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丛刊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2
ISBN:9787563331352
作者:王杰 编
页数:250页

作者简介

《东方丛刊(2000年第4辑)》讲述了:在本辑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两个栏目中亦不乏精彩之作。如“中国文化”栏目中张开焱的《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一文,提出“三”这一神秘圣数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元编码,并探讨了其社会历史成因,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何根海的《嫦娥奔月与祈生巫仪》将月亮崇拜、月神神话及其相关民俗加以综合分析,将其与古老的祈生巫术相联系,揭示了月亮这一古老的原型意象的文化内涵,文章思路开阔,观点新颖而言之有据。周大鸣的《民间文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文以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打通“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隔阂,以民间的鲜活材料来论证中国文化精神特质,视角新颖独特,言之成理。“中国美学”栏目中蒋济永的《中国当代美学的资源与走向》立论高远,对当代中国美学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指出其危机、矛盾和发展希望,活跃了学术讨论并激发人们的思考。李耀南的《后实践美学的思想迷误》讨论了长期为学术界关注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一些问题。孟登迎的《“理趣”说及其诗学意义》探讨了“理趣”这一中国诗学独特范畴的由来及其理论意义,具有相当的理论
深度。

书籍目录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嫦娥奔月与祈生巫仪——兼论中秋节俗的原始文化内涵人文主义方法论与我国的“文艺复兴”墨家论思维法则越南大学汉语教学反思与重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价值谱系民间文学与中国文化精神论民歌的审美意象中国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的资源与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思想迷误片面的历史与宿命的现实——评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一种倾向中国美学的诗性智慧及现代意义“理趣”说及其诗学意义论钟嵘“滋昧”说的审美意义比较美学和文学中印昧论诗学异同考——对东方比较诗学核心理论的探讨静观与生成——对朱光潜尼采观的一种解读歌德文学的“东方情结”也谈《灰栏记》的题材演变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出版东方文库文学理论:探寻真实的学科回归之路——读杜卫近著《走出审美城》随想慎思而入微诚笃而守一——读朱立元《美学与实践》东方文学研究要目索引(1990-1999)(之三)《东方丛刊》2000年总目

章节摘录

  嫦娥奔月与祈生巫仪——兼论中秋节俗的原始文化内涵  二、蟾蜍:交感月神的巫符喻码  月中有蟾蜍、嫦娥化蟾蜍是妇孺皆知的古老神话。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闻一多在《天问疏证》中认为“顾菟”即蟾蜍的古音,“顾菟在腹”即月亮有蟾蜍,斯说至确。《淮南子·精神训》谓:“月中有蟾蜍。”《说林训》:“月照天下,蚀于詹诸。”《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云:“(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张衡《灵宪》谓:“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可见,研究嫦娥奔月神话必须要解开蟾蜍这个结。我认为蟾蜍是月神的实物化具象物,它深藏着原始丰沛的生殖意象,是初民用其交感生殖神月亮(月母)的巫符喻码。  蟾蜍的生殖意象是缘源于初民“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蟾蜍的大腹与月圆是母性生殖能力的象征,对此,赵国华先生有过精彩的分析,他认为月亮28天的周期变化与女性的信水周期相同,因而他们遂将信水与月亮联系起来,称为“月水”、“信水”、“月经”,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还使女性先民进一步想到自己怀胎后日渐膨胀而分娩后重新平复的肚子,在远古先民将蟾蜍(蛙)作为女性子宫(肚子)的象征之后,他们力图对月亮的盈亏圆缺作出原逻辑的解释,于是想象月亮是一只或月亮中有一只肚腹浑圆的而且可以膨大缩小的神蛙(蟾蜍),主司生殖,因之初民又崇拜月亮,也崇蛙,这也是月中蟾蜍的来历。蛙(蟾蜍)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表现十分鲜明。后来由于父权的确立,蛙由象征女性生殖器发展出象征女性的意义,因为从表象上看蛙(蟾蜍)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貌相似,从内涵上看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幼体,这也与女性炽盛的神秘生殖力相类似。在这里月、蛙(蟾蜍)、女性生殖器、孕妇是多重互渗的关系,这表明神话思维往往借具体表象来传达抽象的观念。

图书封面


 东方丛刊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