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寻梦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806859186
作者:刘博智 绘
页数:133页

作者简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而恰逢北美出现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广东等地的底层民众或被“卖猪仔”、或作为契约华工、或以家庭移民的方式,怀着梦想前往美洲。
“金山”是一个地域——大洋彼岸的三藩市(San Francisco)落基山脉有金矿,且是华人的首选落脚地,所以“金山”最先特指此地,随着华人水一般在北美大陆上扩散求生,San Francisco则成为“旧金山”。“金山”在地域上的涵义扩大为泛指美加两国,再往后,“金山”的地域广度更是进一步扩大为澳洲、中南美等地。
“金山”是一个梦想!是一个美好生活的象征。最先到美洲的广东先辈,他们被称为“金山伯”,留守故园的人们则隔洋强调、继续着这个梦想。直到今天,金山梦还在延续,而金山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幻?梦想背后的真实是什么?刘博智先生以客观、冷静、符号性的图像记录了金山梦的种种痕迹。


 金山寻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到楼上的评论说印刷不好。   如果真用铜板纸印刷反而倒没有纪录片的感觉了。   这种黑白写实旧照,配以有点磨砂,   有点硬纸质的感觉不是挺好的嘛?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偷渡闷死多少人。   多少人为了出国就死在那里了,其实都很朦胧。   这本书配以照片和文字,   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老一代侨胞谋生的样子。   当读到那个厨师为了躲避骑警而闷死在冰箱里,   真的很痛心。   我们的国人在国外打工找寻出路,常常寸步难行。   我们常常看到光鲜的一面,   却没有注意到低层阴暗的一面。      刘先生把照片做为最有力的纪录,为我们留住了历史。
  •     一直认为在福州淘不到什么画册。在一家书店,确实是以旅游画册为主,不过要走的时候,在不起眼的角落见到了一个“纸上纪录片系列”的摄影画册。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系列画册,从印刷上说实在是非常寒碜,甚至都没有用铜版纸印刷。(或许和这个系列的定位有关系,从“纸上纪录片”这个题目来看,编辑们可能是在强调摄影的记录而非艺术价值,所以在印刷上就不下功夫了…)考虑到这些摄影师和他们的作品,还是愿意忍耐一下视觉的痛苦,通过想象来还原这些作品原本的模样。在已出的几本中,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是清华社会学系老校友张祖道先生的《江村纪事》、王福春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当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的那本印得好多了),陆元敏的《上海人》、宁舟浩的《京剧守望者》、骆丹的《318国道》以及本文要介绍的刘博智先生的《金山寻梦》。摄影家刘博智是美国堪萨斯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1950年出生于香港,19岁到加拿大留学,曾经在餐馆当帮工,后入读加州布鲁克斯摄影学院和加州艺术学院。非常有意思的是,华裔摄影家曾广智和刘博智有着类似的经历,都是从香港到了加拿大,在西方接受了艺术教育。曾广智的作品取材于共产中国所代表的东方共产主义世界,而刘博智先生常年以来记录着海外华人以及中国大陆所经历的时代变迁。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经历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地结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张力。正如刘博智自己所说“1970年前往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在美美酒家做帮厨。与当地小城镇华人团体的亲密接触成为了我以后三十多年纪实摄影的泉源。”这一本《金山寻梦》就是刘博智先生对于老一代北美广东裔移民的记录。从读者的角度而言,作为从中国大陆赴美的留学生,我似乎已经与早期的华工、移民相距甚远,难以感同身受。漫步在唐人街,听着熟悉又陌生的福州乡音,看着亲切却遥远的中文招牌,仿佛流落在一个逝去的时代。在北美华人,大约有些不同的圈子:最早是广东人,19世纪中叶就来到加州淘金,修筑铁路,似乎在西海岸广东移民较多。在东海岸的唐人街中福州人的身影就渐多了。福建人慢慢抢占了全国餐馆的市场,从传统中餐到自助,从日本料理到泰国参观,无论装修是如何的异域风情,在员工的交谈中总能不经意听到福州话。此外另外一批就是留学生和技术移民,有些勤学苦读日夜满没在实验室中,也有风流潇洒享受大千世界百般的娱乐。无论如何,留学生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大多不屑于那种“打餐馆”的谋生,和先前的劳动移民开始有了一定的距离,只有在周末去华人超市买菜的时候才有那么一点点的交集。刘博智先生独特的经历成就了这个系列的拍摄。他自己打过餐馆,又是香港人,能够融入广东移民的圈子中,加上了西方艺术学院的教育,整部作品无论是构思、取材、拍摄、整理都非常到位。作者不仅是一位使用影像的叙述者,他的文笔也细腻温馨,用穿插的文字将照片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时间带着它固有的悲伤,将一个个故事染成淡淡的灰调,如同那些黑白照片,在年代中慢慢发酵,成为一种历久弥珍的真实,让人不禁潸然。在这本书中,照片都是那样的平实:单身公寓里有着生活一切的必须,四围贴满了报纸、地图还有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照片,用墨西哥酒浸泡的蛇酒,祭奠的祖先的排位,还有养老院中已经年迈只能彼此搀扶的老人。他们也曾风华正茂,为了“金山”的梦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打拼,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丢弃原有的背景,在文化与自我认同的迷失中换来一份寄居的、简朴的甚至赤贫的生活,以及一些在叶落归根时可以显扬的财富。也许他们交往的范围就是几个朋友,行走的距离就是说粤语的几个街区;当他们老了的时候,是墙上的一张故乡地图、几张家人的照片,在一个一个孤独的夜间带给他们安慰。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因为在这一个一个的元素被真实地捕捉的时候,它们就形成了一种震撼。作为一种记录的记录的摄影,就如同文字、录影、录音,将时间留住,又如同历史和考古,是一种曾经存在的证明。在时间一切都在消丧,在这世界上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物质会破坏,情感会黯淡,人的精神会消磨,曾经的壮志弥散,梦也会变得那么平淡,梦中的金山褪去了颜色。看着这一张张照片,它们唤醒了逝去的时光的真实,也在告诉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梦,有这样一群人在追寻着这样的梦,现实消失于在甜蜜的梦中,梦消亡在辛酸的现实。如果说“财富”曾经代表着美国梦,今天彼岸的财富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吸引我们,“金山”仿佛倒塌了。但是仍然有这样一批一批的学子,为了儿时的理想,为了学术的成功,勇敢地离开家乡,踏上未知的征途,编织出一个新生的梦。当我们的梦再一次褪色的时候,不知道它们是否也能化作一张张的照片,历尽铅华褪尽了颜色,在无声的黑白中来证明共度人生中这曾经豪情的精彩?(本文原载“落枫居·陈阳文存”,地址:http://blog.photocy.org/?p=511)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很喜欢这本书 照片都闪着一种光 好像都能闻见这些房间的气味 因为拍它的人不只是随意的游历而是曾经尝试过探访他们的心
  •     一分钱一份血汗,心酸的金山梦。
  •     70年代美国的广东移民照片,沧桑的历史感。
  •     金山寻梦,寻到的不过是一个破碎的美国梦罢了。摄影部分有些弱,没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        看到楼上的评论说印刷不好。
        如果真用铜板纸印刷反而倒没有纪录片的感觉了。
        这种黑白写实旧照,配以有点磨砂,
        有点硬纸质的感觉不是挺好的嘛?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偷渡闷死多少人。
        多少人为了出国就死在那里了,其实都很朦胧。
        这本书配以照片和文字,
        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老一代侨胞谋生的样子。
        当读到那个厨师为了躲避骑警而闷死在冰箱里,
        真的很痛心。
        我们的国人在国外打工找寻出路,常常寸步难行。
        我们常常看到光鲜的一面,
        却没有注意到低层阴暗的一面。
        
        刘先生把照片做为最有力的纪录,为我们留住了历史。
  •     第一代总是最惨压力最大的,floating啊
  •     影集中作者刘博智写的那篇回忆自己父母从相识到父亲去世的那篇散文,其诗意足够被收录进语文教材了。摄影师所拥有的独特视角从无情的历史清洗中抢回了许多本该无声息消亡的回忆和故事,丰富了一个特殊阶层的描述和介绍。
  •     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老一代的淘金者在美国的生活!
  •     片子不算好看,但加上文字,记录性较强。移美华人沧桑史,金山美梦不美,倒是充斥着血泪遗憾,身份模糊缺失,及浓浓的乡愁。还是推荐一下。
  •     金山梦不该有?中国梦在哪?照片无非是劳力,夫妻,老年人,年轻人的铺陈组合,还少了一种未拍出的味道。
  •     纸上纪录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