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案例思考法》书评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50265623
作者:[日]井上达彦
页数:208页

风口上自杀的猪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这是互联网的一句经典调侃,但是风停了,摔下来也就成了死猪。互联网创业者无数,成功者寥寥。成功的原因大都相同,失败的因素就是一条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分析成功案例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不可复制,时代,机遇,政策,人群。。。都已经发生的巨变。分析失败案例才能让我们避开一路的地雷暗礁。案例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些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材料。本书主要关注案例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014年开始,我参与并目睹了一个生鲜O2O的创建与灭亡,作为一个失败案例,我觉得用一句超损的话总结就是“所有导致失败的事情全干了”。但这并不客观,一句空口无凭的话无法让人信服, 作为系统性的研究,还需保持客观分析。就像拿风投必须让投资人了解你在干什么,干的怎么样,未来有多大上升空间一样。一件事情干砸了,得好好分析,下次投资就绕过好了。创业初始,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朝着提升用户量,提高客单价,降低投诉率,提升用户满意度与美誉度去的。但是运营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出现了新的问题,各种细微的因素夹杂在一起,慢慢的引起了质变,最终导致了公司的方向偏差。以本书第三章的案例分析方法来说,就是在遇到业务瓶颈公司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控彻底失控。决策过程中的扭曲现象:1、商品品类方向两年内的改变史:全品类电商,东南亚特色电商,东南亚生鲜电商,生鲜电商,东南亚特色电商。2、业务方向两年内的改变史:B2C,B2B,B2C3、搞错方向却加倍投资,2015年4月建立南京分公司与分仓并大肆招人,6月开始裁员,南京分公司撤销。其他朝令夕改的业务政策不多言,管理学一般强调领导人诱导变化发生以及制定事态发展方向的能力,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正确的事并对事情有整体方向性的把控。在这个失败案例上,业务方向肆意变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风停了,摔下来的就是死猪,要是风没停,猪也可能是自杀死的。对事物有正确的分析思考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我想这就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不可能案例的可能分析启示

这个世界未知的领域远远大于已知的领域,这个世界不确定的因素远远大于已确定的因素,如何在已知的领域、已确定的因素中寻求到能够帮助到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案例分析,管理学、营销学、秘书学、经营学、社会学,甚至是任何我们已知的学科都会利用它来阐释、证明自己的理论,或者用它来确定新的理论。正因如此,关于案例的书估计我们穷其一生去读,或许能够读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如何从中选优?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质,思维方式也基本是一样的,那么在案例分析问题上自然就有着大同小异现象的存在,为更好地利用案例,走出自己的文化圈,寻求与自己所处文化不一样的案例分析,很有可能就会规避“熟视无睹”现象的存在。井上达彦的《深度案例思考法 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应该可以能够从一个学者的角度为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不同程度的案例分析。“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你认为的不可能也许是源自你的无知”犀利地指出了世人在面对问题时的通病。井上达彦作为经营学博士、管理学教授,其专业水平毋庸置疑,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除了他的专业素养之外,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他如何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他的理念阐释出来的方法。当然,作为一个门外汉,在中译本中能够明白井上达彦的理论是什么,翻译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译者对著者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高超的翻译水平是这本书能够出彩的一个很大原因。井上达彦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由一个一个案例来组成的,这些案例能够成为你成功的助手,很多时候需要看你的理解能力。生活是如此,其他学科研究也是如此。没有案例,所有的理论都是空洞乏味的,既然都是案例,那么其剖析方法也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不同的学科从中得到了不同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学会相应的案例分析法,而要学会专业的案例分析法,想必还是应该从专业人士的方法入手方能将案例剖析得更透彻。所以,我觉得读《深度案例思考法 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学渣

买的时候就为了封面上的一句: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结果,这本书真的很“难读”,作者你够了!你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讲的那么通俗易懂,你这轻松的态度让我深度怀疑自己是个大学渣!但是我要表白翻译大人,你们夫妇好厉害!!(这本书竟然没有介绍翻译,哼)。以下是学术预警(我已经图文化了,不用谢!):管理学界有个“奥斯卡奖”,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AOM)出版的《美国管理学会学报》,每年会从刊载的60篇论文里选出1-2篇,评出最优秀论文奖。这本书主要剖析了其中5篇论文,涉及医疗革新、教会重生、报社转型、编剧创新以及企业并购。目前主流研究是统计学研究,基于数据得出普遍的规律,一般用来回答“怎样”“为何”“在哪儿”“多少”等,但是“大数据”研究有个大缺陷,它很难发现事件背后的“因果机制”。by 大可爱和小可爱有时候我们也无法进行统计学研究,因为有些事件几乎只能发生一次:9·11,英国脱欧等。这时就需要研究这个案例本身,做到用真实来讲述真实,让案例来解开真相。欧洲人在登上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一直以为天鹅都是白的,所以现在用黑天鹅来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而案例研究就很适合用来发现黑天鹅。案例研究有三种优势:1. 锻炼思考力—针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层次的解读。2. 解读因果关系—一些复杂现象无法通过收集数据解读因果机制。3. 推导出有效假说—通过有限类比①解决未来的事,如南海问题等各种领土问题,类比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论:历史性权利,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人口比例原则,相向岸线长度比例原则,中分原则,这次用哪个原则?书中提到美国发生过一起“凯蒂·吉诺维斯事件”,这名女性下班路上遭到袭击,35分钟内目击的38人都没有伸出援手,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如家酒店事件,这样的事件归为自然实验。为了解开谜团,有人做了实验室实验,让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招募来的被实验者(谎称是别的实验),然后她到隔壁房间假装呼救,随后一瘸一拐的回来,被实验者有多少会伸出援手?实验者借此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伸出援手的原因是其他旁观者没有伸出援手。by 大可爱和小可爱但是在研究凯蒂案件时发现不伸出援手的大多数理由是不关心或不想卷入,而不是:别人已经报警了。看来,很多设计良好的实验也很难让我们发现事实的真相,所以认真的观察案例(自然实验)非常重要。而对我最有启发的一个案例是:医疗革新。有8种医疗革新,为什么有的普及了有的没有?研究者首先设想了两个假说:医学依据高的越能广泛普及,涉及到的人员和机构越简单越容易被普及。但是分析这8项革新发现结果并非如此,选取其中的2-4个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契合法②和差异法③)推导出新的假说:社会认知壁垒是关键。最后引入剩下的几个医疗革新去验证新的假说,找到最终的结论。by 大可爱和小可爱这在工作中太常见了!比如一个地区销售业绩很好,让市场部来分析原因,最终目的是复制到其他地区。重要的就是找到这个关键因素,如果只是把各种因素简单罗列出来是没有意义的,对业绩差的地区也没有指导,这时就需要比较分析。by 大可爱和小可爱通过这个虚拟的例子会发现,区域环境和代理商是否积极并不是业绩好的必要条件,但是业绩差的只有代理商不积极这一条,这就说明还是没有找到关键因素,需要继续提出假说。这在生活中也太常见了!举个例子,朋友问我,为什么宝宝最近一洗澡就哭?by 大可爱和小可爱通过比较结果发现关键因素,于是一个一个尝试就会发现真正原因,改正后还是哭?就继续寻找新的要因。案例研究有两点非常重要:1.现场调研并解决疑问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有一类叫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也就是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而在现场的特殊氛围下,有时会将隐性变为显性。优衣库在进军孟加拉国市场时,按照惯用手法进行街头调研:调研人员:您觉得这款颜色如何?女性A:挺好的。女性B:设计很完美。但是实际销售时,购买的人并不多。后来优衣库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他们拜访了各年龄层的女性,仔细观察她们的衣柜。发现10个人里有9个都是穿传统服饰纱丽,她们认为优衣库挺好的但是不适合在这个国家穿,通过现场深入调研发现了问题,最后优衣库改变营销策略,将衣服作为家居服出售,后续也会推出传统服饰。2.随时做好颠覆假说的准备我以前实验得出了非常糟糕的数据,沮丧的拿给老板看,老板一看两眼放光:这个数据好!不是数据有问题,而是我的假说有问题!换一个切入点,相同的数据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为什么那么多论文要造假,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假说,推翻假说是很痛苦的,这可能意味着一切重来。比如逃离北上广,大多数人提出假说:房价太高压力大。且大多数人不认为这是假说,而是真相,要探明真相,就需要找一些买不起房却依然坚持留在北上广,以及买不起房离开北上广的进行差异法比较,寻找其他关键因素,也许最后会得出结论:就是房价原因,也许会发现一个更加颠覆的原因,未来谁知道呢?如果我这么通俗易懂的解说你都没看懂,学渣,你就不用看这本书了,里边都是比这更复杂的例子。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说“人类所知道的必然超过他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这本书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晚安!注:① 类比:从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中寻找结构上的类似。② 契合法:把显示同一结果的复数案例进行对比,探寻相通要因,这是筛选必要条件的合适方法。③ 差异法:对不同结果的复数案例进行对比,找出相互不同的要因,并认为这个要因就是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

从一个法XX轮XX功邪XX教徒说起

多年前,我还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公交站等车,一位老人向我走过来,虽是满鬓风霜,却是精神奕奕样子。老人虽然年迈,却不像很多老人一样越老越邋遢,反而是一身干净平整的青年装,靠近身边的时候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肥皂香味。老人很有礼貌地问我:“年轻人,能告诉我几点钟了吗?”“九点半。”我看了看手表回答道。“对了,请问从这里坐车去沿江大道应该坐几路车啊?”“5路,12路都可以到。”“好的,谢谢你啊。”“不用客气。”“年轻人很有礼貌啊。”“没有,”老人话锋一转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您太客气了。”“你还是个学生吧?”“嗯。”“哪个学校啊?”“三中。”“啊,好学校啊,我以前也是三中的。”我一愣,看老人好歹也六七十了,难道我们学校都已经有五六十年历史了么?(事实上有七十年历史了,是我自己不知道)老人很显然从我的表情看出了我的疑惑:“年轻人你还不知道吧,三中其实在民国时期就有了,那时候叫XX市国立第一中学,第一任校长是XXX先生(好吧,我实在是不记得名字了),是德国留学回来的学问人呢!后来抗日时期我们市被日军轰炸后,国一中被夷为平地,就一直荒废了。中间断断续续有富商捐款重建,但一直不能正常运作,直到解放后才……”这时候我已经很享受和老人的对话了,很惊喜老人就像一本书一样,不仅谈吐优雅,而且知识渊博,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如数家珍,短短的几分钟让我了解到许多在长辈的闲谈中都不曾知道的家乡轶闻。但很快的,我要等的车来了,我不得不和老人说再见:“谢谢您告诉我这么多故事,我的车来了,就先上车了,再见!”老人依旧还是那副慈祥的笑脸,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去吧。只是在我转身离开之后,默默地跟着我踱了几步。就在我一个脚已经踏上车门台阶的时候,老人忽然往前迈了一大步,轻轻的拉了下我的衣角。我下意识转过头,看见的还是那副慈祥的笑脸:“年轻人好好读书啊,但是一定要记得——FALUN大法好啊!”然后马上转身迅速离去了。咔!那一刻我的大脑就好像一下子跳闸了一样!这什么情况?!我幻觉了吗?刚刚还举止文明,谈吐感人,一看就是一副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模样的老人,怎么一秒钟就变法XX轮XX功邪XX教徒了?!这世界怎么了?我一直愣在那里,知道司机不耐烦地叫我上次,我才回过魂似的抬起另一只脚上车。这件事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相当震撼的印象。法XX轮XX功从比较猖獗的时候,到后来的天安门自焚,再到偃旗息鼓销声匿迹,整个过程我大部分还在读小学,那个时候看来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印象里当年被法XX轮XX功坑害的,无论是生活中看见,还是电视上报道,大多数受害者都是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中老年人。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邪XX教主题的教育纪录片的时候,我们这一群只不过略懂科学文化知识的小学生都在纷纷嘲弄,觉得只有白痴才会上这种虚无缥缈的大当,这种印象一直伴随着我。直到这一天,我才破天荒地发现,原来沉迷邪XX教异说的不仅是缺少科学知识的老一代人,就连这种明显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也会在法XX轮XX功在国内已经被人人喊打的“后邪XX教”时期,依然对异说念念不忘,活在似梦似真的幻觉之中。后来我和我父亲说起了这件事,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长叹一声,说道:“我知道了,你今天肯定是碰见毕老师了。”父亲娓娓道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姓毕,曾经是父亲的工厂隔壁的一个工厂的工会主席,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她们厂里从基层做起,干了三十多年的工会工作,做事勤恳努力,为人正直和气,深受厂里同事的爱戴,更加是市总工会的干部,在老一代厂里人眼里绝对是德高望重的一位前辈,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精神上出了问题,不再能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些年一直疯疯癫癫地过日子,不想竟然还成了法XX轮XX功的教徒。我继续向父亲表达心中的疑问:“但是法XX轮XX功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啊,毕老师看起来不像是没文化的人,怎么会信这个啊?”“这我就不知道了”父亲说,“毕竟毕老师也不是我们厂里的,我也不太了解。”时值当时我们学校正好在举办青少年论文大赛,参赛者必须就一个社会现象或者科学现象写一篇小论文,老师曾找我聊过,希望我能够参赛,“为班级争光”。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天我心头一直就萦绕着这一件事,心里的疑问一遍又一遍地叩着我的心门。终于我决定,我的论文就要写这一篇!于是我又找到父亲,说了我的想法,本以为父亲已然表示过不知情,不会有什么新的结果,谁知道父亲很支持我写这篇论文,继而给了我他隔壁厂子里几个老干部的联系方式,让我自己去联系,去搜集信息。我高兴极了,第二天马上开始走动起来,被我这个小孩子“采访”的几个老干部,无一不是一开始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但是在最后都很慷慨的静下心来,告诉了我毕老师的故事。原来,人无完人,毕老师虽然工作上一丝不苟,却也因为太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不仅没能夫妻和睦,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亲自教导。最后丈夫去深圳下海经商,一去不返,毕老师为了养活儿子更加努力工作,却放任儿子在校园和社会之间学到了一身痞子习性,好吃懒做,只会伸手要钱。好不容易熬到儿子结婚,谁知道娶了一个更加心胸狭窄的媳妇,两口子把毕老师当做银行,使劲压榨,等到看毕老师没钱了,竟然丧尽天良地把毕老师赶出了家门!走投无路的毕老师,最后还是在单位的帮助下,住进了低保房,但饱受摧残的她精神已经出现了问题,无奈下退休,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她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也没有依靠,唯一的儿子只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来看她,然后抢走单位给她补贴的米和油…..后来法XX轮XX功名噪一时,毕老师就像看到了末世的希望一样一头钻了进去,即使邪XX教在大陆破产后,依然不能走出来,就这样活着,就像我看见她的时候一样。别急,故事还没完。在“采访”了三个老干部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写我的论文,洋洋洒洒大几千字(中学生过家家的论文就这样)交上去,题目是《为什么知识分子也会相信邪XX教》。可惜最后评委老师却因为我的论文信息搜集不够全,样本容量不够大,被认为没有说服力,最终输给了那些”我市工业废气排放现状“”我市城乡道路交通现状“等等诸如此类的主题论文,只拿了一个安慰的优秀奖,让我的班主任失望至极。不过后来我把这篇论文改写成了一个故事,倒是转身意外地拿到了我们学校作文比赛的一等奖,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这么多年来,这件事其实我早已淡忘,只是在毕老师对着我说出”FALUN大法好“的那一刻的震撼还不曾淡去。直到我今天,看完一本叫《深度案例思考法——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的时候,我才拍腿大叫!直呼相逢恨晚啊!如果当年我能看看这本书,能够学习到里面的案例思考的方法,我一定可以把我的论文写的更加言之有物,我一定可以让毕老师这样的苦命人,不仅仅是一个浮于纸面的故事,还可以是一份关于生命的磨难的言之凿凿的铁证!我可以让当时看到我的论文的每一个人不仅被这个故事感动,也能正面地看待这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思考这样一个让人悲伤的社会现象!这本《深度案例思考法》开篇的第一章叫做——”UFO降临说“的信徒为什么深信不疑?恰好就讲述了一个类似我的故事的事件,讲的是国外的一些宗教在2012年前大力鼓吹所谓”世界末日”说,鼓吹神会在末日来临之前拯救虔诚的教徒,以此忽悠了大量人入教。当然也众所周知的,末日没来,也没有神派UFO来接教徒们,真相大白了吧?该醒醒了吧?然而依然后数量可观的教徒反而更加信教,坚信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万能的神,神取消的了末日……这也有人信?有一个团队对此进行了调查,因为像这种邪XX教宗教的教徒,很难大面积采访采集样本信息,所以只能有限地了解少数人的想法,通过案例研究,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这些依然相信邪XX教的信徒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已经做了某些错事难以回头,二是有同伴同样认为他的信念是正确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当年自己的失着,并不是我的选题不好,也不是我搜集的信息不够,事实上我已经尽全力搜集了可以搜集到的一些信息了,我不可能去直接打扰已经饱受折磨的毕老师当面询问,但我错就错在,明明采集的样本数就一个,却还要以统计学研究的方式来写自己的论文,自然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了,事实上我并不比那些坐着的士在全市挨个挨个数烟囱的同学花费的精力少。当然,这本《深度案例思考法》,远远不只是教你统计学研究和案例研究的不同。这本书,非常巧妙的以6个案例研究的个案,却不失系统地分别阐述了唯一案例、偏离案例的价值,重复实验的价值,二元评价模型的思维模式,契合法和差异法的对比使用以及对案例分析偏差的补充阐述。可以说,在每一章的内容里,你不仅能深入地了解一个经典的案例研究典范,还能从例子中直观地学习案例研究的方法,感受到案例研究的优势,每一章内容都有大大的干货!案例研究和统计学研究,普遍地被认为是两大经典的研究方法,各有优势,应该互补使用。只不过,案例研究比起需要多数研究对象的统计学研究来说,目标的选择更有目的性,而且对观察目标的数量也没有绝对的要求。所以,在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大量搜集样本来为一个课题服务的时候,案例研究就能成为我们手中的一项“核武器”,不仅能够得出靠谱的结论,甚至还能得出一些极具前瞻性的看法,让我们赢就赢得更早!更加重要的是,就如这本书的副标题一样,案例研究可以让我们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就拿我开头说的这个故事来说,别说我只认识毕老师一个人,就算我认识一群依然念念不忘法XX轮XX功的人,就算我对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等指标可以做出详细的统计调查,又能解开我心头的疑惑吗?能告诉我为什么知识分子也会相信邪XX教吗?我很后悔与这本书相见如此的晚,如果能回到当年让我用案例法再一次对毕老师的情况做更针对性的调查,也许我就能知道,让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老人堕入邪XX教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还是因为夫离子散的窘境,还是因为老无所依的寂寞悲伤了…….

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

2008年一场雪灾,火了一本《黑天鹅》,小概率事件让大家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今年的极度寒冷,雪线的南移给不少地区却带了了无尽欢乐,刨出的“粤犬吠雪”这样的词语连带捎上了资深地图炮宗元大叔,看到这本原名为《黑天鹅管理学》的《深度案例思考法》,很是惊喜,如果《黑天鹅》给了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本书可以说是涵括了四倍分量的《黑天鹅》,毕竟黑天鹅也只是四类案例思考中的偏离案例(另外三个案例为先端案例、代表案例、原型案例)而已,现在都在鼓吹大数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很多事情不会频繁发生,大数据这样的统计学方法一无用处,正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比如罗振宇把大块头图书著作浓缩之后喂养给罗辑思维的社区用户,这样的二手知识可能会被大多数逼格高的人士鄙夷,但是如果能通过本书介绍的案例思考把二手知识转换成自己理解升华后的一手知识,恐怕之后在别人面前装逼就更有底气,颇有“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这样的感觉呢,说到此处,我不由想起了大学寝室里的一个哥们,他是很少阅读除教材之外的图书的,但是往往在和女性朋友交往时,却能把我和他聊天时谈到的一些闲书的精华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那感觉就像他自己很用心读了几遍似的,每到这时,我那叫一个恨恨啊。嗯,有了这本《深度案例思考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呢。

我们离真相并不遥远

如果那颗红彤彤的苹果没有砸中牛顿的头,我们不会知道世上有万有引力;如果毕达哥拉斯不提出地球是圆的麦哲伦没有世界环球航行,我们不会知道地圆说是什么;如果欧洲人没有登上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我们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黑天鹅的存在。《深度案例思考法》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这本书告诉你,我们离真相并不遥远。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真想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或者臆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以及验证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方法非常适用以下行业:医疗,法律,商业以及媒体。当然,在别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只是较于这几类行业来说,个人觉得对社会的影响更大一些。在医疗领域:各种病患的病例都会在医院留底,一个经验丰富,接触病人众多,深入研究病例的老医生,和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空有理论知识却缺少经验以及病例分析的年轻医生比较的话。正常情况下老医生的医术应该要比年轻医生高明一些。所以,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研究法其实都很适用于医疗中的病例分析。医院多一些有病例分析经验的医生对所有百姓来说都是福气吧。给大家讲个事例:2015年,我在孩子刚刚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恢复问题。因为考虑到哺乳,所以从未想过要从食量上减少。总是听说哺乳妈妈会瘦得很快,加上如果工作生活规律的话恢复到孕前体重还是没有问题的。直到10月份的时候,我越发觉得自己饿的非常快,几乎两个小时不吃东西胃里都受不了,身体就会变得很虚。同时9月-10月的一个月期间,我瘦了将近十斤。开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胃病,于是去医院检查。幸运的是我遇见的医生很有经验,他在简单的看了我一眼然后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对我说:如果你要查胃可以做个胃镜,但是我告诉你通过我对你的观察,你的脖子也有一点点的不正常,建议你也检查一下甲状腺问题。我一去检查结果很明显,我得了甲亢,消耗快,瘦得快都是甲亢的病症之一,我的检查结果不太理想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还是很危险的。就因为那位医生的经验和以往的病例他发现了我的脖子有问题,所以才建议我进一步确认,真相就是我的胃里没有一点问题,但是我的甲状腺有问题了。后来去复查,遇见的是实习医生,她看我吃过一段时间药之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正常了,于是就说没事了,继续吃药吧,事实上,吃的药中有治疗甲亢的药是需要调药的,她什么都没告诉我。我又连着吃了一个月的药。被那位医生坑的又变成了严重的甲减。目前每半个月都要去好点的医院找好点的医生复查调药。可害苦了我。事例证明:如果一个空有理论却无任何病例研究经验的医生害死人啊。《案例分析思考法》这本书第一章就提到了案例分析不同于统计分析。在医疗行业,不同的病人都会有不同病例情况,更需要医生认真分析以及学习。医患关系差,病人爱找老医生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同样在法律领域:懂得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冤案的发生,甚至还有助于寻找真相。你认为最不可能的动机,最不可能的凶手,也许就是最终的罪魁祸首。在商业领域:案例分析法可以让你明白什么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什么是可以舍弃的部分。很多方法和案例都会引导企业去不断论证。企业的并购以及如何成为卓越的企业,书中都有详细的分析以及不同的“最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的分享。相信对很多企业都有所帮助。在媒体领域:媒体是什么?媒体就是告诉大家真想的。一个不以真想披露为目的而是用各种言论导向去引导群众的媒体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媒体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去获取事件真相告诉大家事件最深层的最真实的原因和诉求。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群众尊重的媒体,是一个正直的唤醒灵魂的行业。其实,只要加以分析,真相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如果你不是医生、律师、商人或者媒体人的时候应该去读这本书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本书告诉你的也是一种思考方法,是一种分析问题、需求真相的习惯。看过本书,我们应该对很多不可能的事抱有不同的态度,也许是默认不可能,也许是论证真相。但是总之,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认同真理,要勇于提出质疑。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坚持我们离真相并不遥远的态度。PS:原创书评,已发表在《新华书目报》书评版,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黑天鹅同样优雅

文/风之子从小被各种教课书灌输调查研究的样本必修够大、够随机,调查结果才有说服力。为了取得合适的调查样本,我们可以采用随机取样,分层取样等等。这本书却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引以为经典的统计学研究,本书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分析了案例研究中的有趣发现和奇妙结论。你如果相信黑天鹅的故事,那这本书就向你展示了案例分析法这只黑天鹅同样优雅的故事。黑天鹅相对于白天鹅,是一种极端罕见和例外的现象,在本书中黑天鹅就是普通大众眼中概率极小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这种不可思议事情少,发生概率小,所以才使得它们被忽视,直至无视。案例研究法却另辟蹊径从这些小概率事件中发现问题,分析因果关系,总结新发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使案例分析法的论证有理有据,本书选取了获得“最优秀论文奖”的获奖论文。论文都是以6个特殊案例为分析对象,编写而成的。作者对这6个典型案例进行一一介绍,剖析研究方法,总结案例结论。这一系列的论文解说,向读者呈现出案例分析法独有之道。最终还从每个分析中对案例分析提出建议。相对于统计学研究法,案例研究本身的推广性和常见性要逊色。但它具有统计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样本容量要求小,注重对时间因果关系的调查。正是这种特殊性,颠覆了我们普通大众对科学调查研究的认识。作家井上达彦代表了日本作家一种极致的写作方式。他们可以将生活中我们忽略的一些现象,经过深层次挖掘汇总,做到极致。我想这也是他们给一般作家提供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写作方式吧!这本书不单是呈现了案例研究的有趣故事,还为普通大众揭开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察方式。也许被你忽略的小事,正是别人眼中的珍宝。换种观察方式和研究思路,同样事件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启发!

这就是一篇读后感

案例,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个体或集团中发生的事态”,是用真实来讲述真实。《深度案例思考法》通过介绍获得最优秀论文奖的论文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旨在让读者了解和体会案例研究的魅力,获得新的启示提高洞察力。“最优秀论文奖”可以说是管理学届的奥斯卡奖,是由管理学届最具权威的学会美国管理学会(AOM)千里挑一选出来的最优秀论文。本书的二到七章,每章作者都讨论了一个最优秀论文奖的案例研究。首先是通过引言,列举一个常见或比较好理解的例子类比后面的案例,并点出此章打算讨论的研究方法或者主题。接着就是介绍最优秀论文奖的获奖论文,这个部分作者讲的非常详细,通俗易懂。然后是“居于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范式”,不同的章节这部分有穿插讲解不同的案例研究方法,也有分析前面的论文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亮点和贡献,类似于点评。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案例研究的一点建议”,顾名思义,这部分作者主要是就前面案例的相关研究方法提出个人建议。引言部分举出的例子都很妙,细细体味就能感觉出这些例子和后文案例研究中的案例的相似之处。以第六章为例,引言讨论的是男女间的爱情,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会互相吸引,互相错过?科学研究表明,男女双方产生爱情时,大脑活跃的位置不同,导致了男人用眼睛谈恋爱,女人按照生活能力选择伴侣。因此,虽然都是产生爱情,但是男人和女人的判断标准相去甚远,即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立场的双方标准完全不同,行为模式也会不同。后文的最优秀论文奖论文讨论的案例是风险企业收购过程中卖方和买方,基于各自的不同立场,在信任方面有不同见解,因此采取不同行为模式。而这章要介绍的研究方法就是“以不同立场的观念为着眼点,在追踪过程的同时揭开不可思议事件的产生机制”。引言的例子和后文的案例有种类比的异曲同工的感觉,很贴合。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管理学专业的同学做课外读物或者相关领域的职场人士做延伸阅读。虽然读起来并不轻松,阅读速度也不会很快,但真的介绍了一些很有用的案例研究方法。所选论文也很经典,思维过程让人默默赞叹“还能这样啊”!比方说家里人生病,感冒发烧时想喝瓶功能性饮料,又或者某人在喝完酒后想来瓶功能性饮料,这些若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观察到了,我们会联想到什么?三得利公司的研究团队就是从这类案例中得到启发,发现了“净化体内物质”这一隐性需求,开发了均衡体内营养的功能性饮料。可见对职场人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打破通说和业界常识的特殊案例。

读书心得

不错,探究案例,不过是学者风格。还算不错的。本书所介绍的案例分析方法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第一,有一颗好奇的心。第二,学会在自然条件下控制变量。第三,深入到现场越是不可能的逻辑越有可能被现实击碎。国内实践派不错的书,有宋新宇的《让管理回归简单》、大威的《管理效率3法则-10年沉思笔记》、包政的《营销的本质》。这是我今天看过最好的三本书。

让思想起床

卢梭有云:“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伍尔芙说:“法则乃是一些传统常规,习俗不过是专为胆子小的人所设想出来的方便之计,因为他们不敢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腾飞。”乔斯坦·贾德曰:“世界就是一只被魔术师从帽子中拽出的兔子,人类生活在兔子的皮毛里,而哲学家就是努力想要蹦跶出兔子皮毛,看一看这个世界究竟本质面目的,劳心劳力的跳蚤。”然而,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和喜欢待在惯常思维区域的惰性,使得多数人明知身带枷锁,却依然不愿离开固有的温床;加之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生存的重担已让普通民众身心憔悴,哪还有闲心去打破庸常的思维。后浪于2016来临之际,出版的《深度案例思考法》,搜列解剖了世界最优秀的,打破惯常通说的案例研究,为我们日渐常规化的思想,带来全新的思考维度。这本由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井上达彦所著的方法论图书,既没有走托名方法论,实则励志鸡汤的路线,也没有走理论经验趣味化讲述的路线,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学术分析,虽说这样使文字略显冷清,但这种认真的学术态度,值得肯定。书中《衰落教会的例外重生》一章,案例研究者对传统的组织结构所认为的:如果领导者没有明确的蓝图愿景且不能够按计划地推进,那么根本性的组织变革不可能发生;细微变化仅仅通过渐进积累,是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这一管理界通说提出质疑。该章研究者以一个历史久远即将走向衰落,却突然焕发生机且发生巨大改变的教会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寻证、暗访、对谈、体验,发现这个教会重生的根源,竟然就是一次没什么计划的流浪汉免费早餐活动;活动源于教会实在太冷清,所以几个年轻的教士就想帮助一下流浪汉,顺便让他们听听教义宣讲,活动报上去,主教想着反正也没什么事,搞就搞嘛。哪知这个活动迅速传播,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以援手,为活动“良性增幅”,于是物资,参加人数瞬间在教会膨胀,教会潜移默化间改变了许多传教方式来适应这种突然变化,直至最后整个组织本质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由无意的微小事件引发的巨大变革,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物理学家巴克提出的“沙堆效应”;巴克发现最初落下的沙子对沙堆的影响很小,然而当堆到一定高度,达到某种“临界状态”,再落下一粒沙子,便能造成整体的连锁反应和结构重组,甚至坍塌。这与教会虽说是一生一灭,本质上却并无不同,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打破了所谓的宏观计划说,证明局部的不可控因素,有可能才是对生活产生巨大作用力的要素之一。中国教育其实也一直存在这样的常规误区,课本里介绍的一些诸如瓦特、爱迪生、蔡伦等,推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发明家,往往只强调这些发明对后世的宏观作用,而不去解说,这些伟大的发明,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发明家,站在他们前人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局部优化和创新。这也从侧面说明,个体的思维升级与创新完全没必要非是震惊世界的伟大想法,完全可以立足于个人已经僵化的思维轨迹,进行局部的突破与超脱,从一件小事让自己焕然一新。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德说:“人类精神最大的威胁之一,就是陷入固定的模式。如果我们没有努力检视前人所留下来的观念,满足于现成的观念,接受事物的表面价值,而不去重新思考,根据理性和经验决定要保留什么,要抛弃什么,那么人类的思考不过是一场懒惰的睡眠。”所以,莫不如让我们与井上达彦一起,让思想起床!

明白了什么是深度思考,平时都是多思考、多积累经验。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自己的大脑又多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就是深度思考、因果推理、逻辑思考,好好查了查,在知乎上有牛人分析的真好,姑且写下来、记在心里,大有裨益:我觉得思考是因果之间的纠缠,而深度思考是反复不断地因果纠葛。关于思考的两个方向。1.执果索因。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对于期待的事情,目标等想要达成的事,计划要做的事,2.执因索果。联系几件并列的事分析其将会导致的后果。我思考的时候通常有两步,先弄清是什么,再反复不断地问为什么。简单来说,假如遇见事件A,先将事件A除枝去蔓,将于事件A无关的因素从其中去掉,得到事件A的精简,事件B。然后确认你将要对事件B的思考方向,是执果索因还是执因索果。执果索因:事件B为什么发生——因为事件C——事件C为什么发生——因为事件D……执因索果:事件B将会导致什么——导致事件C的发生……然后对于得到的新事件不断进行重复思考过程,而越来越精简,越来越深入,你的成果也就越接近本质。

【笔记】通过理解精华,可以提高实际中的洞察力

4p 小说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政治家用谎言掩盖真相。虽然都是靠说服力来吸引人们注意,但都比不上那些被证明事实上真正存在的案例。因为,案例是在用真实来讲述真实。 4p 案例,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个体或集团中发生的事态。案例研究,则是围绕某个事态的具体状况(背景知识),留意各种不同,联系前后关系(脉络和状况)来进行理解和分析。 5p 管理学研究主要采用两个方法:案例(找出黑天鹅)和统计学(作为整体的白天鹅)。相对而言,案例研究在探求普遍成立的法则上确实有局限性。然而,很多事物很难简单用数据来表达,这也是案例研究存在的意义。 7p 案例研究相比于统计学研究的优势: ①活跃大脑(思考力&观察力); ②应对复杂局面(解读因果关系); ③形成类比基础,开拓未来(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假说)。 9p 优秀影片的优秀之处并不仅仅在于电影本身很有趣,电影作品的制作手法也肯定想当精妙。同理,好论文的诞生同样需要极为有趣的调查手法来推动。所以读者不仅要关注研究内容,还要把视线转向研究方法,仔细品味,力图把这些研究方法应用于未来的实践当中。尤其是那些推导并验证新假说上方法,非常值得读者们去学习和借鉴。 19p 经验本身并非总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置身于未知状况中,人们可能会由于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规则而发生误判,犯下错误。比如越是经验丰富的棋手,奇奇怪怪的排列方式越是让他感到混乱。 22p 类比不少用于验证的方法,而是用于发现的方法。 38p 最早导致变化发生的环境应该说是一种好不安宁性,这种不安宁性最容易产生一些具有潜在的创造性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根本性变化的发生。 43p 为了让调查更真实,要回顾“精英偏见”和“回顾偏见”,即既不能只关注领导的观点,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总之,在案例研究里,要有发现“例外存在”的意识。 58p 实验室内可以简单地控制环境因素。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反应和行为。要想把握复杂社会系统中的自然反应和行为,除非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案例,否则别无更好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寻找贴切的案例,且这种案例必须是自然导致的实验。 83p 要想获得本质性的发现,比起一些压迫式的调查采访,更重要的是布置一个能够让对方打开心扉的现场环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让对方感到收放自如的环境,采访中极有可能错过我们所谓的“黑天鹅”。 123p 不论听起来多么“头头是道”的假说,都有可能不符合最终的调查结果。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不要头脑混乱、感到“难以置信”,而应思考以后该如何重新修正研究。正视事实,寻找真正的原因。 139p 随着收集到的数据越来越多,对企业买卖的最终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浮出水面。那就是信任,就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对对方的行动怀有积极的期待。然而,在各个阶段,卖方和买方在信任程度及认识方面都存在基本的不同。 141p 卖方vs买方-通往不幸结局的五阶段: ①甄别候选:可信与否 vs 性价比; ②高层社交:培养关系 vs 信息交换; ③初步达成意向:等同于契约 vs 收集情报; ④准备契约:最小限度确认 vs 认真慎重; ⑤实施:感觉被背叛 vs 自信于报价合理。 162p 学术和实务的共同关切: ①即使是唯一的案例,如果倾注足够的精力也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②在调查设计上下功夫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③必须要去现场实际观察才能发现一些难以留意到的细节; ④把比较分析的手法发挥到极致,并在此基础上追加分析来提高假说的正确性; ⑤对调查对象进行追踪观察,以明确其因果机制。 165p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数据分析,倒不如通过商业活动寻找样本然后进行简单试验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业绩。 166p 购买是一回事,回答问题则是另一回事,消费者所生活的环境、习惯、收入等各方面因素则又是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71p 如果真的以学术研究的高标准来展开实务调查,恐怕会让自己精疲力尽:前者追求真理探究,后者仅作为判断材料;前者追求正确性(精确+中立,后者追求速度(接近即可);前者需共同体的积累(尊从学术圈),后者重视个人发现(自己明白就好);前者普适化(抽象),后者指针化(具体)。 181p 人类所知道的必然超过他言语所表达的,所以需要将这些隐性知识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如集体讨论)。 181p 多数公司大多使用现代流行的一些关键词和用语,但是真正的伟大企业往往不忘初衷,能够确保用语的一贯性,并在实践中将这类独特用语展示出来。 183p 把案例作为构筑理论的一种手段,非常单纯地去探究案例到底能推导出怎样的理论启示。

有点像解化学题

“即使努力也是白费心机”在欧洲表述为“As Likely as a Black swan(像寻找黑天鹅一样困难)”,黑天鹅几乎是“不可能”的代名词。但是,黑天鹅也可能随时会发生,并且每一次发生都会扭转你对于通行法则的信念。那么,如何在寻常事件中发现不可思议的部分?如何在公认的不可能中找到黑天鹅存在的可能性?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深度案例思考法用多篇权威论文作为案例,围绕如何发现“黑天鹅”来展开,一方面发掘不可能中的可能性,探索未知领域;另一方面,普及不为大众所知的知识,让普通民众认识“黑天鹅”。“寻找黑天鹅”的研究需要三种能力,全书也是围绕这三种能力,如何锻炼这三种能力来写的:活跃人类大脑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形成”类比基础“,开拓未来的能力。即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说,并能够打破一般论调,找到”黑天鹅“的存在。我觉得看这种书,有点像解化学题(我是文科生),很有趣但是很复杂,很累心,真的有点累。

案例研究法指南

《深度案例思考法》是一本探究案例研究方法的书。由于该主题学术性比较强,所以尽管作者已经尽量避免使用太过专业的术语,力求通俗易懂,但是还是略微有点晦涩和难懂。该书不易读,但相信认真读过之后,对于提升实际业务中的洞察能力将很有助益。案例研究方法是相对于统计学研究方法而存在的,两者是管理学研究主要使用的两个方法。统计学研究倾向于模糊案例的前后关系,用统计学数据寻找普遍的法则,展示WHO?WHAT?WHERE?HOW MUCH?等数量关系。案例研究擅长联系前后关系的因果脉络,解开事件背后的“因果机制”,告诉大家HOW COME?WHY?等影响产生的过程。目前,管理学界的学会,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研究为主流,统计学研究型论文刊登比明显占优(90%),但是被选为最优秀论文却是案例研究型论文占优(70%)。本书通过选取5项获奖或获得学界好评的案例研究,为读者介绍案例研究方法。第二章衰落教会的例外重生通过介绍德克萨斯大学普洛曼教授所率领的团队关于组织变化的研究,对偏离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剖析。读者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核对表学习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打破通说和业界常识的偏离案例。第三章报社决策过程中的扭曲现象通过介绍哈佛大学教授吉尔伯特对组织惯性进行的研究,对重复试验逻辑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解析。重复试验案例研究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基于何种目的选择案例,二是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数量。第四章判断编剧的创造性通过介绍加利福利亚大学副教授金伯利等对创新型人才产业的现场观察和调查采访,对现场调查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现场调查研究方法中,基于现场和情境进行信息收集非常重要,现场可以造就一种将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环境,现场可能能够发现颠覆固有假说的事实。第五章医疗革新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通过介绍英国伊万研究团队对阻碍医疗革新普及的要因的研究,对比较法(差异法和契合法)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使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兼具严密性与灵活性,以及学习反复推论。第六章风险企业并购中的“背叛”通过介绍德克萨斯大学副教授麦丽萨对企业收购买卖的决定过程进行的研究,对对不同立场追踪的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展示。这种案例研究方法需注意采访各类人士的重要性,以及实时调查的同时要辅以回溯、追踪过程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型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将理论方法应用到商务实践的方法。建议想要学习案例研究方法的朋友可以反复阅读、推演几遍。以便于熟能生巧、融为己有。

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

2008年一场雪灾,火了一本《黑天鹅》,小概率事件让大家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今年的极度寒冷,雪线的南移给不少地区却带了了无尽欢乐,刨出的“粤犬吠雪”这样的词语连带捎上了资深地图炮宗元大叔,看到这本原名为《黑天鹅管理学》的《深度案例思考法》,很是惊喜,如果《黑天鹅》给了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本书可以说是涵括了四倍分量的《黑天鹅》,毕竟黑天鹅也只是四类案例思考中的偏离案例(另外三个案例为先端案例、代表案例、原型案例)而已,现在都在鼓吹大数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很多事情不会频繁发生,大数据这样的统计学方法一无用处,正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比如罗振宇把大块头图书著作浓缩之后喂养给罗辑思维的社区用户,这样的二手知识可能会被大多数逼格高的人士鄙夷,但是如果能通过本书介绍的案例思考把二手知识转换成自己理解升华后的一手知识,恐怕之后在别人面前装逼就更有底气,颇有“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这样的感觉呢,说到此处,我不由想起了大学寝室里的一个哥们,他是很少阅读除教材之外的图书的,但是往往在和女性朋友交往时,却能把我和他聊天时谈到的一些闲书的精华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那感觉就像他自己很用心读了几遍似的,每到这时,我那叫一个恨恨啊。嗯,有了这本《深度案例思考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呢。

一本我还读不懂的书

《深度案例思考法》这本书读完已经近两个礼拜了,但迟迟不知道为之写点什么,因为这对我来说难度实在太大。首先在我看来这是本非常学术的一本书,读者必须对书本上的一些特定案例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否则读起来会非常的不知所云,另外书上所讲述的一些获奖论文更是行业里的经典,都是行业研究者多年的累计方取得的成绩,特别还有一些专业名词,比如:黑天鹅等等。为什么我这么说,首先看这本书的目录:第1章“UFO降临说”的信徒为什么深信不疑?第2章衰落教会的例外重生第3章报社决策过程的“扭曲现象”第4章判断编剧的创造性第5章“医疗革新”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第6章风险企业并购中的“背叛”第7章能够应用于商业事务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这是本信息量非常大的书,如果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且将该书读明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如果读者是创业者或者企业管理者,或是这其中所涉猎的某个案例的行业从业者,则这本书就是良药了。故说这本书是本经典的书,初级读者抱着学习的心态来读,行业读者抱着学习及扩充自己视野的心来读,学者则可以专业研究的心态来读,这样阅读起来效果可能就更好了,纯属个人浅见,希望理解无误。在阅读过程中,对我比较有启发的是:1、 在日常的工作中,那些经验(或说曾经发生的事件)让我很有感触?2、 这个事件为什么会让我有这种感触?3、 与其他经验相比特别之处在哪里?2011年我有幸加入到国内一家知名的方案公司工作并且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开始真正独立负责一个小团队的工作。因为平台的优势,有非常多的机会跟国内的创业者有非常近距离的沟通,所以也就逐步形成了自己小团队创业方向。当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还属于中早期,所以我们小团队决定主攻方向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管理(当然这个想法对于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是老话了,但当时我们还是很兴奋的)。那会儿我脑海里每天充斥就只有:1、APP、开发者、我们团队在扮演什么角色;2、每个APP可以为开发者带来什么;3、每个开发者需要的东西是什么;3、我们可以从中做什么,能够满足开发者的需求。4、我们团队靠什么能够活得足够滋润;不过很遗憾在我离开那家公司,这个产品只是出了一个雏形,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兴奋和苦楚到现在都让我兴奋不已。以至于在后来的新工作从业方向,我都更偏向向这类产品的方向。但已经过去5年了,始终没有看到那家公司真正的从需求角度解决了这些问题。所有的大平台也并没有真正的从开发者需求角度来完成这个产品,究其原因:1、平台开发者追求短期内的资金收益;2、拥有大流量的平台更觉得自己就高人一等,没有一个谦逊的心态;3、中小开发者非常分散,无力集中流量,从而很难实现各取所需等等。为什么这段经验让我铭刻于心?首先,那个工作过程让我幸福并且坚信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价值的;其次,我没有完成这个工作,而是在面临一些困难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再有,从那以后,我无法给自己定位。我到底是个会勇往直前的完美主义者,还是个世俗的真小人。个人的这个案例可能已经偏离了书籍本身,但确实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第二章后我深深的对自己做了一个思考。其实:黑天鹅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但我们没有勇气和决心为之坚持和奋斗。

普通读者能从中学到什么——评《深度案例思考法》

如果你也是被书名吸引打算读这本书的话,可以听我说几句。本书原名“黑天鹅的经营学”。这样的名字不太好顾名思义,中文名好理解多了:“深度案例思考法——从怎么可能到原来如此”。好像是一本教人穿过表象看本质的书,同时也利用了人们八卦和刨根问底的心理,暗示会引领人们对某些不可思议事件一探究竟。无论有无此意,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预期。那么,实际是不是这样的呢?其实这是一本管理学类的专业书籍。作者从管理学界顶级期刊《美国管理学会学报》历年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作品中选取了5篇案例研究类论文,题材涵盖组织变革、新业务开拓、人才招聘、新技术普及以及企业并购,通过对以上论文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向读者讲授案例研究这一管理学使用的主要方法。因为涉及到了学术,即使研究的案例有悖于常理,由于专业性、应用性的限制,题材也达不到“怎么可能”这样不可思议的程度。“本书尽量避免使用太过专业的术语,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向企业家乃至普通学生介绍学术作品。”但从一个非专业读者的角度,其中措辞仍难免拗口难懂。不足两百页的篇幅,想要认真读下来也是要费些气力的。因此,虽然书名颇吸引人,但本书并不是用奇葩案例结合诙谐幽默语言给你涨姿势的那一类科普著作。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与普通读者无缘呢?恰恰相反。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统计学研究相比,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省时、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才是容易被学习并应用于日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作者在书中写到:“笔者不仅希望读者能够愉快地体验到研究内容的有趣之处,同时希望读者能学习到有益于日常实务的研究方法。”内容的有趣我着实没怎么体验到,但后者却是本书对于普通读者的真正价值所在。那么,普通读者究竟能从中学到什么?首先,读过这些案例,你会对“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出乎意料结果”这件事有一个全新认识。明白看似偶然的结果其实是多重原因促成的一种必然。这种超出预期的后果一旦发生,往往就是严重的事故。这对于工作生活中想当然地依靠经验妄下论断的行为有警醒作用。同时“笔者认为,通过理解这类学术研究精华,可以提高人们在实际业务中的洞察能力。”具备了“发现例外存在的能力和素养”,就能避免此类失误的发生。再如前文所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不仅是专业的管理类工作,日常工作生活同样需要做决策、下结论以及寻找症源所在。当你问出“怎样”、“为何”的问题时,除依靠经验、他人,拿事情本身或类似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对实践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本书的第7章用一章的篇幅讲解如何将案例分析法应用到实践中。最后,作者给出了“案例研究的三种能力”。我想应是“进行案例研究的人能够获得的三种能力”:(1)活跃人类大脑的能力(案例研究与思考力及观察力极具亲和性);(2)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读解因果关系的能力);(3)形成“类比基础”,开拓未来的能力(即便前例很少,也能推导出有效的假说)。这是需要长时间从事才能获得的能力,在此不作展开。限于篇幅,我们无法从本书得到案例研究的方方面面,但专业管理人士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前者加深理解,后者可作入门,各取所需。

除了罗辑思维,还可以懂点逻辑思维

深度案例思考法,虽然以此为书名,但本质上是讲逻辑思维的。所以想借此来说说取谐音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视频节目。罗辑思维好看吗?好看。如果人民币是选票,罗胖的支持率应该在50%,另外50%属于老罗。罗辑思维有问题吗?有的。漫天口水差一点能淹死罗胖,多亏有老罗撑起了半边天。罗辑思维为什么好看?首先,替人读书,这个创意我给满分。严肃点说,那是延续历史,契合现实。用罗胖自己的话说,本门上溯千年的开山鼻祖,叫门客,乃是王孙公子左膀右臂。替人读书还能赚钱,可谓是实现了人生的最大目标:做爱做的事养活自己(,并不止于此)。怀着这样朴实的愿望上能卖情怀,下能接地气,中间还能收名利。往白了说,知乎的创意也不过如此。知乎现在的宣传语是什么?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不就是替人读书晓事吗?不同的只是形式,一对多还是多对多,高利贷还是P2P。罗辑思维的选题,我给八十分。时效、热点、故事、争议。反面教材就是世界青年说,每一期都是鸡肋,只有骨感没有肉,全靠十几个歪果仁充饥,不管饱。罗辑思维的问题在哪?我自己揣度,节目的制作过程大致是:1.选定本期主题,2.确定观点,3.找支持观点的例子(人、言、史、书),4.组织材料。这其中最大的错误是预设结论,把个案普遍化。当个案及其罕见,这种做法倒无可厚非。比如本书在讨论之初就限定是“黑天鹅”。什么是黑天鹅?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是超乎普通人认知范围的事,是通常来讲该这样但其实应该那样的事;是獐子岛的冷水团来了又去,是人民币汇率一夜狂泻,再也不能好好海淘了。这类个案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一条经验就是:从单个案例推断出一些假设,然后用这些假设来检验能够观测到的少数其他案例,以此论证假设是否能够成立。因此,要运用这一条经验是有前提的,并且是有非常严格的约束条件的。要选取条件相仿的研究对象,排除不可控因素;要包含正反面的案例,保持中性的立场;要获取内外部的信息,相互验证;并且要按照“实验调查—导入假设—观察案例—分析案例—结果确认—假说验证”这样的步骤严格进行。这才是严谨的逻辑思考过程。对照之下,看出罗辑思维存在的问题在哪了吗?1.从一开始就选定了立场,偏向性太强;2.选取的不是研究对象,而是有利于己方立场的证据;3.所以肯定没有反面案例(证据);4.于是,既没有收集充分的信息,也没有相互的验证;5.这种思考步骤太过随意。所以说,要了解全面的知识,靠罗辑思维恐怕不能实现,更遑论独立思考。要表达自己,照罗辑思维的方式怕是只能留下破绽和浅薄。我愿意相信可以有人带你入门,但永远不要相信有人能代替你阅读。自己去阅读,最好懂点逻辑思维。

寻觅“黑天鹅”之路

As likely as a swan,即使努力也是白费心机,因为在黑天鹅出现之前人们在思想中将天鹅定义为白色才是天经地义,但是当黑天鹅就那么眼睁睁的出现,又不能不相信——这是真实的!所以“黑天鹅”,就被文学家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比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就好像外表豪华坚固,载人无数的“泰坦尼克号”竟然就那么搁浅了,每次看电影都不禁唏嘘不已,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就这么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好像没有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的日本竟然也发生了大地震;作为经济中心的世贸中心自然警备甚严,“911”事件竟然那么发生了,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和经济损失。本书名为《深度案例思考法》介绍的就是这类“黑天鹅”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从个别特殊的案例出发,以小看大,由部分特殊案例中蕴含的规律推断出适合大众事件的规律。总的来时,本书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在学术界的优秀论文中选取典型案例,并以之为基础详细阐述其中暗含的规律和意义。主要包括对“UFO降临说”的信徒为什么深信不疑的原因进行解析,探析衰落教会为什么会例外重生,报社决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扭曲现象”,编剧的创造性有多少,“医疗革新”为什么没能普及,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背叛”,以及有什么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应用到商务实务的实际应用中。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些忐忑的,作为一个习惯于感性思考的小女生,要阅读如此抽象化的书籍心里还是挺没底的,在再三思索下,为了突破自己,打破对自己的局限,我还是选择了这本书,书到了的时候正值期末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早5晚11”的生活让我疲惫不堪,各个科目在大脑中混杂,我希望能有些东西帮助我理清头绪,这也是我开始看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晕轮效应什么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籍的最开头写的关于信徒为什么在预言者的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情况下反而对教会产生更加信仰,我清楚地记着那两点原因:做了某些错事无法回头和有同伴同样认为他们的信念是正确的。比较突出的就是2012年的12月的“世界末日”预言了,有些信徒开始绝望,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抽烟、喝酒、打架、吸毒,美其名曰末日将至、临死之前的享受,到“末日”的前一天,残破的家庭,不健康的身体,他们一无所有等待死亡的到临,可是,事实是那样残酷——生活至今还在继续,但是这些人已经付出了所有,他们一无所有,有的只是那丝残存的执念,所以他们不会改变对信仰的追求,因为那是他们或者最后的依托,他们,再也输不起了……

格物致知, 打破思维之墙!

2014年,《出彩中国人》的一期节目中,44岁四川成都的家庭主妇钟荣芳挑战日本美代子表演的平衡术,仅用一根羽毛及15枝棕榈叶慢慢搭成一个庞大壮观的立体作品。整个表演安静的让人窒息。最后一个动作,将那搭在棕榈叶上的羽毛轻轻取走,于是,庞大壮观的作品如多米诺骨牌般瞬间倒塌。一根羽毛的重量,是这个节目给我的震撼,在不可能背后隐藏着可能性,是我的所得。《深度案例思考法》是这样的一本书,发掘不可能中的可能性,探索未知领域;普及不为大众所知的知识,让普通民众认识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物。整本书选取了7篇美国管理学会评出的最优秀论文获奖论文,用具体真实的案例揭示悖于常理的结论。每一篇论文都以严密的实验逻辑及可行的方法论为指导。在开篇,作者即提出案例研究不同于统计学研究试图模糊案例的前后关系,力求找到普遍的法则,而是重视案例作为事件的的脉络和状况。这就意味着案例研究一定是在某些事态或特殊的情境背景下的产物。因重视因果机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推导假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意味着,它挑战的是我们的“思维常识”,随着实验数据的收集,很可能带我们跳出思维之墙,发现作者所说的“黑天鹅”。其中有几个案例非常有意思。其一,是有关2012年世界末日说,一批信徒深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UFO会降落拯救他们,但是他们等了很久,一次次失望,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念,反而在预言未成真的时候,更加团结、虔诚,深信是因他们的虔诚而获得了拯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研究发现,是因为这类人在先前往往是投入付出了太多,身边有同伴的深刻认同支持。要承认先前所有的行为都是错的,会打破自身系统的平衡。于是,更多的人在即使怀疑的时候,仍然选择继续相信。其二,是有关一个走向没落的基督教再次走向繁荣的案例。当我们认为需要大费周章地进行教会制度的改革,不想被一碗施给流浪者的粥即撬开了扭转的大门。一件小事引发了连环性社会变化,谁会想得到?完全在计划之外,事物按照自己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发生改变。谁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还有一个感同身受的案例,即是传统报社在面对在线新闻兴起危机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调查的8家报社,在不同的诉求、环境背景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导向不同的结果,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很有借鉴意义。而最终的结论,也非常契合我的个人经验。作为曾经的一个传统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历过由国企向合资企业转变的动荡与阵痛,体验过体制改革和业务思维转变上的困境,最终以个人离职完全投身互联网行业破冰。时隔几年,反观曾经的处境和老东家后续的发展。想要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确实需要摸索或借助外力的推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幸,最终大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曾经一个朋友送我四个字“格物致知”。我认为用在这里非常贴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案例研究,不只是讲个故事,说个结论那么简单的事,大量的实验、实践、假设、求证、逻辑推理,正如那环环相扣的棕榈叶,是一项严密细致的逻辑工程。研究案例不同,需要动用不同的方法论,一根羽毛的重量即在此。


 深度案例思考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