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49109125
作者:肖全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所述对象,全是当今文艺界的精英和炙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顾城、崔健、王安忆、贾平凹、王朔、杨丽萍、谭盾、张艺谋、姜文、陈丹青……
肖全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群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使得他的摄影和书写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次,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纪实工程。他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坚持与彷徨。而画面之外那近10万字的“絮叨”,其目的也不在于给媒体提供新的传闻。肖全生动的描述让大众得以看到“名人”在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当镜头对准“我们这一代”时,每一张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遮掩地呈现出充满希望的镇定和安详。

书籍目录

目录
001|肖全:参与者与见证人(代序)
001|顾城·谢烨 1986. 12成都
005|北岛 1986. 12成都
007|张枣 1988. 2成都
009|高源 1990. 2成都
010|崔健 1990. 3成都
013|翟永明 1990. 3成都
014|西川 1991. 8北京
017|魏光庆 1991. 8武汉
019|史铁生 1991. 8北京
……


 我们这一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0条)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查尔斯·狄更斯一百多年以前,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下近乎永恒的这段开头,时间过去了,时代也不停翻篇,但这段话,尤其这段话的第一句,还是能在各种场合看到有人引用、提及,仍能激荡启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就比如这本书里的他们,和被他们影响的我们。伍迪艾伦有部电影,名叫《午夜巴黎》,讲的是一个一直倾心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文学黄金时代的巴黎三流作家在巴黎游荡,偶然间“穿越”到了他梦想中的那个时代的故事。电影拍得相当有趣,故事的最终,男主人公发现,及时牛逼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他们也还是向往着回到他们先前的以前——那个有他们崇敬着的人存在的时代。就像心崇儒学之人,会憧憬孔子那个仁义礼智信尚存的时代,但孔子他自己呢,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多好,觉得身处时代礼乐崩坏,而他觉得的正统,则是礼数周到的周朝。按这推想,最后总要回到石器时代的吧。《我们这一代人》这本书,我很久之间就翻过,当时是我最迷王朔的时候,不仅看了王朔所有的小说和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而且还爱屋及乌地看了能找到所有的资料,就在那个时候,我看了肖全的这本书。肖全他们这代人在我看来,也是黄金一代,至少在大众艺术方面,电影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姜文等,文学有王朔(拥有王朔的年代本身就值得铭记),余华,王安忆,贾平凹,阎连科,陈丹青等等,这些人都给了我很大影响。一开始,小的时候,我也只是读些所谓著名但我那个年龄真心看不懂的名著,但自从读了《活着》,以及紧接着又看的王朔的《顽主》,我才发现这些原先没有接触过的还活着的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竟然如此优秀,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我有书必读。现在再翻开《我们这一代》,看着书里熟悉的名字和相对陌生但好看的定格照片,脑袋里过着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在我脑海里踩下的印记,我能够想起夏天的味道和冬天手的麻木。陈侗在这本书的序里说:“说实话,也许是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而要表达的东西又太多,他的笔头显得过于急促,叙述或多或少带有不假思索的痕迹”。而我以为,这正是肖全老师这本书的可贵之处,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像一幅幅白描,更像一幅幅抢拍,把“我们这一代人”最真实的一面曝露在读者面前。我相信这更是真实的他们。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这一代,有人觉得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觉得是最坏的时代。你觉得呢?
  •     在那些悲伤的夜里,我习惯性的翻开肖全的这本影集,一遍又一遍的翻看属于肖全独有的那个时代的文艺群像,那是的姜文还不像现在那么的招摇,时间之余照片也是一步之遥便让你读懂曾经那些隐秘的过往,三毛的不羁也是第一次在照片里回忆起那个撒哈拉女子,其实离开撒哈拉的三毛是不痛快的,但三毛的书不会让人有悲伤的情绪,在三毛那里有的只是大声哭放声笑,生活在她那里就是生活过,别的留给世人评说。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语言的冲击下,已经不会去读诗了,那个属于北岛,顾城,柏桦的诗意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滴泪珠坠落,打湿书页的一角,一根头发飘下来,又轻轻拂走,如果你这时来访,我会对你说,记住吧,老朋友,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也许让最好的日子留在背后我们才有勇气活着去面对那些未来的悖逆和弯曲吧。谁还相信未来呢?是关在精神病院的食指吗?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我们只能消极而又倦怠的走进翟永明的小酒馆,喝一杯醉一世。在等待枪杀的日子里,谁还会去关心钟鼓楼,关心地坛下的生与死,是的,在这样一个理想缺失的年代,我们依然有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想用血,想用泪去洗刷这个混乱而预谋已久的世界,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肖全说他要用镜头去记录那个时代,其实我觉得他的笔触更能让人回味那些年的人事物。肖全的配文虽然稚嫩似流水账,却又生动而活泼的把那个时代的人物串了起来,每个人都不是徒然出现在这本影集里的,那时候的文人的生活是流动的,像海明威所写的巴黎一样,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不像我们现在,忙着出名,忙着生忙着死。
  •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见到这本书,当时并没有立刻决定去读,但封面上张艺谋张着嘴仿佛在呐喊的图片让我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作为一个“90后”,五、六十年代的“我们这一代”是个遥远的概念,或许因为父母就出生在那个年代,所以我决定读这本书。翻开它,整齐的目录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名,他们有些我了解,但是有一大半连名字都不知道,就更想去了解、去认识他们。作者肖全,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获得了“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赞誉。在摄影方面,他无疑是个大家。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为中国五、六十年代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建立的影像档案。这份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在这本书中,作者即是见证人,又是参与者。简单自由的文字,渗透着一代人的生活细节。光与影的交织,我们看到一个个脚踏实地,坚持梦想的生命,热烈地生长。画家陈侗为本书写的代序中说,“这种‘历史的’同时又颇为‘现在时’的写作,恰恰表现出比职业作家大得多的自由度…使得他们不再是‘名人’…没有更多与众不同的生活,像真实里的普通人。”他的工作并不完全是为了摄影,而更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为了那些不同岁数的、历经坎坷而又有所作为的、活着的和不幸早逝的同代人。书中的人物,都是这一代面孔的翘楚。他们有诗人、作家、画家、文艺批评家、音乐家、导演……其实,都是艺术家,都曾经或者将会是我们的榜样。郭路生(食指)与作者吃饭谈话和他的《相信未来》,芒克对拍出照片的不满,王安忆“她的家,楼上楼下晒满了衣服的旧楼区,两三代人住在一起…那条小巷里竟然还保留了一家我小时候见过的那种买糖果的小店…”,残雪的自信和对“知识分子的理解”,用114查到贾平凹的电话以及一起“小心地”谈三毛,韩磊搞的“老外”的恶作剧,唐朝乐队演出时4个“长发大仙”在台上出神入化的表演和台下观众的“哭了”“不肯离去”“彻底被感动了”……肖全要拍一个人,好像要和那个人谈场恋爱一样,各种了解,各种陪伴,陪他们逛街、吃饭、喝茶、买菜、拍电影等等等等,好像拍谁就爱上谁,读者自然也会爱上。那是一个可以买到1.85元白背心的年代,那是一个通过114可以查到贾平凹电话的年代……那是我们再也不会经历的年代,只有从书籍和屏幕上取得那些年的一点温度,所以这本书,真的很好,是积淀于光影中最真实的纪念。让我们怀着炽烈的热情去追逐自己的梦吧,就像那一代一样!总之,读过之后,相见恨晚!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一个时代 更喜欢的一些照片没有出现。 比如易知难
  •     图很棒
  •     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     青春年少的你们。
  •     图片满分,文字略逊
  •     过去的岁月,不变的热情
  •     杨丽萍太酷了!
  •     拍谁 就是谁一生最好的照片
  •     挺好 在三影堂翻完了 没钱买
  •     人还是不能停止学习,就像我,一直瘦不下来,但只要脑袋丰盈就足够啊,所以我还是要减重,不然连跟头都翻不了,这很悲伤。嗯,这是本很好的历史人像绘。/ 2016.5.19 #贝塔书屋#
  •     因为窦唯
  •     知道肖全是从易知难的照片开始的,本来以为他只是拍了一些很牛逼的人,没想到是拍了很多很多牛逼的人。
  •     购买日期:2015-4-14
  •     我真的期待在他未来的演讲里,能够有对于眼前这个时代的新的关照和探索。来自一个整理TEDx录音码字累哭的女孩。
  •     嗯,认识很多文艺界的人
  •     一些人永远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他们会永远留在一些人的心中。
  •     不认识的大触们。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镜,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有什么是值得珍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
  •     2014年新版大厚册子,一个记录者,每张图片起那么二的名字,挺醉的。但人像,也还不错了。
  •     挺好的一本书,影相很珍贵,10万字的絮叨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离我们遥远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精英普通又不普通的一面~
  •     一代又一代地前赴后继和奔流到海
  •     特殊时代用相机记录下来的文化精英们。那些镜头中的脸孔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周遭与时代的认识。此版本课最为记录用,黑白纸张降低了照片的质量。
  •     看着这些照片 想为伟大的艺术家们的逝去的90年代哭泣 很多诗人的狂 画家的浪 都记录了些
  •     肖全的确是个真实的人,对他人没有粉饰,同时,对自己的内心想法没有掩饰。
  •     理想主义的一代
  •     看过摄影展之后买的书。照片没得说,文字虽显质朴但也很真诚 :)
  •     讲真没有全看
  •     现在人家一直重复情怀这个东西,重复的多了会感觉很矫情。可是那个摇滚风的年代,那个高晓松讲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真的很让我这个90年的人很是向往。肖全这位魅力爆值的摄影师竟然写文章也这么感性,真的捧着本书读的时候,感觉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人与人的信赖全靠朋友之间的情感。记得书中肖全没到一个地方全住在朋友家一呆半个月一个月,而且拍摄人也全靠朋友介绍。或许我太吹捧了那个年代的人,但是就是喜欢那个有何勇,有贾平凹,有窦唯,有田壮壮的那个年代。
  •     留不住的那个时代的眼神。
  •     肖全的文字功力较弱,但是不妨碍他的摄影和描述记录了一个离我们如此近,却如此陌生的黄金时代。除了圈内人,我想大部分像我这样自诩文艺青年的人,除了已经娱乐化的国师王朔顾城这些苍白的符号,关于那个金灿灿的时代里更多像王寅这样的思想者,已经很陌生了。历史不会忘记,新中国,在九十年代曾经有过短暂的文艺复兴萌芽,就像火星,曾经有过原始生命——在所有人以为萌芽可以开枝散叶时,就像火星的原始生命毁灭于风暴和射线一样,如今剩下的只是供人追思的化石。
  •     20160915
  •     一个字都多余
  •     文青很多
  •     能给4.8不,那两分是因为内容有点少了。人物最传神的是眼睛,看过一些肖全拍的照片都很能体现所拍人物的特点。人也是个温柔的美男子,已被圈粉。 刚开始是因为拍了三毛最后一个写真,喜欢上他的
  •     那个时代的回忆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仅仅是一个时代而已。
  •     从旧版开始就关注,无奈价格抄的太高,新版毫不犹豫就入了,可是封面好丑
  •     不管别人懂不懂,我喜欢那个年代,无论是伤痕还是无奈,我都爱
  •     他们那一代
  •     以出色的人像摄影,介绍上一代几百位文化圈中人。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有点意思~
  •     你们这一代的文艺青年们哟 我并不认识几个 没什么感触
  •     相机是个伟大的工具,他记录了时代的片段,而正是每一个零星的片段汇成了特殊的时期。尽管书中很多人都不认识,但肖全朴素的文字背后,是镜头一瞬间凝刻的画面。回想起九十年代中期,我还出了趟国,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出国,朝鲜。脑中印刻的画面历历在目,只是,那过去了的时间和岁月,再也追不回来了。
  •     一切八十年代艺术领域最早的代表几乎都被收录在这本书里面了,值得一个一个细细品味。
  •     ‘’他们那一代‘’ 但是窃以为,顾名思义,影集没必要加太多的文字注释。照相可以传达足够多的东西了。
  •     翻看完的,单凭一张照片我们是没法了解有多文艺的,作家艺术家演员都是如此。
  •     一本有记录的影像和文字,十年前写的是那个十年,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二十年,有人成名,也有现在的你不知道的人,当时的灿烂与美好,是信念。
  •     “中国最好人像摄影师”肖全早年的一个计划,用镜头记录下跟他同一代人中的成功者。出版前收到朋友建议,大部分附加了拍照时发生的故事,用语言和文字记录下了那一代人的精神面孔。值得收藏。
  •     对文字十分失望。
  •     贵在真性情。如果可以有一些非名人可能更有意思,但这样也可能需要更多文字铺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