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来信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020102603
作者:张新科
页数:460页

作者简介

1993年圣诞前夕,在德国汉堡自费留学的上海人谢东泓去了跳蚤市场,意外淘到了八封二战期间的远东来信,信是犹太少年雷奥寄给他的德国音乐教师的。谢东泓在导师沃尔德、汉堡汉学研究所所长、汉堡犹太协会主席等人的帮助下,通过翻译整理信件和赴上海与河南等地的探访,揭开了隐含其中的中国平民帮助犹太人的血泪往事。
1938年,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雷奥妈妈申请去英美等国避难遭拒,一位何姓中国外交官给她签发了活命签证。在爸爸姐姐被枪杀的同时,七岁的雷奥和妈妈一起奔赴万里之外的上海。
在日本占领下的上海,雷奥和妈妈得到了河南人王家甫和妻子潘姨的鼎力相助,靠开面包店艰难度日。后来,雷奥妈妈在上海被害。为保护雷奥,王家甫不得不带其化装离开上海,来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蔡源,让其藏匿于大舅子潘进堂所在的别津村。
豫剧戏班子班主潘进堂和喜鹊、八仙、桩子、村民老纪、老师任天放等对雷奥关爱备至,与日本人、盖世太保头子、伪县长、土匪展开了生死周旋,在1942的大饥荒中苦苦挣扎。雷奥在身份的谎言和学习中渐渐长大,老纪、喜鹊、桩子等村民为了雷奥相继遇难。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潘姨和上海犹太人协会的帮助下,雷奥依依不舍离开蔡源,转经上海奔赴美国……
四十多年后,在谢东泓的不懈探寻和联系下,雷奥终于回到蔡源,在亲人坟前下跪磕过三个响头后,深情地唱起了他在世界巡演时唱的那首《在东方》……

书籍目录

引子
第1章 德国汉堡

第2章 易北河·大西洋·东海

第3章 德国汉堡

第4章 中国上海

第5章 德国汉堡·中国上海

第6章 中国上海·中国杭州

第7章 德国德累斯顿·波兰奥斯维辛

第8章 中国上海·中国开封·中国上蔡

第9章 德国汉堡

第10章 中国上蔡

第11章 德国柏林·德国波茨坦

第12章 中国上蔡

第13章 德国吕贝克

第14章 中国上蔡

第15章 德国汉堡·法国巴黎

第18章 中国上蔡

尾声

内容概要

张新科,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教授,精通德语和英语,我国研究德国教育的知名学者,江苏“333工程”杰出人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在《当代》、《十月》、《钟山》、《莽原》、《散文》等著名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


 远东来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内容推荐  1993年圣诞前夕,在德国汉堡自费留学的上海人谢东泓去了跳蚤市场,意外淘到了八封二战期间的远东来信,信是犹太少年雷奥寄给他的德国音乐教师的。谢东泓在导师沃尔德、汉堡汉学研究所所长、汉堡犹太协会主席等人的帮助下,通过翻译整理信件和赴上海与河南等地的探访,揭开了隐含其中的中国平民帮助犹太人的血泪往事。  1938年,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雷奥妈妈申请去英美等国避难遭拒,一位何姓中国外交官给她签发了活命签证。在爸爸姐姐被枪杀的同时,七岁的雷奥和妈妈一起奔赴万里之外的上海。  在日本占领下的上海,雷奥和妈妈得到了河南人王家甫和妻子潘姨的鼎力相助,靠开面包店艰难度日。后来,雷奥妈妈在上海被害。为保护雷奥,王家甫不得不带其化装离开上海,来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蔡源,让其藏匿于大舅子潘进堂所在的别津村。  豫剧戏班子班主潘进堂和喜鹊、八仙、桩子、村民老纪、老师任天放等对雷奥关爱备至,与日本人、盖世太保头子、伪县长、土匪展开了生死周旋,在1942的大饥荒中苦苦挣扎。雷奥在身份的谎言和学习中渐渐长大,老纪、喜鹊、桩子等村民为了雷奥相继遇难。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潘姨和上海犹太人协会的帮助下,雷奥依依不舍离开蔡源,转经上海奔赴美国……  四十多年后,在谢东泓的不懈探寻和联系下,雷奥终于回到蔡源,在亲人坟前下跪磕过三个响头后,深情地唱起了他在世界巡演时唱的那首《在东方》……作者简介  张新科,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教授,精通德语和英语,我国研究德国教育的知名学者,江苏“333工程”杰出人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在《当代》、《十月》、《钟山》、《莽原》、《散文》等著名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目录引子第1章 德国汉堡  圣诞跳蚤市场淘到八件宝,自费留学生谢东泓的生活波澜骤起第2章 易北河·大西洋·东海  上海!上海!第一个看到东方陆地的雷奥疯狂地喊着,跑着,跳着第3章 德国汉堡  “文本分析,实地认证”——谢东泓决定用这八个字细细解读历史真相第4章 中国上海  雷奥正和伙伴在公园里玩“黑森林猎人的眼睛”,突然日本宪兵来了第5章 德国汉堡·中国上海  摩西会堂里,玄远冥想中,谢东泓见到了五十年前的雷奥第6章 中国上海·中国杭州  雷奥几声嚎叫后被堵上嘴巴,扔进了三轮摩托,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第7章 德国德累斯顿·波兰奥斯维辛  在阴森可怕的纳粹集中营中,谢东泓如入鬼窟,不寒而栗显示全部信息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九四五年是中国农历乙酉鸡年,是雷奥来到上蔡的第四个年头。离春节还有七天的时间,潘进堂的村子里出了事,一件比天还大的事。  这件事与雷奥有关。  这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在上蔡当地是“小年”。半晌午,雷奥和潘进堂一起打扫完灶屋后,正在院子里饶有兴趣地跟着大学一段当地的顺口溜:  腊八鸡叫,  年节来到,  闺女要花,  小子要炮,  老婆要一件花衣裳,  老头急得打饥荒……  八仙慌慌张张地从村西头跑进了院子,脚上的一只鞋没有了。  “娃,快,快,快躲进屋子里,老日来了!”八仙说。  天空宛如响了一个炸雷。  潘进堂和八仙手忙脚乱,把雷奥藏进了地洞里,把雷奥所有的书本和字典也都扔了进去。  “娃,天塌下来都别哼一声啊!”潘进堂喊。  “娃,听见了吧,天塌下来都别哼一声啊!”潘进堂又一次喊。  “大,俺知道了!”雷奥从洞里回答。  潘进堂把洞口收拾好,赶紧又从院子里端来了空尿罐,压在了洞口的砖块上。  “快,脱了裤子尿泡!”潘进堂对着八仙喊,上蔡人把撒尿叫尿泡。  “俺这会没尿。”八仙说。  “快,有屎没有?屙屎也中!”潘进堂喊。  八仙蹲在尿罐上憋得脸红脖子粗,终于拉出了半泡屎。  八仙拉过,潘进堂又往尿罐里撒了一泡尿。潘进堂撒尿的时候,身体颤抖不停,一半的尿撒在了地上。  这时候,村中央响起了一声紧一声的铜锣声。  “乡亲们,乡亲们,皇军和县长前来视察训话,快到村西头的戏台集合,快到村西头的戏台集合,不到者按通匪处置,不到者按通匪处置!”  潘进堂愣愣地站在地洞口,半天没有移动半步。  村里的锣声再一次响起。  潘进堂蹲下身去,趴在尿罐旁,再一次歇斯底里地吼叫:“娃,听大的话,天塌下来恁可别哼一声啊!”  洞里传来了雷奥微弱的答应声。  潘进堂从地上爬起,看着洞口的位置,一步一步地后退着来到门口。潘进堂关好堂屋门,并没有离开,而是趴在门缝里朝里吼:  “娃,恁要听大的话,天塌下来可别哼一声啊!”  村西头的戏台前,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被铜锣唤来了,大人们立在后面,孩子们站在前面,戏场上黑压压的一片。戏场上的每个人谁都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阵势,东张西望,惊魂不定。  戏场周围的一圈榆树上,拴着二十几匹清一色的高头大马,马是枣红色的,背上的鞍座、皮带、缰绳也都是枣红色的,枣红色的马立在树旁,没有一声嘶叫、没有一蹄动弹,也没有一尾摆动,像庄稼地里吓鸟用的假马假人,呆呆地存在着。牲口当中,庄稼人最喜欢马,各色马中又特别喜欢枣红色的马,在村民的眼里,活生灵被摆弄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枣红色的马不但在戏场上的村民心中失去了灵性和温顺,而且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凄凉和揪心。  每匹马的左侧,站着一个手握“三八大盖”的日本兵,戏场周围有二十几个之多。日本兵一身土黄,头上的钢盔、身上的军装、腰里的皮带、两肋的子弹夹、屁股上的手雷袋、脚上的皮靴都是土黄色的,活脱脱如一只只竖立着的“蚂蚱”。村子里的人吃尽了土黄色蚂蚱的苦,直到现在,一看见能动的土黄色的东西,心里都发毛发怵。今天他们遇到了比蚂蚱还大还凶的东西,个个心中慌了神。村民们在呼呼的北风中,茫然不知所措。  村民们实际上都想错了。  那天戏场上的气氛开始时是“融洽”的。  一身黑衣、头戴礼帽的孙宝康第一个登上了戏台,一个鞠躬过后,县长开腔了:“乡亲们,今天,对咱们村里的老少爷们来说是个好日子,一是腊八鸡叫,年节来到,听着鸡叫过鸡年,不孬啊!二是大日本皇军年前慰问犒劳大家来了,高野中尉在全县选了三个村来视察慰问,第一个就选中了咱们村,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咱们的老祖宗给起了个好村名,文武双全的高野中尉特别喜欢这个名字!这是咱们村的荣耀啊!”  孙宝康满脸谄媚地说完这一段话,接着就是振臂一嗓:“过年了,现在请高野中尉给大家致辞祝贺鸡年!大家鼓掌!”  稀稀拉拉的掌声过后,一个日本军官模样的人走到了戏台上,上台之前,他把腰里的军刀取了下来,递给了身边的人。上蔡人个个惧怕的高野面挂微笑地走到戏台中央,毕恭毕敬地向乡亲们鞠了一个躬。  村民的心放松了下来,传说中青面獠牙的高野原来是个温文尔雅的人。  “乡亲们,在中国农历乙酉鸡年来临之际,我前来村里看望大家,祝大家新的一年,鸡鸭成栏,猪羊满圈,五谷丰登,马叫人欢!”高野一句一顿,抑扬顿挫,翻译官刘房国也学着高野的样子,原汁原味地翻译着。  高野在台上讲话的时候,穿着光鲜的一对男女手握照相机,跑前跑后地拍摄,一会儿一股白烟从男的头上升起,一会儿另一股白烟又从女人头上腾空。村民们不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耳朵里听高野讲话,心思都全部在这两个人身上。  “中日一家,两国一衣带水,天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日亦为中,务请乡亲理解我皇军来华之要义,在于帮助中国开发资源,消贫积富,使中国和日本一样成为繁荣之国度!大家不要听从蒋贼共匪颠倒黑白之宣传,诋毁皇军形象,贻误东亚共荣之美好前景……”  村民们在底下静静地听着,没有人敢说一句话,也没有人敢摇一下头。  “现在,国际之战争形势对我皇军节节利好,欧洲德邦、意邦盟军与我遥相呼应,相互共勉,他们已势压欧洲全境,我军已完全控制长江南北、黄河两岸!务请乡亲们明辨是非,不入蒋帮之队伍,不与‘八路’相媾和,不窝藏犹太之流寇,不发诋毁皇军之言语……”  台下的村民看着台上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汉奸的一唱一和,个个感到好笑,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笑容。两个手握照相机的人一看到村民脸上呈现了难得的笑意,撅着屁股把照相机对准台下,一股接一股的白烟升腾着。  “现在,请高野中尉给村里孩子们发糖!”高野咕咕噜噜终于讲完了,孙宝康走到台前,大声喊了一嗓。  高野走下了戏台,从旁边的一个日本兵手里接过一个小布口袋,走到了人群前面的孩子当中,每发一颗糖豆,旁边的一男一女左蹲右立,频频地照相。孙宝康跟在高野后面,笑嘻嘻地和口含糖豆的孩子们说着话。  “甜不甜?”孙宝康问王拐子的儿子。  “甜!”王拐子的儿子高兴地回答。  “甜不甜?”孙宝康走到了毛妮子面前又停了下来。  “甜!”毛妮子兴奋地回答。  “问恁一个小问题,答对了再赏恁五颗糖豆!”孙宝康摸了毛妮子一下头。  “真的?”毛妮子问。  “俺还骗恁?”孙宝康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糖豆,在手里晃了起来。  “恁们村子里有卷头发的人来过吗?”孙宝康微笑着说。  毛妮子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那恁们村有大鼻子的人吗?”孙宝康摇着手里的糖豆,还是微笑着说。  毛妮子想了一会,这次没有摇头。  “大人没有,和俺一样大的有一个!”毛妮子看着孙宝康手里的糖豆,笑呵呵地回答。  “在哪?恁给俺指出来!”孙宝康把摊开的手迅速攒紧,收起了笑容。  毛妮子扭过头来,在人群中寻找着雷奥。  毛妮子后面的大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盯着高野和他旁边的两个照相的人,谁都没有留意孙宝康在和毛妮子的对话。  “娃,恁在哪?快来吃糖豆!”毛妮子在人群中瞄不到雷奥,他冲着人群喊了起来。  这一声呼喊无异在潘进堂头上响了一个惊雷。  这一声呼喊同样使八仙感到巨雷轰顶。  毛妮子见没有人回应,转过身来对孙宝康说:“娃没来,他可能在家睡觉呢,不过俺知道他在家里哪个地方睡觉!”  孙宝康松开握着的手掌,取出一颗糖豆给了毛妮子,笑着说:“在家里哪个地方?”  孙宝康问这句话的时候,八仙和潘进堂已经围了上来,站在了毛妮子的背后,他们想着法子要打断毛妮子的回答,但已经来不及了。  “他天天在家里的地洞里睡觉!”毛妮子回答。  孙宝康大吃一惊。  潘进堂立刻感到天旋地转。  八仙的双腿前后晃荡。  天要塌了!  孙宝康拉着毛妮子就往前面走,高野在前面给孩子们发糖豆。毛妮子边走边喊:“快给俺剩下的糖豆,快给俺剩下的糖豆!”  潘进堂蹲在了地上,他已经站不稳了。  孙宝康拉着毛妮子来到了高野跟前。八仙一把把原来站在毛妮子身边的桩子拽到了后面,叽里咕噜趴在桩子耳边说起话来。  孙宝康和高野一阵耳语后,只见刚才温文尔雅的高野一脸杀气,冲着旁边的一个日本兵叽哩瓜拉说了一通日语。  戏场上的气氛瞬间逆转。  那个日本兵冲着四周的日本兵又是一通日语。  日本兵个个端起了“三八大盖”,明晃晃的刺刀射出逼人的寒光。  高野明白藏匿的孩子是潘进堂家的之后,命令两个日本兵扭住了蹲在地上的潘进堂。  孙宝康抓着毛妮子的头发走在前面,一队日本兵跟在后面,然后是被押着的潘进堂,后面跟着高野。日本人离开戏场,向潘进堂家进发。  戏场上顷刻间乱成了一团,村民们呼啦啦把日本人围在了中间,想知道事情的缘由,但孙宝康不说一句话,翻译刘房国也不说一句话,人潮向潘家院子慢慢挪动。  毛妮子边走边哭,孙宝康揪着他的头发使劲往前拖。所有村里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但谁都不敢说一句话。  人潮慢慢向村中挪动着。  双臂被反扭的潘进堂步履沉重。在他心里,自己是死是活已经无所谓了,但可怜的娃看来是躲不过这次大难了!娃来到村里三年,他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没有一天不惊慌,没有一夜不做恶梦,哪里想到,到头来还是这个结果。毛妮子这个贪吃的孩子不懂事,不能怪他,只怪自己太粗心,太大意,虽然千叮咛万嘱咐娃不要给任何人讲他住在哪里,可是没想到捕了几只麻雀后,娃一高兴说漏了嘴。这次娃就是有天大的运气看来也是在劫难逃了!娃如果出事,他怎样向娃死去的两个娘交代啊,怎样向妹夫妹妹交代啊?娃一家的香火断在了自己手里,想到这里,潘进堂悔恨交加,五内俱焚。  潘进堂泪如雨下。  毛妮子把日本人带到潘进堂院门口,村民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有的人都围进了潘进堂的院子里。  来到院子后,孙宝康一把把毛妮子摔倒在地,揪着潘进堂,跟在高野后面,带着五六个端枪的日本兵,踹开堂屋门冲了进去。  毛妮子的父母吓瘫在了戏场上,没有来到潘进堂的院子。八仙这时把毛妮子从地上扶起,拉到了墙角,搂在了自己怀里,一边替孩子擦泪,一边趴在他耳边说话。  孙宝康来到里屋后,大吼一声:“王八蛋犹太兔崽子,快给老子滚出来!”  屋子里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声响。  “王八蛋犹太兔崽子,俺再喊一声,快给俺滚出来!”孙宝康疯狂起来。  屋子里还是一片寂静。  “搜!”高野大喊一嗓。  五六个日本兵用枪托砸着地面,开始搜查起来。  潘进堂被一个日本兵的刺刀顶住喉咙站在墙角,既不能讲话,也动弹不得。  一个日本兵的枪托很快砸到了尿罐边。潘进堂知道,只要再往里面砸一点,天就会塌下来。这时,潘进堂两眼一黑,瘫倒在地。  “俺在这里!”突然,床底下发出了声音。  尿罐旁边的日本兵站着不动了,所有的日本兵都站着不动了,人人看着高野。  潘进堂睁开了双眼,他听见了是床底下发出的声音,“老天爷啊,俺的可怜的娃,恁怎么跑到了红薯窖里!”  高野向孙宝康嘀咕了一句,孙宝康爬进了床底下,移开红薯窖的草盖子,大声朝里面喊:“王八蛋,俺给恁递一根绳,马上上来的话,俺保证恁的脑袋不搬家!”  一根粗绳递进了红薯窖里。  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上来。  孙宝康再次爬进了床底下,对着窖口吼叫:“王八蛋,俺再喊一次,再不上来,俺保证让恁的脑袋搬家!”  又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人上来。  屋子里所有人的眼光一齐聚到了高野脸上。用手绢捂住鼻子的高野这时移开了手绢,指着两个日本兵说:“你们两个带着火柴下去确认一下!确认是的话,就没有必要再让他上来了!”高野讲的是日语,刘房国翻译给孙宝康听时,潘进堂也听到了。  潘进堂知道,一切都完了,他用手捂起自己的双眼,不敢再看即将发生的一切。  两个日本兵手握短军刀匕首,顺着粗绳滑溜进了红薯窖。  屋子里的人焦急地等待着。  红薯窖内传来了一阵打骂声后,接着就是一个孩子的冲天惨叫。  ……
  •     作者:王玮 张新科教授是江苏省著名作家,他曾在《当代》、《十月》、《钟山》、《莽原》、《小说月报》、《散文选刊》等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八十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天长夜短》、《偃旗息鼓》,短篇小说《信人》、《大喷》和散文《面道》等。他的作品曾入围第15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由小说改编的广播剧获第13届中国广播剧金奖,荣获2013年度《海外文摘》长篇小说奖。2014年5月,张新科教授历经18年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远东来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久即获得“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第一名。紫金山文学奖是1999年设立的江苏省最具权威的文学大奖,被称为“江苏的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这是江苏最高层次的综合类文学奖项。一、《远东来信》的创作缘起上世纪90年代初,张新科在德国留学,发现一些欧美同学在谈起二战的时候总是觉得中国人是被救的,把中国人说成是弱者。他们认为中国人缺乏关爱情怀,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死存亡缺乏悲悯之心。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张新科感到很受刺激。有一次,他在阅读德国报纸时无意中发现,二战期间犹太人被纳粹逮捕、杀害、逃亡的过程。那时候德国纳粹很强大,很多国家迫于纳粹的淫威不敢给犹太人签证,而中国人却以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给犹太人提供了签证,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有3万多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逃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许多地区被日本人占领,中国人自己生活得也很艰苦,却冒险接纳了犹太人。中国人在极端艰难危险的情况下帮助了犹太人,这是一种大仁大义,令他震撼,令他感动。他看到在现有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还很少有关中国人帮助其他民族的故事。从那时开始,张新科发奋要用文学的方式,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公布于天下,写一部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在二战期间帮助过犹太人的伟大故事。于是,他开始了去欧洲各国进行实地考察,遍访法国、波兰、捷克等地,探寻所有的犹太集中营,以及相关博物馆,收集大量素材,了解犹太人当时所受到的迫害。2000年回到国内,又去上海,因为犹太人主要集中在上海,在上海走访了很多地方,了解他们在上海怎么生活,上海老百姓是怎么帮助他们的,等等;后来又去他的家乡河南上蔡,因为小说后面写到犹太小孩被送到河南的戏班子,藏在一个戏班子里躲避日本人的追杀。为了写好这一点,张新科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戏班子去实地考察,积累了真实素材,最后用三年时间写成这部长篇小说。张新科说:“写这本书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在自己遭受日本侵略者迫害和屠杀的时候,还在无私地庇护着大批的犹太难民。”二、《远东来信》与《辛德勒的名单》《远东来信》出版后,好评如潮,有些学者即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1993年改编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曾风靡一时。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老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工作,这意味着背叛。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一把。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可是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最后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辛德勒激动得语无伦次,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2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在我国,表现二战期间人性拯救的文学作品和电影近十多年来也是不断涌现,如《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等。但《拉贝日记》,讲的是德国人救中国人;《黄石的孩子》《金陵十三钗》,讲的是美国人救中国人;其所讲述的都是外国人怎样帮助与拯救中国人的故事。而张新科的《远东来信》讲述的则是中国人如何救助了犹太人。小说写的是一位犹太男孩雷奥的故事。1993年圣诞前夕,在德国汉堡自费留学的上海人谢东泓去了跳蚤市场,意外地淘到了8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远东来信,信是一个叫雷奥的犹太少年寄给他的德国音乐教师的。谢东泓在导师沃尔德、汉堡汉学研究所所长、汉堡犹太协会主席等人的帮助下,通过翻译整理信件和赴上海与河南等地的探访,揭开了隐含其中的中国平民帮助犹太人的往事。1938年12月的德国汉堡,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玻璃之夜”,犹太人惨遭纳粹分子迫害,大批犹太人为求活命,想方设法逃离法西斯魔窟。雷奥的妈妈在去美国、英国等国家申请避难遭到拒绝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得到了前往中国的签证。而雷奥的父亲和姐姐,已经惨遭纳粹的杀害。经过了21天的航行,历经苦难的雷奥终于平安抵达了中国上海。雷奥和妈妈得到了中国人的帮助,开设了一家面包店艰难度日。由于中国人的包容,犹太难民在虹口区建立起了一个个具有欧洲风情的咖啡店、奶酪店,甚至入乡随俗,做起了修鞋、修锅的店铺。然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人和德国纳粹沆瀣一气,设立“隔离区”,残酷迫害在上海的三万余名犹太人。雷奥的妈妈也遭到杀害,而雷奥则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历经了千难万险来到了河南上蔡。因为长相奇特,跟随地方戏班唱戏活命的雷奥,处处受到怀疑。聪明懂事的他,在戏班成员的精心呵护下,一次次从日伪、土匪的手中化险为夷,而有些中国人,却因为保护他相继不幸遇害。人祸之外,还有天灾,发生在1942年的河南大旱,也让雷奥一次次经历了人间生死的残酷。在苦难与恩泽中,雷奥逐渐长大成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在多方帮助下,对中国充满无限感恩之情的雷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前往美国纽约。50年后,已经是著名歌唱家的雷奥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然而,很多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已长眠地下。在亲人坟前磕过三个响头后,雷奥唱起了他在世界巡演时演唱的那首著名歌曲《在东方》:“在东方/飘荡一叶方舟/星辰稀/路迷离/天地凄惶/幸有明月照异乡/在异乡/飘扬十里洋场/浦江岸/吴淞口/船笛依旧/亲人凋零我独留……在东方/漂坠一处魂乡/黄土垄/洪河畔/坟茔沧沧/埋着我的大和娘……”小说所写的故事中国人救助犹太人,确是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的。1939年,孔祥熙致信国民政府:“无国籍之犹太人之情形特殊,我国素重人道,先总理亦常以人类大同主义训诲同志,吾人理应力之所能,予以协助。”随后,中国规定了犹太人入境手续,并指出:“此次被迫,犹太人多仓皇出逃,即具有中国国籍者恐在德奥等亦未便能为办理出国手续,其未将有入境护照者,如何予以变通,似应由外交部拟订办法,以便饬关遵办。”当犹太人如瘟疫一般笼罩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惹祸上身时,中国对犹太人发出这样一个声明:犹太人可以不用签证,直接进入中国避难。满身疮痍的中国向犹太人打开了拯救的大门,成为二战中接受德奥犹太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让几万犹太人在中国回了家。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谢东泓,有作者张新科的身影。张新科曾在德国留学,而这部小说的缘起,就是他在德国读书时,有次从汉堡坐车前往柏林,读到一份报纸,上面讲述了在二战期间3万名犹太人前往中国上海避难,并且得到中国人无私救助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给张新科极大的震撼,并立刻触发了他的灵感。张新科说:“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是我对家乡、对民族重新认知的过程。我的家乡上蔡虽然贫瘠,但她和其他城市一样美丽。我挚爱的民族虽然历经苦难,但她和其他民族一样心胸辽阔无垠。”三、《当代》的破例与“命运之作”《远东来信》先是在《当代》杂志2013年第5期上刊发。《当代》这本文学期刊,每年都会从上千部的长篇小说中精选12部刊发,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出版的作品。而张新科的《远东来信》尚未正式出版,这对于《当代》来说,是一个破例。由于受到杂志篇幅限制,《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刊发的是25万字的缩减版,一经发表即引起多方关注。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故事的真实,笔法的细腻,遂有几家影视公司想要拿到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此外,还有人想改编成广播剧等形式。但张新科的态度却是“先等等”,他觉得,衡量一部文学作品,并非看它出版了多少册,或是改编成什么影视作品,而是是否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201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35万字的完整版《远东来信》,以作为201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书籍推出。张新科在小说的结尾处写道:“1995年—1999年采访于德国、波兰、法国、捷克,2000年—2010年采访于上海、开封、上蔡,2011年—2013年创作于扬州、上蔡、柏林。”由此可以看出,这部长篇小说,从构思到写作,张新科整整花去了18年的时间。难怪著名作家毕飞宇说它是张新科的一部“命运之作”。毕飞宇是这样对张新科说的:“每位作家都有一部自己的‘命运之作’,不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但肯定是别人无法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是《推拿》,对你来说可能就是《远东来信》。”因为毕飞宇曾经在盲校待过,所以他能够真切地了解盲人的世界,写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而张新科因为有德国留学的背景,又能够熟练掌握德语和英语,还有各地方言,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深入了解,所以才能够创作出《远东来信》这样优秀的作品。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看哭了的一本书,语言匮乏不知做何评价。为他们的境遇悲伤,也被他们的真情感动。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感恩为我们的安定而负重前行的人们。
  •     沉重的史实,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情感,让人一阵阵头皮发麻混身起鸡皮疙瘩
  •     用了一个晚上,两个下午读完了这本远东来信,心情很沉重。 一位中国留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揭开了尘封50多年的历史。 虽说是小说,是虚构,但为我们呈现出了善良的中国人民 在艰难的历史岁月为保护犹太孩子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尤其看到结尾处,50年后,雷奥和保立、一起众多上蔡的老人再次聚首在别津时, 眼泪忍不住留了下来。 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虽饱受迫害,但仍不忘保护与拯救其他民族, 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针对本书,有些不太喜欢的是,有些情节的描写与叙述稍稍繁冗。 比如谢东泓在德国的一些叙述可以简练些~
  •     让人忍不住一起读完回味良久的好书
  •     题材很打动人,笔调感性得有泛滥之嫌,其实不必那么煽情,读者也会被故事打动的。三颗星给二战期间中国人帮助犹太人的史实。
  •     本来是意外发现的书,一口气读完,心情特别沉重。心情复杂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感慨于历史的沉重。为那一个时代的中国人致敬!
  •     一把辛酸一把泪,万古流芳万年青!
  •     感性推荐
  •     犹太人
  •     让我想起来在中戏看的安妮日记
  •     一言难尽……作为小说注水感太强,文笔十分八十年代,人设各种圣母,但改编成电视剧本的话情节完全可以吊打一下抗日神剧……那就三星吧
  •     一个犹太少年的抗战漂流记,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基于二战中国收留犹太人的史实,读来令人感动。向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致敬!!!
  •     架构不太喜欢
  •     历史早已经过去,但这不是我们遗忘的理由。那些灵魂之间碰撞的火花,总会闪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