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的麦子不死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5
ISBN:9787806038260
作者:王德威
页数:22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知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教授研究张爱玲及“张派”传人文学创作论文的精编本。作者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及其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的阐述,对海内外“张派”传人谱系的梳理,对“张派”传人各类创作得失的分析,在本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全书高屋建瓴、论述精当,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是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张学”研究著作。

内容概要

王德威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從劉鶚悼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年代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等書。


 落地的麦子不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花忆前身    书名:《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  作者:王德威  版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定价:15.00元    山东画报出版社新又出了一套阅读张爱玲书系。除了一本陈子善编的旧评论,刘绍铭、梁秉均、许子东编的一套新评论之外,还有一本水晶的《给张爱玲补妆》(这书名真肉麻!)和一本王德威的《落地的麦子不死》。我对被列为“张派”传人的朱天文、朱天心、黄碧云、钟晓阳、袁琼琼、王安忆等等大多爱读,就买了王德威的这本来看,看之前,倒自己先想了想:张爱玲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祖师奶奶”这样的人呢?    作家里头,是大体可以分为“优秀作家”与“重要作家”的。优秀作家就是写得好,作品响当当,比如钱钟书,凭着一部《围城》就称得上;而重要作家呢,作品未必好,但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文学史必定要提上一笔,甚至还地位显赫,如果我举郭沫若作例子,有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当然一个“伟大作家”,那就必定是既“优秀”又“重要”的,比如鲁迅。而张爱玲是慢慢被“发现”的,人们慢慢发现她的优秀、重要,也许还要发现她的伟大。    张爱玲的重要,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小说的艺术价值——当然,一个小说的艺术价值与这个作家的思想能力是不能分开谈的,而且还在于她有着一种预见性的世界观。在一个时代转折的当口,她有着敏锐的触觉,体会到了一种“现代性”,而同时,对于这种“现代性”抱着一种悲观的观望态度。这在我看来,现代作家中只有鲁迅与她对此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但在同样的感受的起点上,鲁迅以一个男性的社会责任感,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当下”的民族与民主问题中,即便自己是一个绝望的人,也要给年青人一点希望,种种支持。而张爱玲却对政治漠不关心,她关心的是人性,乃至于物质性,在对人与物质的摹写中,寻找可以不败不毁的存在。鲁迅将希望搁在坟前的一个小小花圈上,这是精神的祭奠与追求,而张爱玲将希望放在唱嘣嘣戏的女人身上,这是身体的原始力量。    在对于世界的“自觉”观察与对于语言的 “自觉”运用上,张爱玲是一个比鲁迅更为“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她说:“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做过于华靡。”(《自己的文章》)她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这种伟大的可能性中途夭折了。在离开上海之后,她再没写出饱满的作品来,在我看来,一个语言艺术家脱离了自己的母语环境是十分可悲的,她只能在一本《红楼梦》里尽着自己“梦魇”。而同时,她太过自闭,她知道怎样的人身上有生命力,但她却不能接近底层,而将力气花在了回望那早就“惘然”的贵族出身。    但张爱玲不算太多的作品,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源可供开发。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条软索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在一个“现代社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张爱玲的“复活”,只是验证了她的预见性与丰富性。无数的“现代女子”可以在她开创的感受与思想空间中,各取所需,再走向各自的方向。在这些“张派” 传人中,有些是非常认可自己的继承人身份的,比如朱氏姐妹,也有恐怕不以为然,比如王安忆。有趣的是,王安忆未必在她的学习阶段就受了张爱玲的影响,但在细密画一样的写作风格上,两个人还是有接近之处的,这也许是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作品的影响吧。而王安忆也确实是在张爱玲的止步之处试着再往前走。她批评张爱玲在面对巨大的虚无时不敢再向前去,而返身沉迷于细节的爱赏,这个出身革命家庭的现代女作家,不再去找一个已经被抽象化的蹦蹦戏花旦,而将视线投下了底层,在《桃之夭夭》里,建构起一个旧式的新理想。    回头看王德威的这本书,他虽然名字又“德”又“威”,倒是个女孩子家的贴心人,尽着耐心说各家渊源长短——而且大体说的长,不说短。他是专业的文学批评家,有理论,有视野,有文学史观,但文章倒没有被这些东西压得枯重,还是宛转好看。而翻到这一句,觉得很对我的想法,心有戚戚焉:“对世纪末世景的洞悉,才是张爱玲创作与生命哲学的高峰。”  
  •     我觉得看一些现代学者的作品时,还是应该分清哪些是经典之作,哪些是衍生或者重复之作。经典之作比如作者费尽心力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书,就很可能会是作者一生中质量最高的作品(或者加上之一)。这本收在华师大策划的阅读张爱玲书系中的《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只能算是杂感的结集。可能只是作者经典之作的重复、衍生。再加上对这些“张派”传人,现在也不过是对朱天心了解一点,所以粗粗翻过,摘了几处。“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主流一向以革命与启蒙是尚。在这样的号召下,我们的中国想象莫不以开创新猷、与时俱进为前提……自鲁迅、茅盾至杨沫、浩然,现实及现实写作的意旨性(meaningfulness)及有效性(utility),总浮现于字里行间。相对于此,张爱玲一脉的写作绝少大志。以‘流言’代替‘呐喊’,重复代替创新,回旋代替革命,因而形成一种迥然不同的叙事学。我以‘回旋’诠释involution一辞,意在点出一种反线性的、卷曲内耗的审美观照,与革命或revolution所突显的大破大立,恰恰相反。”(《张爱玲,再生缘》)“朱天心的爱走路,从《击壤歌》中的小虾漫步西门町、中山北路,乃至远征剑潭、士林已可得见。到了《古都》,她把走路的能耐与她的历史忧思合为一处,一步一脚印,真正出入在台北历史/地理之间。熟悉新马理论的评者可以再搬出本雅明的‘游荡者’(flâneur)来比附朱天心的伪观光客……与其说她是游荡者,更不如说她是个福柯(Michel Foucault)定义下的考古者。”(《老灵魂的前世今生》中四、当历史变为地理)
  •     正如老牛所说,王德威写的东西总在水准以上,可就是杂里咕咚。什么叫杂里咕咚?就是很杂,但切得很深,砸的人心里咕咚咕咚的想要一读为快。“张爱玲的小说以写实为基础,避谈怪力乱神,却自能召唤出一颓废荒凉的恐怖世界”,确实如此,而且惊觉这也是自己如此喜爱她的原因,甚至自己的文字也不自觉地营造着一丝丝鬼气,却始终不愿意脱了现实。难得的是对所谓张派传人们的一个个或浓或谈的诠释,几乎可以按图索骥地去找来读,不得不读。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在读,大好的解渴
  •     贯通读 厉害
  •     一直想读的书,前半部分对张爱玲叙事学以及文学影响力的阐述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后半部分对张派作家的整理与创作得失的分析倒是读得兴味盎然,不过有意无意地神化张以及张的“参差美学”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虽然张爱玲所创造出的美学价值毋庸置疑,但或许是我尚未参透吧,总感觉以学究的态度去写张爱玲,就会让她的文字产生一种难以僭越、不容置喙之感,让人亲近不得。
  •     行文流畅,文字优美,分析鞭辟入里,不能不叫人佩服王的学术功力和掌握文字的能力。
  •     文字美,配得上张爱,但读多了又审美疲劳。我对文论的兴趣渐渐减弱,还是哲学好玩。这种怎么说都有道理的东西让人感觉不到智力的挑战,还喜欢硬和我们哲学扯上关系,又离文本渐行渐远。当然这本算是写得相当好的了,之前看了马原写的一系列三本书,直教人生气,他根本不理解麦卡勒斯就在胡说八道。
  •     王德威那性感啊,玉石俱焚。
  •     好看的文学评论一定要赞
  •     王派文评,蔚然可观。
  •     重复的论述太多了
  •     也有王腔了~
  •     张爱玲对台湾大陆作家的影响深远,没有必要将“张派”传人和张爱玲本身“对号入座”,强作解人。在张爱玲的强大影响下,一辈辈作家在大师之后仍然能各取所需,各展所长。想到“模仿”的鄙薄的自己,不免有赤裸裸站在世界间无所适从的恐慌感了。
  •     want list 越来越长!
  •     这两年很少看文评,看过的基本都是王德威的。思想细致,写的好看。0924
  •     此书因为太好看被我充作toliet reading读起来妖风阵阵
  •     文字还敢再华丽点么= =理论出身的审美派 风格化很重啊
  •     语言好,很客观。大致了解张派传人。
  •     啊。。是王德威写的吗,不好看到都不记得了。。(除了个title(title是圣经里的哈
  •     張系
  •     让我获益匪浅的一部张爱玲研究集~
  •     張系
  •     可能……是偶像作品中我看的第一本orz用这个作为启蒙不算恰当,幸好以后可以读其他的来矫正偏差。另:至今仍不喜欢施淑青和须兰orz
  •     王生真是随便写写都靓绝五台山啊。
  •     只读了关于张爱玲的部分
  •     借着祖师奶奶看到蛮多喜欢的作者,哎呀最近还是执迷林大人
  •     祖师奶奶,信仰在风中飘扬。
  •     第一, 我很讨厌学者用很西方的理论来解读中国文学, 第二, 为什么张爱玲写的女人要被称作为"鬼"?, 第三, 这本书完全没有什么逻辑啊......
  •     30元转
  •     为着对“张派”作家谱系有一个很好的梳理,才买的。论文细腻的很呵,间有一点文青腔:)不过文青腔比起“张派”的诸多繁饰周致来,倒还是健康的气息了。
  •     早年读过一堆张爱玲论文
  •     非常精彩的文集,尤其是全书的前半部分,有我关注到却尚无力书写的内容,叹服。
  •     王老用滴是圣经中麦子的典故呀
  •     才子之书,才子之说
  •     曾经复印过港版的,挺喜欢的。
  •     由于时间缘故,只能草草读了个大概,作者见解独特,大陆,台湾作家作品信手拈来,但惭愧的是自己台湾作家的作品实在读的太少,日后再抽时间补补吧
  •     喜欢这本书!王德威总能条分缕析深刻细致的阐明一切,让人深感心有戚戚焉。这本书论到的张氏传人也都是我喜欢的作家,张腔总是让人醉啊!
  •     为什么独独没有蒋晓云?就那么一笔带过一两句,有些不甘心。书名取得很好,集子后半部分文章收录到《当代小说二十家》里了。
  •     台湾人的评论和香港人好不一样
  •     王德威的文字太华丽了 华丽到浓得化不开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王老师的学术文章可读性非常强啊 遣词造句真的不比许多散文家逊色 觉得这一本里写得最贴切的是钟晓阳和黄碧云
  •     王德威,唉,
  •     覺得王威德說的真好,可以那麼一語中的。 一路張派,台灣的三三作家,鐘曉陽,蘇偉貞等等;香港的有黃碧雲,施叔青;大陸的有蘇童,葉兆言。 這些作家大都愛,看到鬼言鬼語的那些,內心真是顫慄。寫黃碧雲的那篇,好吊詭,好暴烈。
  •     仔细看了王安忆的部分,写的挺好看的文论,也许本与张爱玲作品的特点有关。
  •     专著里排得上名的,可还是输给张均。
  •     学术圈的张派传人,传统的作家作品论都如斯艳异,较之反共前辈夏志清胜在客观中庸。其所谓的张派传人余最爱黄碧云,王德威点出了我辈对老黄深切迷恋,对其热烈、挣扎与痛楚强烈认同的个中缘由,那种背负绝望亦要强悍美丽的生存图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女性以其暴烈苟存于天地,毫无“怨”言。暴烈的温柔: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欲望,一种知生命不可爱而爱之的坚持。”
  •     旁征博引驾轻就熟自不必言,我觉得王德威最棒的是能把读作品时产生的幽微难言的感觉精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且每个字都那么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