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一生的王阳明心学》书评

ISBN:9787229072387
作者:张超
页数:257页

此书为传习录经典语句的现代解释版

此书仅为基础入门级别。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身、养性、读书、旅行、事善能。作者每篇文章都根据《传习录》中的一句话,进行解释和拓展。形象生动的解释了王阳明的思想。里面引用了很多佛学大师,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和警句。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近500年来中国人血脉相承的神奇智慧唤醒内心,修炼强大自我的秘密武器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稻盛和夫等名人一致推崇。学习王阳明心学,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一切因你而起,一切由你做主。“心”左右一切。摘录:1、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2、他将心学概括为四句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3、他心学思想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4、立身处世。王阳明在心力、立志、德行、宽心、淡定、包容、学问、做事、官道、行孝、交友、死亡、圆满等方面的人生智慧。5、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意思就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体察事物,体察事物后,知识才能被真正理解)6、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贼心”《传习录》7、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知行录》与佛家的凡圣不二相同。 佛是已悟的凡人,凡人是未悟的佛。8、孔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9、生命说到底就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心灵快乐与幸福的过程。1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11、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训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传习录》12、樊迟问什么叫仁。孔子说,能够爱一切人就是仁。泛指世界一切生命。无私心。佛家讲慈悲平等。则是爱一切众生。仁慈是爱天下,没有私心。13、更高的山并不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理,心中无我才能超越。14、什么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权利、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在王阳明看来,安于贫困生活,以学习和掌握圣人之道为乐,不被现实与名利所扰,便能寻获人生的意义,便是一种成功的表现。15、淡定是一种气质,宁静是一种状态。16、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若淡泊名利等身外之物,便可以真正明确自己的志向。若心无旁骛地投入某项你所钟爱的事业中,便可以实现远大的目标。17、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传习录》静坐:定能生慧。就是说人在心意安定、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能够产生比较高的智慧,如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大增等。18、气是一种需要上的失落。19、读书须如出入法。适当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南宋 陈善。读书要达到理解,深入达到心体‘豁然开朗,一片光明“的融会贯通的境界,就必须放下自我,要读的深透,要钻进书本,让自己的心灵深入进去,与作者的思想、言论融为一体,使其言语好像出于自己之口,其思想境界好像出于自己的心灵。20、明道先生书曰: 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即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只是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心上学习,等到心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得好了。书法使人静,更让人思考,确实是修身养性、培养情操、延年益寿的良药。’致良知“之学。21、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传习录》做学问三个阶段。一教学、学习基础知识。二帮学、指点入门路径,路还要学生自己走。三自学、老师主要在关键处指点一下。其他全靠自学自悟。(这才是做学问)22、做事遵从三点:顺其情、因其势、趁其机。运用此三点,天下无事不可做,无事不可成。23、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传习录》24、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佛学只求出世,而心学则是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即儒学所说的“内圣外王”。他动静兼入极致,顿悟深远,知行合一,于平凡中体现伟大,以入世中明见其出世的心境。“把我们的良知应用到万事万物上”的理念。简言之。只要我们不存私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就已经是在致良知了。25、让心空灵而不糊涂。一方面,空是指万事万物都是处在永恒变化之中的。因此要求我们达到一种无我-消除个人私欲的境界;另一方面,空也是不空。无论儒家圣人还是佛学大师都讲究点化世人、普度众生。空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以无我的精神去从事世间种种事业。26、达到知性合一的境界,先从“止观”入手。止,就是让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止住,平静下来;“观”就是要在虚静中体察心之本体,了悟智慧。戒(止)、定(观)、慧(空)


 受用一生的王阳明心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