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游盛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01067040
作者:赖瑞和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普林斯顿大学唐代史博士赖瑞和教授,以强调人文气氛和神韵的摄影取景,在九次深入中国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的文史之旅中,留下了许多摄影杰作。本次赖教授精选了其中约二百四十张照片,配合上新撰的生动文字,仔细而愉悦地介绍了其他中国摄影集中未曾出现的唐代文史景观。这些都静待深度旅游者、铁道迷和中国文史爱好者细细品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梦第二章 欲往城南望城北 古都西安:曲江、大小雁塔、乐游原、大明宫遗址、终南山、兴教寺第三章 唐代帝陵 昭陵、乾陵、桥陵、泰陵第四章 入西域记 兰州、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第五章 杜甫的五城 银川、五城、呼和浩特、武川、内蒙草原第六章 北朝隋唐余光 大同云冈石窟、北京、太原、运城盐池、平陆黄河渡口、洛阳龙门石窟第七章 南方行 广州、长沙、岳阳、桂林、梅县第八章 南诏遗事     昆明、大理、剑川石窟、丽江第九章 入楚记 长江三峡、湘西、凤凰第十章 万里寻碑 黄果树大瀑布、宝丰、千唐志斋、华山第十一章   藏族风韵 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大草原、夏河、青海湖第十二章   文史之旅 祁阳、永州、泰宁尚书第、宁化石壁、虎门第十三章   途经孔子故量 曲阜、泰山、安阳、满城第十四章   从山西到陕西 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三岔、榆林、延安第十五章   跨越五省 韩城、三门峡、西峰、固原、麟游附录 九次旅行详细路线里程表台湾版自序

编辑推荐

《坐火车游盛唐》是出古入今系列之一。

前言

本书台湾繁体字版,原由台北人人出版社在2002年初出版,现在能由北京中华书局推出简体字版,真是难得的机缘。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中华书局的王芳女士促成这件美事。书名《坐火车游盛唐》,原先是台湾版的书籍装帧设计人王行恭先生帮我取的。最初我对这书名倒还有些“抗拒”,觉得盛唐已经不在了,如何坐火车游盛唐呢’后来想想,我书中的确有不少盛唐情怀、盛唐意象、盛唐典故、盛唐历史。书前几章所呈现的西安和整个西北,当然和盛唐大有关系,即使到了一些看似和盛唐无关的地方,我其实都还在遥念着我的盛唐。比如,到了云南大理,我最关心的不是金庸《天龙八部》所写的宋代大理,而是唐代的大理,也就是那个南诏国,以及那通有名的《南诏德化碑》。到了北京,我想的不是故宮及颐和园这些明清遗物,而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因为这首诗提到北京在盛唐出了一个乱唐的安禄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到了广州,我最想去探访的地方,是市南郊的中山大学,因为现代唐史研究的开山祖师陈寅恪教授,晚年就住在中大校园里的一座樓房里。

内容概要

赖瑞和,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博士,导师为杜希德,博士论文题目为《唐代军事与边防制度》。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中大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马来西亚新山市唐代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及专任研究员,现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其专长与研究方向为唐代官僚体系、唐代的物质文明和日常生活、唐朝与东西方的交流以及西方汉学等领域。
作者主要著作如下:
《唐代基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 年;简体字版已于 2008 年 5 月由我局出版。
《唐代中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 年;简体字版2010年由我局出版。
《杜甫的五城:一个火车迷的中国壮游》,台北,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简体字版已于2008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更名为《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梦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杜甫《塞芦子》我的整个中国大陆之旅,其实是从这首杜诗《塞芦子》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论文题目是《唐代的军事与边防制度》,平时读书便不免留意这方面的材料。有一天,读到杜甫的《塞芦子》,不禁深深为之着迷不已。后来,我不但在博士论文中引用了这首杜诗,来证明那五城对唐代西北的防卫是多么重要,而且我还特地到那五城去走了一趟。这首《塞芦子》没有收入《唐诗三百首》等通俗的选集中。它并不怎样为人所知。我想许多念中文系的学生,恐怕也没有读过这首诗的。但我觉得,这首诗却很能为杜甫“诗史”的美名,作一个批注。许多时候,他的确是以诗来写史的——以唐诗写他那时代的唐史。所以读唐史的人,反而会很留意他的某些诗作。比如,这首《塞芦子》便是杜甫评论那五城所写的一首政治诗。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原本驻守在五城的边兵,都调往东部去应付安史的叛军。他认为这样让五城一带的边防空虚不妥,所以建议在芦子关这个要塞,调派一万人守关。清代杨伦的《杜诗镜铨》,便说这是杜甫“以韵语代奏议”,以诗的形式代替正式的公文奏议,向皇上提意见。这首诗用了不少时事典故,颇不易懂。如今隔了一千多年,大家恐怕都得翻查杨伦等人的笺注,才能看懂这首诗了。且让我也根据杨伦等人的注,把全诗的意思用现代的白话文再说一次:五城有多遥远啊?遥远得隔着黄河水。边防的兵士全都调往东向去作战,城内空虚得长满荆棘。叛军将领史思明割舍了怀州和卫州向西前进,另一叛军将领高秀岩也向西不停进发。如果这些叛军趁机往西边的大漠绕个大圈包抄过来,那么所谓潼关以东崤山和函谷之坚固可守,就要落空了。延州本来是陕北的门户,关防还有些可靠。哪里能得到一万人,赶去堵守那里的芦子关以防叛军。长安西边附近的岐山扶风,有薛景仙防守,从旁制止山贼起来闹事。近来听说昆夷、犬戎,也因此退了三百里。芦子关扼制着两寇,其深刻意义就在这里。谁能叫皇上明白,胡人的行动快得像鬼。 诗一开头提到的“五城”,指的是唐代在黄河外所筑的五座军城:丰安城游盛唐(今宁夏中卫附近)、定远城(今宁夏平罗附近)、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及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以南)。这五城首尾相应,形成一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防线,防止突厥和吐蕃的侵扰。其实,据古今中外学者所作的年谱和考证,杜甫本人是从未到过这五城的,难得他却对五城的防卫和时局,有那么深的认识。安史乱起,玄宗往南奔蜀避难。他的儿子肃宗则往北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附近)即皇帝位。当年的灵武正好位于五城中的第一城丰安城和第二城定远城的中间。杜甫原想到灵武拜见皇上的,不料中途却被叛军捉拿,送往沦陷的长安。他大约便是在这时写下这首《塞芦子》诗的。等他逃出长安时,肃宗已南迁到长安以西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凤翔(今陕西凤翔)。杜甫就在那儿“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凤翔离五城当中的丰安算最近的了,但也还有一段距离,至少还得走上五百公里的路。难怪杜甫要问,“五城何迢迢”啊。至于远在今内蒙古的三受降城,唐代诗人当中似乎只有李益到过。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收在《唐诗三百首》中。小学生大概都读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第一句形容回乐峰前的“沙似雪”,可见唐代士兵戍边的场景是如何黄沙满天。《塞芦子》中提到的这五城,看来是那么的遥远,连杜甫本人都没到过,而且还在咏叹“何迢迢”。于是,这五城在我的想象中慢慢变成了一种诱惑。虽然我知道这五城其实早已不存在,早已埋在黄河外的沙漠中了,但我想我还是可以沿着五城的火车路线去走一回吧。当然,我少年时就很想浪游整个中国。可是少年的梦像轻烟一样,很模糊的,是没有任何旅行路线图的。一直到我在研究所读了《塞芦子》这首杜诗后,我的中国梦才变得清晰起来,才算第一次有了一条真正的旅行路线:我要乘坐火车走完这杜甫五城的全程。我要从现代的兰州出发,顺着黄河的流向往北,经过中卫、银川、平罗、五原和包头,一直走到呼和浩特,去感受那“五城何迢迢”的滋味。这条铁路线,几乎全都建在黄河外的沙漠上,就像杜诗所说的“迢迢隔河水”。全程约一千两百公里,坐火车大约要二十一个小时。结果,我花了两天才走完,中途还在银川停留了一晚。这五城可见是多“迢迢”啊!这首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之旅。我后来越走越远,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前后进出中国大陆九次之多。如今回想起来,我还真有些不能相信,我曾经乘火车、挤巴士,在那辽阔的大地上走了超过四万八千多公里的路,走完了几乎整个中国。第二章 欲往城南望城北曲江那么多唐代诗人在长安(今古都西安)生活过,做官或者四处干谒求功名。他们有的最终发达了,如高适;有的到老还是贫苦,如杜甫。他们写过那么多咏叹长安景物的名诗。这些诗合起来,真可以作为我在西安的“向导”了。至少,每到一处,总会让人想起一首唐诗来。比如,我常觉得,杜甫的诗就是很好的西安“导游诗”了。那年秋天,我从广州乘坐第272次直快车,在火车上度过了两天两夜,来到了西安。我第一个去寻访的地方,便是杜诗常提到的曲江。杜甫写过好几首咏曲江的诗,如《曲江三章》、《九日曲江》等等,但最有名的,恐怕还是那首收入《唐诗三百首》的《丽人行》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水边”,指的便是长安东南方的曲江池边(今西安大雁塔东南方)。三月三日是古代的上巳节。古人在这一天到水边游宴采兰,驱除不祥。这首诗写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和他的三个妹妹,在这一天到曲江池边游宴作乐的骄态。他们所吃的,很有些中亚风味,也很能反映唐代“胡化”之深,竟是骆驼峰肉,用翡翠锅子烹煮的,以及素白之鱼,用水晶盘子盛着的: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可是,据杜甫说,他们对着驼峰素鳞那样的美味,竟握着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吃腻了:犀箸厌饫久未下。杜甫写诗,常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所以我说他是个很好的“向导”,好像他就在旁亲眼见到这些美味似的。他连杨家兄妹用什么锅子,用什么盘子,用什么筷子,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然而,我去了曲江一趟回来,觉得这首《丽人行》还隐隐让人感觉到长安城范围之大。杜甫是个很细心的诗人。他当然知道唐代的宫殿位于城北的龙首原(今西安火车站以北的龙首村一带),而曲江却在城南(今大雁塔东南),两地其实隔得很远的,约有十公里之遥。所以,他写宫中的太监和御厨给杨家兄妹送来山珍海味时,就有下面两句精确的描写: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十公里的距离,当然得骑马送菜了,而且还得出动快马(.“飞鞚”), “络绎”而来,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城南北之遥了。杜甫本人在长安困居了十年,生活潦倒,是骑驴的。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自己“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我在西安时,倒喜欢骑着一辆租来的旧脚踏车四处闲荡,去细细体会杜甫和其他唐代诗人,在他们诗中所呈现的长安城之大。当年我住在西安北部火车站对面的解放饭店。从我住的饭店五楼长窗,可以见到火车站雄伟的建筑。火车站屋顶上正脊左右两边的那一对鸱尾,最令我感兴趣了。有些学者说,鸱尾其实是取一种海鱼尾巴的形象。它旁边那弧形的条状物,刻的便是鱼鳍。但在我看来,鸱尾更像是一头勇猛老鹰的整个头部,倒转竖立在正脊上。唐代或仿唐建筑的正脊上,都有这对鸱尾。这火车站远远看去,确有些盛唐气象。它的建筑格局,正有几分像山西五台山那座著名的唐代佛光寺东大殿。我就在饭店的小卖部,租了一辆脚踏车,沿着一条又长又宽又直的大道,骑到东南部的曲江遗址。全程约八公里,我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唐代宫殿的位置,比今天的解放饭店和火车站一带还要北,约偏东北两公里。当年,宫中来人骑马给杨家兄妹送菜,得骑上约十公里的路。菜送到时,恐怕早都凉了。杜甫骑驴,看来比我骑脚踏车还要慢。《丽人行》是杜甫在公元753男13年写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杨贵妃、杨国忠和那杨家三姐妹,全都在长安附近的马嵬驿被杀。杜甫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过了两年,公元757年,又一个春天,他偷偷地跑回曲江去, “春日潜行曲江曲”,写下一首哀曲江的名诗《哀江头》(也收在《唐诗三百首》中)。

图书封面


 坐火车游盛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这本书,绝对不夸张,超过三个小时看完这书的人肯定阅读有障碍。第一眼的感觉其实是上当了,所谓“盛唐”只是作者或者说当初繁体字版编辑的一种感觉,全书跟所谓盛唐有关的内容很少。坐火车到是真的,很佩服这位老兄坐火车的功力,四百多公里,11个小时的火车,他都坐的甘之如饴,全书没有一句对大陆8,90年代火车的速度,服务等抱怨的话。书中对所有城市、建筑、景致的描写都觉多走马观花,绝对点到为止,一般不超过300字,而且既不写景,也不抒情,更多的一种私人体验。看过之后的回甘其实还不错。书其实是写给台湾人看的,繁体字版是2002年,描写的大陆景致是90年代,甚至80年代末,西安市内还有马车,桂林的公交还都是木头座椅,老百姓都还淳朴善良,天还是蓝的,水还是绿的,各地火车站的建筑都还是很有特色的。总的来说,还是推荐一下,反正我看完书最大收获就是,我终于通过一本台湾人的书知道原来我也去过的那些地方都曾经美好过,曾经值得坐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去看看!
  •     沿着火车线,从故都长安出发,去西北体会当初高适、岑参眼前西北疆土的荒凉与悲壮。到西南感受诗人眼中的异域风情、异族文化的独特与神秘。一路上看尽山水变换,看尽古今的物是人非。但是看完这本书更觉得是一本旅游攻略,自己内心有很强烈的沿着这条线将祖国走一遍的冲动。也许只有在旅途上时亲眼见证了历经沧桑的故地,才能体会到当时诗人的内心悸动才会有共鸣。再来读与这些地相关的古诗会有会觉得豪迈,但更多的是莫名的失落。
  •     1.《坐火车游盛唐》里边,赖瑞和教授途径新疆,讲起往事安史之乱。新疆维吾尔人士唐代回纥后裔,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大唐平定了动乱。但后来,回鹘却借机向大唐倾销马匹,令大唐国库不堪重负。知乎里边有一则故事可以互文。作者读《资治通鉴》,:“安史之乱时政府请了回纥兵,代价是收复长安后城里的百姓和财富任回纥随意抢劫。 后来果然打下了长安,回纥大兵就要求兑现诺言,关键时刻太子站出来了,说服回纥大兵改到洛阳去抢掠。”然后书中没了下文,知道作者游历白马寺偶然发现一处遗迹木牌上写着:“史载 唐安史之乱后,公元756年回纥兵至洛阳,士女惧之,皆登圣善寺及白马寺二阁以避之,回纥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余,累旬火不止。”可怜唐朝也算盛世,百姓仍像牲口一样被贱卖。2.赖瑞和教授还去过我桃源!桃源在我们那儿小有名气,攀附上“桃花源”之名,每年桃花盛开之际,游人如织,他们也喜欢讲这里,青山绿水,逼人眼目。但最有趣的,还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他不讲山水,写 桃源“后江”,写桃源的水手。后江这地方在桃源似乎没有了,据说,这里有无数公私不分的妓女住下,或在江中的空船里,或在江边的菜园平房里。还听说,当时“风雅”的人们,从桃花源中揽胜归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后江走一走。沈从文先生知道得真多。同样还有洒脱的水手,刚从沅州交易回来,就径直窜入后江。有熟人问起他:家里的不用,用别人的还花钱,这都划算吗?水手耿直地拍拍麂皮腰包,却又狡黠地说:这钱不是我桃源人的钱上算的。3.书中说,中国地面上古建筑少之又少,只有石头雕成的东西,才不会轻易化为尘土。读到这儿,我有点跑了题,脑子中,蹦出刘慈欣的《三体3》。末日将临,科学家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想,至少要人类的文明在人类毁灭后保存下来。而实验后,硬盘保质五千年、光盘十万年、纸墨二十万年,而这个实际时间尺度以亿来计算,人类一片绝望。这个时候,德高望重的罗辑顿着冥王星的土地说,把它们刻在石头上!想到这里真是又荒诞又真实。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封面及书脊上书有红字“出古入今”,名符其实。步前人后尘,抚今追昔,虽不免沧桑,也是一桩恬静的乐事。
  •     作为“相簿”而言照片质量堪忧,作为“游记”而言又太过简洁,好在作者一早注明是“私”相簿,以唐史研究学者的角度走中国大陆,大抵观察的角度和视野与寻常旅者会有所不同
  •     看了一半,很有文史感
  •     书不错,不过封面有一点点小脏。不影响阅读。
  •     买了两个版本的,这个有彩图,更有意思。
  •     信息量挺多,想要完全了解其所讲,需要去了解历史
  •     蛮有趣~
  •     很喜欢,喜欢的是一个人为了一种与历史的地理的人的一种情愫。兴教寺的那个“皓首穷经”的小和尚,真希望我也能邂逅他,路过他便是我生命里的风景!
  •     比起一般的旅行书,这本书更需要更多的脑细胞来读。书中诸多地儿我均有走马观花的去过。然而赖瑞和老师带给我的感觉却是‘一路上看尽山水变换,看尽古今的物是人非’·`~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旅行书。推荐给豆友们、
  •     这本读来很轻松,如果想看有趣的东西,还是建议去看《杜甫的五城》
  •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之图文版。一路上追寻隋唐的踪迹,让人感慨的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寻访时却发现最古老的建筑不过一两百年。其实,现在读这本书,书中的大多数照片也又“过时”了,神州多变啊!
  •     以专业的视角,带您走进盛唐的辉煌.
  •     五星级推荐。虽然赖老师是在几乎二十年前写下的这本书,可是很是遗憾。遗憾的是,有些地方自己还没去,它已然消亡(比如三峡)。人的游览,不外乎两种,带着心还是带着猎奇。其实两种都没有错误,心何尝不是一种猎奇。
  •     话说我其实是言情挂的。。赖老师是学术挂啊。。知道赖瑞和老师特别巧。我喜欢看爆走金鱼的文,从清宫·红尘尽处到拍翻御史大夫,一直追一直追,话说我看文真很少跳坑。金鱼的文算一个吧。从清朝到唐朝,在追文的过程中也知道了。。原来金鱼童鞋是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老师是研究唐朝官员制度神马的。。。觉得各种神奇,难怪看金鱼的文老觉得透着一股考据和学术范儿,于是对金鱼的老师更加好奇了。
    前几天和叶聊天,方知金鱼君的老师乃是赖瑞和老师。于是买了他的书来看。
    不愧是研究唐史的,明显他关注的重点不是景致,尤其不是明清以后的景致,重点在盛唐时期的往事,因此好旧陵墓、好旧城、更好旧石碑,哪怕明明有些地方连今人都不再记得,甚至于原处什么也不存了的。便是什么旧城过往踪迹都不再有,在当时当景怀古,心里满怀涌上的都是唐诗唐史,都是旧事旧俗,行事偏考证,会因为旧地名就跑去小地方感怀,这个鉴赏角度就与一般人很不一样。也因此感怀到赖瑞和的敏感纤细的心绪。
  •     最喜那句写李德裕的,说他是个寂寞而纤敏的高管,带着诗人气质。要结合赖老师另一本杜甫的五城来看。
  •     2013.9 写的太零散了,还不如某些驴友的qq空间写得好呢。精神可嘉。
  •     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是图片部分 看看图片上和自己到过却已经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还蛮有意思的
  •     这本书增长知识,增长了许多的见识 !
  •     尽管只是单纯的看图说话,但看了还是很喜欢。毕竟作为台湾人,在那个时候能多次到大陆来,已殊为不易了。书中一些地方,我的去过,只是景色已经不太一样了。
  •     封面跟封底都泛黄了,估计是压箱底很久了吧~还是希望当当能给所有书都做塑封啊
  •     很一般吧。此类书籍或是厚重,或是生动。此书两头不靠。
  •     从盛唐光阴的起点,走向现代文明,这条路,谁说又不是一种致敬呢。
  •     三天,用上厕所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照片里80年代的中国是那么美。书里提到的大部分地点我都去过,消失了的田园,在纸上重游。任何时代的行走,都有不一样的意义。
  •     需要知识储备阅读该书
  •     要是有人再走一遍他走过的路,再拍一遍他拍过的景,是不是才是一本好书?可能很多地方都需要自己去亲身感受,着实一般的文采还真的让人不能感同身受。。即使是坐着轻轨看完的书。
  •     中国的风景名胜,文化的、历史的多于自然的。自然的美只要带着一双眼睛去看就可以,但历史文化,如果没有自身充分的积累,没有做足“功课”,对精妙处往往只能视而不见,浮皮潦草“到此一游”,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缘分。因为自知浅陋,对一些旅行的目的地往往心存怯意,望而兴叹,不敢轻易去访。所以,这本书让我颇感羡慕。
  •     图片都不错,很有年代之外的气息。
  •     相当棒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和之前的杜甫的五城配套.那本是文字集.这本更多的是影像集和感想~他去了很多我想去而没去,以后估计也不太会去的地方.看着这本书上的图片,很多想象得到了满足
  •     作者的学养很深,对历史和旅游都感兴趣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
  •     我也想要坐火车游盛唐
  •     俗谚常谓“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头来难免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之讥。顾炎武漫游天下,遂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以致用。赖瑞和先生足迹遍及南北,只留下长长的火车行程表让人欷歔。中华书局出版这种书,不是自砸招牌吗?
  •     照片很美啊
  •     不推荐买!
  •     才一遍就成了“散装版”。
  •     还是兔叔推荐,赏心悦目的小册子,看完立马转手安利给基友了!/2015-23
  •     到了西安我要去乐游原。到了三门峡看中流砥柱。
  •     本书内容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基本一致,只是本书的叙事排序采用作者游历的前后排列的,照片都是当时年代的风貌,在南方的公交车上还是木制的条凳。
  •     图比文章好。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好的部分已经在《杜甫的五城》里了,这本文章就基本没什么可读性了。希望以后能把本书的图和《五城》的文字合起来作一本彩图版。 “看来,在中国,只有石头雕成或砌成的东西,才不易化为尘土吧。"
  •     角度独特,文笔很好,能使人读下去。
  •     这本书是《杜甫的五城》的补充和拾漏,因为已经相对完整地跟着作者游历了一遍,再看同样的地方,同样的笔触,感觉就有点重复了,而且以图为主,很多文字都是蜻蜓点水,也不像五城那么连贯和深入。也许赖先森把两本书再梳理编排一下,适当补充图片和文字到五城的书中,读起来会更精彩且图文兼顾。
  •     《杜甫的五城》通俗版,但图文并茂,读起来感觉更好。
  •     共鸣
  •     刚刚读完,眼界大开,不过记忆力不太好,看完了就差不多忘了,等我有空再去看一遍……
  •     同学推荐看的,看了真的很不错,内容真棒!
  •     莫名的悲伤。
  •     一个学者的壮游。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此书略输文采,但是平实中更有一种味道。余秋雨的所谓文化苦旅,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但现在感觉余的文章稍嫌甜媚、浮华。

    此前并不知道赖瑞和,近期一下子买了他的几本书,感觉真不错。
  •     从2009年的眼光来看,这是非常差劲的一本书。要内容没内容,要图片没图片。作者力图写一本唐代的人文地理,但文章的意境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想去甚远。而本书的配图,就更为业余。怎么说呢,如果是一个私人的blog,算是80分以上的东西,但作为印刷品,给50分就很抬举了。毕竟,现在是注重环保的时代,大家都应该避免纸张和印刷的浪费,对吧。
  •     看完只感觉得该加强文学功底了 自己怎么读都只觉得像是篇游记
  •     真喜欢书里的那些带有时代气味的照片。小篆似的山、毛茸茸的青山、麟游赶牲口的侏儒、松潘拉着马停下来闲谈的妇女、三岔口的张三饭店、开一瓶上好的泸洲大曲……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真激人兴起神往。
  •     读完难道真的不想去旅游吗
  •     此书是《杜甫的五城》一书的缩编、配彩图本。文字叙述不够详尽,但书里配的彩色照片还是很多的。有些照片作为历史记录,很有价值。作者是专门研究唐代历史的,行文非常质朴,注重写实,,除了介绍唐代人文地理知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城镇乡村的风俗人情。作为私人游记,虽然思想性偏弱了些,但没有什么煽情或做作的成分,也是一种风格。
  •     挺好看的书!!!!
  •     2011-180
  •     作者固然写的很好 但是描述的都是开放前的那些旧人旧事 作为旅游随笔来说 不具参考
  •     和<杜甫的五城>结合看会更好
  •     对于一个大唐叶公好龙者、做梦旅行家、火车半个迷来说,花时间看这本书还是很愉快的,借由一个学者的眼光,去一窥过往繁华所留下的痕迹,有种特别的味道。也因为这本书,对边塞诗人多了更多兴趣,也希望有机会,能够走走自己心目中的盛唐。
  •     游记的形式,通过图片展现盛唐的文化,诗歌、历史以及佛教,蜻蜓点水式的叙述,略浅显,而且叙述中侧重佛教的发展。没有一定基础的人,读不太懂。
  •     要当做旅游类书籍来看的,我劝还是别看了。作者游历大陆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至少那时候九寨沟和丽江还没有这么商业气,看到丽江的那个小图,简直朴素得让人几欲落泪。既然是私人事件,我也有了些私人体会。
  •     论学术与旅行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
  •     图片为主,文字简约,可以与《杜甫的五城》参照着看。文史学者的旅行纪角度独特,不同于一般的看景抒情。
  •     很多地方的游历没有写的很详细要看《杜甫的五城》
  •     照片极好。这是要和萧涤非先生一起载入学术史的旅行呀。
  •     看看玩的,还可以吧,装帧排版减一星
  •     只能说,中国太大,一个省份足够一个人用一生去品咂
  •     照片很多,本来我们大人看,结果孩子也感兴趣的翻翻。
  •     更喜欢第一本
  •     比起他那本《杜甫的五城》差不少。那本书对我来说,吸引的远不止是游历和文物古建,更多的是1990年代的那种气息。好在这本书的纪念照片虽然非常业余,但是我挺喜欢。
  •     不可复制的时代记忆。
  •     需要和另一本《杜甫的五城》一起读,图文并茂。
  •     比看干瘪瘪的书有意思多了诶
  •     事实上我并不是很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