走在黑夜里。我仍珍惜这黑暗,即使黎明迟迟不来。”他说,“我觉得我的文字稍许能打中部分人的心脏。”我觉得这件事阿乙绝对做到了。——比目鱼(书评人)对于人的暴力,对于暴力如何生成、如何酝酿,我甚至要用如何“绽放”这个词,阿乙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都异常强悍。好的小说不仅应该说故事,更应该传达某种微妙的、精确的气息。经常有人问我靠什么判断一个作家,很多时候我说不清楚,只能闻味。对于阿乙,他气味纯正,闻味已足以判断。——李敬泽(文学评论家)

章节摘录

阁楼十年来,朱丹接了母亲无数个无用的电话,唯一拒绝的,是一次可以避免自己死亡的报信。当时她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午时的阳光使楼面清晰闪亮,没有风、燕子和蝉鸣,就像走进一座使人心慌的死城。她的母亲正疯疯癫癫地趿着趿拉板儿,迎面走来。猛然望见时,母亲已转进侧巷。她停住冲到嘴边的呼喊,何苦多此一举。她碰见的第二人是社员饭店老板,他蹲在桥边剥鸡。饭店有十几年历史,入夜后,他常和老婆将泔水倒进护城河。这是个软弱又容易激动的胖子,看了眼朱丹,朱丹并不看他。但走过去几米,她还是骂:“断子绝孙的。”“什么?”“断子绝孙。”“又不是我一个人倒,都倒。”“有种你就再倒。”“倒就倒。”老板端起大红塑料盆将混杂鸡毛的水泼向护城河,后又将烂菜根逐颗扔下去。而她早已走到家门口。十年来每次见面,她都诅咒,他也必有所还击,一直没有报应。按照他说的,自己是有垃圾往河里倒,没有垃圾创造垃圾也要往里倒。河内早已只剩一条凝滞的细流,河床的泥沼长满草(草上长毛),飘出一股夹杂粪便、泔水、卫生巾、死动物甚至死婴的剧臭。有一任县委书记曾开大会,说这是城市的眼睛、母亲河,修复治理刻不容缓,朱丹当时很激动,但只需进入实地测算,工程便告破产。它牵扯到一点五个亿。十年前,朱家在河边筑屋是因它占据八个乡镇农民进城的要道。将建成时,母亲与来自福建的建筑工发生争吵,因为通往阁楼的楼梯修得又窄又陡。“有什么用呢?”母亲说,“这部分钱我不可能付,你们觉得划不来,就拆了它。”包工头争辩不过,草草完工,一天后拿着砌刀说:“你要活得过今年我跟你姓。”当时站在面前的是朱丹的父亲,他一脸愕然。父亲是和善的人,和善使他主动给包工头的儿子取名,也使他无法阻止妻子不义的行为。除夕将近,好像是为了等女儿结过婚,也像是为了兑现自己身为一个男人对福建人的愧疚,他在郊外长河留下鱼篓、钓具和没抽完的香烟,消失于人间。婚礼燃放鞭炮所留的火药味尚未散尽,新的鞭炮又点起来,客人们再度涌入,收拾、打理、吃饭、喝酒,像成群的企鹅挤来挤去。朱丹仰面朝天,放声大哭,几度要窒息过去,妇女们拿出手帕,不时擦拭她脸上汩汩而下的泪水。当她们散尽,她还在无休止地哭,就像哭是一张保护伞,或者是一件值得反复贪恋的事。因为父亲过世,已为人妻的朱丹每天中午回娘家吃饭,以陪护母亲。也可以说是母亲让她履行这个义务。她和哥哥朱卫很小便受母亲控制,“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母亲总是说,当然还会补上,“我还不是为你们好。”这种控制结出两种果实:朱卫醉生梦死,而朱丹胆战心惊。朱卫知道什么都不做也会受到母亲保护,索性让她全做了。高二他辍学,被揪着去交警大队当临时工,几年后转事业编。母亲买下婚房,让他和自己一直暗恋的电影院售票员结婚。他只负责长肉,年纪轻轻,便像面包发起来,回家后总是瘫在沙发上,说:“又说我,有什么好说的,要不你别管了。”而朱丹知道做什么都不会让母亲满意,生活中又总是充满这样那样的事情,大到是否入党,小到买青菜白菜,她都感到惶恐。有时不得不作出选择,她便捂着藏着,试图让自己相信母亲没有察觉。“人总是要结婚的,我留意那小伙子半年了。”一天,母亲说。这是已决定的事,母亲却还是装着与她商量。果然,在她略表迟疑后,母亲大声呵斥:“你知道吗,替他说媒拉纤的一大堆,你算个什么东西!”后来母亲带她去城关派出所所长家,那里坐着一位皮肤白净的年轻人,在镇政府上班,父亲是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大人们离开后,他一直低着头搓手。朱丹说:“我认得你。”“怎么认得?”“就是认得。”出门后,朱丹听到派出所所长小声问对方:“怎么样?”“我没有什么意见,就看人家怎么想。”不久他们订婚,试穿婚纱时,朱丹少有地展露出那种女人对自己的喜爱,在镜前来回转圈。“怎么样?”母亲问。她忽然低头流泪。“不满意?”“不。”“那为什么出眼泪?”“可能是高兴得出了眼泪。”朱丹露出难看的笑。母亲后来侦测几次,确信女儿是满意的。但临办婚宴时风云突变,朱丹呆滞了,这就像一团阴影笼罩在两家人心上。婚后数月,亲家母忍受不下,杀上门来,说:“我知道你是强女人,但今天这事不能不说,丹丹有问题。”“她能有什么问题?”“不肯行房。”母亲大声说不可能,心下却全然败了。“说是亲家去了,丹丹难过,我们理解,但也不能难过这么久;说是嫌弃我们家晓鹏,我们也不怕嫌弃。这事我不说出去,但总是这样,我看还是早些了断的好。”亲家母说。母亲想起自家两代女人的悲哀,怕是冷淡也会遗传—在嫁给好人朱庆模后,他们一年统共行不超过三次房,都是又求又告的,最初一次她推来推去,差点将他阳根折断。朱丹回来时,母亲说:“女人都要做这事情的,这是女人的命。”“我知道。”“忍一忍就过去了。”后来与亲家母说话,母亲知道女儿每次行房后都会呕吐,有一次还呕在床上。亲家母虽然没再说什么,母亲却是羞惭不堪。她又是吓又是劝,与女儿一起研究《新婚必读》,吃肉苁蓉、胎盘,效果并不明显。母亲走投无路,找了个信人求告,却不知这信人听时满脸焦灼,传闲话倒眉飞色舞。不一会儿,一座县城都知道此事。朱丹丈夫陈晓鹏受不住眼光,跟一个农校实习生好上,证据确凿,情节恶劣,朱丹和母亲却不敢闹,倒是那女孩子来到朱家门前叫阵。母亲走下去连抽她三耳光,被推倒在地。母亲便打电话叫派出所所长将女学生带走,关够二十四小时。事实证明,母亲当初替朱丹选这个丈夫是对的。虽然从无一夜得到欢乐,也总是被教唆离婚,他终究还是像绅士一样护住婚姻。逢年过节,他一手提着很多礼物,一手拉着朱丹,来到朱家。他跟朱家去祭祖,很多事情办着也是向里的。在社会上,他和和气气,人们见多鼻孔朝天的人,见到他这样又有面子又不傲的,总是格外亲热。母亲第一眼看上他时就觉得儿子朱卫不争气,现在看着仍充满慈爱。母亲感恩于他顾大局。朱丹产子后,母亲松下气来。一个身高一米五七、体重八十斤的人,几乎是刨空身体,为陈家生下一个六斤三两的儿子,怎么也说得过去吧?亲家母要的本来就是香火而不是做爱,现在得到了,家庭便从风雨飘摇进入平衡,甚至比本来就恩爱的家庭还要平衡。她们达成默契,只要陈晓鹏不带女人回家,怎么都好。她们可以围绕新生儿分配好角色和任务:妈妈、外婆、奶奶;喂奶,换尿布,带他睡觉。可是,孩儿一过哺乳期,朱丹又呆滞起来。不但呆滞,还加了惊恐。有时坐着坐着,突然中蛊,捂着胸大口喘气,额头出许多汗。“丹丹你怎么了?”朱丹却是站起,抓过包要走。“你去干什么?”母亲问。“回家。”“这不是你家吗?”她猛然站住。“你这是怎么了?”“我快要死了。”她焦躁地说,随即又说:“死不了的,你看,只是突然有点不舒服。”这症状每隔几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几次。母亲盘问不出来,失了眠,便幻听到楼上有男性脚步声,来回走几趟消失了。母亲自恃身正不怕影子斜,摸索上楼,在楼梯口摁亮开关,却是什么也没看见。角落摆放着她和朱庆模结婚时的家具,还有一张四脚床。“老朱,老朱。”她叫唤数声没人应。母亲再不敢睡,开大电视,吵了自己一夜,次日便让保姆陪住。当嘴角长胡子的保姆在客厅打起呼噜,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以后她带着朱丹去坟前祭祖,庙里烧香,那声响便再未来过,女儿却仍心慌不止。曾有一次,女儿像是下定决心,自言自语走进厨房。母亲问:“丹丹来做什么?”她又呆傻回去,拼命摇头。“你来厨房做什么?”“我不知道。”“丹丹别怕,有什么事就跟妈妈说。”母亲口气软和起来,朱丹痛苦地看了一眼,落下眼神,“别怕,孩子,你说,说什么我都不怪罪你。”朱丹却是回客厅了。母亲关掉煤气灶,走过去,罕见地捉住女儿的手,说:“你不说怎么能治病救人?我们有病治病,有身体病治身体,有心病治心病。我们妇女都有这样那样的病,又不止你一个。”“没事,你看孩子都生了。”“是啊,孩子都生了。这就说明你什么问题都没有。”“都有下一代了。”“是啊,那就别想了,越想越想不开。”母亲也就如此了。后来她去找亲家母,亲家母找来陈晓鹏,说:“以后别出去花心了,成何体统。”母亲说:“也别说晓鹏,就是都是夫妻,夫妻应该有夫妻的照应。”“晓得的。”后来陈晓鹏至少在样子上得过去,接送朱丹下班,夜晚也搂她肩膀睡,可后者并无起色。即使是吃阿普唑仑、百忧解,也不见效。终有一天,母亲带着朱丹去省城看心理医生。那医生说:“深呼吸。”朱丹做了几分钟深呼吸,果然头晕脑涨,立足不稳。“是不是感觉就要死了?”“是。”“怕不怕死?”“怕。”“在死之前,你给我做一件事,背着双手,蹲下去,朝前跳一步。”朱丹有些错愕,母亲说:“让你做你就做。”朱丹背着双手,蹲下去,像青蛙僵硬地朝前跳了一小步,引得医生哈哈大笑。他说:“你觉得一个快死的人还能跳远吗?你见过吗?”母亲跟着笑起来,朱丹看着母亲也笑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医生说。“是啊,一向都是疑神疑鬼的。麻烦医师再开点药。”母亲说。“开个屁。我跟你说,你女儿的病就是自己暗示自己。身体一不舒服,比如呼吸急促、胸闷—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就觉得是死亡的征兆,因此惊恐。惊恐得越厉害,她又觉得,要不是快要死了,怎么会如此惊恐?死个屁,死人能跳远吗?”后来母亲咂摸几天,看见朱丹便恶毒地说:“死个屁。”女儿便低下头。可这也只好了半个月,朱丹有时走着走着,瞧见没人便弓着身子跳一步,次数多了便成强迫症。此事久了,便由痛苦而厌烦,由厌烦而麻木,慢慢变成生活永恒的一部分。只是到退休那日,睹万物萧条,母亲才忽然意识到女儿比自己老得还要彻底。以前看女儿,觉得今日与昨日并无区别,这一天却像是多年后重访,诧异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头发已像薄雪盖煤堆,灰白一团。“你怎么不去染下?”“染了前边是黑的,发根长出还是白的,更难看。”你还要活很久。母亲想,开始跟踪女儿。女儿总是目不斜视,像鹅,撇着双手沉闷地走。母亲有些不齿。女儿自打第一次骑车摔倒后便不再骑,现在满街妇女都骑电瓶车,只她走路,搬什么都搬不了,像个文盲。女儿早上从夫家走到单位,中午从单位走到娘家,傍晚从单位走回夫家,既不理会人,也不被人理会。没人知道折磨她的人或事是什么。由她去吧。有一天母亲意识到这样的跟踪早被察觉,便朝回走。她边走边抹泪,后来索性坐在路边水泥台阶上,看红尘滚滚。这些、那些,去的、来的,欢快的、悲伤的,一百年后都不在了。这样痴愣许久,她见着女儿坐出租车一驰而过。她迟疑片刻,像被什么弹了一下,趔趄着下到马路,拦停一辆出租车。女儿若是出门办事,定会有公车接送。打电话至办公室,果然说是回娘家。方向却是反的。


 春天在哪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2条)

  •     社会的大环境始终是纷繁复杂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的大环境都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也许这句话说的有些绝对,不过我想目前为止可能不会有人能有力的反驳我。阿乙是一位当代文坛上另类的作家,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他不像陈忠实等人那样厚重,更像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愤青。社会问题是为全社会民众所关注的,这些问题本身都是十分沉重的,可以说表现形式都是正式、严肃的,但是这种形式又很难为民众所接受。因此作为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人,我也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些人能把这些问题转变的更能为大众所重视和思考。《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是我看到阿乙的第一本著作,刚刚看到这本书时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和主人公一样身患精神疾病,但是读完后就会发现阿乙再尝试解释更深刻的问题,那正是关于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问题,本身的精神性让人会感受到一个心理复杂和变化的过程,体会这一个过程是难得的,就仿佛是让一个正常人尝试精神错乱的机会。不要认为这样做事无意义的,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那么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身临其境,才能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问题。《春天在哪里》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共有九个故事,它们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同时在揭露社会问题,而且是毫不留情的揭露。我必须要佩服阿乙,不仅仅是佩服他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力,更在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力而后胆量。阿乙总是挖掘人心的里的东西,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彻底回避社会问题的,与其回避不如直面揭露。当一个女人在追寻自己幸福的时候,她在思考着什么或者她的家人在思考着什么,可怜的人即使嫁到了一个优越的家庭也未必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优越的人永远是优越的。对于社会转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不断在刺激着社会大众的神经,使得大众很容易犯集体精神病,可以看到在很多不是非常尖锐的矛盾上,总是有民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做出过激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阿乙在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好不容易又一位男性还是被带了“绿帽子”的,而女性主人公的出现也大都不正常,不是精神病、妓女就是红杏出墙的人,可以说整体的感觉是灰色的。这样灰色的感觉实际上也是,社会得病的一种浓缩化的反映,阿乙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社会病的批判,当然这种批判并非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当代文学化的社会批判确是不多见的,或许曾几何时鲁迅这么做过。可能我说的有些过了,阿乙或许没有鲁迅那样的有影响力,但是阿乙的文章在不断的解开社会的疮疤,让那些本就难忍的疼痛彻底疼了出来。中国社会的问题总是难以有效解决,其中一个根源就是文化的温和性或者也可以称为懦弱性,大家都甘于相信事情总会好的,因此没有人愿意主动致力于解决问题,并且大家还都有顾虑就是“枪打出头鸟”。因此必须有这么些人愿意把社会现实放大,并以吸引眼球的形式放大,对于物质的无限追求已经成为某些女性结婚的基础和基本价值观,而社会中的某些阶层也在不断的放大自己的特权,试图让自己的优越性更加的露骨,这实际上是愚蠢的因为那将加速其特权的终结。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它更是要对社会实际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并且是针锋相对的思考有时是毫不留情的揭露。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很容易让大众麻痹不容易发掘,加上特殊文化背景的作用,更难以让这些问题被尽快的发现和着手解决。文学本就该保持多元化的发展,不是美文、靓词才是文学,它更多的要表现为对社会的透视和对大众的关怀。总之,阿乙是一位值得我尊敬和继续关注的作家。
  •     一直很喜欢阿乙的书,虽然他和阿丁我老有些分不清。但是这本书有一点点让我失望,似乎他除了书中的那些阴郁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表达给我了,《接下来我该干些什么》和《鸟看见我了》里面给我的震动似乎已经不存在了。是我对这种形式的厌倦了吗?
  •     【竟然是一年半前写的旧文,改了个标题,小伙伴们请随便看看吧】2008年,体育记者阿乙自称为一名小说初学者,战战兢兢地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灰故事》时,他或许不会想到接下来六年里,他会接连不断、一口气出版六本书,其中五本是小说。他或许也不会想到,深埋在身上旺盛的创造力,在体内狼奔豕突多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发泄口,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已出版的小说中,至少有三本既让他收获了市场口碑,也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高度褒奖。在最新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中的故事《春天》,曾被文学杂志《收获》作为 2013年的开年头条隆重推出。在文艺青年扎堆的豆瓣里,阿乙曾建立一个名叫 “文学青年” 的小组。如今阿乙的知名度已经超出了狭窄的文学青年圈子,不同领域的人都对他的才华赞誉有加,这些人包括罗永浩、北岛和李敬泽。有的读者在《今天》杂志上读了他的小说后,甚至惊呼他 “是当代最有可能成为大师的人 ”。观察一名小说家向大师之路发足狂奔的历程,从处女作发表后五至六年,正处于关节嘎嘎作响的转身瞬间,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窥视节点。也许我们能够从《春天在哪里》的主打中篇《春天》里,发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风格风格即是一切。风格能够拯救平庸的故事,也能够挽救不可救药的坎普式的思想。倘若不曾试图建立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便无法称之为一名合格的艺术从业者。泯然众人是对一名艺术家最大的污辱。在初试啼声的写作早期,阿乙甫一出手便奠定了极富标志性的个人风格。在他的早期小说里,最令读者动容的往往是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方内陆小县城 /农村令人绝望窒息生活图景的故事;另一类是写作血腥奇案的侦破故事。二者皆与作者本人亲身经历紧密相关,尤其是跟二十六岁之前从县城逃离的经历密不可分。处女座《灰故事》的第一篇小说便可视为两类题材的综合:小城发生一起血腥的公交爆炸案,现场惨不忍睹。公安部从大城市派来一名冷酷、老练的爆炸案侦破专家,由一名忧郁、躁动的年轻警察陪同一起侦破此案。老专家的专业和大城市背景令小警察惊叹,随着案件的残酷真相逐渐揭晓,生理心理均受到深深震撼;同时小警察的单恋感情逐渐走向崩塌,心灵逐渐动摇,开始试图从县城无聊绝望的生活挣脱出来。在《灰故事》里,阿乙尚且是 “文笔简洁、明快、朴实,保持传统的优雅笔调和纯正风格 ”的学习者(萨特语加缪)。而在《春天》里,他已经开始试图在通往 “沉” 和“重 ”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果说把米兰 ·昆德拉形容为揪住头发将自己拉离地面式的作家,那么阿乙则是采取试图无限接近大地的视角去接近艺术真谛。《春天》故事中,阿乙从熟悉的南方小县城环境中出走,来到一个看不出明显任何地域标志的城市,平静且直白地讲述了一起社会新闻式的死亡事件。小说的叙事结构精巧地值得击节赞叹,时间线缓慢从后往前推,一出本是平常无奇的情节推至中段或结尾处,急转直下,生生变出跌宕起伏。小说共分 19节,除 19节后半段用于揭晓事情最终真相,时间线有所交叉外,其余小节均是按照严格的规则自后向前倒序叙述。在后一小节结束部分,与前一小节开始部分有文字暗示进行衔接。如第二小节末是年轻人回答 “看清楚了” ,与第一小节的开始句完全相同。其他小节均是如此。对结构的讲究和重视甚至成为小说的叙事推力,缓慢而又从容不迫,抽丝剥茧直至揭晓真相(不能称之为悬念,作者可能从未想过要设置悬念)。这种谨严和精心计算在阿乙之前的小说中甚为少见。小说的语言在阿乙早期干净、直接、 “往人心上捅刀子”的基础上又一步提纯精炼,显出了克制的大家风范。作者似乎额外钟情于描绘残忍的细节,仅仅数万字的全文中,至少三次正面或侧面描绘了春天死亡过程或尸体的惨状。 “皮肤一部分呈褐色,一部分发黑,像是豆腐起斑 ”,“ 大耳扩腮,眼球暴突,嘴唇肿胀外翻,露出岩尖般的牙齿 ”,阿乙的狠毒直见性命,如手持柳叶刀,拳拳到肉刀刀见骨。类似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作者对残忍细节的执着偏好,似乎在有意挑战读者强烈的生理反应。追求语言和现实描摹的极端体现时,阿乙有时似乎又不够淡定,心有起伏,露出了怯来。譬如写马勇打春天,作者使用的是 “撞个没完没了”“ 还是用尽最后气力,将她撞了一次 ”的白描,以及“ 墙都凹下去一片 ”,形容马勇之穷凶极恶,春天之孤苦无依。对比处理类似问题之时,导演娄烨在《浮城迷事》里讲述杀人场面,要求乔永照用铁铲击打拾荒者 “十七下” ,坚持立场,一下不多,一下不少。与类似年龄的余华写作《鲜血梅花》的玲珑剔透相比,阿乙的干净和残忍,既有相似但是个性鲜明。道德谈论阿乙时,评论者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必须谈及加缪。苏珊 ·桑塔格在评论加缪日记时说 “伟大的作家要么是丈夫,要么是情人 ”。丈夫意味着可靠,情人代表诱惑。当我尝试将这条评价套用到《春天》的时候,我很难一时得出一个清晰的、明确的指向。我不是说阿乙并不伟大或者缺乏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可能。《春天》的故事情节无比谨严,从头到尾严丝合缝,但我们沿着故事走向一路追溯,发现小说在情感精神建构上显得面目模糊,如此古怪又如此暧昧。究其根源,这种古怪和暧昧源自人物的复杂精神世界,尤其是主人公春天的情感谜区。毫无疑问春天身世凄惨,早早种下了悲苦之根。作者在小说正文之前,插入了一则与情节几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题记便暗示了这一点。父母去民政局给孩子登记户口,被问起时才想起来没有给孩子取名;他们把孩子的生日忘记了,只记得是春天出生,于是叫作春天。为了进一步重申春天命运的悲剧根源,作者还安排这一对父母在小说第一节小丑般重新出现。他们果然离婚了,在意料之中相互埋怨、争吵、哭泣,推卸责任,而后先后仓皇地逃离现场。家庭责任的缺失和道德的不在场,造就了春天的悲剧性格和早逝的命运。这或者是阿乙要告诉读者的。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陈庆,也即小说的叙述者,被视为社会道德失范的庸众形象代表,为春天之死踢上了往鬼门关的临门一脚 ——尽管在小说结尾,“我准备一脚踩向那剧烈颤抖的手,最终停在半空 ”。破碎的家庭、缺乏责任感的父母是春天之死的内因,陈庆则是把她送往另一个世界的直接凶手。阿乙笔下,性从未展现其美好的一面。性是罪恶、是猥琐,性同样是快乐,更是事后的悔恨。道德的沉沦、倾覆是偷情者的快乐之源,在丑恶的性欲驱使下,陈庆膨胀着,坚硬着,忐忑着,最后欲罢不能、铸就大错。故事里无论是他还是春天率先勾引对方,罪恶的手指终将指向陈庆无知莽撞的性欲。春天匮乏爱,需要爱,但由于身体的缺陷无法换来陈庆的爱 ——“一道拒人千里的石缝儿”(因而春天 KTV小姐的职业很暧昧)。极力渲染性之恶和蓬勃的欲望时,作者不厌其烦、不吝笔墨,在解释同样原始古老问题 “爱” 时,例如春天的爱欲目标为什么非陈庆不可?关于女人和女人的爱,阿乙的笔变得捉襟见肘,不那么胸有成竹,索性一笔都没有提起。可以说,小说最大的缺憾是无法解释春天对陈庆的奇异的、与生与死的爱。当然这亦不能排除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克制。然而在许多读者看来,尽管春天有不顾一切寻找爱的理由,但没有将这一情感投射于陈庆一身的必然。春天若是懂得这一点,想必不用在地狱里苟延残喘。小说里,春天对陈庆的爱是病态的,超越了人性所能抵达的地方。作为驱动人物情感乃至情节走向的推动力,阿乙的暧昧处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有别于卡夫卡式的消解,阿乙倾向于加缪式的反抗。加缪曾如此定义反抗: “何谓反抗者?一个说不的人。然而,它虽然拒绝,却并不放弃;他也是从一开始就说是的人 ”。阿乙笔下的,似乎就是类似加缪笔下 “反抗者” 角色的反英雄人物。在前往桑塔特所定义的 “丈夫” 式作家的道路上,相比更加经久不衰的艺术美和智性美,阿乙的道德之美已经足够。尽管作为一名当代作家,生活在一个新闻比小说精彩、生活富有想象力的国度,他还将被迫不断贩卖疯子们的母题。【有哪儿写得不对吗?】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人呐 ,各有各的挣扎 各有各的无力 愧疚可能回事一个人将爱变成极端的恨
  •     喜欢第一个和北范,不过作者有些话看得让女性不太舒服(所幸不多,作品本身的魅力要远远大过这些话带来的不快
  •     很一般
  •     阿乙的文字愈发真实而吸引我
  •     关于里面一篇小红为主角的短篇: 这个短篇真的是狗血,垃圾,这种梦呓一样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真希望是阿乙最差的一篇,希望他别作品的都比这个好。
  •     不如《鸟看见我了》那本短篇集精彩
  •     总感觉缺点什么,戛然而止,没有回响。
  •     《小镇之花》《午后》《猎人》 都很好,其他的作品拖累了这三篇
  •     有几篇我很喜欢 有几篇我不大喜欢 风格不一
  •     mark 500~
  •     很喜欢封面。不过不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
  •     前几篇结合了时事。总体表现人性恶的一面应该做到了。《春天》的手法不算新奇,看得足够惊心。最后一个对生活和爱情失望的市民自白有部分同感,可能是悲观无趣的情绪。语言和情绪可以再收一点,《鸟,看》读起来更好。
  •     我看阿乙的《昔日舞曲》喜欢上的,买了这本书就更加不能自拔了。《杨村的一则诅咒》里写:“杨村此时正下着雨,雨像大排大排的省略号斜刮下来”,感觉好有爱。封面很好看。我很喜欢。
  •     挺好读的。
  •     阁楼;午后
  •     喜欢用错叙、倒叙,头几篇看着还新鲜,但大剂量使用后,让人开始觉得作者是不是喝大了。
  •     和期待的落差比较大 可看可不看的一书
  •     看完很不舒服
  •     志怪总是发生在中国农村,……
  •     阿乙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
  •     对于一个读书很慢的人来说算是一本好读的书
  •     想起了一楼的那个阅览室。
  •     偏爱杨村和午后的农村故事,无意的残忍。猎人对男女关系的描述很是认可,执着可怕,忘记初衷的自我感动可怕到死。春天的叙事方式很神奇,但不影响理解,看评论原来是个未写完的故事,有些期待。
  •     从来没想过会喜欢上一个还活着的当代作家。讲真,看完了之后太沉重,然而小说里就是如今的社会,那个我们平常接触不到的另一个社会。
  •     阁楼这一篇就让我有很大的压抑感,故事悬念吊的足,却是很沉重的,不知道能不能看完。杨村的咒语,这咒语是现代工业化的压榨和消耗吧。发光的小红这篇没差,婚姻遭捆绑再熟悉不过了,笔法很细致。正义晚餐写偷情与报复,虽然很恶心,但是现实或许比这都要残酷。后边的春天没看,但是之后的最喜欢那篇。
  •     就阁楼和杨村前两篇能看 杨村非常好看 后面的很无味 知道复杂 就是找不到意思
  •     可以清晰的看到阿乙的进步,有些是中上水平,有些则非常中庸,事实上还有些很差……
  •     没有坊间传的写得那么好,春天篇的套娃写作方式有点特别,最后的午后和猎人两篇甚至让人看得昏昏欲睡。不过阿乙的比喻能力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     文字和叙事手法还是不错 就是看了就忘 故事不太喜欢
  •     我蛮喜欢阿乙的。他是江西瑞昌人,跟我家算是隔江相望,所以方言方面极为相似,因而他故事的农村小镇,也跟家里极为相似。这些故事,感觉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但是,阿乙笔下的故事更残酷,因为他几乎是乡土中国里底层人人性的放大镜。如果有一天农村消失了,那个乡土中国消失了,那个乡土中国里的人情冷暖消失了,我们也许可以找到鲁迅,然后找到阿乙。虽然他们的笔下都有些冷酷。然而这冷酷里有大慈悲。
  •     说阿乙的书好看的人估计是没读过真正的好书。2017年第7本
  •     【怪而诞,奇且妙】疯狂的人在疯狂的世间疯狂的放纵与拘束。或许与作者曾为警有关,所写大多涉及死亡与悬疑,也因此会工于结构。格局不大,描写却细,最喜《春天》,《发光的小红》次之。
  •     很喜欢阿乙的书,不错好书
  •     身份的焦虑感,喜欢第一篇,剩下的总觉得很难读下去。
  •     阴暗的短篇,出人意料的结局。
  •     差力
  •     阿乙的所有书都买了,只是因为喜欢。
  •     阿乙有匠气是有匠气,但有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小说的有些地方斧凿痕迹太重
  •     阁楼最精彩 这本书绝对不会去翻第二遍
  •     以为内容会好看,买回来都不想看。
  •     悲哀的故事
  •     内容一般,我看了一半,放下不看了。
  •     2014.7
  •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小说写得最好(不是故事最好看)的书了
  •     读阿乙的作品,是因为很多人说他写得好。读了,又感到不痛快,总是失望。阿乙的文字,照他自己说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所谓反复推敲。但不知为何总感觉怪怪的,仔细一琢磨发现那是因为做作。从而有这么一种印象:他不是在踏踏实实地写小说,而是在无病呻吟。
  •     书讲述了九个独立的故事,每一个都很意想不到
  •     很冷的一本书。
  •     读不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春天》,读起来很混乱,好像是倒叙的手法,但时间脉络梳理不清,再夹杂着挺污的描写,导致春天这个人物的形象我根本立不起来。反而读的较为清晰的是《北范》,里面哲学部分的描写比较有意思。
  •     会讲故事,但不戳人。
  •     果然基于现实的小说来得更诡异
  •     黑暗。
  •     《春天》看到脑袋发胀,其他的还不错
  •     《猎人》
  •     kindle上下载阅读的只有其中的《春天》,时间交织的第一人称叙事,用别样的方式叙述故事。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最后几节中的心理描写和主要人物“春天”名字的隐喻意
  •     朋友觉得书很棒!~~
  •     非常硬的一本书
  •     又读掉阿乙一本小说。真是很喜欢阿乙的作品,既喜欢又恐惧,跟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觉很类似。因为写的都是病态的人生病态的人性。小说语言像刀片一样飕飕的,泛着凛冽寒光,沾着血。 情节走向则常常像是两列对开的高速列车,站在两列列车的内部往外看,至多是感慨一下叙述的密度和速度;跳出来看,则心惊胆颤,因为知道必然会有一场严重的车祸即将发生,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     《杨村的一则咒语》很好哎,可是主打《春天》就般般啦,有点乱。犹豫着是三星还是四星。
  •     连串的形容词,多有出彩的比喻。
  •     最后一章居然有泪点。
  •     为健哥而来
  •     当现实挥舞爪齿蓄意撕碎人生 生活终究泯灭期冀 抑或重塑认知? 行文同虚空反噬聒噪 迸发歇斯底里之长鸣 尖锐而厚重 直渗要害, 蕴意似时日之消遣 于突兀中挤兑美感 如黄昏里守望黎明……
  •     阿乙写的好。
  •     三星半又半吧。前几篇的确感觉到了那种“原始的断崖式的恐惧”,有些被作者带进去又突然放手的感觉,的确很厉害。后面就有些疲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