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
ISBN:9787563341047
作者:亨利・贝阿尔,米歇尔・卡拉苏
页数:241页

作者简介

1916年2月8日,一伙“反对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拒服兵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不经意地插入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于是有了以“达达”这个毫无意义的词汇命名的杂拌的国际团体以及在此之后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在这里涵盖一切虚无事物的旗帜下,达达致力于道德标准、文明体系、思辩结构、美学准则、教条逻辑、语言规范,甚至宗教信仰等这些在他们看来统统属于模糊的巅峰的颠覆运动。达达这个独树一帜的反体制的群体,用他们独特的赞颂仪式,从破坏的意义上对近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1921年,巴黎的大学生将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至此达达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宣告结束。在由亨利·贝阿尔和米歇尔·卡拉苏合写的这本书里,基本呈现了达达这场颠覆运动的历史全貌,并梳理了这场运动的一些生动的细节,还原了雨果·巴尔、安德列·勃勒东、马赛尔·杜尚、特里斯坦、查拉等达达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当时的颠覆行为和精神状态,勾勒出达达这部反叛的历史的立体线条。

书籍目录

译本序
导言

一个珍贵的名称:达达的一些定义和有关的论战
一种反复无常的运动
第一部分达达的颜面作用
一次必要的反叛
洗劫一空
以无赖对无赖
达达是否即虚无主义
达达与政治
苏黎世:指甲修剪室?
德国:在火山顶上的舞蹈
巴黎:被激化的个人主义
翻腾的生活
“没有最后的真理”(查拉语)
“呼吸到惟一的新鲜空气”(查拉语)
“期待一种净化的人性”(查拉语)
第二部分语言的爆炸
清除一切
适应变化与“熔化用的坩埚”
激烈地批评各个流派
“理解力的推一基础:艺术”(查拉语)
价值观念的混淆
“思想形成于口头”(查拉语)


 达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达达主义是个颇为微妙的流派,它甚至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应该只能算是一种风潮,一种态度。  看完此书后其实也没办法真正理解,但是我感觉达达主义者们似乎有些想“艺术治世”的意思。  艺术虽然源远流长,可一直是依附一般的存在,为生活为宗教为贵族,艺术家们也一直这么生活过来了,而这一切在一战中突然转变了。艺术家们突然觉得一直依附的东西都是虚假的,所以他们决定自己来“统治”。  其实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倒是相符,人们特别是平民们一直以来都是被治者,被巫术被国王贵族被宗教被科学直到被上流社会所统治所管理,可是一战中人们突然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它们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于是平民革命开始了,一切权威都被打倒,要建立起新的平等社会(法国大革命没能够做成功的)。这在政治上是布尔什维克,在艺术上就是达达主义了,所以许多达达主义者加入了共产党。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因为艺术家大多出身平民,而且艺术是出身金钱所无法垄断的,于是艺术上的平民革命率先开始,似乎也就是从达达主义开始,艺术家和流派们开始提出宣言,而宣言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艺术本身,而是涉及社会、人民甚至政权本身。我想这就是达达主义的意义所在。艺术家们开始考虑治国治民甚至治世了。艺术家们开始独立思考了,但也正因为独立思考,所以艺术治世也永远只是梦想了。“每个人都是国王”,可是每个人也只能是自己的国王。
  •     理一下。达达主义的价值。其存在的本质是对一切秩序,规矩的破坏,特别喜爱用荒谬的毫无逻辑,不可理喻的方式去创作。同时提倡的艺术接近生活,直接表达生活的理念。完全抛弃艺术中形式上的繁琐,甚至要抛弃美感,用粗糙的猛烈直接的表达。这似乎是一次对上层,以及宫廷式艺术的一次蔑视。在这样提倡表达可以多形式简单自由的情况下。一切在回归民间。提出的几种艺术理论。自动写作,达达绘画材料的多样式,拼贴,同时性。对于自动写作,抓住脑中一闪而过的意识,或者对词的重组,产生“偶然性”的作品。而用速度而成的作品,更多的能表达背后艺术家潜在意识的丰富。同时性,拼贴。将生活本身都变成一切创作的材料。一切趋于自由而新奇。达达主义在创作上抛弃传统的同时又自成新的表达手段。使创作更为多样性。达达主义所提倡的精神在其后的文化里得到扩广。垮掉一代提出的自动写作,剪刀文学。甚至在朋克精神里三根弦的理论也在扩展达达主义。
  •     1,达达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916年苏黎世编辑出版的《伏尔泰小酒馆》这份杂志唯一的一期上。《伏尔泰小酒馆》是一份现代派的杂志,在它的周围聚集着第一次大战期间在瑞士避难的一批先锋派的诗人和画家。杂志的创办者雨果-巴尔在即将出版的《达达》这一新刊的导言中同时用法、德两种语言回顾了题献给《憨第德》(Candide)的作者的原先杂志的编辑部成立以来所走过的道路:“今天,在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的朋友帮助下,我们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它必定会详细地介绍我们“小酒馆”工作者的活动情况。我们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在这次战争中,在我们各自的祖国里,还有一批独立人士凭借另外一些理想而生活。“聚集在这里的艺术家们旨在出版一份国际性的杂志。这份杂志即将在苏黎世问世,它的名称就是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达。”(导言P1)2,我们在这里无法回顾数不胜数的关于达达的相互矛盾的各个方面彼此有所差异的描述,连篇累牍地叙说这些实在太费时费工了。这里只想提及这篇姗姗来迟的声明,它出色地强调了阿尔普及其同伴们所确认的在“无意义”与“意义的缺席”之间的不同:“达达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和底线。达达赞成没有意义,这并不意味着无意义。达达就像大自然一样没有意义。达达要大自然,不要“艺术”。达达就像大自然那样直接,而且想赋予每一事物它自身重要的地位。达达旨在无限的意义和一些明确的方法。”总之,达达参与生活。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没有比现存的一切更多或更少的意义。(导言P11-12)3,达达在反复地进行它的那些丑化甚至无赖的活动的过程中,终于成功地抛开了精神上的障碍,在将资产阶级文明的全部价值观念的空虚无用彻底地暴露的同时,也挖掉了它们的根基。不过,像汉斯-阿尔普所认为的那样,达达们不至于天真到相信自己能够一劳永逸地结束国教和道德的正统主义、人间的善意以及其他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他们知道这些观念会不断地自我重建,因此破坏活动老是要重新开始。(P16)4,达达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对等物么?为了达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思想水准,雨果-巴尔毅然走上一条崎岖复杂的政治旅程。1914年末他就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志愿者放弃了在本国的一切权益,翌年在瑞士找到了他的避难地方。在开设“伏尔泰小酒馆”以前,他与布鲁普巴赫尔博士创办的共产主义兼人道主义的杂志《革命者》合作,并曾在其上撰文谴责那些应召走上帝国主义的战场而背叛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党人。这样他就把自己非常理想化的工人阶级形象塑造了出来。同时,他着手翻译巴枯宁的著作。正像理查德-谢帕尔德所分析的那样,在1917年初,雨果-巴尔的个性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他倾向于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相信“人类和造化本质上的至善”;另一方面,渴望形成“以稳定性和永久性为特质的全球结构”,以此补救人类和物质世界失误的可能性。他的这两方面的要求必须一步一步地慢慢实现:先是他的神权统治的共和国的梦想转变为非政治的折中的犹太中心主义,接着,他的乌托邦思想又与罗马教廷的永久建制统一起来。(P23)5,达达的个人主义肯定无疑地要妨碍它去考虑任何的政治行动,因为不管怎样的政治行动从本质上说总是集体性的。不过,达达的怀疑一切的态度和它的非理性主义,更严重地阻止它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作为应用于人类历史和社会的理性系统来接受。柏林的达达参与者由于环境的使然而走上政治舞台,但他们与其说作为有组织的团体中的成员,不如说更多地充当游击队员。而且,他们之中最具马克思主义水准的人,也不是最想探讨一种理论的运用,而是更想与恶势力做斗争。总之,达达从一种最高的要求出发来否定各种政治的解决办法,这一要求便是——决不与任何权力妥协的个人的绝对自由。(P35)6,然而,比起确定达达草创(他们自己这样宣称)之时处于怎样的准确的位置上,甚或比起了解达达的过去以及它与各种不同的美学流派的永久关系所具有的意义而言,要弄清每个达达的成员来自何方或何种背景的重要性便大为降低。我们知道得很清楚,达达心甘情愿速朽,它的每一位成员都各走各的路,从未有过一致的方向。(P75)7,由于达达将所有的材料都安置在同一表现场合,并赋予同样的价值(或者均无价值),我们可以推测出整个的艺术品不是按照理查德-瓦格纳所设想的那样由各种专门的艺术的互补,互相参与和完全融合而构成的,而是通过互不相似和协调的一些元素的混乱的堆砌而构成的,在这些元素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我们事先不知道当这些元素粘合在一起时从中会产生什么结果出来。那些不相调和的元素的联合,在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便找到了自己的逻辑性和平衡点,艺术家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作品从头到尾地在自己的手中完成,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它在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会是无逻辑和不协调的。(P106)8,因此,在达达的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突发的偶然事件可以被当做一种复杂的现象,由此而来的种种表现方式便同时承担许多功用:通过对艺术品的“去魅化”活动,展开艺术批评;通过对实在之物与想象之物的比较与处理,展开论证活动;通过发明机制的作用,进行合成式的创造活动;通过无限的接受作用的发挥,产生诗性的效果。(P118)9,总之,达达强调每个人的不一致性,而且公然展示完全矛盾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只能通过从幽默的意义上促使人性清醒地与诗的本质沟通和接近的方法来赋予它们的一致性,诗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人类精神可以赋予自己独立、自由和创造性的最高证明。(P150)10,达达认为,创造与破坏永远保持着难分难解的胶结状态,因为生命就是这样产生的,生活就是这样构成的。在优待创造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在酝酿它的毁灭。达达同样地在破坏的同时,也激起了巨大的创造浪潮,产生了无限的革新动力。为了不使创造的精神和创造结果出现僵化的、脱离生活的、以至于走向死亡的迹象,破坏将永远是不可或缺的。达达似乎还有好日子在前面。(P192)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没仔细看,但是总归不喜欢太颓废太荒诞,精神上都没希望了,艺术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     好难读啊。
  •     推翻一切,这当然包括达达本身啦
  •     对达达这种比较无语
  •     读起来有点吃力
  •     只为美学。句号、
  •     太模糊,太重复
  •     初遇
  •     不是对艺术研究特别感兴趣的,这样一部书,也许将会是无聊的.它记载的是部历史.但是,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人们为了冲破束缚而所作的斗争.也许是盲目的,是无谓的,不过,我很欣赏达达的精神,那种敢于逆向思维的勇敢精神.
  •     翻译垃圾!!!
  •     评论很精辟,一次荒诞的运动
  •     影响了我很久....
  •     译本的关系,看得十分之累。
  •     下午好多人转南京青奥会吉祥物摔倒糗事那个帖,作为一个蓝鲸人,我坚决不转播、不推荐,同时我想(善意的)设计者大概是《达达》之类的书看太多,不然呢?(凶狠的)不然就是专门来黑我大蓝鲸的。。。
  •     烂
  •     带着写作业的心看完~~
  •     | I109.9 /B45
  •     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了这本书
  •     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在苏黎世伏尔泰酒馆与列宁同志分道扬镳后一路向西,从未取得过任何政治权力,在写作、绘画、粘破烂、拍电影、办杂志等一切形式的创作活动中进行着最彻底的、无间断的文化革命,这些是最激进的左派留下的宝贵遗产。
  •     让人写得看不懂。。。
  •     dada ~~~~~~dada~duuuuuuuuuu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