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哈耶克》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08640556
作者:韦森
页数:232页

暧昧中的敏感

大约三年前,在那座大厦里,我坐立不安,头脑中被杂乱的碎片所充斥,在那些财经网站上到处浏览,试图寻找到易于改写的研究报告。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读到了《重读哈耶克》系列文章,它们归属于《经济学如诗》专栏。彼时的中国,重庆那件事情引发的热议正在散去,但仍能轻易感受得到,毕竟那年正值大选年,有关政治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彼时的中国,伴随着政府将GDP增长率下调,经济热潮也在缓慢消退。中国经济怎么办?这一困扰政府的难题引发了大政府主义信仰者与小政府主义追随者的激辩。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不安情绪,旧经济秩序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但新经济秩序是什么?我立刻被作者的文章吸引,经典解读、新闻报道、经济学批评、历史叙述、政治分析,毫无缝隙地交融在一起。他不仅捕捉到了时代经济情绪,还给予了这情绪以更大的历史框架。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陈词滥调的逆反,他用追问、质询、嘲讽来对待那些砖家式的程式化判断,他质疑将凯恩斯与大政府直接划等号,更怀疑哈耶克就是自由放任的代言人。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韦森,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未曾料到,读完那些文章没多久,我边告别了那个行业。一年前,这些文章被集结出版,名为《重读哈耶克》。一个多月前,在牛牛均匀的呼吸声中,我在书的随后一页写下这样几个字:2014年12月10日,第一遍阅毕于广州;昨天,我完成了第二遍的阅读。在我成长岁月的历史中,2012年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年对于我所在的这个国家的意义也不可小觑。那一年之后不久,中国进入了被普遍解读为“新常态”的时代,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在这样的时刻,韦森的重读提醒我们,你要学会用更敏感的态度去理解政经历史中的暧昧含混之处,防止自身滑入僵化的陈词滥调。当新常态来临时,这种视角变得更加迫切。记住哈耶克那些观点吧,但更要记住:有时候,关于哈耶克的争论,其实与哈耶克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市场经济是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体制;二、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密切相关,前者构成后者的基础;三、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四、法治之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五、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六、“自由放任”是对自由与法治的最大危害;七、 民主是实现自由和保障社会安定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读书观感文集

将亚当斯密《国富论》,马克思《资本论》,凯恩斯《通论》以及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放在一起视作社会实验的主要思想来源。无论思想多么深邃,影响有多大,如果把思想就视作信仰,笔者是比较恐惧,尤其是在天朝这个奇怪而又复杂的环境中。哈耶克认为只有在具有宪政民主政制的法治国中,只有当任何人不受制于别人尤其是zf官员的专断意志和命令而只受于法律统治时候,才有真正的自由。——法制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私有财产时自由的最重要保障。此书是韦森对哈耶克大师著作的读书观感甚至是读书笔记。这样的读后感是众人对事物理解的二次投射。n个人眼里有n个哈姆雷特,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浅出的理解大师的想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和理解。同时最好也能够重新读一遍哈耶克大师的论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看完这个书我才发现,林毓生,吴敬琏,黄有光,林毅夫,许纪霖etc都是哈耶克的学生。。。。果然学经济的一定要比命长。

简要笔记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冯.哈耶克(1899.5.8-1992.3.23)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有《致命的自负》《通往奴役之路》《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物价与生产》《自由秩序原理》等。自由是哈耶克永恒的思想,个人的自由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好坏。让哈耶克出名的是两场著名的论战,一场是联合了米塞斯的与兰格和勒纳等为另一方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另一场是与凯尔斯的就货币、利息和商业周期理论的论争。我们一般会简单的把凯恩斯理解为宏观经济学家,认为他主张在经济危机时政府对经济干预,通过超发货币、调整利息率等手段促进社会繁荣。而把哈耶克理解为微观经济学家,无政府主义者或者小政府主义者,认为他反对政府的经济调控,主张靠社会自发的力量来逐渐度过经济危机。但这有些过于简化两大重量级经济学家的争论了,同样受魏克赛尔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哈耶克和凯恩斯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货币将始终对经济事件的过程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如果忽略了货币的作用,对实际经济现象的任何分析都是不完备的”(Hayek, 1935, P.129)。他们都相信魏克赛尔所发现的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是从这一理论出发,哈耶克和凯恩斯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判断和政策结论。“受庞巴维克、魏克赛尔和米塞斯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周期理论:如果央行在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下任意增加货币供给,人为压低利率,就会导致社会資源被错配到资本化程度更高的生产中,创造人为繁荣。最后,到“不当投资”清算时,经济的大萧条就会到来。”(《重读哈耶克》)两大经济学家的争论到底谁是谁非至今也没有定论,两人的理论是否也和光的波粒二相性一样,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呢?自然利率:自然利率是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该概念是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威克赛尔提出来的,但它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其有用性被人们重新认识还是在大约10年以前,这是通过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伍德福德等人的研究而实现的。该概念假设各种各样的价格可以反映供求关系而在瞬时被调整,所谓自然利率是指在这个假设中成立的实质的利率。在这种假想经济中,由于各商品的供求一致,就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分配。这样,自然利率也就可以说是为实现理想的资源分配所要求的实质利率。

专栏文字成书多有缺憾

在公共媒体上发表的专栏文章,通常短小而易读,毕竟面对的读者是社会大众,到底不是学术杂志上面对的同行。因此,学者写专栏文章在保证内容可靠性的同时,又为大众普及了专业领域的一些思想与知识,无疑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这一点上来看,韦森教授所写的那些有关哈耶克的文章放在专栏当中阅读的时候,着实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当把某人散见于各种媒体上的文字集结成册的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这些文字都是关于同样的事物的时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内容上的重复感与深度不够的分析。《重读哈耶克》一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自2011年7月起,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经济学如诗》专栏中陆续发表的11篇文章;第二部分是自2012年,作者应邀,边读边写,陆续写出的“纪念哈耶克逝世20周年专论”的8篇经济学文章;第三部分则是作者对《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的书评、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以及作者自身的一次演讲稿构成。一如前述,作者并没有将专栏中的文稿,重新整理与修订编排成一本结构完整的书,以至于变成一些“零碎文字”的集合体。当你阅读前几篇的时候还有一些新鲜感,可随着阅读,你会发现有一种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件事的感觉。以这样的标准来看这种专栏集结成书的形式,我想大多数都无法避免这一点。《共同的底线》一书也是将散见于各处而又关于同一主题的文章集结,虽然在深度上与见解上要远高于本书,可是全书的文章依然不乏重复之处。到底,一篇文章与一本书是有很大差异的。写文章的人可能要考虑到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故而还要讲明一些背景,但是读书的人不同,他是沿着书的脉络从头开始读的。这种区别,使得这类集结成册的文字多有累赘之感。再其次,韦森教授开篇即言哈耶克先生的思想境界极高。然,在韦森先生的叙述当中,有一种读中学教科书的枯燥之感。某某人在提出了怎么样的看法,而哈耶克先生早在什么时候即在某书或某文中便展现出这种洞察。这般笔触到底单调。即便是作者在序言及后文中多次提及的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也显得并不精彩,由此看来,倒不如直接去看书中韦森教授所写的书评的那本书——《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重读哈耶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