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近似于爱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05735810
作者:米果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米果吃过很多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有的是儿时母亲做的,有的是在故乡街上吃到的,有的是长大离开故乡后自己亲手做的。而无论哪一种撬开心扉、留在心底的食物,都带着美好,轻快或深沉,仿佛爱意。
最容易孤独的时候是在异乡的夜里,最简单的安慰是吃一碗热饭。沉浸在食物的世界里,在每一次 呼吸每一次咀嚼间,感受自己,安抚这颗心,给它打气。有时候津津有味,有时候香滑爽口,有时候大汗淋漓。吃饱的那瞬间像是回到刚学会走路的小时候,总是连滚带爬,却什么都不怕。
把好滋味放进嘴里,人就会微笑。它像世间所有的好东西,像夏日的微风,让人轻轻飘荡的音乐,能停住时光,唤起热忱,近似于爱。

书籍目录

"P A R T  O N E 美好的味道近似于爱
外婆的姜烧酱油味
草地阿嬷的餐桌
多谢款待之母亲的厨房身影
炸肉油的午后
帮妈妈煮饭
来吃粥吧!
欢迎特别来宾——台式蛋包饭
代打上场的饭汤部队
天凉了,来吃麻油料理吧!
最昂贵的便当
欢迎回来,好兄弟们
咸肉——思念阿嬷的味道
与母亲手作布丁的久别重逢
卤肉的餐桌地位
老派饮料的人情记忆
P A R T T W O 吃美了, 世界就好了
月领11K,那些年的寂寞超市滋味
自慢料理
女子高校之老派沙拉的必要
茄子的淡淡忧伤
菜市场好疗愈
进击的煎鱼, 一定要“赤赤”
鸡胸肉的甜蜜复仇
清寒蛋饼
紧急登板救援又一餐
白菜卤的生存意义
王牌救援炒面
七月半的浓情与清淡
P A R T T H R E E 食物知道家的方向
鱼丸汤原来是乡愁
肉臊饭与饭桌仔
台南米糕 绝不妥协的风骨
有吃有保庇的 三王爷糕仔饼
散步就能吃到的虱目鱼粥就很美味
台南菜市场完全制霸的珍珠玉米
无法拒绝红豆的好意
被空军市场的凉面宠坏了
P A R T F O U R 一日三餐是最简单的幸福
豆芽菜你到底怎么了
是谁偷走家里的餐桌?
冰箱为何变成食物的坟场?5
汤头是熬煮的心意,不是化学添加的魔术
偶尔也想要吃“今日特餐”
越来越不爱“吃到饱”,原来是我老了
亲爱的米粉
小而呛辣的台湾蒜头正“得时”
回不去的鲜奶消费年代
过于梦幻的赏味期限
P A R T F I V E 简单小菜, 最小限度地善待自己
不必拘泥的红白萝卜
干煎豆皮
红萝卜丝蛋
酱油蒜头炒笋
我爱杏鲍菇
毛豆还是清纯的好
只是番茄蛋花汤
鱼汤,一人份
透抽是快乐的
清冰箱的最后两道小菜
"

内容概要

米果,台南出生。酷爱棒球与日系推理小说,曾获几项台湾文学大奖,手握四个专栏,同时也是重度网络使用者。常流连于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和生鲜果蔬聚集的大卖场,现阶段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喂饱、喂好。已出版《欲望街右转》《极地天堂》《朝颜时光》《只想一个人,不行吗?》等十余本书。


 美食近似于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3条)

  •     最近的心情很不好,起因很俗气。在毕业季和男友成功地异地,然后现在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继续异地。身边的每个人几乎听了我的故事都是劝分的,因为成功地在毕业当上了“最稳定”的公务员,而男友在北京也没有离开的打算。可是想想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就觉得未来虽然不可确定,但是当下很美好,如果能好好享受比纠结要好多了。我们在一起,三观很合,延伸到小事上来说就是吃东西没有纠结和争吵过。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吃东西简直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好吗,吃都吃不到一块儿去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吃过的食物,再次吃的时候,种种记忆会浮上心头。就像读书的时候听过的歌曲,再次听到那首歌,还会记起书中的内容。吃着和你一起分享过的事物,就会想起你。现在虽然异地着,但是每每想到,深夜一起跑出去吃路边的麻辣烫,路过家门口的时候有一家好吃的日料有好吃的蘸面,下了地铁口有家古早味蛋糕很软很绵,走过两个街口特意陪我去义利买蛋糕带给室友,周末经常做公交车去南锣鼓巷吃吃吃,最后在北京的三天去日坛公园喝了好喝的猕猴桃汁和王府井的小尕子,还有我们刚刚约会没在一起的时候,一起吃过的每家餐厅。大学时候的同学,两个人在一起以后胖了起码有十斤,这样的结果就是提到北京的每个餐馆几乎都是“吃过啊!”。看着他们最后一起留在北京,似乎还要继续吃下去的幸福生活,羡慕得不得了。记得减肥的时候,经常以各种借口吃东西。比如,冬天怎么能不吃烤红薯,看电影一定要吃爆米花,逛街遇到炒板栗一定会买。其实,冬天的烤红薯是每次遇见一定会和室友分吃一个,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习惯来自某本小说,至于板栗,也来自于某室友。我们常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说得这句话都俗气了,可是真的,这是最好的概括。我喜欢书里的一些“台湾式”的词语,例如澎湃、例如台湾人喜欢说的“仔”。看着作者精心写下吃过的种种回忆,突然羡慕起作者来。食物带着感情来到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建立起联系,几乎串联起了我们整个的社交网络。说回我的题目,说回我的伪失恋。其实我也纠结了很久这段感情要不要继续下去,不过就在刚刚,突然觉得还是要坚持一下。虽然并不知道未来的终点是否美好,但我愿意暂时忍受这痛苦。
  •     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受,小时候吃的某道“妈妈菜”,自己用同样的方法做,却再也做不出同样的味道;即使劳动母上大人亲自下厨,用同样的做法“洗手做羹汤”,也再吃不出原来的滋味。有些菜就是这样,吃过一遍,就永生难忘,却再难复制。原因很简单:一道菜肴之所以能牵动人心,有时候并非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它背后承载的记忆。我们心心念着某道菜,其实念的并非菜本身,而是那道菜承载的美好时光。记得之前看过一种说法,说女人要抓住男人的胃,才能管住男人的心。可在我看来,抓住胃其实只是表象,真正起作用的,是她通过做的菜表达的心意,以及给男人留下的不可替代的美好记忆。当男人对这份记忆不再珍视,有钱什么山珍海味买不到,几个家常小菜又能算得了什么。重要的不是菜,是做菜的那个人,是菜中承载的情意,是两人共食的美好时光。记忆这种东西,真的非常牵动人心。而在六识之中,味蕾的记忆,往往最为深刻。我想,这也是抓住胃那句俗语由来的原因,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能够火遍大江南北的重要原因,更是这本《美食近似于爱》的独特之处。实话说,《美食近似于爱》并不是一本文采特别出众的书,但却能够一直勾引着人读下去,欲罢不能。原因就在于,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美食书,而是一份饱含温度、满载亲情的回忆录,能够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引起共鸣。当作者米果细细描述自己小时候做饭的情景时,我会不由自主想起,幼年时守在煤炉旁看着饭锅以防焦糊的画面;以及淘米做饭时,怯怯地用食指探测水量是否适中的记忆。草地阿嬷的豆仔薯汤、咸菜蚵仔汤、皇帝豆汤,母亲重油重盐的“手路菜”、手作布丁、彩色卤肉饭、肉豉仔……当她一一细数母亲、阿嬷做的菜时,我则会想起小时候妈妈的拿手好菜勾芡青菜羹、米粉蒸肉。当她写自己返家探亲,菜色澎湃到自己不好意思婉拒高热量高胆固醇或“重咸重油”的菜食时,母亲和外婆给我热情夹菜的记忆,就如野马一般,闯进脑海不停奔腾,直到眼泪流出来才肯罢休。虽然写的也是台湾风情,有很多台湾特色元素,但米果的《美食近似于爱》绝不是一份简单的旅行指南。这本书并未流于知名菜馆的简单盘点和介绍,更多融入了难以割舍的私人记忆和故园情怀,对台湾风土民情的展示,远比一般的旅行书深入。从这点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化书,而非单纯的美食书或旅行书。正如作者米果自己所写的那样,她是在“以料理重温逝去的亲人曾在这世间共同的证据”。小儿女的朴素情怀和温馨念想,足以打动我这样一个漂泊异地、常年吃不到“妈妈菜”的人。“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食物和记忆的关系,真的非常奇妙;味蕾和记忆的关系,也最牵动人心。读这样一本书,是慰藉,更是折磨。慰藉在于,可帮我找回因为忙碌而渐渐散落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折磨在于,勾起了我挥不去的思乡情,思母意。
  •     近几年的书市,旅行和美食类的书籍一直受到大众的追捧,因为这两类话题轻松,贴近生活,它们不如一般故事小说那样费时间阅读,还费脑力分析,我们更喜欢视觉的享受,简单轻松读完一本书是当今快速运作社会的一种习惯,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千人有千般态度。《美食近似于爱》,就是一本温情的美食类读物,这是台湾本土作家米果介绍特有的台湾家常美食,每一个美食都伴随着作者人生中的一小段经历。学到每一道美食的做法的同时,还能透过字里行间,领略一段段趣味小故事,或童年趣事,或长大后的拼搏经历。平凡如你我,跟着作者的文思,仿佛也回想起小时和长辈做饭时的情景,怀念童年的遥远时光,回到当下平凡的工作现实中,对父母长辈的敬佩,心中不自觉地想要承担起作为成年人的责任与尽到义务。对某道食物的怀念,往往与某人有关,或是亲人,或是爱人,或是曾经出现在自己人生中的过客。对姜烧酱油味的菜品的怀念;对摆满大碗汤的餐桌的记忆;对厨房身影的幻想;皆是作者对家中长辈的思念。对于饭食餐桌的最初记忆,大概都是从族中三位女性那里得来,外婆、奶奶和妈妈,传统的家庭厨艺也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吧。一年年长大中,上课也学到了自制的蔬菜拌沙拉,上班后也偶尔会吃外卖便当,闲暇时,也自己去菜市场逛逛,看上钟意的菜品就买回家,精心烹饪一顿美味,犒劳自己。年轻时,我们喜欢挑战,我们热爱重口味。调料繁多的卤肉,油煎出“赤赤”声的迷你小型鱼,美味鱼丸汤,满满猪肉脂肪的肉臊饭,这些都是年轻时的喜爱。但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经历了更多的事,更爱惜自己的身体,饮食类也更以清淡为主,油腻食物已尽量少吃。简单原味的红白萝卜,煮个汤也能吃的有盐有味,淡雅的素菜,清蒸桂竹笋,鲍菇菇炒肉片,配份番茄蛋花汤,简单家常的小菜也能养人,育人。作者以淡淡的文笔,带我们一起回味小时候,一起经历读书成长,一起学会自己做饭做菜,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每个地方有其独特的生活特色,大同的食物是相似的,而正因为有的地理上的差异,才能形成多样,自有的生活风俗。多提一句。其实,一直都知道台湾人很受日本人的影响,毕竟离的近,说话方式,处事方式,生活习惯,很多的相似。可还是很不喜欢作者在文中不时的提起有关日本的相关元素。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字里行间充斥着米果对食物的热爱,也影射出对家人家乡的怀念。时代在不断向前迈进,但是从前的味道仍在脑海深存,不可变。喜欢米果对于食物的执着与较真,喜欢她深埋文字间对生活的热爱。
  •     美食的那一端连结的是爱,以回忆为载体
  •     很不错的随笔,从食物切入,有生活的温度。
  •     美食与爱都不应该被辜负,书中偶尔蹦出来熟悉的的闽南语,无比的亲切。满满记忆中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内麽的味道,同样的食材,在不同人的手中都带有着专属的味道,带着温暖,治愈了内心,仿佛充满了爱,仿佛被满满的爱包围着
  •     梁实秋写馋,说“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我们对于家乡风味总是念念不忘,哪怕“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也不见得像传说中那样迷人。我想,作者她在烹饪前,去挑选食材也应该很有意思,每次打菜场过,心里就会有一种喜悦,好像里面有生活。我想,这也是在异乡怀念儿时母亲做美食时,感到亲切的原因。
  •     图文匹配就更好了
  •     爱美食的人也是爱生活的吧
  •     文字很温馨,读起来很舒服,都是普通人家的平凡料理,但带入了感情和记忆就变得滋味悠长起来。文字排版,以及注释都弄得很好。但我想吐槽图片,跟文字毫无关联~光红柚,杨梅就占了好几页,其他小清新的图片也都是些不相干的小西点…不是说图拍的不好,但未免有些凑厚度的嫌疑。编辑走点心好好配图,这书能更好看!
  •     关于台湾地道美食,清新的文字,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     突然想家。
  •     有些温暖的记忆往往离不开食物,它不只是食物的温度,还有心的温度。
  •     想读
  •     只可惜图不是和内容相关的
  •     第一页就很喜欢
  •     这书不错,作者是台湾人,喜欢她宁静美好的童年生活,家的温暖很感人。有些味道,每隔段时间,就疯狂的想要再吃一次。离开家才知道什么是故乡,什么是故乡的味道。
  •     值得一读的治愈系。
  •     在三联书店读的,讲台湾女孩童年的家庭美食记忆,很生活化,食物也相当诱人。
  •     小时候大碗公吃饭的时光 和阿嬷俏手菜的味道 翻滚在记忆的染缸中 保温,保鲜
  •     作为一个每日里靠吃便当过活的上班族,最近在上下班的地铁上阅读这本书简直是一种痛并治愈着的过程。56个浓情美食故事,108张精致插图,当回忆中的美食与精美的插画相遇,再加上仿佛有着温度的暖暖的的感性文字,这本书读起来真让人感到舒心惬意。唯一觉得不爽的就是太过虐待自己的味蕾,看着那些菜谱般的细细描述,仿佛美食已放置眼前,却无法吃到的那种...抑郁感。
  •     台湾人在语言上和我们还是有点隔阂,很多名词看不太懂,不过还是能感受到每道美食背后浓浓的亲情很美食强大的治愈能力,配图不太搭文字,还有重复,如果能搭配每篇文字所写的那个美食就更好了
  •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中也会有爱的味道,更会有爱的故事
  •     这书文字真的挺好的(我看了几遍),对食物的爱也很真,作者大约是一看到新鲜食材就能高兴起来的那种人吧,看到她小时候充满家庭温暖的生活,想回家,想回到小时候,在外面玩到天黑,鸟的黑影在天上盘旋,带着一点可能会被妈妈骂的恐惧回家吃饭。那时候我很会端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