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06333450
作者:巴金
页数:664页

作者简介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内容概要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随想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这是巴老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本书,你可能想象不到整本书是巴老每天几十字,几百字“凑”出来的。巴老一直在强调说真话,在强调的同时,他也在用行动说明他是一个言行如一的人。十年“文革”动乱距今并不遥远。那个时代用巴老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由人变兽”兽的时代。他的妻子为了保护他被红卫兵“小将”的铜头皮带打伤了眼睛,好友的妻子被揪出来“专政”也不敢躲一下,就怕她躲过去了他们就要找先生了。到现在在为止,官方媒体也是闭口不谈曾经发生在这个广袤疆域,众多人口国家整整十年发生过的荒唐事。“过去也犯过错误”,很多书上,网页上寥寥几句就把那惨痛十年发生的事一代而过。公检法全面瘫痪,人人都可以写大字报举报他人,人人都可以批斗他人,哪怕是路过的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可以不经过判决就把人投入“牛棚”,投入“监狱”,投入“劳教营”所幸劳教这一不合法的罪恶的制度在2013年终于寿终正寝。经历过的人不愿意谈,不愿意说,就因为那个荒唐的时期他也是曾经的一份子,他也出过一份力。没有经历过的后来人也没兴趣知道,认为“文革”就是一场闹剧,已经过去了,再反过头来咀嚼过去也没多大意义。巴老在书中说过:“一个人怎么可以忘掉自己的过去呢?没有过去就没有将来”,所以他勇敢地站出来诉说那段极少有人愿意提起的往事,他也违心写过拥护阶级斗争中“左”对“右”的专政的文章。接到上级要他写批判某某人作品的文章,也会违心写下文章只为应付交差,只为明哲保身。承认自己的要错误是件难堪的事,然而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实地回忆出来,写成五篇《随想录》过程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更何况人人都闭口不谈当初经历的时候,巴老本可以不谈他犯过的错误,静心养病安度晚年。可是一个内心时时刻刻想着为祖国做贡献,把心交给读者,说真话的人是如何能做到闭口不言?他的妻子在文革中被迫害死去,哪怕是病入膏荒的时候也住不进医院得不到治疗,后来还是开得“后门”才得以进院治疗,无奈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最后还是含冤而去,就因为巴老是“反动学术权威”,“黑老K”。老舍投湖,傅雷夫妇上吊自杀,一切的一切把文革的丑陋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巴老还想建立一所文革博物馆,让后代永远记住文革,是使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永远都远离第二次文革。书中也有描写同其他作家的友情,在文革中难能可贵的一丝温情。让人心中稍感慰藉。另附书中一首他人赠与巴老,巴老翻译的小诗:“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衰老:人老只是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你像你的信仰那样年轻,像你的疑虑那样衰老;像你的自信那样年轻,像你的恐惧那样衰老;像你的希望那样年轻,像你的绝望那样衰老。在你的心灵中央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从大地从人们……收到美,希望,欢欣,勇敢、庄严和力量的信息,你就永远这样年轻。”14.1.9凌晨
  •     其实我经常会想这个问题,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人们会如何呢?或者说再来一次文革,人们会如何呢?有人说巴金先生身上有金子般的品质,也有人说絮絮叨叨不过是在说谁迫害了他。我想人们大可不必轻易做出评价。不妨试想下,如果你身在那个年代,你会如何?巴金先生起码有一颗坦率的心,说的白些,那就是为了保命,为了活下去,为了家人活下去,这难道不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吗!巴金先生没有错,跟那些昧着良心的,丧心病狂的人相比,巴金先生只是为了活着而委曲求全,难道这也算有错吗!有时候在想,那些“猛将”们,他们的内心是否曾受到过煎熬,是否良心上遭到自己的谴责?他们是否仅仅是因为受到了蒙蔽才如此疯狂?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有些人还会那样做吗?如果现在再来一次文革,我们现在的人也会出现当年的那些“猛将”吗?巴金先生在不断的探索,巴金先生也坚定的表达了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他肯定不会如此了。但是我唯一不敢同意的就是这一点,我想如果再一次回到那个年代,巴金先生还会如此的,不为别的,因为我们要活着。难道不是吗!
  •     其实从小学就知道巴金,可以说巴金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从看他的家开始。那个时候东城根街小学还不叫巴金小学还没有把巴金曾经在他们那读过书当作招牌。随想录也许有些人觉得怨气太重但是这是他本人的真实想法与写照,与家里面的觉慧不一样,多年的磨难少了那点敢冲敢做的劲或许这个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老舍在文革后,投太平湖自杀,用死亡对抗命运。郭沫若在文革后,当儿子当孙子,没了骨气。巴金在文革后,用笔履行了一个知识份子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对于老舍,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对于郭沫若我鄙视,因为我不会去做。对于巴金,我更多的是也想做到他那样,学会隐忍、坚持,才能真正的把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
  •     巴金主要关于文革回忆反思的散文集。文艺界文革遭遇与心路历程的珍贵史料价值,文字平铺直叙,文学价值自然不高。随笔的形式若能改以回忆录体时间叙事,会比散文集式的重复絮叨好很多。个人觉得比较有思想价值的几篇:5、11、26、34、49、50、51、52、69、84、96、123、124、149。
  •     真诚
  •     无聊的要死。自<花田半亩>来看到的第二本枯燥无味且浪费时间的书.
  •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可能活不下去
  •     想到即动笔记录,所记有时代的回望,自己、朋友遭遇的回想,也有忏悔、思索。期待一位老人,受过良好教育,有着实际上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老先生讲出如疯入魔的犀利语言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散文集中将目光聚焦于文学性是可笑可鄙的。在八十年代忏悔潮流中,巴金先生的文章价值更多在于在于站立于个人视角白描了那个时代,以及对于自己言行坦诚的忏悔。每位忏悔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说出即勇。
  •     里面有句话我忘不了“中国从来不是理想中的天堂,而我们有责任让她变成天堂”
  •     巴金150篇回忆录 给wg一个交代
  •     四星不是给这书,而是给勇敢的自省
  •     文化人对灵魂的拷问
  •     2011-06-11 考研复习完现当代,再看这本书是很心痛的,让一个老人解剖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镇痛剂,我为巴金惋惜。
  •     对文革历史感兴趣所以看了
  •     前几天收拾家里的书 又看了一遍
  •     纠结《家》的文笔可以理解,那中二气质的情感宣泄呼号确实营养不高咀嚼无味,但仍然觉得这本书此景此境此情此感非如此坦率真挚不可
  •     在当今年代,值得反思。
  •     2015.10阅
  •     文革后好多人像丧失了记忆,唯有巴老还依然清醒,他还能战斗,他永远战斗,我怀念巴金。
  •     不喜欢他絮叨的文字。
  •     一位老人临终之前絮絮叨叨的话语,琐碎,重复,对文革的回顾和忏悔,大部分文章是怀念老友,追忆自己的创造历程,热爱一下人民,四处旅游,友谊大使,骂骂文革,但思考的不深刻。他写这本书也主要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罪孽感?另一种伪善。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巴金的官气太重了,四处开会,旅游,报告,题词
  •     那个时代活过来的人真是单纯得可爱,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还能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相信未来,感情丰富又饱满,正能量多得溢出来。那些被现在的我们耻笑的,他们是那么认真地相信,并且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这真的是一种幸福,正像巴金所说的,是经历过五四运动的人,所独有的热情和幸福。他们能够分得很清楚,侵华日军和友好的日本人是不同的,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是不同的,对带有暴力或情色的书籍和电影比光腚宽容得多。单这一点便是现在的我们做不到的吧,在这个到处贴标签的时代。 文艺法一篇被萌到了。开头依旧觉得那个时代的人真快活,觉得文艺法不应该,就能纯粹地去批判,不考虑现实,不考虑光腚。最后一句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必须经过斗争。颇有时代特色的一句话,我却无法吐槽,甚至被震撼了。他们说着,做着,我却只是抱怨着。
  •     说真话的人
  •     断断续续地读完,文字可读性感觉并不好,曾怀疑是不是因为是随笔的缘故,找了《家》来读,也不喜欢,看来跟巴老的文字真的无缘吧。当然,还是会被有关文革的描述触动,为那段时光感到恐惧,也真的希望巴老一直的愿望”文革博物馆“能早日进入大众的视野。
  •     依旧最喜欢小狗包弟和怀念萧珊,对长官意志感受颇深
  •     速翻 取我所需 一些感悟 有所深思
  •     现实意义大于文学意义,我内心里是不会把这类作品编入文学史的。文学在技巧选择上没有绝对的正确,看读者自己喜好,我还年轻,不能任着平铺直叙的手法占了心中主流,文学要进步,要探索,要远离政治。 这精致的方块字,丰富多彩的中文语词,怎么能随意倒进生锈的壶里煮沸呢?要我,就泡上一壶好茶
  •     确实挺随便的
  •     对于文革的反思,十年一梦
  •     文革博物馆还是没有建成
  •     几本书的合集,一点都不像写出《海上日出》的巴金爷爷。整本书似乎都是在说曾经他立志要写真话说真话,然而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竟然真的去“认罪”,昧着自己的“真心”,失掉了最为看重的“真”。被洗脑、被逼无奈认罪或不堪忍辱自绝生路,想起曾经说过的“假”话,自己一面不停忏悔,一面怀想昔日的“战友”,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所以一直呼吁要建立文革博物馆,勿忘历史。
  •     没有多技巧性的写作,回顾反思过往,诚实面对曾经的无作为,对老友的愧疚和怀念。有多少老人耄耋之年可以承认自己往昔做过的错事,从这一点上来说很不错了。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些,十年文革给人民,知识分子带来的迫害。勿忘国耻,不能忘记!如今社会,人民思想里依旧残存着一些封建思想,不能重蹈覆辙!
  •     知识分子的良心!
  •     闲来无事,想起巴金晚年写过忏悔录,便找来翻了一翻,只认真读了萧珊一篇,可以想象,巴金写的时候字字剜心,个人的命运在大的社会动荡中如蝼蚁一般。
  •     经历了我这代人不曾经历过的一段悲剧时期,用真诚平淡的语言,却让我觉得触目惊心,那段日子,我们如今要做的只是记得,但是记得!
  •     通篇三句话:控诉浩劫,忏悔自我,提倡真话
  •     合订本,《随想录》只有30章。直抒胸臆,言辞恳切,誓将爱恨留人间,除此之外,无甚亮点。不过人这觉悟可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态度,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有人批评没有文学性 韩寒还说写的很烂 可是我并不想要说它什么 因为不应该这样对它
  •     只读了一小半,一部历史价值和思想路线方针价值大过艺术价值的作品,单纯从文字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仔细品味的地方,但是这种态度和精神着实难能可贵
  •     妻子那篇特别令人难过
  •     纪实文学非其所长
  •     在真正爱上小说之前,散文一直是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最喜欢的散文集,莫过于巴金的《随想录》
  •     敢于说真话的人不多了
  •     2006年读过的一本书,最近读《一九八四》的时候又想起来了,朴实文字背后的历史意义、思想意义值得反复嚼味。
  •     语言和思维方式带有明显极了的时代痕迹,烙印太深了
  •     当时买这本书是因为巴金的去世,有个朋友借了图书馆的书说想要悼念一下,后来我也借了,再后来干脆买了一本。其实就是巴金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他生活的片段跟感想,偶尔读上几篇也觉得挺有意思。后来没有读完,但仍然觉得是本有意思的小书。
  •     最终看到73%弃了,太长啃不动。看了《激流三部曲》再读比较好,否则存在理解障碍。巴老写得很痛苦,即使生病也绝不放下笔,对文革的痛骂及反思,对亲朋好友的珍重怀念,都是再一次地挖开他心灵的伤口。朴实,真诚,坚毅,不忘本,老一辈的作家令人动容。(文章纯白描确实很考验读者耐心><)
  •     对我而言,是让我开始关心起这片土地上悲哀而凄凉的历史片段的启蒙书籍
  •     以史明鉴,但愿错误的历史不再重来~
  •     巴金衰弱的神经……
  •     一位暮年老人缓缓道出数十年间的回忆与反思 经历了浩劫和磨难 却仍能置身个人病痛与不幸之外 以沉静的口吻发人深省 每读到一篇怀念故人或亡友的随笔都阵阵心悸啊!
  •     巴老是怀着大爱在记录那段历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