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村牧歌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800405792
作者:陈川
页数:274页

作者简介

陈川这位从云南偏远乡村走来的青年,还保持着在乡村孕育起来的一个清纯的文学梦。所以他的《最后的乡村牧歌》里所有的文章的标题都采用了“乡村的……”格式,无论是手、耳朵、父亲、母亲,还是邮差、酒鬼、瞎子、裁缝,无论是水车、石磨、自行车、池塘,还是死亡、疼痛、时间、爱情,都镀上一层乡村的金色阳光,让人感到一种古老的温馨。《敲开城的门》是写城市的,但那依然是来自乡村的漂泊者的眼光,他乐于寻找遗落在城市里的乡村精神。当然他在城市也会遭遇到物质、欲望、商业、个人主义,等等,但通过他那清纯眼光的过滤,只留下纯精神性的音符,组成了一支支带有宗教情感的旋律。相比之下,《最后的乡村牧歌》显得更单纯一些,因为面对城市,毕竟会有冲突和对立,而走入乡村,作者是完全地融入其中。他不是旧士大夫的田园理想 ,而是一个现代青年,将其乡村天性置于现代性。因此他的文字充溢着新鲜气息。


 最后的乡村牧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0-05-19 17:21首发于当当 2010-04-21 00:46我想引用书中编者写在前面的话:“陈川不是名家。因此他的作品和名字是完全有理由被忽略的。但是,当我某天在南方某报上读到他写的一组乡村散文是,我几乎吃了一惊。那种灵动的、诗性而又风趣的语言,特别是那种温和、唯美的文学意境,立即打动了我。……陈川的作品就是这样,里面有太多的诚恳成分,因此,我断定他一定生活在遥远的地方。……不出所料,陈川的作品使我笃信,一本好书是一个生命体,它神智健全,具有相当的表达能力,而且优雅细致,情感真挚;它的神态就像纯净的湖水一样清澈透明。……” 这不是溢美之词,封面的稻草垛说明了它的乡村,它的朴实。我仔细捕捉,仿佛有一丁点古龙的语言的影子,但不同的时,仅仅是逻辑上的,意境上的,而非文字上的。不记得谁说过故乡是作家的零公里处,文学的生命晚于个体的自然生命,但故乡的文学素养积淀又超速地前行,因此远远超越个体的自然成长。母亲、邻居、货郎、警察,这些视线中的人物在文中鲜活起来,水车、石桥、马灯、草垛,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文字好似漫不经心,不紧不慢,却又仿佛穿着丝绸的织衣,看着舒心,继而舒缓的娓娓道来,偶有巧妙的跳跃,极少写人物对话,但却又似已经说了许多、许多。 “在一个黄昏,少年回来了,他永远是这座石桥的步行者。他首先听到了溪流的声响,犹如梦境中那样。如今,一座真实的石桥已经展现在他面前。他想,只要这座石桥存在,溪水就会记过流动不止,乡村就永远生生不息。他站在桥头上,一座乡村已经在他的灵魂里。少年已经知道:一条溪流要奔流多长时间才能找到源头,一个人要走多少时间才能知道回家的路有多远。”这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完美诠释,多少回梦中回来,梦中思念,终于触到的那一刻,他的整个心灵完全释放了,而且重新拾起了另一层希望——生生不息,这也是精神的依赖。 像“私奔者在一个熟睡的村庄即将醒来的时候已将一双脚放在了私奔的路上。”“现在,他们都躺在了这个宁静的住所,远离了一切人类的喧嚣,在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曾经鲜活过。”“水花在月色中一闪便汇成水流,流向一片干涸的土地,流进了一个农人干涸的世界。水流再次潮湿了农人的眼睛,月色下他赤裸的脚正站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中。”一件普通的事情,换了另外的表达方式,优美、回味。有诗的意境,又有小说的情节,最终形成了散文的优雅。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2006年,在广州的一个地摊,书正面齐缝还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什么的章,已然不清楚,但红色印记就是一个吻一样烙在书上,淡淡的忧愁般的文学打动了我这颗初到南方的漂泊者之心,乡村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人物经作者笔润丰满起来,更富有了韵味,不同于自己的家乡,但有相通的乡土之情,那种大米的飞翔、石磨的工作、暗夜的繁星,是于高楼大厦中所不能见的,射斗牛之光所不见的,是纷繁嘈杂所不见的……像老木匠的雕琢,一刀一刀刻出一件与众不同的珍品——不矫情、不做作、不苍白、不激烈,唯实,唯美……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总是有种村庄情怀,村人未必淳朴善良,那景致却总是清明的。
  •     有关乡村,于过去的某些幻想期待有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