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人日记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32157040
作者:(日)天童荒太
页数:312页

作者简介

幼年时,坂筑静人目睹一只鹎鸟从树上坠落死亡;
八岁时,爷爷始终对战争空袭死难的学生抱有无法释怀的歉疚,无端溺死在海洋中;
成年后,他的医生好友由于连续工作三十八小时而过劳死……
静人悲痛于死亡带来的虚妄感,开始了流浪之旅,哀悼一切他能找到的逝者。

内容概要

天童荒太(1960年5月8日— ),日本小说家。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天童荒太的作品虽为推理形式,但多以现代家庭为主题,特别着重于描写家人的相处和互动,是日本现今最有潜力的中青年作家之一 。
译者简介:
匡匡,旅日青年女作家、专栏作家、译者。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西洋艺术史专业,博士在籍。著有:长篇小说《七曜日》,专栏集《许多美好的仗,仍需从头打过》。主要译作:小泉八云《怪谈.奇谭》、铃木成一《装帧之美》、东野圭吾《濒死之眼》、乙一《胚胎奇谭》、清水玲奈《世界最美的书店》等。


 静人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现代人是可以一群可以把一场死伤无数的恐怖灾难,收纳进一条45秒的新闻短讯里来接受的生物。”这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表达的担忧。信息渠道越发通畅,我们越来越轻易,也越来越广泛地接纳有关这个世界的消息。这原本是件好事,好像是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了解,进而理解这个世界——可如果一场惊人的灾难被收纳进“45秒短讯”,并被放在某条“领导人出访”的新闻前后,对于灾难的当事人,他们的生命,是不是有些过于无足轻重了呢?当然,波兹曼的警告,是对“电视时代”的人们发出的——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会比电视观众更负责任地处理自己见到的“灾难”。除了看过新闻,他们还总要发出“××不哭”、“××挺住”之类的关切——但是说过之后呢?人们真的对这些“遥远的死亡”,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吗?《静人日记》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作品,也是日本作家天童荒太的小说《哀悼人》的续作。在日本当代作家里,走“治愈系”路线的其实不在少数,但天童荒太却是其中极具辨识度的一个。他的治愈,绝不是吃一顿好吃的、养一只猫日子就可以让主人公摆脱困顿,照旧“混日子”那样简单。他总会让自己的主人公,置于某种有些“异化”的精神状态之下,譬如《静人日记》中的版筑静人。静人认为,这世上所有的死亡都与自己有关,自己一定要亲自哀悼,去记住爱着死者,与死者所爱的一切。《静人日记》中所记录的,便是“哀悼人”静人的“哀悼之旅”。比起故事情节更加丰满,在记者、母亲和受害者三个“旁观视角”不断切换来完成故事的《哀悼人》,《静人日记》的故事要更加私密一些,颇有日本文学的经典类型“私小说”的味道。当然,情节的相对松散,自然也不可避免。所以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于旁观者而言,他们究竟应当以怎样的表情,来回应一桩桩素不相识的死亡,其实是作者希望透过静人的“哀悼旅行”来呈现讨论。人们看待静人和他所做的事,或是表示“无法理解”,或是认为他在以此为借口虚度人生,又或者是某种宗教性质的修行。而静人自己,其实是把自己当成某种容器——他的“无差别哀悼”,实质上是希望这世上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都不至于在无形之中消弭。作为一只“罐子”旅行的静人是满心善意的,但他的善意,又未免有些贪婪。他亲身来到一件件死亡的“现场”,希望可以知道每一个死者生前的“被爱”与“所爱”,但很多时候,这种问询不免造成“二次伤害”。其实哀悼,又何必在意死者是谁。每一个亡灵都曾在这世间有过喜怒哀乐,他切实地活过,至于证据,早已被织进时光细腻的针脚,又何必拆开来,重做审视和悼念呢?但静人终究是无法离开的,就像是与他好像心意相通的美丽女孩,也不会离开自己的生活一样。这是他笃定的选择。当然,旅途倘若没有尽头,他终究可以遇见无数风景,和可以停下的终点。北野武曾说,对于一桩死了两万人的事件,人们理解成“死了两万人”,自然无法真正知道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正确的理解是,死亡,发生了两万次……一次死亡便可以让一个家庭陷入无以复加的悲痛,于是真正的哀悼者,如果真的切实感受到了死亡,就应当是悲痛到无法作声的。在任何有关死亡的故事里,任何旁观的言语,都显得聒噪无谓。于是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是一只罐子。你可以去承载更多的故事,只是在旅途中,请保持安静。
  •     对于市面上众多的治愈系书籍,我想天童荒太的这本《静人日记》应该是一本另类的“治愈系”日记。记录死亡,悼念亡者。坂筑静人每天游走在不同的城市,在已知的范围内寻找逝去的人,默默地,以自己的虔诚为他们做着祭悼。半年多来,除了心灵上的悼念,他还每天一字不落的以日记的方式为这些非亲非故的亡者做下记录。静人像极了苦行僧,怀揣着信念,默默且固执地做着这一切,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在所有人眼里终是异举。对于死去的人,很多人是避讳的,恐惧,晦气,伤感各种情绪让人们对死亡报以一种冰冷的黑暗感。可静人却偏偏哪里有死去的人就往哪里去,一路上被误解、被蔑视、甚至被打,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为亡灵祭悼,他从一次次的祭悼中,寻找到平静,用自己的方式铭记住每一个亡灵,带着虔诚的力量。看这本日记时,我的心带着些许沉重,然而,在某一个文字转角,我的心又被这些文字感动着,治愈着。我一直认为,任何作家写出一些文字展示给读者时,应该是有其目的。天童荒太以坂筑静人的视角来观察死亡,记录死亡,哀悼死亡,想必也有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在里面。从天童荒太以往的作品来看,他的很多作品一贯都以关注心灵救赎为创作基点,从而引发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温情关照。基于这点,那么作者的这本《静人日记》想表达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死亡,也就意味着一切消失。不管是何种死亡,都会波及到身边的人,使之伤心欲绝。记得去年夏天看过这样的一篇报道,某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责骂,负气从教学楼顶楼一跃而下,最终救治无效死亡。关于这类型的报道已不是个案,实在是太多。因一时之气,用结束生命来进行抗争,最后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讨回一个公道,让老师跪地道歉?被开除?用命去换这些,值得吗?这样的代价太过惨烈,一条怒放的生命逝去,留下的只是父母和亲人朋友的伤心欲绝,肝肠寸断。如果在跳楼的那一刹那,那孩子能想到这惨烈的后果,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那么,在空中即将迈出的那一步,是否会收回?让悲剧不上演。在各种死亡中,这种自杀方式是最不可饶恕的。但转念一想,也许对于死亡,这些孩子是无知的。社会上各种粗制滥造的漫画、电视剧以及各种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媒介,只一味的带给他们各种信息,却未曾关注过他们的心灵,也未曾对那些受伤的心灵给予纾解,让他们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来看待挫折,看待生死,于是很多悲剧就此发生。我想,天童荒太的这本《静人日记》通过一桩桩对亡魂的记录和悼念,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死去的人并不是停留在字里行间的,要知道,每个消亡的生命背后都有着深爱者的眼泪,只有读懂了这些眼泪,才会懂得生命的珍贵,活好当下。这是一本救赎生命的日记,通过死亡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诚如台湾评论家所言,“天童荒太以文学来协助青少年纾解受伤的心灵,为自己以及别人找到好好活下去的幸福之路,最后治疗的或许是整个世界,时代的伤。”对死亡怀揣敬畏之心,才能对生命负责。这也许就是坂筑静人祭悼之旅的信仰吧!
  •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陌生人的死亡,从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启程,历经半年多的流浪,经历几百场死亡的洗礼,《静人日记》中的主人公坂筑静人仍然在路上。《静人日记》是一本由日记体写就的有关死亡的小说,亦是直木奖获奖者天童荒太《哀悼人》的姊妹篇。不同于《哀悼人》以第三人称视角表现静人“无差别”哀悼行为对他人生命的影响,《静人日记》采取了第一人称,继承了日本私小说的传统,将关注重心聚焦于静人本身,通过这场为他人哀悼的“死亡之旅”,坂筑静人自己的内心亦受到了触动。在这场旅途中,他从各类新闻媒体途径收集死者的信息,随后赶往现场,与死亡目击者或死者亲友了解有关死者的故事,不问死因,只关心他们曾爱过谁,被谁爱过,又曾度过怎样的人生。静人以独特的形式为他们哀悼,单膝跪地,右手举向天空,左手垂向大地,并通过这样的姿态,立志不将死亡遗忘。在坂筑静人的日记里,密集地呈现了各类天灾人祸所导致的突然死亡,无论是火灾、车祸、凶杀、爱犬……,皆是“刹那间便迎来了从未料想过的死亡”。在目睹了种种死亡之情状,静人甚至概叹:“生而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死法或许是最为普通的一种常态。”虽为“无差别”死亡哀悼,但静人对于每个死者的哀悼则是个性化的,糅杂入各类故事与情感,对于家他而言:“那人,已不仅仅是一名死者,而是在这浩瀚世界辽阔宇宙里,绝对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不是只有历史上大英雄才值得凭吊,每一个曾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有被铭记的价值,哪怕人生短暂,或曾被人唾弃,他们都曾爱过人,也被他人所爱,对周边的人,甚至这个世界,曾经产生过也许微不足道的影响,却同样留下了生之痕迹与回忆。而这种对生之意义的追索,远超过死亡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静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之理念,他在悼念死者的同时还原其部分生命故事,走到死者最后生活的地方:山脚下、湖边、或是停车场,体会他人的人生,完成一场哀悼仪式。所以,在静人日记中,不仅记录了死亡,更记录了无数个人生故事与人生无常。为他人死亡的悼念之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对于死者的悼念,并不会改变世界,只是一个生者对死者曾经存在的铭记与约定,甚至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行为。为了这样的人生,静人放弃了与女友厮守,抛下了年迈的父母,经常被他人误解排斥,甚至被当成可疑分子被请进警局,却从未放弃过旅程。当女友遥香来看望他时,静人终于吐露了心声,他这样做,是为了填补内里的那块“空洞的、巨大的缺损。” 坂筑静人曾目睹过至亲友人的死亡,感受过悲戚,却同时感觉到那种看似强烈的撕心裂肺的情感,不过是自欺欺人,经不起时光的磨损,遗忘淹没了一切。而当他踏上旅程,“所接触的死亡愈多,就愈是必然要与人生的虚无直面相向。”通过旅程与悼亡仪式,静人渐渐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满足,最终带着“生命无常”的觉悟与自省继续前行。《静人日记》多少有些沉重,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每天打开收音机,无数的死讯便淹没了我们的听觉:飞机失事、爆炸、山体滑坡、电梯故障……,死亡人数冰冷地上升,内心多少感到荒凉,而身为医务人员,更是几乎每天都直面生死的轮回。我曾经和每一例来我们医院器官捐献的家属聊天,听他们讲捐献者生前的故事,然后写下故事,留给他们作纪念。而相比静人,我做的远远不够,他常常回顾那些死者的名字,感受每个生命的重量,而我的那些情感与触动,却随着时光忘却无踪。静人对待死亡的方式,多少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启迪,他用哀悼之旅与日记的形式,用独特的悼亡姿态,展示了对生命独特的善意,那是一份为了忘却的纪念,他回望与记录死亡,却不沉湎于此。记住那些死者,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因为,我们所荒废的今天,是昨日殒命之人拼了命要到达的明天。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读到一半就有种疲惫感与乏味
  •     太拖沓,每一天死一人,绵延不绝的沉重让人有些厌烦。
  •     人生充满各种意外,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人世,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人世,人离开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些曾经活生生的故事。
  •     死亡笔记,看完觉着自己明天就会死,紫阳花与不会说话的女主角出现的意境还是很美哒...
  •     可以归于治愈系,不过主题过于沉重。
  •     《哀悼人》中主角的日记,死者的祭悼记录,悼亡之行的见闻感受。勉强将每个死者当成独立的个体记在心里,仅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因亲友去世而造成的空洞吗?死者教会我们的更多是如何面对生活,记住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     小故事都很感人。
  •     ……这书应该叫八百万种死法
  •     全书读到三分之二就读不下去了。如果没有读过《哀悼人》或许还是可以读读的。《静人日记》完全是主人公在各处悼念死者的活动记录,看多了就会因相似而觉得无聊,因死亡而感到虚无。如此我才明白,书中加入爱情、加入新人物、加入不同类型的故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读者需要,作者同样也是需要的。
  •     开头氛围营造相当厉害,好像荒凉世界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简直是夏季降温良品,然后和越来越多的人相遇产生关系,故事中气温也转暖。不过当弱联系转强预示结局的最后我个人不大喜欢,尽管静人还是继续独自继续自我救赎也是自我满足之旅,本身能将主要情节和人物安排这么靠后也是挺大胆,技术上非功利性上都挺了不起的,不过结尾还是有点流俗。
  •     又一个很奇怪的主题,整本书觉得大概死了有5,60个人了。开头会觉得有趣,然后觉得有点无聊,然后慢慢会渐入佳境。
  •     关于将自己放置在事物的包裹中来感受自身存在的“建议”,喜欢。
  •     3.5
  •     我没有理由去抱怨,因为我连自己的旅途在哪里都不知道
  •     太沉重...看了半年终于结束了,但结局一点也不释然
  •     这本书告诉我们,几乎每页都要死一两个人的故事也可以是平淡到令人昏昏欲睡的←_←
  •     【这不是感叹句】人生啊!就是不断被生活掏空情感,再一点点竭尽全力填补心灵空洞的过程啊……
  •     叫我如何面对生死
  •     消失的世界也有一个哀悼人,哀悼我的望希吗
  •     作者恐怕也数不清一共写死了多少人吧。。大过年的看这本书也是醉了,而且根本不是推理小说。。不过其实还是可以让人对死亡有一些新的思考,关于祭祷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翻译的文笔是可以加分的。
  •     不想去数全书一共死了多少人
  •     后面总有疲惫感
  •     遥香的信杀伤力一点也不比四月是你的谎言女主的那封信小啊(意料之外的感情戏好萌
  •     关于死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