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芬兰车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9535460
作者:[美] 埃德蒙·威尔逊
页数:492页

作者简介

意大利边城那不勒斯,穷学者维柯,正伏案撰写一部引发史学新思维的巨著;革命之都巴黎,密谋颠覆拿破仑皇朝的革命家巴贝夫,慷慨陈词临刑前的自白;伦敦,流亡者的新故乡,革命传单与当票陪伴着马克思,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圣彼得堡红旗挥舞,列宁与托洛茨基口号高亢,宣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亡……跨越两百年的时空场景,在威尔逊的笔下一幕幕铺陈,巨细靡遗。
不论是哲学家的桌案、死囚的斗室,西伯利亚大草原、巷战方酣的街道,庄园深院里的忧郁、贫民窟恶臭中的喘息,透过埃德蒙•威尔逊如临现场的描绘,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重现。
而书中轮番上场的演员们,有人燕尾风流,有人热血沸腾,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风采华丽,有人恶毒如鬼,有人气概英雄,细细数来:马克思、恩格斯、巴贝夫、米什莱、蒲鲁东、巴枯宁、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拉萨尔、列宁、托洛茨基……个个叱咤风云。乍看之下,他们仿佛神人,可崇拜而不可理解;但在本书丰富材料的显像下,我们终能见到这些历史演员的真面目。
这一切的风云际会、动荡起伏,都来自浪漫主义的革命大梦——一个以自己的手掌握自己人生的梦,一个志同道合共铸命运的梦,梦想着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共同体。在其中,不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展现自我、彼此相爱,达到人类未曾有过的境界……
《到芬兰车站》,一部极具创意的历史著作,让我们得以亲见人类曾有过的梦想与愿景。阅读本书,或许可以教导我们如何继续怀抱这些梦想,甚至让这些愿景成真。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着创造自己的未来。
——马歇尔•伯曼,《纽约时报书评》
他(威尔逊)是约翰逊、圣勃夫、别林斯基、马修•阿诺德传统的最后一位重要评论家。他的目标和实践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框架中考察文学作品——这个框架包含着对作者人格、目标、社会和个人根源,周围道德、知识和政治环境,以及作者眼界的性质等方面的专注、犀利、直截了当、发人深思的观点——也是为了将作者、作品及其复杂的背景呈现为一个错综的整体。……对他来说,艺术散发着光芒,但不仅是通过它自身的光线。
——以赛亚•伯林,《埃德蒙•威尔逊在牛津》
他谙熟学界所有的新进理论,也老练地使用这些理论,但绝不囿于某一理论,一根筋地拿它包打天下。我们见惯了那些冬烘的批评家,将术语搬来搬去,问题却岿然不动。威尔逊不然,他总是直奔问题的核心,从上下四方发动围剿,拷逼出作品与个人心灵史及时代精神的血脉相连,果断地予以定位与颁奖。在任何时候,他都脱略蹊径,直见性情,精辟,尖锐,甚至大胆到粗暴。
威尔逊拿手的批评性叙事,变化多端的演奏方式,在书中发挥无遗。他复述人物的文章和思想,加以概念辨析和批判,又不时征引逸闻与趣事,随处穿插细节和场景,节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高潮来了,又掐断了,织入另一波起伏中。
《到芬兰车站》的魔力在于,威尔逊并不为他的历史命题所裹挟而滥情,他与笔下的人物在神光离合之间,时而投合其中,时而间离其外,对人物既同情又了解,从不藏起他批判的锋芒。雄浑,是的,但是冷峻。
——中文版导读者 江弱水

书籍目录

推荐序/江弱水
致谢1
1971年作者序1
第一部
第一章 米什莱发现了维柯
第二章 米什莱与中世纪
第三章 米什莱与大革命
第四章 米什莱要活在历史中
第五章 米什莱夹在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
第六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勒南
第七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丹纳
第八章 大革命传统的式微:法朗士
第二部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巴贝夫的答辩书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圣西门的阶层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傅利叶和欧文的理想社区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起源:安凡丹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
第十三章 马克思:普罗米修斯与路西法
第十四章 马克思决心要改变世界
第十五章 恩格斯:来自曼彻斯特的年轻人
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合作
第十七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磨剑
第十八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造历史
第十九章 辩证法的神话
第二十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去写历史
第二十一章 历史行动者:拉萨尔
第二十二章 历史行动者:巴枯宁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商品的诗人与无产阶级的主宰者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死在书桌上
第三部
第二十五章 列宁:乌里扬诺夫兄弟们
第二十六章 列宁:革命大导师
第二十七章 托洛茨基:年轻的鹰
第二十八章 托洛茨基要历史认同
第二十九章 列宁向历史认同
第三十章 列宁抵达芬兰车站
索引

内容概要

埃德蒙·威尔逊 (Edmund Wilson 1895 - 1972) 美国二十世纪广受尊崇的文学/文化批评家和社会评论家。曾任《名利场》、《新共和》副主编,并为《纽约客》、《纽约书评》等撰稿。威尔逊是位多产作家,取材广泛,既有以美学、社会和政治为主题的作品,也有诗歌、剧 本、游记和历史著作。被誉为“文学界的自由人”,“知识上的纨绔子”,“美国最后一个文学通才”。代表作有《阿克瑟尔的城堡》、《三重思想家》、《光明的彼岸》、《创伤与神弓》、《死海古卷》、《俄国之窗》、《向易洛魁人致歉》、《爱国者之血》等。


 到芬兰车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威尔逊以一种纪传体的方式,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乃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在他看来,无论是何种主义,其都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写作还是行动。虽然,马克思被认为是坚持着将哲学的研究引向实践的重要人物,但是,在威尔逊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日常情境的马克思显然更倾向于“写作”而非“行动”,而一旦他踏入“行动”的领域,在拉萨尔、巴枯宁等人的对比下,他的“行动”能力显然又大打折扣。反倒是处于西方世界边缘,乃是马克思主义运动边缘的俄国,列宁和托洛茨基更具有行动性,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马克思所曾经设想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建立。当然,作为一名文学批评家,威尔逊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理解,除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外,本身也更多是对他们所涉及到的“写作”的关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沿革发展等,威尔逊显然没有太多兴趣。也就是说,除了对马克思等人的生活“八卦”以外,他的着眼点更多在于他们在“写作”这一事务上的表现。这也就是为何,对威尔逊而言,《资本论》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其他。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写作会更加轻松,同时也可以兼顾大时代的那种沉重感,这使得全书处于某种微妙的平衡中:阅读的快感和知性的繁复演绎相互纠缠。对于想一窥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生活全景的读者而言,此书显然不是唯一本很好的读物;但是,对于想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而言,这本书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
  •     人类向上的永恒冲动——《到芬兰车站》编辑手记(魏 东 编辑)跟《被禁锢的头脑》(1951)类似,威尔逊的《到芬兰车站》(1940)早就应该进入大陆读者的视野了。它本身并不神秘,也无毒素,但这一耽搁,倒是惹出了无数的好奇和加倍的想象。如今,新版在即,读者诸君当可释然。这不是一部国际共运史,也不是什么野史逸话,而是一次杰出的专题写作,即“社会主义”观念的旅行故事。这也正是副题“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对写作主旨的揭示——历史离不开写作,但更应该延展到行动。“芬兰车站”是“历史行动”,而一个“到”(to)则是漫长的“历史写作”的蓄势。威尔逊自己讲得很明白,本书主要想探讨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如何形成,一个基本的“突破”如何发生,以及现阶段人类历史如何因而产生重大变化。他将本书看成是一些革命家自认为在努力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的忠实记录。其实,自认为也罢,事实上也好,透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细微举动,我更多地感受到人类向上的永恒冲动。虽说,经过二十世纪的淘洗,一些大词早被祛魅,威尔逊当年所属的左派纽约知识分子群在苏联的真相面前还是却步了,他虽然在1971年新版序中在姿态上多有措辞,但还是倔强地避免直接对十月革命的是非功过下断语。本书在列宁抵达圣彼得堡芬兰车站的那个历史节点戛然而止,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威尔逊视野开阔,起笔不凡。他由法国历史大家米什莱发现维柯的价值说起,谈及米什莱如何效法先贤处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并旁及勒南、丹纳、法朗士的历史书写,透视他们如何处理历史事实,由此形成特定的理解历史文本的方式。这一脉络的梳理的确慧眼独具。中间部分为全书的重头戏。威尔逊请出了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安凡丹等人,这些被正史命名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物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登上历史舞台的前戏,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出场与合作,他们与拉萨尔、巴枯宁的联合与分歧;最后一部分是列宁与托洛茨基各自的革命历程与强强联手。一路下来,从写作到行动,一目了然。威尔逊与笔下人物的关系,或者说他的叙事姿态是游移的。在处理这些人物时,威尔逊没有简单地褒贬,而是搜集大量材料,不动声色地讲述。喜欢索引和寻轶的读者将受益于如此海量的信息。关于书的版本,需要交代几句。本书简体版采用的是台湾麦田版刘森尧先生的译本,但参照2012年的英文最新版本作了校译。刘先生的译者序针对的是台湾读者,简体版未收入,而代之以江弱水教授的推荐序。威尔逊素以文采飞扬名世,而江弱水老师在中文世界亦以文笔华美著称。接到写序的邀请后,江老师覆按原著,并参阅威尔逊其他代表作(如《三重思想家》《俄国之窗》)及相关资料,于是有了这篇境界阔达、笔力雄健的美文《一个观念的旅行故事》。繁体版大多数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译法对于大陆读者来说障碍极大,需要尽量转化为大陆通译。这是个繁琐的活儿,除了参照专有名词译表之外,少不得借助维基百科,错讹之处怕也难免。另外,书中出现的学术用语,也参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相关著作作了大幅度的转化。比如正题、反题、合题、上层建筑等。跟台版一样,限于篇幅,简体版也省略了与正文关系不甚密切的四个附录,包括一出描写马克思的短剧,一篇马克思年轻时代的微积分习作,一封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信(1851年2月13日),以及最后一篇《福格特先生及其现代继承者》。台版将人名、书名原文嵌入正文中,没有保留原书索引;此次简体版恢复了索引,并制作了协助索引的边码。针对台版副题和章节标题,简体版作了局部修正。如台版副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虽说意思显豁,但也缩小甚或遮蔽了威尔逊的写作主旨。简体版作了恢复,不过也担着读者觉得高深莫测、敬而远之的风险。第十三章台版题为“马克思:救世英雄,也是魔王”,原文直译应为“马克思:普罗米修斯与路西法”,译者大概是为了加强语义效果,不算错;第十九章题为“辩证法的神秘”,原文使用的是myth一词,简体版因此改为“辩证法的神话”,用“神话”来表述似乎更切合威尔逊对于辩证法神奇、魔幻的历史效果的解剖;第二十八、二十九章的标题表述是有差异的,台版统一处理为托洛茨基、列宁“向历史认同”,其实列宁是如此,而托洛茨基则是“要历史认同”,一个“向”,一个“要”,两人在历史观念和行事风格上的分野跃然而出。也许是为了对应台版的语境,也许是威尔逊的叙述语气原本繁复,译者在语词的措辞上有些倾斜抑或变形,语言的色彩或轻重把握得略有瑕疵。此中细节不再赘述。编完本书,近来愈发迷茫于事物或观念的辩证了。譬如处理观念的方式,有简单化,有复杂化,还有过度复杂化的简单化,循环往复。譬如革命,有不断革命、继续革命,有告别革命,复有寻找革命。威尔逊的这部名著在当下的命运如何,实在很难说。2013年岁首,我编辑出版了米沃什的《被禁锢的头脑》,如今,2014年岁首又奉上了威尔逊的《到芬兰车站》,这是阅读谱系的承续,也是编辑事业的动力,希望今年无论本书还是自己都有好的表现。(原载深圳晚报·深晚书评,2014年1月19日)
  •     随着作者威尔逊先生笔调,与列宁同志一起抵达芬兰车站结束。从过去历史起点,到进行时态马、恩同志创造历史,到列宁同志历史的行动,作者大开大和的意识形态写法,一场观念性打捞场面。推荐序中江弱水动用了12页篇幅文字起到推波助澜的气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原作水平就很一般,翻译更是吃屎……
  •     也许是因盛名之下,当真买来一读后略感失望,没预期的那么好。也是因为翻译过来太迟了,如果是在八十年前刚出版时就翻译过来,大概还是蛮震撼人的
  •     就别打算在理论方面从这本书里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当个章回体小说看一看、因为成书于1940年,以降的历史书写没有涉及,要是有的话,不知道是积极或者消极?
  •     浪漫主义炮弹,里面的混杂着火药和鲜血
  •     伟大的评论家的优秀作品
  •     对于很多历史场景的精彩描写,能让人依稀看到茨威格式的风采。
  •     社会主义教的崛起
  •     当马克思主义起源小说及其八卦来读,笔力遒劲、大气蓬勃,作者对史料选取并捏成文学功力让人佩服;但切勿当学术来读。
  •     把共运思想史写得这么有文艺范,服了
  •     很另类而中肯的“思想史”,不愧是埃德蒙 威尔逊
  •     读不下去,跟书无关。对于其的反感,已经到了连它的八卦也读不下去的程度了。不过,稍微翻到的几页更加肯定了我的私见。
  •     美丽的闲书
  •     历史要向前推进,必须要有人牺牲,这个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不必恐惧,无需逃避,历史的名字就叫“残酷”。
  •     共非的前世今生,写的精妙,精妙到我简直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     一本好书。我记得是朱志刚老师推荐的好像。
  •     共产主义缘起的意志力量和道德力量
  •     马克思主义发家史深藏各类八卦,里面作者质疑马克思无产者的定义,他自己到底是不是?想想心甘情愿奉献到底的恩格斯,确实难答。推翻资产阶级似乎是一种上升到人类社会幸福的普世价值,却忽略了最为本质且渺小异常的那一丝呼吸。喜欢马克思那几章。
  •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序言对全书明显过于拔高,看完全书没发现副标题『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体现在哪,作者对辩证法的分析不能苟同,作者既然在书中承认了道德的相对性,那书中浓浓的美式普世价值的道德优越感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     所以我跟你讲这是社会主义!
  •     前面更好看
  •     很难读懂。
  •     奇妙的历史旅行,被作者激满了理想主义的情绪
  •     实在啃不下去了
  •     抱着看critical thinking的心态去看就必然要失望,Edmund Wilson虽然是大手,但始终是对文学性的一面更为敏感。看这本书更多是了解那些改变世界的“大人物”人性的、生活化的一面,而不是系统性的理论阐述。看细节不错,但厚重则差矣。另,倒是觉得这些先烈,或者说能影响这么多人的人,真是都是些性格非常强烈乃至极端的人,大概是因为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能或不会去到这么尽吧。苏伟贞写过,真正“聪明”的人,走一条绝路。又另,哪里还存在压迫,哪里就有革命。经过这么多试验,人们早就知道绝对的平等近乎求不得。但永远有这么一种不死的精神,真是一条至今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死循环。人就是这么自相矛盾。
  •     绝佳。江弱水在《读书》的书评写得太诱人。
  •     马克思主义的脉络,原来是这样
  •     写的相当不错,叙事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夹叙夹议,不隐观点。描述马克思后人的遭遇"要在人类社会的临时措施之外建立属于自己的另一套心灵和意志的大本营,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够惨痛的"
  •     既然自由、平等、博爱是人民群众的鸦片,就难免会经常有人撰写《罂粟的科学种植与栽培》,甚至搞块地自己实验一把的。
  •     邪教秘宗农场和火车工程师的救赎,恐怖暗杀和漫无休止的权力斗争,用“历史”话语置换“神权”话语,革命意识起于接班父辈兄长之复仇亦或小人物于大世界中个体存在感的呼声——以老美“现代”意识重新构建出来的社会主义传说,若隐若现着接下百年的红色恐怖。然而,就故事情节而言,结局停留在1917年,列宁到达芬兰车站,欢呼与争议,新时代的来临
  •     革命导师好渣男。。。
  •     一定是书评和序言写的太好,正文部分有点失望啊。。。
  •     大概算是历史文学?这本书其实强调了我一直以来提醒周围伙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不管是否高尚,反正当你达成之后,你会发现,你在用一颗想让全世界变好的心,将这个世界拉进地狱。
  •     畅快淋漓的好书,从法国大革命到俄国革命,历史神话与社会主义者们如何结合在一起前行。“历史并没有成就什么,也并未拥有什么,根本没战斗过什么,只有人……真正在活动、在战斗和拥有一切。绝不是‘历史’利用人去达成目标,‘历史’什么都不是,只是人追逐的一种活动而已。”——马克思《神圣家族》
  •     和阿克瑟尔城堡比起来,没有阅读上的快感,不过毕竟是政治历史书,不是文学评论#
  •     暂不说这本书的内容,要给这本书的译者和编辑一个大大的赞,简直是业界榜样!
  •     ……没讲清楚呢
  •     以历史为皮,写一部社会主义革命者史。光怪陆离众生相,适合大陆读者阅读。
  •     在人类历史文化里,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是近代以来的两个重大主题。可以说革命刺激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而马克思主义接着引导和诠释不同的革命路径。福山当年以“历史终结”,试图宣告革命的终局,殊不知到达芬兰车站的列宁,同样关闭了一个时代,又打开了一个时代。关闭的是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占主流,而开启的,是行动派的革命史。福山将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做出了宣判,但是又如何消解针对现实的行动呢?威尔逊并没有福山那种先知式的野心,但是这本书如同其结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     回杭州这段时间闲着就翻翻,陪了自己几天,居然觉得写得还挺舒服好看的----自己会有这样的评价我就知道,我比从前变蠢了
  •     去年读完的一本好书
  •     列寧同志竟然還喜歡貓咪哦
  •     读的过程蛮过瘾的~~
  •     抛开政治意志形态来看,真的是一本理想主义的招魂录了。从米什莱到勒南到法郎士到马克思到列宁,人类企图掌握自己的历史与命运,从艺术手法到实际行动层层探索,继而左右未来发展的历史。看到列宁最终抵达芬兰车站确实热泪盈眶,但闭上书试想,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完全交由所谓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程,这是一种伟大还是一种残酷呢?或者说历史是一个大车轮,他们一个个爬上了车轮,其中被车轮带走,被摔下碾为尘土的就是残忍,能够驶向终点屹立不倒的就是伟大,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终点是什么呢?我们或许连它的方向也不知道。
  •     这时还在懊悔订错了机票
  •     写的跟小说一样 一个观念的旅行
  •     写到最后一章列宁到芬兰车站的时候,史诗感如马九澎湃涌来。
  •     革命的觀念起源便是對秩序的叛逆,拒絕以孱弱保守的態度評價人類歷史,而要用觀念的武器否定歷史,在那些歷史的行動者身上就閃現著如此的浪漫精神,這就是人類永恆向上的衝動。
  •     啊!是一本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书,写得可真是生动,可怜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共运史教材书。
  •     以为这本写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书不会有什么新意,通览之后还是让我心潮澎湃。虽然这本书已经问世几十年了,但对于现在的读者还是大有裨益。一个个以前在教科书里的人,却是那么顽皮可爱。八卦和理论兼而有之的书,我更爱看八卦。毕竟他们有血有肉,不再是神,不再走入历史神坛抑或垃圾堆。
  •     一个关于历史的戏剧,千万别当学术来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