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骚分类选讲

出版社:刘毓庆、 方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1出版)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040220605
作者:刘毓庆,方铭
页数:409页

后记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开篇之作,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诗歌传统。本册根据《诗》、《骚》不同情况,将《诗经》内容分为“神坛祭歌”、“史诗颂歌”、“盛宴欢歌”、“行役悲歌”、“农猎生活”、“朝政怨刺”、“婚恋悲欢”等七种类型,展示了先民生活的广阔画面与情感世界。楚辞则分为“灵魂自传”、“九歌鼓舞”、“天地追问”、“流浪之歌”、“悲秋娱志”、“楚骚余韵”等六块,凸显了文人的政治情怀。本册书由刘毓庆、方铭主编。参加撰写的人员皆为大学教授,具体撰写分工是:导论:刘毓庆(山西大学);第一章:廖群(山西大学);第二章:伏俊琏(西北师范大学);第三章:李山(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李蹊(太原师范学院);第五章:王长华(河北师范大学);第六章:刘怀荣(青岛大学);第七章:鲁洪生(首都师范大学);第八章:李金善(河北大学);第九章:方铭(北京语言大学);第十章:周建忠(南通大学);第十一章:牛贵琥(山西大学);第十二章:陈桐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第十三章:郭建勋(湖南大学);第十四章名著导读部分由刘毓庆与周建忠一同完成。《诗经》部分由刘毓庆统稿,《楚辞》部分由方铭统稿。在统稿过程中,为了统一体例、控制字数、免除相互重复,主编作了一定处理。山西大学研究生张小敏、许显谋在核对引文、页码、寻找插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或错误,望方家指正,以利修改。

作者简介

《诗骚分类选讲》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解析《诗经》、楚辞为主旨的专门教材。《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开篇之作,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诗歌传统。《诗骚分类选讲》根据二者的不同情况,将《诗经》内容分为“神坛祭歌”、“史诗颂歌”、“盛宴欢歌”、“行役悲歌”、“农猎情怀”、“朝政怨刺”、“婚恋悲欢”等七种类型,展示了先民生活的广阔画面与情感世界。《楚辞》则分为“灵魂自传”、“九歌鼓舞”、“天地追问”、“流浪之歌”、“悲秋娱志”、“楚骚余韵”等六部分,凸显了文人的政治情怀。末章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列举当今《诗经》、楚辞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为读者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学术路径。另外,《诗骚分类选讲》在正文的右侧添加批注,补充正文内容或提示本段文字的主旨,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全书的整个版面更加灵活。书稿中穿插的插图也使版面更显优美灵动。《诗骚分类选讲》既适用于高校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文史爱好者了解《诗经》、楚辞的欣赏性读物。

书籍目录

导论一、先秦诗歌潮流的四次变迁二、《诗》、《骚》的结集与分类三、《诗》、《骚》异响及其历史贡献四、《诗》、《骚》研究史的变迁第一章 神坛祭歌第一节 祭祀场面的殷勤展示一、歌乐鼓舞之盛二、供牲献祭之丰三、主祭助祭之敬第二节 感念之情的深切表达一、念祖告宗二、赞美功德第三节 慰勉之意的谆谆传达一、告慰之辞二、祝福之歌三、劝勉之意第二章 史诗颂歌第一节 周人起源、迁徙之歌一、后稷传奇二、公刘传奇第二节 周人营周、灭商之歌一、太王营周二、文武灭商第三章 盛宴欢歌第一节 宴饮诗歌的历史脚步一、“乡饮酒礼”和“燕礼”二、宴饮诗的历史步伐三、《鹿鸣》的礼乐精神四、《宾之初筵》:“酒德”的败坏第二节 宴饮诗的精神与艺术一、“和”:宴饮诗篇的基本精神二、“和”与生命的福祉三、“和”的颂歌第四章 行役悲歌第一节 役夫之歌一、役夫之苦二、家园之思第二节 役臣之歌一、身形之劳二、内心之苦第三节 思妇之歌一、伤别二、盼归第五章 农猎情怀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生动展示一、农耕之歌二、采摘之歌第二节 田猎活动的真实再现一、贵族田猎诗二、猎人之歌第六章 朝政怨刺第一节 谋国图远者的怨责一、重臣讽谏的怨责二、朝臣直谏的怨恚第二节 不满朝政者的怨刺一、对黑暗政治的怨刺二、对荒淫君主的痛斥第三节 自伤伤时者的怨歌一、现实苦难的诉说二、忧患百端的歌哭第四节 怨刺诗的艺术特点第七章 婚恋悲欢第一节 求偶恋爱诗一、求偶诗二、热恋诗三、失恋诗第二节 婚姻家庭诗一、婚姻嫁娶诗二、家庭生活诗三、弃妇诗第三节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模式一、诗从对面飞来二、心理时空三、瞻望弗及四、黄昏怀人第八章 灵魂自传第一节 《离骚》题义与情感基凋一、《离骚》题义二、《离骚》的情感基调第二节 《离骚》结构层次与宗教意象一、《离骚》的结构层次二、《离骚》的宗教意象三、回环反复的节奏形式第三节 《离骚》的艺术与影响一、《离骚》的象征艺术二、《离骚》的语言特征三、《离骚》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 九歌鼓舞第一节 《九歌》及前四篇诗解析一、《九歌》的组成二、东皇太一与云中君三、湘君与湘夫人第二节 《九歌》后七首诗解析一、《大司命》与《少司命》二、《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第三节 《九歌》的抒情方式和艺术价值一、虚构的情节结构二、华美哀婉的情感氛围三、情景交融的意境和华丽的语言第十章 天地追问第一节 《天问》的写作目的与错简问题一、《天问》题解与写作目的二、《天问》的错简与结构第二节 《天问》的文化系统与历史价值一、《天问》的学术意义二、《天问》的历史价值三、《天问》的文化系统第三节 《天问》解读一、宇宙天体二、神话传说三、历史兴替第十一章 流浪之歌第一节 《哀郢》流浪东国一、离开郢都的行程和感受二、哀郢之原因三、哀己与哀国、思郢与哀郢第二节 《抽思》流浪汉北一、陈述哀伤二、遥思想像第三节 汉代骚体赋:楚骚的变体一、纪行二、玄思三、悲士不遇四、宫怨及其他第十四章 《诗》、《骚》名著导读第一节 《诗经》名著导读第二节 《楚辞》名著导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诗骚分类选讲》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前言

在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中,有两个要项值得关注:一是体裁,一是题材。体裁关乎形式,题材关乎内容。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属于体裁的范围;而送别思归、边塞征旅、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才子佳人、负心婚变、神仙道化、英雄传奇、神魔志怪、世态人情、公案侠义等,都属于题材的范围。体裁与题材又是紧密相关、相互为用的。一方面,独特的题材往往会导致旧体裁的变易,甚至新体裁的产生;另一方面,特定的体裁也必然会对其所表现的题材形成制约,并影响其风格特点。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受不同时代文化精神、美学追求的影响,都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并在某一历史时段达到顶点,成为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和主题。先秦时期,四言诗、骚体赋和散文独步文坛;两汉以还,散文、乐府、五七言诗与各体赋代有变化;发展到唐宋,诗与词成为最受人瞩目的文体样式。降及元明清,戏曲与小说勃兴,双峰并峙,平分秋色。近人王国维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考?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体裁的变化,各类题材也日渐成熟、丰富,几乎涉及社会、政治、人生、自然的各个方面。而每类题材,不仅各有其鲜明的特点,还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以诗、词而论,边塞征旅诗在盛唐时期最为昌盛,咏史怀古诗则在中晚唐大行其道,北宋时期的词作多吟唱情爱相思,到了南宋,抒发悲愤壮烈的爱国情怀便成了词作的一大特点。就总体来看,“诗庄词媚”则可视作诗词两种文体风格的基本分野。而如果变换视角,调整思维,就可以发现:题材与体裁、风格、时代不仅紧密关联,而且各类体裁、题材都是可以作为专题展开论述,构成若干部文学小史的。而从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人手,也不失为一种了解各体各类文学特点的有效途径。

章节摘录

第一章神坛祭歌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批诗歌,其中尤以西周春秋时代的歌诗为主要部分。这个时期,刚刚走出神话时代的人们,仍然为天神、地祗和神化了的祖先以及先公先王们保留着神坛庙宇,为祷神、告祖、祈福、获佑准备着丰盛的祭品和隆重的乐舞。祭祀作为礼乐之制中最重要的仪典,作为国家民族性命攸关的“大事”之一,具有超越一切的崇高地位,是当时一年之中举行最多的常规性活动。伴随着这些祭祀典礼而创作和使用的乐舞歌诗,即祭祀诗,也就成为当时文学艺术中占有相当份量的作品,从而形成十分重要而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诗歌类型。《诗经》中,特别是其中的《雅》、《颂》部分,就有相当大一批这样的诗。祭祀,本是原始人类敬鬼事神以求赐福免灾的宗教活动之一,以神灵信仰为基础,以献飨娱神为手段,以获得福佑为目的。同时,祭祀也有着增强氏族凝聚力的功能和作用。后来这种活动为邦国宗法礼制所继承,进一步发展为祭祀典礼后又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划分等级规格、强化宗族意识、维系社会观念和体制的政治色彩。由此政教合一,成为国家行使政治权力和从事社会意识形态活动的基本形式。殷商时代倚重神治,“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一次祭祀,献飨牺牲可多达数百,其祭祀的隆重程度骇人听闻。周人代殷而立,用“以行配天”的天命观取代了殷人的至上神崇拜,从而迈出了从神治走向人治的第一步。


 诗骚分类选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一共六本,分别是《诗骚分类选讲》、《先秦两汉散文分类选讲》、《唐宋诗分类选讲》、《唐宋词分类选讲》、《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和《明清小说分类选讲》。这套书是我去年参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建设研讨会”的时候,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送给我的。他们希望我们学校中文系能够预订高教社推出的一系列新版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同时推出的还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七卷本)、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等。目前高校中文系普遍通行的文学史教材多是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任一,而作品选则多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朱东润的版本。文学史的编写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现有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材是存在一些既有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文系的老师来说,换教材是非常严肃的事儿,一方面需要完全打乱以前的教学计划,重新撰写教案与课件,另一方面,新文学史也未必具有取代原有文学史的优势。这一套《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来头并不小,号称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撰者也是各大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人物,总编是武汉大学的尚永亮、王兆鹏教授。二位是唐宋文学研究的重头人物,担纲此任可谓尽心尽力。这套教材最大的特色是于体裁之中注重题材的分类,在诗、骚、文、词、曲、小说之中,又分为若干题材专题,分类选讲,详略得当。在处理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上,这套书做了有力的尝试,把题材类型和作品鉴赏结合起来,自称“既以作品为主,通过讲析发掘其艺术特色,又注重不同题材的发展脉络,展现其源流嬗变的轨迹,既提供多元的赏析方法和角度,又将单个作品的讲析和同类作品关联在一起,从纵横比较重提炼概括出类型特点。”诚然,这种分类选讲,对于讲述某一题材的演变史,可谓一目了然,既能知其源流,亦可考之影响,这种尝试很值得肯定。另外,这套书在题材和体裁的深入上,能够提供若干重要的史料和文本分析,而很多一般文学史,根本不可能延宕开来。作为资料来说,这是相当相当翔实丰富的。还值得一提的是笔记体例和小插图,很赞。这套教材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非常值得参考,但是我仍然觉得,这套书对于文学史和作品选来说,是只可补阙,不可替代的。其一,既然是分类选讲,必然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文学流变的环节缺失所造成的遗憾。比如,魏晋南北朝文学无一字涉及,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六朝无文学可言,汉乐府、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传奇等等重要环节,都无法谈及,这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史来说,无疑是很大的缺陷。其二,就内容与形式而言,这种分类选讲尽管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但是行文仍然觉得接近学术论文,且援引作品涉及很多一般文学作品选都不曾选及的作品,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肯定相当吃力(我自己就觉得好多内容我都不熟悉,甚至包括我所在的唐宋文学段,补课了好多 = =|||)其三,作者太繁芜,每一章都是由不同的学者独立编撰,尽管有统筹主编,但是依然显得风格差异颇大,有点论文集的感觉,这是这种大型文学史无法避免的问题。虽然我说了那么多不好,但是我其实内心还是相当称赞这套教材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细细读读,适合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人阅读。ps:其中有一章是我的老板撰写的哦~~~哦哦哦,怒赞~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可作为文学史古代文学的补充
  •     这本书很好,是我做研究性学习时老师推荐买的
  •     改横排的注为竖排的疏,这类文学史的写法我喜欢
  •     因为库存不足,所以发过来的货有些脱胶,书页直接掉出来,挺多书褶皱严重。但是书内容本身很好,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兴趣阅读都很好。有一点比较满意的是分了好多批发的货,但都没有多加邮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