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评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60853062
页数:160页

《城市评论》的笔记-第1页 - 在家看书 没网……

城市笔记(48页)
谁的遗产中心
——“乔伊斯圆塔”及其他
包慧怡
主要内容:讲岛国爱尔兰人自觉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努力向下挖掘,而非如许多“大国”一心向上发展现代高楼大厦,置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民族的根基于不顾。这反映了爱尔兰人对何为“无常”何为“恒常”的一种价值观态度。
摘:
*如果说圣帕特里克节是属于全体国民的嘉年华,布鲁姆日就是属于文艺少中青老年们的狂欢节。
*不过,站在圆塔附近的布洛克港——爱尔兰著名的“海豹圣殿”——看着黑亮的海豹在异常清澈的海水中凫游嬉戏时我想,对一个在经济鼎盛期都不曾疯狂地向上造楼(首都市区的平均楼高不超过三层),却把大批人力财力投入到向下挖掘自身历史和建造遗产保护中心上的国度而言,这些担心或许是多余的。一些事物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无偿,另一些却恒久不变。这个地处欧洲极西的偏僻岛国,数千年来在史前神话、古代修院神话、中世纪手抄本艺术和方言史诗乃至现代文学中为我们保留了一支本可能被湮没的文明脉络,即使在最黑暗无光的年代,其居民对无常与恒常之物的区分也一直是确凿而可靠的。
城市笔记(59页)
从污染摄影家到鬼城建筑师
金秋野
摘:
*换一个角度,让道德之恶变成耽美的艺术作品,这正是现代时代的伟大发明。背后隐隐传来波德莱尔、王尔德、杜尚、沃霍尔等现代艺术诸神的齐声合唱,赞美这个最好的时代,诅咒这个最坏的时代。
*奇怪的是,他竟能保持这般冷静客观的职业态度,仿佛操起相机、手术刀和枪炮就不再是一个本应具有同情心的人类,而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现代机器,以文明进步之名义,誓将万物据为己有,从别人的屈辱中看到彩虹。最让人惊异的是,他们似乎深信自己这么做是正义的、理由是充分的、成功是必然的,没有丝毫不妥。这让我想起罗兰夫人的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建筑师也甘愿扮演类似的角色,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超越历史阶段,提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团前往鄂尔多斯、北川去大显身手,用他们精确的职业技能、完美的艺术修养和冷静的服务精神,将博物馆、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中小学、步行街和住宅复制到沙漠绿洲和灾区,显示出无以伦比的悲悯和博爱,用“时代精神”怀柔远人,让人们通过“跨越式发展”,远离贫瘠和痛苦。雨果说人的心胸比天空更广阔,建筑师们怀着同样的宏图大志,无视一切自然羁绊和历史阻挠,毫无顾忌地向别处天空投自己的梦想,造就了一座又一座违反天道人伦的鬼城。
城市笔记(65页)
城市中的鸭子
青锋
*孕妇、奶粉、导游、捐款、黄金,今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让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人开始审视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座城市。而一只漂浮的“小黄鸭”显然能让绝大多数人会心一笑,不管有多少不同,人们对童趣的回味总是相近的。
*而小黄鸭精妙之处在于,在它的映衬下,城市仿佛被缩小了,那些趾高气扬的建筑也退化为玩具的布景。
*所谓“鸭子”建筑,当然不是指饲养鸭子或者是看起来像鸭子的那些房子,这个概念来自美国建筑学者罗伯特.文丘里、丹尼斯.布朗以及斯蒂芬.伊泽诺尔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在书中,作者们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建筑,“鸭子”(Duck)与“装饰化棚屋”(Decorated shed)。当建筑的空间、结构以及功能使用体系都受制于建筑整体的象征化形式,进而遭受扭曲的时候,建筑几乎变成了一个雕塑,它被称为“鸭子”,因为美国长岛鸭农马丁.毛尔1931年建造的鸭子形状的小商店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代表。而那些空间与结构直接服从于项目功能,再独立地添加一些装饰的建筑则被称为“装饰化棚屋”,比如添加了各种装饰小部件的预制活动房屋。
*你第一眼获得映像就已经展示建筑的核心品质,而至关重要的是,除此之外,你很难再发现什么可以细细品味的东西。
*棚屋区看似普通的公园场景却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你会尝试在草地、湖边、溪畔安营扎寨的不同乐趣。
*他们认为,像经典现代主义作品,克劳福德庄园(Crawford Manor)大厦这样的鸭子建筑问题并不在于它有整体的形象,甚至也不在于对英雄性与新颖性的追求,而是在于这种形象传达的意义无关紧要(irrelevant)是“空洞和无趣——并且最终是不负责任的”。这并不是说椭球、鸟巢、水立方的形象没有趣味,而是说这些形象所传达的意义无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交错,从而最终变得“空洞和无趣”。除了那些真正花钱买票使用了这些建筑内部功能的人,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在拍摄了照片之后就完成了与建筑的互动。这些建筑无法给你更多不同的体验,也没有提供空间与场地给你休息或娱乐,更不要说整天整天地与它们相处了。
*在建筑理论史上,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以及《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两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让“意义”的观念重新回到建筑讨论中来。如梅洛.庞蒂所说的:“我们被判定要探寻意义。”从这一点来看,鸭子建筑并没有错,显然它们是在以戏剧性的方式来传达着某种意义。但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什么纯粹或独立的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与实践、与生活方式相关联的。
*这也同样是维多利亚湾的小黄鸭区别于北京城中鸭子建筑的东西。在小黄鸭背后,人们所看到的是儿童在澡盆中的嬉戏,所想到的是父母帮助孩子洗浴的场景,而这些所指代的是家庭生活的甜蜜。
人与城市(94页)
那夜我们站在酒馆外聊天
胡晴舫
城市笔记(76页)
圣城,哭墙的阴影
云也退
哈雷迪VS世俗犹太人
专栏(2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王晓明
*正是这形形色色的逐利欲望和求生本能,汇聚成滔天的蛮力,推得城市化的轮子越转越急。这轮子与地面剧烈摩擦的声响,也日益尖利刺耳。
*城市化并非只有这些坏的方面。除了造就更多的衙门、商机和就业岗位,城区的扩大,应该也能促成更多——甚至更好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扩大信息、人种和地域文化的聚集与混合。正是靠了这些聚集与混合。正是靠了这些聚集与混合,城市里才有那么多诱人的餐馆、电影院和博物馆。城市里的服装、建筑和橱窗,才那么花样翻新、多姿多彩……最近四百年来,世界各地的青年人纷纷涌入城市,显然不只是因为那里面钱多。
*“资本主义现代性”
专栏(5页)
谁的美丽城市?
周榕
*用“美丽”来描述城市是危险的。
*“美丽城市”图景下所掩盖的,实质上是城市强势阶层相对其他弱势群体的话语暴力与价值霸权。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丑陋的城市总是相似的,而美丽城市则各有各的美丽。
专栏(9页)
城市化的权利傲慢
天翰
*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建筑塑像从开建到拆除,过程就像一出活生生发生在我们眼前的黑色荒诞剧。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大自然需要驯化,文明更需要驯化。在当今缺少审美常识和审美自律的社会条件下,显然,急需要驯化的是掌握权力的人。对权力的过度想象和滥用,需要制度的约束。而能让权力收到良知和文明的制约,使审美常识和审美自律能成为权力使用者的内心自觉,才是根本。当时代能够开化到矮化的权力服从于强化的社会历史责任,能让权力使用者从内心产生敬畏感,才是希望所在。当然,执行者和我们都需要文明的驯化,而驯化的过程显然还很长。
特别策划(27页)
定义美丽城市
刘太格访谈
一、城市是市民的人生舞台
*人才的聚集、资金的聚集、经济的发展、艺术的发挥。
*人的生活同时需要考虑三件事: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可持续生存,并由此构成宜居城市的标准。
*可是我们也会对政府说,你需要给我足够的预算,我们才能做到。至于我们怎么做他不管,政府就定大方向,不干预我们的专业工作和执行。
二、城市的美学
*过分重视形象工程是误区?
形象工程不可避免,但要有合适比例。比如70%的精力和财力放在基本工程,20%是形象工程,还有10%是做一些非形象的,是对市民的环境、感觉是有好处的,提升他们的自尊心的,比如你把一片荒地变成草地,变成公园等,或者把一条乱七八糟的路梳理和修好。
*新加坡的所谓形象工程花的精力、财力不到10%。
*他们还说你们这个城市看起来好像一所医院,很干净,但没有特殊的活力。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那时候我也很年轻,我就对比我更年轻的同事说,不睬他们。我认为,如果要把它做得很有刺激性的话,我们会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主题公园,这不是我们要的,我们要的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现在你去新加坡,就没有人说我们那个地方像医院,因为基础设施做得非常好,舞台的基建做得非常好,所以市民已经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相当有创意,而且又很完善的生活戏剧。
三、人性化的空间
*可步行性(walkability)→就是人性化的尺度感
*你曾经谈到过,城市道路的设计,看似是技术的,其实是哲学的,快与慢构成的辩证法?
→中国的许多城市高度缺乏快速路网。我们不要认为把路修宽就是快速。快速路与快速路之间的距离,以及快速路的立交距离需要保持在3到5公里左右。主干道有它的系统,次干道也有系统,虽然它们都是在一起的,不过你在画图的时候要知道,哪些路是主干道的系统,哪些路是次干道的系统,都要自成体系。而且主干道和快速路交叉点要适当地控制。快速路立交下来如果立刻到一个大商场,车是下不了的,我们是先做一个缓冲带,再做商城。先让车下来了,才到商场。这种技术问题在教科书上是没有的。在新加坡我提出了这个理论,并使用过,我在中国也经常使用。
*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马路越修越宽,车越来越堵,为了修路,甚至牺牲了不少文化和自然资源,而城市人口逐渐老龄化,现在过马路已经非常困难,甚至让人恐怖,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路的宽窄其实是不能当一个独立的课题来谈,路的宽窄是和路网的疏密分不开的。你不能单单谈路的宽窄,而是要同时谈路网的疏密。当然有些主干道太窄也不恰当。但我们尽量把路网做得密一点。比如我这两条主干道,各自是双三车道,距离是800米。我在他们中间加一条路,这三条路的距离大约是400米,每条路我就不需要三车道,只要两个车道。总的车道数是一样的,但通畅性更好。其实路的堵塞最大的问题是左转弯,你如果有三车道、四车道,左转弯的阻力就比较大。我们尊重科学,首先要尊重生命。我们要考虑人口老化,要谈以人为本。老年人走路很慢。八车道、十车道,绿灯周期又很短,年纪大的人怎么过得去?所以,路要做窄,同时考虑慢快车道,考虑人口老化和人性化,规划时这些问题要同时考虑。
*把一条很宽的路,变成几条比较窄的路,不但使通过性更好,而且还多了街面商业用房?使房屋增值?
四、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回忆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老建筑的话,首先就没有记忆。
*比如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骑楼,它的宽度都是22英尺,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最长的木梁就是22英尺,这就是特色啊。这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而产生的特色。
*我当重建局局长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的职员把新加坡所有的50年以上的老建筑全盘调查一遍。就是用客观的条件和历史的眼光调查。后来就是考虑保留5000多栋,现在其实保留了7000多栋。不过那时候我想,不要太贪心,还是严谨一点,就保留5000栋。我就和我的同事说,这5000栋的地块,你就当它们不存在。你要搞新的开发,不要在这些土地上打主意,你就找其他的地来开发。第二呢,要赶快把其他地方的交通做好。因为做好的话,商家就不会来老建筑这里打主意。为什么老建筑经常被拆掉,因为那边的人流是最多的、交通是最便捷的,大部分地处于城市中心区域,所以你把它拆掉重建,利润是最高的。我就紧抓住这点,这边我交通不大幅度改善。你把所有交通改善的资金放到别的地方。你就当这块地不存在,就这么做。说起来道理很简单嘛。
*现在我们很多看上去也在保护,但都是静态保护,盆景式保护。比如像乌镇,像西安的大雁塔。把原住民迁出去后变成一个空城。我记得你好像一直非常强调生态性保护,就是成片保护。成片保护是对里面的生态,包括原住民啊,原来的生活方式的保护。那你认为生态性保护的主要关键点是什么?
→你这里对我的理解有一点偏差。我来解释一下。首先,的确,我们的保护是整个历史街区都需要保护。因为道路的纹理也是历史,路边砖石的铺法也是历史。中国的城市,有的时候为了改善,把道路铺的石头改掉了,变得很洋化,所以房子是老的,但重要细节却不见了。其实那些都是历史。树也是历史,所以我们是整个街区保护。
五、“和土地谈恋爱”
人与城市(83页)
如何书写一座城?
——帕慕克与伊斯坦布尔
张屏瑾
“街道,氛围,气味,日常生活等活生生、呼吸着的城市,只能借由文学表达,而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赋予的文学灵感唯有西方作家以文字表达”。由此形成了一个矛盾:要寻求自己的自我形象,只有在西方论述中找到答案。
视觉城市(103页)
时间.变脸
——人民广场空间置换的意义
图 陆杰 文 倪伟
*人民广场创造了温顺知足的消费者。
移动的城市(118页)
150年伦敦地铁:将开往何处?
刘小溪
*1863年
*但是,每每提及地铁,全世界都把它和伦敦联系在一起。不只是因为它是最古老的,而是从标识到功能,它已然是一个国际品牌。
*19世纪20年代很著名的一幅地铁海报。“最明亮的伦敦”——夜晚人们着盛装乘地铁去各种活动。
*同样是着盛装的人们,纷纷涌向地铁。
*首创者又是毕克。他对优秀的设计充满热情,并致力通过商业运作发扬艺术。毕克组织了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家(包括国际知名艺术家如美国的爱德华.麦纳特.考佛(Edward McKnight Kauffer),英国的爱德华.包登(Edward Bawden)和葛拉汉.苏沙兰德(Graham Sutherland)等人来为地下系统设计海报,甚至是伦敦地铁的建筑和雕塑等各项设计活动。看起来这些海报是用作商途,但毕克相信它们同样能提升伦敦的城市生活品质。
让城市更简单(128页)
俞冰夏
*但在这种情况下,穿过漫长的地铁隧道的确是快乐的事情,城市人总是有种幻觉,只要是在路上,自己就可以随便干嘛。自由,只有少数这样的时刻能拥有。
*一切以地点为社交元素的移动软件,Path也好,街旁也好,4Square也好,甚至Instagram也好,都基于一个奇怪的前提——两个在同一个空间的人有共同点,但结果却正好相反,用这些软件的人的目的不但不是为了跟周围的人交流,而是为了向自己并不在这个空间的家人朋友甚至将要不在这个空间的自己汇报生活。我不知道任何人因为这些软件认识了新的朋友。
*不要老是说西方人喜欢在地铁里看书,那不过是因为地下没信号罢了。
*我最喜欢的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当然是个在马路上乱窜的诗人,他说过一句话——“情感教育只有一个定理:别痛苦。”
城市修行(144页)
阿秘厘,在城市中修行
宋歌
[什么跟什么啊,看不懂。。]
城市深处(140页)
会所,真能遮风避雨?
张新波
现存于中国的会所大致分成三类:一是大而全的会所,集餐饮、娱乐、展示、收藏等多功能为一体,成都的中国会所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二是仅为小部分消费者或者是私人聚会所设计安排的一个空间,他们有限地对外开放,不以赢利为目的是鬼话,实际上是挣一小部分有钱人的银子,比如杭州的江南会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三是不管是什么单项的营业也称之为“会所”,比如一个茶馆,一个咖啡吧,贴上个“会所”的标签似乎身份地位就与从不同了。
边缘(136页)
边缘压倒主流?
——从“天下大同”的厕所说开去
陈丹丹
*“政治正确”
边缘(132页)
家内弱势群体的压力
里斯本
《断奶》,《海女》。


 城市评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